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自然警號長鳴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自然警號長鳴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大自然警號長鳴教案1
[教學目標]
1.理解議論中的說明,大自然警號長鳴。
2.理解并掌握文章所采用的結構方式。
3.學習本文的語言特色。
4.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過程]
(此前須布置預習:1.了解全文結構,理清作者思路。2.收集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圖片和文字。3.列出《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暫定名)的作文提綱。)
一、導入新課。
同學之間相互傳看所搜集的圖片。
接著投影推出一組圖片:(見下頁)
教師解說:地球本來是一個美麗的星球,可時至今日。地球上的森林植被越來越少,江河湖海遭到嚴重污染,大自然已經(jīng)警號長鳴。當我們目睹這些可愛的小生靈在污水中掙扎、哀鳴時,每個有理性、良知的人都應該發(fā)出呼號:救救它們,救救地球,也救救我們自己。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著名作家秦牧的《大自然警號長鳴》,看他面對大自然遭到嚴重破壞的狀況,是怎樣大聲疾呼的。
二、檢查預習情況,理清作者思路,列出全文結構圖,理解全文主旨,體會語言特色。
檢查預習情況略。
(一)分析第一、二部分。
提問:第一自然段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主要寫了聽到一則“關于引進東北虎”的消息;是全文的引子,下文擺事實、講道理,均由此生發(fā)出來)
教師接著引發(fā):那我們就來看看作者由“消息”引發(fā)出了一些什么?
學生快速搜索第二部分,逐段討論、明確:“消息”呻東北虎少了(第二自然段)→華南虎少了(第三自然段。這兩段可合并為一層:說明虎數(shù)越來越少)→野生動物減少(第四、五自然段)→生態(tài)環(huán)境日益惡化,大自然已到處發(fā)出緊急警號(第六自然段,揭示題旨)
教師接著再引發(fā):比較一下每一段的內容,看有什么不同,結合第一段看,在內容和結構上呈什么趨勢,或者說表現(xiàn)了什么特點?另外,作者采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待學生討論后,教師歸納點示,同時提出新問題:這是文章的第二部分,敘述、說明大自然警號長鳴的現(xiàn)象,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大自然警號長鳴》。這部分中,后段比前段在說明范圍上都要大,這樣,就形成了由小到大,從個別到一般,層層推進的特點;作者采用了敘述、說明的表達方式。請想一想,這樣有什么好處?
森林植被越來越少渾身油污的海鳥
孤獨的小鳥在油污的湖中漫步
師生共同討論明確:如此由小到大、從個別到一般、層層推進,不僅順理成章地講清了題意,而且使讀者的視野逐步擴大,有了豐厚的感性認識,為下面的議論作了鋪墊。
教師繼續(xù)引發(fā):“大自然已到處發(fā)出緊急呼號”這一句是全文的主旨,是文章中的第一次點題。這主旨是從上文大量事實中引發(fā)、提煉出來的。在上文敘述、說明的事實中,有一個字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是什么字?(少)請大家把它所處的詞句(或短語)或表達相近意思的詞句(或短語)找出來,仔細體會一下它們的意義及用法上的物點。
詞、句例有:越來越少少、一直在減少下去、都在不斷減少、屈指可數(shù)、減少得多么驚人、魚蝦減少了、出林面積縮小了、使禽獸銳減了。
意義及用法特色:反復使用“少”,突出“少”,突出大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遭破壞的嚴重性,意在引起人們的警覺、思索;以便于與以往的“多”相對比,給人一種緊迫感。以上詞句,雖均帶“少”意。但作者在組詞語句上很注意,靈活多變,毫沒有重復之感;給人一種樸實的感覺。
(二)分析第三部分。
提問:寫了大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之后,作者接著又寫了些什么呢?先不忙找答案,先自己設想一下,接著應該寫什么?(對照預習時所作作文提綱)
待學生充分發(fā)言后,老師再引導分析第三部分的各段和第四部分。
分析第七自然段:這一段寫警號長鳴的原因。在這一段中,作者寫了哪些原因呢?
先引導學生找出直接寫原因(包括不利條件)的句子,然后概括總結:
客觀因素:人均可耕地少、森林覆蓋面小、自然保護區(qū)落后。
人為因素:打鳥、獵獸、毀林、倒垃圾,天天干破壞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勾當。
然后,提問引發(fā)深層思索:作者為什么要先寫“不利條件”(既客觀因素)?把這一層去掉行不行?(不行。先寫“不利條件”,能消除人們心中的模糊認識——“地大物博”的認識等,更能警策人們;先寫不利條件,更能突出人為破壞行為的可恥和可怕)兩個因素聯(lián)系是緊密的,大家可不可以舉一個日常生活例子來說明一下?(就好像一個經(jīng)濟條件并不好的`家庭,偏偏出了個“敗家子”,結果使得家庭情況更糟)作者寫到“人為因素”這一層時,語氣、感情色彩何如,請大家體會一下。(先讀這一層,然后找出“可怕、目無法紀、愚昧短視、兩個“不知”句、天天干、勾當、“使得”句等詞句,體會“貶斥”“怒斥”及鋒芒初露的效果。體會語句上聯(lián)系緊密,勢如流水奔瀉的效果)
分析第八自然段:這一段主要寫我們在保護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上所取得的成績。作者為什么要寫到“成績”呢?(給人們以鼓舞,從正面引導入;有意形成兩種勢力,為下段作鋪墊,為點明全文主題作準備)
分析第九自然段:指出兩種勢力——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者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者——之間存在著一場尖銳的斗爭。
教師小結:以上第七到第九段為第三部分,這是全文的核心部分,著重闡述“大自然警號長鳴”的原因,也表明了必須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者作堅決斗爭的意圖。
(三)分析第四部分。
提問討論:在這部分里,作者大聲疾呼:“在這場搏斗中,誰也不是局外人!薄叭藗,你們究竟各各站在哪一邊呢?”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什么?(號召人們跟破壞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勢力作斗爭,保護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這是全文的主題)在這一段中,作者把三句話分為三個自然段,這是為什么?(前兩句分為兩段,是為了突出第一句,這句是作者的論斷,有一定的高度,非常重要。兩句分開,顯得更有力。最后一句,與前兩句又不相屬,其作用是收束全文,再次點題,總說
大自然警號長鳴教案2
教學目的
一、認識維護自然生態(tài)平衡,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區(qū)別議論和說明這兩種表達方式,理解議論中的說明;
三、進一步理解段的知識,學習豐富的語言。
重點難點
一、表明了什么主張,是本文的教學重點,要求學生反復朗讀,領會作者的主張;
二、議論文中說明的作用,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什么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一文告訴我們,保護自然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是極為重要的,可是有的人對這個重要性還缺乏足夠的認識,有拓資料表明,美麗的長江有變成第二條黃河的危險,被譽為國寶的大熊貓已瀕臨絕種,某些城市的風沙日益嚴重。。。所有這些,既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也是大自然給人類的警告,我們今天學習《大自然警號長鳴》,看一看我們賴以自下而上的自然環(huán)境被破壞到何種程度,想一想為了人類目前和將來的利益,我們應該怎樣做。
二、題解:警號長鳴生動形象地提示了文章的內容,引起讀者注意,給讀者一種警笛嗚嗚聲不斷于耳的感覺,讓讀者感到破壞大自然的惡劣行徑已到了不能不迅速制止的地步。
三、檢查預習
1、從括號中找出與加點字讀音不同的一項
如數(shù)家珍(歷歷可數(shù)數(shù)不勝數(shù)數(shù)量可觀)跨越重洋(重山峻嶺心情沉重污染嚴重)
2、指出下列各句的表達方式。
(1)我扭開收音機,靜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廣播。(記敘)
。2)我國的鶴類本來是很多的,丹頂鶴、黑頸鶴和白鶴現(xiàn)在還居于世界之首。(說明)
。3)在這場搏斗中,誰也不是局外人。(議論)
四、劃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段):用一則引進東北虎的消息作文章的引子。
第二部分(2~6段):說明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不斷惡化,大自然已發(fā)出緊急警號。
第三部分(7~9段):闡述大自然警號長鳴的原因以及必須跟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者作堅決斗爭的意圖。
第四部分(10~12段):用警策形式點明全文主旨,號召從們跟破壞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勢力作斗爭。
五、研習第一部分:范讀,思考1、這一段記敘什么,說明什么?2、這一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先記敘聽到引進東北虎的消息,再說明引進的原因,記敘這則消息,起著引出下文的說明和議論的作用。)
六、研習第二部分:指名朗讀,要求1、劃分層次;2、用波浪線劃出層與層之間的過渡句。
第一層(2~3段):說明我國虎的數(shù)量已變得十分稀少了。
第二層(4~5段):說明野生動物也在減少。(過渡句:第4段第1句)
第三層(第6段):說明大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嚴重破壞的情形,點明本文的主旨。(第6段第1句)
分析第4~5段的寫法:1、寫鶴類的情況起什么作用?2、怎樣表達驚人?
列出數(shù)據(jù)來寫鶴類,是以鶴類的減少為例子,說明許多野生動物。。。都在不斷減少這個中心意思,然后,虛寫鶴類應該成群結陣遮天蔽日,實寫鶴類的屈指可數(shù),虛實對照進一步突出野生動物減少的驚人程度。
七、分析第6段:集體朗讀,思考1、警號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大自然的緊急警號指哪些?警號比喻大自然遭到嚴重破壞所表現(xiàn)出的信息;緊急警號具體指魚蝦減少了、山林面積縮小了、禽獸銳減了等。2、大自然已到處發(fā)出緊急警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概括上述事實,提煉本文主旨,點明課題含義;3、中國人包括我們大家更包括你我他,既然寫了中國人,為什么還要寫我們大家和你我他呢?這樣的反復強調,避免了平鋪直敘,可以使內容層層擴大,證據(jù)節(jié)節(jié)另重,讀來鏗鏘有力、激動人心。
八、布置練習:1、根據(jù)詞義從大到小,調整下面幾個詞的順序:生物東北虎野生東北虎虎動物大自然
2、閱讀第2段,回答下面問題:(1)這一段主要采用什么表達方式?說明(2)這段文字的開頭運用了什么修辭?設問(3)找出這一段的中心句。我們東北山林里這種世界上最雄偉美麗的老虎越來越少(4)這段主要運用什么說明方法?舉例子,作比較。
九、研習第三、四部分。
1、全體女生朗讀這兩個部分,要求通過朗讀,領會第7、8段的愛憎感情,領會9、10、11、段的論證語氣。對朗讀表達掌握得不夠的,要及時指出糾正。
2、分析第12段。
教師范讀。
提問: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結:總結全文和說明寫作緣由,從飛禽走獸的減少,我仿佛聽到了大自然的警號總結第一、二部分,從警號長鳴中,我不禁想到了這一切總結第三、四部分。
提問:作者不禁想到了這一切。這一切指代哪些內容?
提示:分析第7-11段,從各段中尋找答案。
3、分析7-11段。以這一切指代了哪些內容為分析的思路來理解這幾個段落的內容和寫法。
提問:第7段作者想到的是什么?
小結:作者想到,我們有好些不利條件,而且有一批人天天在干破壞自然生態(tài)平衡的勾當,因此大自然為我們吹響警笛了。
講解:第1句別太過以為我們的地大物博吧!語重心長,使我們先從地大物博的自我陶醉中清醒過來。接著先總后分先總述我們也有好些不利條件,再從人口平均耕地、森林覆蓋面積、自然保護區(qū)三個方面擺事實論述不利條件。然后又擺出有一批的人,天天在干的勾當?shù)氖聦,闡明自然界出現(xiàn)了令人焦慮的局面。這些,都是大自然警鐘長鳴的原因。最后一句話,再次提醒我們吹響警號了。
提問:第8段作者想到的是什么?小結:盡管我們注意到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重大意義,并且也做出了一些成績,但嚴重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
講解:這一段從正面論述,擺出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事實,告訴人們解決自然環(huán)境受到嚴懲破壞這一問題的方法,其內容和上一段形成正反對比。最后一句來一個急轉彎,告訴我們切不可因為有微不足道的點點成績就沾沾自喜、麻痹大意,照應了上一段的內容。
提問:第9段作者想到的是什么?
小結:作者想到,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一方和破壞自然環(huán)境的一方的搏斗正在進行,誰勝誰負,還得且看下回分解。
講解:通過兩個選擇句式的設問,指出了雙方的尖銳斗爭,表現(xiàn)了作者的憂心,激發(fā)讀者思索。這一段是第三部分的小結。
提問:第10段作者想到的是什么?
小結:作者想到,每一個人都不可避免地加入這場保護與破壞的'搏斗。
講解:這場搏斗緊承上須兩種勢力誰勝誰負的設問,指的是保護自然環(huán)境和破壞自然環(huán)境這兩種勢力的搏斗;誰也不是外人告訴我們,每一個人都離不開自然環(huán)境,都不能對自然環(huán)境好壞不聞不問,都不可避免地加入這場搏斗。
提問:第11段作者想到了什么?
小結:作者想到,每一個人都應該站到保護自然環(huán)境這一邊來,為保護自然環(huán)境作出自己的貢獻。
講解:文章寫到這里,該站在哪一邊,已經(jīng)是十分明確的了,所以作者不明說,而運用疑問句引起讀者思考,讓讀者自己決定自己的立場。這一段提出了作者的主張,點明了文章的中心論點,發(fā)出了保護自然環(huán)境并與破壞自然環(huán)境的勢力作斗爭的號召。
以上提問,可以采取學生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進行。
4、分析表達方式。
提問:第三、四部分以什么表達方式為主?
小結:這兩部分,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張,又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論述,因此,其表達方式以議論為主。
十、總結全文。
這篇課文以確鑿的事實說明自然環(huán)境遭到嚴懲破壞的情形,以振聾發(fā)聵的語言提醒眾大自然已到處發(fā)出緊急警號,然后論述大自然警號長鳴的原因,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號召人們站到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一方,與破壞自然環(huán)境的行為作堅決斗爭。
這篇課文的前6段以說明為主,后6段以議論為主,說明和議論兩種表達方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說明是后面議論的基礎,為議論服務,議論則針對前面的說明進行,是說明的進一步發(fā)揮。說明具有客觀性,議論卻具有明顯的感情色彩。
這篇課文是議論文,它出自散文家秦牧之手,帶有散文的特色。首先是它飽含感情,痛恨破壞自然環(huán)境和號召人們奮起保護自然環(huán)境,急切心情溢于言表。其次是它的文筆生動靈活,主要表現(xiàn)在長句短混合運用,詞語富于變化、富于形象性。再次是它取材自由,圍繞中心,信手拈來,層層鋪開。
十一、練習。
1、課堂上口頭完成課文練習理解、分析第一、二三題和記憶、聯(lián)想第七題。
2、課外用練習本完成課文練習揣摩運用第四、五、六題。
3、課外寫心得式讀書筆記(讀后感)一篇。要求寫《大自然警號長鳴》的讀書筆記。先寫讀了什么文章,并概括內容要點,然后談自己的看法或主張,注意擺事實講道理進行論述。
【大自然警號長鳴教案】相關文章:
安全生產 警鐘長鳴03-20
防火安全必須警鐘長鳴03-20
《大自然的聲音》教案04-01
大自然的啟示教案05-01
《大自然的秘密》教案12-22
《大自然》教案優(yōu)秀10-31
《大自然的語言》教案07-05
《大自然的聲音》教案10-20
《大自然的啟示》教案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