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6篇(精選)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案 篇1
目 標:
1、能有序地將自己所了解的科學改變了生活的事情講給同學聽。
2、在交流中培養(yǎng)對科學的興趣,激發(fā)探究欲望。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情趣。
重、難點:
較具體完整地講述科學改變了生活的故事。
教 法:
講授法
時 間:
過 程:談話導入
1、 同學們,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不斷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今天,我們將圍繞“科學改變生活”這個話題,談談身邊的科學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2、 以點促面打開思路
生活中許多方面都可以讓我們體會到科學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3、 學生構思,擬定提綱。
4、 在小組內交流發(fā)言。
5、 小組推薦,全班交流。
6、 小結:我們了解到科技帶來了哪些方面的變化?
板書:
科學改變了生活
以點促面
擬定提綱
全班交流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嘗試種子發(fā)芽試驗。
知道春種秋收,種子在春天發(fā)芽
知道種子發(fā)芽需要的條件:溫度、水分、陽光、空氣。
活動準備
黑板畫種子發(fā)芽過程。
花盆、種子;空紙殼箱
活動過程
1、老師實驗;將一粒黃豆種子種在花盆里,在放入紙箱 里。
提問:這粒種子能發(fā)芽嗎?為什么?
小結:種子發(fā)芽需要陽光。
提問:如果把這盆放入冰箱里會發(fā)芽嗎?
小結:種子發(fā)芽需要溫度。
師:如果有了陽光、溫度種子就會發(fā)芽嗎?對了,必須澆水就象小朋友一樣,每天必須喝水才會長大。
師:你知道種子是怎樣長大成一株植物的`嗎?老師出示黑板 畫讓小朋友了解植物發(fā)芽長大的過程長大。
小結:種子發(fā)芽需要一定外界條件氧氣、溫度、水、陽光。
2、游戲:《種子發(fā)芽》,用肢體語言演示植物生長過程。
活動延伸
老師將種子種在花盆里放在教室一角,讓小朋友觀察種子發(fā)芽過程。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樹木,形成落葉樹、常綠樹的概念。
2.知道常綠樹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落葉樹到了秋冬季節(jié)會落葉的特點,學習對落葉樹與常綠樹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收集各種各樣的樹葉,收集一些關于常綠樹和落葉樹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帶領幼兒到社區(qū)觀察樹木,撿落葉。
1.利用晨間鍛煉的時間,帶領孩子們去社區(qū)撿落葉。
2.引導幼兒認真觀看樹葉。
師:你看到什么樣的樹葉,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的?
小結:剛剛老師請小朋友撿了很多樹葉,發(fā)現(xiàn)有的樹葉是黃色的',有的是綠色的……
二、集體交流自己觀察的結果
1.師:冬天到了,我們發(fā)現(xiàn)樹葉有什么變化嗎?樹上的葉子都掉了嗎?
小結:冬天里的樹葉,有的樹上的葉子變黃了,慢慢的掉下來,有些樹的葉子還是綠綠的。
2.冬天到了,為什么有些樹的樹葉掉了很多,有些樹的葉子掉了很少,甚至不掉呢?
(引導幼兒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進行有秩序地討論)
小結:原來呀,有的樹是常綠樹,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而有的樹是落葉樹,每年的秋天樹葉就會開始變黃,漸漸掉下,到了春天的時候才會長出新的樹葉。
三、了解幾種常綠樹和落葉樹,知道它們的名稱。
1.出示常綠樹的圖片,引導幼兒仔細看看,樹葉的形狀是什么樣的?顏色是什么樣的?這棵樹叫什么名字呢?
2.出示落葉樹圖片,小朋友再看看,這就是落葉樹,它們的樹葉是什么樣的?顏色怎么樣?
3.請小朋友仔細觀察看看這些樹有什么區(qū)別?
小結:常綠樹的葉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蠟質。落葉樹的葉子是軟軟的、粗糙的、薄薄的、沒有水分。
四、遷移幼兒經(jīng)驗,說說還知道有哪些常綠樹和落葉樹。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有哪些常綠樹和落葉樹嗎?
老師再次出示一些常綠樹和落葉樹的圖片,豐富幼兒對常綠樹和落葉樹的認識。
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知道聲音有輕有響,并能加以簡單區(qū)分。識字:“輕”、“響”。
2.在看看、聽聽、玩玩的過程中,探索不同事物在易拉罐里搖晃的不同聲音。
3.樂意參加常識探索活動,并學會在生活中主動探索。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二.活動準備
1.易拉罐若干,半數(shù)裝有釘子或者豆類,半數(shù)裝有紙或者小木棍。
2.“響”“輕”立式字卡各兩份。
3.錄有伴奏音樂的磁帶,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引題。教師直接出示四只易拉罐。并對其進行一定的解釋。
2.通過聽聽、看看來進行觀察。
、 教師搖一搖裝釘子的易拉罐,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什么聲音?(響)請幼兒對聲音進行模仿。
、 教師搖一搖裝紙的易拉罐,提問這是什么樣的聲音?(輕)
③ 教師展示“響”,“輕”字卡,并將兩只易拉罐分別放在相對應的位置。
④ 教師將另外兩只易拉罐分別搖一搖,結合幼兒的意見對其進行區(qū)分擺放。
、 開易拉罐。教師引導:“這些易拉罐里面到底裝的是什么呢?我們來看一看吧!”教師分別打開四個易拉罐,并把里面裝的東西倒出來,分別在幼兒面前進行進距離的觀察。
⑥ 小結:這些東西都是不一樣的,他們放在易拉罐里面搖一搖發(fā)出的聲音也不一樣。
3.通過親身操作進一步感知輕和響。
① 教師引導:老師這里有這么多的易拉罐,我一個人玩不了那么多,我請小朋友跟我一起來玩,好嗎?
、 教師提要求:在拿到易拉罐的時候不要隨便的搖,要先把易拉罐抱住,等到老師請小朋友們操作的時候才可以搖。小朋友搖一搖以后,聽聽這個聲音是輕的還是響的,是響的,就站在響字寶寶旁邊,是輕的,就站在輕字寶寶一邊。
③ 幼兒操作,找到相應的字寶寶并站在旁邊。
、 教師檢查,糾正。
4.用易拉罐來給音樂配伴奏。
、 聽音樂一遍,區(qū)分響的一段和輕的一段。
、 幼兒和教師一起根據(jù)音樂輕響來給音樂伴奏。響的一段由拿響罐的小朋友搖,輕的'一段由拿輕罐子的小朋友搖。
課后反思:
我班孩子剛入園不久、年齡偏小,對各項活動中的規(guī)則理解模模糊糊,有時還混淆不清。常常會出現(xiàn)該輕時不輕,該響時不響的情況。所以,僅從科學的領域體驗聲音的輕和響,對我班孩子來說沒有意義。我嘗試從社會領域切入,2幼兒的發(fā)展需要和已有經(jīng)驗,為幼兒提供一個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的支架,幫助幼兒體驗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聲音,從而更加清晰地理解班內的各項活動規(guī)則。對于小班初期的孩子而言,如何才能有效地幫助其體驗聲音的輕和響呢?我的策略是:
1、巧用故事,體驗什么什么時候響。輕的情境是很難為人營造的,我想到了孩子都喜歡聽故事,所以創(chuàng)設了講故事的情境,巧妙地抓住了孩子想聽清故事內容的心理,聲音越說越輕,幫助孩子體驗輕的聲音有時會讓大家聽不清楚,從而理解一個人發(fā)言時聲音應該響亮。
2、聽真實的噪音,體驗什么時候該輕。傾聽一段真實情境中的雜吵聲,引導幼兒談感受:“你們能聽清楚他們在說什么嗎?為什么聽不清楚?”從而體驗在什么時候應該用輕輕的聲音。
3、在真實的的情境中發(fā)出輕響不同的聲音。教師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使幼兒在實踐中體驗輕響不同的聲音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感知不倒翁的秘密,激發(fā)探索興趣。
2、學習根據(jù)自己了解的原因,動手制作不倒翁。
3、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及發(fā)現(xiàn)問題,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不倒翁玩具。
2、每人一份沙子,紙團、雞蛋殼(半個)、橡皮泥若干。
活動過程:
一、展示各種各樣的不倒翁玩具,鼓勵幼兒游戲。
1、展示各種各樣的不倒翁玩具,鼓勵幼兒游戲。
(1)教師:桌上有許多玩具,請你玩一玩,找出它們的共同點。
。2)幼兒自由玩不倒翁玩具。
(3)教師:你發(fā)現(xiàn)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了嗎?請你用動作學一學。這些
不會倒的玩具接觸桌面的部分都是一樣的嗎?
2、幼兒觀察不倒翁玩具,找到它們不倒的原因。
。1)教師:請你再次觀察一下不倒翁,找找它為什么能搖搖擺擺卻不倒的
原因。
。2)幼兒再次游戲,獨立尋找不倒翁不倒的原因。
。3)集體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師:你找到原因了嗎?
。ń處熜〗Y:原來不倒翁很輕,下面比較重,接觸左面的底部是半圓形
的,而且里面的`東西是固定的。
3、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制作不倒翁玩具。
教師:這里有沙子、橡皮泥、紙團等材料,請你將橡皮泥捏成片狀粘到雞
蛋殼底部,看看誰都能做出不倒翁,再請你改用在雞蛋殼中裝沙子、紙團能否做出不倒翁。
4、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
1、教師:你們制作出不倒翁了嗎?你是怎樣制作的?
為什么只有用橡皮泥才能制作出不倒翁呢?將紙團放進乒乓球或雞蛋殼中
會怎樣?為什么呢?將沙子放進乒乓球或雞蛋中又會怎樣呢?為什么呢?
2、想一想你們的不倒翁都是上面輕輕的,下面比較重,橡皮泥都是固定在半圓形底部的中間嗎?
3、幼兒自己制作不倒翁,體驗成就感。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了解垃圾可以被人們通過許多的方式處理或者再利用,懂得垃圾分類擺放的益處。
2.能用自己的行動積極對待日常生活中的垃圾。
活動準備:
1.請父母幫助幼兒一起收集回收垃圾、處理垃圾的圖片,讓幼兒初步的了解垃圾回收的知識。
2.垃圾分類回收箱及各種垃圾的圖片。
3.《幼兒畫冊》(第二冊p22)。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相互的交流平時見過的垃圾,說說這些垃圾分別是從哪里來的。
2.組織幼兒討論:垃圾扔到垃圾箱后怎么辦?到哪里去了幼兒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關于垃圾的知識。教師補充。
3.請幼兒觀看垃圾分類的圖片,認一認垃圾箱上的標記,說說這種垃圾箱的使用方法以及這種垃圾箱的好處。
如:
電池回收箱、玻璃回收箱…。
出示各種垃圾的圖片,請幼兒判斷出示的垃圾分別應放入哪里?還有哪種垃圾也可以放入哪種桶內。
4.鼓勵幼兒日常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能分類處理垃圾。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7-20
《種子》科學教案09-30
昆蟲科學教案12-15
手的科學教案11-03
科學教案:蝸牛03-23
科學教案范文02-14
關于科學教案02-28
(優(yōu)選)科學教案07-20
(熱門)科學教案07-20
[精品]科學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