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流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課文
學習了《竊讀記》,我們認識了一位熱愛閱讀的同齡人,和她一起體會了竊讀的滋味——很快樂,也很懼怕!這堂課,我們又將結識一位德高望重、酷愛讀書的老爺爺。接下來,請大家隨著苗苗一起走進季爺爺的家,靜心聆聽他對讀書的見解。(板書課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生齊讀課題。師:讀完課題,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作者的?
生提問:小苗是誰?大樹是誰?他們在對話中都談了些什么等等。
師總結:讀書就是要具備這樣的素質,邊讀邊疑,最后又在讀中解決疑問,那才是真正的讀書高手。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接下來,請大家?guī)е鴦偛诺膯栴}自由讀課文,注意要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可以多讀幾遍。
生自由讀課文。
師:剛才讀書的時候大家都非常專心,接下來我要考考大家,看看是不是把課文讀順了。
屏幕出示下列詞語:季羨林水滸傳彭公傳三俠五義綠林好漢一百單八將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滾瓜爛熟偏科
師:看來讀通課文不是難題,誰能解決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
生回答。(師板書:苗苗季羨林)
師:對于季羨林爺爺,昨天老師布置大家回家搜集相關的資料,接下來就請大家一起分享搜集的成果。
生互相交流。
。ㄈ、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接下來,請大家再仔細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以下問題,在閱讀的過程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出來,待會咱們一起解決。
。ㄆ聊怀鍪荆涸趯υ捴,苗苗同季爺爺交流了哪幾個方面的問題?他們分別有什么樣的見解?你的感受又怎樣?完成以下表格
苗苗的見解
我的感受
季先生的見解
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b.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c.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生小組合作并討論交流。(師板書:閱讀、偏科、外語和古詩文)
(四)、深入淺出,辯論交流。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一起來做個鑒定(屏幕出示):季羨林和苗苗算不算書蟲?請大家快速地瀏覽課文,在文中找出相應的理由。再比較一下,這兩個書蟲有什么不同?
師總結:同學們能從兩個人的交流中體會到閱讀能帶來歡樂,對我們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有人說“閱讀,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知識的大門”。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對閱讀的感受嗎?(屏幕出示)
閱讀,是——,為我————。
閱讀,是——,讓我————。
(五)、品味題目寓意。
比較:“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和“苗苗與季羨林的對話”,想一想,課文為什么要以“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為題?
討論交流,揭示寓意。96歲的季羨林爺爺只有一只眼睛有視力的情況下,還天天堅持在病床上看書寫作。20xx年7月11日,98歲高齡的季爺爺永遠閉上了眼睛,但他對我們青少年的殷殷期望卻永遠會留下來,并影響后來人。
。ㄕn題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yǎng);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寫作結構剖析
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文比較,在寫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結合課文,你覺得采訪要注意什么?
讓學生了解這是一篇訪談錄,采用的是一問一答式。一般的訪談錄在課文前一般都要標明時間、地點以及采訪的對象等等。
(七)、總結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教師小結: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我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誠如《竊讀記》中那位老師說的一樣:“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五、作業(yè):
1、調查一下本班同學的閱讀書目;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學習課文的寫法,做一份訪談紀錄。
2、制作一張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2
學習目標
1、認識三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我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
學習重難點: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勗捯耄踝x課文。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嗎?(葉圣陶、老舍等),那么你們見過這些作家嗎?有一位苗苗小同學不但見過很多著名的作家,還采訪過他們呢。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有關苗苗同學采訪著名作家季羨林爺爺的內容。讓我們去看看他們都談了些什么。
2.板書課題。3.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讀通句。
4.檢查自讀情況。
。ǘ┚x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1.自讀課文,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再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問題?(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
3.結合插圖,體會文中人物的年齡、身份與情感,并通過感情朗讀表現出來。
(三)達成共識,感受閱讀樂趣。
1.在小組內,根據文中談到的問題,選擇一兩個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感受?梢蕴岢雠c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2.全班交流,重點交流“閑書”問題:
(1)在苗苗對季老的采訪中,他們用了很長時間在討論看閑書。那么到底閑書知什么,能結合課文談談你們的理解嗎?
。2)同學們能從兩個人的交流中體會到閱讀能帶來歡樂,幫助寫作。老師也特別喜歡閱讀。我想這樣說,“閱讀,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知識的大門”。你能有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對閱讀的感受嗎?
。3)教師小結:看來,“閑書”不閑,著名詩人也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今天,老師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
五、品味題目寓意。再讀課題,說說題目的含義:
1.與二人名字相關。
2.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yǎng);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六、課外拓展:(任選一、兩項)
1.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
2.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閱讀,讀書時作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
3.調查一下本班同學的閱讀書目;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學習課文的寫法,做一份訪談紀錄。
4.寫一個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3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1、會寫本課的生字,辨別形近字并進行組詞,讀準易誤讀字的字音,掌握課文中較有特點的多音字的字音、字義與組詞。
2、能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出現的生詞的意思;
3、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
情感與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對讀書學習的熱愛之情。
一點:激發(fā)學生對讀書和學習的熱愛。
一線:緊扣對話,聯(lián)系實際。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一、新課導入
童年時的“竊讀”,讓“我”從書中得到了很大的樂趣。今天我們要學習另一篇課文《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二、初讀課文
思考
1、“小苗”和“大樹”分別指誰?(簡介季羨林)
2、這篇課文與以往我們學過的課文都不一樣。你發(fā)現這篇課文與以往我們學過的課文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訪談錄)
(“小苗”指苗苗,“大樹”指季羨林。課文寫了小作者張鈁與國學大師季羨林的一次采訪記錄。)
三、模擬采訪
結合插圖定好人物對話的基調:
苗苗:稚氣、禮貌。
季老:親切幽默、平易近人。
四、按部分朗讀課文,逐層學習
1、他們談了些什么內容?
。ň唧w談了“閱讀、偏科、學習外語、積累古詩文”四個內容。)
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后思考、討論與交流。
2、在苗苗與季爺爺的交談的內容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問題?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來談一談。
。▽W生自由回答,只要能依據課文內容來修正自己在學習中的態(tài)度、方法與習慣即可。)預設
。1)“閑書”問題:
、僭诿缑鐚纠系牟稍L中,他們用了很長時間在討論看閑書。那么到底“閑書”指什么,“正課”呢?能結合課文談談你們的理解嗎?
、趶乃麄兊恼勗捴心懔私獾介喿x有哪些好處?(閱讀能帶來歡樂,幫助寫作。)結合自己的體會,還有什么益處?老師也特別喜歡閱讀。我想這樣說,“閱讀,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知識的大門”。你能有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對閱讀的感受嗎?
、劢處熜〗Y:看來,“閑書”不閑,著名詩人也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今天,老師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
。2)偏科:結合自己的學習。
。3)學好外語:游學、交流、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4)古詩詞積累:語文書上、中文經典。
3、你們現在知道題目的真正的意思了嗎?
(表面上與二人的名字密切相關,“小苗”指苗苗,“大樹”指季羨林。實際上“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yǎng);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靶∶纭迸c“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yǎng),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會成都的內容。)
五、拓展延伸
采訪一位自己身邊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學習課文的寫法,做一份訪談記錄。
交流采訪要注意什么,怎樣寫訪談錄。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個名叫苗苗的小學生與季羨林先生的“訪談錄”,全文運用對話形式,沒有復雜的句式、過多的修辭和深奧的詞句,完全口語化。這兩個人雖然在年齡、閱歷、學識上有著差距,但在交流的過程中卻平等和諧。所以,在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愛和季羨林先生的和藹、親切及對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關愛。
“訪談錄”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文體,我是這樣讓學生認識這種新文體的:一開始,我先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苗苗和季羨林先生來朗讀課文(他們讀的時候教師讀旁白,學生采用直接對話的形式),其他學生都捧起書認真聽對話內容。讓學生置身于優(yōu)秀的文化氛圍、濃郁的語言環(huán)境中,從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這一老一小說話的語氣,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讀得自然。
課上,我沒有對文章進行瑣碎的分析,而是對教材進行了合理裁剪,大膽地進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拋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如:季羨林先生和苗苗算不算書蟲?說說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問題?說出你感興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讀課文后全班交流等。在議讀中,學生不斷地進步與升華,總的來說課堂效果還算好。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4
學習目標
認知本課生字.
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感受讀書的樂趣.
課前準備
1.收集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2.安排同學列出自身喜歡的課外書清單.
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1.齊讀課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2.質疑問難: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誰?大樹又是誰?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4.這篇課文的形式與俺們以前讀的課文有什么不同?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互相評議.
3.指名朗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協(xié)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匯報: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你是從哪些詞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組合作學習:邊讀課文,邊完成表格.
苗苗的見解
俺的`感受
季先生的見解
2.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3.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身的感受.
a.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b.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俺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積累運用.培養(yǎng)能力
1.把自身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2.結合自身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拓展活動
①向大家介紹自身最喜歡的書。
、谙虼蠹彝扑]一些書目:《古文觀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
利用課余時間讀讀。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三、課時安排:1課時
四、教學流程
(一)、激發(fā)興趣,導入課文學習了《竊讀記》,我們認識了一位熱愛閱讀的同齡人,和她一起體會了竊讀的滋味——很快樂,也很懼怕!這堂課,我們又將結識一位德高望重、酷愛讀書的老爺爺。接下來,請大家隨著苗苗一起走進季爺爺的家,靜心聆聽他對讀書的見解。(板書課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生齊讀課題。師:讀完課題,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作者的?生提問:小苗是誰?大樹是誰?他們在對話中都談了些什么等等。師總結:讀書就是要具備這樣的素質,邊讀邊疑,最后又在讀中解決疑問,那才是真正的讀書高手。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接下來,請大家?guī)е鴦偛诺膯栴}自由讀課文,注意要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可以多讀幾遍。 生自由讀課文。師:剛才讀書的時候大家都非常專心,接下來我要考考大家,看看是不是把課文讀順了。 屏幕出示下列詞語:季羨林 水滸傳 彭公傳 三俠五義 綠林好漢 一百單八將 中西貫通 古今貫通 文理貫通 滾瓜爛熟 偏科師:看來讀通課文不是難題,誰能解決剛才大家提出的問題。生回答。(師板書:苗苗 季羨林)師:對于季羨林爺爺,昨天老師布置大家回家搜集相關的資料,接下來就請大家一起分享搜集的成果。生互相交流。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接下來,請大家再仔細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以下問題,在閱讀的過程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出來,待會咱們一起解決。(屏幕出示):在對話中,苗苗同季爺爺交流了哪幾個方面的問題?他們分別有什么樣的見解?你的感受又怎樣?完成以下表格苗苗的見解 我的感受 季先生的見解 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b.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c.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生小組合作并討論交流。(師板書:閱讀、偏科、外語和古詩文)
(四)、深入淺出,辯論交流。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一起來做個鑒定(屏幕出示):季羨林和苗苗算不算書蟲?請大家快速地瀏覽課文,在文中找出相應的理由。再比較一下,這兩個書蟲有什么不同?師總結:同學們能從兩個人的交流中體會到閱讀能帶來歡樂,對我們寫作也有很大的幫助。有人說“閱讀,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知識的大門”。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對閱讀的感受嗎?(屏幕出示)閱讀,是——,為我————。 閱讀,是——,讓我————。
(五)、品味題目寓意! 比較:“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和“苗苗與季羨林的對話”,想一想,課文為什么要以“小苗與大樹的對話”為題? 討論交流,揭示寓意。96歲的季羨林爺爺只有一只眼睛有視力的情況下,還天天堅持在病床上看書寫作。20xx年7月11日,98歲高齡的季爺爺永遠閉上了眼睛,但他對我們青少年的殷殷期望卻永遠會留下來,并影響后來人。(課題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yǎng);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六)、寫作結構剖析 這篇課文與其他課文比較,在寫作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結合課文,你覺得采訪要注意什么?讓學生了解這是一篇訪談錄,采用的是一問一答式。一般的訪談錄在課文前一般都要標明時間、地點以及采訪的對象等等。
(七)、總結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教師小結:通過本堂課的學習,我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誠如《竊讀記》中那位老師說的一樣:“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作業(yè):
1、調查一下本班同學的閱讀書目;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學習課文的寫法,做一份訪談紀錄!2、制作一張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教學總結】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個名叫苗苗的小學生與季羨林先生的“訪談錄”, 全文運用對話形式,沒有復雜的`句式、過多的修辭和深奧的詞句,完全口語化。這兩個人雖然在年齡、閱歷、學識上有著差距,但在交流的過程中卻平等和諧。所以,在他們的對話中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天真、可愛和季羨林先生的和藹、親切及對下一代人的殷切希望和關愛。
“訪談錄”是學生從未接觸過的文體,我是這樣讓學生認識這種新文體的:一開始,我先讓兩個學生分別扮演苗苗和季羨林先生來朗讀課文(他們讀的時候教師讀旁白,學生采用直接對話的形式),其他學生都捧起書認真聽對話內容。讓學生置身于優(yōu)秀的文化氛圍、濃郁的語言環(huán)境中,從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這一老一小說話的語氣,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讀得自然。
課上,我沒有對文章進行瑣碎的分析,而是對教材進行了合理裁剪,大膽地進行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拋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如:季羨林先生和苗苗算不算書蟲?說說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些問題?說出你感興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讀課文后全班交流等。在議讀中,學生不斷地進步與升華,總的來說課堂效果還算好。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6
【學習目標】
。、認識本課生字。
。病⒗首x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感受讀書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病⒉贾脤W生列出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清單。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學,交流資料。
1、齊讀課題: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病①|疑問難: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誰?大樹又是誰?
。场⒒ハ嘟涣鳎
把收集到的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础⑦@篇課文的形式與我們以前讀的課文有什么不同?
二、同伴互助,檢查自學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互相評議。
。、指名朗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guī)椭獯穑虿樽值洌蚵?lián)系上下文理解。
。础⒔涣鲄R報:
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你是從哪些詞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教師重點講解)
。薄⑿〗M合作學習:邊讀課文,邊完成表格。(見教案后)
。、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盼膶W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疲玻笔兰o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⑶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⑷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四、積累運用,培養(yǎng)能力(此部分的目標與過程并不統(tǒng)一,加強品讀)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五、拓展活動
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書。(交流看“閑書”的經歷,激發(fā)課外閱讀的興趣)
學生自學完成表格:
苗苗的觀點季先生的觀點“我”的看法(感受)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7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默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學習重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繼續(xù)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學習準備】
準備材料《我的童年》,學生人手一份;課前搜集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各組交流一下讀書活動的開展情況。
2、準備好課前發(fā)的材料:
閱讀《我的童年》,談一談讀后的感受。
3、比較一下《我的童年》和《竊讀記》的異同。
4、讀一讀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苗苗一起走進季羨林先生家,采訪一下這位德高望重、酷愛讀書的老爺爺,聽聽他對讀書的見解。(板書課題)
二、做采訪準備
說一說自己想采訪的感興趣的讀書問題。(教師做好記錄)
討論一下在采訪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禮貌問題、作記錄問題……)
三、讀課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2、在季老的話語中,找到自己問題的答案。
三、感悟課文內容
1、季羨林先生對于讀書,提出了哪些見解?談談你對這幾點的認識:
、 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
、 要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
、 進行古詩文積累。
2、這篇文章與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處?
這篇文章是一篇訪談錄,一問一答式。
我們在訪問愛讀書的人時,用這樣的記錄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學們把我們的讀書活動繼續(xù)進行下去,開展得豐富多彩。
3、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樹不僅代表著苗苗和季羨林,“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yǎng);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小苗”與“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yǎng),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能成才的內容。
四、個性閱讀,獨特見解
1、在小組內就感興趣的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還可以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2、形成小組意見全班交流,達成一些共識,得到啟發(fā)。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3、談談你對閑書的認識。
五、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特點
1、同位倆分角色讀課文,讀完后互相評價。
2、兩名學生分角色一問一答。
3、全班對于他倆的讀進行評價,說出理由,如:
“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閑書藏到缸里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睆闹锌梢钥闯黾玖w林老先生親切幽默、平易近人,說得形象生動,聽來如臨其境。
“爺爺,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歡看閑書。有一回上數學課,我低著頭看《水滸傳》,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果被老師發(fā)現了。爸爸知道這件事后,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滸傳》了。”從話語中可以感覺出苗苗的童稚與可愛。
“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對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與深深關愛。
……
六、學技巧,指導綜合性學習活動
通過讀這篇文章,說一說進行訪談活動還應注意些什么。
七、辯論
對課上和寫作業(yè)的時候看閑書、學生偏科、背兩百首詩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等問題進行辯論,說出自己的見解。
八、拓展
調查一下本班同學閱讀的書目;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并做一份訪談記錄。
【編輯短評】
這篇教案較好的理解了編者的編寫意圖,突出了綜合性學習的特點。最突出之處是把活動穿插到課文的學習中,真正讓學生動起來而不致使活動落空。不足之處是課文的講解仍是太多太細,加上活動時間,學生的負擔較重。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8
學習目標
1、認識三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我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
學習重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ㄒ唬┱勗捯,初讀課文。
1、同學們,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嗎?(葉圣陶、老舍等),那么你們見過這些作家嗎?有一位苗苗小同學不但見過很多著名的作家,還采訪過他們呢。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有關苗苗同學采訪著名作家季羨林爺爺的內容。讓我們去看看他們都談了些什么。
2、板書課題。
3、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讀通句。
4、檢查自讀情況。
(二)精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1、自讀課文,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再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老交流交流了哪些問題?(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
3、結合插圖,體會文中人物的年齡、身份與情感,并通過感情朗讀表現出來。
苗苗: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親切隨和,幽默中善于引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
。ㄈ┻_成共識,感受閱讀樂趣。
1、在小組內,根據文中談到的問題,選擇一兩個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感受?梢蕴岢雠c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2、全班交流,重點交流“閑書”問題:
。1)在苗苗對季老的采訪中,他們用了很長時間在討論看閑書。那么到底閑書知什么,能結合課文談談你們的理解嗎?
。2)同學們能從兩個人的交流中體會到閱讀能帶來歡樂,幫助寫作。老師也特別喜歡閱讀。我想這樣說,“閱讀,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知識的大門”。你能有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對閱讀的感受嗎?
。3)教師小結:看來,“閑書”不閑,著名詩人也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今天,老師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
五、品味題目寓意。
再讀課題,說說題目的含義:
1、與二人名字相關。
2、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yǎng);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六、課外拓展:(任選一、兩項)
1、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
2、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閱讀,讀書時作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
3、調查一下本班同學的閱讀書目;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學習課文的寫法,做一份訪談紀錄。
4、寫一個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9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
2、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感受讀書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課前準備】
1、收集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2、布置學生列出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清單。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學,交流資料。
1、齊讀課題: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2、質疑問難: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誰?大樹又是誰?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4、這篇課文的形式與我們以前讀的課文有什么不同?
二、同伴互助,檢查自學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互相評議。
3、指名朗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guī)椭獯穑虿樽值,或?lián)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匯報:
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你是從哪些詞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教師重點講解)
1、小組合作學習:邊讀課文,邊完成表格。(見教案后)
2、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3、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拧∥膶W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⑵ 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⑶ 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取」盼囊埠苤匾。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四、積累運用,培養(yǎng)能力(此部分的.目標與過程并不統(tǒng)一,加強品讀)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2、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五、拓展活動
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書。 (交流看“閑書”的經歷,激發(fā)課外閱讀的興趣)
學生自學完成表格:苗苗的觀點 季先生的觀點 “我”的看法(感受)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10
學習目標:
★認識本課生字。
★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感受讀書的樂趣。
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布置學生列出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清單。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1、齊讀課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2、質疑問難: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誰?大樹又是誰?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4、這篇課文的形式與我們以前讀的課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互相評議。
3、指名朗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guī)椭獯,或查字典,或?lián)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匯報: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你是從哪些詞句了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組合作學習:邊讀課文,邊完成表格。
2、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3、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b.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四、積累運用,培養(yǎng)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2、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拓展活動:
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書。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11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
2、分角色朗讀課文,概括談話主要內容。
3、培養(yǎng)愛讀書的好習慣。
4、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
5.把握訪談錄體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知道哪些有名的文學家呀?(生回答)同學們知道的可真多!有一位叫做苗苗的小朋友,她和你們一般大,不僅見過很多著名作家,還采訪過他們。讓我們來看一看,她和其中一位知名文學大家xxx的.訪談故事。(板書: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課文的題目中小苗和大樹分別指的是什么?讓我們從文中來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掌握字詞
1、自由朗讀,注意生字詞。
2、齊讀課件展示的生字詞,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
3、讓大家說說比較難記的字,老師幫助一起記。
4、用指定詞語造句。
4、讀完課文可以得出:小苗指作者,大樹是指xxx。介紹兩人生平和主要作品。
三、再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1、發(fā)現這篇課文和以往學的課文有些不一樣,哪里不一樣?(形式,訪談錄)
2、想一想,如果你是小記者,采訪一個人之前,要做哪些準備?
3、同桌兩人分角色認真讀課文,讀完后兩人一起概括出苗苗和季先生交流了哪幾個問題,而季先生的見解分別如何。
4、文中季先生提到多看閑書,“閑書”指什么?你認為哪些書是閑書?舉例。
5、學到這里,再來重新看“小苗”和“大樹”,單單是指作者和xxx嗎?有沒有更深的含義?
6、訪談的過程就好像重現了當時他們對話的場景,從他們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兩人分別有哪些特點?
四、拓展延伸,小結
閱讀也能帶來歡樂,幫助寫作!伴喿x,是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知識的大門”。你能仿照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對閱讀的感受嗎?
有詩人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彼,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
五、作業(yè)設計
1、和同學交流你喜歡讀的書,相互推薦書目。
2、選擇一位同學或老師,不限主題進行一個訪談,并仿照課文寫一份訪談錄,不少于三問三答。注意:訪談前應做好相應準備工作。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12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本文為略讀課文,是一名小學生對季老的訪談錄,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一種文體。這一老一小,一個是德高望重學有建樹的著名學者,一個是剛開始求學的小學生。他們倆在年齡、閱歷、學識上有著巨大的懸殊,卻在平等和諧的氣氛中就閱讀展開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要努力培養(yǎng)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還要進行古詩文積累。這些不僅使苗苗受益,也使讀者受到啟發(fā)。在兩者的對話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氣與禮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親切幽默、平易近人,還有對下一代的殷切希望與深深關愛。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二是繼續(xù)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為口語交際、習作打好基礎,逐步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習慣。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傥倚r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閑書藏到缸里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
“閑書”指的是《彭公案》《濟公傳》等課外書,“正課”指的是課內要學習的課程!伴e書”與“正課”的區(qū)分源自教師與家長的界定。這句話是季老在與苗苗交流讀課外讀物時,現身說法,舉了自己童年的例子。季老對童年時閱讀印象深刻,說得生動形象,聽來如臨其境。
、谌炌ǎ@才是21世紀的青年。
“貫通”,即全部透徹地理解和領悟,達到精通!叭炌ā眲t是指清華大學提出的“中西貫通”“古今貫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貫通”。這句話是季老針對苗苗偏科而說的。國力的競爭取決于人才的競爭,21世紀是一個知識和經濟高速發(fā)展的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學貫中西、博古通今,還要文理兼?zhèn)。這種綜合型的人才,才能適應新世紀發(fā)展的需要。
、畚矣X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起碼”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季老在與苗苗交流中提出古詩文積累的建議,并用“起碼”“最起碼”提出了量化的要求。這與我們《語文課程標準(試用)》提出的古詩文背誦不謀而合。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長的體驗,又有著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繼承的關注,更是對“古今貫通”的一個注解與落實。
。2)對詞語的理解。
綠林好漢:原指西漢末年聚集起義的湖北綠林山的農民起義軍。后來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統(tǒng)治者的人們。文中指《水滸傳》里所描寫的起義后聚集到梁山上的各位英雄。
一百單八將:單,一個。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個好漢。
滾瓜爛熟:形容朗讀、背誦得熟練流利。
偏科:指單獨著重某一科,不能全面發(fā)展。
注:用文字解釋字句。文中指對《古文觀止》中難以理解的詞句加上注釋。
二、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三、教學建議
1.本文作為略讀課文,且是對話形式的訪談錄,沒有復雜的句式、過多的修辭和深奧的詞句,完全口語化,所以更應放手讓學生自學,自讀自悟。
2.本文是訪談錄,通篇都是對話,在反復自讀把握主要內容后,可以進行分角色朗讀或模擬采訪。在朗讀中要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苗苗是個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而季老毫無名人架子,親切隨和,在幽默的談吐中善于誘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插圖,更好地體會人物的年齡、身份與情感。文中有許多多音字,如《水滸傳(zhuàn)》、“綠(lù)林好漢”、“一百單八將(jiàng)”、《濟公傳(zhuàn)》等要注意讀準確。還要注意對話是口語化的,如“跟前兒”“偏科”“起碼”這些北京方言,更是透著親切,所以要讀得像說話一樣自然,毫不做作才好。
3.在弄清苗苗同季老交流了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的.問題后,可以在小組內就感興趣的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還可以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然后形成小組意見全班交流,達成一些共識,得到應有的啟發(fā),如,要加大課外閱讀,才能促進寫作的提高;不要偏科,全面發(fā)展;加強古詩文積累,增強文化底蘊等。
苗苗與季老的對話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緊密相關,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如,季老是主張看閑書的,但在課上和寫作業(yè)的時候看可行嗎;苗苗的爸爸打她對嗎;學生偏科與任課教師有關系嗎;背兩百首詩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我們能成為“三貫通”的人才嗎……
4.在本文的學習中,要注意從對話中感受到季老談笑風生中的平易近人、循循善誘、關心關愛下一代成長的人格魅力。還有在訪談中如何有禮貌地請教、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對方的表述等,學習一些采訪的技巧,用于指導課外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就本文還可做一些拓展,如,調查一下本班同學的閱讀書目;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采訪提綱,并做一份訪談記錄等。
5.在讀書、討論、交流后,可以品味題目的寓意:表面上與二人的名字密切相關,“小苗”--苗苗;“大樹”--季羨林。實際上“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yǎng);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靶∶纭迸c“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yǎng),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會成才的內容。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13
這篇文章是讀課文,是小學生對季老的訪談錄,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風格。這個老一小,一個是德高望重的著名學者,一個是剛開始學習的小學生。他們在年齡、經驗和知識上有很大的差距,但他們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逐漸進行了深入的閱讀交流。季老指出:寫好文章,多讀書;努力培養(yǎng)中西、古今、文理人才,不偏科,學好外語,積累古詩詞。這些不僅有利于幼苗,也激勵讀者。在兩者的對話中,你可以感受到苗苗的幼稚和禮貌,也可以感受到季老的善良、幽默、平易近人,以及對下一代的殷切希望和深切關懷。
選擇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確健康成長的要求;二是繼續(xù)開展閱讀綜合學習,為口頭交流和練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學習目標】
1、借助字典認識三個生詞,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的含義。
2、正確流利地閱讀課文,把握對話的主要內容。
3、如何從對話中獲得閱讀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閱讀綜合學習活動
【學習重點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從對話中獲得如何閱讀和學習的啟示,感受閱讀的樂趣,進一步開展閱讀綜合學習活動的教學。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嗎?(葉圣陶、老舍等。),你見過這些作家嗎?有一個苗苗不僅見過很多著名作家,還采訪過他們。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是關于苗苗采訪著名作家季羨林爺爺的內容。一起閱讀主題。問:如果苗苗真的和樹說話,你覺得他們會說什么?
學生展開想象力,自由地說(不,老師指導)(引導學生從許多方面思考,如:樹木教育樹苗學會堅強,學會勇敢地與風、霜、雨、雪作斗爭等)
(設計圖:培養(yǎng)口
表達力和想象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中的小樹苗、大樹分別指的是誰呢?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季羨
林的資料。指名回答。學生交流,介紹季羨林
板書:苗苗季羨林
。ㄔO計意圖:了解被采訪者的主要事跡,為了解課文內容、入采訪角色做準備。)
2、設想如果你要采訪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者爺爺,你會問他什么問題?小組討論,小組長做好記錄,再匯報。
。ㄔO計意圖:學生在交流中激發(fā)對文本的閱讀和學習興趣,為文本打好基礎。)
3、同桌討論一下,在采訪時要注意哪些問題?(禮貌問題、作記錄問題……)
。ㄔO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入情入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4、過渡:今天,就讓我們跟著苗苗一起走進季羨林先生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樣采訪這位酷愛讀書、知識淵博的老爺爺,聽聽季爺爺對讀書的見解。
聽錄音,課文朗誦。學生看書。
。ㄔO計意圖:養(yǎng)成聽讀的習慣,邊聽邊思考。)
三、品讀課文,感悟讀書之道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學生自由讀課文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準字音。
PPT出示:生字詞(水滸傳、彭公案、濟公傳、施公案、三俠五義、起碼、滾瓜爛熟、能文能理、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古文觀止、綠林好漢、一百單八將、閑書)
。ㄔO計意圖:檢查讀音)
3、同桌分角色讀課文,想想課文中的一老一少都談論了哪些問題?讀完后同桌互相簡單的說一說。
。ㄔO計意圖:角色朗讀,初步了解人物的對話。)
4、組織討論:
A、季羨林先生對于讀書提出了哪些見解?談談你對這幾點的認識?
板書:多看書三貫通學古文
回答問題,并說出對季老提出的要求說出自己的見解。
B、這篇文章與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處?(是一篇訪談錄,一問一答式)板書:訪談錄
。ㄔO計意圖:理解什么是訪談錄?)
四、指導有感情朗讀
1、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小苗和大樹只是代表苗苗與季羨林嗎?你覺得這題目換成是“苗苗與季羨林的對話”哪個更好,為什么?
。ㄅc二人名字相關;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yǎng);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ㄔO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題目的精妙。)
2、過渡:此時此刻,進行現場再現,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嗎?看誰把人物的對話記得最牢,能夠最傳神地演繹文中的角色。說說季老與苗苗各有什么特點?
。ㄔO計意圖:揣摩人物的特點)
3、自由讀課文,把對話的內容記清楚,把人物的特點讀出來。
。ㄔO計意圖:朗讀訓練,讀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4、同桌分角色讀課文,讀完后互相評價。
5、指名學生分角色朗讀,并全班對其評價。
6、師生表演“現場采訪”,再進行評價。全部學生演苗苗。
7、從朗讀中,你覺得季老與苗苗分別是怎樣的人?請你評價。
五、課文總結,梳理文章脈絡
從課文的談話中,同學都得到了讀書和學習的啟示了吧。
六、課外拓展:(任選一、兩項)
1、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
2、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閱讀,讀書時作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
3、調查一下本班同學的閱讀書目;采訪愛讀書的人,如老師、同學、家長或親友,列一個采訪提綱,學習課文的寫法,做一份訪談紀錄。
4、寫一個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14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默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習重點: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繼續(xù)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學習準備:準備材料《我的童年》,學生人手一份;課前搜集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課時安排:1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各組交流一下讀書活動的開展情況。
2、準備好課前發(fā)的材料。
閱讀《我的童年》,談一談讀后的感受。
3、比較一下《我的童年》和《竊讀記》的異同。
4、讀一讀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苗苗一起走進季羨林先生家,采訪一下這位德高望重、酷愛讀書的老爺爺,聽聽他對讀書的見解。
二、做采訪準備
說一說自己想采訪的感興趣的讀書問題。(教師做好記錄)
討論一下在采訪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禮貌問題、作記錄問題??)
三、讀課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2、在季老的話語中,找到自己問題的答案。
四、感悟課文內容
1、季羨林先生對于讀書,提出了哪些見解?談談你對這幾點的認識。
。1)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
(2)要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
。3)進行古詩文積累
2、這篇文章與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處?
這篇文章是一篇訪談錄,一問一答式。
我們在訪問愛讀書的人時,用這樣的記錄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學們把我們的讀書活動繼續(xù)進行下去,開展得豐富多彩。
3、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樹不僅代表著苗苗和季羨林,“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yǎng);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靶∶纭迸c“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yǎng),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能成才的內容。
五、個性閱讀,獨特見解
1、在小組內就感興趣的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還可以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2、形成小組意見全班交流,達成一些共識,得到啟發(fā)。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3、談談你對閑書的認識。
六、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特點。
1、同位倆分角色讀課文,讀完后互相評價。
2、兩名學生分角色一問一答。
3、全班對于他倆的讀進行評價,說出理由。
如:“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閑書藏到缸里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睆闹锌梢钥闯黾玖w林老先生親切幽默、平易近人,說得形象生動,聽來如臨其境。
“爺爺,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歡看閑書。有一回上數學課,我低著頭看《水滸傳》,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果被老師發(fā)現了。爸爸知道這件事后,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滸傳》了!睆脑捳Z中可以感覺出苗苗的童稚與可愛。
“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睂ο乱淮嗄甑囊笄邢Mc深深關愛。
七、學技巧,指導綜合性學習活動
通過讀這篇文章,說一說進行訪談活動還應注意些什么。
八、辯論
對課上和寫作業(yè)的時候看閑書、學生偏科、背兩百首詩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等問題進行辯論,說出自己的見解。
九、拓展
1、調查一下本班同學閱讀的書目;
2、采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訪提綱,并做一份訪談記錄。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15
學習目標
認識本課生字。
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感受讀書的樂趣。
課前準備
1。收集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2。布置學生列出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清單。
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1。齊讀課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2。質疑問難: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誰?大樹又是誰?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4。這篇課文的形式與我們以前讀的課文有什么不同?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互相評議。
3。指名朗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guī)椭獯穑,或?lián)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匯報: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你是從哪些詞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組合作學習:邊讀課文,邊完成表格。
苗苗的見解:
季先生的.見解:
2。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3。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b。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積累運用。培養(yǎng)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2。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拓展活動
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書。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相關文章: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02-27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04-23
小苗和大樹的對話教案03-07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通用10-02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案(共11篇)11-18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07-04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反思06-13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設計04-03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教學反思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