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科學教案模板集錦六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說出梧桐樹的名稱,感知其外形特征,了解樹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2、初步學習由上及下由遠及近的觀察。
3、在“躲貓貓”的游戲中,體驗活動的樂趣。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經常能看到梧桐樹。
物質準備:1、預先在戶外選擇一棵梧桐樹。
2、用梧桐樹葉制作的小動物。
活動過程
1、出示樹葉拼貼畫,引發(fā)幼兒尋找樹葉的愿望。
教師:這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的?這是什么樹的樹葉?
2、觀察梧桐樹,感知梧桐樹的'特征,說出梧桐樹的名稱。
——教師:這是什么樹?我們站在遠處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抱一抱。分別觀察梧桐樹的樹干、樹皮、樹葉是什么樣的。
——拾一片樹葉,幼兒仔細觀察,引導幼兒大膽想象樹葉像什么?
3、引導幼兒發(fā)現梧桐樹的好處。
——教師帶領幼兒站在太陽下和樹陰下,感受溫度的變化。
——教師:你喜歡梧桐樹嗎?為什么?
4、教師帶領幼兒玩“躲貓貓”游戲。
請幼兒找一棵梧桐樹站好,教師尋找躲藏起來的幼兒,找到幼兒后,請小朋友說出梧桐樹的一個特征,教師可以這樣提問:你怎么知道這是梧桐樹的?
活動反思
活動的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收獲也很多。只是幼兒在做實驗中急于想動手操作,沒聽清老師的注意事項,活動紀律比較混亂?梢娪變旱奶剿骱桶l(fā)現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幼兒是學習的主體,他們選擇探索活動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不可直接控制,而應以尊重和支持,引導幼兒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探究活動。所以,教師應該為幼兒提供一定的環(huán)境來鼓勵幼兒積極探索。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
1、欣賞故事,感受魯班善于觀察、愛動腦筋、敢于嘗試的任務形象特征。
2、激起幼兒向魯班學習的愿望,懂得從小就要會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只有多想、多問、多做,才能變得聰明。
3、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
鋸子實物一個,傘實物一件。
活動過程
一、以實物引起幼兒興趣,引出主題,引導幼兒了解《魯班造鋸》的故事。
1、師出示鋸子。
提問:你們見過這種工具嗎?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
2、師:“那你們知道這個鋸子最早是由誰發(fā)明的嗎?它是我國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魯班發(fā)明的。他發(fā)明鋸子的時候還有一個好聽的故事呢,叫《魯班造鋸》,你們想聽嗎?”
3、教師生動地講述故事《魯班造鋸》。
提問(1):魯班怎么會想到把鋸子做成這種摸樣的?
提問(2):以前沒有鋸子的時候,人們砍樹怎么樣?有了鋸子以后有什么不同?
二、引導幼兒理解《魯班造傘》的故事。
1、師:“老師這里有一個謎語,請聰明的小朋友猜一猜,謎底是什么?”
師講述謎語:“遠看像座亭,近看沒有窗,上邊直流水,下邊有人行。
2、師:“是傘。咦,我國的第一把傘是誰發(fā)明的呢?請小朋友們仔細聽!
3、師講述故事《魯班造傘》。
4、提問(1):在我國傘最早是由誰發(fā)明的?沒有傘,下雨時人們出門會怎么樣?
提問(2):魯班看見孩子們頭上頂著荷葉,想到了什么?回家做了什么?
提問(3):人們夸獎魯班,魯班滿意嗎?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他造出了怎樣的傘?
三、簡介魯班及其發(fā)明,激勵幼兒要向魯班學習。
1、師:“聽了魯班的兩個故事,你覺得魯班是個怎樣的人?”
2、師:“你們知道嗎,魯班不止發(fā)明了鋸子和傘,還有許多的東西呢!”
教師簡介魯班及其發(fā)明。
3、師“你們今天從魯班的身上學到了什么本領?”
四、活動延伸。
1、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我國古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魯班,還了解了他的許多發(fā)明,聽了他的兩個小故事,從故事中小朋友們學到了許多的本領。你們還知道魯班的其他發(fā)明嗎?回家查閱資料,和小朋友們一起交流吧!”
幼:見過,是鋸子,用來切木頭的……
幼:想聽。
幼:因為小草的邊緣上有許多鋒利的小齒,所以割破了魯班的手。魯班就受到啟發(fā),做成邊緣有許多小齒的鋸子。
幼:沒有鋸子的時候,人們砍樹很吃力,很累;有了鋸子,就比較省力、方便了。
幼:是房子、傘、蘑菇……
幼兒傾聽老師講述故事。
幼:是魯班發(fā)明的。會被雨淋濕,會生病的.。
幼:魯班想到了做一個跟荷葉差不多的東西頂在頭上,就不會被雨淋濕了;回家做了……
幼:魯班不滿意,他想把它做得能收起來,就動手把它改成可以活動的,能撐開,能收攏,這就是我們現在用的傘。
幼:我覺得魯班是個愛動腦筋的人;是個仔細觀察的人;是個善于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人;是個愛動手制作、愛嘗試的人……
幼兒仔細傾聽教師講述,有疑問的舉手回答。
幼:要學習魯班,愛動腦筋,經常動手做東西……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認讀本課詞語,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凡是要多動手,多實踐,別盲目相信權威。
教學重難點
理解重點句,明白道理。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詞語卡片,杯子,金魚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做小實驗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1
一次,一位科學家向幾個小朋友提出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一個叫瑪利亞的小朋友發(fā)現這個問題是錯誤的。那科學家為什么要向小朋友提出這個錯誤的.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討論!學習之前,我們先來和課文中的漢字娃娃打打招呼。
2
認讀生字
3
讀詞語
二、朗讀課文,感悟內容
1
齊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科學家向小朋友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2
讀后交流
(1)科學家提出了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讀讀第一自然段。
(2)你覺得這個問題奇怪嗎?哪兒奇怪?
。3)指導讀,讀出奇怪的語氣來。
3
小朋友是怎么議論的呢?
。1)根據小朋友的發(fā)言,相機理解搶著說
。2)你還有不同的答案嗎?剛才大家都爭著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這就是課文里說的哪個詞語?議論紛紛。
(3)分角色朗讀第二自然段。
4
引讀第三段
(1)瑪利亞覺得他們都沒有說對,但又說不出什么道理來。因此,她的心里充滿了疑問,課文里第三自然段有一個詞告訴了我們?趕快去找找吧!理解滿腹疑惑
(2)媽媽怎么說?
5
瑪利亞動手實驗,發(fā)現了什么?讀第四自然段,勾畫有關的句子。
6
是這樣的嗎?我們也來做做這個實驗。
(1)
演示實驗。理解水漫出來了
(2)
這樣的結果是瑪利亞根本沒有想到的。因此,她感到又奇怪又生氣,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讀句子:哎呀,水漫出來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3)
瑪利亞這么生氣,是為什么呢?
7
第二天,瑪利亞找到那位科學家,質問他怎么可以提錯誤的問題來騙他們,科學家聽了,哈哈大笑。這是為什么?學生回答后相機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導學生讀科學家說的話。
8
瑪利亞聽了,高興地說哦,我明白了!瑪利亞明白了什么?指導讀第七自然段,讀出高興。
三、總結拓展
生活中你看到、聽到或經歷過類似的事嗎?講一講。
四、作業(yè)
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先說在請完成書上的最后一題。
板書設計:
不迷信
25
科學家的問題
動手做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識讀溫度計,并從記錄中發(fā)現溫度與天氣的關系。
2、激發(fā)幼兒對觀察、測量、記錄天氣變化的興趣。
教學準備:
1、每人溫度計1支。
2、每桌涼水、熱水各1盆。
3、《科學》下P。6~7。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
1、教師扮演天氣預報員,播報今天的天氣情況。
2、討論:怎樣能知道每天的氣溫?
3、教師了解每位幼兒有關天氣溫度的認識。
二、探究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1、出示溫度計,請幼兒說一說它有什么用途,怎樣使用它測量溫度。
2、小實驗:請幼兒將溫度計分別放在熱水和涼水中,觀察溫度計內水銀柱的變化。
3、實驗后幫助幼兒總結:氣溫變熱,溫度計的紅線上升;氣溫變冷,溫度計的紅線下降。
三、測量溫度。
1、請幼兒觀察和記錄室內溫度,然后帶著溫度計到室內測量,觀察溫度計上的紅線的.變化,比較室內、室外的溫度。
2、請幼兒選擇太陽照射到的地方測量并記錄下彎度,然后再到背光陰涼的地方測量,觀察溫度計內水銀柱的變化。
3、請幼兒說一說變化的溫度告訴人們什么信息。
4、讓幼兒知道從天氣預報中了解溫度邊哈,并注意增減衣服。
四、請幼兒了解一天內不同時間溫度的變化。
1、觀看畫冊《變化的溫度》。
2、教師指導幼兒按畫冊上的要求記錄一天內不同時間室內或室外的溫度變化,讓幼兒從中發(fā)現時間與溫度的變化。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對稱的含義,能找出對稱的圖形。
2、通過畫對稱,學習驗證對稱的方法。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初步了解其特性。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小貓,小狗圖卡一張,一半貓臉和一半狐貍臉拼成的怪物圖卡一張
2、左右對稱的手掌印一張,兩個相同左手手掌印的圖卡一張。
3、夾克上衣一件,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觀察小動物的圖卡。
——教師把小貓的圖卡從中間折疊,那其中的一半給幼兒看,請幼兒猜一猜是什么動物。
——教師出示小狗正面的圖卡的一半,請幼兒猜猜是什么動物,并說說是怎么猜出來的?
——教師故意將一半熊貓圖卡和一半狐貍圖卡拼在一起,折疊后請幼兒一半一半的欣賞。
——教師:為什么你們覺得這是個怪物?它哪里比較奇怪?
——出示完整的小貓和小狗的圖片。
——介紹對稱這一名詞:我們把這樣左右兩邊的大小;形狀、顏色都一樣的情況叫做對稱。
2、學習檢驗物體是否對稱的方法。
——教師出示一件夾克:你們覺得這件衣服是對稱的嗎?衣服上還有什么是對稱的呢?
——學習區(qū)分對稱與相同:
(1) 這倆個手印掌是對稱的嗎?為什么?
(2) 請比一比兩幅圖有什么區(qū)別?
——教師:我們如何判斷物品是不是對稱呢?
3、找一找還有什么是對稱的?
——引導幼兒找找自己身上還有什么是對稱的.?
——引導幼兒找找教室里有什么物品是對稱的?
4、打開幼兒用書,找一找,畫一畫。
——引導幼兒找找圖中兩個小朋友的身上有哪些對稱的地方。
——引導幼兒把對稱的部分畫出來。
活動反思:
幼兒園科學活動的核心是“激發(fā)幼兒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fā)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幼兒探究活動提供豐富的教育環(huán)境和充分條件,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動手操作”獲取知識的需要。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海綿柔軟、彈性、吸水的特性。對海綿的特性感到好奇,愿意大膽猜想并實驗。
2、學習詞語:軟軟的、輕輕的、吸水、彈性等。
3、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活動準備:海綿若干,記錄表,海綿制品,非海綿制品,顏料水。
活動過程:
一、認識海綿,引起探究興趣。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動畫片,請你們一起來看一看。
2、動畫片里有誰呀?(海綿寶寶)
3、你們知道海綿寶寶有什么本領嗎?
二、動手操作,感知海綿的彈性。
1、提問:海綿寶寶要和我們玩“變一變”的游戲,我把笑臉的海綿寶寶捏一捏、扭一扭,你們看現在海綿寶寶變成什么樣子了啊?(變成哭臉的海綿寶寶)如果我把手放開,海綿寶寶還能變回笑臉嗎?你是怎么想的?
2、預測記錄:如果你認為海綿寶寶還能變回笑臉,請將蘋果貼在有笑臉的紙上,如果你認為不能變回笑臉的請將蘋果貼在畫有哭臉的紙上。
提問:我們來數一數覺得可以回復原狀的朋友有幾個?認為不可以的'有幾個?
3、操作驗證:
操作要求:到底能不能行呢?等會請你用捏、卷、扭、彎等各種方法和海綿寶寶玩一玩變一變的游戲,每次變的時候仔細看,海綿寶寶有沒有變回原來的笑臉?
操作指導:教師觀察幼兒用什么方法變得?指導幼兒觀察海綿有沒有變回原來的笑臉。
4、交流分享
重點提問:你是用什么方法和海綿玩變一變的游戲?海綿寶寶變成了什么?如果放開手海綿寶寶會變會原來的樣子嗎?
教師小結:不管我們是卷一卷、壓一壓、扭一扭,只要手一放海綿寶寶就能變回原來的樣子,看來海綿寶寶不只有柔軟的特點,它還是有彈性的!
三、再次操作,感知海綿的吸水性
1、觀察發(fā)現:你們仔細地觀察一下海綿寶寶,它的身上有什么呢?(小孔)
2、自主探索:猜猜這些小孔有什么用呢?老師準備了一些水,請你們把海綿寶寶放進水里,看看海綿寶寶有什么變化?
3、交流分享:海綿寶寶放進水里后有什么變化呢?
教師小結:原來海綿寶寶還有吸水的本領啊!
四、聯系生活,尋找海綿制品
1、認識物品:王老師帶你們到后面的大海里一起去看一看,海里有些什么東西?
2、海里尋寶:請你們每個人到海里尋找一件有海綿的東西,然后帶著它馬上回到位置上坐下來,那我就知道你的速度最快了。
3、驗證寶物:我們來看看,你們找到的是海綿制品嗎。
教師總結:原來我們生活中有這么多的東西是用海綿寶寶做成的,海綿寶寶的本領可真大!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關于科學教案02-28
昆蟲科學教案12-15
《種子》科學教案09-30
科學教案:蝸牛03-23
手的科學教案11-03
科學教案范文02-14
科學教案10篇06-10
小班科學教案02-08
科學教案三篇05-11
科學教案四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