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最新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最新,歡迎閱讀與收藏。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最新1
今天的課,和以往我們經歷的不太一樣吧。板塊不多,學生實踐活動卻不少。尤其第二課時,就兩個板塊。板塊一:補白父親心理,讀寫結合;板塊二: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啟示。第一板塊體現(xiàn)文本一大表達特點——心理描寫,與第一課時“體會主人公心情變化”一脈相承,旨在讓人物形象更豐滿,為下面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做鋪墊;第二板塊則緊扣單元目標“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那些啟示,抓住關鍵詞句,體會這些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結合課堂練習,突破學生理解上的難點,切實減輕學生負擔。
綜觀第二課時,學生思考、說話、寫話、小組合作、練習、交流展示、修改完善的時間將近一堂課的2/3。教師充當?shù)膭t是“組織”和“引導者”。充分凸顯學生的語言實踐和主體地位,教師只是在一旁進行必要的評價,點撥,指導和引領,實現(xiàn)“師退生進”的轉變。
上周一,沈大安老師在華泰講座時談到:語文教學一個課改的方向就是課堂主要時間應該讓學生親歷語言實踐,把一堂課設計成學生活動的板塊,年級越高,板塊就越簡約集中。沈老師還建議我們用計時的方法關注課堂上師生活動時間比,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今天的課正是這樣做的。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泊爾曾說:“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該根據(jù)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痹谡n堂有限的40分鐘,怎樣讓學生的學習真正發(fā)生?學情診斷必不可少!學生已經會了什么?哪些還有困難?學習的補償點、提升點又在哪里?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思考。
《釣魚的啟示》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不是學生原有水平的平移,而是著力把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轉化為現(xiàn)有發(fā)展區(qū),讓學生通過努力走向更高更遠處。安靜的課堂背后,是學生學習矛盾的不斷呈現(xiàn),有學生原有認知與新知之間的矛盾,也有學生間不同學習情況的矛盾,而教師就在組織引導梳理這些矛盾,引導提升,走向明晰……課堂兩大板塊都遵循著“呈現(xiàn)矛盾——組織梳理——引導提升”的微循環(huán),都是基于學情展開的。下面嗎,我結合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大家略舉一二。
“補白心理,讀寫結合”這個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借助上節(jié)課找到的信息來說父親的心理活動,是基于學情的。這個過程,能發(fā)現(xiàn)學生表達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給予適時點撥,幫助他們理清思路,同時先說后寫,能有效提高語言表達的質量。指名說,師生評價以后,學生漸漸明晰補白的幾個要求,如:理由要充分(可以先說不放的理由,再說放的理由,也可以不放和放的理由交替著來說),要能體現(xiàn)父親矛盾糾結的心理變化;又如表達要通順連貫,可以用上恰當?shù)倪B接詞。明確了要求,補白就有了方向,降低了寫的難度,學生邊寫邊想,在說的基礎上又有提升。寫比說更能把握學情,如標點的用法,錯別字,有些有特點的表達沒有寫過,我們無法全面了解。寫后的小組交流,推薦優(yōu)秀作品展示,我們就在診斷、呈現(xiàn)學情并調整教學。我下去巡視,發(fā)現(xiàn)學生寫話中有特點,有代表性,其他同學也能學習借鑒的材料上來展示,不但是對他個體的鼓勵,更是對全班的示范。當然,學生不同,每次呈現(xiàn)的內容也不一樣。試教時,學生有的恰當運用一些連詞流暢連貫體現(xiàn)父親的復雜內心;有的用?!的標點使用來表達糾結,有的適當運用“放還是不放?放還是不放?”“不行!不行!”等反復手法強化內心矛盾,有的還能巧妙地融入自己的理解等。交流后,讓學生吸收別人的優(yōu)點,修改完善自己寫的,真正將心理補白落到實處。
又如“結合課堂作業(yè)本聯(lián)系,理解啟示”這個環(huán)節(jié);趯ξ迥昙墝W生的了解,這篇課文深刻的人文內涵他們難以理解,幾次試教和今天課堂巡視過程都發(fā)現(xiàn),整個第4題中,“魚”的理解是個難點,因此我們進行了重點的指導。在學生獨立完成后,進行了一次小組合作,小組成員間的分享和碰撞,會讓他們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畢竟學生的年齡和經歷擺在那里,還是難理解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寫的都是“金錢”、“地位”、“利益”等,于是我提了一個問題,如果這些是我們通過正當渠道所得呢?學生陷入了思考,是啊,原來這樣的理解還不夠準確,應在前面加上一定的修飾語才行。今天有一位同學非常聰明,她說可能是“營業(yè)員多找的錢”、也可能是“老師多給的分數(shù)”,這就從另一方面理解了“魚”的涵義,讓理解更加全面了,在她的啟發(fā)下,同學們豁然開朗,有的說“路上撿到的錢”,有的說“商店里撿到的手機”等等。
練習第三題的意圖是借文中兒子之口檢驗學生對“啟示”的理解,我們的學生往往只能寫“謝謝您當年對我的嚴格教育才有我的今天”“現(xiàn)在我終于明白了34年前您說的話是有道理的”“您讓我把那條大鱸魚放回湖中,讓我終身受益”之類留于表面,相對空洞的話語,這是五年級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谶@樣的學情,我把“引導學生補充‘啟示’內容”作為這題的教學重點,通過比較和鑒別,理解啟示,從而達成預設目標。
多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給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那么準備這堂課的過程也足以讓我銘記和成長。之前,也在重視學生,但從未像這樣如此高度地關注過。而這堂課上所有的活動都是以學生的學情為前提的,教學要繼續(xù)往前走,就必須順應學情,進行教學調整。無意間,這堂課在教我回歸教學的本質。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才能真正提高教學的效率。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最新2
引導學生抓住主要的詞句來談體會,如:理解“啊,好大的一條魚!我從來沒見過這么大的鱸魚!碧綄ぁ拔摇斌@訝表現(xiàn)背后深層的含義,真正體會魚之“大”。又如:課文沒有明寫父親教導孩子的情節(jié)。我就引導學生充分自主閱讀8—9自然段基礎上,展開情境對話,而且一反常規(guī)讓學生演父親,老師演“我”。不但激發(fā)了學生表現(xiàn)的欲望,也調動了讀書的主動性,使學生學得更加積極投入。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情境表演中感悟父親的情懷,避免了說教。
當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還是比較多的。首先,在研讀“為什么不愿放時”,處理不夠靈活。預設中將“釣魚的`細節(jié)”與“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鱸魚”的理解聯(lián)系起來。即:學生說到“魚大”時引導從哪里看出來?生必然會讀到“啊,好大的魚……”;再引導質疑,從這句話一定能看出魚大嗎?如果“我”是個新手,第一次釣到魚呢;引導讀釣魚的細節(jié),一是讀懂我是個釣魚“高手”,在“高手”眼里大得吃驚的魚,必然是真正的大魚;一是品味釣魚過程的不易,“不僅是技術活,也是個斗智斗勇的過程!睂嵺`下來感覺這樣的處理,教師牽引痕跡過重,不如簡單處理——學生說到“大”,就引導抓住“啊,好大的魚……!”讀出魚大;說到釣魚“很不容易”,引導讀悟釣魚的細節(jié),相機點撥從中也可看出“我”是個“高手”,進一步說明魚大,順勢再讀“啊,好大的魚!我……!”一句。使對魚“大”的品悟更加豐滿,教學流程的推進也更為自然流暢!
就整堂課而言,教師“控制”的痕跡明顯,體現(xiàn)在各環(huán)節(jié)推進上,教師“教路”主宰一切,學生“學路”被嚴重弱化。如何讓教學的推進,由學生的主動“探究”來引導,而非教師的預設來主宰?這是一個需要很好研究的課題。除了讓學生自讀自悟,必須提供小組內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的學習收獲有個展示交流,思維碰撞的過程。給予小組準備的時間少,所以,在小組交流的時候浪費時間比較嚴重,所以,出現(xiàn)了老師代替的多的現(xiàn)象。
孫雙金老師曾說:鉆研教材,要在“深入”上下功夫;處理教材,要在“淺出”上做文章。這正是我們聽許多名家大師上課娓娓道來,徐徐推進中,彰顯沉穩(wěn)大氣;稍加點撥,令學生豁然開朗,體現(xiàn)舉重若輕,四量撥千斤的精妙;潤物無聲,在時時處處、點點滴滴中閃耀教育的智慧。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最新3
《釣魚的啟示》是小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首篇課文。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著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湖里,使“我”從中獲得終生的啟示一事,從而說明一個人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記敘的,釣魚過程中有大量細致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啟示部分的句子比較難懂又包含著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學過程中,在學生了解了課文的來龍去脈的基礎上,先從“啟示”人手,緊緊抓住“難”字展開教學。問: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么是“是”、什么是“非”。這么簡單的道理,為什么作者說實踐起來卻很難。接著讓學生小組合作來解決問題,在學生班內交流時,我引導學生先讀出自己找到的句子,然后在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體會,最后在鼓勵學生把體會用自己的朗讀表達出來。我還鼓勵學生在有關的句子想一下如果自己就是作者的體會,進而在師生的交流、討論中完善體驗。例如對“‘可是再也不能釣到這么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竟然哭出了聲”這句話的理解,學生體會到了難受、傷心、委屈等,這些都是很有見解的體驗。教學中還引導學生想象體驗,如:對“我”再次向父親投去乞求的目光,引導學生想象:兒子向父親“乞求”,會怎么說?針對父親的態(tài)度,我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不容爭辯”去體會,引導學生移情體驗:你就是父親,當年兒子投來乞求的目光時,你會不容爭辯地說些什么?
在學生匯報交流的過程中,從而為學生梳理出了“我”從釣魚到放魚這個過程中,心理發(fā)生的一系列的變化。
在課文中,學生理解起來最難的是“什么是誘惑人的‘魚’”。于是我運用填空方式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體驗,在無形中體會“誘人的魚”的真正含義。
在教學中,也存在不足。在引導學生朗讀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當學生找出了有關的.句子,用怎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朗讀質量得以提高?怎樣激發(fā)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如何實現(xiàn)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而且,對于課上對學生的評價語不到位,臨時組織語言方面還很欠缺,缺乏一定的教學機智。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還很粗淺,有待思考、探索。
盡管存在這么多的不足,但是在這次磨課過程中,我感覺到了我在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成長。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會繼續(xù)努力、積極改進,力求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更大的提高。讓語文課堂永遠不乏語文味。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最新】相關文章: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04-02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04-01
釣魚的啟示的教學反思11-25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07-04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09-29
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07-06
人教版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04-15
(精品)《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07-07
(薦)《釣魚的啟示》教學反思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