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識字》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識字》教學反思1
新課程實施以來,我們擔任一年級語文教學的老師有許多困惑,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就是:識字量太大。在實際教學中,容易出現(xiàn)顧此失彼的現(xiàn)象。我常常在想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只有抓主課堂,切實提高課堂識字教學效率,學生才能夠認識教材中的認讀字,才能較好的完成新課程在識字教學方面所設定的戰(zhàn)略性目標——大量識字。
于是,在教學中,只有當學生干自己喜歡干的事就不會厭倦,而會覺得是一種樂趣、一種心理需求的滿足。在交流會上,他們一個個像小記者詢問著別人,也闡述著自己的發(fā)現(xiàn)。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學童話故事,用淺顯的文字,生動、形象的語言形式描寫了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現(xiàn)象。在讓學生理解“小魚游到水面上來,因為水里悶得很”一句中的“悶得很”時,我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展開教學。
“你有過‘悶’的感覺嗎?”學生在生活情境的回憶中,體會到被子捂住透不過氣,感冒鼻塞喘不過氣的.悶與小魚的“悶”意思相同。然后讓學生進行一次情境體驗:假如自己是一條小魚,潛在水下,有什么感覺?游到水面上,又有什么感覺?學生紛紛說先是悶、難受,后來舒服多了。有趣的體驗使學生輕松愉悅地與小魚感同身受。隨即請學生用自己的朗讀來表現(xiàn),學生對重點詞句的領悟可謂水到渠成。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彼栽诔浞肿鹬貙W生對重點詞語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的基礎上的教學效果是不錯的。
《識字》教學反思2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基礎,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最基礎的階段。搞好識字教學有助于學生自主讀書,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識字能力,通過識字教學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F(xiàn)就學習《 小鹿的玫瑰花 》一課的教學作如下反思:
一、注重總結(jié)方法,讓學生在語境中識字。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總結(jié)識字的方法、規(guī)律,并遷移到課外讓學生自主找方法、用規(guī)律去主動獲取識字方法。如授課教師在教學《 小鹿的玫瑰花 》一文的識字時,教師抓住以讀課文為識字的切入點,以讀生字、讀詞語、讀句子為識字的著力點,引導學生識字,將自己認識的字、詞、句與課文整合起來,讓學生在語境中識字,這就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地識讀新字, 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會識字的方法。
二、積極倡導隨文識字,力求認寫分流。
隨文識字 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它從兒童身邊的人物、生活這些鮮活熟悉的內(nèi)容入手,以兒童感興趣的圖畫、兒歌、童話故事等形式呈現(xiàn),或借助拼音,或借助畫面,或借助豐富多采的語言形式,給兒童愛與美的啟迪,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師在教學《 小鹿的玫瑰花 》一文識字中,就注重了借助拼音與兒童感興趣 課文插圖 ,給予兒童愛與美的啟迪,成功地運用教育的可接受原則和愉悅情趣再認知過程中的巨大影響力,創(chuàng)設了一種溫馨而富有情景的識字環(huán)境,使孩子們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中去認讀生字。 三、注重認寫同步,互相促進。
識字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閱讀,而低年級的閱讀,還在于更好地鞏固識字效果。識字要在語言的實踐交流中延伸發(fā)展,在具體語言情景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如授課教師在教學《 小鹿的玫瑰花 》這篇課文時,教師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鞏固復習學過的生字,積極運用生字 卡片 讓學生個別讀、同座認讀等形式,滿足兒童識字后急于閱讀的急切欲望,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注重學法指導與習慣養(yǎng)成。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大力倡導見字識字、隨文識字、以寫促記、認讀同步等識字方法,拓展學生的識字渠道,力求集中識字與分散識字相結(jié)合。更應注重讀書、寫字習慣養(yǎng)成。學生語境、語感訓練,時時刻刻提醒他們讀書要口到、眼到、心到;寫字時做到身正、肩平、足安。 五、積極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關注知識的拓展。
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反復的美讀,在讀中識字、讀中感悟文情、文意與文美。此外,教師要適時聲情并茂地大聲朗讀,入情入境地朗讀。發(fā)揮其感染力,關注每個學生。在此指導的過程中,既要有嚴格要求,又要有溫馨提醒。這樣,學生既能理解文情,又能感悟出課文的價值所在。此環(huán)節(jié)后,及時開展“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等活動,既能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又能達到訓練、運用與拓展的目的。
因此,當學生掌握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后,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讓語文因生活而精彩,讓識字因閱讀而豐富,就能張揚學生的個性,開拓語文識字與閱讀教學更為廣闊的新天地。
《識字》教學反思3
在教學中,我把握了低年級識字教學的主要任務——識字、寫字,把課文讀通、讀順、讀熟。并通過多種有效的方式,將這些任務落在實處。
1、識字教學體現(xiàn)層次性,運用多種方式復現(xiàn)生字。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就是“認得快,忘得快!币虼,識字教學要根據(jù)兒童識字的這一特點,對生字的識記要采取多種方式,反復認記。這堂課,我根據(jù)生字的不同特點,采取了多種識字方式,從看圖讀拼音識字,到讀拼音識字,再到去掉拼音識字,生字的識記有層次、有梯度,通過這樣反復訓練,學生對生字的認記得到了鞏固。
2、注重引導發(fā)現(xiàn),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識字教學不僅僅只是把教科書上規(guī)定的那幾個字教給孩子,它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獨立識字。我把握了識字教學的這一目的,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掌握識字的方法。如,在學生認識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和蜘蛛等生字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借助形聲特點識字的方法,找其他帶蟲字旁的形聲字。在整個識字過程中,我注重積極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了學生的識字能力。
3、遷移學習成果,發(fā)展學生語言。我充分利用教材,在完成識字、讀書基本任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語言實踐活動。通過說話練習,鼓勵學生運用課文的句式說句子,讓學生感到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樂趣,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調(diào)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4、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
1.在本節(jié)課的識字教學中,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以詞的形式出現(xiàn),這樣學生可能不能對號入座,如果在鞏固生字中以單個字的形式出現(xiàn)效果會好些。
2.利用圖片導入時,只引導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如果此時出現(xiàn)了小動物的名字,會為后面的識字作鋪墊。
《識字》教學反思4
《識字7》是看圖識字,通過形象的圖畫讓學生體會字義,認識象形字和會意字的造字規(guī)律!巴ぁ、“鳥”是象形字, “!薄 “聞”、“鳴”是會意字。在此之前,孩子們已經(jīng)接觸過象形字和會意字,也積累了一定的象形字和會意字了,因此,怎樣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這些造字規(guī)律,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漢字是很有意思的,讓學生愛上學習,愛上生字,是我這節(jié)課要做的。
在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觀察圖中的亭子與“亭”字有什么相同之處?于是,學生一下子就發(fā)現(xiàn):“亭”字的點橫就像小亭子的尖頂,中間的的口字像亭子頂下的兩根柱子,它的禿寶蓋像亭子的屋檐,下面的丁字就像亭子下的幾根柱子。同學們觀察得多仔細!一個“亭”字就這樣被牢牢地記在腦海中了。
接著,我由扶到放,讓孩子們分組討論一下其它四個字——圖文對照,說說你們有什么發(fā)現(xiàn)?最后通過小組上臺匯報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的`學習所得。
這節(jié)課上,我讓學生自己尋找圖畫與漢字之間的聯(lián)系,在圖與字的對照學習體驗中,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原本干巴巴的漢字中隱藏著的趣味,他們愛上了學習,愛上了生字。
《識字》教學反思5
在教學導入時,我由《識字3》中粗心的寧寧引入,帶來新朋友“苗苗”,這樣既銜接前一課,又為新課的學習創(chuàng)設了情境,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由“苗苗”帶來她的相似朋友,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識字。當學生區(qū)分“貓”和“錨”的時候,所有的學生都知道貓是動物,所以它是反犬旁,而“錨”的理解,學生不是很懂,因此在我不能拿出實物的`情況下,進行了板畫,并且進行語言描述,告訴學生,這長有兩個角的就是錨,對錨進行了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這樣,學生就知道了“錨”是鐵做的,跟金屬有關,所以它是金字旁,顯然學生樂于接受這樣的教學,既區(qū)分了字形,又了解了字的含義。所以,有了前面的教學,接下來在學習兒歌的時候,學生便能很快地理解了,并且在整個課堂里,學生說話的氛圍非常熱烈,課堂中,他們都能立足文本,豐富自己的語言,在老師的引領下分清了“錨”和“貓”。
《識字》教學反思6
《語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中指出:要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喜歡識字,識字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在教學實踐中,我將識字教學與兒童熟識的語言環(huán)境結(jié)合起來,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jié)合,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以下是我對《酸的和甜的》識字教學的做法與反思:
1、偏旁識字法
在學生學過部分合體字的基礎上,學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義。如木字旁:大多是與樹木有關聯(lián)的字:如松、柏、樺、樹等,代表與水有關聯(lián)的字:如河、清、湖、海等,在教學“葡萄”、“狐貍”這四個生字時讓學生注意觀察,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都能說出“葡萄”是草字頭,屬于植物;“狐貍”是反犬旁,代表與動物有關聯(lián)。
2、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
學生可以給認識的熟字加偏旁、去偏旁或換偏旁,這種連鎖累積的數(shù)量是很大的。如學習“迫”字時,鼓勵學生用加偏旁、去偏旁或換偏旁的方法,學生于是用上了“白”加上“辶”;“伯”單立人換成走之兒;“帕”巾字旁換成走之兒等等,這種滾雪球似的方法既簡單又實用,擴大了識字量。
3、編一編
有些生字可以通過編兒歌的方法來識記,重在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
在教學“迫”時有學生用編兒歌“白大娘走回家了”;學“串”字時有學生非常有想象力,他是這樣編的“一把劍劈開兩張大嘴巴”,當時同學們都大笑起來。不過,我想孩子們對這個“串”字是記憶深刻,比一遍遍的讀強多了;學到“待”時分析了字形左邊是雙立人,就像兩個人,右邊是寺廟的寺后,有學生馬上想到了“兩個人站在寺廟旁等待”像這樣的方法教師則要多動腦,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解決方案,并鼓勵學生大膽去嘗試。
總之,我們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多鼓勵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識字的方法,并提倡方法多樣化,把識字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方法去嘗試識字,一段時間的嘗試后,學生的識字方法會是五花八門,學得輕松快樂。
《識字》教學反思7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深知一個孩子在接受啟蒙教育時識字數(shù)量的多少、質(zhì)量的高低會對他今后的繼續(xù)學習產(chǎn)生直接的影響。因為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然而識字過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質(zhì)量呢?幾年的工作經(jīng)驗我得出的結(jié)論便是:激發(fā)孩子識字興趣,教給孩子識字方法,培養(yǎng)孩子識字能力。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漢字的重要性,并對識字產(chǎn)生積極的興趣,他就能自覺集中注意力去學習并掌握漢字的形、音、義。可是,怎樣才能做到使孩子對枯燥的識字教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增強孩子自我識字的能力呢?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使用了以下四種方法。
一、趣味識字法
1、開課環(huán)節(jié)生動有趣
一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是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根據(jù)這一特點我這樣設計教學的開課環(huán)節(jié):“同學們,今天有幾個我們不認識的小客人來到我們身邊,你們愿意跟他們交朋友嗎?”“愿意!”在孩子們的大聲回答聲中我打開電腦教學軟件出示生字卡片并告訴他們:“今天的小客人很喜歡你們,如果你們能把它們記在腦子里,它們就會很樂意地幫助你,成為你今后學習的好幫手!
2、自編順口溜降低難度
在集中的歸類識字中,單純的結(jié)構(gòu)分析是孩子們很難接受的,為了激發(fā)孩子識字興趣、降低識字難度,我自編了一些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幫助孩子識記。如學生難辨“密”和“蜜”,我這樣編:“密林長在山中,蜂蜜釀自蜂蟲!蓖ㄟ^順口溜中的下劃線,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區(qū)分了“密”和“蜜”的不同。
二、形旁表意功能法
漢字是屬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聲字。因此正確掌握形聲字是完成小學識字任務的關鍵之一。在形聲字的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重分析形聲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湖、!,“冰、涼、冷、凍”以及“祝、福、祈、禱”,“襖、袖、褲、襪”兩組形聲字的教學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學生區(qū)分了“三點水旁”、“兩點水旁”以及“衣字旁”、“示字旁”等形旁的表意功能。我告訴孩子們“三點水旁”表示與水有關的意義,“兩點水旁”表示與寒冷有關的意義;“衣字旁”表示與衣著有關的意義,“示字旁”表示與禮儀有關的意義。學生正確區(qū)分了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以上兩組漢字了。
三、游戲法
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能集中注意力聽講的時間很短暫。因此在教學中我經(jīng)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識字練習,作游戲便是其中之一。我把漢字中結(jié)構(gòu)比較復雜的合體字分成幾個部件做成小卡片讓孩子們自己拿著,然后我說出一個新學的合體字,讓孩子們找出組成這些字的各個部件。比如我說胳膊的.“膊”,孩子們便自覺地拿出“月”、“甫”、“寸”三個部件組成胳膊的“膊”,這就是找朋友的游戲。
四、在語言環(huán)境中循環(huán)記憶法
如果能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識字教學,使學生信息反復量增大、信息存儲期加長,識字效果就會更好。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使用了在語言環(huán)境中循環(huán)記憶的方法。首先,我將新學的漢字放在相應的兒歌或簡單的故事當中,讓孩子們多讀多練,使學生大腦對這些漢字產(chǎn)生反復刺激,達到不斷強化的目的。其次,我使用循環(huán)記憶的方法,讓新學的漢字每間隔一段時間重復出現(xiàn)一次,使學生有規(guī)律地反復識記所學過的生字,這樣學生掌握生字的能力就會大大地提高。
總之,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中基礎的基礎,教師要高度重視,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識字》教學反思8
上課伊始,我向?qū)W生展示了一幅春天的美景圖:春天到了,幾番春風刮過,幾場春雨落下,于是柳絲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大地蔥綠;布谷、燕子飛來了,為春天增添了生趣;蜜蜂飛來了,在花海中忙著采蜜。這樣會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新穎好奇的感覺。當學生心馳神往之時,我立刻說要帶小朋友們?nèi)ソ纪、去田野找春天。小朋友們歡呼雀躍,我又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學生閉上眼睛邊拍手邊唱歌,不知不覺進入了情境。
接下來就是帶小朋友們?nèi)フ掖禾,我設計了四大版塊:氣象站、田野、百鳥園、花園。我按照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先帶他們進入了花園,屏幕上出現(xiàn)了“梨花、杏花、桃花”的圖片,我讓他們來認一認,很多小朋友都非常聰明,采用了排除法的方法,梨花是開白花的,桃花在生活中經(jīng)?吹,那剩下的就是杏花了,我點頭表示肯定,看著學生自己找到答案,我和他們的笑容一樣爛燦。于是我讓他們自己看著拼音讀一讀,然后指名讀、正音。接下來,我們來到了百鳥園,學生們一下子就認出了布谷、燕子、蜜蜂,我請他們想一想以前有沒有學過這些鳥兒的歌曲,學生在頭腦里思索了一下,一雙雙小手舉了起來,“老師,我會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老師,我會唱布谷鳥的歌,課堂里的氣氛變得更輕松起來了,小朋友們都情不自禁地為他們拍起手來。用同樣的的方法,我們又去了氣象站,認識了春天、春風、春雨;來到了田野,認識了柳樹、小草、嫩芽。從他們微笑的臉上可以看出小朋友們學得是那樣的開心和輕松。
于是我趁熱打鐵,就對他們說,這些詞語是語文書上的《識字1》的內(nèi)容,請打開書,你們看,它們正排著隊等你們?nèi)フJ識呢!下面就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韻文。話音剛?cè),只見他們有?大聲朗讀,有的輕聲吟誦,有的邊讀邊畫,還有的與同桌一起品味,好不熱鬧。
在熟讀完詞語后,我對學生說:“小朋友們,剛才我們在柔柔的春風中,在柳樹的綠葉中,在布谷鳥的叫聲中,在花兒爛燦的笑臉上找到了美麗的春天,你現(xiàn)在能把這些詞語貼到他們的身邊去嗎?請拿出詞語卡片和情境圖,同組的小朋友互相合作,來貼一貼,貼好后再一起讀一讀,看哪一組完成得又快又正確!蓖瑫r我又播放輕音樂《春天在哪里》。
為了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內(nèi)容,我讓學生用書中的詞語來編一個故事,然后交流:春天到了,柳樹發(fā)芽了,小草也偷偷地從地里鉆出來了,花兒開放了,有雪白的梨花,粉紅的桃花,蜜蜂聞到了花香,都趕來采蜜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潤下長得更綠了……
最后我還專門設計了一項回家作業(yè):畫一幅春天的畫;找春天的歌;背春天的古詩或兒歌;“以春天來了”為開頭寫幾句話。學生只要憑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以選一項,也可選取幾項。
反思:這堂課我將多媒體課件引入課堂,將圖畫、文字、色彩、音樂以及各種特技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使之相映成趣,更在于寓學于樂,給學生營造一種寬松、自由、合作的學習氛圍,使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和落實。我在教學中,順應孩子學習情感與心理發(fā)展的需要,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能夠在一種形象生動的生活式的空間內(nèi)學習。更值得一提的是,我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不是割裂的、斷續(xù)的,而是帶孩子們走進的是一種生活情境,一種游戲情境。
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孩子最愛的。于是我想,能不能讓我們的課堂也充滿情趣,讓我們的教學也變成一種游戲呢?誰說“上課”就一定是嚴肅的、石板的、一本正經(jīng)的!如果效果同樣好甚至能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為什么不能讓學生用更輕松、更開心的方法來學呢?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參與的熱情是那樣的高,思維是那樣的活躍,每一個孩子都是爭先恐后,躍躍欲試。
《識字》教學反思9
《識字1》,其實就是一組以“傳統(tǒng)節(jié)日”為中心的詞語串。我想,編者的意圖是運用這種形式來識字,不但可以十分便捷地讓學生掌握那些需要他們識記的漢字,而且能夠為今后的閱讀和寫作做好必要的儲備。
因為——當學生憑借著反復誦讀將原本貌似獨立、實際具有相似關系的詞語整合成一體,并存貯于腦海時,他們便擁有了以下的可能:若再碰到“春節(jié)”這個概念時,他們的頭腦中就會驀然浮現(xiàn)諸如餃子、拜年……之類的實物圖象;若需要描述一下“清明”時,他們也就會通過“掃墓”“踏青”具像的勾畫去再現(xiàn)“清明”的風貌。
有了這樣的認識,我的教學就循著詞串教學的規(guī)律進行——
1.有節(jié)奏地誦讀。
提醒孩子們特別重視詞語間的停頓和整個詞串的.誦讀節(jié)奏。示范、感受、練習,讀出詩韻。
緊接著是邊誦讀邊想像,提醒孩子們一邊誦讀,一邊去想與詞語相對應的圖像。目的是把表面孤立的圖像整合為一體,以便在學生的頭腦中建構(gòu)、存貯起可供日后解決問題時,能夠激活、選擇、匹配、重組的相似模塊。
2.一筆一劃地練。
一方面繼續(xù)提醒學生認真領會與把握正確執(zhí)筆的基本要領;
另一方面就是不厭其煩地指導“描紅”字帖,指導學生認真“讀帖”,提醒學鞏固常見基本筆畫的名稱,基本筆順規(guī)則,偏旁的名稱,以及如何描紅、如何臨帖的操作程序和要領。
《識字》教學反思10
《識字2》是一篇美麗的韻文。描繪了美麗的荷塘景色及塘中可愛的小青蛙在荷塘快樂地歡唱。學生非常喜歡課文,喜歡童話般的畫面。
在學文時,我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畫,用自己的`話來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在學生自己說話的基礎上,老師進行適當?shù)狞c撥,可以說誰在哪里干什么。學生很樂意聽愿意說。在學生明白圖意后,引出本課的文本內(nèi)容。老師用優(yōu)美的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的情境:讓我們在一個美美的荷塘邊學習這篇韻文。
在學文時重點抓住數(shù)量詞“萬”“千”“百”“十”,逐行找規(guī)律,學生發(fā)現(xiàn)每行的首字都是數(shù)量詞,這些數(shù)量詞我結(jié)合圖畫幫助學生理解,指的是數(shù)量的多與少,而不是精確的多少。學生看圖,一目了然。知道了每種事物的多與少,學也在朗讀中盡情地表現(xiàn)著。比如:學生朗讀“萬片荷葉”時,讀重音“萬”,有的學生還賦上豐富的表情:有的瞪大了眼睛,有的笑瞇瞇地,有的一副驚訝的樣子……真的很完美。因此,我覺得在學生的朗讀指導方面,結(jié)合圖,再學文,不失為一個妙招。在朗讀“一個合唱指揮家”時,我又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了解聽音樂會,看演唱會,問學生你覺得指揮家在臺上,你覺得神氣嗎?學生自然異口同聲:神氣。這樣,學生把最后一行讀得十分到位。
《識字》教學反思11
上周四,我校一年級語文老師集中到井口實小參加低年級語文常態(tài)課教研活動。其間展示了兩節(jié)課,我對第一節(jié)課印象頗深。
這是一節(jié)一年級識字課,上課老師是新上崗不久的老師,但是教態(tài)自然,組織教學有板有眼,課堂常規(guī)訓練有素,學生發(fā)言積極,課堂氣氛較活躍。總的來說教學過程各個環(huán)節(jié)安排基本合理,符合低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較好地調(diào)動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預期的效果。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對課文的'朗讀過于頻繁,粗粗估算一下,朗讀課文的次數(shù)有四十遍之多,且朗讀要求不明確,教師范讀課文時機把握不對。覺得很枯燥。老師激勵孩子方式過于單一,游戲較少。這課的重點識字教學過于倉促,孩子未必能真正掌握所寫漢字的寫法,有些走過場,尚需實在些。低年級識字教學是重點,筆畫、筆順、部首的教學一定要落到實處,一定要扎扎實實,這樣才能把好讀寫第一關。
《識字》教學反思12
學生學過的字很快就會忘記,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利用游戲,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使學生愿意學、喜歡學,能夠主動識字、快樂識字。
如:做字卡:讓學生把難記易忘的字做成生字卡片,方便隨時記憶。玩字卡:學生小組協(xié)作學習,通過玩字卡認讀生字。擺——邊擺邊讀,一人一張,不會的可請教小組同學;讀——在小組長的`組下,學生齊讀自己的字卡,可找出難認字拿在手里或擺在一旁;考——學生互相考認字卡,自己不會的跟人學,別人不會的想法教;收——學生快速收字卡,邊收邊讀。郵差送信:可選一位學生扮郵差,將生字卡片當成書信,隨意發(fā)給多個孩子,然后讀生字,手執(zhí)所讀字字卡的學生必須快速將字卡貼在黑板上,大家齊讀生字。
采用這些生動形象、趣味無窮的游戲?qū)W習方法,學生興趣高昂,記憶深刻,識字效果極佳。
《識字》教學反思13
識字教學不僅僅只是把教科書上規(guī)定的那幾個生字教給孩子,它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們能夠自主獨立識字。如何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呢?
第一,注重教給識字方法,逐步形成自主識字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jié)合!币虼耍姨貏e注重將一些識字方法在平常的教學中滲透給學生,使之逐步形成自主識字的能力。在片段一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孩子們能夠熟練地運用已經(jīng)掌握的各種方法來自主識字了。如,他們能聯(lián)系已有知識、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識字,“編順口溜、猜字謎、找反義詞、換一換、加一加、減一減”等各種方法都成為了孩子們識字的“良方”。
第二,自主選擇識字方法,體驗識字過程中的快樂。
在識字教學當中,教師只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識字愿望,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方法去自主識字,體驗識字過程中成功的快樂,才能讓學生的興趣持之以恒。在片段二中,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聯(lián)想、分析,想出了不同的方法記住了“游”字,孩子們在識字過程中表現(xiàn)得那么積極、熱情、自主,他們完全成為了識字的主人。識字教學由枯燥變得有趣,由單一變得多樣,識字已經(jīng)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
《識字》教學反思14
《識字8》是一篇教學形聲字的識字課。本課我教學的事第二課時。書本只有一首短小的兒歌,短短兩句話,如何才能上出心意,讓學生學到更多,在組內(nèi)老師的討論下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①默詞復習導入②猜謎導入、學兒歌③檢查、交流前置性作業(yè)④自編兒歌。按這樣的思路下來,環(huán)節(jié)還是比較清晰的,雖然之前試上兩次,但是每一次都有不一樣的收獲。
本課我將重心放在后面的編兒歌,看似與課文內(nèi)容練習不大,花的時間過多,但是從長處想,學生不僅對形聲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的是學生學習形聲字的興趣大大提高,整個讀、編兒歌的過程,學生的'興致都很高。在指導編兒歌環(huán)節(jié)中,我采用梯度教學,由易到難逐步指導,四部教學,先是回憶課文所學兒歌,后交流前置性作業(yè)搜著的兒歌,再邀請學生和老師一起編,最后學生自編。逐步放手,難度就降低了很多。課堂上個別學生的表現(xiàn)確實不錯,讓我深感學生的潛力無限,關鍵在于老師的引導,還有大膽地放手,敢于給學生提供舞臺。
但好的設計在實際教學中總是存在遺憾,事實如此。由于準備得還不夠充分,以及臨場應變能力較弱,該堂課有很多不足之處:
1.兒歌分析瑣碎,斷了學生的想象。這首兒歌只有兩句話,現(xiàn)在看來其實沒必要分居解析、朗讀。我的分句指導,讓學生思維受到限制,被問題阻斷,導致后來的學生的說話訓練不夠到位。簡短的兒
歌可以直接讓學生來說,相信學生的能力。教學中好幾個學生“咧”的發(fā)音不到位,但我只是簡單、重復發(fā)音,若是能交給學生發(fā)音的方法,讓學生做“咧嘴”的動作,學生通過嘴型的變化學習發(fā)音,效果會好些。教學,教學生學習的方法。在“學會學習”的理念下,更需要老師改變思路,教學創(chuàng)新,讓學生愛學、會學,對學生的一生都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語言匱乏,不能帶動學生學習。本堂課學生舉手積極了,學生范圍也擴大了。但還是能看出來部分學生容易走神、分心。想為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是考驗老師的能力了。老師的激情能帶入學生進入課堂,老師的鼓勵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對學生的優(yōu)秀表現(xiàn)我能表揚,但是這個表揚還不夠,不僅將其賦予個人,而是要借助這個表揚鼓勵全班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生信心。另外我深感自己語言匱乏,評價語較單調(diào),不能針對不同的回答給予不同的評價,語言是需要積累的,平時要多向其他老師請教。
3.忽略了細節(jié)。教學中的板書讓許多老師一頭霧水,其實原本是學生回憶一首兒歌,出示一組形聲字。課件里的錯字,以及不合時宜的小熊,學生的前置性作業(yè)未能及時糾正??諸多的小細節(jié),讓這堂課失色不少。作為老師,還要心細,做到每一個細節(jié)都有所準備。
《識字》教學反思15
1、導入:板書“家”字,帶領學生認讀這個字,接著又讓同學們介紹自己家有幾口人,孩子們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了,接著我又出示單元導語:“我都有溫暖的家我們愛自己的家,愛爸爸媽媽,愛家里的每一個人!苯沂颈窘M主題“家庭生活”。
2、教學過程中,通過自由讀、男女生讀、齊讀、拍手讀等多種讀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生字及三字歌的'認識和理解。在朗讀中,我又適時指導并激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幫助孩子們理解三字歌的內(nèi)容。
3、一年級學生天性好動,在長達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注意力很難持久,我安排了小組比賽刺激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但后段時間里,學生注意力不太集中。
在這篇識字教學中也有幾處沒有做好的,如:由于前面讀字音和讓學生質(zhì)疑三字歌內(nèi)容花了不少時間,致使后面時間不夠,所以雖然安排了課后練習的環(huán)節(jié),但最終因時間關系大大縮水,還沒來得及完成練習就下課了。如何提高識字效率,保證讀寫真正落實到位,我將在以后的課堂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這個問題。
【《識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識字教學反思06-28
《識字》的教學反思05-21
識字教學教學反思11-10
《識字》教案及教學反思識字教案活動反思03-10
識字六教學反思12-15
《識字一》教學反思03-10
《識字3》教學反思06-22
《識字五》教學反思06-14
識字7教學反思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