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7-21 12:22:10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5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表面積的意義,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能正確地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3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初步培養(yǎng)學生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圓柱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充分運用圓柱表面積的相關知識靈活的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計算下面圓柱的側面積。

            (1)底面周長2.5米,高0.6米。

            (2)底面直徑4厘米,高10厘米。

            (3)底面半徑1.5分米,高8分米。

            2求出下面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

            (1)長方體的長為4厘米,寬為7厘米,高為9厘米。

            (2)正方體的棱長為6分米。

            3討論說說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學生甲: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指的是長方體、正方體的六個面的面積的總和。

            學生乙: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只要計算長方體相互對立的3個面的面積,3個面的面積相加再乘以2就是長方體的表面積。正方體的表面積是棱長乘以棱長再乘以6。

            二新課導入。

            1教師:以前我們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表面積的.求法,那么圓柱體的表面積的計算和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呢?圓柱的表面積又是如何計算的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討論和探索這個問題。(板書:圓柱的表面積)

            2學生討論:你認為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哪一部分?它由幾個面組成?

            (1)學生分組討論。

            (2)學生匯報討論結果。

            3反饋小節(jié):圓柱的表面積指的是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積的總和,圓柱的表面積由一個側面機和兩個底面組成。(板書:圓柱的側面積+圓柱的兩個底面積=圓柱的表面積)

            4教師進行圓柱模型表面展開演示。

            (1)學生說說展開的側面是什么圖形。

            學生:圓柱展開的側面是一個長方形。

            (2)學生說說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有什么關系?

            學生:長方體的長(或?qū)?等于圓柱的底面積,長方體的寬(或長)等于圓柱的高。

            (3)圓柱的側面積是怎樣計算的?抽生回答進行復習整理。(板書:圓柱的側面積=圓柱的底面周長×圓柱的高)

            (3)圓柱的底面積怎么計算?(復習底面積的計算方法)。

            5說說實際生活中有哪些圓柱體?哪些表面是完整的,哪些表面是不完整的?

            學生舉例:完整的圓柱有兩個底面,不完整的圓柱只有一個底面(如水桶)或者根本就沒有底面(如煙囪)。

            教師:所以我們每個同學在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要特別認真,要特別注意這個圓柱到底有幾個底面。

            三新課教學。

            1例2一個圓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徑2分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課件演示)

            2學生嘗試練習,教師巡回檢查、指導。

            3反饋評價:

            (1)側面積:2×2×3.14=56.52(平方分米)

            (2)底面積:3.14×2×2=12.56(平方分米)

            (3)表面積:56.52+12.56=81.64(平方分米)

            答:它的表面積是81.64平方分米。

            4學生質(zhì)疑。

            5教師強調(diào)答題過程的清楚完整和計算的正確。

            6教學小節(jié):在計算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計算圓柱的表面積一般要分成幾步來計算呀?

            四反饋練習:試一試。

            1學生嘗試練習:要做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高50厘米,底面直徑為3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得數(shù)保留整數(shù))

            2學生交流練習結果(注意計算結果的要求)。

            3教師評議。

            教師:在實際運用中四舍五入法和進一法有什么不同?

            學生;計算使用材料的用量時為確保使用材料的充足通常都使用進一法,計算結果如果使用四舍五入法也許會出現(xiàn)使用材料不足的現(xiàn)象。

            五拓展練習

            1教師發(fā)給學生教具,學生分組進行數(shù)據(jù)測量。

            2學生自行計算所需的材料。

            3計算結果匯報。

            教師:同學們的答案為什么會有不同?哪里出現(xiàn)偏差了?

            學生甲:可能是數(shù)據(jù)的測量不準確。

            學生乙:可能是計算出現(xiàn)錯誤。

            教師:在實際運用中如果數(shù)據(jù)測量不準確或者計算出現(xiàn)錯誤,或許就會造成很大的經(jīng)濟損失,這種損失也許是不可估量的,但事實上它又是很容易避免的。所以我們每個同學都要養(yǎng)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六鞏固練習。

            1計算下面圖形的表面積(單位:厘米)(略)

            2計算下面各圓柱的表面積。

            (1)底面周長是21.52厘米,高2.5分米。

            (2)底面半徑0.6米,高2米。

            (3)底面直徑10分米,高80厘米。

            3一個圓柱形的罐頭盒,底面直徑是16厘米,高是10厘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厘米?

            4一個圓柱鐵桶(沒蓋),高是5分米,底面半徑是2分米,做一個這樣的鐵桶,至少需要多少鐵皮?(得數(shù)保留一位小數(shù))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學生正確理解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能運用概念正確地計算面積和周長.

            2.提高學生綜合、概括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區(qū)別面積和周長的意義、計量單位和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地進行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師:我們已學習過了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下面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

            1.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2.怎樣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那么,周長和面積有什么不同嗎?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板書課題:面積和周長的比較)

            二、學習新課.

            出示圖形,這是一個長方形,長4厘米,寬3厘米.請同學提出問題,可以求什么?(周長、面積各是多少?)

            師:請同學在自己作業(yè)本上,分別求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訂正時,老師板書)

            通過計算你能發(fā)現(xiàn)周長與面積有什么不同嗎?請根據(jù)下面幾個問題進行思考.

            投影出示思考題:

            1.周長和面積各指的是什么?

            2.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各是什么?

            3.周長和面積各用什么計量單位?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討論.

            集體討論歸納:

            1.長方形周長是指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和,而它的面積是指四條邊圍成的面的大小.

            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求周長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長度單位,求面積計算出的結果要用面積單位.

            師:同學們講得很好,那么我們能不能簡單地概括出面積和周長究竟有哪幾點不同呢?

            (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歸納、概括)

            板書:

            面積和周長的區(qū)別:

            1.概念不同;

            2.計算方法不同;

            3.計量單位不同.

            師:現(xiàn)在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向同學們請教,愿意幫忙嗎?

            如果計算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是不是也存在這3點不同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也具備這3點不同)

            師:老師還有一個問題,假如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4,會求它的周長和面積嗎?

            (學生敘述列式過程,老師寫在黑板上)

            師:這兩個算式都是“4×4”,這不是完全相同嗎?你們怎么能說它們不同呢?

            (討論一下,然后再回答)

            待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后,老師再歸納.

            師:周長的4×4是4個邊長,式子中的第一個4是4厘米.面積的4×4是4個4平方厘米,所以兩個算式雖然都是4×4,但表示的意義不同.

            說明面積和周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此做題時要特別注意區(qū)分,要認真審題.

            三、鞏固反饋.

            1.請你用手指出桌面的周長,摸一摸桌面的面積.

            2.出示正方形手帕,請同學指出它的周長和面積.

            3.計算下面每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投影出示:

            4.選擇正確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

            (1)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花壇的四周圍上欄桿,欄桿長多少?( )

            (2)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李欣每天早晨圍著花壇跑5圈,他每天早晨要跑多少米?( )

            (3)一個正方形花壇,邊長20米.如果在這個花壇里種草坪,這個草坪的面積是多少?( )

            A.20×20=400(米)B. 20×4=80(米)

            C.20×20=400(平方米)D.20×4×5=400(米)

            5.計算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投影出示

            比較一下,組合后圖形的周長、面積,與組合前兩個圖形周長之和、面積之和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面積相同,周長不同)

            能說說為什么周長不同嗎?組合圖形的周長指的是哪部分?

            師生共同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面積和周長有三點不同:1.概念不同;2.計算方法不同;3.計量單位不同.

            課后作業(yè)

            1.填表.

            圖 形

            邊 長

            周 長

            面 積

            長方形

            長18厘米,寬16厘米

            長方形

            長7米,寬4米

            正方形

            12 分米

            2.學校操場的長是110米,寬是90米.它的面積和周長各是多少?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能夠辨認和區(qū)別這些圖形。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征。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shù)學交流的能力。

            4、使學生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能夠正確辨認和區(qū)別各種立體圖形。

            教學難點: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意識和能力。

            教學準備:生:(每個小組一份)鞋盒、牙膏盒、藥盒、磁帶盒子;易拉罐、鉛筆、茶葉罐;魔方、骰子、小立方體10個;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師:課件、各種形狀的實物若干、獎品、四種抽象出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出示講臺上的一些實物: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恍┡笥,你認識它們嗎?(學生自由說各個實物名稱,師指出:它們都是同學們生活中的好朋友。

            師:同學們,你們都帶來了哪些朋友?跟你的'小伙伴們大聲介紹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細聽,看看你們組里有不同的嗎?

            生分組活動:說出帶來的東西的名稱

            師: 大家?guī)У臇|西可真多啊!看看這些物體,你想提出什么問題嗎?(鼓勵質(zhì)疑)。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些物體 (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

            1、學具分類,初步感知

            a、動手操作

            師:你們看一看這么多物品中,有沒有形狀相同的物品呢?你們能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塊兒嗎?請每個小組里的小朋友共同動手分一分。

            學生分組操作,師巡視(2分鐘)

            b、匯報反饋

            師:哪個聰明的小朋友說說你們分了幾類?是怎么分的?(3分鐘)

            讓學生邊說邊舉起來讓大家看。

            師:他們小組是這樣分的,和你們組是一樣的嗎?

            c、小結概念

            師:每種形狀的物體它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你能給每類物體起個名字嗎?

            指名生回答,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來規(guī)范各種名稱,并板書名稱: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

            2、動手操作,感知特點

            a、感知長方體

            師:(舉起球)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請你也舉起一個球,互相看看拿對了嗎?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師帶領學生依次放回圓柱和正方體。

            師:看看桌子上現(xiàn)在有的是什么樣的物體?請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們手中的長方體,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長方體在小組里和小朋友說一說。(2分鐘)

            b、匯報反饋

            師:誰能用響亮的聲音告訴大家,你現(xiàn)在覺得長方體是什么樣子的?你是怎么感覺到的?(5分鐘)

            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來規(guī)范語言名稱。并板書:長方體:平面

            c、感知正方體、圓柱、球。

            師: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體,現(xiàn)在你還想認識什么形狀的物體,就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組的小朋友說說你的感覺。

            d、集體反饋各種物體的特征

            師:哪個小朋友能來說說你認識的什么物體?有什么感覺?

            師根據(jù)學生匯報的板書出各種物體的特征。每匯報完一種,老師請不是拿這種物體的小朋友找一個來看一看,摸一摸,驗證了他的感覺后再板書。

            e、比較

            師:剛才小朋友們都發(fā)現(xiàn)了圓柱和球能滾,那他們滾的是不是一樣的呢?

            指名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能說清楚就要鼓勵。

            3、抽象思維,形成表象

            師:這幾種物體,如果去掉了它們美麗的外衣,你還認識它們嗎?

            課件演示:將實物抽象成幾何圖形。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加深對圖形的認識,初步認識圖形之間的關系.

            2.通過操作,發(fā)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性.

            3.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4.通過操作,顯示對美的追求,領略數(shù)學知識的美.

            教學重點

            1.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2.拼擺出想象的圖形.

            教學難點

            拼擺出想象的圖形.

            教具學具準備

            七巧板、學具、投影儀、投影片等.

            教學步驟

           。ㄒ唬╀亯|孕伏

            1.從學具中找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2.出示拼擺的圖形,引導學生欣賞,感悟圖形之美.

           。ǘ┨骄啃轮

            1.指導學生從學具卡片中找出 ,按虛線剪開,再按下圖拼一拼.

           。1)引導學生想象,拼擺的圖形像什么?

            (2)啟發(fā)學生還可以擺什么圖形?

            2.從學具卡片中剪下 ,再按虛線剪開,用剪下的.4個 能拼成一個圓嗎?

            3.從卡片上剪下其他圖形,再按下圖拼一拼.

           。1)出示投影:

            (2)引導學生利用學具拼擺其他圖形.

           。ㄈ┤n小結

            隨堂練習

            1.用兩個△和兩個○拼擺一只蝴蝶.

            2.用認識的圖形,擺一朵花、一只小鳥、一架飛機等.

            布置作業(yè)

            用認識的圖形,拼成一個想象的圖形,辦一個小展覽.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第一課時:整數(shù)乘以小數(shù)

            一、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

            2、理解小數(shù)乘法整數(shù)和整數(shù)乘法相同。

            3、學會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二、教學重點:

            學會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準備題:

            1、出示準備題P1 (多媒體投影)

            a、全體學生填在書上。

            b、學生相互間討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學生小結:一個因數(shù)不變,另一個因數(shù)擴大(或縮小)幾 倍,積也擴大(或縮。┫嗤谋稊(shù)。

            2、填空

            7。6擴大( )倍得76

            0。034擴大( )倍得34

            a、先填空,再列式算式。

            B、講授新課:

            ㈠ 出示例1 每筒面價1。8元,買4筒面付多少元?

            1、讀題后,讓學生列出加法算式。

            1。8 + 1。8 + 1。8 + 1。8 =7。2 (元) (板書)

            2、列出乘法算式:1。8 × 4

            a、提問:怎么計算?根據(jù)什么?同學間相互討論。

            b、計算討論:① 先把被乘數(shù)擴大10倍得18。

           、 然后按整數(shù)乘法算出得數(shù)。

            ③ 被乘數(shù)擴大10倍,乘數(shù)不變,積也擴大10倍

           、 要使積正確,應把積縮小10,得7。2。

            c、比較:可用加法計算,也可用乘法計算。哪一種方法簡 便?

            小結: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和整數(shù)乘法相同,就是求什么?(幾 個相同加數(shù)和的簡便運算。)

           、 出示例2 每千克早米價2。16元,買25千克付多少元?

            1、全體學生試做,教師巡視。

            2、反饋討論,指出錯誤。計算結果末尾的0怎么處理?

            3、歸納整數(shù)乘以小數(shù)的計算方法。

            三、試一試: 1。25 × 7 = 0。42 × 19 =

            a、說一說兩題的積各有幾位小數(shù)。為什么?

            b、說一說 1。25 ×7 的意義。

            C、鞏固練習

            練一練 第一題、 第二題和第三題。

            D、課堂總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的內(nèi)容?

            2、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應該怎么計算?

            E、布置作業(yè)

            P3 第四題、第五題和第六題。

            課后小結:

            本課是小數(shù)乘法學習的第一課時,是在整數(shù)乘法意義和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所以一開始我就安排了"積的變化規(guī)律"探索練習,為新授打下基礎,引導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試圖放手,但我的問題設計的太碎了,如果這樣設計問題,可能對學生的思維有一定的價值:(1)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兩組算式,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2)要求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說給你的同桌聽,(3)你能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說給全班同學聽嗎?不完整的其他同學補充。對新授的內(nèi)容"1。8 ×4"我想最好讓學生運用知識的遷移用自己以前的知識去解決,在關鍵處設計幾個問題點撥一下,這樣更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動性。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3

          小學數(shù)學教案02-25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20

          [熱門]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優(yōu)秀)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推薦】06-14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門】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