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實用8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lǐng)和行動方案。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關(guān)注自己體重的變化,初步感知體重與健康的關(guān)系。
2、了解一些控制體重、保持健康的方法。
活動準備:1)經(jīng)驗基礎(chǔ):幼兒在園集體體檢之后;幼兒有下棋、看表格的經(jīng)驗。
2)物質(zhì)準備:二塊大板;幼兒體重表;健康卡;圖片;棋子;PPT等。
活動過程:
一、學看表格,關(guān)注變化學看體重表--關(guān)注自己體重所發(fā)生的變化1、出示體重表一:根據(jù)體檢結(jié)果,說說自己現(xiàn)在的體重。
2、看看比比,自己體重有什么變化?
3、出示體重表二:解讀符號"--"。
4、將自己此次的.體重數(shù)字卡貼在表二中相應(yīng)的格子里。
二、討論交流,提煉方法討論交流--提煉一些控制體重、保持健康的方法1、觀察表二,提問:體重是輕好還是重好?
2、請保健老師來說說答案,同時解答幼兒的提問。(突出體重過重會影響健康)3、提問:是什么原因會使我們的體重增加過快呢?(出示PPT)4、提問:有什么好辦法能控制體重、保持健康?(出示PPT)三、參與游戲,鞏固知識玩"健康棋"--在游戲中鞏固所學到的方法1、老師介紹健康棋。
2、將體重增加過快的原因與控制體重好辦法的圖示予以制定規(guī)則。
。ㄈ纾撼杂驼ㄊ称吠巳瘢幻刻爝\動進四格等。)3、幼兒放棋譜、數(shù)字卡、圖片等,共同玩"健康棋"。
4、小結(jié):鼓勵幼兒將所學到的方法運用到生活中去,使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健康。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微生物是一類個體微小、大多是單細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動物、植物共同構(gòu)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廣泛,種類繁多。
過程與方法:
能借助顯微鏡這種觀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夠認真細致觀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夠用圖表現(xiàn)出自己觀察到的水滴里的幾種常見微生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意識到科學技術(shù)是不斷發(fā)展的;
體驗到探索生命奧秘的快樂與重要意義。
教學準備:
1、放大鏡、顯微鏡、水樣、玻片、抹布等、觀察水樣
2、技能準備:課前簡單培訓制作玻片標本的注意點
教學過程:
一、引導學生觀察教師準備的水樣
。1)學生觀察水樣
。2)學生匯報:觀察燒杯里的水,你觀察到水里有什么?這些結(jié)果你是用什么觀察到的?
。3)討論:這杯水里是是真的只有這些東西呢?還有沒有可能有其它的東西?
(4)談話:怎么才能知道這杯水里有沒有我們剛才說的細菌等這些東西?
(引導學生明白要想觀察極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體要借助工具——顯微鏡)
二、引導學生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gòu)造和使用方法(各小組領(lǐng)。
(1)談話:既然我們想借助顯微鏡來做進一步的觀察,下面就先來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gòu)造。
目鏡(對著眼睛) 物鏡(對著標本) 載物臺(放置標本)
反光鏡(反射光線、照亮標本) 調(diào)節(jié)螺旋(調(diào)節(jié)焦距、看清標本)
鏡臂 通光孔 鏡座
。2)教師講解并示范使用方法。強調(diào)
、俜垂忡R不能直接對著太陽,否則會傷害眼睛;
、谑褂脮r要小心,鏡頭不要碰著玻片;
、鄄荒苡檬钟|摸目鏡和物鏡。
、茌p拿輕放。
三、組織學生借助顯微鏡觀察水滴里的生物
。1)指導觀察教師準備好的水樣標本
、僬勗挘猴@微鏡下,水滴里到底會有什么?讓我們一起細心、耐心、認真地來觀察一滴水,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把你的發(fā)現(xiàn)畫在活動記錄上。
、趯W生分組觀察。
。ㄔ趯W生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巡視)
、蹍R報交流:你觀察到什么?是什么樣子的`?
。▍R報時學生在多媒體實物投影儀展示觀察記錄,并用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2)認識生活周圍水里的微生物
、傩〗M制作小組采集水樣觀察玻片
、谧灾饔^察
③匯報交流:說說自己小組采集的水樣中有什么
。3)教師小結(jié):在一滴水中,生活著許許多多個體微小、結(jié)構(gòu)簡單、大多是一個細胞構(gòu)成的生物,它們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書:微生物)剛才我們看到的那些不動的微生物中,最常見的是水藻,有藍藻、團藻、金藻等。運動的微生物中有鐘形蟲、草履蟲等。此外,水中還有既不屬于動物也不屬于植物的微生物——細菌,細菌一般也是不動的,有球狀的、桿狀的、螺旋狀的。
(4)認識其他的水中微生物:多媒體展示水中各種常見微生物
四、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認識微生物的相關(guān)知識
。1)學生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
、僬勗挘耗阒廊绱松衿娴氖澜缡钦l第一個發(fā)現(xiàn)的嗎?
、趯W生閱讀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厶釂枺和ㄟ^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認識微生物的種類和分布。
利用用多媒體展示在各種環(huán)境中存在的微生物。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我班的孩子十分活躍,也非常善于交流。小嘴巴里總有說不完的悄悄話。我們常常會適時創(chuàng)設(shè)機會,給孩子們提供互相交流的平臺。每當此時,孩子們總是輕松而談,一吐為快。這時我們就注意有意識地關(guān)注、傾聽,從中捕捉幼兒最近感興趣的話題,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活動內(nèi)容。如一次我聽見朱xx在說自己的朱和朱老師的朱是一樣的;周xx馬上接口說自己和周老師姓的也一樣,旁邊幾個孩子也起勁地討論起關(guān)于姓名的話題,滔滔不絕,內(nèi)容還挺豐富。在此基礎(chǔ)上我們就生成了《名字里的秘密》的活動內(nèi)容。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姓名不僅僅是一個符號,更是蘊涵了豐富的意義,飽含了成人對自己的期望。
2、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新思維。
3、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記錄自己創(chuàng)造的新名字。
活動準備:
1、幼兒和家長共同完成一份調(diào)查表《名字背后的故事》。
2、漢字卡片若干:姓、名、張、王、李、趙、劉、陳、朱、諸葛、歐陽、司馬、端木、公孫、皇甫……等
3、紙、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前幾天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們一起完成了一份《名字背后的故事》的調(diào)查表。(出示貼有調(diào)查表的展示板)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我們的姓名吧。
1、出示“姓”“名”兩個字。
2、誰認識這兩個字?
3、說說你們叫什么姓名?
。ㄔu析:師幼一起設(shè)計了《名字背后的故事》的`調(diào)查表,孩子們和家長一起搜集相關(guān)資料,建構(gòu)了一定的知識經(jīng)驗。)
二、了解關(guān)于“姓”的一些知識。
1、我們先來看看姓,你姓什么?
2、請幼兒上來在“我們的姓”成長樹樹冠上分別寫下各自的姓。
3、除了我們記錄下來的這些姓,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姓呢?
4、“姓”里面有許多小秘密,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小秘密?(幼兒互相討論)
5、原來有的姓是一個字,但有的姓是兩個字。一個字的叫單姓,兩個字的叫復姓,你是單姓還是復姓?(出示字卡:單姓、復姓分別貼在“我們的姓”成長樹的兩個樹冠上)象我們學校的校長就姓皇甫,我們都稱呼他皇甫校長。
6、你們還知道哪些復姓?
7、介紹一些復姓:如《三國演義》里面的諸葛亮就姓諸葛,《司馬光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姓司馬,另外還有公孫、歐陽、上官、端木等。一邊介紹一邊將這些復姓出示在代表“復姓”的樹冠上。
8、這個姓是由“女”和“生”組成的,就說明最早的姓,是跟隨母親的姓,而我們現(xiàn)在,大多是跟誰姓的一樣呢?
按傳統(tǒng)習慣,中國人一般姓父親姓,只有少數(shù)人姓母親的姓。
9、你認識的人當中,哪個姓最多?
10、教師小結(jié):在中國單姓多,復姓很少,有句俗話說“張王李趙遍地劉(流)”,意思是說張、王、李、趙、劉這五個姓是中國最多的單姓,其中姓張的最多,不過最新的統(tǒng)計結(jié)果告訴我們,現(xiàn)在中國人姓李的人最多了,新的排列是李、王、張、劉、陳……。
。ㄔu析:在這一大環(huán)節(jié)中,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孩子們頭頭是道地講述著自己了解到的關(guān)于單姓、雙姓、中國的大姓的知識。)
三、解釋名字的意義。
1、平時小朋友都叫我朱老師,朱是我的姓,那么我的名字你們知道嗎?
2、告訴你們,我的名字叫詠梅(“我們的名”生長樹上寫下“詠梅”兩個字)因為我是冬天出生的,出生時梅花開得很漂亮,梅花是中國的國花,代表了美麗、優(yōu)雅、堅韌和高貴,我的爸爸媽媽希望我像梅花一樣出色,所以給我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詠梅”。
3、你的名字叫什么?誰給你取的名字?里面有些什么意思呢?
。1)請幼兒在集體面前自我介紹(在“我們的名”生長樹上寫下各自的名字)
(2)幼兒互相介紹一下。
。ㄔu析:老師的生動示范不僅讓幼兒明確了老師名字的意義,還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互相了解,更進一步使幼兒意識到了簡簡單單名字中蘊涵的豐富內(nèi)容。他們爭先恐后地介紹著自己名字的由來、蘊涵的意義。通過梳理、總結(jié),孩子們進一步體會到了親人們對自己的愛和期望,進一步加深了彼此的感情。)
四、自己取個特別的名字。
1、如果讓你也來為自己取一個特別的名字,來表示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和期望,你會取一個什么特別的名字呢?
2、剛才許多小朋友為自己取了個很好聽的特別的名字,那能不能把好聽的名字記錄下來呢?有哪些方法可以用來記錄呢?
3、幼兒用自己的方法記錄名字,記錄好后展示在“姓名樹”的樹冠上,并向同伴和老師介紹。
(評析:通過進一步挖掘名字這一教育資源,根據(jù)如今孩子們比較有個性,易于接受新知識的特點,設(shè)計了這個請幼兒為自己取一個特別的名字的環(huán)節(jié),用來表示幼兒對自己的要求和期望,并用自己的方法加以記錄。孩子們又一次達到了興奮點,他們的思路象開了閘的水流奔涌而出,為自己取了諸如:“花仙子”、“小飛魚”、“聰明人”、“奧特曼1號”等名字,從中體現(xiàn)了孩子們崇尚美好、自由生活的情感和渴望成為一個勇敢、智慧的人的理想。)
科學教案 篇4
設(shè)計意圖:
深秋正是季節(jié)交替進行的時節(jié),幼兒園里原先的一些樹葉都紛紛掉落下來。在平時外出散步的時候,孩子們會在落葉的草地上打著落葉仗,觀察著樹的變化。因此,選擇在這個時機進行這樣的一個教學活動是再恰當不過了。
其次,這個活動內(nèi)容選自新教材學習活動中的內(nèi)容,在整合精神的引導下,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身邊的直接可探索的材料,來激發(fā)孩子們的觀察比較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在探索周圍世界的過程中與優(yōu)美的音樂和詩歌渲染成的一個有意思的活動。
活動的難點在于孩子們需要在具體的樹葉間做對比的過程中,建立起一個下位概念--落葉樹和常綠樹兩個特征的概括。我試圖運用實物觀察比較、同伴共同驗證的方法幫助孩子區(qū)分落葉樹和常綠樹的明顯的普遍性特征,在認識周圍的世界的同時慢慢習得一些邏輯思維的'方法。
活動目標:
1、關(guān)心樹朋友的變化,學習比較、概括落葉樹與常綠樹的明顯特征。
2、活動中能積極交流并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ppt、各種樹葉
活動過程:
一、說說樹朋友的變化
1、最近我們都在觀察了解你的樹朋友,那就說說你的樹朋友吧!
(通過已有經(jīng)驗回憶,引導幼兒進入主題。)
2、詩歌小結(jié)(進一步幫助幼兒感受樹朋友的變化及生活中的美景。)
二、議議兩類樹的不同
1、剛才有的孩子說樹朋友落葉了,那你們的樹朋友是不是都落葉呢?
。私庥變阂延薪(jīng)驗。)
2、聽聽落葉樹和常綠樹的話。
3、你能聽出落葉樹和常綠樹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嗎?交替是什么意思?
(關(guān)注孩子們的傾聽理解能力。)
三、找找兩類樹葉的不同特征
1、這些樹葉你們都認識嗎?這三片落葉樹和三片常綠樹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2、觀察要素:
關(guān)注幼兒在觀察比較操作中是否指向-----類的概括。
3、交流梳理落葉樹和常綠樹不同特征。
4、驗證表述各自的想法。
小結(jié):如果看到樹葉比較薄、暗、脆的樹葉可能是落葉樹;比較厚、亮、韌的樹葉可能就是常綠樹。
(由于孩子們是針對具體的樹葉進行比較,挑戰(zhàn)點是對兩類樹種的主要特征進行歸類概括。我試圖運用實物觀察比較、同伴共同驗證的方法幫助孩子區(qū)分落葉樹和常綠樹的明顯的普遍性特征,在認識周圍的世界的同時慢慢習得一些邏輯思維的方法。)
四、延伸活動
你對樹朋友還有什么想了解的?你還有什么問題嗎?
(提出問題,為以后進一步探索活動做好延伸。)活動點評金曉燕執(zhí)教的集體活動《落葉樹與常綠樹》則激勵幼兒調(diào)動多種感官,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角度深入觀察、細膩體會、專注探索落葉樹和常綠樹樹葉的不同,并充分利用"電子白板"等高科技媒體將靈動的PPT、悠揚的散文詩作為手段激發(fā)幼兒大膽表達、深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精彩活動離不開多年的積累和磨練。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學前部主任、特級教師黃瓊在點評中表示,看著金曉燕老師一路成長、成熟,今天又看到了金老師非常強烈的幼兒發(fā)展意識、課程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整個活動讓與會同行感受到孩子們專心、專注、傾聽、善思和質(zhì)疑等學習品質(zhì)的不凡表現(xiàn),折射出金老師平時對培養(yǎng)學習品質(zhì)的關(guān)注。她說,優(yōu)雅是一種境界,幽默是一種風格,金老師在活動中展現(xiàn)的是一個優(yōu)雅中不失幽默的優(yōu)秀教師形象。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感知物體的彈性。
2、發(fā)現(xiàn)彈性的用途,并愿意表述自己發(fā)現(xiàn)的過程。
3、對科學活動產(chǎn)生興趣。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準備:
彈簧、橡皮筋、氣球等有無彈性的物體若干
活動過程:
一、動手操作實物,激發(fā)幼兒好奇心導入語: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和大家一起走進科學的世界。
師:接下來老師讓大家自己動手來感受一下提問:有哪位小朋友愿意來摸摸看老師準備的東西(橡皮筋、襪子)?你發(fā)現(xiàn)了它們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他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結(jié):他們在使力的時候都變長了,沒使力的時候都沒有變化。
二、分組自由探索活動材料,讓幼兒感知物體的彈性。
引導語:接下來老師想讓大家一起來試試看你們手中的物品是不是會發(fā)生變化。
提問:你玩的物品是什么?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小結(jié):氣球用力會變長,木棒用力也不會有變化等。
提問:你是如何做的?怎么發(fā)現(xiàn)他有沒有彈性的?哪些物品有彈性?哪些物品沒有彈性?
總結(jié):這些東西真有趣,用力時它會變形,不用力時又恢復了原來的樣子,這就是物體的彈性。襪子,氣球,橡皮筋有彈性,木棒沒有彈性。
提問:為什么有的物品能變長、變大,然后再回復原樣,而有的材料卻不可以呢?
小結(jié):因為有的'物品我們用力了他就會發(fā)生變化,這是因為它們都有彈性,而有的物體就算使力沒有發(fā)生變化這是因為它們沒有彈性。
三、了解彈性的用途引導語:我們了解了這么多有彈性的東西,那你們知道他給我們帶了什么方便嗎?
小結(jié):沙發(fā)有彈性我們做起來才能更舒服等。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們找找自己身上有彈性的物品。
教學反思:
引領(lǐng)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jié)。
科學教案 篇6
設(shè)計意圖:
螞蟻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小動物,它小小的身體有巨大的能量,我們都非常佩服螞蟻的毅力。為了引導幼兒初步探究和認識螞蟻的特征和生活習性,我設(shè)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對探究螞蟻的`生活習性和特征感興趣。
2、通過觀察、自主探索,討論螞蟻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3、在活動中體會螞蟻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
活動重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螞蟻的外部特征和生活習性。
難點:體會螞蟻團結(jié)協(xié)作的精神。
活動準備:
視頻 頭飾等。
活動過程:
一、游戲情境導入。
變魔術(shù):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新的朋友,它就藏在這張白紙上,你們想認識它嗎?(幼兒閉上眼睛,快速畫出小螞蟻,激發(fā)興趣)
二、游戲活動準備.
1、交流:關(guān)于螞蟻,你知道什么?(幼兒根據(jù)以往經(jīng)驗和之前所了解的關(guān)于“昆蟲”的知識,相互交流)
2、師小結(jié)。
3、觀看視頻,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1)幼兒探索螞蟻的實性、觸角的作用、如何找到回家的路、螞蟻的分工及螞蟻的家。
。2)幼兒自由表述。
。3)師小結(jié)(可引導幼兒一同進行)
食性:能吃的都吃,尤其喜歡甜食。
觸角作用:交流。
如何回家:釋放“信息素”氣體,從而跟著氣味找到家。
分工:母蟻、義蟻、工蟻、兵蟻。
螞蟻的家:群居。
三、游戲活動過程。
1、游戲:我是小螞蟻。
玩法:幼兒和教師頭戴螞蟻頭飾,扮螞蟻!拔浵亱寢尅秉c兵點將,點到哪只小螞蟻,哪只小螞蟻上前自我介紹。
2、游戲:小小螞蟻我最棒
將幼兒分成六人一小組,由螞蟻媽媽提出問題,小螞蟻搶答,答對的螞蟻得到“餅干”一塊,最后一起統(tǒng)計,得到“餅干”最多的小組獲勝。
四、游戲主題延伸:
跟著“螞蟻媽媽”一起去戶外找找小螞蟻,發(fā)現(xiàn)它們更多有趣的事情吧。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操作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鹽水能使蛋浮出水面。
2、鼓勵幼兒大膽表達、交流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發(fā)現(xiàn)。
3、培養(yǎng)幼兒的操作興趣、探索意識以及對科學活動的喜愛。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重難點:重點:通過探索、操作發(fā)現(xiàn)鹽水能使蛋浮出水面
難點:嘗試表達、交流自己的.探索過程和發(fā)現(xiàn)
活動過程:
1、故事引題:今天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蛋寶寶歷險記》。一天,天氣真好,許多蛋寶寶出門去玩。它們看看花,看看草,真高興呀!走到小河邊,一個蛋寶寶說:“哎呀,天氣太熱了,我去洗個藻!闭f著“撲通”一聲跳進了小河里。哎呀不好了,蛋寶寶一下子沉到了水底。它大聲喊:“救命呀,救命呀!”小天使聽到了趕緊飛來,在池塘里撒下一種神奇的東西,蛋寶寶慢慢浮上來了,得救了。蛋寶寶們真高興!
師:你們知道小天使撒下的是什么嗎?
2、幼兒操作
。1)介紹材料和操作方法。
。2)幼兒操作探索,觀察蛋寶寶在水中的變化。
3、交流分享
教師引導幼兒講一講:
。1)加在水中的糖和鹽那里去了,初步了解它們在水中會溶解。
(2)哪個杯子里的蛋寶寶浮上來了,你在里面加的是什么
小結(jié):原來鹽溶解在水里以后能讓蛋寶寶浮上來。
4、師操作了解在水中要加很多鹽才能使蛋寶寶浮上來。
5、延伸:出示鴨蛋寶寶,它也想在水中游泳,小朋友能不能幫幫它,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試一試。
教學反思:引領(lǐng)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松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并及時的梳理與小結(jié)。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定滑輪固定在一個地方,不能隨著物體的移動而移動。
知道動滑輪不固定,可以隨著重物的移動而移動。
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不相同。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行設(shè)計實驗方案來研究定滑輪是否省力、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發(fā)展探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滑輪的工作原理。
【教學難點】通過實驗來認識其工作原理。
【教學準備】鐵架臺、滑輪、鉤碼、線、測力計、實驗計劃表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新課
1、播放學校早晨升國旗的過程,并提問:“升旗的時候,我們的隊員是往下拉繩子,為什么國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學生回答:因為旗桿頂部有一個輪子)
2、概念引入: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zhuǎn)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
二、研究旗桿頂部的滑輪
1、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做一個定滑輪,模擬升旗的情形,并思考:當我們利用定滑輪提升重物時,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這說明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2、根據(jù)學生回答進行引導“定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況下,學生已習以為常地認為我們所學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請同學們自行設(shè)計研究定滑輪是否能省力的實驗方案。(提供實驗設(shè)計方案表)
要研究的問題 定滑輪是否能省力
預測 是( )否( )
要改變的條件
不要改變的條件
實驗設(shè)計(可附圖)
4、小組合作進行實驗,并記錄下研究的數(shù)據(jù)。
左邊鉤碼個數(shù) 右邊鉤碼個數(shù) 定滑輪的狀態(tài) 我們的發(fā)現(xiàn)
5、全班內(nèi)進行交流匯報。
小結(jié):定滑輪的作用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會移動的輪子
1、 出示塔吊的滑輪圖,并問:“這個滑輪是定滑輪嗎?”
2、 認識動滑輪的定義。
3、 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安裝一個動滑輪。并思考:“動滑輪有什么作用?”
4、 在提升重物時,我們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這說明定滑輪能否改變用力方向?
5、 用測力計研究動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學習使用測力計,認識力的單位:牛頓。并進行鞏固練習,拉出3N、5N的力。
2)教師示范用測力計測量將重物不通過動滑輪提升時的重力度數(shù);示范用測力計測量將重物通過動滑輪提升時的重力度數(shù)。
3)請學生小組合作用測力計按順序分別測量不同個數(shù)(1~5個)的鉤碼直接提升的重力讀數(shù)和用動滑輪提升重物的'重力讀數(shù),并把實驗結(jié)果填寫在P13的表格內(nèi)。并比較表內(nèi)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全班內(nèi)進行交流動滑輪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
四、比較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的不同
五、想一想:
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有這么大的不同,那么我們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定滑輪,什么情況下使用動滑輪?
教學反思:
本課將研究“滑輪”這一新的簡單機械,通過教學,認識什么是定滑、什么是動滑輪,研究定滑輪、動滑輪工作時是否改變用力的方向、是否省力兩個特征。
在教學一開始讓學生利用一個滑輪,繩子,支架把鉤碼充當?shù)闹匚锾嵘礁咛。看有幾種不同的方法。然后讓學生從兩種不同的組裝方式找出它們的區(qū)別,從而引出定滑輪和動滑輪的概念以及定滑輪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不改變力的方向。
其次讓學生再次通過滑輪來提升物體,感覺用哪個滑輪提升重物,拉的時候,誰比較輕松。有的學生感覺定滑輪輕松,有的學生感覺動滑輪輕松。那大家的感覺是否正確呢?我們需要用實驗來驗證。自然而然的引出驗證滑輪是否省力。
在研究“滑輪是否省力”的實驗中,原先教材中,對于定滑輪實驗的設(shè)計,教材是安排繩子每端各掛同樣多的鉤碼。一邊掛著鉤碼當重物,一邊掛上鉤碼當所用的力。而動滑輪實驗的設(shè)計則是運用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從思維的銜接上來說,在定滑輪實驗安排用測力計測力,發(fā)現(xiàn)不省力。然后再測動滑輪發(fā)現(xiàn)讀數(shù)小了,得出動滑輪是可以省力的。思維很順暢,更利于理解和區(qū)別兩種滑輪的作用。但由于學校的測力計有誤差,學生用的測力計測出定滑輪實驗中的拉力都偏小,容易讓學生形成一個錯覺,定滑輪也是省力的,于是定滑輪的實驗驗證便由老師來演示,學生記錄。雖然沒讓學生分組做定滑輪的實驗,只是讓學生分組做動滑輪的驗證實驗。由于改變教材中定滑輪實驗的設(shè)計,利用彈簧秤測出定滑輪實驗中拉力的大小,也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據(jù)意識,讓他們學會用數(shù)據(jù)來解釋實驗現(xiàn)象。
教學最后一個思考“我們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定滑輪,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動滑輪?如果我們既想省力又想改變力的方向該怎么辦呢?”即是對本課教學的總結(jié),也是為下節(jié)課做的鋪墊,另外也增加了學生課后自主觀察的問題“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到定滑輪和動滑輪?”使學生對定滑輪和動滑輪有進一步的認識,從而增加學生觀察周圍生活的興趣。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30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3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1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1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精選]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