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教案匯編5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教案5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呼吸的存在和不同,有進一步探索人體呼吸的興趣。
2、知道呼吸與環(huán)境息息相關,初步樹立環(huán)保意識。
重難點:了解呼吸在不同的狀態(tài)下有不同的表現(xiàn)。
活動準備:
1、教學具:PPT、人手一張小紙條。
2、場地準備:幼兒U型圍坐。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感受呼吸的存在。
1、教師演示,引導幼兒觀察紙片的變化。
2、交流:小紙條怎么了?為什么小紙條會動?
二、感受交流,體驗呼吸的重要。
(一)現(xiàn)場感受:屏住呼吸。
1、要求:幼兒捏住鼻子,閉住嘴巴,屏住呼吸。
2、交流:屏氣時你有什么感覺?
3、小結:每個人都有呼吸,呼吸對每個人很重要。
(二)交流討論,認識呼吸。
1、出示圖片,交流:哪些時候需要呼吸?
2、播放視頻,對有爭議的事情采用進一步事實驗證。
3、小結:人無時無刻都在呼吸。
三、實驗對比,感受呼吸的不同。
(一)實驗對比:小呼吸和大呼吸。
1、要求:怎樣的呼吸才能使小紙條飄得高,飄得時間長?
2、幼兒操作,交流實驗發(fā)現(xiàn)。
(二)觀察圖片,聽辨聲音。
1、出示圖片,引發(fā)討論:做這些事的.時候,什么時候只要小小的呼吸?什么時候需要大大的呼吸?
2、播放聲音,引發(fā)猜測:可能在做什么事情?
3、教師以朗誦詩歌的方式邊看PPT邊小結。
三、回歸生活,了解呼吸與環(huán)境的關系。
1、出示霧霾圖片,引發(fā)交流:為什么會有霧霾?保護環(huán)境我們可以怎么做呢?
2、鼓勵幼兒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保護環(huán)境從身邊做起。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進一步了解螞蟻的特征與生活習性。
2、對螞蟻有探究的興趣,能大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或疑問。
活動重點:
了解螞蟻的特征與生活習性。
活動難點:
能大膽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螞蟻的'一家》
活動過程:
1、回憶經驗:
閱讀圖書:
2、幼兒閱讀《螞蟻一家》,教師巡回指導,解答幼兒疑問。
3、交流討論:
(1)、各組交流捉螞蟻時發(fā)生的趣事。
(2)、幼兒以繪畫記錄的方法提出關于螞蟻的問題。
。3)、分類:教師出示標記卡,提示幼兒可根據(jù)記錄卡按螞蟻的食物、特征等方面進行歸類。
。4)、討論:針對幼兒提出的個別問題,鼓勵幼兒各抒己見,回答問題。
。5)、結合圖片內容進行歸納小結。
4、設疑:“螞蟻的力氣究竟有多大?”我們可以在活動后再繼續(xù)尋找資料。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的斷進步和發(fā)展,豐富多彩的塑料制品在人們的生活中隨外可見,塑料制品的廣泛應用給人類帶來的是什么?
學習這一課讓幼兒明白,塑料制品它一方面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同時也造成了“白色污染”的危害。幼兒在生活中幾乎每天都能接觸到各種塑料制品的實物,因此,這一課題幼兒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時,這一課題中的教具,具體、直觀、豐富多樣,大量生動的實物教具易于刺激幼兒感官,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和近不急待的探索欲望。有關“白色污染”的總是對幼兒來說有些抽象,針對這一問題,我在課前組織幼兒清理園內的塑料垃圾,再觀看有關“白色污染”的圖片和紀錄片,幼兒會很透徹地理解“白色污染”。
活動目標
1、通過對具體實物的觀察比較,讓幼兒在探索中認識各種塑料制品,知道它的特性。
2、幼兒自主的了解塑料制品在人們生活、生產中的用途。
3、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和觀察、觀看,建立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每人自帶塑料制品一、兩件。
2、帶領幼兒在園中搞“塑料垃圾”清理活動。
3、在活動區(qū)投放各種各樣的塑料制品。
4、白色污染圖片及光盤。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興趣
首先我提問:“小朋友們,請把你們帶來的各種東西拿出來吧,告訴大家,你帶來了什么?有什么用?是由什么制成的?”
幼兒自由發(fā)言:我?guī)У氖切”樱人玫?我?guī)У氖且惠v小汽車,玩游戲用的……
教師小結:小朋友帶來的這些世界杯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塑料制品。自然引出課題。
(二)引導出現(xiàn)
1、在活動室里尋找塑料制品。
2、尋找后啟發(fā)引導幼兒說出塑料制品的特征。
教師出示實物,引導幼兒說出形狀不同、顏色不同、薄厚不同、軟硬不同、高矮不同、長短不同。(經過幼兒的觀察比較和教師的啟發(fā)引導,塑料制品的.外部特征得到解決。然后同樣用示范引導的方法,讓幼兒說出它不怕摔、不怕水、比較方便、比較安全等內部特征。)
(三)交流討論
1、生活用塑料制品。
2、學習用塑料制品。
3、電器產品中的塑料制品。
(四)情境設計
如今,塑料制品垃圾已成了環(huán)境的重要殺手,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而設計的。
首先祟塑料大棚模型,再通過課前的“垃圾清理”活動和觀看光盤和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塑料制品對環(huán)境和人類的危害,教育幼兒不隨意亂扔塑料制品,盡量少使用塑料制品,鼓勵幼兒研究一些處理塑料制品的科學方法,讓幼兒從小樹立學科學、愛科學的信念。
(五)活動延伸
1、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在活動區(qū)多投放各種塑料制品,讓幼兒在活動中自然鞏固對塑料制品的認識。
2、在活動室張貼有關“白色污染”的圖片,動員幼兒帶家長利用雙休日時間體驗“白色污染”和用自己的能力杜絕“白色污染”。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huán)節(jié)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泡泡水吹出泡泡,初步感知不同形狀的鐵絲框吹出來的泡泡都是圓形的。
2、觀察泡泡,自由表達吹泡泡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
3、懂得遵守游戲規(guī)則,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4、發(fā)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1、用鐵絲做成的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吹泡泡的鐵絲框、泡泡水、裝泡泡水的容器、
2、記錄表、形狀標記及將彩色紙粘貼在桌上。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喚醒幼兒經驗。
小朋友,你們見過泡泡嗎?什么時候見過泡泡的?那泡泡是什么樣的呢?
教師:我們小朋友說得真棒,我們在洗衣服、洗碗、洗澡的時候都會出現(xiàn)泡泡,剛才還有小朋友說玩過吹泡泡。
2、幼兒探索怎樣吹出泡泡。
。1)、今天,我們就試試用鐵絲框來吹泡泡,看,它是什么形狀的?(圓形的)現(xiàn)在,我們一起試試用圓形的鐵絲框來吹泡泡吧。ㄌ嵝延變翰灰獙χ∨笥汛担
(2)、你吹出泡泡了嗎?說說你是怎么吹的?(先醮泡泡水,讓它變成一面小鏡子,再用嘴輕輕吹)
。3)、剛才誰沒有成功,請你再來試一試。(幼兒吹)
。4)、圓形的鐵絲框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圓形)(師邊指記錄單上的標記邊貼上小圓點)
3、嘗試用不同形狀的工具吹泡泡。
(1)、老師還給小朋友準備了其它形狀的`鐵絲框,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狀的?(三角形、正方形、五角星形)再猜猜看這些不同形狀的鐵絲框吹出的泡泡會是什么樣的?(師根據(jù)幼兒的猜測在記錄單上貼圖形)
(2)、到底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呢?待會兒老師請你用不同的鐵絲框去試一試,把你發(fā)現(xiàn)的泡泡的樣子貼在后面的空格里。
。3)、幼兒吹泡泡。
(提醒幼兒用不同的鐵絲框來吹泡泡,將觀察到的泡泡的形狀記錄下來)
4、幼兒交流吹泡泡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
(1)根據(jù)記錄表總結.(記錄幼兒驗證的結果)
。2)師小結:原來用不同形狀的鐵絲框吹出來的泡泡都是一樣的,都是圓形。
。3)你在吹泡泡的時候有沒有發(fā)現(xiàn)其它好玩的事情?
5、繼續(xù)吹泡泡。
小百科:肥皂水的調配會影響吹泡泡的效果。一般,以二份洗碗精加6份水調出的肥皂水即可使用。若欲使泡泡持久,則配方改為2份洗碗精加6份水及1至4份的甘油。
科學活動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我們是生活在空氣中的,空氣的流動便成了風;
2、知道人缺了空氣便不能生存,初步懂得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3、萌發(fā)科學探究的熱情,獲得懷疑和探究的勇氣。
二、活動重難點:知道空氣對人生存的重要性,人缺了空氣便不能生存。
三、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沒有破損的塑料袋(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自己準備好)、扇子
2、經驗準備幼兒有被風吹的經歷,知道風吹在臉上和身上的感覺。
四、理論依據(jù)
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積極主動的情緒狀態(tài)、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和獲得真正內化的知識經驗是判斷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指標。首先,積極主動的情緒狀態(tài)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基本前提和首要條件,活動前的情緒調動能夠使幼兒的主動學習進入良好的.準備狀態(tài),而活動中幼兒積極主動的情緒狀態(tài)的維系,則是活動有效性的重要保證。其次,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首先體現(xiàn)在幼兒能夠按照自己的學習方式和速度進程進行學習,或者說按照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速度進程進行學習。另外,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還體現(xiàn)在用相互作用的方式進行學習。最后,由于幼兒獲得的認識不是來自于教師由外向內的傳遞,而是經過了發(fā)生在幼兒自身內部的建構過程,因此它是幼兒真正理解和內化的知識經驗。
興趣是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究的基本前提,幼兒的經驗水平是其主動學習和探究的起點。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應從幼兒的興趣、需求和原有水平出發(fā),融入適宜的教育目標和內容,使教育目標和內容內化為幼兒的需求。
從科學探究的角度來看,幼兒的探究過程具有如下特點: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二、幼兒最初關心的問題都和自然環(huán)境有關,是基本的科學問題;三、幼兒通過直接經驗來認識事物;四、探究方法具有試誤性;五、幼兒所獲得的知識經驗具有"非科學型"。因此,在設計幼兒園科學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到幼兒在這一階段所具有探究過程的特點,從而使開展的活動能夠最大化的有利于幼兒的學習和探究。
五、活動過程
1、用塑料袋收集空氣,知道我們的周圍存在著空氣中。幼兒分組拿著塑料袋往前跑,在跑的過程中使塑料袋里充滿空氣,然后收緊塑料袋的袋口,塑料袋里鼓鼓的就是空氣。
2、用扇子扇塑料袋,知道空氣的流動便成了風。幼兒一手拿著塑料袋,另外一只手拿著扇子,用扇子扇塑料袋,通過觀察到塑料袋的擺動,知道風的形成。
教師向幼兒講解有關空氣與風的形成的關系:
(1)空氣是能夠流動的;
(2)空氣的流動便成了風。
3、通過操作,知道空氣是人生存所不可或缺的幼兒捏住自己的鼻子,通過嘗試著不呼吸空氣,知道人離開了空氣是不能存活的。
六、活動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教師可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大自然中的各種與空氣有關的現(xiàn)象,同時注意培養(yǎng)幼兒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3-22
科學活動教案07-19
【精】科學活動教案03-12
科學活動教案【熱門】03-13
科學活動教案【推薦】03-13
【薦】科學活動教案03-13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03-13
【熱】科學活動教案03-13
【推薦】科學活動教案03-14
科學活動教案【薦】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