- 相關推薦
《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6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1
課堂開始我讓學生朗讀三遍后,開始分析課文。課文較簡單,第一自然段寫母親深夜為即將遠行的孟郊縫補衣裳。這段一讀就知道了。第二自然段寫母親在送別孟郊時,孟郊發(fā)現“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發(fā),眼睛濕潤了”。理解這一點很難。通過看圖,又再讀課文,都無法體會到孟郊的思想感情。
我看著學生一雙雙茫然的雙眼,只好另辟途徑。我話題一轉,要求同學們把孟郊的母親當成自己的母親。先想一想,從你出生到現在,你的母親每天都為你做了些什么,想好了,就說給大家聽。
這一講不打緊,僅一小會兒,就有幾個小朋友的眼睛濕潤了。繼而傳來了抽噎聲。我走到其中之一的韋海濤面前,示意他說一說為什么這么激動。他站起來,哽咽著說:“我媽媽每天早上起來都送我來學校……中午又來接我回家……下午兩點又送我來學校,放晚學又來接我回家。中午和晚上都要煮飯,還要做很多家務。我上學的時間她就開車去拉客,掙錢養(yǎng)家……晚上還要洗全家的衣服,經常半夜起來幫我蓋被子……我媽媽很辛苦……”韋海濤說這段話的時候,我站在他旁邊,擁著他,一直到說完。我輕輕地摸著他的頭,說:“韋海濤,你是一個很有孝心的孩子。好好讀書,長大了孝敬你的媽媽!彼f完這段話時,我胸前的衣服被他的淚水濕了一大片。他的話引起了共鳴。羅龍群、覃云鑫、韋燁、韋穎……都激動得說不出話來。我示意羅龍群發(fā)言。只見羅龍群一邊抹眼淚一邊站起來說:“我媽媽天天都很辛苦,她從來不能像別家的大人一樣得去玩……”羅龍群泣不成聲,根本無法繼續(xù)說下去。我知道同學們有很多話要說,就讓同桌互訴衷腸,以減輕心中的壓力,讓他們一吐為快。
等到稍稍平靜,我再讓全班同學齊讀第二自然段,感動之情溢于言表。當學到“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嗎?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學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了升華。
課后,我布置了一題作業(yè):觀察一周里,媽媽每天都做了什么,并做好記錄。我這樣安排的目的,是想加深同學們對媽媽的`付出有更深刻的了解。讓它們懂得,媽媽的愛雖然平凡,但是,平凡之中的愛才顯得更偉大。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沐浴在媽媽的愛里長大的。
《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2
《母親的恩情》這篇課文以講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古詩《游子吟》,并提供了相關的背景知識,展現了創(chuàng)作本詩的具體情境。我在教學中,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來感受文章樸實語言中蘊涵的純美意境,真摯感情。課前,我一直不知道怎樣才能更好得引導學生理解古詩的意思,特別是“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這句。所以在設置教學目標的時候,我還把這句詩句的理解定為了教學難點。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這句詩的理解還是不夠透徹。我在引導學生理解時,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沐浴著陽光的小草能夠報答太陽的恩情嗎?”,學生在沒有讀懂的基礎上是很難回答這個問題的。膚淺的回答只能是學生猜測的結果,沒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主動學習。感情鋪設的不足,也導致了學生在理解句子“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 卑l(fā)生了困難。我想在這段的教學中,我應該在充分激發(fā)學生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再進行適時點撥,才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這才是可取的。如在這段中的兩個動詞“撫摸”、“注視”我應該可以把它作為一個突破口,喚醒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中體會他人對自己的情感,自己對他人的感情,再融合到孟郊對衣服、對母親的情感,體會孟郊表面看似在撫摸衣服,注視針腳,實質表達愛母親的'感情。
在教學過程中,我用了《世上只有媽媽好》的背景音樂,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說說自己的母親是怎樣關心自己的?最想對自己的母親說些什么?起到了喚醒學生感情的作用,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道出了各不相同的但卻都是發(fā)自肺腑的心聲,這對學生來說是在心靈上受了一次洗禮,可以讓學生感悟到了母親對子女無私的關心愛護,懂得應該銘記母親的養(yǎng)育之恩。
《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3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最大的成功之處是讓學生通過讀古詩,再深情的朗讀古詩中去體會課文要告訴我們的故事。我讓學生好好想想在平時的生活中,你是怎樣感受到母親的愛,你能舉一些小事例來說一說嗎?通過我這么一問,課堂一下子就變得活躍,更讓人想繼續(xù)講下去。學生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都能深深的感受到母親的愛是偉大的。
《母親的`恩情》這篇課文的亮點是這首古詩。在教學時,我不斷的貫穿古詩的內容,讓學生學得更輕松、更易懂。我利用古詩作為突破口,讓學生產生急于想知道作者創(chuàng)作此詩的原因,為下面學文做好情感的鋪墊。
課堂不僅僅是預設的,而且還是生成的。教材中蘊涵著豐富的創(chuàng)造性因素,在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時時留心,敏銳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機,挖掘教育因素,及時引燃,巧為點撥,讓教材“增值”。
在課堂上,我讓學生來思考“眼淚”之中,也就是“省略號”中蘊含著什么,引導學生用“心”去思考語言文字的內涵,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中蘊含著的思想感情,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對話有效地解決了問題,學生能聯(lián)系課文情境體味、聯(lián)系生活經歷體驗,感受到慈母的滿腔關愛。,《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
《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4
[片段一]
師:早晨,太陽出來了,路邊的小草更顯得生機勃勃,孟郊看到這種情景,心里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生1:太陽出來了,孟郊撫摸著身上的衣服,想起昨晚深夜母親還在油燈下一針針一線線地為他縫補衣服,他心里非常感謝母親。
生2:孟郊撫摸著身上的衣服,注視著那又細又密的針腳,心里想:母親的慈愛不就象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嗎?
生3:孟郊看到沐浴著陽光的小草顯得生機勃勃,他撫摸著身上的衣服,心里想:太陽給了小草光輝,母親給了我很多關懷。母親就像太陽,我就像小草。
生4:孟郊想,沐浴著陽光的小草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我報答不了母親的恩情。
師:是啊,“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小草難以報答春天的陽光,兒子又怎能報答得了母親的恩情呢?讓我們以無限崇敬的感情來讀這首母愛之詩吧!
。▽W生深情朗讀《游子吟》。)
[片段二]
師:春天的太陽用自己的光芒照耀著小草,讓小草茁壯地成長。孟郊的母親同樣用無微不至的愛關懷著他,天下所有的母親都用自己最偉大的愛哺育著自己的兒女。小朋友,你們就像一棵棵沐浴著陽光的小草,你們知道自己的媽媽為了你付出了多少心血嗎?閉上眼睛,想想媽媽為你做的一件件事情吧!
生:每天早晨,媽媽一大早就起床給我準備早餐,吃完了就送我上學,她每天都要為我做很多事情。
師:是啊,媽媽真辛苦!我們應該好好聽她的話。
生:每當我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媽媽總是耐心地教我。
師:媽媽為我們的學習操了很多心,我們可要更認真地學習才是啊。
生:有一次,半夜里我肚子疼,媽媽非常著急。
師:孩子是媽媽的心頭肉,見你痛苦媽媽比自己病了還難受。
生:有一次放學時天很冷,媽媽把自己的圍巾給我系,她自己卻凍得發(fā)抖。
師:是啊,媽媽的愛就像一首深情的歌,沐浴著媽媽的'愛,我們就像沐浴著陽光的小草。我們多么幸福!讓我們用最真摯的感情最動聽的聲音把媽媽深深的愛讀出來吧!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教室里回蕩著深情的童音。
反思:
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詮釋著一個關于母愛的故事,經過文包詩的包裝,以《母親的恩情》一文的形式將內容和詩意完整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我覺得學習本文,不光要解讀親情,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感悟深深的母愛,讓這熟悉的詩句煥發(fā)新的生命與活力。
列寧說過:“缺乏情感的認識,便失去了認識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濃厚的情感滲透時,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積極的注意、記憶和思維!毙抡n程標準更是要求課堂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我作了這樣的課堂設計,意在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把深深的母愛化為生活中鮮活的樁樁事情,讓生活中的這些動人畫面一幕幕閃現。這樣,就與課文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使學生能更好地與文本進行對話。最后,教師用充滿情感的語言引導學生充滿激情的誦讀,使學生的腦海里有情有境,進入深層次的情感體驗。
語文的課堂應該是充滿情感的課堂!
《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5
講課中,有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孟郊是怎么看出母親多了幾根白發(fā)的?頭發(fā)那么多,他怎么就能看出母親又多了幾根呢?就這個問題,我是這么回答他的:那是因為孟郊平時就很關心和關愛自己的母親,所以他才會注意到這些細小的變化,這個細節(jié)正是體現的兒子對母親的愛。
我認為,這個細節(jié)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既可以用上面各位的理解,也可以這樣來引導學生,孟郊所看到的可能還是原來的.那些頭發(fā),只是當他想起母親連夜為自己趕制衣服的時候,心里就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情悠然而生,所以就在心里覺得母親的頭上又多了幾根白發(fā),既能體現母親的慈愛,也能體現孟郊對母親的感激。
課堂不僅僅是預設的,而且還是生成的。教材中蘊涵著豐富的創(chuàng)造性因素,在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時時留心,敏銳地捕捉住生成的契機,挖掘教育因素,及時引燃,巧為點撥,讓教材“增值”。
《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6
《母親的恩情》是一首文包詩的課文。文包詩這種課文類型是蘇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詩教學的新課型。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巧妙的把一首詩包含在一篇簡短的文章里,生動的介紹了與古詩相關的背景知識、作者情況及創(chuàng)作本詩使的具體情境?梢哉f:“詩”是“文”的中心與升華,文是詩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說明。作為文包詩這種課型,在教學時,要圍繞“詩”與“文”的聯(lián)系來進行教學。本課圍繞“游子吟”展開,生動的展現了孟郊遠行母親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最后一段在前邊感情積淀的基礎上推出了詩歌,并點出了詩歌寫成的時間。使學生更進一步體會詩人對母親的敬愛、懷念之情。
在學習孟郊看見小草沐浴著太陽的光輝,而觸景生情感念母親恩情的時候,我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體會母親的'恩情就像太陽的光輝這句話的意思!讓學生說說平時自己的媽媽是怎樣關心愛護自己的,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要為媽媽做些什么,才能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激之情。理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覀冏鰞号,無論為父母做什么事,都報答不了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的。這時候,我請學生把對母親的感激用語言寫下來,有一個離異單親家庭的孩子這樣寫到孟郊也永遠銘記著母親的恩情,因此到50歲了,孟郊還念念不忘母親的恩情,于是寫成了這首著名的小詩《游子吟》。最后,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古詩,把情感推向高潮。
【《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母親的恩情》教學設計07-05
《母親的恩情》教案08-04
母親的恩情教案10-29
《懷念母親》的教學反思07-10
懷念母親的教學反思09-17
《荷葉母親》教學反思07-11
荷葉母親教學反思11-14
《荷葉·母親》教學反思05-24
《我的母親》教學反思06-14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