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聲》教學反思 推薦度:
- 《心聲》教學反思 推薦度:
- 心聲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心聲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jié)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心聲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心聲的教學反思1
這篇小說內(nèi)容很長,事先布置學生去讀,大部分學生都讀了3—6遍,對文本是比較熟悉的。
第一課時,引導學生理解“心聲”的三種含義,在此基礎(chǔ)上,讓學生按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層次的劃分與段意的歸納。下課之前,引導學生理解一下,文章的段意劃分,也就是課文的寫作提綱,是怎么寫的。
在講課的過程中,還串講了課文的順序,以公開課的準備開,開,與結(jié)束為線索,即是時間線索。再引導學生熟悉三種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而“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啊”一段,從上到下,則是空間順序。
第二課時,利用10分鐘檢查學生的作業(yè)記錄本進行檢查。接下來,重點分析課文的'高潮與結(jié)局部分。以練習代講,主要是對內(nèi)容進行分析,同時也是對學生的解題技巧進行引導。很成功。尤其是關(guān)于程老師的心理變化過程,顯得尤為重要。課堂上,突發(fā)奇想,讓學生也來寫一下,心聲的作文。
因此,晚上準備關(guān)于《心聲》的作文。
補:學生作業(yè)記錄本完成得很好,很多學生都學會做讀書筆記,尤其是課后的讀書筆記還有習題的復(fù)習等。我也隨機檢查了一下,清清同學的筆記也記得很好。
陳建鵬同學在背《陌上!,大部分會背了,我私下表揚了一下;很多同學在看名著了。
另:這節(jié)課張浪同學請假。我也順便上課堂上講一下,要注意身體。
心聲的教學反思2
這是一堂暑期調(diào)動時所上的課,抽簽后備課1個小時,馬上上課。抽到《心聲》,我很高興,是我喜歡的類型。上過課后,當時感覺還是可以的,覺得能把學生從懶洋洋狀態(tài)調(diào)到積極學習狀態(tài),自己比較滿意。后來知道評委老師也是贊同的,給的是最高分,說明評委也是認同的,那么,我這堂課的成功點應(yīng)該在哪兒呢?不禁引起我的深思。
《心聲》是現(xiàn)行人教版初三教材選用的一篇新課文,它是一篇充分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的文章,作者黃蓓佳以其審視人生的獨特的視角,透過一節(jié)常見卻不該常見的公開課向我們發(fā)出了沉重的質(zhì)疑:“公開教學課難道是上臺表演嗎?噪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樹林子里讀他喜歡的課文嗎?”“朗讀課文難道一定要唱歌嗓子嗎?”她一次又一次借助細致的心理描寫表達著李京京的心聲,表達著她對教育問題的關(guān)注和思考。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yīng)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關(guān)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而這一觀點正是作者力圖通過她的作品告訴我們的。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們首先要關(guān)注作品的主人公李京京的形象,力求通過對李京京心理的分析挖掘出作品深刻的主題含義,進而結(jié)合實際關(guān)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師生觀。
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教師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將在學生的眼底下留下深刻的印象。你給學生一個冷眼,收獲的將是無數(shù)個輕蔑;你給學生一張笑臉,收獲的將是無數(shù)個尊敬。特別是在新課改形式下,老師更須推倒心中那堵已并不牢實的“師道尊嚴”的籬笆,給每個學生以寬容和愛,讓師生成為一對相互尊敬、“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陶行知語)吧!我想這堂課的成功應(yīng)該包含以下的因素吧。
一、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
盧梭在《愛彌爾》一書中說:“教育的藝術(shù)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蔽也皇r機地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改變學生被動、消極的“要我學”為熱情主動的“我要學”,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是暑期,學生都是放假了被老師叫回來特地上這樣的課的,所以學生積極性本不是很高,再加上天氣的熱,學生累是肯定的,于是我就以這個為話題,充分理解他們,尊重他們。但對我而言,這堂課是我的唯一,也許一輩子就這么一次給大家上課,所以我是很重視的,我相信這就是我們的緣分。說的學生心里暖呼呼的,勁頭一下子好起來,于是進入課堂教學。
二、營造民主寬松的氛圍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yīng)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作為讀者的學生,同樣擁有對文本進行闡釋的權(quán)利。而教師的責任,就是鼓勵學生從自身的視角出發(fā),通過學生自己的知識構(gòu)成、自己對于生活的理解、自己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對文本進行閱讀和理解,使學生成為具有獨立學習、思考和表達能力的閱讀者。所以當學生在對文本進行一定的閱讀、思考和討論之后,有看法需要表述之時,我充分尊重了學生的意愿,讓他們暢所欲言,說出了自己想說的心里話,讓心與心的交流在對話中得以展現(xiàn)。
三、有效指導個別朗讀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語文課的第一任務(wù)是讓學生學習語言。而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熟讀、背誦,使書面語言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因而教學必須重視朗讀的訓練,加強對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體驗品味?梢娫谛抡n標下,朗讀已成閱讀教學的“熱點”。但是朗讀教學指導方法單調(diào)、機械、生硬,常見教師在分析、理解之余來一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讀這部分”,或“把xxx語氣讀出來”,諸如此類隔靴搔癢的引導,導致朗讀不能熔“導”、“練”于一爐,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體。有的教師即使有指導卻不得要領(lǐng),只重聲音形式,不重內(nèi)心體驗;只重表層的技巧,不重語言環(huán)境中的內(nèi)蘊。常聽教師直截了當?shù)馗嬖V學生,把某一個字(詞)讀得重(或輕)些,把某幾個句子讀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讀表情達意的要義。本課教學主要抓住朗讀技巧訓練,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通過朗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審美能力。我把朗讀定位在隨心上,朗讀不做作,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讀;把朗讀定位在結(jié)合語言環(huán)境進行“說”上,學生讀后,獲得了同學們陣陣地掌聲,讀書的積極性空前地高漲。
四、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建議”第五條中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應(yīng)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感情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痹趯W生站起來回答之前,我先在下面聽學生的理解,并指導她,然后問他等會叫你起來說是否可以,得到學生的同意后,我才叫他起來回答。充分地尊重學生,所以后來,我在下面指導過的學生站起來的越來越多,學的積極主動又投入。
五、處理好預(yù)設(shè)與生成的關(guān)系。
本堂課能做到預(yù)設(shè)僅為預(yù)設(shè),隨課堂變化而拋開。我教案中設(shè)計的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學生找出句子與預(yù)設(shè)不同,我就撇開教案,思路跟著學生轉(zhuǎn),讓學生領(lǐng)著課堂走向結(jié)束。效果挺好。
以上是自己的臭美,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留個上課的紀念。
【心聲的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心聲》教學反思10-27
《心聲》教學反思12-22
心聲教學反思08-31
心聲教學反思15篇08-04
《心聲》教學反思15篇10-18
《心聲》教學設(shè)計10-14
《心聲》教學設(shè)計05-27
《心聲》說課稿10-30
《心聲》教案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