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科學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植物的生長離不開陽光、空氣和水。
2、過程與方法:設計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水、空氣的實驗,用對比實驗的方法觀察,記錄影響植物生長的條件。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思到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習性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是相適應的。
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分析,植物生長離不開的因素有哪些
教學難點:
在設計對比實驗中嚴格控制變量,并注意收集實驗數(shù)據用事實說話。
教學準備:
實驗記錄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綠豆芽,盒子、燒杯
板書設計:
綠豆的生長需要哪些條件
陽光
水分
空氣
教學過程:
一、承接上一課,學生把綠豆種在土壤中,交流自己把綠豆種在土壤中的情況和發(fā)現(xiàn)
1、說說自己種下的綠豆芽生長的怎樣了。
學生描述自己的綠豆長勢情況,再看看別人的,進行比較
2、為什么大家的綠豆芽生長的不一樣呢,怎樣才能讓綠豆芽生長的更好呢?
3、討論影響綠豆芽生長的因素,教師隨機板書。
學生依據自己的經驗,可能會提出綠豆生長需要陽光、水等,并讓學生說出推測的理由是什么
。ㄒ鈭D:讓學生把綠豆移植到土壤中,就是讓學生獲取一定的感性認識,為研究綠豆的生長需要的條件奠定基礎)
二、實驗一:綠豆芽生長需要陽光嗎?
1、討論:綠豆種子發(fā)芽可以不需要陽光,那么綠豆芽的生長需要陽光嗎?
2、該怎樣來設計對比實驗呢?
重點指導:
(1)我們只能改變哪些條件?不改變哪些條件?
(2)兩組的綠豆芽需要一樣多嗎?
(3)改變了條件是不是對綠豆芽生長產生了影響,我們怎樣才能知道?
3、學生完成實驗方案,交流。
4、提供實驗記錄表,引導學生做好觀察記錄。(采用圖畫和文字記錄下綠豆芽的高度、莖葉的顏色,莖的粗細等)
三、實驗二:綠豆芽生長對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綠豆芽對水需求的實驗,讓學生進行觀察。教師介紹實驗:在一個盤子里鋪上幾層吸水紙,把5粒剛發(fā)芽的綠豆并排放在吸水紙上,保持吸水紙一端濕潤。
2、討論:這5粒綠豆種子的生存的環(huán)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環(huán)境對綠豆種子會產生怎樣的影響?為什么我們這樣推測?仔細觀察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概括:植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環(huán)境,當環(huán)境改變后它們會努力的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
四、觀察更多的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圖片
1、比較香蕉、松樹、仙人掌的葉的不同。
2、香蕉、松樹、仙人掌分別生長在什么地方?
3、這三種植物的葉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
4、說說平時還看見有關植物適應環(huán)境的例子。
記錄單1:例如:
綠豆芽生長需要( 陽光 )一周后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觀察、描述和記錄卵的形狀和顏色。
2、能夠通過圖畫和文字表達,交流關于蟻蠶的觀察結果。
3、能提出關于蠶的問題,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邊養(yǎng)蠶邊研究。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卵是蠶生命的開始。
2、知道蠶卵能孵出蟻蠶。
3、能用放大鏡觀察卵和蟻蠶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畫下來。
4、知道蟻蠶需要食物、空氣、空間等生活和成長的必要條件。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感:
1、愿意和同伴合作與交流。
2、珍愛小動物,主動接近小動物,不傷害小動物。
3、充分體驗養(yǎng)蠶所帶來的樂趣。
教學重點:用放大鏡觀察卵和蟻蠶的外形特征
教學難點:描述和記錄卵的形狀和顏色,討論蟻蠶的生活和成長的必要條件。
教學準備:蠶卵、蟻蠶、放大鏡、干毛筆、紙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出示一塊絲綢,給學生看一看、摸一摸)?
2、那你們知道知道織絲綢的絲是怎么來的嗎?
3、蠶是怎樣一種小動物,它又是怎樣吐絲的?想不想親自看一看呢?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一起來養(yǎng)蠶,親自體驗一下養(yǎng)蠶的樂趣。
二、討論“關于養(yǎng)蠶我們知道些什么”、“有哪些問題需要研究”。
1、關于養(yǎng)蠶你們都知道些什么?
2、小組討論
3、匯報討論結果
4、誰養(yǎng)過蠶?能告訴大家養(yǎng)蠶要注意什么嗎?沒養(yǎng)過蠶的同學也可以說說,你準備養(yǎng)蠶了,你將要做什么?有哪些問題需要大家?guī)兔鉀Q?
5、由學生提出問題,師生一起討論解決辦法。
三、觀察蠶卵
1、要養(yǎng)蠶首先要了解蠶卵是什么樣的。你知道蠶卵長什么樣的?
2、下面我們來觀察蠶卵(出示蠶卵并分發(fā)給各組)。
3、小組觀察:分別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把你看到的寫下來或畫下來,用尺子量一量蠶卵有多長?
4、匯報:說一說蠶卵是什么樣的?
5、關于蠶卵你還有什么問題提出?
6、師生討論解決辦法。
四、觀察蟻蠶
1、蠶寶寶出世了,你們看剛出殼的蠶像什么(將剛出生的蟻蠶分發(fā)給學生)?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好呢?
2、學生給剛出生的.蠶寶寶起名字。
3、告訴學生剛出生的蠶的名字,讓學生比較一下自己取的名字和大人們取的名字有什么不同。
4、仔細觀察蟻蠶,用尺子測量它的長度并做記錄(可以寫,也可以畫下來)。
5、說一說蟻蠶是什么樣的。
6、指導學生做好第一篇養(yǎng)蠶日記
7、面對可愛的蟻蠶寶寶,你還可以用哪些方法記錄蠶寶寶的成長過程?
五、情感教育
教育學生要愛護蠶寶寶,珍愛小生命。
板書設計:
1、我們來養(yǎng)蠶
蠶的一生:蠶卵—蟻蠶-蠶-蠶蛹-蠶鵝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不同材質的物品是否能吸水。
2、培養(yǎng)看圖進行實驗的能力。
活動準備:1、人一份實驗材料:抹布、海綿、衛(wèi)生紙。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活動目標:1、通過實驗觀察不同材質的物品是否能吸水。
2、培養(yǎng)看圖進行實驗的能力。
活動準備:1、人一份實驗材料:抹布、海綿、衛(wèi)生紙。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1、教師故意裝不小心把水灑在桌上,鼓勵幼兒想辦法。
教師:呀!水灑到桌上了,桌子上濕濕的,怎么辦呢?
2、引導幼兒猜想哪些材料可能吸水。(布、餐巾紙、泡沫板、塑料板海綿等)
教師:老師還帶來一些材料,猜一猜哪些材料能幫助我們吸水?(幼兒猜測)
教師:咦!桌子上的水哪里去了啊?
3、教師擠出物體上的水,讓幼兒觀察。
教師:××真的能將水吸走。
二、遷移幼兒生活經驗,猜猜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會吸水。
教師:想想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吸水的呢?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樣,那我們都來試試看,到底誰能吸水。
三、引導幼兒了解實驗步驟,并按步驟做物體吸水實驗。
1、教師:這里有一些東西,看看有什么?你覺得他們都會吸水嗎?
2、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了解實驗步驟。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看看?纯从變簳鲜窃鯓幼龅?
第一步:在每個杯子里裝上同樣多的水。
第二步:把物品分別放進杯子里,讓它們都浸在水中。
第三步:過一會兒,看看哪個能吸水。
四、再次實驗,獲得新知
教師出示裝有水的杯子,水位高低相同,并在最高水位處分別用紅色即時貼做好標記。
1、讓幼兒確定杯中的水位
教師:杯中的水有多高?在什么位置?
2、讓幼兒猜測
教師:我們把塑料板、棉花放進杯子里,水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
3、實驗:
(1)教師示范實驗將棉花放入水中,然后取出,引導幼兒觀察水位的.變化。
教師:小朋友看看杯子里的水有什么變化?怎么會變少了呢?
五、集體交流,找出吸水的物品。
教師:小朋友,你找出哪些東西會吸水,哪些東西不會吸水?為什么你這么認為?你是用什么方法觀察的?還有沒有其他的觀察方法呢?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植物莖在不同生長階段外部形態(tài)不同,不同時期的莖生長速度不同;植物的莖具有支撐植物及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運用統(tǒng)計圖表整理觀察記錄的結果;在教師指導下根據統(tǒng)計圖分析植物莖生長的規(guī)律;有依據地對植物莖的作用進行猜測;設計實驗,研究植物莖的作用;用適宜的方式描述實驗的結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研究植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鳳仙花植物莖的`生長變化和植物莖的作用。
【教學難點】:
鳳仙花植物莖的生長變化和植物莖的作用。
【教學準備】:
。ń處煖蕚洌┥L四周的鳳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課件。(學生準備)三周前鳳仙花生長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整理有關莖的觀察記錄
1、師:(活動引入)我們已經知道:植物的根能從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礦物質,綠色植物的葉可以制造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yǎng)料。那么,植物的莖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們先來看一看,在鳳仙花植物生長的過程中,莖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2、師:(活動指導)①帶領學生整理幼芽出土以來,有關莖生長變化的觀察記錄。重點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鳳仙花莖的顏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鳳仙花植株的高度變化的數(shù)據,畫出鳳仙花植株高度變化統(tǒng)計圖(學生在教P12頁上畫)。學生畫好后,教師講述柱狀統(tǒng)計圖。柱狀統(tǒng)計圖是科學研究中處理數(shù)據常用的方法。③指導學生分析柱狀統(tǒng)計圖,引領學生根據柱狀統(tǒng)計圖預測未來幾周的時間里鳳仙花植株高度將如何變化?
二、植物莖的作用
1、師:(活動因入)植物的莖總是把根和葉連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莖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莖內是什么樣的,能承擔這樣一些功能呢?將你的想法記錄下來。
2、師:(活動指導)①引導學生根據前面學習的根和葉的作用,思考莖的作用的問題。②引領學生想辦法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③引領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提出問題(莖有什么作用?);對問題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設(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設計實驗(運輸水分的實驗);實驗驗證(通過實驗驗證收集信息);
得出結論(莖有運輸水分和養(yǎng)料的作用)。
3、生:觀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課件。
4、師:教師總結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三、提醒學生注意
1、師:提醒學生繼續(xù)觀察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況,做好觀察記錄。
2、師:引導學生關注鳳仙花開花前的征兆。
【作業(yè)布置】:
家庭作業(yè):繼續(xù)觀察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況,做好觀察記錄。
【板書設計】:
5.莖越長越高
科學探究: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科學教案 篇5
【重點】
活動星圖的制作和使用
【難點】
星等的規(guī)定;活動星圖的制作和使用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按教材中的說明制作活動星圖
教學器材:活動星圖;蠟燭若干
教學課件:無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耄┪覀冎,太陽有東升西落的現(xiàn)象,月亮在夜空中也在緩慢地移動,那么星星呢?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大熊座在四季天空中的位置是不同的,其實,星星也在夜空中緩慢地移動。
。▽W生活動)們觀察教材的“星星的周日視運動”圖,教師講解星星的運動。
。ㄌ釂枺┨柕臇|升西落是地球自轉的結果,那么星星的.運動呢?
。▽W生討論)
(教師總結)星星是恒星,它們的運動是人類的觀察結果,因此也是由于地球自轉引起的。
天空中的繁星位置雖然在變化,但是人類還是可以找出規(guī)律的。古代人試圖將夜空中的星座繪制出來,給航海者指示方向。這就是星圖的來歷。人們不僅將星星的位置標在星圖上,還將星星的明亮程度也表示在圖上,這就是星等。
星等是1850年由英國天文學家普森提出的,用來衡量天體的亮度。每相差一個星等,亮度差2.512倍,比如5等星比6等星亮2.512倍。因此如果星等相差五等,亮度便差了約100倍。由于星等范圍太小,后來人們又引入了負星等,來衡量極亮的天體。太陽的亮度是-26.7星等。
星等只是地球上人的觀察結果,恒星實際的明亮程度與我們看到的一樣嗎?學生討論。教師點燃兩支同樣的蠟燭,請同學們觀察不同距離下蠟燭的明亮程度,說出自己的感受。教師總結:真實亮度相同的恒星,距離越遠,我們看過去它就越暗,它的星等就越大。因此,這種星等也叫做視星等,只是人類的視覺感受。
。ㄌ釂枺┬切蔷嚯x我們是有遠有近的嗎?
請同學們觀察教材的“北斗七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圖,教師講解星星的實際位置是有遠有近的,并介紹光年的含義。
在星圖上,我們不需要表示出星星到地球的距離,只要將它們繪制在一個平面上就行了。由于星空是不斷變化的,因此為了更準確地反映某地某時的星空,人們發(fā)明了活動星圖。
。▽W生活動)教師講解活動星圖的使用方法、制作方法。學生當堂完成活動星圖的制作。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日期和方向的確定,使用星圖時應該舉過頭頂,對照觀察星空。
。▽W生活動)當堂完成練習3、4。
。ń處熆偨Y)
教案點評: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讓學生學習星圖的知識,連帶介紹星等的概念。本課要讓學生培養(yǎng)起恒星在空間的運動和距離的概念,這是星圖制作的背景知識。因此教案設計一開始,從日、月的運動引出恒星的視運動;然后,通過探討星體亮度,引入星等的知識,進而讓學生了解恒星距離地球是遠近不同的。最后,介紹星圖,并指導學生制作活動星圖。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嘗試使用各種洗滌用品制作能吹出泡泡的水,激發(fā)幼兒對溶解現(xiàn)象的好奇心。
2、通過操作活動探索出不同的洗滌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3、感受參加吹泡泡活動的快樂,體驗成功的愉快。
活動準備:
洗衣粉、洗手液、洗發(fā)水、沐浴露等常見洗滌用品(一組一種);人手一杯清水;吹泡泡的工具;攪拌棒;座位安排(前面放一排操作臺)實物圖標記。
活動過程:
1.提問引起幼兒興趣。
(1)師:小朋友有沒有吹過泡泡?
(2)引導幼兒討論:在清水中加些什么可以吹出泡泡?
。3)幼兒認識洗滌用品。
2.制作泡泡水,引導幼兒觀察各種洗滌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現(xiàn)象。通過操作活動探索出不同的洗滌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ㄒ唬┑谝淮尾僮鳎ㄒ龑в變河^察各種洗滌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現(xiàn)象)
(1)請幼兒把自己要的洗滌用品加入裝有清水的杯子里攪拌,引導孩子觀察洗滌用品在水里溶解的現(xiàn)象。
師:小朋友選一種自己喜歡的'洗滌用品,把它放到水里,攪拌一下,仔細觀察洗滌用品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水又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2)幼兒交流操作過程
。3)教師示范,解釋溶解現(xiàn)象
小結:洗滌用品加入水攪拌后就在水里溶化了,我們把這種有趣的現(xiàn)象叫做溶解
(2) 吹泡泡玩一玩(你們做的泡泡水吹出泡泡嗎?)
小結:洗潔精更容易處出泡泡,泡泡水濃就容易吹出泡泡,適時進行安全教育。
。ǘ┑诙尾僮鳎ㄍㄟ^操作活動探索出不同的洗滌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大的泡泡。)
。1)把剛才小朋友介紹的方法用一用。
。2)也可以加入兩種或者更多種的洗滌用品混合后再吹泡泡,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3)幼兒交流經驗
總結:不同的洗滌用品混合后能吹出更多更大的泡泡。
3.結束部分
播放音樂,幼兒隨教師出活動室
科學教案 篇7
本單元由《我從哪里來》、《人的一生》、《細胞》、《我像誰》、四課組成。主要是研究人作為生命世界的一部分如何繁殖下一代、人的生長發(fā)育過程,生物的構成和遺傳變異現(xiàn)象,以及認識生命個體、科學技術研究的現(xiàn)狀,提高學生對生命延續(xù)意義的認識。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逐步進入青春期,由于神經系統(tǒng)和激素的調節(jié)作用,他們在身體形態(tài)和功能等方面都將發(fā)生明顯的變化。這一階段他們難免會對自己身體發(fā)育的特點和青春期應該怎樣搞好衛(wèi)生保健產生疑問;學生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已體驗到在豐富多彩的生物界里,生長著多種多樣的生物體,也會產生“各種生物體是由什么構成的?”“兒女的'相貌往往和父母相似,又有些不同,這是為什么”等問題。如何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識經驗,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過程,了解與生命的延續(xù)相關的科學知識,解決學生感到困惑的一些問題,是本單元編排的主要目的。
本單元教學內容是遵循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fā)展需要,根據《課程標準》中科學探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生命世界的具體內容來編寫的。本單元相關的生命世界中的具體內容標準是:了解人的一生生長的大致過程;了解青少年身體發(fā)育的特點;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發(fā)展特點;知道細胞是生命體的基本單位;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遺傳的;了解遺傳和變異也是生物的特征。
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了解科學探究的結果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2.懂得交流討論可以引發(fā)新的想法。
3.能用顯微鏡觀察細胞,并做好觀察記錄。
4.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5.能夠利用簡單的表格、圖形、統(tǒng)計等方法整理有關資料。
6.能夠對同一現(xiàn)象作出不同的解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想知道,愛提問。
2、能夠尊重證據。
3、能夠珍愛生命。
4、意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5、愿意合作與交流。
科學知識
1、了解人的一生生長的大致過程;了解青少年身體發(fā)育的特點;了解青春期的主要身心發(fā)展特點。
2、知道細胞是生命體的基本單位。
3、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遺傳的;了解遺傳和變異也是生物的特征。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根據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同伴交流恐龍滅絕的原因。
2.產生探索恐龍滅絕原因的興趣。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4.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培養(yǎng)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學準備:
幼兒經驗準備:閱讀過有關恐龍的書籍。
材料準備:掛圖24號,幼兒查詢過關于恐龍滅絕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討論恐龍的滅絕原因。
1.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查詢資料時得到的'相關信息,如果其他幼兒有不 同意見,教師應允許并鼓勵幼兒說出反對的理由。
2.提問:恐龍生活在什么年代?現(xiàn)在能看到恐龍嗎 ?恐龍為什么會滅絕?
二、教師不必強求幼兒幼兒按照科學家推測的說法來交流。
三、整理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
1.關于恐龍的滅絕原因目前有許多種說法,但沒有定論。
2.讓幼兒投票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并說說自己投票贊成的理由,教師根據 幼兒的回答或作進也不地追問,或表示認同。
四、出示掛圖,介紹恐龍滅絕的可能原因。
1.幼兒看圖,聽教師介紹。
如小行星碰撞地球、氣候變冷、病態(tài)恐龍蛋、恐龍食物沒了、吃了有毒的植物等。
。ㄔ谶@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必須傳遞給幼兒的一個信息是:這些恐龍滅絕的原因都 只是推測,一種可能,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也許會出現(xiàn)新的結論。)
教學反思:
恐龍是孩子們心中最神奇的一種動物。從平時小朋友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的觀察,我猜想孩子們對這個活動一定有興趣,但如何抓住幼兒對恐龍的興趣,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做到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是我必須考慮的。所以我在課前精心準備,希望能通過這一活動的學習達到不僅能讓孩子們了解一些恐龍的種類、形態(tài)及生活習性等知識,還要讓他們將這種探究延續(xù)到課外,培養(yǎng)幼兒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7-30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經典】科學教案07-23
科學教案(精選)07-28
(經典)科學教案07-26
(經典)科學教案07-21
科學教案(經典)07-21
科學教案(經典)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