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教案1
教學內(nèi)容: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是小學語文蘇教版教材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講的是漢代史官司馬遷在遭到殘酷的刑罰之后,不忘父親的囑托,忍辱負重,耗費18年時間寫成輝煌的《史記》的事,贊揚了司馬遷為了完成父親遺志矢志不渝的精神。整篇文章結(jié)構(gòu)嚴謹,條理清晰,可分為三部分。特別是本文人物感情色彩鮮明,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析人物品質(zhì),而且更是不可多得的訓練學生朗讀的好材料。
同時,《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所在的這一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均是描寫歷史人物,其教學目的明顯在于:引導學生體會古代人物的品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國古代文學,從中受到古代文學的熏陶。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中出現(xiàn)的生字詞,能運用多種手段理解生詞及部分語句的意思,從而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本資料的收集、教學中的理解,感受出司馬遷忍辱負重、發(fā)憤著書、矢志不渝的精神,并能通過讀、議等多種形式表達出來。
教學理念:
《新課程標準》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語文閱讀教學觀。在現(xiàn)在的課堂上,我們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也就是尊重學生的主體體驗及獨特感受。要引導學生對文本作出個性化的理解。教育家薛婷就指出:“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chuàng)造!弊鳛槔蠋煟朴谝龑,要從大語文觀的角度出發(fā),把課內(nèi)與課外、書內(nèi)和書外巧妙地結(jié)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興趣。而《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一文,學生對它的背景資料知之甚少,很有必要對文本知識作一些必要的補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創(chuàng)設(shè)情境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幫助學生回顧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在學生回答后,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過渡語:兩千多年過去了,司馬遷偉大而不屈的靈魂依然熠熠生輝,讓我們穿越時空,走進司馬遷,去了解司馬遷真實的內(nèi)心,了解他為什么要寫史記,為什么發(fā)憤寫史記?他是怎樣發(fā)憤寫的?很自然地過渡到新課的教學。
二、精讀課文,品文賞析
(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討論交流這三個問題,
出示思考題,強調(diào)合作學習的要求:
1、自讀課文,邊讀邊想,可以用筆在書上圈圈畫畫,也可以加上批注。
2、有不明白的地方在小組內(nèi)交流。
3、還有不懂的我們一起討論。
討論第一個問題
司馬遷寫《史記》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家鄉(xiāng)文化環(huán)境的熏陶;第二,受父親的影響;第三,是父親臨終前的囑托。
根據(jù)學生回答練習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悟、體會。
(1)滔滔的黃河水養(yǎng)育了司馬遷,英雄的故事感動著司馬遷,家鄉(xiāng)的文化環(huán)境熏陶著司馬遷,你能讀好它嗎?指名讀、齊讀。(必要時范讀)
(2)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奠定了司馬遷以后著書立論的基礎(chǔ),課文的哪里寫了他受父親的影響。讓我們一起讀這一段話。
重點練讀父親臨終前的囑托(文字1出示)
a、父親是怎樣吩咐的?誰來讀一讀。注意司馬談當時的狀態(tài)、神情。
b、他讀得怎么樣?(有的學生朗讀時語速比較慢),從中我仿佛能體會到父親臨終前奄奄一息的樣子。
c、指導朗讀:父親淚痕滿面的囑咐,是遺憾,是愧恨,是鞭策和激勵,父親那深情的囑托,你們能讀好它嗎?誰再來讀一讀d、讓我們一起讀。
(導)正是由于自己從小就喜愛這一行,再加上父親臨終前的囑托,使他義無反顧地扎入這編寫史書之中?删褪窃谶@時,卻來了一場飛來橫禍。
討論第二個問題
(1)遭“飛來橫禍”
師:誰來介紹一下“飛來橫禍”,你知道飛來橫禍指的是什么呢?(學生介紹)
師:司馬遷所受的酷刑叫“宮刑”、“腐刑”,在當時被視為奇恥大辱,他在一篇中寫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沒有臉面去到父母墳前盡孝,再也沒有勇氣走在街頭,我夜不能寐,經(jīng)常從惡夢中驚醒,我簡直生不如死。課文中有句話寫到了司馬遷的痛苦,誰來讀一讀。(指名讀)從你的朗讀中,我充分體會到了司馬遷當時是多么絕望。
過渡:然而,司馬遷的偉大就在于他在如此巨大的打擊面前,作出了異于常人的選擇,看課文,他為何最終打消了這個念頭?
(2)立功立業(yè),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
a、出示(文字2)
b、指導朗讀,大聲讀,教師評點:你們的朗讀使我看到了一個對天發(fā)誓的司馬遷;使我看到了一個把屈辱埋在心里,暗下決心的司馬遷;使我看到了一個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司馬遷;使我看到了一個忍辱負重的'司馬遷。
c、這段話集中體現(xiàn)了司馬遷人生觀,這樣精辟的語句,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接下來關(guān)于司馬遷怎樣發(fā)憤寫《史記》我設(shè)計了這樣一個說話訓練:
看,夜深人靜,司馬遷還在昏暗的油燈下寫《史記》呢?(出示圖片)
對照插圖,聯(lián)系課文,展開想象,以“在昏暗的油燈下……”為開頭說一段話
為的是讓學生通過對剛才文本的理解,內(nèi)化為真正的自己內(nèi)心的感悟,真正地走進司馬遷的心靈,與司馬遷對話。
接著以三段文字的導讀,小結(jié)剛才的學習,也導入以下課文的學習。
(1)、搖曳的燈火,好似父親臨終前的淚花,司馬遷想起了父親的千叮嚀,萬囑咐,(出示文字1)
(2)、搖曳的燈火是司馬遷一顆不屈的心靈,讓我們讀體現(xiàn)司馬遷人生觀的句子。(出示文字2)
(3)、那搖曳的燈火是司馬遷殘燭之年的象征,讓我們讀最后一節(jié)。(出示文字3)
問:為什么說這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
[引導學生從13年,52萬字,是在身受酷刑之下完成的這幾方面來體會。]
接著追問:“這用生命寫成的書是一本怎樣的書呢?引導學生著重體會“輝煌巨著、前無古人”這二詞
接下來老師拋出“后人是如何評價司馬遷和他的《史記》的呢?”這個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補充資料。本來這些資料應該放在課堂的一開始,但我想課堂剛開始時只能是干巴巴的介紹,學完全文以后再來理解是不是更能起到一個烘托的效果,能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的理解。
在課的最后,簡單介紹《孟子》中的名句,加深理解,幫助積累!肮侍鞂⒔荡笕斡谒谷艘玻叵瓤嗥湫闹,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講解之后,學生理解了句意,明白了道理,更感受到司馬遷偉大的人格魅力,一個英雄形象就這樣在他們心中站立起來;同時,在他們的心里,也播撒下了剛強、堅韌、百折不撓的種子。我相信,只要有陽光,有雨露,這些種子一定會發(fā)芽、開花,長成一棵棵挺拔的參天大樹!
為了讓司馬遷的形象在孩子們心中更加高大豐滿,也使《史記》這本“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在學生心中由神圣、神秘、遙不可及變得親切可近起來。我設(shè)計了這樣兩道作業(yè)題:
1、本冊練習7中的熟記成語,編者以12個成語介紹了司馬遷的一生,請你根據(jù)所學知識連詞成句,概括司馬遷光輝的一生。這道題既積累了成語,又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對司馬遷偉大人格的認識:
2、閱讀《史記》,搜集資料出一期手抄報。
課文教完后的一點感悟
學完這篇課文,我想學生一定會發(fā)出由衷的感嘆:
“多虧了司馬遷啊,要是沒有他的《史記》,我們怎么會知道幾千年以前發(fā)生過的故事呢?”
“老師說《史記》不但是一部詳實的史書,還是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果然名不虛傳,他把人物寫得多生動細致呀!”
更有少數(shù)閱讀能力較強的孩子,躍躍欲試想要讀《史記》了。我想,我們煞費苦心,不就是為了這樣的效果嗎?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教案2
一、名言導入,引出“發(fā)憤”
1、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齊讀這句名言。
2、談話:你知道是誰說的嗎?(司馬遷)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可以用課文《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中的的一句話來解釋,誰能找出來讀一讀?
3、你認為司馬遷是“重于泰山”還是“輕于鴻毛”呢?為什么?(因為他耗盡畢生心血,忍辱負重,完成了史學巨著——《史記》)
二、精讀課文,品悟“發(fā)憤”
1、學習第一自然段(小小少年時的夢想)
(1)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年少時的司馬遷有什么夢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夢想呢?板書:夢想
(2)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師生交流:年少時他心中漲涌著什么夢想?引導學生從以下三方面閱讀交流討論:
英雄故事的影響(一二句)——司馬遷出生在黃河的龍門。黃河被稱為我們母親河,中華民族的悠久文明在這里衍生。鄉(xiāng)親們講述的英雄故事讓年少的司馬遷如癡如醉,激動不已。(想象:想一想鄉(xiāng)親們會講什么故事呢?小司馬遷會怎么想呢?)。
引導說話:聽到《大禹治水》故事,司馬遷想……聽到《孔子周游列國》的故事,司馬遷想……聽到《倉頡造字》的故事,司馬遷想……
父親的熏陶影響——父親立志編寫一部歷時3000 多年的史書
自身的刻苦努力——他自己做了什么呢?(讀書、游歷、交友)有什么收獲呢?
(3)總結(jié):同學們說得非常深刻,讓我們感受到司馬遷從小就對歷史具有濃厚的興趣,而且也為之付出了努力。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父親臨終時的囑托)
(1)過渡:司馬遷自小就對歷史感興趣,積累了一定的史學知識。我們再來讀一讀父親臨終時的囑托,你能體會到什么呢?
(2)讀父親的話,體會父親的心情
讀出父親的一份悔恨;讀出父親的一份遺憾;他淚流滿面的帶著悔恨,帶著遺憾。一遍一遍地讀出感情?
(3)體會司馬遷的心情。思考:司馬遷想到了什么呢?他有沒有答應?是怎樣的表情或者語言?表演一下。
(4)體會司馬遷的“發(fā)憤”——牢記、每天忙著
3、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飛來橫禍時的執(zhí)著)
過渡:為了年少的夢想,為了對父親的一句承諾,就在司馬遷義無反顧地編寫史書,向偉大的史家之路邁進時,一場飛來橫禍降臨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想想他遇到了什么?
(1)提問:橫的讀音hèng,查字典理解字義。這飛來的橫禍指的是什么?
(2)師簡介酷刑:酷刑叫“宮刑”“腐刑”,是宮中太監(jiān)所受的刑罰。在當時被視作奇恥大辱。
(3)出示司馬遷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沒有臉面去到墳前盡孝,再也沒有勇氣走上街頭,我夜不能寐,經(jīng)常從惡夢中驚醒,我簡直生不如死,因為他失去了男人的尊嚴,與那些半人半妖的太監(jiān)為伍了,你們能明白嗎?”
朗讀這句話,引說體會:所以他——悲憤交加;所以他想——血濺墻頭;所以他要——了此殘生
(4)痛苦、恥辱的煎熬,是生是死?他該怎么辦呢?——這是司馬遷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換位思考:在司馬遷看來為什么而死就輕于鴻毛——擺脫個人的恥辱和痛苦而死。鴻毛指什么?在司馬遷看來為什么而死就重于泰山——心中裝著責任,為了有價值的事而死。泰山指什么?
(4)朗讀司馬遷的話,抓住兩個“一定”體會司馬遷的'堅定和執(zhí)著。
(5)看圖畫,讀課文,創(chuàng)設(shè)情境,想象描述。
老師朗讀:“他盡力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
4、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耗盡生命后的成功)
(1)齊讀,想一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文中列舉的數(shù)字能說明什么?(整整13年時間, 52萬字)
(2)什么叫前無古人?
老師質(zhì)問:在此之前,有沒有人用13年時間寫一部書?
在此之前,有沒有一部書記錄了2600年的歷史?
在此之前,有沒有人像司馬遷一樣,寫出52萬字的史書?
是啊!沒有,從來沒有!這就是——前無古人!
(3)齊讀最后一段
三、全課小結(jié),拓展“發(fā)憤”
1、同學們,通過對課文的的學習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的過程,現(xiàn)在我們想想 “發(fā)憤”是什么?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說一說。
2、還有那些發(fā)憤的人和事呢?(談遷寫《國榷》、諾貝爾、阿炳……)
板書設(shè)計:
12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
忍辱負重
發(fā)憤著書 決心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教案3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 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
3. 練習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4. 在理解、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牢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發(fā)憤著書的精神。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能體現(xiàn)中心的詞句,通過誦讀來感悟,內(nèi)化語言。
教學準備:
投影片、掛圖
教學時間:
三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誰知道《史記》這部書!兑子洝肥俏覀儦v史上一部偉大的著作,它總結(jié)了中華民族三千年的發(fā)展史,開創(chuàng)了我國紀傳體史書的體例。作者曾廣泛查閱并實地調(diào)查了大量史料和事件,記述了歷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情況及帝王、公侯、將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跡,不僅具有極高的史學價值,也是一部優(yōu)秀的史傳文學作品的匯編。被奉為封建時代歷史著作的典范。
2.誰知道司馬遷。
3.司馬遷為什么有寫成《史記》這部輝煌巨著呢?
板書:20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
4.你看了課題想知道哪些問題?
二、初讀指導
1.自讀課文,要求:
讀準字音,劃出生字及新詞
查字典并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新詞的。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
指名讀生字,然后找出生字所在的詞。
理解新詞:
講述:把道理或事情講出來。
記載:把事情寫下來。
搜集:到處尋找并聚集在一起。
研讀:鉆研并閱讀。
飛來橫禍:意外到來的禍患。
發(fā)憤:決心努力。
專心致志:致:盡,極;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三、理清層次
1、默讀課文,思考:
、潘抉R遷為什么要寫發(fā)憤寫《史記》?
、扑窃谑裁辞闆r下“發(fā)憤”寫作的?
⑶他又是怎樣“發(fā)憤”寫作的?
、冉Y(jié)果怎樣?
2、對照上述問題,找出相關(guān)的自然段,并歸納段意。
3、交流:
第一段:(第1、2節(jié)):父親對司馬遷的影響和臨終時的囑托。
第二段:(第3節(jié)):講一場飛來橫禍降臨到司馬遷的頭上但司馬遷忍辱負重堅持寫書。
第三段:(第4節(jié)):講司馬遷用畢生的心血寫成了輝煌巨著——《史記》。
4、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
四、指導書寫生字
老師示范:遷 嘯 廷 獄 刑 泰
學生描紅,老師巡回,交流學生描得好的。
五、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多音字組詞
3、朗讀課文
第二教時
一、復習
1、齊讀課題。提問,我們昨天圍繞課題提了哪些問題?
。ㄋ抉R遷為什么要發(fā)憤寫《史記》?怎樣發(fā)憤寫《史記》?)
2、下面我們帶著問題來學課文。
二、講讀第一段
1、自由讀,想一想:這段主要寫了什么?
2、找出寫“父親對司馬遷的影響”的句子讀一讀。
。ǜ赣H司馬談是……立志編寫一部史書,記載從黃帝到漢武2600年間的歷史。)
3、受父親的影響司馬遷怎么做的?
。ㄅψx書……、四處游歷、廣交朋友……)
、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后兩句子。將兩句句子并作一句,用什么關(guān)聯(lián)詞,怎樣連接?(不但……還……)
4小結(jié):由司馬遷的求知過程,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陸游的千古名句:紙上得來的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5、過渡:父親的影響在司馬遷成長歷程中起著很大的作用,特別是父親臨終時“淚流滿面”的囑托,更對司馬遷完成《史記》的寫作起著重大的作用。引讀父親叮囑司馬遷的話。
6、再出示投影片。指名讀,齊讀(相機范讀)“我死后,朝廷會讓你繼任我的官職,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啊!”
7、過渡:當司馬遷司馬遷專心致志寫作的時候,飛來一場什么橫禍?
三、精讀第二段。
1、自讀第3自然段,想一想正當司馬遷專心致寫作的時候,飛來一場什么橫禍?
2、討論:
、俾(lián)系上下文理解:飛來橫禍(意外到來的禍患)
②這場飛來橫禍是怎樣降臨的?指名讀相應的句段。
、埤R讀
、苁裁词强嵝蹋浚ㄊ謿埧岬男塘P)
3、受酷刑以后司馬遷開始是怎么想的?后來又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請大家用“—”劃出寫想的句子?用“~~”劃出寫怎么做的句子。
4、交流:
a、出示“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b、理解:血濺墻頭,了此殘生。
c、他為什么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
。ㄋ抉R遷所受的.酷刑是最野蠻的腐開,這對當時被視為奇恥大辱,他的身心遭到極大殘害,所以……)
d、他為什么打消了這個念頭?
。ㄋ氲健妒酚洝愤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e、逐句理解“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我如果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
“有的重于泰山”指有的人的死有價值,在有生之年可以干出一番事業(yè);“有的輕于鴻毛”指有的人的死,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沒有價值,沒有意義就比鴻毛還輕。
把“我如果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改成陳述句。
小結(jié):司馬遷的想到的正體現(xiàn)了他的人生價值觀:有生之年干一番事業(yè),就比泰山重,有價值:如果為自己的私利奔忙,就比鴻毛輕,無價值。于此他才打消了“了此殘生”的這個念頭。)
f、感情朗讀。
g、他是怎么做的?投影片出示有關(guān)句子。
。ㄋ赜謹傞_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隸字)“個人的恥辱、痛苦”指什么?
h、指導朗讀,體會他事業(yè)高于一切、把個人的恥辱痛苦置之度外的可貴品質(zhì)。
5、齊讀第二段。
6、過渡:司馬遷這樣忍辱負重的發(fā)憤努力結(jié)果怎么樣呢?我們一起來看最后一段。
四、講讀第三段
1、出示這一段,指名朗讀,思考:為什么說《史記》是司馬遷用生命寫成的?
2、討論:(突出“18”、“60”、“52萬”等具體數(shù)字以及“整整”、“終于”、“前無古人”、“耗盡”、“畢生”、“生命”等詞語。)
3、朗讀。
4、感情朗讀最后一段。
5小結(jié):同學們我們從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的經(jīng)過中,我們感受到了他那忍辱負重、發(fā)憤著作的精神。
五、作業(yè)
1. 感情朗讀課文
2. 課后第四題。
板書: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
飛來橫禍--忍辱負重--輝煌巨著
第三教時
一、復習
1. 聽寫詞語
2. “發(fā)憤”是什么意思?司馬遷是怎樣發(fā)憤寫成《史記》的?
二、復述課文
1、指名朗讀課文。
2、說說課文的段落大意。
3、同桌互相復述
。ㄒ髮W生復述盡量采用書上的詞語和句式,不強調(diào)“用自己的話復述”)
4、指名復述,并評價。
三、總結(jié)課文
1、司馬遷是怎樣“發(fā)憤”寫作的?
2、故事什么地方使你最受感動?
3、齊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yè)
1、朗讀課文
2、復述課文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教案4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歷史人物故事。講述了漢代史官司馬遷在遭受殘酷的刑罰后,不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耗費13年時間,最終寫成輝煌巨著《史記》的事,贊揚了司馬遷忍辱負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12課第66—68頁
教學目標:
1.抓語言文字,能復述課文。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司馬遷為完成《史記》忍辱負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3.能有意識地關(guān)注《史記》,并搜集其中一兩個故事,寫寫讀后感。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理解哪些地方突出表現(xiàn)了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并能感受他忍辱負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教學難點:
司馬遷的剛強堅毅、才華橫溢,《史記》的優(yōu)秀杰出、萬古流芳,早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如何讓十一二歲的小學生讀懂司馬遷這個人,由衷地激發(fā)起對他的敬仰,并自覺地走近、嘗試閱讀《史記》這本書,則是本課的難點。
設(shè)計理念:
引導學生抓住語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在聽說讀寫中感悟人物精神。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揣摩司馬遷的心理活動中,更好地感受他為完成《史記》忍辱負重、矢志不渝的精神。設(shè)計中多次涉及到說、寫的訓練,不僅能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還有助于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寫話能力的提升,引導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司馬遷矢志不渝精神的影響,進而使他們的思想和情感在水到渠成中得到升華。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生齊讀課題。
2.師:看課題,“發(fā)憤”是什么意思?
生:振作精神、決心努力。
3.師:圍繞課題,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嗎?指名說。
生:司馬遷為什么要發(fā)憤寫《史記》?他是在什么情況下寫作的?……
出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
(1)司馬遷為什么要發(fā)憤寫《史記》?
(2)他又是怎樣發(fā)憤寫作的?
(3)結(jié)果怎樣?
生自讀課文思考。
(點評:如何導入把握好開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guān)鍵所在。復習導入、自讀課文,是對學生所學知識掌握情況的一個了解,不僅鞏固了上節(jié)課的所學,學生還易有滿足感與成就感,提高學習積極性。圍繞課題提問題,旨在拓寬學生思維,先質(zhì)疑再探索,把課堂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
二、感受《史記》的價值
1.師:每件事情都是有結(jié)果的。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這一事件的結(jié)果是什么?
生:司馬遷發(fā)憤寫作,用了整整13年時間,終于完成了一部52萬余字的輝煌巨著——《史記》。
2.師:魯迅曾這樣評價《史記》。出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生齊讀。
師:你怎么評價《史記》,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嗎?
出示談話交流:史記是
生:《史記》是一部前無古人的著作。
生:《史記》是一部鴻篇巨制。
生:《史記》是司馬遷用生命寫出的輝煌巨著。
3.師:《史記》有這么高的價值,那可是司馬遷發(fā)憤寫出來的。
(點評:這一部分教學采用的是“倒裝”,即先講授事件的結(jié)果,再探求原因。這樣的教法能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向思維,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
三、學習司馬遷寫《史記》的原因
1.師:同學們,回過頭來想想,司馬遷為什么要寫《史記》?請你自讀1-2節(jié),找出原因。
生自由讀書。
2.師:誰來說說司馬遷為什么寫《史記》?交流。
(1)英雄的影響
生:司馬遷從小看著波濤滾滾的黃河……聽著……心里十分激動。從中可以看出父老鄉(xiāng)親講的故事對他影響很大。
師:恩,他是受到了古代英雄的影響。那么,父老鄉(xiāng)親可能會講哪些英雄故事?
生: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大禹治水、劉邦鴻門宴……
師:這些故事都記載在《史記》中了,有興趣的可以課后看一看。
師:面對著滔滔的黃河水,聽著英雄們的故事,司馬遷十分激動,他會想些什么呢?
生:我也要像那些英雄一樣,學習他們的品質(zhì)……
生:他們的事跡太偉大了,我要編寫一部史書,把他們的事跡記錄下來……
(2)父親的影響
師:年少的司馬遷還會因為什么寫《史記》?
生:他還受了父親的影響,努力讀書……積累了大量的歷史資料。
師:是的,他受父親的影響比較深。特別是父親臨終之時的
生:遺言、囑托。
(3)父親的囑托
①師出示父親的囑托:“我死后,朝廷會讓你繼任我的官職的,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哇!”
指名讀。生以平緩的語氣讀。
師:父親臨終時的遺言該讀出什么語氣?誰再來讀?
師指名一人讀。全班齊讀感受父親的愿望。
、趲煟嚎粗傺僖幌⒌睦细,司馬遷會想什么,會說些什么?
師出示:此時,司馬遷也早已,他地說:“ !
生仿照形式說話。
、蹘煟郝犃烁赣H的話,司馬遷是怎么做的?指名說。
生:司馬遷牢記……走遍全國……資料。
師適時板書:記囑托
、軒煟核抉R遷的求知過程讓人不自覺地聯(lián)想起陸游的一句千古名句:
、 。
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點評:司馬遷寫《史記》的原因是教學重點之一。在這部分教學中,我把側(cè)重點放在了引導學生概括原因,并從中揣測人物的心理,從而感受人物寫史書的原因中。首先是司馬遷面對黃河水,聽著英雄的故事,內(nèi)心是怎么想的;其次是看著奄奄一息的老父,聽著他的囑托,司馬遷又是怎么想的。從這兩個方面揣測司馬遷的內(nèi)心世界,更好地理解他寫史書的原因所在。另外,古詩的積累也無形的滲透在教學中。司馬遷求知的過程引導學生領(lǐng)會“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層含義。)
四、學習司馬遷寫《史記》的過程
1.師引讀:司馬遷牢記父親的囑托,正當他……,一場……頭上。是什么原因讓他不能繼續(xù)寫下去了?自由讀第3節(jié),找出原因。
生:司馬遷因為李陵事件,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
師板書:受酷刑
2.師:想想看,司馬遷可能會受哪些酷刑?
生:被鞭子抽、折磨身體、被夾手指……
師:其實,司馬遷受的酷刑遠比肉體的折磨還要殘忍。
出示酷刑的資料:腐刑,又稱宮刑,是使人失去生殖能力的刑罰,是最慘無人道、最滅絕人性的。受了這種刑罰,就成了像太監(jiān)一樣的人。它帶給受刑者的,不僅是肉體上的巨大傷害,更使其心靈蒙受了永遠的恥辱。它使正常人的身體殘缺,心靈殘缺,使一個原本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再也不能昂首挺胸地活著!
3.師:遭受酷刑的司馬遷,真是痛不欲生,他
生:他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
師:他“悲”的是什么?“憤”的又是什么?
生:“悲”的是《史記》還沒有完成,自己又受了酷刑;“憤”的是漢武帝是非不分……
4.師:是什么讓他打消了念頭?
生:要完成《史記》的信念。
5.師:司馬遷振作精神、下定決心寫《史記》,還想到了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用“——”畫出司馬遷怎么想的句子,用“~~”畫出司馬遷怎么做的句子,并寫下自己的感受。
生讀,找句子,寫感受。
6.交流
(1)想的句子
師:他想到了什么?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生:他想:“人總是要死的……這部史書!”我感受到他選擇死的重于泰山。
師出示《報任安書》原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生齊讀。
生:我還讀出了他要完成史書的堅定信念,從“一定”和“!”可以感受到。
師:請你讀出堅定的語氣。
生讀,全班齊讀。
(2)做的句子
師:他又是怎么做的?說說你的感受。
生:他盡力克制自己……工整的隸字。從中感受到他的忍辱負重。
師適時板書:寫著作、忍辱負重
師:他具體是怎么做的,想象一下。
出示:冬天的早晨,涼氣襲人,當人們,他已經(jīng)。
夏天的中午,烈日當空,當人們,他仍然。
無數(shù)個夜晚,月黑風高,當人們,他依然。
生仿照形式寫話說話。
(點評:引導學生感悟司馬遷在怎么的環(huán)境下寫《史記》,進而體會他的品質(zhì),這是教學的重點。在案例中,我采用了“讀寫結(jié)合”的方法去實現(xiàn)。讀,讀出司馬遷寫書的堅定;寫,試著寫司馬遷在不同情景下的做法。在教學中,教師一直在追問,引導學生更深度的理解人物。總之,在讀寫說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步感受司馬遷忍辱負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五、總結(jié)拓展
1.師引讀:就這樣,司馬遷……終于完成了……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生命寫成的。
2.師:讀到這里,你想對司馬遷說什么?
出示:司馬遷,我你,。
生仿照句式說話。
師適時板書:矢志不渝
3.師:再讀課題。
師:發(fā)憤到底是什么?
出示:發(fā)憤到底是什么?
它是司馬遷受酷刑后忍辱寫成的《史記》!
它是屈原遭到放逐后寫成的《離騷》。
它是談遷。
發(fā)憤是海倫。
發(fā)憤是阿炳。
發(fā)憤是。
生:發(fā)憤是談遷遭受厄運后寫成的《國榷》。
生:發(fā)憤是左丘明失明后寫成的《左傳》。
生:發(fā)憤是海倫因病盲聾后寫成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 ……
(點評:司馬遷的剛強堅毅、忍辱負重、矢志不渝,是不爭的事實。但如何讓十一二歲的小學生讀懂司馬遷這個人,由衷地激發(fā)起對他的敬仰,并自覺地走近、嘗試閱讀《史記》這本書,則是本課的難點。在這里,我設(shè)計了“司馬遷,我想對你說”的寫話練習,加深了學生對司馬遷的敬仰。拓展的“發(fā)憤是什么”對學生的思維是一個很好的訓練,能夠幫助學生搜集腦中積累的資源,加深對課文對人物更深層次的了解。)
六、作業(yè)布置
1.認真研讀《史記》中的一篇文章,寫出自己的感受。
2.結(jié)合自己收集的資料,試著對司馬遷作一個綜合的評價。
板書設(shè)計:
12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
記囑托
忍辱負重
受酷刑
矢志不渝
寫著作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教案5
教材簡介: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漢代史官司馬遷在遭受殘酷的刑罰之后,不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耗費18年時間寫成輝煌巨著《史記》的事。由于內(nèi)容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學生在閱讀時難以產(chǎn)生主動的情感體驗。這篇文章要表達的中心非常明確,語言也較淺顯,五年級的學生閱讀基本無障礙,容易滿足于對文章概意淺層的了解,而不去往更深處研讀,體會文字文字背后深層次的含義。
目標預設(shè):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兩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在理解、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牢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發(fā)憤著書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領(lǐng)悟司馬遷受宮刑后悲憤交加的心情。在理解、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司馬遷牢記父親囑托、忍辱負重、發(fā)憤著書的精神。
設(shè)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耙磺讀者就是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就是閱讀。小學語文教育最終的目的是讓童心回歸生活,讓生活陶冶人格,讓人格升華內(nèi)涵。怎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在閱讀中享受語文的美呢?我在設(shè)計《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時,嘗試著讓學生走進人物內(nèi)心,入情入境,讀出真感情,讀出文字背后的含義。
設(shè)計思路:
重視朗讀,在多樣的訓練中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的語感;有機融合聽、說、讀、寫,扎實進行雙基訓練;在研讀中借鑒作者的表達方式,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針對學生對文本的質(zhì)疑,抓住課文的重點段落,在一次一次的朗讀中層層推進,達到感情的高潮。
教學過程:
一、理解課題 初步感知
1、你知道司馬遷嗎?交流資料。
板書《史記》,你知道這是一部什么樣的作品嗎?交流資料。
板書:發(fā)憤。課題中有一個詞是“發(fā)憤”,課前有沒有誰查過工具書?“發(fā)憤”是什么意思?(振作起來,努力地去做。)比較“發(fā)憤”和“發(fā)奮”。
2、司馬遷在發(fā)憤寫《史記》之前就已經(jīng)開始寫《史記》了嗎?司馬遷既然已經(jīng)寫了《史記》,作者為什么要強調(diào)“發(fā)憤”寫《史記》呢?這就是我們本節(jié)課要著重解決的問題。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后借用課文的內(nèi)容具體地說說在課文中“發(fā)憤”是什么意思?指什么事情?
預設(shè)答案1:面對橫禍、挫折、苦難,他沒有沉淪下去,消沉下去,而是選擇了忍辱負重,堅強地活下去,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了《史記》的寫作,最終完成了這部輝煌的巨著,這就是發(fā)憤;
預設(shè)答案2:司馬遷受了酷刑之后,本來痛不欲生,萬念俱灰,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可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為了寫完《史記》,他化悲憤為力量,把恥辱埋在心底,十幾年如一日地堅持寫作,這就是發(fā)憤。
二、介紹《史記》
1、(出示圖片)是流傳千古的明史巨著——《史記》。關(guān)于它,課文第四自然段是這樣介紹的。
出示:司馬遷發(fā)憤寫作,用了整整13年時間,終于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史記》。這部全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
教師補充資料:《史記》是我國第一部以人為中心、分章介紹的通史,也是我國第一部規(guī)模宏大的傳記文學巨著。它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東漢漢武帝后期的史實,全書52萬字,時間跨度長達3000年左右。(電腦播放“史記的歷史價值”)共4頁,當前第1頁1234
2、指導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史記》的價值。
3、這是文章中很重要的句子。我們要善于抓住重點詞,發(fā)現(xiàn)問題。由“發(fā)憤寫作”這個詞語(顯示紅色),你想到了什么?生交流:司馬遷為什么發(fā)憤寫作?怎么發(fā)憤寫作的?
三、一用第四自然段,扣“發(fā)憤寫作”,學習體會司馬遷為什么會發(fā)憤寫《史記》?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讓他忍辱負重地活下去,并堅持寫完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史記》?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讓他忍辱負重地活下去,并堅持寫完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史記》?把有關(guān)的句子劃下來。在讀懂的基礎(chǔ)上,把每一個原因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出來,寫在課文旁邊。(準備好的,同桌之間可以練著說一說,要說得有理有據(jù)。)
2、現(xiàn)在我們開始全班交流。交流時注意了,先讀一讀你劃的句子,再概括地說。
▲出示:“司馬遷出生在……心里十分激動!
生交流:因為司馬遷從小聽著英雄故事長大,他也要成為一名英雄,也要建功立業(yè),成就一番事業(yè),所以他想“我一定要……!我一定要……”或所以他要發(fā)憤寫作。
生交流:因為司馬遷從小聽著英雄故事長大,他想我的遭遇跟英雄們比算不了什么?我也要像他們那樣堅強、勇敢地活下去,并有所作為。所以他……
教師評價:古人在逆境中能站立起來,我也要有堅強的毅力;因為他要向英雄學習,不能向困難低頭;英雄們的遭遇跟我一樣坎坷,他們能堅持住,我也要能挺住。)因為古人、英雄們在逆境中發(fā)憤圖強的故事鞭策著他,激勵著他,所以他想“……”。
電腦出示第四自然段:出示:司馬遷發(fā)憤寫作,用了整整13年時間,終于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史記》。這部全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齊讀
過渡:還有什么原因?
出示:“受父親的影響……、歷史資料!
生交流:因為司馬遷受父親的影響,喜歡歷史,也有編寫史書的志向,并為此已做了大量的準備。所以他——
生交流:因為司馬遷四處游歷,邊考察邊研究,積累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如果停止編寫,前面所有的努力都會白費。所以司馬遷要發(fā)憤寫作,要堅持下去。
教師介紹:司馬遷從十歲起就努力讀書,可以說是滿腹經(jīng)綸,才華橫溢,如果放棄編寫《史記》,真是太可惜了,所以他要堅持下去。所以他——
電腦出示第四自然段:出示:司馬遷發(fā)憤寫作,用了整整13年時間,終于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史記》。這部全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齊讀
(談得好,接下去交流,還有什么原因?)
出示:“司馬談臨終之時,……史書哇!”
生交流:因為他要完成父親的遺愿,完成父親臨終時的囑咐,所以他要發(fā)憤編寫《史記》。
教師評價:正因為父親的臨終囑托時時提醒著他,所以他想——
電腦出示第四自然段:出示:司馬遷發(fā)憤寫作,用了整整13年時間,終于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史記》。這部全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齊讀
。ㄟ有什么原因誰來交流?)
電腦出示——“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相機理解飛來橫禍
電腦出示補充材料: 酷刑就是宮刑,又稱腐刑,這是因為,對受害者來說,不但肉體痛苦,而且心靈受辱,受刑者從此斷子絕孫。一般人在受宮刑以后,因創(chuàng)口極易感染中風,若要保全一命,一般要留在似蠶室一般的密室中,在不見風與陽光的環(huán)境里蹲上百日,創(chuàng)口才能愈合。這在十分重視子嗣(sì)和后世香火的封建社會,確實是十分嚴酷的處罰。此外,宮刑還有摧殘受刑者的身體與精神的目的,使受刑者終生受辱,生不如死。司馬遷后來在《報任安書》中這樣描述:我遭受了這場災禍,為人恥笑,污辱了祖先,又有什么臉面再去謁拜父母的墳墓呢!每天愁腸反復回轉(zhuǎn),在家里恍恍忽忽,若有所失,外出不知道自己要到哪去。每當想到這種恥辱,就汗流浹背,沾濕衣裳。自己簡直就是個宦官,連深山巖穴之中都沒有自己的藏身之處!共4頁,當前第2頁1234
快速閱讀后交流感受
出示“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讀出司馬遷的悲痛和憤慨。
過渡:但后來司馬遷的想法是“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司馬遷的內(nèi)心為什么會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
生交流:因為他不想死得比鴻毛還輕,他想死得比泰山還要重,死得有價值,所以他要發(fā)憤寫《史記》。
師引導:這幾句話你都讀懂了,概括得也好,你真了不起!其他同學有沒有讀懂呢?理解泰山和鴻毛。(泰山:古人把泰山當作最高的山,當作高山的代表。常用來比喻極敬仰的人或極為重大的事;鴻毛:輕微,不足道)現(xiàn)在透過司馬遷的這段話你能不能想到他要怎么樣?他要做什么?
生交流:他要死得比泰山還要重大,還要有價值;他要成就一番事業(yè),他要有所作為,他要給后人留下點什么;他要建功立業(yè),他要活出生命的價值;他要活下去,他要寫完《史記》,而且決心很大。
3師配樂:司馬遷,黃河的水養(yǎng)育了他,英雄的故事鞭策著他,父親臨終囑托時時提醒著他,要建功立業(yè),活出生命的價值的信念牢牢地支撐著他,所以他要發(fā)憤寫作。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這段話,電腦出示,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導讀:女同學,請讀出一個對天發(fā)誓的司馬遷——男同學,請讀出一個把屈辱埋在心里暗暗下決心的司馬遷——全體同學,請讀出一個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司馬遷——
過渡:司馬遷用自己的行動作出了最好的回答——電腦出示插圖和“想到這里,他盡力……隸字。
電腦出示第四自然段:出示:司馬遷發(fā)憤寫作,用了整整13年時間,終于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史記》。這部全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齊讀
四、一用第四自然段,扣“發(fā)憤寫作”,學習體會司馬遷他是怎樣發(fā)憤寫《史記》的?
1、關(guān)于司馬遷是怎樣編寫《史記》的?課文中還有一處寫到了,是這樣一句話電腦出示, “司馬遷牢記父親的囑托,每天忙著研讀歷史文獻,整理父親……資料!敝该x。
2、引導:整整13年發(fā)憤寫作,可文中寫得太簡略了,留給我們想象的空間太大了,下面就請同學們展開豐富的想象,在下面選擇一組畫面,想象描述司馬遷是怎樣發(fā)憤寫作的。寫好的,自己練著讀,讀出司馬遷的堅強,讀出我們對他的深深敬佩之情。
清晨,涼氣襲人,當人們 ,他已經(jīng) 。
中午,烈日當空,當人們 ,他仍然 。
晚上,月黑風高,當人們 ,他依然 。共4頁,當前第3頁1234
也許這是一個大雪紛飛的晚上, 。
也許這天司馬遷累倒在病床上, 。
也許 。
整整13年,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整整2600年間的歷史在編寫的過程中,不允許自己出現(xiàn)哪怕一丁點的失誤。這需要多大的毅力,這需要多么的堅強,這需要怎樣的才華和信念去支撐!再讀這一句。(課文最后一句)
3、讓我們捧起書帶著感動和激動之情讀讀課文的最后一段。
電腦出示第四自然段:出示:司馬遷發(fā)憤寫作,用了整整13年時間,終于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巨著——《史記》。這部全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齊讀
五、總結(jié)全文
1、同學們,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一位歷史偉人,他叫——生接:司馬遷。師:了解了一部輝煌巨著,叫做——生接:《史記》。老師相信在學習的過程中,司馬遷的形象一定已在你心中悄然立起,而且越來越豐滿、厚重!妒酚洝愤@部書也變得不再那么遙遠、陌生,(出示書)能不能請你談?wù)劥藭r你對司馬遷和《史記》嶄新的認識和了解?
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曾經(jīng)這樣贊揚《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電腦出示)(史書中最好的,沒有韻的詩歌)可見這部《史記》的史學和文學價值是多么高。
2、同學們,老師想用這樣一段話與大家共勉。(電腦出示)
苦難給一般人帶來的是嘆息、傷心、沉淪,但對于生活的強者來說,苦難是一筆財富,讓我們堅強地面對苦難,笑對人生,執(zhí)著追求,活出自己生命的價值。共4頁,當前第4頁1234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教案6
一、教學目標:
1、緊扣課題,立足文本,引導學生深入感悟,真正走進司馬遷的內(nèi)心世界,對人物形象進行漸進、深刻的解讀。
2、感情朗讀,情感共鳴,進行文化浸潤。
3、對學生進行扎實、有效的閱讀訓練,不斷提升語文素養(yǎng)與技能。
二、教學過程:
1、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位歷史人物。(板書:司馬遷)
2、司馬遷著寫了《史記》,誰能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和課外資料,談?wù)劇妒酚洝肥且徊吭鯓拥臅?(板書:《史記》?/p>
3、司馬遷為什么偏偏要寫這樣一部書呢?(板書:寫)
4、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的一、二自然段,說說司馬遷寫《史記》的原因。
5、學生讀后交流。
6、環(huán)境的熏陶、家庭的影響將司馬遷與史學緊緊相連。父親的臨終遺言托對司馬遷的影響更是舉足輕重。
7、出示句子:司馬談臨終之時,淚流滿面地拉著兒子的手說:“我死之后,朝廷會讓你繼任我的官職,你千萬不要忘記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書哇!”
8、教師范讀,這是父親的臨終囑托。這是一份怎樣的囑托?
9、齊讀。
10、身為兒子的司馬遷豈能不明白老父的心?此時此刻,望著淚流滿面的父親,聆聽著他的囑托,司馬遷在想些什么呢?
11、學生交流。
12、引讀、出示:司馬遷牢記父親的囑托,每天忙著研讀歷史文獻,整理父親留下來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國搜集來的資料。
13、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司馬遷?
14、學生交流。
15、司馬遷忘我研讀,認真整理,專心致志寫作《史記》,如此發(fā)奮。(板書:發(fā)奮)
16、學生質(zhì)疑。(板書:發(fā)憤,并打上問號)
17、“憤”教師加點。讓你聯(lián)想到哪些詞語?
18、學生舉例。
19、那么到底是什么事使得司馬遷滿懷憤慨,發(fā)憤寫成《史記》呢?
20、學生交流:李陵事件。你了解宮刑嗎?
21、出示: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墻頭,了此殘生。
22、你讀懂了什么,你體會到了什么?
23、奇恥大辱、悲憤欲絕,也許此時,死,對于司馬遷是最簡單、最好的解脫。但是,他這樣做了嗎?
24、繼續(xù)出示: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25、“發(fā)”教師加點,到底是什么打消了司馬遷的輕生之念,使他重新振作起來,下定決心,發(fā)憤寫成《史記》呢?請同學們靜心默讀下面的文章,用心體會。
26、音樂起,學生品讀。
27、到底是什么打消了司馬遷的輕生之念,使他重新振作起來,發(fā)憤寫成《史記》呢?學生交流。
28、出示: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29、理解:“重于泰山”“輕于鴻毛”
30、為此,司馬遷吶喊到: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你聽到了司馬遷怎樣的聲音?
31、齊讀,配樂。
32、教師過渡:想到這里,他盡力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一行行工整的隸字。(音樂起,出示插圖)
大雪紛飛的寒冬,司馬遷伏在冰冷的竹簡之上……
夜深人靜,昏黃的油燈下,司馬遷又提起了手中的筆……
獄卒尖刻的笑聲中,司馬遷眉頭緊鎖……
中秋之夜,滿頭白發(fā)、重病纏身的司馬遷仍然寫著……
33、讓我們走進司馬遷的悲壯人生,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你聽到了他怎樣的心聲?
34、學生描述。
35、出示:是的:想到這里,他盡力克制自己,把個人的恥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一行行工整的`隸字。
36、此時,這一行行工整的隸書,僅僅是用墨在寫就嗎?(血淚寫成、生命寫成)
37、整整13年,痛苦、恥辱,沒有讓司馬光屈服,血淚和生命凝成了輝煌巨著,因為: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輕于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
38、此時此刻,你理解了“發(fā)憤”的內(nèi)涵與深意嗎?(板書:忍辱負重、百折不撓……擦去“發(fā)奮”)此時,你認為司馬遷的生命歷程還是“殘生”嗎?
39、朗讀第三自然段。再次讀課題。
40、教師引讀:就這樣……
41、司馬遷寫作《史記》,僅僅用了13年嗎?
42、《史記》,生命鑄就。這真是一部:前無古人的輝煌巨著。
43、出示:忍辱負重用生命寫成巨著,百折不撓以血淚著就史書,橫批:中華偉男兒
44、讓我們永遠記住“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的故事,讓我們永遠記住忍辱負重、百折不撓的司馬遷,讓我們好好讀讀輝煌巨著〈〈史記〉〉,讓我們心中的司馬遷永遠陪伴我們的人生之路。
三、作業(yè)設(shè)計:
1、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圍繞“司馬遷著寫《史記》”,選擇“發(fā)奮”或“發(fā)憤”,查閱資料,展開想象,寫一段話。
四、板書設(shè)計:
司馬遷發(fā)憤寫 《 史記》
忍辱負重 輝煌巨著
百折不撓 前無古人
【《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史記教學反思09-22
寫數(shù)字2的教案09-03
寫數(shù)字10的教案02-28
《看圖寫話》教案10-25
怎么寫教案活動02-23
看圖寫話教案08-01
看圖寫話教案通用02-10
中班游戲教案怎么寫01-12
看圖寫話教案(精)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