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精品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進入秋天后,我們以秋游活動能夠為切入點,進行了“秋天的花”、“秋天的樹”、“秋天的衣服”為主題的線性活動。其中,由于天氣慢慢轉涼,孩子們穿衣服的量開始發(fā)生變化,基于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能夠為自己選擇合適的衣服為出發(fā)點,我們生成了關于“衣服”的小主題,通過一系列的線性活動,讓孩子們對自己身上穿的衣服產生了興趣,同時也知道了一些關于衣服的基本知識。
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積累足夠的生活經驗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學習內容。本節(jié)課中,我將帶著孩子學習裁縫店的一些知識,了解裁縫制作衣服所需的工具和過程,最后通過一個美工活動,自己動手嘗試制作衣服,體驗當一名小小裁縫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結合參觀裁縫店的經驗,認識裁縫店里的工具,了解它們的用途。
1.經過討論和梳理,了解裁縫制作衣服的基本步驟。
1.通過自己動手嘗試制作衣服,體驗當一名小小裁縫的樂趣。
活動準備:
1.PPT
1.各種材質的半成品衣服、剪刀、針線、雙面膠、裝飾用的彩紙、畫紙、記號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經驗回顧——裁縫店里的東西
1、引題:有幾個小檸檬給柳老師發(fā)了照片,你們知道他們是在哪里嗎?
2、師(組織討論):你們知道裁縫店里有什么工具?這些工具都是做什么用的'?
3、結合PPT認識這些工具,介紹它們的用途。
二、步驟梳理——裁縫如何制作衣服
1.師:有了這些工具,裁縫店里的裁縫就可以制作衣服了,那你們知道裁縫是怎么制作衣服的嗎?(組織個別交流討論)
1.結合PPT介紹裁縫制作衣服的基本步驟。
三、嘗試制作——體驗制作活動的樂趣
1.出示老師已準備的半成品衣服,簡單介紹如何將它們完成的方法。
第一種:裁縫師傅已經幫我們畫好,請小朋友剪出來貼好、裝飾好。
第二種:裁縫師傅已經幫我們畫好裁好了,請小朋友們將兩片衣服縫起來。
第三種:請小朋友自己設計一件漂亮的衣服。
1.幼兒分三組進行美工活動,嘗試體驗當一名小裁縫的樂趣。
四、欣賞展示——將幼兒制作完成的作品訂在展板上,互相欣賞。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吃不完的食品不封口會還潮、變質。
2、通過嘗試操作,學習幾種簡單的封口辦法,在實驗中比較發(fā)現(xiàn)最好的封口方法,并用標記作記錄。
3、感知科技的進步,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只已開封的食品包裝袋(如:暑片的包裝袋)保鮮袋,毛線、雙面膠、塑料夾、封口夾、五角星若干。
2、一袋已開袋的餅干,大記錄表一張。
活動過程:
1、師幼談話導入。
出示已開袋的食品,提問:
。1)食品吃不完,就這樣放著,過幾天吃感覺會怎樣呢?
。2)為什么吃上去不香了?
2、幼兒討論交流。
請大家討論一下,可以怎么辦讓食品吃上去還是香香的?
3、幼兒實踐交流。
師:剛才你們想了很多辦法,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去試一試。
師:你的袋口封住了嗎?,你是怎樣封住袋口的?
4、實驗比較記錄。
(1)師:小朋友剛才都試了用不同的方法封住袋口,你覺得用什么辦法最方便,封口封得最牢?我們來做個實驗。
(2)幼兒實驗,將保鮮袋裝滿空氣后封口,看哪種方法不漏氣。
(3)進行記錄,在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法下貼一個五角星。
。4)師小結:隨著科技的`進步,科學家們發(fā)明的產品越來越先進,就象這個食品封口夾,夾起來很方便,而且很密封。
5、拓展生活經驗
師:生活中我們除了沒吃完的食品要封口,還有什么時候塑料袋也要封口?可以怎樣封口?下次,我們小朋友可以幫助爸爸媽媽將塑料袋封口。
四、活動延伸
繼續(xù)探索其它為塑料袋封口的方法。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通過幼兒自身的探索活動,初步認識沙子和石頭的特征,知道沙子和石頭是多種多樣的。
2、通過觀察、討論等活動,發(fā)現(xiàn)沙、石的用途以及它們和人們生活的關系。
3、學習用沙、石來表現(xiàn)各種造型,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環(huán)境的探索興趣。
活動準備:
1、平時散步、參觀、春游及秋游活動時,引導幼兒觀察用沙、石做的各種建筑,看石人、石馬、石子路,看工人用水泥、沙子造房子,幫助幼兒積累經驗。
2、游戲中讓幼兒玩沙,科學桌上放置幼兒撿的各種石頭。
物質準備:每人一塊石頭,每組一個盆,放上水,供給幼兒的各種形狀、大小不一的石頭,黃沙(粗的和細的),玩沙工具若干,有關石頭建筑的圖片,沙盤兩個(分別裝干沙和濕沙)
活動過程:
一、出示石頭和一盤沙,引起幼兒的探索興趣。
二、教師引導進行探索活動,師生共同討論,形成初步概念。
1、探索活動:沙、石的由來。
。1)提出問題,讓幼兒討論,“是先有石,還是先有沙?”
(2)做沙、石的實驗。
將一團捏在一起的濕沙,用吹風機吹,觀察其變化。
教師小結:小球上的沙,由于濕度的變化和擠壓,可變成巖石,而在巖石經過風吹、日曬或水浪的沖擊可變成大石頭。大石頭可在變成小石頭,小石頭
可變成粗沙。粗沙進一步又可變成細沙。所以,可以說沙是石頭變的,石頭也是由沙變的。
(3)讓幼兒再次做上述沙、石實驗,驗證是否正確。
2、探索活動:認識石頭。
。1)讓幼兒自己玩自己的石頭(每人一塊,顏色、大小、形狀不一),
(2)啟發(fā)提問:
、 石頭是什么樣的?(硬硬的)
、 摸上去有什么感覺?(粗糙、光滑)
、 你手里的石頭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
、 把石頭放在水里看看有什么變化?
。3)教師幫助幼兒整理,形成認識:
“你聽了其他小朋友的發(fā)言,你發(fā)現(xiàn)什么?”(引導幼兒說出:石頭是多種多樣的,顏色有……,形狀有……)
教師小結石頭的特征。
。4)討論:石頭有什么用?
鋪路、鋪地、筑防洪堤、做假山、石橋和石凳、石欄桿(教師出示一些圖片讓幼兒看),還可用來做工藝品。
教師小結得出結論: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石頭。
3、探索活動;認識沙。
。1)請幼兒到大沙盤了玩沙。
教師提問:這是什么?它與石頭有什么不同?
。2)讓幼兒玩干沙和濕沙。
教師提問:感覺有什么不一樣?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干沙捏不攏)
(3)給幼兒看各種不同的沙子。
讓幼兒觸摸粗沙、細沙,問他們有什么不同感覺。
(4)討論:
、 在什么地方看到過沙子?(土地上、海邊、電視上的大沙漠里……)
、 沙子有什么用?能為人們做些什么?(造房子、給小朋友玩建筑游戲……)
三、幼兒創(chuàng)造性活動
請幼兒集體用沙子和石頭來建筑美麗的公園(分成小組進行)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影子,做影子游戲,感知光與影子的關系。
2、初步學念兒歌,感受兒歌的趣味性。
3、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4、激發(fā)幼兒對影子的興趣。
活動準備:
《影子》畫面、課前玩過踩影子影子、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游戲《手影》,引起幼兒興趣。小朋友看這是什么?是怎么變出來的?原來影子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光線方向出現(xiàn)在身前、后、左、右。
二、欣賞畫面
出示《影子》畫面,請幼兒觀察。提問:
1、小朋友,你們看到圖上有什么?
2、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3、他們是在什么時候?
4、你是怎么知道的?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呢?
5、教師小結。
三、欣賞童謠。
1、在我們的閱讀樹“念兒歌、讀童謠”里有一首兒歌,說的就是這幅圖的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
2、提出閱讀要求:安靜閱讀,認真仔細地觀察畫面,看完后把你看到的說給大家聽。
3、引導幼兒翻開幼兒用書第6、7頁,進行自主閱讀。
4、老師朗讀兒歌,幼兒欣賞,提問:“請小朋友猜猜兒歌里的好朋友是誰?”
四、復習兒歌《停機場》。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分析:
我班幼兒探索欲望較強,對動手操作、變魔術之類的活動比較感興趣,為滿足幼兒的這一興趣,特設計此活動,讓幼兒樂在其中,自然而然習得知識。此活動通過以下幾部曲讓幼兒了解到紅、黃、藍三原色中,任何兩種顏色相混合都會產生一種新顏色。一、以幼兒熟悉的動畫片人物“海綿寶寶”的求助,引出課題;二、圍繞“海綿寶寶”的求助,教師引導幼兒通過嘗試、實踐操作,了解到三原色紅、黃、藍中任意兩種顏色相混合都會產生一種新顏色;三、幼兒練習配色涂畫,為“海綿寶寶”解難題。
活動目標:
1、通過“魔術”,使幼兒知道三原色紅、黃、藍中任意兩種顏色相混合都會產生一種新顏色。
2、幼兒通過實驗用蠟筆配色、涂畫,探求顏色的變化。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蠟筆若干;幼兒人數(shù)的白色畫紙及畫有一盤水果輪廓的畫紙;一些透明杯、水、紅黃藍三色廣告顏料等。
活動過程:
。ㄒ唬、以“海綿寶寶”的求助引出課題
昨晚我做了一個“海綿寶寶”的夢,海綿寶寶在夢里告訴我說:蟹老板要他完成一項工作,如果完不成就不要他在蟹皇堡工作了,海綿寶寶聽說我們中一班的.小朋友特別聰明,于是就請章魚哥幫忙送了一個橙色的神秘口袋來我們班。(讓我們來找找這個神秘口袋在那里,哦!在這里“神秘口袋”。)讓我們來看看口袋里到底裝了些什么,(有紅、黃、藍三種廣告色、蠟筆、水彩筆,還有紙條裹好的一些輪廓畫。)喲!還有一張紙條。紙條上說:中一班的小朋友,我是海綿寶寶,蟹老板拿了這些顏料給我,要我把這些水果涂上顏色發(fā)給顧客們,蟹老板說了顧客最喜歡橙色的橘子、紫色的葡萄、綠色的西瓜,你們愿意幫我的忙嗎?
1、復習三原色。
2、個別幼兒大膽嘗試配色
。ǘ、做變色游戲
1、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變一個魔術,看看我面前的三杯水會變成什么顏色?”
教師:將紅和黃混在一起,變成橙色。
將紅和藍混在一起,變成紫色。
將黃和藍混在一起,變成綠色。
(教師操作完畢后,由幼兒口述教師如何配色的,同時在杯上貼上相應的三原色顏色圓片。需要的顏色已經變出來了,那我們能不能用水彩筆來配色涂畫呢?)
2、幼兒口述配色方法,教師用水彩筆進行范涂。
(要求輕涂,不超過輪廓線。)
。ㄈ⒂變簩嶒炁渖,并涂畫
1、幼兒在白紙上嘗試用蠟筆配色。
2、個別配好的幼兒口述,教師示范用蠟筆配色涂畫。(要求涂抹均勻,不要超過輪廓線。)
3、幼兒繼續(xù)練習配色并涂畫,教師隨機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出。
4、幼兒作品欣賞
。ㄋ模┙處熜〗Y,結束活動
今天,我們通過幫“海綿寶寶”的忙,學會了用三原色紅黃藍配出顏色橙紫綠,并幫海綿寶寶完成了工作,海綿寶寶非常感謝你們,他希望中一班的小朋友變得更聰明、更漂亮,你們高不高興呀!看這是什么?海綿寶寶帶給你們的禮物,哇!美人志!(好下邊請小朋友們把蠟筆和海綿寶寶的畫帶上來,送到他的神秘口袋里,因為蟹老板已經叫海綿寶寶交畫了,顧客們馬上就要來了。交了的小朋友,領著美人志就可以出去看看我們幼兒園里除了紅黃藍橙紫綠還有些什么顏色?呆會兒告訴我![好!現(xiàn)在第一組的上來交-----])
活動反思:
色彩是直觀地,如果幼兒不能有意去感受,就會視而不見,因此本人讓幼兒在實驗活動中去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在調色活動中感受顏色的多變,大大地激發(fā)了幼兒對色彩的關注,同時讓幼兒觀察周圍的東西,讓幼兒對周圍的色彩產生了興趣,就能主動去認識各種顏色,在配色活動中,也讓幼兒對科學的現(xiàn)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調色、配色,幼兒興趣濃,而且大大激發(fā)了他們探索的欲望。但是在給幼兒操作調色的活動時,我沒能充分地引導和組織幼兒探討活動中遇到的各種現(xiàn)象,使得幼兒的興趣停留在操作上,沒能達到進一步探索的愿望。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經典)中班教案07-23
【精選】中班教案07-29
[經典]中班教案07-28
中班教案(經典)08-02
中班教案【精選】07-21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經典】07-20
(精選)中班教案07-27
中班的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