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蟲蟲大聚會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蟲蟲大聚會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蟲蟲大聚會教學反思1
《蟲蟲大聚會》是一堂設計制作課,這個課的重點是能掌握基本的折疊法,并用添畫、拼貼等方法制作昆蟲。難點是各種昆蟲形象的設計。在構(gòu)思這堂課的內(nèi)容過程中,導入部分感覺比較難,找不到適合的切入點,這個問題一直困饒著我。本想找個昆蟲方面的動畫片段,通過欣賞導入到新課中。結(jié)果這樣理想的動畫片沒找到。如果直接叫學生說說自己熟悉的昆蟲,顯得有些簡單。我想既然是手工課,就從手工折紙入手,所以,我讓學生用平面的紙折成立體的物體,我也同時在做扇子,然后用扇子導入,兩把扇子像蝴蝶,由蝴蝶導入小蟲蟲,再揭題《蟲蟲大聚會》。下面就是學生說說自己熟悉的蟲蟲,比原先純粹的說出熟悉的昆蟲要好的多了。我這樣做一方面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是自然的切入了課題。
應該說整個課上下來還是挺順利的,重點的突破上,用了制作實物的觀察方法,把事先做好的各個紙質(zhì)小昆蟲黏貼在黑板上,讓學生很好的探索制作方法,并對重點部分進行了講解,引出添畫這一方法,學生掌握了基本的`折、剪、拼貼、添畫等方法來制作昆蟲,但是由于我沒有仔細的作示范,所以導致學生對要點掌握的不是非常好。
在教學難點的突破上也還有所欠缺,因此學生作品雷同的地方較多,有創(chuàng)新的作品不是很多。當然也是看到了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也有從造型上來創(chuàng)新的,但還有很多可以提高。
鑒于以前上課語言比較貧乏、枯燥,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這次我特地想了些適合小學生的詞句,比如“昆蟲在森林里聚會,我們也一起去參加蟲蟲大聚會吧”感覺學生反應也不是很大,可能是我才剛開始,講的還不動聽。我想,在這方面我還有待改進。其次是我對于情感的掌控還有所欠缺,給人的感覺是一平到底,沒有突出的高潮,也沒有很好的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偨Y(jié)為原因一,自身的語言還有待提高,對于語速語氣的把握上還很欠缺。其二,教師示范不夠,對于重點當然是都講到了的,但是怎么樣展示出來,怎么做會更好,這些方面還需要研究。當然這些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解決的問題,需要平時的不斷注意和提高。
通過學習《蟲蟲大聚會》,學生了解了一些昆蟲的特點,但是學生畢竟是小孩,在理解能力上有點欠缺,所以老師就要好好引導,多多講解,盡量講得細致點。學習美術應該是快樂的,在快樂中體會成功的喜悅,收獲知識。生活處處是美麗,美麗是快樂的,所以我們要創(chuàng)造美麗。美術就有這個功能,懂得欣賞美的孩子也會創(chuàng)造美麗。
蟲蟲大聚會教學反思2
《蟲蟲大聚會》一課是浙美版第七冊美術的教學內(nèi)容。
蟲蟲就是昆蟲,是我們在大自然中最常見的生物,對學生來說,昆蟲的種類、形態(tài)都比較熟悉,讓他們表現(xiàn)熟悉的事物比較容易也感興趣。
本課我是先讓學生折一折、卷一卷紙,讓他們先學會把平面的紙變成立體的,再通過小朋友的圖片導入,猜猜他們在干嗎而引入蟲子,這是第一部分,這樣讓學生說出自己認識喜歡的蟲子,最終讓學生很好的掌握蟲子的相關知識。讓學生看到形態(tài)各異的蟲子而喜愛上漂亮的蟲子。第二部分是通過制作各種昆蟲來完成的。第三部分著重是情感的培養(yǎng),讓學生對蟲子有所區(qū)分,培養(yǎng)學生對益蟲的認識,讓大家去愛護和保護大自然的朋友。
課堂上學生表現(xiàn)還是很積極的`,鑒于本人的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上課語言比較貧乏、枯燥,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這次我特地想了些適合小學生的詞句,比如“我們派我們的代表一起去參加蟲蟲大聚會吧!”等,或許有些地方表達的還有欠缺。
作品上,一部分學生都挑簡單的毛毛蟲做,這是本堂課的一個問題,所以在選擇昆蟲放在美麗大草原背景上時,我特地選擇了色彩各種不一樣的蟲子展現(xiàn)在黑板上,螳螂、瓢蟲、蝴蝶等煞是好看。還有幾個做蝴蝶、蜜蜂、蝸牛、瓢蟲等,雖然有的做的不是很精美,但形象上還是很成功的。須在學生動手能力上要多培養(yǎng)一下,讓他們平時多練習。還有我為了幫學生把作品展現(xiàn)在黑板上,而沒有能夠在學生制作時多加幫助和指點。
學生有時在理解能力上有點欠缺,不過只要稍點撥,就能懂,所以就要好好引導,多多講解,盡量講得細致點。但是在進行第二部分教學時,其他老師的意見讓我發(fā)現(xiàn)我在設計這一部分時還不夠詳細,對于怎樣制作昆蟲的步驟、方法講解的還不夠多,使學生在制作時很多都不知道怎么做,雖然最終學生的作品還是出來了,但花樣還不夠多。原本我是打算就某種蟲子詳細的示范一下制作步驟、方法,但又怕這樣把孩子們的手腳束縛住,到最后只會跟老師教的一板一眼的模仿,沒有自己的創(chuàng)意。還有我講多了,給孩子們動手嘗試的時間就相對變少,無法給孩子足夠的時間體驗,總的來說,這堂課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蟲蟲大聚會教學反思3
蟲蟲就是昆蟲,是我們在大自然中最常見的生物,對學生來說,昆蟲的種類、形態(tài)都比較熟悉,讓他們表現(xiàn)熟悉的事物比較容易也感興趣。以往上過這節(jié)課,通常一課時的教學,學生都能制作出自己喜歡的昆蟲,效果也好,但有些單調(diào),因為學生只選簡單和容易的,對于制作那些過程復雜且難度較大的昆蟲,卻不予理會,所以,我們并不清楚學生到底掌握如何。由于課文中蟲子品種繁多,又想讓學生全面掌握各種蟲子的制作方法,再者,根據(jù)本課要求,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必須對折、剪、添三種技法的綜合利用,方可見效。想到教學中涉及面較廣,經(jīng)過再三考慮,把本課教學用視頻指導來進行,大部分學生看了視頻能大概了解操作過程,小部分同學還不清楚的可以親自演示,做到每個學生都能掌握四種昆蟲的做法。視頻分別是蝴蝶、瓢蟲、毛毛蟲的制作方法,學生興趣濃厚,教學效果良好,基本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掌握了幾種做法,能衍生出更多的昆蟲做法稍顯難了點,所以學生的作品以視頻里的幾種昆蟲為主,缺了點創(chuàng)造性。我想,在接下去的課程當中要在這方面適當引導,比如多欣賞一些不同昆蟲的造型,然后和學生研究這些昆蟲用了哪些制作方法,這樣更利于學生的課程操作,為他們創(chuàng)造減輕難度,作業(yè)也會更加豐富多樣。
課后細想,課堂中有還有兩個環(huán)節(jié)沒考慮成熟:
1、在個別指導的時候忽略了彩色紙在投影儀上面示范(折紙)沒有立體感,輪廓不清晰,導致畫面模糊,學生看不清楚。(粗心大意)
2、自己設計的折法比較復雜,學生不易接受。(教師好教不一定讓學生好學,強加給學生的`知識不一定讓他們接受,許多時候甚至是對立的,我們需要為學生設計一種以學生好學為中心的教育體系,原因很簡單:整個教學的目的和教學過程的終端,是學生的主動發(fā)展,而不是教師善于教。從這個問題中發(fā)現(xiàn)開展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以上兩點時刻牢記于心,有待改進。
蟲蟲大聚會教學反思4
在構(gòu)思《蟲蟲大聚會》這堂課的內(nèi)容過程中,我感覺導入部分比較難,一直找不到適合的切入點,這個問題一直困饒著我好幾天。本來想找個昆蟲方面的動畫片段,讓學生通過欣賞導入到新課中。結(jié)果這樣理想的動畫片沒找到。我在想如果直接叫學生說說自己熟悉的昆蟲,顯得有些簡單。今天在四(2)班上課之前,突然想到不防叫學生來模仿昆蟲的叫聲或者形態(tài)動作吧。這到是個好辦法,比原先純粹的說出熟悉的昆蟲要好的多了。
課堂上,氣氛一直是活躍的,學生舉手也很積極,很愿意上臺來表演,展示自己。在讓學生來模仿昆蟲和演示昆蟲制作時,模仿和講解的聲音不夠洪亮,臺下的有些學生自己顧自己,這樣使得動手能力弱的學生就學不到東西了,動手能力就更加弱了。鑒于以前上課語言比較貧乏、枯燥,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這次我特地想了些適合小學生的詞句,比如“森林里的昆蟲在開會,我們也一起去參加蟲蟲大聚會吧”、“會上我們請來了很多優(yōu)秀的模特供我們欣賞、思考、研究”、“我們一起來說說這些模特的風格特點、有什么不同的個性”等等。感覺學生反應也不是很大,可能是我才剛開始任教,講的還不動聽。
作品上,學生都挑簡單的毛毛蟲做,放在講臺上煞是好看:大的、小的、不同顏色的毛毛蟲都有。還有幾個做蝴蝶、蜜蜂、蝸牛、瓢蟲等,但做的不是很精美。在動手能力上要多培養(yǎng)一下,多練習。很多學生都有這個問題,老師在講解時,不好好聽,讓他們自己動手做時,就做的亂七八糟,更是有些學生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動,問問她說不會做。學生畢竟是小孩,在理解能力上有點欠缺,不同與我們只要稍點撥,就能懂,所以老師就要好好引導,多多講解,盡量講得細致點。
在這節(jié)課中,我明白了學習美術應該是快樂的,在快樂中體會成功的喜悅,收獲知識。生活處處是美麗,美麗是快樂的,所以我們要創(chuàng)造美麗。美術就有這個功能,懂得欣賞美的孩子也會創(chuàng)造美麗。希望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吸取更多的經(jīng)驗教訓,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