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中班科學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不同的東西發(fā)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2、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學實驗材料:有蓋的罐子若干、黃豆報紙米粒碗勺等
2、實驗記錄:記錄單、繪畫方式記錄
3、時間安排:20——30分鐘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裝有東西的罐子,搖一搖。
T、咦,怎么回事?猜猜這個罐子怎么會發(fā)出聲音?
C、有東西。
T、有什么東西呢?
2、幼兒猜想,大膽表述
3、介紹制作材料:黃豆、報紙、米粒
T、選擇一種材料裝入罐子,蓋上蓋子,聽聽是什么聲音?要求裝時小心,不把材料灑出來。
4、交流記錄:
T、你用什么材料裝進去,發(fā)出什么聲音?
5、游戲:我們一起搖一搖。請幼兒搖動罐子,聽聽聲音一樣嗎?為什么?幼兒了解裝的東西不一樣,發(fā)出的聲音不一樣。
6、幼兒再次操作,再次記錄,做個和第一次不一樣的罐子,裝不一樣的.材料。再次提醒幼兒操作時不把材料灑出來。
7、活動交流:展示幼兒記錄,鼓勵幼兒大膽交流。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讓幼兒明白了耳朵能聽聲音,要保護好耳朵。活動中,每一名幼兒都表現(xiàn)的積極,能充分與老師互動,在分享交流環(huán)節(jié)、在體驗游戲環(huán)節(jié)、在討論等環(huán)節(jié),教師積極鼓勵幼兒參與各種活動并及時給予表揚,保證了每一名幼兒都能快樂地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不足之處:有幾個幼兒不夠大膽,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是太強,還需在今后的活動中加強鍛煉。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連貫得語句清楚地表達畫面得內容。
2、觀察昆蟲的居住環(huán)境。
活動準備
1、課件—昆蟲
2、捕蟲網、飼養(yǎng)箱、工具書、菜園。
3、事先到附近觀察地形。
活動過程
一、復習掛圖《昆蟲大集合》,與幼兒交流分享曾經接觸昆蟲的經驗,并請幼兒回答:
1、還見過哪些昆蟲?
2、昆蟲長什么樣子?
3、它們會做些什么事?
4、通常在哪里可以看到?
二、與幼兒一起看掛圖《觀察昆蟲》的畫面,了解戶外觀察鷹注意的事項,激發(fā)幼兒到戶外觀察的`興趣。
1、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
2、鼓勵幼兒根據事情的前 后順序,用連貫的語句清楚表達畫面內容。
可通過提出問題進行引導:觀察前應該做哪些準備工作?
觀察時可以做些什么事?要注意什么?
三、組織幼兒到戶外觀察。
1、觀察前將幼兒分組,并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仔細觀察,并小心愛護昆蟲。
2、視當時的情況,捕捉幾只容易飼養(yǎng)的昆蟲放在飼養(yǎng)箱中帶回教室。
四、與幼兒分享觀察的經驗,并請他么說一說:
1、你找到了什么昆蟲?在哪里找到的?
2、引導幼兒根據觀察到、捕捉到的昆蟲,大膽提出問題,并把幼兒的問題制作成海報。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目標
1.用比較的方法認識橢圓形和半圓形。
2.能通過身體造型進一步了解橢圓形和半圓形。
準備
1.圓形、半圓形、橢圓形貼絨教具各一。
2.直徑相等的圓形、半圓形、橢圓形紙每人一張,放入每組的小筐內。
3.幼兒活動材料《數圖形》,水彩筆。
4.三種形狀的硬紙每人一份。
過程
1.認識橢圓形。
DD出示圓形和橢圓形貼絨教具,讓幼兒找出圓形。
DD幼兒在桌上的筐中找出圓形和橢圓形進行比較,說說兩種形狀有什么不同。
DD啟發(fā)幼兒交流經驗,談談自己的發(fā)現(xiàn)。
DD啟發(fā)幼兒用上下對折、左右對折的方法,觀察比較兩個圖形,知道圓形兩條折痕一樣長,橢圓形兩條折痕不一樣長。
DD引導幼兒用身體來“塑造”橢圓形。如:蹲在地上,上部身體盡量橫向拉開,使身體看上去像橢圓形。
DD啟發(fā)幼兒想出盡可能多的辦法來,如有需要,可以找人合作表現(xiàn)。
2.認識半圓形。
DD出示半圓形貼絨教具。這是什么形狀?
DD幼兒在筐中找出半圓形并與圓形比較。
DD啟發(fā)幼兒交流比較中的發(fā)現(xiàn),知道半圓形只有圓形的'一半。
DD引導幼兒用身體來“塑造”半圓形。如:身體下蹲,雙臂在頭頂搭成拱形狀,啟發(fā)幼兒想出其他表現(xiàn)方法來。
3.給圖形涂色。
DD在幼兒活動材料的畫面上找出橢圓形、半圓形、圓形,并用三種不同顏色的筆涂畫區(qū)分。
建議
1.借助身體的運動能使幼兒加深對形狀的了解,豐富有關空間和形狀的經驗。
2.在數學角里提供各種圖形讓幼兒拼畫。
3.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找找周圍環(huán)境中像圓形、橢圓形、半圓形的物體。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關注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瓶子,知道常見瓶子的材質、用途及合理的回收利用。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對幼兒進行環(huán)保教育。
活動準備
1.課件-照片:奶瓶。
2.不同材質的瓶子、筷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圖片:奶瓶
教師以趣味性的語言提問幼兒:
噥,誰認識這個瓶子呀?呵呵!
你使用過奶瓶嗎?什么時候用的?
2.游戲:摸瓶。
老師這有個魔箱,里面還放著一些瓶子呢!
請小朋友用手摸摸一個瓶子,先猜一猜是什么瓶子,
然后再拿出來讓小朋友看看,他說的對不對,好嗎?
二、展開
1.初步認知不同種類的`瓶子。
老師這里有許多瓶子,請大家來拿一個自己喜歡的瓶子。
提問:說出你手中拿的是什么瓶子?
你知道它是用來盛什么的?
小結:瓶子是用來盛東西的,我們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瓶子,
如酒瓶子、飲料瓶子、藥瓶、化妝瓶等。
2.利用筷子敲擊瓶子,感知瓶子材質的不同。
。1)用筷子輕輕敲打瓶子,聽聽瓶子發(fā)出的聲音。
。2)拿出玻璃瓶的小朋友敲一敲瓶子。
(3)拿塑料瓶的小朋友敲一敲瓶子。
。4)拿鋁制瓶子的小朋友敲一敲瓶子
。5)拿陶瓷瓶子的小朋友敲一敲瓶子。
問題:
瓶子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
玻璃瓶發(fā)出的聲音是怎樣的?
小結:塑料瓶發(fā)出咚咚的聲音,鋁制瓶子發(fā)出啪啪的聲音,
陶制瓶子的聲音也比較清脆。
3.談話:瓶子的用途。
提問:瓶子都有哪些用處?
小結:瓶子可以盛各種各樣的調料、飲料、藥物、酒類、化妝品等。
4.分類整理,激發(fā)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1)請小朋友將手中的瓶子分類放進貼有玻璃、鋁、塑料、陶瓷標志的四個筐子里。
。2)為什么要給瓶子分類?空瓶子有什么好處?
小結:瓶子分類是為了回收和利用,有些瓶子可以回收再利用,
如鋁制瓶子,可以融化制作成其他的事物;酒瓶子可以通過消毒等方式再重復利用;
有些瓶子如塑料瓶可以做成一些工藝品。增添生活樂趣。
三、結束
指導幼兒用橡皮泥、飲料瓶制作美麗的藝術花瓶。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12-01
中班動物科學教案04-01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1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2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2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2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23
中班科學教案01-15
《影子》中班科學教案09-30
【熱】中班科學教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