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大班科學教案錦集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嘗嘗、看看、說說、做做的過程中,豐富幼兒對干制品的了解。
2、知道它體積小、攜帶方便,并演唱食物存儲時間的小常識。
3、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jié)果的能力。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實物黑木耳、香菇等。
【重點與難點】
豐富幼兒對干制品的認識,知道其特點。
【活動過程】
一、品嘗菜肴“木耳燒烤麩”
1、請幼兒品嘗老師做的菜“木耳燒烤麩”
2、師:這菜味道不錯把,請問你們有沒有注意菜里那黑糊糊的東西,是什么?
二、認識各種干制品:
認識黑木耳,進行干濕比較
1、出示濕木耳,幼兒進行觀察。
(1):這就是我們剛才吃的黑木耳,它是像蘑菇、香菇等一樣長在潮濕地方的一種菌類植物,是沒有毒的,可以安全食用的,而且是很有營養(yǎng)的。
(2)請你拿一塊黑木耳,仔細看看,說說,這一片片的黑木耳長的怎樣,形狀像什么?摸上去感覺怎樣?
(像花、像撐開的小傘,摸上去軟軟的、滑滑的)
2、出示干木耳,進行比較
(1)我還要請你們看一樣寶貝,你可以看看、摸摸、說說它和黑木耳有什么不一樣的?(小小的、脆脆的、有點硬、還有點毛毛躁躁的)
(2)猜猜它叫什么名字?
(3)小結(jié):其實,這就是黑木耳,他們是一種東西,只是這是新鮮木耳的樣子,而這種是經(jīng)過工人叔叔的一道道工序,制成的.黑木耳的干制品。我們每次做菜的時候,都要將干木耳變回原來的樣子,才能做菜。
3、變魔術,炮制干木耳
(1)你們猜猜用什么方法能把木耳干制品變成原來的摸樣?
(2)變成原來其實很簡單,用水幫忙就可以了。
(3)炮制木耳。
(4)你們看到了什么變回?
(5)有不少干制品像香菇、白木耳等,在烹調(diào)前都要這樣來個大變身。
4、干制品的有點
(1)那你們知道為什么要把這些新鮮的食物制作成干制品,干制品有什么優(yōu)點?
(2)小結(jié):干制品體積小,攜帶方便。延長食物保存時間。
三、認識其他的干制品:
教師逐一出示葡萄和葡萄干、蘋果和蘋果干、香蕉和香蕉干、龍眼和桂圓進行比較和品嘗。
四、制作胡蘿卜干:
1、出示胡蘿卜干的成品:看看這種干制品的顏色,猜猜它是什么制成的?
2、以胡蘿卜娃娃的口吻介紹制作過程
娃娃:今天就請你們自己動手,用我們這些新鮮的胡蘿卜來制成胡蘿卜干號嗎?我們用微波爐來把它烘干,先將胡蘿卜切成片,再撒點糖粉,最后放進微波爐轉(zhuǎn)一轉(zhuǎn),烘一烘,看看能不能制成一片片美味的胡蘿卜干。
3、幼兒制作。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興趣,對提出的疑問喜歡動腦筋探究
2、根據(jù)自己的已有經(jīng)驗去探索發(fā)現(xiàn)“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試著總結(jié)出“聲音是通過物體的震動而產(chǎn)生的”這一理論。
3、幼兒能積極的參與活動,參與小組和同伴的討論,闡明自己的觀點。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科學發(fā)現(xiàn)室、實驗記錄本、筆。
活動建議:
1、教師提出問題,引起幼兒想去探究的興趣
2、教師提出要求,大家一起做實驗,并把實驗結(jié)果記錄下來
要求:
1)以每個小組為單位,每組有一個負責的組長,把組員觀察發(fā)現(xiàn)到的問題和討論的結(jié)果記錄下來,可用圖來表示。每個組的成員要積極的動腦筋找答案,配合組長。
2)用驗法來摸一摸、做一做、聽一聽、想一想,找一找聲音到底是怎樣產(chǎn)生的,什么樣的物體可以發(fā)聲。并把它們記錄下來。
3、大家交流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到的結(jié)果,找到的答案。
小結(jié):小朋友們說了那么多,其實啊,聲音是物體通過震動而產(chǎn)生的,我們?nèi)绻蝗デ么蛩,不去碰它,物體自己在那是不能發(fā)出聲音的。知道了這個原理以后,我們可以再去試試哪些物體可以發(fā)出好聽的聲音,也叫樂音;哪些物體發(fā)出來的聲音很刺耳,讓人聽了很不舒服,這叫做噪音。
4、活動可以繼續(xù)延伸,讓幼兒帶著問題去進一步探索,讓幼兒對聲音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為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顒拥哪康氖桥囵B(yǎng)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chuàng)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月亮是不斷變化的,時圓時缺,了解新月至滿月的變化過程。
2、學習簡單的用表格記錄的方法。
3、萌發(fā)對月相變化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1、月亮圖片一幅!对铝凉媚镒鲆律选饭适抡n件。
2、提前發(fā)放“月亮觀察表”,在家長的帶領下,觀察月亮形態(tài)、記錄。
3、月亮觀察記錄表一張,請家長帶著孩子每天認真觀察并記錄。10月11日帶到幼兒園。
活動過程:
1、回憶表達月亮的特征。說說見過什么樣子的月亮,并觀察月亮圖片,了解圓月、彎月的特點及形成原因。
2、播放故事課件,講述故事,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初步了解月亮的變化過程。
3、引導幼兒交流月亮變化記錄結(jié)果,進一步了解月相變化規(guī)律。
。1)幼兒自由交流記錄結(jié)果。
。2)教師出示月相記錄表展板,幼兒對照簡述。
活動延伸:
請家長帶幼兒觀察中秋節(jié)的月亮。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來源:沾化縣古城鎮(zhèn)中心幼兒園 張良信
【設計意圖】:
大班下學期的孩子面臨上小學,認識記錄時間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通過與部分幼兒家長和小學老師的交談了解到:很多幼兒進入小學后,遇到很多困難,其中就包括認識鐘表這一環(huán)節(jié),由于不認識鐘表而耽誤了上課時間。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我特意設計了《有趣的鐘表》 這一節(jié)課。
【活動目標】:
1、通過猜謎語引出《有趣的鐘表》、知道鐘表上時針、分針的名稱以及運轉(zhuǎn)規(guī)律,從而使幼兒學會看整點、半點。
2、引導幼兒撥出幼兒園一天的生活作息時間。
3、培養(yǎng)幼兒珍惜時間、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自制課件、錄音磁帶
2、數(shù)字頭飾、動物頭飾
3、大鐘表一個、幼兒每人一個可撥動的小動物鐘表模型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認識鐘表:
1、幼兒聽音樂做拍手游戲進入活動室。
2、用猜謎語形式導入活動,使幼兒了解鐘表的名稱,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謎面:“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它會告訴你: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謎底:鐘表)
3、觀察活動
通過觀察活動認識時針、分針以及他們之間的不同,認識鐘面上12個數(shù)字以及數(shù)字的排列位置。
提問:
。1)每只鐘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狀的鐘表,幼兒找出鐘面上都有兩根針和1~12的`數(shù)字)
。2)比比看,兩根針什么地方不一樣?(長短、粗細之分)它們的名稱叫什么?(了解時針、分針的名稱)
。3)鐘面上的數(shù)字排列位置是怎樣的?(認識典型的幾個數(shù)字位置12 3 6 9)
二、認識整點:
1、放課件,讓幼兒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zhuǎn)規(guī)律。
師演示:時針、分針都指到“12”上,然后將分針轉(zhuǎn)一圈,又回到了“12”上。讓幼兒注意這時時針有什么變化(時針走了一個大格,指到數(shù)字“1”上),提問幼兒是幾點,這樣反復演示幾次。
總結(jié):當分針指到數(shù)字“12“上,時針指到數(shù)字幾上就是幾點整。
2、出示小動物時鐘模型,讓幼兒自己撥出下列作息時間,并比一比誰撥得又對又快。
早上7:00起床 ; 中午12:00吃飯; 晚上8:00睡覺。
三、放歌曲《小時鐘》: 教育幼兒珍惜時間,不能浪費時間。
四、認識半點:
1、放課件,讓幼兒再次感受時針和分針的運轉(zhuǎn)規(guī)律。
師演示:時針和分針都指到數(shù)字“12”上,然后將分針轉(zhuǎn)半圈,指到數(shù)字“6”上,讓幼兒觀察時針有什么變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間)。提問幼兒是幾點?反復演示幾次。
總結(jié):當分針指到數(shù)字“6”上,時針指到兩個數(shù)的中間,時針前面的數(shù)字是幾,就是幾點半。
2、出示小動物鐘模型,讓幼兒撥出作息時間:
上午8:30上課; 下午3:30做游戲; 下午5:30放學
五、幫助幼兒理解鐘表的功能,重點說明鐘表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提問:小朋友,你們家里有鐘表嗎?你還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鐘表?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鐘表呢?(啟發(fā)幼兒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或看圖片來說出鐘表的用途)
2、教師歸納:鐘表和手表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了,應該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幫助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鐘表是人類的好朋友。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個別化活動:
一、角色及區(qū)域游戲。
1、我是小小歌唱家。
2、 畫畫各種各樣的鞋。
二、戶外活動 參觀鞋店
集體活動:大鞋和小鞋
教材分析:大班孩子對于自己的身體變化有著濃厚的興趣。最近他們經(jīng)常會交流一些自己的發(fā)現(xiàn),如“我掉了一顆牙,爸爸說我長大了,要換牙了!薄拔业男哟┎簧狭耍瑡寢屨f我的腳長大了!钡鹊。他們對自己的長大很感興趣,也很有體驗。他們還從家里帶來了小時候穿過的衣物還有鞋子,以證明自己在不斷地長大變化。大班主題《我自己》中有個案例分析《人會變化長大》,里面講了要讓幼兒將事物放在關系中去考慮和比較,如“你們身上有哪些變化,說明你長大了?”等,啟發(fā)幼兒關注事物的動態(tài)變化。因此我設計本次活動,讓孩子通過鞋子來體驗腳在長大,激發(fā)幼兒對腳的變化的興趣,體驗成長的快樂。
活動中我選擇了中班《我自己》主題中的音樂《大鞋和小鞋》這首歌曲。由于孩子們中班時學過這首歌,而且非常感興趣。因此我讓他們在學過這首歌曲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編。大班孩子對各種鞋子的認識較之中班又有了更多的體驗,想象力也更為豐富,表達與表現(xiàn)的方式多樣化,能夠根據(jù)已有生活經(jīng)驗進行創(chuàng)編活動。
我班幼兒很喜歡音樂,他們經(jīng)常哼唱老師教的各種歌曲,但是他們對歌曲的音樂理解還比較欠缺,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嘗試讓幼兒用不同的聲音來演唱歌曲,從而更好地表現(xiàn)歌曲內(nèi)容。
個別活動引發(fā)的興趣和經(jīng)驗:
個別幼兒:對鞋子是隨著身體的長大而不斷地變換的現(xiàn)象很感興趣。。
多數(shù)幼兒:他們對鞋子的種類和不同的特征感到好奇并進行探索。。
教師重視:
二期課改背景下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教學過程的設計,但也不忽視教育結(jié)果,特別重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雙向作用。
音樂教學活動大多數(shù)顯性的結(jié)果是關系到知識和技能技巧的獲得,但教育所要達到的遠不止這些,對促進幼兒的非智力因素、學習態(tài)度、情感表現(xiàn)、合作能力、自信心、成功感等等,其實在幼兒主動參與活動中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聽辨音樂的能力、大膽的表現(xiàn)、成功的喜悅,都是一個持續(xù)性的發(fā)展過程。
活動目標:
1、根據(jù)鞋的特點大膽創(chuàng)編歌曲,并嘗試用不同的聲音演唱。(認知技能目標)
2、感受腳的變化,體驗成長的快樂。(情感目標)
活動準備:
幼兒會唱歌曲、各種鞋子(包括實物、圖片、字卡)。
活動重難點:創(chuàng)編歌詞
活動流程:
情境導入——集體創(chuàng)編——分組創(chuàng)編——活動延伸
活動過程:
一、 情境導入,復習歌曲。
1、練聲。我們和客人老師打個招呼?腿死蠋熀!
2、小朋友,我們班里新開了一家鞋子超市,有許多鞋子。先看看這個鞋柜上都有哪些鞋子呀?是誰穿的呀?
3、對了,我們以前學過一首關于鞋子的歌,還記得是什么歌嗎?學這首歌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穿過爸爸的鞋和寶寶的鞋,就是沒有穿過媽媽的高跟鞋跳舞。你們想不想穿上高跟鞋來跳跳舞呢?但是有個要求的,只有唱得最好聽的小朋友才能穿高跟鞋。
4、集體唱三次,分別提升經(jīng)驗。
·他唱歌時能用不同的聲音來演唱,唱穿上爸爸的鞋走路時聲音是粗粗的,很神氣的,踢塔踢塔······而唱娃娃的鞋時聲音輕輕的,脆脆的,滴篤滴篤······
·他唱歌時不但能用不同的`聲音唱,而且很有感情的,做出了表情,開心的時候俄臉上笑瞇瞇的,走路時很神氣的,還有動作呢。
·我們再來唱一唱。把兩種鞋子的不同唱出來,還要有感情。
二、集體創(chuàng)編高跟鞋
1、請小朋友穿上高跟鞋走一走,說說穿上高跟鞋以后是怎么樣的。
·我們是怎么樣走路的?就像什么?小企鵝是在哪里走路的?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呀?
歌詞:我穿媽媽的鞋,就像小企鵝,走在涼涼的冰塊上,嘀咯嘀咯···
4、編得真好聽,我們還可以唱出來呢!
5、在老師指導下創(chuàng)編并演唱歌曲。
6、現(xiàn)在我們把穿爸爸的鞋、娃娃的鞋和媽媽的高跟鞋連起來唱一唱。不同的鞋要用不同的聲音來唱。
:唱得真棒!娃娃的鞋是我們小時候穿的,長大了弟弟小朋友就穿爸爸的鞋,妹妹小朋友穿高跟鞋。
三、分組創(chuàng)編歌曲
1、那我們現(xiàn)在穿什么鞋呀?
2、今天你穿了什么鞋?(運動鞋)
引導:穿上運動鞋,就像什么呀?它會在哪里跑呀?會發(fā)出什么聲音?
歌詞:我穿運動鞋,就像小紅馬,跑在綠綠的草地上,得架······
3、我們一起唱一唱。小紅馬跑起來很輕快很輕松的,我們也要唱出來。
。何覀兩钪杏懈鞣N各樣的鞋子,他們的名字不一樣 ,穿上以后的感覺也不一樣。
4、這邊的四個鞋柜上放著好多鞋,有圖片的,有真的鞋子的,還有寫漢字的。請你們找喜歡的鞋子編一編好聽的歌。記住歌里面要有你穿了什么鞋,就像什么,在什么地方,要讓小朋友一聽就知道你唱了什么鞋。
5、幼兒自由選擇,創(chuàng)編歌詞。
(1)字卡 (2)圖片(幼兒畫) (3)實物 (4)照片
6、分享交流
(1)請小朋友坐回自己的座位。
(2)剛才你把什么鞋子編成了一首歌,唱聽一聽。
(3)請多個小朋友創(chuàng)編。(兩個層次:不同的鞋,同一鞋不同的歌。)
。盒∨笥颜媛斆,把喜歡的鞋編成了好聽的歌,而且能讓我們一聽就知道你唱了什么鞋。
四、活動延伸:請你和我跳個舞
1、鞋子有很多很多,只有穿上自己的鞋才是最舒服的,F(xiàn)在我們穿著自己的舒適的鞋一起來跳個舞吧。先找個舞伴。
2、你還可以去請客人老師一起跳。
活動反思:
1、整個活動流程清晰流暢,圍繞目標開展;顒迎h(huán)節(jié)層次分明,層層遞進。先是復習,然后集體創(chuàng)編,再分組創(chuàng)編。在交流時,我也采用了兩個層次,一是不同鞋子創(chuàng)編不同歌曲,二是相同鞋子創(chuàng)編不同歌曲,以提升他們的創(chuàng)編能力。如莉莉和陽陽都創(chuàng)編了小雨鞋的歌,但內(nèi)容完全不同。
2、小朋友在活動中非常投入,不管是演唱歌曲還是創(chuàng)編歌曲,都很積極。尤其是在創(chuàng)編交流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編的歌曲很好聽,內(nèi)容也很特別。
3、老師給予幼兒表現(xiàn)的機會少了一些。如在創(chuàng)編歌曲時,孩子們創(chuàng)編的熱情很高,但是老師只請了三個孩子交流,其他孩子想表現(xiàn)卻沒有機會,有種意猶未竟的感覺。這時教師應該再多請幾個幼兒唱一唱,或者也可以請他們唱給客人老師聽,充分體驗創(chuàng)編歌曲的快樂。
4、環(huán)節(jié)過渡時有些倉促。如出示運動鞋時太突然了,可以自然地過渡。這時老師可以問問小朋友:“你們今天穿什么鞋?”當有孩子說出運動鞋后,老師再出示。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內(nèi)容:
魯班造鋸
目標:
1.啟發(fā)幼兒運用比較觀察的方法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獲得現(xiàn)實生活中仿生現(xiàn)象的有關經(jīng)驗。
2.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欲望,引起幼兒對周圍事物的關注。
準備:
1.每組一份操作材料:帶鋸齒的茅草,放大鏡,粉筆。
2.匹配圖片人手一份。
3.鋸子一把,故事圖兩幅。
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知茅草有鋸齒的特點。
1. 出示茅草,要求幼兒輕輕地摸一摸,用放大鏡仔細地看一看,小心地在粉筆上劃一劃,找一找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別。
2. 引導幼兒進行第一次操作活動。討論:你發(fā)現(xiàn)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別?茅草的邊緣有什么?像什么?
3. 有的小朋友發(fā)現(xiàn)茅草的邊緣有一排小鋸齒,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仔細觀察一下。
4. 幼兒再次觀察、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茅草邊緣鋒利的小鋸齒。
5. 剛才你們都發(fā)現(xiàn)了茅草很特別的地方,真聰明。古時候也有一個聰明人,他的名字叫魯班。
二、引導幼兒運用比較觀察的方法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獲得有關仿生現(xiàn)象的初步經(jīng)驗。
1. 出示掛圖,有表情的講述故事《魯班造鋸》
2. 提問:魯班發(fā)明了什么?(出示鋸子)鋸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發(fā)明的?(出示茅草)鋸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結(jié):
魯班受到茅草的啟發(fā),發(fā)明了比茅草更加鋒利的鋸子。事實上,我們今天見到的'許多機器和工具也是受一些動物或植物的啟發(fā)才造出來的。不信,我們來看一看。
3. 出示匹配圖片,引導幼兒比較觀察,找出兩種物體的共同特征,并連線匹配。
小結(jié):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鳥會飛,鴨會游,蝙蝠會使用超聲波,魚兒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們仿照它們的特點,制造出了對我們?nèi)祟惙浅S杏玫娘w機,船、雷達和潛水艇。
三、通過競猜游戲,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欲望,引起幼兒關注周圍事物的興趣。
1. 教師說出一種人造物,請幼兒猜一猜它是受哪種動物的啟發(fā)而發(fā)明的。
。1) 漁網(wǎng)(蜘蛛網(wǎng))
。2) 母子雨衣(袋鼠)
。3) 電鼻子(獵狗)
。4) 腳蹼(蛙蹼)
。5) 迷彩服(動物保護色)
2.小結(jié):你們想做個“小小發(fā)明家”嗎?那好請你們平時多去觀察周圍事物,想一想它們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模仿這種特點能發(fā)明什么有用的東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趕快來告訴老師,好嗎?
大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手機資料和動手探究,萌發(fā)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2.嘗試將污水變干凈,提高探索能力 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了解污水處理廠是如何將污水變干凈的。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有關水凈化的資料。
2.師幼共同收集石子 粗沙 細沙 棉花 廢布 干凈的玻璃杯 過濾杯(礦泉水瓶剪掉底部并在瓶蓋上鉆個洞)等材料;污水處理的錄像;水被污染的錄像(公園的湖水或社區(qū)的池塘被污染)。
活動過程:
1.相互交流收集來的資料。
--說一說自己了解到的污水凈化的方法。
2.了解污水處理廠處理污水的過程。
--幼兒帶著問題看錄像;污水處理廠是用什么東西處理污水的?污水處理經(jīng)過了哪些程序?
--提問:污水處理廠是用什么東西處理污水的.?污水處理經(jīng)過了哪些程序?污水處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好處?
3.償試操作,讓污水變干凈。
--幼兒觀察石子 粗沙 細沙 棉花 廢布 干凈的玻璃杯 過濾杯等各種材料,猜測哪些材料使用于凈化污水。
--幼兒5人一組,分別用各種材料做實驗,教師分組指導。
--引導幼兒交流實驗結(jié)果。提問:你是怎樣讓臟水變干凈的?你發(fā)現(xiàn)可什么? 哪種方法比較好?
--幼兒運用多種材料組合,再次操作,讓污水變干凈。
--比較前后兩次凈化的水,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教師小結(jié)幼兒的操作情況。
4.討論:怎樣保護水資源。
--幼兒帶著問題"水為什么被污染"看水被污染的錄像。
--討論:生活中我們怎樣保護水不受污染?怎樣節(jié)約用水?
活動建議:
1.組織幼兒參觀污水處理場,指導幼兒嘗試用更多的方法凈化污水(用明礬等)。
2.幼兒學習的難點是比較前后兩次過濾的水那個更干凈,從而知道哪種材料讓污水變干凈更有效,教師知道的重點是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比較。針對活動準備的材料,教師要先進行實驗。
大班科學教案 篇8
設計意圖:
對大班幼兒來講對土壤的理解不是很清楚,不知道土壤對我們?nèi)祟愐约爸参锏暮锰,不清楚土壤有幾種顏色,有干濕和硬軟之分,因此,我特設計了本節(jié)《土壤大探秘》能讓幼兒較清楚的理解土對人類的作用。
活動目標:
1. 感知了解土壤有多種顏色,有干濕和硬軟之分,里面有水、空氣、腐爛物等成分。
2. 嘗試用小實驗的方式探究土壤特點,知道土的人類的作用。
3. 樂意參與活動,萌發(fā)珍惜土地的感情。
活動準備:
1. 幼兒資源:主題小書、記錄單、自封袋1個。
2. 教師資源:掛圖、DVD、土壤1份(內(nèi)有一份樹葉、樹根等);大盤子1個(里面有干、濕的土壤);與土壤相關字卡,一盆在富含腐殖質(zhì)的土壤里生長出的植物;一盆在瘠土壤里長出的植物;荒瘠土地、梯田、種植綠肥、收集落葉漚肥的圖片各1張。
3. 經(jīng)驗準備:有挖土經(jīng)驗。
活動過程:
1. 看一看、捏一捏、想一想,探究干濕的區(qū)別。
(1)教師: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它是什么顏色的?除了黑色的土,你還看見過什么顏色的土?猜猜它是軟的還是硬的?
(2)教師:請你們來捏一捏土壤,感受一下有什么感覺(幼兒邊說教師邊出示“軟”“硬”字卡)
(3)教師:什么樣的土壤是軟的什么樣的土壤是硬的?
(4)教師:土壤有多種顏色,它們有的是干土,有的是濕土,軟硬程度也不一樣。
2. 出示掛圖,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土壤剖面圖和小實驗,了解土壤對動植物生長的作用。
(1)教師:土壤對上面的世界是什么樣的?
(2)教師:可以種植植物、花草樹木、莊稼……還有許多美麗的建筑。
(3)土壤里面有什么?
(4)教師:有許多小生物在這里生活,有蚯蚓、蛇、青蛙……
(5)教師:土壤里面的'小動物要呼吸空氣的,為什么它們能在這里生存怩?
3. 引導幼兒觀察,了解土壤層。
(1)引導幼兒閱讀主題小書,比較土壤各分層之間的異同。
(2)教師:看看這兩盆植物,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
(3)教師:在富含腐殖質(zhì)的土壤里生長出的植物茁壯且呈綠色,而在貪瘠土壤里長出的植物細弱,柔軟且枯黃。
(4)教師出示荒瘠的土地、梯田等幾種圖片。
活動延伸:
(1)教師出示一些用泥自制的泥人、泥動物,并現(xiàn)場捏制小動物,引起幼兒興趣,讓幼兒交流欣賞。
大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設計】
在一次餐后的散步中,天空不適地飄下了幾絲雨絲,我本想讓幼兒回教室休息,但呈入我眼簾的場景使我驚呆了。小朋友們有些在抓小雨點,像是和雨點玩游戲;有些在雨中旋轉(zhuǎn)著身體,享受著大自然中的雨到底有多可愛;有些在抬頭看著雨點,像是在思考著什么問題。這時,我班幼兒茅怡婕問:“徐老師,天上的雨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呀?”蹲在地上的郭睿馬上又問:“落在地上的雨點最后又到哪兒去了呢?”“那如果雨落到河里,河水漫出來怎么辦?”王佳依自言自語的問。其他幼兒便紛紛加入了其中,你一言我一句參加了關于雨的熱烈討論中。于是《水娃娃漫游記》的活動就在這樣的情境中開始了。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水娃娃漫游記”初步了解水娃娃的三態(tài)變化。
2、鼓勵幼兒想像水娃娃的漫游過程,并以小組合作形式完成水娃娃漫游圖。
【活動準備】
1、課件《水娃娃漫游記》
2、蠟筆、紙。
【活動過程】
一、導出活動主題(播放照片)。
1、今天徐老師請來了一位好朋友,你們想知道是誰嗎?(想)
2、這個好朋友就藏在徐老師給你們帶來的照片中,我們一起來找一找。úシ耪掌
3、你們找到了嗎?(水)對了,(播放flash)徐老師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水娃娃。
4、水娃娃也是你們的好朋友,小朋友想一想,你們在什么地方看見過水娃娃?(幼兒討論)
5、我們小朋友在這么多地方看見過水娃娃,那水娃娃會到哪里去漫游呢?我們一起來聽聽故事吧!
二、傾聽故事(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播放課件)(教師邊講故事邊完成記錄表)。
1、教師講第一段(教師邊講邊記錄)
。1)水娃娃的老家在哪里?(大海)
。2)他們請?zhí)柟珟褪裁疵?(放出強烈的光和熱?/p>
(3)水娃娃變成了什么?到哪里去了?(水汽娃娃到天上去了)
2、教師講第二、第三、第四段(教師邊講邊記錄)
(1)在天上,水汽娃娃們很團結(jié)抱成一團變成了什么?(白云)
。2)這是冷空氣爺爺來了,水汽娃娃們冷地發(fā)抖,堅持不住地變成了什么?(雨點)
。3)有的水汽娃娃雖然堅持著,但是后來身上結(jié)了冰又變成了什么?(冰雹)
3、教師講第五、第六、第七段(邊講邊記錄)
。1)這些雨點和冰雹掉到山上、陸地上變成了(地下水娃娃)
。2)這掉到河里的變成了河水娃娃,那掉到江里變成了(江水娃娃),(掉到湖里的`變成了湖水娃娃。
。3)我們把所有的這些叫做談水。
4、教師講第八、第九、第十段(邊講邊記錄)
。1)有些淡水娃娃們想家了,回到了老家,又變成(咸水娃娃)
。2)我們把咸水娃娃曬干,變成了(鹽)
三、幼兒合作完成水娃娃漫游圖。
1、現(xiàn)在我們也給水娃娃拍幾張照片。
2、請每四位小朋友組成一個小組。
3、現(xiàn)在給你們兩分鐘的時間,討論一下你們等會得分工。(幼兒討論)
4、討論好的小組可以去畫了。
四、介紹水娃娃漫游圖。
1、徐老師發(fā)現(xiàn)第一組他們分工很明確,請小組長介紹一下你是怎樣分工的?
2、徐老師發(fā)現(xiàn)第二組在完成時有些停頓,在這中間你們遇到過什么困難嗎?
3、請第三組組長介紹一下水娃娃都去過那些地方旅行?
4、徐老師的嘴巴覺得有點干,我們一起回幼兒園喝杯水,也讓水娃娃到我們的身體里去漫游一下好嗎?
附故事:水娃娃漫游記
水娃娃的老家在蔚藍色的大海里。一天,水娃娃們想到外面去旅游。于是它們就請?zhí)柟珟兔。太陽公公答應了它們的要求,放出了強烈的光和熱,一會兒就把水娃娃們變成了水汽娃娃,再慢慢地把水汽娃娃們送上了天空?/p>
在天上,水汽娃娃們集中在一起抱成團。哇,遠遠望去,水汽娃娃們變成了一朵一朵的白云。
這時冷空氣爺爺來了,水汽娃娃們冷得發(fā)抖,有的水汽娃娃被凍得堅持不住了,變成了雨點,從天上掉了下來。
有的水汽娃娃堅持著,但是后來身上結(jié)了冰,慢慢地變成了小冰雹,也從天上掉了下來。
掉到山上、陸地上的雨呀、冰雹呀鉆到地底下,于是就變成了地下水娃娃。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12-29
大班科學教案12-18
大班科學教案:眼鏡11-27
大班科學教案【熱】03-12
大班科學教案火箭04-02
大班科學教案【推薦】03-13
【熱門】大班科學教案03-13
【熱】大班科學教案03-15
【薦】大班科學教案03-14
【推薦】大班科學教案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