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母親的河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母親的河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母親的河教學反思1
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長度在全球排名第三,她是我們的母親河。
長江發(fā)源于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側的沱沱河,從西向東流,經(jīng)過11個省市自治區(qū),在上海流入東海,全長6300000米,流域面積180萬平方千米,年入海量達10000億立方米。她支流眾多,水系龐大,水能資源豐富,灌溉、航運都很發(fā)達。
我是個從小就出生在安慶,從小就長在安慶的孩子。安慶是個濱江城市,所以我從小就認識了這條母親河。
母親河不僅很長,而且還很美麗。早上風平浪靜,在長江大橋看長江是最好的選擇,遠遠望去,長江就像是一條長龍,而船只的鳴笛聲就是龍的`怒吼聲,顯得格外壯觀。中午呢?振風塔就成了最好的選擇了,中午,太陽高照,照耀在水面,江面上金光閃閃,像許多的龍鱗,也像是從天上灑下許多金子,讓這條龍顯得更加逼真了。晚上我經(jīng)常到濱江公園去溜冰,小路邊的彩燈像是給長江披上了一條彩帶,不時還有豪華客輪從上面經(jīng)過。輪船上的彩燈也為長江增添了光彩。
對著奔騰不息的長江,我常常會問:長江,你為什么總是奔騰不息地流淌著?每當這時候,那嘩嘩的浪花聲仿佛是在對我說:“如果我停了,海水不就干涸了?樹木不就干枯了?如果我停了,生命不就也停了?”這并不是什么豪言壯語,這跟許多人一樣,為了讓自己的家鄉(xiāng)更富饒,更美麗,用自己的滴滴汗水換來了一個個豐收之年。長江也是那樣,用她那奔騰的江水滋潤著國土上的每一個生命。
安慶的母親河,我為你驕傲。中國的母親河,我為你自豪!
母親的河教學反思2
河水終于漫過干涸的河灘,在我目光的注視下開始活泛起來,這段時間下了不少雨,放眼望去,河面變得開闊、豐盈,與它在冬季所呈現(xiàn)出來的嚇人的枯瘦比起來,此刻它才能稱得上一條河,開始了有生命的流動。我從它的身邊過了無數(shù)次,并且從牽在媽媽手里的小小女孩,長成了現(xiàn)在這把年紀,而它也似乎進入了生命中的老年,一年比一年瘦弱,一年比一年失去激情。想起小時候坐在船上時對它的懼怕,而在不久的將來似乎挽起褲腳就可以涉水而過。當這一天真的來臨時,當我的身邊不再有河流的時候,我可能會變成那條攤在河灘上的魚,竭力地張著嘴,卻尋找不到給予我生命的泉源。
把河流比做母親,是我們民族的傳統(tǒng),以前她確實是孕育生命的搖籃,可親可敬,而現(xiàn)在她是被有錢的兒女們肆意凌辱的糟老婆子,是一塊有用才會被想起來的抹布,而這塊抹布上的污跡即使現(xiàn)在用最好的`去污劑也不能除去,這位逆來順受的母親終有一天也會展開它的報復,可憐又可悲的報復:她必將先結束自己的生命然后才讓她的兒女們得到懲罰。
母親的河教學反思3
第一、“黃河”這個話題很寬泛,涉及內容也很多,但宗旨也只有一個,那就是要學生明確:黃河不僅僅是一條奔瀉東去的自然河流,它還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有其深刻的含義。整個活動就是從這一角度來構思,做到了化大為小。
第二、本次活動內容充實,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學生積極參與,并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了他們獨特的創(chuàng)造力;分工協(xié)作很協(xié)調,課代表鄒振聰?shù)慕M織能力“功不可沒”。學生在活動中鍛煉了自己,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
第三、加強了各學科的滲透是本次活動的顯著特征。這是一次大膽嘗試,活動結果也說明了這種嘗試是成功的,這種“跨學科”的綜合性學習,有助于推進學科課程改革的進程。不過,這就更需要語文教師在體現(xiàn)活動的語文特點上多下功夫。
當然,本次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具體要求中的“擂臺賽”、“知識競賽”、“故事會”……其實在一次活動中,不要希望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能力訓練,學生只要有一絲“亮點”就應予以肯定。再如設計公益廣告語,由于條件有限顯得寥寥無幾,教師如能靈活引導學生搜集其他河流或當?shù)睾恿髑闆r,不求一律,那活動效果肯定有所不同。
總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那綜合性活動一定會開展得越來越“火熱”的!
母親的河教學反思4
黃河乃我們中國的第二大江,它與長江并稱櫓泄的搖籃,因此,我要發(fā)出一聲長吼:“保護好黃河!秉S河是中國的第二大江,如今,黃河卻被糟蹋的不成樣
子了,黃河河水中的泥沙多而聞名於世,據(jù)統(tǒng)計,黃河下游每年輸沙量16億噸,占世界第一位。
我們的“黃河母親”,她是那N寬大那N宏偉。雖然外表美麗,但是現(xiàn)在人們正在傷害我們的黃河母親,它長在一點一點的衰老起來。我們的黃河全長約5464公
里,流域I積約79.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大長河。它發(fā)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喀拉山脈北麓的卡日曲,呈“幾”字形。黃河是多N的偉
大!近年來,由於自然、社會等因素的影響,黃河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的任務還很艱巨。黃河里的沙子越來越多,我們喝的水越來越少。
我們是喝黃河水長大的,看著黃河母親一天天的蒼老,瘦削,我們心如刀絞,黃河母親天天忍受著人類對她的折磨,喝著人類排放的`污水,吃著人類的生活垃圾
,卻仍然槿死喙喔擾┨錚滋潤萬物。所以我們一定要節(jié)約水,不要浪費水。我們要保護生態(tài)資源,保護我們的黃河母親吧!
榱巳萌嗣嗆壬細侍鸕乃,榱巳蒙態(tài)資源不流失,榱巳么笞勻壞目掌新鮮起來,我們一定要保護好我們的黃河母親。
母親的河教學反思5
時間抹滅了歲月的年輪,歷史覆蓋了往日的轍印。歲月過去了不知道多少載,人生傳承了不知道多少代,翠花嶺畔的故事發(fā)生了也不知道多少件,所有的這一切對我們來說都顯的那樣的朦朧、那樣的蒼涼、那樣的遙遠,而實實在在的留給我們的,從古到今給人們帶來幸福期盼的,能真實在現(xiàn)的就是——汾河。它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汾水源遠流長。
汾河,是山西人的母親河,古稱汾水。發(fā)源于晉東北管涔山南麓的山泉和溪水,而后穿峽谷、貫盆地、繞城市,一路入黃河。是山西的命脈和象征,它貫穿山西省南北,流經(jīng)6個地市,34個縣市、在河津市匯入黃河,全長716公里。流域面積39741平方公里,約占全省總面積的四分之一,生活在汾河谷地占全省41%的人口得到了受益。汾河谷地土壤肥沃,灌溉條件優(yōu)越,是山西省重要的糧、棉產(chǎn)地。
汾河,它是黃河的一大支流,它還有的一大特點,就是它的流向,因我國的地勢呈西高東低的特征,江河大都是“一江春水向東流”,而唯有汾河是“西部放歌”向西流去。另外,從河流的整體流向上看,是由東北方向流向西南方向,而當它來到翠花嶺畔時,卻在這里拐了個灣調整了方向,由東向西咆哮而去。
汾河,是一個不規(guī)則的、自然的、不定界的區(qū)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河的主干道隨河水的大小不定的向左或向右滾動。在我們這河段,涉及到的有侯馬、襄汾河新絳三家,不管河的主干道滾向那方,兩邊的.老百姓都恪守一個不成文的信諾,這就是不過河種地。多年來,祖祖輩輩,世世代代歷來如此。
因此,汾河兩岸的人民多為汾河能向對方滾動而給自己謄出地來而歡呼。一年,汾河發(fā)大水,水下去后,河的主干道滾向了北岸,給河南岸的翠花嶺下的三個村莊謄出了約兩千畝河灘地,為了這河灘地三個村的老百姓大動干戈,動用了推土機,挖掘機等搶占河灘地,還出現(xiàn)了打群架一幕,鬧的不可開交,最后還上了法庭來解決強占河灘地問題。
我的家鄉(xiāng)就座落在汾河南岸的翠花嶺上,離汾河最遠點約4公里地。這里的老百姓習慣把嶺上叫“坡上”,把嶺下河灘叫“底下”。老百性種地要“走”到汾河的岸邊,就這樣的“走”,世世代代,祖祖輩輩,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日出而耕,日落而息,不知道“走”過了多少代。直到改革開放才“走”出了希望。
汾河,從古到今都給人類造福帶來了很大好處,如排澇防旱,灌溉農田,水產(chǎn)養(yǎng)殖,人畜飲水等。但在局部范圍也給大家?guī)聿淮蟛恍〉穆闊。汾河是三年兩頭發(fā)水,河水在旱季能按河道緩緩而流,人民還可以根據(jù)需要充分利用河水,但到汛季,河水就溢出河槽四處橫流,造成莊稼被毀,交通中斷。
多年來,每到漲河時,好多的人都站到嶺上看那洪水咆哮的場面。汪洋一片河水在陽光照耀下波光粼粼,如一把閃爍的利劍穿梭而過。河水在底洼處,形成漩渦;在高處,形成浪花。好一個“大江東去浪淘盡”的場景。河面上還不時飄來好多的雜物,有西瓜、有玉米、有豆子、木材等,會水的人們組織起來下河撈東西。
一年,記得我的鄰居撈了一堆西瓜,放了兩天全裂開啦,孰不知西瓜不能用河水泡啊。一年,我的大姐種的玉米被河水淹了,趁水還小,她就在腰間系上繩子下河去搶收玉米,片刻河水大漲,要不是被人拉出來,還要出人命的。還有一年,幾個年輕人過河去割草,等返回時河水漲了,只好繞道而行。
河水有時候夜間而漲,河水小時,村里的干部就敲鐘煥醒熟睡的老百姓去搶收作物。要是河水大時,那只有望興而嘆了。河水漲大,致使交通癱瘓,一次我去新絳,剛到張王村坡下,就被漲來的河水攔住了,河水漫過公路咆哮而去。就連架在河面上通往縣城的舟橋和三臨鎮(zhèn)公路上的舟橋也不的不撤掉等水下去后再重新恢復。
河水漲過落水之后,留下的是一片黃泥沙。真是“黃沙慢慢其修遠也”。這泥沙對耕作大有好處,一是可做肥料;二來可以壓堿。所以,當?shù)赜袧q河過后,來年一定好收成的說法。
翠花嶺下的河灘地,有三種土質,一種是黃土質,這靠近翠花嶺的腳下,和坡上的土質基本相同,適用應多種作物種植;一種是堿地,這在灘地的中部,因水較多顯堿性,不便莊稼生長,為解決堿的問題,每年不得不往堿地用沙來壓堿;再一種就是靠近河岸的沙土地,適應多種農作物生長,人們常來種植花生、棉花、麥子等。
說起種花生還真是有些趣事:花生是油料作物,特別是在那生產(chǎn)隊的年代,人們更加稀罕它。在等生產(chǎn)隊收走花生后人們就在地里撿花生。在收花生的季節(jié),人們都在打聽誰家的花生出了,就早早的去地里撿。天還沒有亮,撿花生的人們就手拿工具從十里八里,三里五里,三個一群,五個一伙的涌往地里,爬在地下用手撿,有的手還磨出了泡,等到天亮時,你看每個人的藍子里,口帶里都有收貨,再看每個人的臉上,沾滿了沙土,你看我,我看你,好開心的。真是苦中有樂,樂中有趣。
在收棉花的季節(jié)里你再看,一個個棉農腰系包袱,埋頭在棉花棵間,兩手像機械手似的在不停的摘棉花,到下午你看那一個個摘棉能手身背一百多斤的棉花,搖搖晃晃的從河灘要走回六七里地。一個接一個,好像一支運棉的“鴕隊”。
堿地是不長莊稼的,只長些那些適應堿性的草物。記的一次晚上,生產(chǎn)隊下工了,爸爸把我?guī)нM一個長勢一人多高的青棵群中去割草,開始我真有點害怕,一是從沒有來過這地方,二是天色也逐漸黑下來了。我們爺倆加勁干,不一會割了一推車草,我們裝好了草,我在前邊用繩子拉著,爸爸在后推著車,很艱難地走出了青棵群。
走到路上才感到一絲的輕松,車是以前的獨輪推車,輪子是木質的,車軸沒有軸承,全靠鐵軸和木質車撐磨,走起來發(fā)出“吱牛吱!钡穆曇,聽的不耐煩了就滴上兩滴棉花油,用來緩解那難聽的聲音。下工的人們早已回到家了,唯有我們爺倆還“吱牛吱!钡匦羞M在回家的路上。這不一會的功夫,我們走到了翠花嶺的腳下,爸爸說:“歇一下,準備上坡”。我們停了下來,檢查了剎車的繩子,搽了下臉上的汗,緩了把勁就開始上坡了。坡度很陡,有一里多地長,我們用足勁歇了兩歇才走上來,回到家里已是黑了多時了。
在我小時候,我們常到汾河邊玩耍,我不會水也不下去玩,會水的孩子脫光衣服在河里玩的好是開心。那時河水清澈魚翔淺底,在河邊干活做飯,打出河水就能做飯。新絳縣城的多少代人們都是飲汾河水長大的。
為了灌溉,人們在汾河邊上架起了抽水機,坡上的莊稼也同樣享受到了汾河水的滋潤。爸爸是在河岸管抽水機的,他在出水管的出口套上了網(wǎng)子,那被抽水機抽上的魚都落在了網(wǎng)子里,每次爸爸下工回來都給我們帶回好多的魚。奶奶用面糊把魚一拌在油鍋里一炸很是好吃。現(xiàn)在想起來還流讒水呢。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我們就是靠汾河水養(yǎng)大的。現(xiàn)在的汾河較過去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汾河以一個嶄新的容姿再次展現(xiàn)一個“母親河”的風采!
母親的河教學反思6
活動目標:
1、知道綿江河是瑞金的母親河。
2、知道母親河的用途,懂得節(jié)約和保護水資源的幾種方式。
活動準備:
綿江河圖片,江、河的字卡。
活動過程:
一、以一張字卡引入開頭。
1、教師出示“江”的字卡。
教師:“請看,老師這里的字卡上寫的是什么字?
2、幼兒回答,教師告知正確答案。
3、教師繼續(xù)出示“河”字,將它和“江”字連起來讀一遍“江河”對了,江河,我們瑞金也有江河,瑞金的江河叫什么名字呢?請小朋友來說一說。
教師:你們知道嗎?贛江是我們江西的母親河,那我們瑞金的母親河是什么河呢?(綿江河)對了,綿江河是贛江的支流。
4、出示綿江河地圖,我們來看看綿江河流過我們瑞金的那些地方?
二、引導幼兒了解綿江河的瑞金人們的關系。
教師:綿江河流經(jīng)了我們瑞金的很多地方,是我們瑞金的母親河,那你們知道為什么我們這么愛家鄉(xiāng)的'綿江河呢?我們可以用綿江河的水來做什么事情呢?引導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綿江河水經(jīng)過自來水長處理變成干凈的在將來水工人們喝、洗菜、洗衣服。綿江水可以用來灌溉農田,漁船在綿江河捕魚,為人們提供食物等。
三、引導幼兒了解人類工業(yè)對水質的危害。
1、教師:家鄉(xiāng)的人們一直用綿江河的水澆灌農田、煮菜燒飯,養(yǎng)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瑞金人,但是現(xiàn)在的人類卻不知道怎么樣愛護綿江水源,做了一些污染我們的母親河的事情。
2、請你們說說,他們做了一些什么污染人類的事情呢?
教師小結:有的人把飲料和塑料袋丟向江里,工廠污水管道理的水正流向江里,這些都是危害水源的不好行為。
四、引導幼兒知道愛護和節(jié)約水源的幾種方法。
1、教師:我們的水資源越來越缺乏,江水被污染了,這會嚴重影響我們的生活,我們要怎么才能節(jié)約水源呢?保護我們的母親河呢?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進行回答。
2、教師小結:水有時可以循環(huán)使用,如,淘米水可以用來澆花,洗衣服的水可以用來拖地板,小朋友用完水后要及時關水龍頭等。
五、教師總結:今天我們不僅知道了綿江河是我們的母親河,還知道了它在我們家鄉(xiāng)的位置,了解了幾種節(jié)約水資源的方法,希望小朋友能夠做到,同時告訴自己的爸爸媽媽,保護我們的母親河。
活動反思:
注重活動內容的生活性,與水打交道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如果不刻意引導,幼兒對“水”的這一活動認識是很膚淺的,通過老師的挖掘,生活中小事就成了幼兒園的課題,讓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更全面的認識了解,培養(yǎng)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及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母親的河教學反思7
《我們的“母親河”》是未來出版社《品德與生活》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壯麗的山河》中的第一課。學習這課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自古以來炎黃子孫就懂得澤水而居,知道長江和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理解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相互依存關系,懂得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熱愛祖國壯麗山河。
我上的是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明白母親河的'基本情況;明白“母親河”的含義,欣賞母親河壯麗,秀美的自然風光,形成熱愛母親河的情感;了解母親河的現(xiàn)狀,并由此喚起保護母親河的意識。
應該說學生對黃河,長江并不陌生,但對“母親河”的含義現(xiàn)狀卻不清楚。因此這節(jié)課通過多種手段讓學生了解母親河對人類的貢獻和人們對待母親河的錯誤行為及其惡果。這樣既能讓學生體會母親河的偉大,也能讓學生有憂患意識,激起他們保護母親河的熱情。
在本課教學設計時,我十分注重學生對母親河情感的生成過程。我設計了四個活動,分別是:走進“母親河”,認識“母親河”了解“母親河”和保護“母親河”。從課前搜集資料初步了解母親河到熱愛,贊美母親河,再從發(fā)現(xiàn)母親河的現(xiàn)實問題到呼吁保護母親河并內化成自己的行動。這樣通過層層深入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學生就獲得了真實的情感體驗,從而達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核心理念是:課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雖然《母親河》所呈現(xiàn)的內容隨長江、黃河的歷史,綿延千年;隨長江、黃河的足跡,綿延千里,但落腳點還是歸于學生的生活。從整體感受母親河的壯美和博大到具體體驗黃河與我們生活的關系,由面及點,使得保護母親河在回歸生活的大課堂中,再不是一條抽象的規(guī)范,它在學生的生活中得到具體化,成為切實引導他們實踐行動的一個導航標。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立足于學生的情感體驗,自豪,欣賞,感激,熱愛,也有心酸和難受,老師以充滿溫情的語言創(chuàng)設了和諧的課堂氛圍,師生共奏了一曲綠色之歌。整個教學活動與學生生活交相輝映,使“知”的傳授與“情”的提升融合在一起,構建了真情的課堂。
困惑:在“保護母親河”“關注母親河”這一環(huán)節(jié),沒有更好的處理方法。也想過讓學生設計方案,想過環(huán)保承諾簽名活動,想過調查匯報……但無一不陷入形式主義的怪圈,總覺得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有不盡人意之處。
母親的河教學反思8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您是那樣的氣勢磅礴,您是那樣的宏偉壯觀,您是億萬華夏兒女力量的源泉!您流經(jīng)全國九個省市,滋潤著祖國富饒的大地,養(yǎng)育千秋萬代的炎黃子孫?墒,近年來您清轍的河水已經(jīng)渾濁,綠色的河床已經(jīng)風化,您蘊藏的水土日趨流失……
黃河,一年的運沙量有幾萬噸,可是隨著黃河被不斷開發(fā),岸上的樹木被砍伐,河邊的草坪在枯萎,工廠的`馬達在黃河邊與波濤形成不和諧的轟鳴,河里污染多了,水中魚蝦少了;水土流失極為嚴重,黃河頻頻斷流。草場退化沙化、鼠害猖獗、濕地萎縮、湖泊干涸、雪山消失……生態(tài)惡化觸目驚心。
人們?yōu)榱松婧桶l(fā)展,合理和不合理地開發(fā)著黃河的資源,正是因為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的開發(fā)因素,以及保護母親河行動置滯后的原由,母親河的肢體經(jīng)受著嚴重的摧殘,有句順口溜真實反映了母親河命運的變化:“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質變壞;八十年代,魚蝦絕代;九十年代,人畜受害!”保護黃河刻不容緩……
據(jù)了解,國家在黃河流域已修建了以小浪底工程為代表的3千多座水庫,總庫容已相當黃河的年徑流總量;黃河下游1300公里的大堤普遍加高加固三次,水土流失面積的五分之二得到治理;林業(yè)部門已決定用5元捐植一棵樹,200元捐植一畝林的方案來保護黃河;環(huán)保部門也決定要將那些污染黃河的工廠查封……這些舉措真是大快人心!我想起了《保衛(wèi)黃河》的歌曲: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黃河!戰(zhàn)爭時代要保衛(wèi)黃河,和平
年代更要保護黃河,國家在行動,我們這些黃河兒女也責無旁貸。
我們作為吮吸黃河乳汁成長的孩子們,更應該投入到保衛(wèi)母親河的活動中去,讓我們開展“我為母親河植一棵樹活動!”以回報母親河的養(yǎng)育之恩,讓母親河生命常綠。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浩瀚壯闊的黃河,奔騰澎湃,流經(jīng)黃土高原。黃河流域是黃種人滋生繁衍的地區(qū),也是軒轅黃帝居住營衛(wèi)的所在。
黃河哺育著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得到這份自然的恩賜,瓜瓞綿延,永無止境,與山川相輝映,與日月共長久。我雖不曾親眼見過黃河的“廬山真面目”,但也曾無數(shù)次地從電視上、書刊上見識過黃河的美。黃河的美,是一種粗獷、豪邁的美。詩人張養(yǎng)浩曾用“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路!眮硇稳蔹S河的美。更有唐朝大詩人李白用“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來贊美黃河。自遠古時起,黃河流域即為都城所在。三皇五帝的傳說,就未遠離此地。由秦漢迄唐宋、咸陽、長安、洛陽、開封,迭為建都之地。都城所在,人文薈萃,歷久不衰。
黃河,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驕傲,亦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而這種驕傲,也會隨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繁衍而永遠地繼續(xù)下去。黃河,我的母親,我為你驕傲,我為你自豪!我要為你唱起“贊歌”——白日地中涌,黃河天外來;當頭華岳三峰出;迎面黃河九曲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啊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你是中華兒女驕傲的資本,你是中華兒女堅強地后盾……
母親的河教學反思9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整合各學科知識的綜合性學習課程,它有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尤其是社會視野,讓學生形成關心生活,關心社會的良好習慣,并將自己的學習同社會緊密結合起來,增強學習動力。這次活動后,學生們都意識到各科知識積累的重要性,積累本上不再只摘錄文學常識,只要是以前沒見過的知識都摘錄了下來,同時也認識到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以及與自身利益的關聯(lián)性,并自覺將這種意識轉化到講究個人衛(wèi)生,愛護公共衛(wèi)生中來,教室、寢室衛(wèi)生狀況有了明顯好轉。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的`適時、正確的指導是搞好活動的前題,比如學生第一次外出調查、采訪時,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也不知道從何下手,很多資料都忽視了,沒有及時記載,發(fā)現(xiàn)問題后,我及時進行指導,讓學生制定一個調查表,確定需要調查哪些東西,采訪時先擬好潛臺詞及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能圍繞主題抓關鍵。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是搞好活動的關鍵,活動中要充分相信學生,放手發(fā)動學生,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同學們認識到要做好一件事必須先訂好計劃,在展示過程中,我放手將各活動的主導權交與學生,結果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氣氛非;钴S。
通過這次綜合實踐活動,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活動協(xié)調能力、組織策劃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并對綜合性活動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對語文課的興趣也空前高漲,因此我認為學校、家庭應該為綜合性活動課的開展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各科教師也應積極配合指導,只有這樣,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才會有根本性的提升。
母親的河教學反思10
《我們的母親河》是山東美術版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尋找文明的足跡》中的第一課。在認真閱讀教材后,我將本堂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道長江、黃河的發(fā)源地、流經(jīng)省市等地理常識。知道長江、黃河為中華民族繁衍生息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養(yǎng)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知道母親河面臨著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
2、通過網(wǎng)絡、書籍等查找有關長江、黃河概況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并在交流與討論中加深對母親河的認識。
3、激發(fā)學生對母親河的熱愛、關注,樹立保護母親河的意識。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本著這樣的指導思想,我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根據(jù)小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的特點,我將教學設計思路擬訂為“欣賞歌曲、導入新課——自主探究,走近母親河——鞏固內化,歌唱母親河——交流討論,保護母親河”,努力營造和諧自主發(fā)展的品德與社會課堂。上完本節(jié)課后我有如下感受:
1、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努力促進學生社會性發(fā)展。
第三單元《尋找文明的足跡》是一個以地理知識為主的單元。地理是兒童感性生活的一部分,兒童需要通過地理知識來建立自身的空間感,了解自己生活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huán)境。因此在《我們的母親河》的教學中,多次出現(xiàn)地圖(中國行政區(qū)地圖;長江、黃河流域圖;長江、黃河水電樞紐圖等)引導學生讀圖,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地圖中表達的與本主題相關的信息。既有老師指導學生學會看圖,又實現(xiàn)了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學習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讀圖能力,為今后的社會生活奠定了基礎。
2、關注學生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熱愛母親河的情感。
新的德育教育理念倡導以兒童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重視利用兒童的現(xiàn)實經(jīng)驗和親身體驗進行教學,以達到一種“潤物無聲”的效果。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jù)兒童的生活實際,著力于將地理教學同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利用學生生活在長江邊上,非常熟悉長江的相關資源的實際,讓學生圍繞“長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好處?”展開討論,使學生很容易的就感受到了江與人的關系,是長江養(yǎng)育了我們,我們離不開長江。對母親河的熱愛、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3、利用多媒體課件,拉近課堂與生活的距離。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引入生活的活水,使學生學習的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更具有時代氣息,使教材“活”了起來。比如:播放課件:長江、黃河受到污染的畫面。播放生活中真實情景,引導學生感知母親河遭破壞的情況,生動直觀,使單調的說教感性化,使教學更貼近了學生的生活實際,也更能激發(fā)學生情感。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這堂課中我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段覀兊哪赣H河》一課包容的知識極其豐富,有地理的、有歷史的、有人文的、有環(huán)境等方面的知識,由于自身知識儲備有限,準備的時間不多,對教材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因此在教學中偏重地理知識的學習,而對母親河人文性的挖掘還比較欠缺,同時也影響了情感目標的達成不夠好,沒能充分的激發(fā)起學生對母親河的熱愛。另外對于長江、黃河有關一些地理方面的描述還不太科學、準確,這都是值得今后進一步修改的地方。
母親的河教學反思11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它象征著我們的祖國。我們星期六去了黃河游覽區(qū)和黃河博物館。
我們坐了公交車來到了黃河游覽區(qū),我看到了炎黃二帝的`雕像,老師告訴我們黃河上游和中游分界點在內蒙古河鎮(zhèn),中游和下游的分界點在河南的桃花峪。黃河游覽區(qū)很大,而且離中牟縣很遠。我忽然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我暈車。每次坐公交車,我都會感覺頭暈,惡心。到了黃河游覽區(qū),我第一眼就看見了炎黃二帝的雕像,他們的雕像很高,像一座大山。我還看見了黃河,但黃河情況不太妙,黃河有些要斷流。老師還讓我們看模型黃河流域地點。我發(fā)現(xiàn)黃河流經(jīng)的地區(qū)很大,還很多。一路上我看見了大象的雕像和其它一些人的雕像。我對這些物品都很有好奇心。
觀賞完了黃河游覽區(qū),該去黃河博物館了,又要坐公交車了,我又該暈車了。好在我在車上休息了一會兒,才使得沒那么難受。到了博物館,我看見了象牙,那象牙很長,象牙的化石有好幾根。那些化石還有燕子化石、毛蟲化石、葉子化石……還有水晶、石礦物等許多東西。我看的非常多,感覺到黃河對我們的重要性。黃河很偉大,它是我們的母親河。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我們應該愛護它保護它。
【母親的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母親的呼喚教學反思10-03
《荷葉母親》教學反思02-17
我的母親教學反思07-11
懷念母親的教學反思02-22
《我的母親》教學反思05-14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07-31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02-13
《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07-22
《懷念母親》教學反思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