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光曲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六年級月光曲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月光曲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六年級月光曲教學反思1
《月光曲》既是一首優(yōu)美的鋼琴曲,也是一篇富有傳奇色彩的小學語文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過,并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體會兩者結合的作用。根據教材設計意圖,我在教學中,以課文的課后題“貝多芬為什么要彈琴給兄妹倆聽?為什么彈奏了一曲又一曲?”為中心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讓學生從感受《月光曲》清幽,洶涌澎湃的意境,并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體會兩者結合的作用。而這正是課文教學的難點。我在教學中利用課件讓學生在聆聽《月光曲》的同時,讓學生能從視覺、聽覺上感受到《月光曲》的魅力,讓他們在腦海中形成畫面,并用一個詞來表述自己想象到的景象,讓他們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就這樣,通過指導朗讀理解了樂曲的發(fā)展層次,又弄清了貝多芬感情波瀾的推進,完成了學習語文與欣賞藝術的完美結合。
此外,帶文環(huán)節(jié)我?guī)Я素惗喾业牧硪皇酌吨聬埯愃埂返膭?chuàng)作過程,也是為了一個即將死去的窮苦人而作,在這個窮人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他用他的音樂滿足了他的心愿,看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美景,帶著幸福和喜悅滿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貝多芬就是這樣一個感性的人,這樣一個善良的人,這樣一個用音樂給人帶來幸福的人,他一生的音樂輝煌也基于此。
因此,我更要讓孩子通過《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來體味貝多芬偉大的人格魅力。在設計課的時候,我更注重孩子的情感體驗,把《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作為了重點,而《月光曲》所表現的'畫面是貝多芬感情變化的體現和釋放,當孩子真正理解了創(chuàng)作過程,真正跟我一樣走進貝多芬的內心的時候,我想畫面所體現的情感就不難理解了。
一節(jié)課下來,還是感覺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首先,在了解貝多芬為什么彈琴給兄妹倆彈琴的教學中,朗讀指導不到位,鋪墊做的不夠。
其次是在學習第九自然段,并學習本節(jié)課表達方法的時候出示的太突然,應該在師生合作讀、刪減詞對比讀以后,問一問學生:“讀后你有什么發(fā)現?”然后讓學生自主發(fā)現聯想與想象的運用。這樣學生接受起來更容易一些。
再次就是時間分配上,帶文環(huán)節(jié)稍稍短了一些。注意時間合理的分配。
六年級月光曲教學反思2
本課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的是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傳說。
在教學《月光曲》這一課第二部分時,我首先讓學生回憶前邊的內容,盲姑娘愛好音樂,但音樂會的票價限制了窮人的喜愛,引起了貝多芬的同情,進屋彈琴,遇到了知音,受到感動,從當時的月光展開聯想,彈奏即興創(chuàng)作的《月光曲》。
接下來我放手讓學生自研讀課文第二部分,體會、想象音樂旋律可能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從音樂的旋律中變化中推想貝多芬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
。薄⑻岢鰡栴},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本節(jié)課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邊讀邊思考,還可以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解決問題。
。病⒄揖,認識中心句:
讓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找出中心句。/強調集體學習成果并引導學生對成果進行評價,尊重差異,鼓勵創(chuàng)新,努力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最后讓學生找出問題的答案。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學習,讓學生自己動手讀讀畫畫:
課上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把問題畫出來,把自己喜歡的句子畫出來,說出自己對這些句子的理解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貝多芬用樂曲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聽得人看著月光聽著樂曲展開聯想,感動《月光曲》的內容、意境、感情是借皮鞋匠的聯想表達出來的,開始我認為這部分內容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光靠老師的將是不行的,在課堂上努力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盡情的.讀,盡情地說,盡情地問,大膽質疑,學生從中能體會、想象音樂旋律可能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節(jié)奏:由慢逐漸到快,按鍵的力度,由輕逐漸到重,從音樂旋律的變化中推想,貝多芬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但有的學生提的問題太難,老師隨時糾正,讓學生組成兩個的問題,還要指導學生能根據盲姑娘的神態(tài)和語言,來從中悟出些什么。
對教師而言,教學本身應是一種對話,對話中既沒有無所不知的圣人,也沒有完全無知的愚人,對話過程應是師生相互學習的過程,在以后的教學中,讓學生充分陳述理由,去留意生活,大膽思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主人。
六年級月光曲教學反思3
《月光曲》一課講的是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傳說。教學這一課的第二課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回憶貝多芬當天晚上的經歷,幫助學生理清貝多芬的思想感情的變化,接著讓學生自學課文的。丁饭(jié),了解貝多芬遇到知音時的激動,知道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即興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在這里,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6~7這兩節(jié)課文,在感情上引起學生的共鳴。
在接下來的`對8~10節(jié)的學習中,引導學生把課文中描寫的《月光曲》的內容,分為幾個場景,然后再結合貝多芬當天晚上的思想感情的經歷,按不同場景來分析理解音樂內容。老師再借助一條曲線把音樂的節(jié)奏反映出來,這樣就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借助直觀形象來理解無形的音樂。降低了理解的難度。
“你愿意像貝多芬那樣把《月光曲》彈奏一邊嗎?”學生有了對《月光曲》的理解,結合他們各自的生活經歷,伴著《月光曲》優(yōu)美的音樂,學生們時而低頭側耳,時而輕按琴鍵,時而神情激動,時而如癡如醉。把他們對音樂的理解通過自己的“表演”反映出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第九節(jié),不用老師指導也水到渠成。
學習這一課,不僅使學生掌握課文中的知識,從三維角度考慮,還要引導學生學會一些簡單的閱讀欣賞音樂的方法。為此,我在最后安排了一個欣賞音樂的環(huán)節(jié),盡管學生對音樂內容的理解上還有一定的距離,但這是一個有益的開始,我想,也許從今天起,我們班上就多了幾個音樂愛好者,明天他們也許會成為一個有生活情趣的人,一個有生活品味的人。這也正是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所期望達到的效果。
六年級月光曲教學反思4
《月光曲》記敘的是一個偶然的機會,貝多芬被一對窮苦的兄妹的境遇感到而觸發(fā)了靈感,即興創(chuàng)作了月光曲。30分鐘的時間,要把所有的教學目標都完成是不現實的。我就對教學內容大膽的進行了取舍。重點就放在對兄妹倆聯想出來的情景的朗讀,感受音樂的旋律,體會貝多芬情感的變化。
在導入時,我選擇了兩首旋律不同的樂曲,讓學生初步感受音樂旋律的不同,表達作者不同的心理感受。了解音樂旋律:舒緩、高亢。為下文學習做鋪墊。學生很投入的欣賞樂曲,也說出了喜歡的.理由。由于我初次參加區(qū)級賽課活動,內心十分緊張,導致語言表達不夠流利,影響了教學效果。這也體現了自己缺乏鍛煉,課前心理準備不充分,對自己的訓練不足。
緊接著,讀課文階段。我設計了3次通讀課文環(huán)節(jié),分別是初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喜歡的地方多讀幾遍。默讀:思考問題,本文寫了什么事?快速瀏覽課文:找句子。通過3次朗讀基本做到了正確、流利。可當教學實施時,出現了漏洞,學生在自由朗讀的時候,不是只讀一遍就結束,而是循環(huán)讀。這是我沒有預料到的,自己在巡視指導時也沒有注意。當發(fā)現時時間已經用去七分鐘。我只好改變了教學設計,取消了第二次通讀全文。從這個失誤感受到自己教學經驗不足,朗讀巡視時,只注重了形式,沒有及時發(fā)現問題。
重點閱讀階段。在教學當中,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肢體語言及聲音高低、面部表情來調動學生的激情,讓學生感染到自己情感,從而融入自己的激情當中,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而學生也能在我的指引下,逐漸地理解《月光曲》。在教學完成后,通過了解自己的聲音還是不夠宏亮,下次應提高自己的音量。由于時間的關系,設計的師生配合朗讀沒有實現,比較遺憾。
總之,這節(jié)課上完了,給我留下的思索是很多的,既有成功,也有不足。我想就在這樣的反復錘煉中,我的教學水平也會逐漸提高吧!
六年級月光曲教學反思5
這節(jié)課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作了取舍:一條主線兩個“點”,使教學脈絡清晰。在深入閱讀階段,著重引導學生讀懂課文中人物對話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想通過多次有感情地朗讀,逐步感受貝多芬觸動——感動——激動的心理變化,走進貝多芬的內心世界,感受一個博大而慈愛的音樂家的靈魂,感受藝術的魅力。最后通過隨文練筆來提升學生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語言,鞏固后拓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課末播放的《月光曲》片段,配上了優(yōu)美的畫面和朗讀,讓課堂教學進入美的境界。具體做法如下:
。ㄒ唬┱J詞串文,輕叩心扉
《月光曲》一課,我從聽寫詞語開始,是想對學生的基礎知識落實及基本能力的提高的一次訓練。上課安排的聽寫是具體記憶中的復合型聽寫,力求認識字形、規(guī)范意順、理解同義一舉多得。然后以這些詞語為線索,幫助學生抓住課文內容,使全文內容有整體的把握。
聽寫之后,我提出本節(jié)課的中心問題:“是什么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他創(chuàng)作出傳世名曲《月光曲》?”這個問題沒有再去重復課文的故事情節(jié),而是需要學生深入課文的字里行間,有一定的思考價值;這個問題也使得本節(jié)課保持了主體部分線索清晰,脈絡分明,這個問題從貝多芬的角度提出,引導學生走進貝多芬的內心世界。
(二)一番對話,聆聽心聲
總計課要主線清晰,但又不能只有根“筋”而沒有血肉。好的做法是選幾個“點”,讓學生通過朗讀,思考、體驗、感悟、表達等多種活動,深入閱讀文本,在語言、思維、情感認識等獲得多方面的發(fā)展。
選什么“點”大有講究。我在這節(jié)課選的教學“點”其實只有兩個:一個是盲姑娘兄妹倆之間的對話,另外一個是貝多芬與盲姑娘之間的對話。這兩段對話文辭簡潔,意蘊豐富,反復閱讀、體會,可以悟出很多做人的道理,同時養(yǎng)成聽出弦外之音、意外之意的閱讀能力,是兩個具有人文內涵和語言因素教育價值的語段。
在閱讀過程中,我著重啟發(fā)學生交流“貝多芬會從這句話里聽出什么?”通過文章的字里行間,學生讀出了自己的體會,再通過與同學、老師的交流,逐步形成比較完整、豐富的認識。我在“對話”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導、點撥,在學生們認識已經水到渠成時適當小結。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讓我們對閱讀教學的“對話“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ㄈ﹥纱螌υ,心靈互通。
一節(jié)課的兩個“點”,如果教法相同,難免讓人有重復之感。我因文而異,采用不同的方法展開對這兩個“點”的教學。前一“點”以情境體驗為核心,以朗讀指導為重點,引導學生細讀文本,自讀自悟。后一“點”讓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抓住終點進行研討,以探究性學習為主,對學生的質疑,我是有估計的,所以能迅速把學生的問題歸納起來,分步探究。
。ㄋ模┽尫判那,曲終意猶。
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進行“隨文練氣”或是對文本的'“空白”作補充,或是讓學生寫下閱讀后的感受,如果組織得好,既有利于深學生對課文人文價值的認識,也有利于學生語言的發(fā)展,我安排的寫法訓練,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再次走進貝多芬的內心世界,體會一位偉大音樂家博大的情懷,同時也是本節(jié)課學習成果的總結和提升。
不過,這個環(huán)節(jié)還可以做得更好。在學生交流寫話時,我不僅要在內容方面及時回應,使交流充盈而豐富,還要對語言文字的運用加以點撥和指導。這節(jié)課的講評中我對學生語言的發(fā)展關注得不多,如果能在交流精彩發(fā)言的同時,也關注有代表性的缺陷,具體地給予指導,學生的表達能力得以更切實地得到提高。
【六年級月光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月光曲》教學反思月光曲教學反思反思12-19
月光曲教學反思08-28
月光曲教學反思06-29
《月光曲》教學反思02-11
月光曲的教學反思11-28
月光曲教學反思(15篇)11-03
月光曲教學反思15篇06-30
《月光曲》教學反思15篇07-22
《月光曲》教學反思 15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