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講課缺點,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1
一.教學目標的制定還是較為貼切的,但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插敘的運用沒有涉及,確實是設計的一大敗筆。文章篇幅如此之長,隨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記敘,時而記眼前之事,時而憶從前往事,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都要歸功于插敘的運用。目標“感悟成長的艱難”,實現(xiàn)程度不夠,“艱難”沒有深品,流于淺表,不能水到渠成,效果不佳。嚴父的“果”不僅是英子上學不再遲到,還是小學畢業(yè)典禮上光榮地代表全體同學領畢業(yè)證書并致謝詞,更是日后成為一位知名作家……文本的解讀無止境。
二.活動環(huán)節(jié)自我感覺還算流暢,活動之間缺少必要的氣氛渲染,顯得很“生硬”,不自然。角色錄音音量小,該重敲的沒重敲。問題設計指向很大,不夠明確!坝⒆訉W做的事中,給她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呢?”接下來,“為什么你印象最深?”如此問法,部分學生不知道從何下手,去思考,去解決問題。那么學生回答的問題就會脫離預設,令老師招架不住,防不勝防。
三.師生互動缺乏活力、亦缺乏深層次的隨機生成。蜻蜓點水,便戛然而止!鞍职质菄绤柕模隳芾斫鈫?”在學生談的時候還可以追問“你的爸爸有過類似的做法嗎?”這樣讓學生能夠聯(lián)系實際來理解、感受,大膽的邁一步,效果會更好。按部就班地進行活動,語文課堂便失去該有的活力。學生牽著老師的鼻子走,失去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許多關鍵詞、關鍵句的理解還只停留在表面,如對爸爸的嚴厲的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起!”“掄”等的品讀,學生與老師答記者問式的就過去了,老師不能有效及時予以追問評價,當然,深層次的東西更無法挖掘。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2
這篇小說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容。因此,課前我劃出課文主要的層次,上課時師先范讀,學生再跟讀,最后到個別讀,效果還不錯,學生能在朗讀的基礎上,理解文章的情感,那就是“爸爸對自己的親情和盼望自己長大、懂事,寫得而含不露!
教學過程中,我抓住父親對“我”上學偷懶的懲罰,表現(xiàn)了父親對“我”的深情,那就是嚴厲但不失愛心,父親的人物性格就躍然紙上。另外的一個難點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從中感受至愛親情!蔽恼掠袃蓷l線索:一線是爸爸愛花,另一線是畢業(yè)典禮。這一點我是通過讓同學復述課文就輕而易舉的解決了。但從中感受至愛親情,難度對于現(xiàn)在的獨生子女來說就要難一些,所以我讓同學們談談生活中的'親情,你有沒有類似“我”賴在床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處理的?學生雖然有個別發(fā)言的,但不夠熱烈,也就是說在拓展延伸這方面,老師引導的不夠深入,學生還不能從課文中真正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是堂課的不足之處,今后要加強的地方。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3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是歌頌父愛的經典篇目,教材編排中屬于教讀課型,采用雙線并行結構,將現(xiàn)實與回憶交織穿插,講授過程存在一定難度;但學生此前已有接觸,屬“舊課新授”,《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追求“同課異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品讀賞析法、探究討論法”,極力體現(xiàn)“先學后教,當堂達標的”高效課堂理念。
二、構課說明及亮點
教材是知識傳授的載體和依據,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編劇和導演。一節(jié)示范課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教師對文本的靈活處理、對教學問題的有效設計、對課堂環(huán)節(jié)的駕馭和操控能力。因而,在教學構思中我爭取突出以下幾點:
1、靈活處理文本,去粗取精。
本文忽而現(xiàn)實忽而回憶,對一些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難免會存在“亦真亦幻”的閱讀感受,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教學反思《《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我通過讓學生感知情節(jié)、梳理線索達到對文本的整體把握,這也是我們閱讀小說的.基本方法。另外,回憶片段是本文教學的重點,父親形象是本文的核心;通過對父親形象的理解,感受父親對我的教育和影響,進而理解我的成長和對父親的感激、緬懷。
2、設計有效問題,凸顯知識生成過程
在本節(jié)課的問題設計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突出針對性、邏輯性、有效性。具體來說:(1)依據教學目標設計有效問題,體現(xiàn)針對性(2)問題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整體到局部突出邏輯性,(3)盡量采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提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凸顯知識生成過程。
3、注重學法指導,兼顧不同學生
從屢次考試中發(fā)現(xiàn):學生整體把握文章的意識有待加強,人物形象概括不夠全面言不及義現(xiàn)象比比皆是。針對以上問題,在梳理線索過程中,我提示學生留意反復出現(xiàn)的事或物,通常即是行文線索,這樣便于學生整體把握。在人物形象概括中,我要求學生聯(lián)系情節(jié)言之有據,短語答題是學生在這一考點丟分的主因。在仿句環(huán)節(jié),結合學生完成情況,我歸納為三句話:“審清內容與主旨,一定二仿三聯(lián)句,做到修辭相一致”,進而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
三、反思及改進措施
1、因注重知識生成過程,導致對后續(xù)問題解決略顯倉促。
2、低估學生潛力,對個別問題的突破顯操之過急,沒能充分放手于學生。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4
如果教師把課堂當作是自己展示的舞臺,那么課堂上就不會有靈動的思維.如果教師不調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那么你的課堂也就是你自己在唱獨角戲.在本文中,學生理解故事情節(jié)是相當簡單的,重要的是文章兩條線索。所以這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點。為此,在課堂上,我利用時間的不同,來了解正在進行的事情是什么,過去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這樣一來學生很清楚的明白了文章運用的插敘的寫作順敘。很好的解決了這個重點。
此外,本文中最精彩的一個亮點是,在文章中有一句話是,英子在畢業(yè)典禮中的想法:我們是多么喜歡長大,但是我們又是多么的害怕?這是作為培養(yǎng)學生情感價值觀的一個拓展延伸思維題。學生面對此問題,會有諸多的回答,但是卻未必是積極的想法。教師必須加以引導,讓學生理解長大意味著什么?學生在學完本課后,都能感受到英子的`父愛的偉大。所以學生的回答很讓我感動:
一生說:我想長大,那樣我就能夠替自己的父母承擔家庭的責任。父母為我們辛苦了一生,我要好好的孝敬他們。我也要自己好好的工作,對自己的家庭和子女盡自己的一份義務。
一生說:雖然長大后不會快樂,但是我們也必須長大。既然這是一個自然規(guī)律,那么我們何必不去勇敢的面對長大,只要我們在老師和父母的教導下,鍛煉了成長的本領,又何必畏懼長大呢?
一生說:其實快樂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我們現(xiàn)在的快樂只是衣食無憂。但是一個人,只有長大了,你才能經歷人生中的許多精彩,而且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精彩,如果你永遠是一個孩子,你不是枉來這一生嗎?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可言呢?只要你心中童心未泯,又何愁沒有快樂呢?
學生精彩的發(fā)言,讓我感到了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他們在和英子一同長大了,雖然他們的言行不一,但是畢竟是一個孩子,自制力是差的。從這里,可以看出,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勝過任何的教育手段。只要教師抓住文章中對學生教育的切入點,把握好教育契機,無論從哪個角度,學生受到教育就是最大的收獲。那么,教育的花朵就會長開不謝!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5
當同學們談《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最打動你最讓你感動的是什么時,每個同學都能談出實際的感動的地方來。也許此文距離學生的生活很近,讀后確能引發(fā)切身之感,心有所動。學生談感受多會聯(lián)系到自己的生活實際,聯(lián)想到自己的父母,曾經的學校、老師、同學,能談出真情實感。
有個同學談到文中寫到“靜默之中,我的肩頭被拍了一下,急忙地睜開了眼,原來是老師站在我的位子邊。他用眼神告訴我,叫我向教室的窗外看去,我猛一轉頭,是爸爸那瘦高的影子!我剛安靜下來的心又害怕起來了!爸爸為什么追到學校來?爸爸點頭示意招我出去。我看看老師,征求他的`同意,老師也微笑地點點頭,表示答應我出去。我走出了教室,站在爸爸面前。爸爸沒說什么,打開了手中的包袱,拿出來的是我的花夾襖。他遞給我,看著我穿上,又拿出兩個銅板來給我!弊掷镄虚g滲透著父親對我的關心,對我的愛護。之前,我也有過如此的經歷,但我從不在意,認為當父親的就應該這樣做。今天讀完后,改變了我的看法,我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回報我的爸爸。
聽了這位同學的話,我打心眼里高興,我不僅讓我的學生學到了課本的知識,還教會了學生做人。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6
《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有“花”的地方可不少,可以說全文借“花”清晰地引出了一段段回憶。但有一處的“花”有點特別,那就是文章53自然段:英子到東交民巷寄錢出來后看到花圃中種滿蒲公英,她高興的想明天讓爸爸也在花池中種滿蒲公英。為什么英子會馬上想到讓爸爸也在花池中種滿蒲公英呢?
這個問題是在與學生“走進英子與爸爸的幾個小故事之寄錢闖練”學習環(huán)節(jié)時,一生突然提出的,當時學生反應很熱烈,經過大家討論交流,大致認為原因有三:
一是爸爸本是愛花的人,文章34自然段寫到“他把草帽推到頭后面,抱起弟弟,經過自來水龍頭,那器灌滿水的噴壺,唱著歌兒走到后院來”、“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澆花”、“爸爸摘一朵茉莉插到瘦雞妹妹的頭發(fā)上”,所以想到讓爸爸也在花池中種滿蒲公英也是很自然的事。
一是英子已完成交代的事情,提個小小要求也是孩子家常有的.。同時,在爸爸的影響下,英子對花也有一種特別的情素,由此想到讓爸爸也在花池中種滿蒲公英作為小小的獎賞也合理。
一是英子闖練成功,先前的惴惴不安變?yōu)闈M心歡喜,從銀行出來,映入眼簾的便是滿花圃的蒲公英——這可是英子成功后看到的第一道風景,感覺當然特別美。不難想象,此時蒲公英已綻放在英子內心,且在她記憶中留香。因此讓爸爸也在花池中種滿蒲公英,珍藏這份美好的體驗也好。
或許還有其他更深遠的意味,只是覺得與孩子們一起走進文本聯(lián)系生活,聽聽這朵花開的聲音,也聽聽學生智慧之花悄然開放的聲音,感覺很妙。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7
今天早晨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感覺不是太理想。但無論怎么樣得到了鍛煉于我來說就是一種可貴的收獲。因為,人都是在不斷的失敗、摸索中漸漸成長的。所以,存在問題對我老說是十分正常的。何況我采用的是一種以往自己很少采用的教學模式,因此自己也就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可下的臺階。
原先的教學設計是想采用較傳統(tǒng)的問題解決式,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之上來揭示文本主題,進而引導學生感悟主人公成長的過程。這種方式在教學中主要是側重于讓學理解文本,朗讀則是輔助手段。誠然這樣不會暴露出自己的諸多缺點,特別是能掩蓋自己朗讀方面的缺陷。但是,我又轉念一想,這或許也就沒有了創(chuàng)新,更沒有了挑戰(zhàn)。一篇優(yōu)美的文本一旦失去了師生與作者的對話,失去了對語言文字的品讀,似乎也就沒有了任何意義了。所以,我臨時對教學設計做了更改。由之前的通過把握情節(jié)和內容來揭示主題改為通過品讀語言文字來感悟主人公的成長。所以,教學起來就相當困難。加之時間有限,我對文本的熟悉程度及對文章情感的把握不夠,所以,越顯捉襟見肘。
好在課的結構還算完整,課堂的后半部分師生漸漸進入佳境,有進入角色之感。這也算是一點小小的安慰吧!效果雖然不甚理想,但是,我不后悔。因為,我找到了自己存在主要問題。那就是我深入文本領悟文字的情感還不夠,也就是結合語境朗讀的功夫下得還不夠深。于是,就有些象大家所說的走過場。但是,無論怎樣,我是想真誠的實施自己的教學設想,而并非作秀。任何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都不會對一篇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視而不見。否則,那就是真正的撞鐘和尚。
下午,通過老師們的議課,我的思路越加清晰起來。似乎犯了一些教學中的常規(guī)錯誤,想想大家說的好像也挺有道理。以往我覺得自己上課就是流浪型的,經常是東打一包,西晃一槍。內容有些支離破碎,不易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思路,這的確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但是,大家說的要盡量在教學中揚長避短,展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我是不敢茍同的。因為,一篇好的文章是不能缺少品讀,怎么能因為自己讀不好就不讀呢?少掉對語言的品味及與作者的對話,上得再好的課在我看來也是不成功的。如果面對一個優(yōu)秀的文本老師都無動于衷,語言蒼白無力,那再美的文章又有何用,且不成了擺設?所以,無論讀得怎么樣,老師都要盡力去展現(xiàn)并感染學生。相信,只要有心,總會做的越來越好,課也會上得越來越精致。這算是今天上課的收獲。
下面談談不足。今天的課不理想的一個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學設計的點線太多,似乎抓不到主要的東西,所以顯得有些凌亂。因此,該重點研讀品析的地方沒有做好。又在一些細小的問題上糾纏不清,顯得有些本末倒置之感。這些問題的產生歸根結底都是因對文本內容的不熟悉導致的,就是一節(jié)課想要解決的問題沒有清晰的呈現(xiàn)到自己的大腦里。所以,在處理教學板塊的銜接及教學內容的邏輯方面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其次,是高估了自己在朗讀方面的能力。而恰恰這篇文章的語言在朗讀方面又十分吃功夫,它不象一般景物描寫的那么單一,情感也較容易把握。這必須是在吃透文本的基礎上再來朗讀,要真正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文章主旨。只有老師讀好了,學生才有可能做得更好。另外,教學內容設置過多,主次也不夠分明。由于設置問題較多,所以總有趕時間的痕跡,沒有真正展現(xiàn)學體獨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
無論怎樣,只有真正實踐和體驗后的所得,才是最真實的,也是最有感觸和價值的。雖是盲人摸象,或許最開始摸到了鼻子和腿,也或許摸到了耳朵和尾巴。但是,要想摸遍大象的全部也不是沒有可能。我想,這需要的只是時間、堅持和毅力的問題。
今天早晨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感覺不是太理想。但無論怎么樣得到了鍛煉于我來說就是一種可貴的收獲。因為,人都是在不斷的失敗、摸索中漸漸成長的。所以,存在問題對我老說是十分正常的。何況我采用的是一種以往自己很少采用的教學模式,因此自己也就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可下的臺階。
原先的教學設計是想采用較傳統(tǒng)的問題解決式,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之上來揭示文本主題,進而引導學生感悟主人公成長的過程。這種方式在教學中主要是側重于讓學理解文本,朗讀則是輔助手段。誠然這樣不會暴露出自己的諸多缺點,特別是能掩蓋自己朗讀方面的缺陷。但是,我又轉念一想,這或許也就沒有了創(chuàng)新,更沒有了挑戰(zhàn)。一篇優(yōu)美的文本一旦失去了師生與作者的對話,失去了對語言文字的品讀,似乎也就沒有了任何意義了。所以,我臨時對教學設計做了更改。由之前的通過把握情節(jié)和內容來揭示主題改為通過品讀語言文字來感悟主人公的成長。所以,教學起來就相當困難。加之時間有限,我對文本的`熟悉程度及對文章情感的把握不夠,所以,越顯捉襟見肘。
好在課的結構還算完整,課堂的后半部分師生漸漸進入佳境,有進入角色之感。這也算是一點小小的安慰吧!效果雖然不甚理想,但是,我不后悔。因為,我找到了自己存在主要問題。那就是我深入文本領悟文字的情感還不夠,也就是結合語境朗讀的功夫下得還不夠深。于是,就有些象大家所說的走過場。但是,無論怎樣,我是想真誠的實施自己的教學設想,而并非作秀。任何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都不會對一篇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視而不見。否則,那就是真正的撞鐘和尚。
下午,通過老師們的議課,我的思路越加清晰起來。似乎犯了一些教學中的常規(guī)錯誤,想想大家說的好像也挺有道理。以往我覺得自己上課就是流浪型的,經常是東打一包,西晃一槍。內容有些支離破碎,不易于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思路,這的確是一種很不好的習慣。但是,大家說的要盡量在教學中揚長避短,展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我是不敢茍同的。因為,一篇好的文章是不能缺少品讀,怎么能因為自己讀不好就不讀呢?少掉對語言的品味及與作者的對話,上得再好的課在我看來也是不成功的。如果面對一個優(yōu)秀的文本老師都無動于衷,語言蒼白無力,那再美的文章又有何用,且不成了擺設?所以,無論讀得怎么樣,老師都要盡力去展現(xiàn)并感染學生。相信,只要有心,總會做的越來越好,課也會上得越來越精致。這算是今天上課的收獲。
下面談談不足。今天的課不理想的一個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學設計的點線太多,似乎抓不到主要的東西,所以顯得有些凌亂。因此,該重點研讀品析的地方沒有做好。又在一些細小的問題上糾纏不清,顯得有些本末倒置之感。這些問題的產生歸根結底都是因對文本內容的不熟悉導致的,就是一節(jié)課想要解決的問題沒有清晰的呈現(xiàn)到自己的大腦里。所以,在處理教學板塊的銜接及教學內容的邏輯方面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其次,是高估了自己在朗讀方面的能力。而恰恰這篇文章的語言在朗讀方面又十分吃功夫,它不象一般景物描寫的那么單一,情感也較容易把握。這必須是在吃透文本的基礎上再來朗讀,要真正站在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文章主旨。只有老師讀好了,學生才有可能做得更好。另外,教學內容設置過多,主次也不夠分明。由于設置問題較多,所以總有趕時間的痕跡,沒有真正展現(xiàn)學體獨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
無論怎樣,只有真正實踐和體驗后的所得,才是最真實的,也是最有感觸和價值的。雖是盲人摸象,或許最開始摸到了鼻子和腿,也或許摸到了耳朵和尾巴。但是,要想摸遍大象的全部也不是沒有可能。我想,這需要的只是時間、堅持和毅力的問題。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8
終觀本課教學,我覺得比較成功的是抓住情感這個突破口,通過反復的讀去引導學生完成與文本的積極對話,先用情牽住學生的思維,深入其中,教學設計上注意力步步為營、逐層深入、由易而難。引導學生以欣賞的眼光去解讀文本,發(fā)現(xiàn)文章的情感美、結構美和標題美,充分感知文章美的因素。通過閱讀探究反思去獲得精神的陶冶和思想的啟迪。
對于線索的把握,學生較容易把握,但書上的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我們知道了,生活中的親情你們能談談嗎?你有沒有類似“我”賴在床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處理的?學生雖然有個別發(fā)言的',但不夠熱烈,也就是說在拓展延伸這方面,老師引導的不夠深入,學生還不能從課文中真正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這是這堂課的不足之處,為了把“世上只有爸爸好”這樣的口頭禪作文說好,是否前面變布置,也許效果好些,假如今后加強這方面的練習,會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9
在本文中,學生理解故事情節(jié)是相當簡單的。但基于一個班級仍有少部分同學對課文不熟的情況,把學生導進課文之后,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感知:文中寫了英子和父親之間的哪些故事?在文中相應的段落作一下標記。
學生回答得很踴躍,“我”和父親的故事:A鼓勵我獨自參加畢業(yè)典禮B逼我去上學,并給我送來棉衣。C鼓勵我獨自去銀行寄錢D爸爸死后,我非常鎮(zhèn)定、安靜。自然而然地追問:哪些是眼前的事?哪些是回憶的事?回憶的事是這樣引出的?從而了解本文結構的嚴謹自然,插敘的用法及作用。
“知識是一個過程的結果,又是另一個過程的起點!蔽铱傇谙,一節(jié)課,是不該只讓學生了解一篇課文,應該有外延。課文只是我們讓學生感受語言,陶冶情操,培養(yǎng)文學興趣的一個載體。所以,我試著想讓學生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學會寫生活中真實的父親,并通過這篇課文喜歡上《城南舊事》,感受林海音的筆調,她的成長歷程以及《城南舊事》所展現(xiàn)的風情人物。
在了解了本文的結構特色后,我給學生補充朗讀了《城南舊事》的一些片段,并借欣賞課觀看影片,從而鼓勵學生課后讀一讀這本書。事實證明,在朗讀聲中,在電影中,感受了作者的語言特色,并喜歡上了書中那些鮮活的人物,作者對童年的留戀,在童年中的困惑等情感也引起了學生的共鳴。上第一課時時,正是周五,第二周周一再上第二課時時,發(fā)現(xiàn)許多同學已借著周末的時間在讀《城南舊事》了。
“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墒,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場面的那些景色和人物。∥覍ψ约赫f,把它們寫下來吧,讓實際的童年過去,心靈的童年永存下來。”“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聽見緩慢悅耳的鈴聲,童年重臨于我的心頭!痹谝黄男」适轮,在每一段故事的結尾,里面的主角都離她而去,一直到最后的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親愛的爸爸也去了,她的童年結束了。那時作者剛滿十三歲,就開始負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該負的責任。這是一篇童年的回憶,也是對童年的告別,就讓我們走入文中的世界,一起去追尋主人公英子走向成熟的足跡。把這作為第二課時的導入。
在第二課時,主要解讀“父親”的'形象。父親是嚴厲:我的賴床不起,父親怒了,說話時用一個字命令,我盡管害怕,不挪窩時,“把我從床上拖起……抄起雞毛撣子,藤鞭子在空中一掄……把我從床頭打到床角”,最后如兒狼狽的小狗冒雨前去上學床上打到床下,這是動作和語言的描寫。父親又不失溫和,被打后,我顫顫驚驚地上學去,父親竟給我送來了夾襖。父親尤其愛花,哼著歌,澆著花,抱抱弟弟,摘一朵插在妹妹頭上,有了父親就有了歡樂。這是父親愛生活,樂觀的體現(xiàn)。父親同時是善良的,為叔叔急得吐血。父親更是我生活的引路人,正因為父親的一次次鼓勵,我不再稚嫩,面對生活不再膽怯,哪怕老高告訴我父親病危時,我表現(xiàn)出從來沒有過的鎮(zhèn)定和安靜,挑起了責任,成長了。對于父親在我眼中是可敬,可親,可愛。其實對于父親,作者在另外文章中寫道:“他生性ai動,幾乎無所不好,他愛喝酒,快樂地劃著拳;愛打牌,至了周末,我們家總是高朋滿座;他害肺病后,對于醫(yī)藥也很有研究。我聽我母親說,父親在日本做生意的時候,常到酒館從黑夜喝到天明,一夜之間喝遍一條街,他任性了!蔽覍τ诟赣H,深愛著,但也是有著怨恨的!八麘摵煤帽V刈约旱纳眢w,使生命得以延長,看子女茁長成人。但好動的父親卻不肯好好的養(yǎng)病。他既死不瞑命,我們也因為父親的死,童年美夢,頓然破碎。”
我們感受了父親的真實形象,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我愛他,也怨他。我們寫母親、父親時,卻是將他們的形象撥高,他們總是無私地付出,承受著苦難,高高在上,我們在仰望。今天,讓我們也學會寫寫生活中的父親,寫寫在成長中我對父親的真摯的情感。這一課時,在探討和朗讀中,我和我的學生感受著父親的形象,也體會著我的成長歷程,并學著在隨筆中表達“我的父親”。
在隨筆中,我發(fā)現(xiàn)了學生選材的不同,我想正是語文課另一個開始。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話:“先生之最大的成功,是培養(yǎng)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蔽蚁胍驗橐黄n文的學習,讓學生有了收獲,有了習作上的進步,我也體會到了作為老師的快樂。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10
這堂課依據了新課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愉悅,民主和諧,師生交往互動、互惠和對話的教學關系。
七、八歲的孩子一上一年級,就要學習抽象的漢語拼音,是很枯燥乏味的。因此,以“情趣性、游戲性”為特點,傾心教學情境的設計。如:“變魔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在學習“ao、ou、iu”的讀音時,充分利用仿真的、現(xiàn)實生活中的背景,看插圖猜讀音,聽錄音讀,嘗試讀(親自體驗),并以學生當“小老師”為主線,讓學生讀好3個新的復韻母。在教學復韻母的四聲時,我大膽地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學方法,在帶著學生學完ao的標調后,讓學生嘗試ou和iu的標調,讓學生當“小老師”檢查其余學生對韻母的四聲的掌握情況。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既體現(xiàn)了老師導的作用,也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互幫互助互學互評的生生交往。在三拼音教學中,標調后選音節(jié)擴詞語進行說話訓練,體現(xiàn)了拼音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這一特點,也積累了學生的語言。我結合了iu的四聲,把教材有機整合到課中操中,這種有計劃的行動,在增強趣味時的同時,調節(jié)了學生學習的情緒,也鞏固了iu的四聲。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11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解決問題必要的一種問題解決思想方法,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shù)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
本節(jié)課在列表過程中,分析數(shù)量關系尋求解決類似歸一、歸的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學好本節(jié)課知識,將為學習用列表等方法解答求兩積之和(差)等實際問題奠定知識和思想方法的.基礎。
1、本節(jié)課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問題情境中的信息,用從已知條件想起或從所求問題想起的方法分析數(shù)量關系。例題從三個小朋友買相同筆記本的信息,分兩次提出要解決的問題,要求學生找出解決第一個問題的條件并進行整理,通過呈現(xiàn)表格讓學生思考怎樣解決問題。隨后學生很自然的自主分析數(shù)量關系,解決第二個問題。2、在練習中安排了與例題結構相同的實際問題,學生都能運用所學的策略解決問題。3、在解答第二個問題時,有大部分同學想不到方法,要從小明的信息算出單價,再用除法求出小軍能買多少本。這是本節(jié)課的障外點。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12
從整體課堂效果看,學生演唱的表現(xiàn)力不錯,聲音的控制和協(xié)調能力較強,也比較熟練了。抒情和活躍兩種演唱情緒也能明顯地對比出來。但從整節(jié)課的分量和時間分配看,有些欠妥。主要原因是復習鞏固階段一開始就離琴唱,導致暴露出了過多的毛病,給我心里一個暗示:歌曲還沒學會,于是有意識地加重糾錯分量。其實鋼琴一彈,學生馬上跟上來了,不必花太多精力去教唱。因為:
一、從此節(jié)課的進程看,離琴唱勢必會影響教學重點的把握,本課時的重點應是處理歌曲,而實際上這節(jié)課重點似乎還是糾錯,雖然也及時插入了力度、演唱情緒的把握等等,但分量不夠,學生真正操練的時間不足。
二、從音樂審美角度看,每一次的'表現(xiàn)應盡量讓學生有成就感,得到審美的體驗,而不是故意讓他們“出洋相”,特意暴露缺點。完全可以通過欣賞范唱、跟琴唱喚起他們心中已有的音樂經驗,節(jié)約復習鞏固時間,把精力放在歌曲處理排練上。
三、離琴唱一般在學會歌曲后,檢驗音準節(jié)奏及表現(xiàn)力時可用,或者進行無伴奏合唱時才采用的。此節(jié)課此處采用顯然都不合以上條件。半個月前學唱的歌曲,普普通通的自然班,效果顯而易見,真有故意讓他們“出洋相”之嫌。
因此,此處離琴唱的確欠妥當。但是這樣設計,符合本人常態(tài)課的風格,我會經常在課堂上搞一些小測試、小研究。像這次,心里實在很好奇:半個月前學唱的歌曲,到底會在學生心里留下多少痕跡,會唱成什么樣呢?結果正如我所料,盡管當時教得比較扎實,但時間老人的威力不可低估,遺忘是學習的勁敵啊。一首再好聽再喜歡的歌曲,沒有經常唱唱,也只會留下支離破碎的痕跡。所以平時經常上一些復習課,舉行班級音樂會十分重要。音樂是不怕重復的,它是情感藝術,每一次唱的感覺都會不一樣。
綜上所述,從這節(jié)課的設計初衷看,此處離琴唱并不合適,加大了糾錯的分量,影響教學重點的準確把握,課堂的完整性受影響。從教學研究和滿足我的好奇心方面看,讓他們亂一下也好,況且對他們也無大礙。還能給他們一個感覺:知識技能是很容易遺忘的,只有常溫習才能掌握得扎實。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13
這剩余的幾分鐘是課堂機動時間,而我所提出的問題也僅僅是在不脫離教學內容基礎上的,和學生的一次心靈互動。這個問題一提出,我滿心歡喜地期待著大家激情澎湃地回答,渴望著大家在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氣宇軒昂、踏實穩(wěn)健?山淌依飬s出奇地寂靜,好象時間在此刻突然停住。這個看似多余的提問竟然像重磅炸彈一樣,炸出了孩子們內心世界中鮮為人知的.一面。接下來發(fā)生的一切讓我措手不及。同學們你看我,我看你,似乎面有難色,于是我陸續(xù)叫了幾人回答,答案卻如出一轍:不想長大!有的說自己長大了,父母就老了,也許就和英子的爸爸一樣離開自己,那時自己是多么孤單無助,不想面對生離死別的傷痛。有同樣想法的,班級有廖廖幾個人舉起了手,這難能可貴的孝心如此可憐啊!
有的說不想長大,因為要自己洗衣服做飯,還要找工作,工作又那么難找,不但要自己掙錢養(yǎng)活自己,還要養(yǎng)活父母。有的說看到了父母為家庭、為孩子太苦太累了,尤其是撫養(yǎng)孩子,教育孩子費心費力的,自己不想走同樣的路。有的說長大了還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一切都需要自己一個人扛。我想也許這只是個別現(xiàn)象。再叫兩個我心目中有思想有覺悟的尖子生來回答,可結果卻驚人的相似。我再一調查,班中竟有多半同學不愿長大!究其原因是不想獨自面對生活的壓力,不想別人只想自己。也有個別的人說愿意長大,可以不用父母管,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擁有絕對的自由。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14
從整體—部分—整體。如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一邊讀書一邊看課文插圖,快速瀏覽全文,然后用一個詞或一個句子來描述自己眼中的“北京”。當學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后,我再引導學生快速閱讀,邊讀邊找文中寫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麗?當學生找出北京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麗地方后,我再引導學生學習文中是怎樣來把這些美麗的地方寫具體的。最后讓學生回顧全文,感受北京的美,從心底發(fā)出贊嘆:北京真美呀!我們愛北京!我們愛祖國的首都!就這樣遵循從整體-部分-再回歸整體的'教學原則,也遵循了低年級學生對事物認識、了解的認知規(guī)律。同時也讓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但是教學確實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絕對的完美。當然對于我來說,遺憾就會更多。首先是教學中的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在我的教學設計中我還設計了一個“暢想未來北京”的環(huán)節(jié),因為時間關系,不能進行;其次是作為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一篇很好的背誦積累佳作,課中應給學生充分的背誦積累時間;這樣把讀寫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親身感悟的同時,由讀到說,由說到寫,哪怕只寫一句話,讓孩子在聽、說、讀、寫中培養(yǎng)多方面的語文能力。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15
那天,正在學習著名作家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落了》。學生們的主動性發(fā)揮得很好,在我的簡單指導下,學生們不僅理解了文章的內容,并沉浸在英子失去父親的憂傷和忽然一下長大的堅定信念中。忽然,我發(fā)現(xiàn)靠窗的董文龍正坐在那兒發(fā)愣,眼睛望著窗外,絲毫沒與課本聯(lián)系起來。我的怒火一下從心中升起,但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我沒有專門批評他,只是瞪了他一眼。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我的印象中,他一直是個膽小的男孩子。
課上得比較成功,下課后我便將這件事忘了。
第二天作業(yè)交上來了,題目是《我和爸爸的故事》。學生們寫得比較有趣。因為上課的時候很多學生起來說過了,所以作業(yè)看起來很順手。忽然有一本作業(yè)引起了我的注意。作業(yè)寫得很少,只有短短的六行,題目還占了一行。再細看內容,我的心卻一下沉重起來。作業(yè)是這樣寫的`:
我和我爸爸的故事
我和我爸爸的故事現(xiàn)在也沒有了。因為,我的爸爸已經去世五年多了。我只隱隱約約地記著一件事情。那時,正是我才四五歲的時候。我們一家從姥姥家回來,我當時睡著了。在回家的路上,爸爸背著我,我尿了我的爸爸一身,但我什么也不知道。早上,他們告訴了我,我笑了起來……
我將本子翻過來一看,是小董(尊重學生隱私權)的。
我忽然意識到,我犯了一個多么大的錯誤。當他在課上望向窗外的時候,我并沒有考慮為什么;當學生們在課上嘰嘰喳喳爭著說自己和父親之間的故事的時候,我沒有注意到那張失意的臉;當我興致勃勃布置作業(yè)的時候,我忘記了還有一個失去了父親的孩子。
看著那短短的幾行字,我心里似在翻江倒海。這個膽小的孩子,沒有違背老師的“意旨”,努力的做了,交上了作業(yè)。我想象不出課上他聽著別的孩子談論自己的父親,是一種怎樣的感覺,而我還一再的引導他們要去體會自己的父親有多愛你;我更想象不出他晚上是怎樣的去努力思考一些與父親之間的事情,然后將它記下來?粗詈髮懙摹拔倚α似饋怼,我卻想哭。我想起自己小時候元宵節(jié)出去看燈,自己跑丟了,一家人急瘋了似的找我,好在找到了我,最后很晚了回家,爸爸背著我,天上下起了小雪……
我決心彌補自己的過失。
于是我便有了作為教師的“偏心”。上課的時候,我總會多留意他幾眼,提問的時候,我總會給他投去鼓勵的眼神,他舉手后,我總會找機會讓他起來回答,只要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我一定會給他最好的評價。
或許真的是“只有失去才懂得珍貴”。我沒有單獨跟他說過任何安慰的話,也沒有跟他說過我的意圖。但是,他應該是很快就感覺到了我對他的關注。他明顯的變了。在語文課上,他能大膽的舉手回答問題了,課前演講的時候,他能夠流暢的表達了,跟我說話的時候,他敢直視著我的眼睛了。有一次上課,我讓大家做一個比喻句,說說人生是什么,他說:
人生如書,一本你預料不到結局的書,它的每一句話都是一個懸念。
我和學生們都驚呆了,然后,我們一起為他鼓掌。
我真得很高興。感謝我的“私心”有了成效。我希望他以后能夠更活潑一點,更快樂一些。
張藝謀有一部著名的影片叫做《一個也不能少》,我想說,在我們的學生群體中,會有一些家庭很特殊的孩子,或許不僅僅是單親的父母。他們可能更需要我們的關照,而我們往往會忽略。要記著,我們的學生,一個也不能忽略。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01-28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15篇11-12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15篇)02-12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03-05
《爸爸花兒落了》說課稿12-31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案設計10-31
《花兒朵朵》教學反思03-06
美術《花兒朵朵》教學反思04-07
小班教案《花兒送給爸爸媽媽》反思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