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教育范文>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8-12 10:04:59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大全7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shù)學教案(大全7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從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指出各個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

            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的物體;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3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初步進行物體與其正視圖、側視圖、俯視圖間的相互轉換。

            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4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簡單描述看到的形狀。比較幾個物體的正視圖(側視圖或上視圖)。

            本單元教材安排一道例題和一次想想做做,都是觀察4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一道思考題里觀察的物體要復雜得多。

            在三年級(上冊),學生已經觀察了由3個相同的正方體擺的物體,初步學習從正面、側面和上面進行觀察,并用圖形描述物體各個面的形狀,這些都是繼續(xù)教學本單元內容的基礎。

            從3個小正方體的拼擺至4個小正方體的拼擺,數(shù)量上僅多了1個小正方體,但拼擺時的變化卻多得多。各種拼擺組成的物體形狀各不相同,它們的視圖有時相同,有時不同。如果學生理解這一點,他們的空間觀念和觀察物體時數(shù)學思考的水平都能得到一次發(fā)展。例題出示三個都是由4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由大卡通引導學生先從正面看這三個物體,比比看到的形狀是否相同,再從側面和上面看,也分別比比形狀,這些活動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達到教學要求。

            用4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不只例題中的三個,還有許多。因此,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繼續(xù)擺一擺、看一看、比一比并且畫一畫。這些要求既與例題自然銜接,又比例題適當提高。擺一擺讓學生整體感知物體的'特征,先擺再看便于學生理解物體某個方向的形狀。例題和各道想想做做都有先擺一擺的要求,教學時要想辦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擺的物質條件,絕不能圖省事以看教材里的實物圖代替看擺出的實物。把看到的圖形畫出來,是表達觀察、思考結果的一種方式。對學生畫圖的要求不宜過高,能畫出草圖并基本正確就可以了。

            想想做做第3題要求依據(jù)視圖擺出物體,其中第(1)題的擺法各只有一種,第(2)、(3)題的答案是開放的。要鼓勵學生擺出既符合視圖要求,形狀又不相同的各個物體。引導他們經歷研究視圖的結構想一想應該怎樣搭動手拼搭驗證搭成的物體是否符合要求的過程,這個過程既能發(fā)展空間觀念,也能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方法與習慣。在進行第(2)、(3)題的拼擺時,可以分步進行。如先拿2個或3個正方體放成一排,再把其余的正方體放到適當?shù)奈恢蒙先ィ胂胗袔追N放法并檢查擺出的各個物體的視圖是否符合題意。第5題是第6題的鋪墊,每個樓房模型都只要4個正方體就能搭出。學生在搭的時候,會自覺體會其中某個正方體被遮著,不容易看到甚至看不到,能理解那個看不到的正方體事實存在,也是空間觀念的反映。第6題左邊物體中的各個小正方體都能清楚地看到;中間物體中的個別小正方體不容易看到;右邊物體中有個別小正方體被遮著,不能直接看到。說出三個物體各由幾個小正方體擺成的難度不同,要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數(shù)、怎樣想的。

            思考題是從前、后、左、右分別觀察由6個正方體擺成的物體,供教學選用。要注意的是,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觀察由4個正方體擺成的物體。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蘇教版) 數(shù)學第五冊第43頁例題和“試一試”,第43-44頁“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

           。、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

           。、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學會解答乘法、加減法相結合的兩步計算的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乘法、加減法相結合的兩步計算的問題的不同解法。

            教學準備: 準備上衣、褲子的圖片(褲子圖片上標有28元的標簽)。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導入新課。

            談話:星期天,郭老師去商場為孩子買衣服,了解到了以下信息,(依次貼出圖片):

            褲子:28元

            上衣:價錢是褲子的3倍

            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或問:你能解決哪些問題?或是你想知道什么?)(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

            根據(jù)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1、一件上衣多少錢?

            2、買一套衣服多少錢?

            3、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錢?(或:一條褲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錢?)

            ……

            二、探索新知,感知方法。

            談話:我們學數(shù)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有時為了解決實際問題,我們可以利用“數(shù)學畫”來“畫數(shù)學”,讓“數(shù)學畫”來幫助我們發(fā)現(xiàn)數(shù)量間的關系,解決實際問題,想了解嗎?

            師生討論“畫數(shù)學”的方法:

            一條褲子28元可以用一條線段來表示: ———— ,線段可長可短,根據(jù)實際情況來畫。上衣的價錢不知道,鼓勵學生嘗試畫。通過討論要明確上衣的價錢是3個28元那么長的線段。

            師生共同完成線段圖:褲子 ————

            上衣 ————————————

            1、“一件上衣多少錢?”

            提問:這個問題的問號該標在哪兒?怎樣標?你會解決嗎?

           。▽W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書:28×3=84(元)

            師:你能給同學們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嗎?

            2、“買一套衣服多少錢?”

            提問:誰來講講“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那么“買一套衣服多少錢?”這個問題的問號該標在哪兒?為什么?(學生討論,并標出問號)

            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組織交流。)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價錢

           。福矗玻福剑保保玻ㄔ惶滓路膬r錢

            綜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4……上衣和褲子一共是4個28元

            28×4=112(元)……一套衣服的價錢

            綜合算式是:28×(3+1)

            3、“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錢?”

            學生嘗試畫線段圖,標出表示問題的部分,并獨立解答。

            指名板演,組織學生交流,說說為什么要這樣畫線段圖,問號為什么標在這兒,以及自己在解決問題時是怎樣想的?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價錢

           。福矗玻福剑担叮ㄔ弦卤妊澴佣嗟腻X數(shù)

            綜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2……上衣比褲子多2個28元

           。玻浮粒玻剑担叮ㄔ弦卤妊澴佣嗟腻X數(shù)

            綜合算式是:28×(3-1)

            4、比較:第2個問題和第3個問題在解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嗎?

            三、組織練習,鞏固深化。

           。、“想想做做”第1題和第2題

            分別出示帶子圖,要求:先說說帶子圖所表示的意思以及問題各表示什么意思,然后獨立解答,最后在小組里交流。匯報時要說說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從題目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還有哪些信息我們不知道?你會解決嗎?(學生獨立填表,全班共同校對)

            提問:看著這張表你還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你會解決嗎?(四人小組合作,互相提問并解答)

           。、獨立作業(yè):“想想做做”第4題和第6題。

            四、質疑問難,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是怎樣獲得的`?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課后反思:】

            這節(jié)課是本人進行《低年級小學生數(shù)學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課題研究后,進行的一次大膽嘗試。這節(jié)課的設計意圖有兩個。其一,以教材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數(shù)學問題的情境,鼓勵學生根據(jù)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決的問題,目的是想激起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興趣和欲望,進而促使學生根據(jù)已有信息和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使學生能以一種數(shù)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學會用數(shù)學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其二,以畫“數(shù)學畫”為切入點,進行方法指導,突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在老師的鼓勵和引導下,在同伴之間的交流、啟發(fā)下,探索并學會用線段圖分析問題、了解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進而感知方法,解決問題,為今后自主學習打下基礎。

            通過教學實踐,這節(jié)課的設計意圖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出色表現(xiàn)令我欣喜不已,本人認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這樣設計和處理有以下幾點好處:

            1、有利于學生數(shù)學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俗話說“不學不成,不問不知”,問題意識是創(chuàng)新素質的基礎,在教學中,老師首先要有問題意識,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學會問,善于問”的能力,切實改變教學中只教“學答”,不教“學問”的現(xiàn)象。

            2、有利于學生學習線段圖。這是線段圖第一次在教學中出現(xiàn),在認知上是由直觀具體的“圖”向較為抽象的“線段”的過渡,而這又是幫助理解數(shù)量關系,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我將重點放在了畫線段圖的方法指導上:讓學生根據(jù)以往的知識基礎,理清數(shù)量關系,討論得出線段圖的畫法,明確一條線段表示一個數(shù)量,兩條線段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而這個聯(lián)系可以從信息里得到;在對“問號該標在哪兒”的討論中,明確了問題不同,問號所在的位置就會不同,解決的方法就會不同。

            3、有利于學生分析數(shù)量關系,掌握解題技巧。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和在對線段圖畫法的討論中,得不斷的聯(lián)系已知信息,去體會、分析信息中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因此,對于數(shù)量之間關系的理解是自然而然的獲得的,所以解決問題使學生感覺很輕松,講起解法頭頭是道。我相信,在以后的學習中,在解決問題時他們會用這種方法去分析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的。

            4、有利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這個優(yōu)點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多敘了。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訓練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基本口算練習

            1.看卡片口算。

            8+3 7+6 6+5 8+6 8+8

            7+5 8+4 7+7 6+6 7+4

            2.聽算。

            8+2 9+4 9+5 7+3 8+3

            9+6 8+7 6+4 10+8 7+5

            二、新課

            1.出示例4。屏幕顯示:活潑可愛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戲。自然圍成兩圈(如例4圖)。此時,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與聲音同步)

            2.分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4~6人一組,每個學生都參與討論。教師巡視,及時和學生交換看法,給予點撥。

            3.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1)請各組代表發(fā)言。

            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教師板書出每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

           、冱c數(shù)出小兔的總只數(shù),小學數(shù)學教案《應用題(用數(shù)學)》。1,2,3,...,15;一共15只。

           、诎醋、右兩群計數(shù),用加法算。列出算式8+7=□(只),然后算出得數(shù)。

            ……

           。2)如果學生沒有按顏色把小兔分成兩類計數(shù),再計算。引導學生:看一看圖中有幾種顏色的.小兔?想一想還可以怎樣把小兔分成兩部分?使學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兩部分。

            接著,讓學生數(shù)出白兔的只數(shù)(10只)和灰兔的只數(shù)(5只)。然后,由學生口述算式和得數(shù),教師板書:

            10+5=15(只)

            4.小結

           。1)讓學生評議哪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好。

            (2)教師結合解決"一共有多少只兔"問題的情況,肯定學生探索的解決方法,同時特別強調:把小兔按群分成兩部分,用8+7計算出結果,按白色、灰色分成兩部分可以用10+5解決問題。對于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分析,尋找出不同的解決方法。

            三、獨立運用所學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

            做練習二十的第1題。

            1.讓學生看教科書第108頁上面第1題。同桌互相說說題意,之后,指兩名學生向全班同學說一說題意。

            2.獨立填寫算式。[8+4=12(只)]

            3.學生之間交流、評議。請幾個學生說一說自己解決的是什么問題,怎樣想的,計算的結果是什么,其余學生評價誰說得清楚、合理、正確。

            4.引導學生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解決方法。

            (1)啟發(fā)談話:再認真觀察畫面,雞欄里的雞還可以怎樣分類?想一想,還可以怎樣解決"一共有多少只雞"的問題?

            (2)讓學生尋找另一種解決方法?梢宰约核伎迹部梢詢扇擞懻摻鉀Q辦法。

           。3)交流。

            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解決辦法。比如:雞欄有3只白雞、9只花雞。用9加3算出雞的總只數(shù)。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板書9+3=12(只)。

            5.強化認識。

            讓學生看著8+4=12(只)、9+3=12(只)兩個算式,分別口述出解決"一共有多少只雞"這一問題的思考過程。強化學生對這兩種解決方法的認識。

            四、練習

            做教科書第108頁上第2題。

            1.讓學生直接把得數(shù)填在書上。填完后,集體訂正。有錯誤的及時糾正。若出現(xiàn)把10-3算成10+3的情況,特別要強調:做題時要認真看題,仔細計算,才能算對。千萬不要做"小馬虎"。

            應用題(用數(shù)學)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角的大小、角的計量單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課文第37-38頁的內容,“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數(shù),會用量角器量角。

            2、 通過一些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通過聯(lián)系生活,使學生理解量角的意義。

            4、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時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5、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準備: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下列三種椅子問學生:你喜歡坐哪種椅子,為什么?

            學生回答后作如下小結:根據(jù)剛才同學們的交流,看來椅子*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種椅子就是專門給登月的宇航員設計的,要造這樣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辦法知道它的角度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認識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線、內外圈刻度。

            (1)師:量角用什么工具?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小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學生匯報研究的結果。注意這里要盡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來解答。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要說明哪里是量角器的中心,哪里是0度刻度線及內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據(jù)回答作出下列板書:中心、0度刻度線、內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學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教師可提下列問題啟發(fā):根據(jù)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數(shù),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觀念。

            (1)讓學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對的角用細絲游戲棒(在一種塑料掃帚上剪下的)在課桌上擺一擺大約有多大。

            (2)與學生共同討論,得出同學們剛才擺出的這個角就是1°角。

            3、認識幾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問學生這是多少度的角,為什么?

            (在量角器上畫出20°的角,其中每一個刻度都用虛線標出,便于學生講出為什么20°的道理,圖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畫在印在紙上的量角器上)。和學生一起討論為什么同一個刻度,一個表示60°,另一個卻表示120°?從而讓學生談談在量角器上讀角時要注意什么?突破讀內外圈刻度易錯這一難點。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問:這個角你能讀出它的度數(shù)嗎?(因為沒有標角的度數(shù),所以學生讀不出)。接著問:要讀出這個角的度數(shù)該怎么辦?指導學生實際操作,按步驟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線與角一條邊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條邊所對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shù)。教師邊說明邊演示,巡視加以指導。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數(shù)(P39、3)。(突出第二個角的邊不夠長可以延長邊來量,要問學生為什么可以延長邊來量的道理)。

            四、比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兩組角,比較一下它們的大小。(P38例1)

            討論: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

            總結結論: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沒有關系。角的大小要看兩條邊*開的大小,*開得越大,角越大。

            五、鞏固練習: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個角的度數(shù),然后驗證。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數(shù)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

            2、使學生在探索、認識24時計時法的過程中,體會24時計時法在生活里的應用,幫助學生建立時間觀念。

            3、培養(yǎng)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意識,體驗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認識、理解24時計時法,會正確運用24時計時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明確兩種計時法的異同。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實物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 課前談話:

            同學們喜歡看電視嗎?都喜歡看哪些節(jié)目呢?

            2、有沒有看過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啊?什么時候有?對,在每年的大年夜,和爸爸媽媽圍坐在電視機前,一邊收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一邊等待新年的到來,那是多么令人激動的時刻。∠氩幌朐倩仡櫼幌履菚r的.情景?

           、俣嗝襟w播放新年即將來臨,全場倒計時的場面。

           、谀憧吹搅耸裁矗柯牭搅耸裁?(0點鐘聲敲響,猴年第一天開始了。

           、垡簿褪钦f一天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板書:半夜12時 0時

            3、新年的第一天,你做了什么事情覺得很有意義,到現(xiàn)在還記得的?跟大家講講,好嗎?

            4、過渡:可能有些同學那天過得不是特別有意義,或者已經忘記了,想在明年春節(jié)的時候給自己計劃一下嗎?你可以把最想干的兩三件事情寫下來。

            二、自主探究

           。ㄒ唬┙虒W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

            1、學生填寫時間安排表。

            2、全班交流:

           。1)哪位同學想來介紹?

           、僖簧趯嵨锿队吧线呏v邊撥鐘,師口述:從0時起一天開始了。

            ②師:一整天結束了嗎?(把時針撥到0時)舊的一天結束的同時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蹚倪@位同學撥鐘的過程中,你發(fā)現(xiàn)時針在鐘面上走了幾圈?一共有幾小時?(板書:兩圈 24個小時)

           。2)誰也想來介紹一下?

            請學生把安排表放到實物投影上說一說。

            3、兩位同學寫的時間怎么不一樣呢?

            隨機揭題:其實,它們是兩種不同的計時方法,像上午7時,下午3時(板書)等這種計時法叫做普通計時法,(板貼:普通計時法),另外一種叫24時計時法(板貼:24時計時法),它們都是記錄一整天中某個時刻的方法。

            4、改寫:

            這是普通計時法,你能用24時計時法把它改寫一下嗎?

            這24時計時法,誰會改寫成普通計時法?

            5、讓我們從屏幕上再來看看它們是怎樣計時的?

            多媒體演示,師講述:

            半夜12時 中午12時 半夜12時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比較兩種計時法的異同。

            現(xiàn)在你能從圖上發(fā)現(xiàn)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了嗎?同桌之間互相交流一下。

            生交流師板書:

           、倨胀ㄓ嫊r法有時間詞,24時計時法沒有時間詞;

           、趶钠胀ㄓ嫊r法換到24時計時法,第一圈,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第二圈,時針所指的時刻還要分別加上12小時;從24時計時法換到普通計時法,第二圈時時針所指時刻減去12小時。

            板書成: 第二圈

            +12

            普通計時法 24時計時法

            有時間詞 -12 沒有時間詞

            半夜12時 0時(24時)

           。ǘ⿴熒鷮诹

            過渡:下面我們來個對口令,我說一個時刻,你能判斷它用的是哪種計時法并把它轉化成另一種計時法嗎?

            題目:上午9時 凌晨3時 晚上9時 14時 7時 半夜12時 下午5時 22時

            三、運用拓展

            1、我們的手表上都有時針和分針,可是這些鐘面上卻少了時針,你能根據(jù)下面這些時刻給鐘面畫上時針嗎?

            7:00 下午1:00 21:00 24:00

            2、 在我們生活中,你在哪里見到過24時計時法?

            師:對,24時計時法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你瞧——多媒體隨機出示

            A、電子表

            B、圖書館借書時間表、肯德基營業(yè)時間、節(jié)目預告

            3、看來,生活中我們離不開24時計時法,你能根據(jù)圖中的情境說說鐘面上的時間嗎?(可以用24時計時法,也可以用普通計時法。)

            4、現(xiàn)在的人們離不開鐘表,可是很早以前并沒有鐘表,那時的人們又是怎樣計時的呢?讓我們跟隨電腦博士回到古代去看一看吧!(多媒體出示)

            師介紹:在古代,原始人只知道用日和夜來表示時間;后來,人們利用測太陽影子的方法來確定時間,這是日晷,由 “晷針”和“晷盤”組成,晷盤上刻有24個等分的刻度,晷針垂直在晷盤中央。當太陽照著晷針,針影隨太陽的運轉而移動,刻度盤上指示出刻度來,便知道了時間,但它只能在晴朗的白天應用,陰雨天和夜間就不行了。因此,人們又發(fā)明了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來計算時間,這就是銅壺滴漏,我國發(fā)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制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而且應用也很普遍。再后來,人們發(fā)明了鐘表,計時就越來越準確了,也就有了我們今天學習的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想知道其它計時器的使用方法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到網上或書上去查一查。

            四、總結反思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還有問題嗎?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 材 分 析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shù)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北菊n所學內容就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yōu)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yōu)的方案,初步體會統(tǒng)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

            學 情 分 析

            四年級學生在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其思維能力尚停留在形象化和表面化,對于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也不能靈活運用,所以在教學時,教師應做好課前準備,讓學生提前了解烙餅的方法和時間。

            教 學 目 標

            1、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優(yōu)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中的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yōu)化方案的意識。

            3、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shù)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優(yōu)化思想。

            教學難點: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方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義及性質.

            2.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教學重點

            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

            教學難點

            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斷及應用.

            教學步驟

            一、基本訓練.

            43-27

            5.65+0.5 4.80.4 1.25 1001%

            0.25402-

            二、歸納整理.

           。ㄒ唬┍群捅壤囊饬x及性質.

            1.回憶所學知識,填寫表格【演示課件比和比例】

            2.分組討論:

            比和分數(shù)、除法有什么聯(lián)系?

            比的.基本性質有什么作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呢?

            3.總結幾種比的化簡方法.【繼續(xù)演示課件比和比例】

            比

            前項

            ∶(比號)

            后項

            比值

            除法

            分數(shù)

           。1)整數(shù)比化簡,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shù).

            (2)小數(shù)比化簡,一般是把前項、后項的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shù)(位數(shù)不夠補零),使它成為整數(shù)比,再用第一種方法化簡.

           。3)分數(shù)比化簡,一般先把比的前項、后項同時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數(shù),使它成為整數(shù)比,再用第一種方法化簡.

           。4)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簡,求出比值后再寫成比的形式.

            解比例:12 :x=8 :2

            4.鞏固練習.

           。1)李師傅昨天6小時做了72個零件,今天8小時做了96個零件.寫出李師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個數(shù)的比和所用時間的比.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

           。2)甲數(shù)除以乙數(shù)的商是1.4,甲數(shù)和乙數(shù)的比是多少?

           。3)解比例: ∶ =8∶2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2-25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3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20

          (經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6

          [經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2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典)08-03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2

          【經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9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典)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