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班教案(推薦)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教案 篇1
核心目標
1、愿意嘗試用普通話說一句話。
2、能安心聽別人講述。
3、學習簡單的問候語。
提供幼兒與成人之間的交流的機會,讓幼兒愿意說話。
材料方面既可以為幼兒準備好五彩繽紛的紙片花朵,也可以提供彩色紙,讓幼兒隨意撕成花朵(小圓片或形似花朵)。
利用恐龍形象以及所注入的與恐龍交朋友、獻花、合影等游戲情節(jié),激發(fā)幼兒用普通話表達問候的愿望。
材料與環(huán)境
1、準備“恐龍滑梯”大圖片(上有雙面膠帶)。
2、每人一朵小花。
3、玩具相機。
主要環(huán)節(jié)
1、引導幼兒觀察“恐龍滑梯”圖片,幫助幼兒講出自己玩滑梯的感受和經歷。
2、組織幼兒玩游戲“我和恐龍合個影!
(1)幼兒學習說一句簡短的普通話,和恐龍打招呼,并將手中的小花送給恐龍(帖在恐龍身上)。老師用手中的相機給幼兒與恐龍合影。
。2)集體學說“恐龍你好!我和你一起玩”。教師請幼兒與花恐龍一起合個影。
3、帶領幼兒到場地上去玩滑梯。
工作坊
運動區(qū):引導大膽幼兒嘗試玩園內的各種大型器械玩具。
游戲天地
教師指導幼兒玩動物指偶,進行簡單的.對話,鼓勵幼兒學說普通話。
日常生活
1、組織幼兒戶外活動時,引導幼兒安全地玩滑梯。
2、利用晨間和離園時間,提醒幼兒主動使用普通話進行問候和道別。
活動材料
花恐龍
街頭,有一座大大的恐龍雕像。
小狗來啦,在恐龍身上插上一朵花。
小貓來啦,在恐龍身上插上一朵花。
你一朵,我一朵,恐龍變成了花恐龍。
小猴招手叫:“來來來,我們和花恐龍一起照張相!
花開的季節(jié),小動物們的心情和花一樣快樂。
小班教案 篇2
目的:
1. 嘗試剝一些水果的外皮,提高幼兒動手能力,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 引導幼兒把剝下的果皮堆放在指定處,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準備:
桔子、香蕉、柚子、葡萄等水果若干;盤子幼兒人手一只。
過程:
1. 今天小朋友都帶來了好多的水果 ,我們來開個水果品嘗會吧。快來看看都有些什么好吃的水果?(請幼兒介紹自己帶的水果)
2. 師和小朋友一一認識各種水果。
3. 剝桔子
1)桔子的味道真好,我可喜歡吃了,你們喜歡嗎?讓我來嘗一嘗。咦!這樣能吃了嗎?
2)原來要先剝皮。有了皮,就不能嘗到它的味道了。
3)誰能幫我的忙?你是怎么剝的?
4)那剝下來的`桔子皮還有用嗎?
5)桔子的味道真好,誰也想來嘗嘗?
6)我給你們每個人都準備了個盤子,可以用來放水果的皮。我們拿到桔子自己動手剝,再嘗它的味道。
7)桔子好吃嗎,桔子皮是誰剝的?桔子味道好,自己動手剝,你們的小手真能干!皏ery good”
4. 這還有不少水果呢!想嘗嘗嗎?怎么樣才能嘗到它們的味道呢?(原來這些水果都要剝皮的。)剝下來的果皮放到哪里呢?
5. 想一想,你要吃什么水果,它的皮怎么剝?再去嘗嘗它的味道。
今天我們的小手真能干,剝了好吃的水果。那盤子里的果皮怎么辦,我們一起來整理吧!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水能解渴,人每天都需要喝水。
2、遷移生活經驗并對比,懂得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喝生水不衛(wèi)生。
3、養(yǎng)成主動喝水的良好習慣。
4、初步了解水的小常識。
5、培養(yǎng)幼兒少喝飲料多喝開水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瓶裝可樂、汽水、橙汁,一杯白開水,一杯自來水
活動過程:
一、通過提問,引出話題:
提問:口渴了怎么辦呢?(喝水、喝飲料、吃水果等。)
二、出示瓶裝可樂、汽水、橙汁,一杯白開水。遷移生活經驗進行討論:
1、這里有什么?它們是什么味道的?
2、你知道口渴了喝哪種水最解渴、最好呢?
教師告訴幼兒汽水、飲料里面有許多的糖分,還含有許多的`二氧化碳,對我們小朋友的身體健康并不好;而白開水里沒有這些成分,喝白開水最解渴,白開水是最好的飲料。
教師拿著杯子到水龍頭前面接了一杯自來水,提問:自來水能喝嗎?為什么?
教師總結:自來水不能喝,因為有很多的細菌還沒有被消滅。只有經過高溫消毒的水才能喝。
三、介紹喝水的重要性。
提問:為什么人每天都要喝水?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經驗大膽地說說。
教師總結:我們人體內每天需要有很多的水,但是我們活動后就會出汗,身體里的一些水就會蒸發(fā)掉,因此,我們每天都要給身體補充足夠的水。
四、幼兒欣賞兒歌:咕嚕咕嚕教師:小朋友,如果你現(xiàn)在口渴了,你會喝什么呢?小胖胖口渴了,他喝了什么?他還口渴嗎?
教師念兒歌:咕嚕咕嚕。小朋友請你們一起告訴小胖胖喝什么最解渴好嗎?
兒歌:咕嚕咕嚕太陽大,天氣熱,小胖胖,買汽水,喝可樂,咕嚕咕嚕喝一杯。咕嚕咕嚕喝一杯。一杯兩杯三杯……咕嚕咕嚕咕!攘撕枚啾,小胖胖一樣渴,小胖胖一樣熱,還把地上弄了一堆垃圾。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閱讀圖書的內容、情節(jié),豐富相應的詞匯和句式。
2.通過講述、討論及觀察畫面,表達自己對圖書的理解。
3.能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及詞語的理解
活動準備:
1.圖書《要是你給老鼠吃餅干》
2.ppt:《要是你給老鼠吃餅干》
3.黑色水彩筆一支。
4.大的'范樣紙一張。
5.食物:餅干一袋。
活動過程:
一、假設吃餅干,感受詼諧、體驗句式:要是你給……
1.教師拿出實物餅干,“假設著”請幼兒品嘗。
教師:要是我給你吃餅干,你會……
2.教師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聲音、動作表達“詼諧”
3.教師:要是我給老鼠吃餅干呢?他就會怎樣呢——
二、閱讀圖書,感受故事“連環(huán)、輪回”的快樂。
1.教師與幼兒邊觀察ppt圖畫進行閱讀:要是我給老鼠吃餅干,老鼠會——。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
師:你看到了什么?(老鼠要喝牛奶,還要用餐巾擦嘴巴。)師:為什么它要用餐巾紙呢?
師:這只小老鼠很愛干凈,吃完東西還不忘擦擦嘴巴。它擦好嘴巴,想檢查自己擦干凈沒有,于是來到哪里呢?
。2)出示課件(二),引導幼兒觀察。
師:老鼠來到哪里了?老鼠照著鏡子,會怎么想?
。ㄋ胗眉舻都艏糸L毛;它覺得自己該理發(fā)了……)師:這只小老鼠除了愛干凈,還特別愛漂亮。他一照鏡子,覺得自己的頭發(fā)不整齊。瞧,它拿起剪刀,對著鏡子理起發(fā)來。
。3)出示課件(三),引導幼兒觀察。
師:等到頭發(fā)剪好了,又發(fā)生什么事情了?(弄臟了房間)房間弄臟了,怎么辦呢?(打掃)
2.想象故事后半部分情節(jié)。
師:老鼠照了鏡子,剪了頭發(fā),還打掃了房間。它做的事兒真不少!你們猜猜,接下來老鼠會干些什么呢?(幼兒說,老師順著幼兒的回答連環(huán)追問。)
3.理解故事后半段,并欣賞完整情節(jié)。
(1)老鼠究竟做了什么呢?我們來看一看故事。
。ǔ鍪菊n件<五>,引導幼兒觀察。)師:剛才你們看到了什么?
。ɡ鲜罂磿,畫畫,站在冰箱前看畫,想喝牛奶)隨著情節(jié)的推進(2)小老鼠看到冰箱,覺得口渴了,它想喝一杯牛奶。既然喝牛奶,它會想要一塊餅干來一起吃。(又要吃餅干了!故事又要重新開始了)小老鼠吃餅干喝牛奶后,發(fā)生了一連串有趣的事,轉了一個圈,最后又要吃牛奶和餅干了,有回到故事的開頭了,有趣嗎?
4.我們看著這圖把故事講一遍,好嗎?(集體講述故事)在閱讀到結束時,讓幼兒進行故事的“輪回”——再讀到故事的開頭。(周而復始一遍)。
三、用故事中的語言復述故事,感受回味的快樂。
1.教師出示“范樣紙一張”,大家邊跟著教師視屏、閱讀,邊請幼兒輪流上來在范畫紙上畫出故事中的“老鼠要的東西——餅干、牛奶、吸管、餐巾紙、鏡子、拖把、盒子、被子、枕頭……書、紙、圖畫、筆、冰箱”
2.引導座位幼兒輪流循環(huán)。
四、邊吃邊談,拓展圖書
內容教師分餅干給幼兒品嘗,豐富詞匯:要是我給你吃餅干,你會——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的內容,并鼓勵幼兒進行情景表演。
2、初步感受散文優(yōu)美的意境。
3、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jié)。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jù)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
【活動準備】
1、家長帶領幼兒去踏青。
2、在活動室設口種植角,幼兒可以跟蹤觀察種子發(fā)芽的整個過程。
【活動過程】
1、老師組織幼兒觀察種植角種子的發(fā)芽情況。
小朋友,我們的種子發(fā)芽了,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老師引導幼兒討論看到的情況。
老師重點引導幼兒說H;剛發(fā)芽的葉子像什么,。讓幼兒大膽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老師給予及時的鼓勵。
3、老師有感情地示范朗誦散文《發(fā)芽兒》。
4、老師朗誦散文,請幼兒扮演種子,自編情景表演,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編種子發(fā)芽的動作。
5、老師根據(jù)幼兒自編動作的情況,引導幼兒表演種子發(fā)芽的過程。
活動建議:
1、在幼兒的日常生活當中,可以隨時組織幼兒一邊朗誦散文,一邊進行情景表演,以鞏同教。
2、老師組織幼兒精心照顧種子,讓班級的種植角充滿生機。
附散文:發(fā)芽兒
春天到了,春雨落在大地上,有粒種子悄悄地鉆進了地面。
種子發(fā)芽了,兩片新新的.葉子真讓人喜歡。
看。這芽兒多像兩只眼睛!兩只眼睛看啊看,啊,這世界多美麗!
瞧,這芽兒多像兩只耳朵!兩只耳朵聽啊聽,啊,這世界多美妙!
芽兒越看越高興,越聽越開心,一高興就蹦起來,一蹦,就變成小苗苗了!
教學反思:
活動形式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征。給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環(huán)境,刺激幼兒去感受美和表現(xiàn)美!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心理發(fā)展的特點是好動,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強烈。及時表揚幼兒的點滴進步,肯定和鼓勵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舉止,樹立自信心,挖掘幼兒的創(chuàng)造潛能。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身體各部位的名稱。
2、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學習跟著音樂節(jié)拍及速度做動作,感受與朋友拍拍,碰碰的快樂。
活動準備:歌曲《一、二、三》。
活動過程:
一、發(fā)聲練習
跟著音樂模仿。
二、準備活動
1、“老師說”游戲
老師說:摸頭“,大家就要雙手摸頭,以此類推,可變化不同的.身體部位,讓孩子熟悉身體各部位的位置和名稱。
2、熟悉欣賞節(jié)奏
教師用鈴鼓拍出四分音符的節(jié)奏,引導幼兒隨著鼓聲的節(jié)拍走,讓幼兒感受不同的音長。
三、音樂游戲
邊唱歌邊游戲,唱到一,二,三的時候小朋友拍手,唱到“肩膀碰碰肩膀‘的時候,小朋友互相碰碰肩膀
四、結束部分
“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來碰一碰,好嗎?”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制作,讓學生更加了解、認識和熱愛自己的學校。
2.培養(yǎng)學生制作地圖的興趣。
3.學會確定方向和制作簡單平面圖的方法。
4.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一、導入、板書課題:
1.談話:
我們通過體驗活動學會了實地辨別方向,知道了校內各景物的方位。誰來介紹一下你最喜歡的地方?
2.播放介紹學校的錄像。
3.師:要向其他人介紹我們學校,最好的方法是結合錄像,畫一幅地圖來介紹我們的學校。
4.板書課題:一起畫學校
活動過程:
1.電腦課件展示:電腦是怎樣畫學校地圖的`?
2.談話:概括出畫學校地圖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定方向
第二步:選中心
第三步:按方向畫內容
第四步:填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3.討論:你認為畫地圖的時候最困難的是哪一步?
通過討論明確:畫地圖的困難是確定方向。
4.如何確定方向?
。1)討論:生活中怎樣辨別方向?
面北背南,左西右東
。2)圖上確定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3)訓練:圖上辨別方向
三、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先分好工,學生們互相協(xié)作,共同完成學校地圖的制作。
教師作適當指導,提醒學生畫地圖的四個步驟。
四、學習活動小結:
1.展示各小組的作品;
2.評議出完成得最快最好的作品;
3.請最好的小組介紹經驗。
五、學習畫平面圖
師:讓我們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飛翔的小鳥,垂直向下看,校園里各種設施會有什么不同?把它們畫下來,我們就會得到一幅新地圖——學校平面圖。
1.電腦課件展示:把電腦畫地圖的四個步驟(即四幅圖)一一轉換成平面圖。
2.根據(jù)完成的地圖繪制學校平面圖。
3.展示優(yōu)秀作品
活動結束:
看來既要掌握畫平面圖的方法,又要很好地團結協(xié)作,才能夠把我們的學校畫好。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教幼兒安安靜靜的排隊洗手,懂得排隊洗手的規(guī)則。
2、教育幼兒能懂得節(jié)約用水,增強環(huán)保意識。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初步培養(yǎng)幼兒有禮貌的行為。
5、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師:“寶寶們,誰來說說你們每天洗手是怎樣洗的,有沒有排好隊?”(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經驗來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2、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些寶寶是則怎樣洗手的,誰做得對,誰做的不對!(幼兒根據(jù)幼兒園視頻說一說,教師再進行小結。)
二、教師組織幼兒洗手。
1、師:“今天我們來學一學正確的排隊洗手的方法,學好了以后洗手要每天這么做!
2、教師帶領幼兒一組一組排隊去洗手,首先要安安靜靜的進入衛(wèi)生間,然后站在水池前,(、教案網出處)挽起兩個袖子,先開一點水,把手浸濕,然后擦上肥皂,注意肥皂不能擦得太多,最后過洗干凈,在洗手的過程中千萬不能把水龍頭開的太大,要節(jié)約用水,不能浪費水寶寶。
3、第一組幼兒洗完了就輪流換第二組幼兒,也是這樣的方法,然后在洗完手后,提醒幼兒別忘了在水池上邊甩三下,再去擦自己的.毛巾,毛巾不能擦錯,要講衛(wèi)生。
三、小結活動
師總結一下今天寶寶們練習的情況,對于有問題的地方進行強調,要求幼兒一定要做到安安靜靜,有禮貌的排好隊去洗手,最重要的不能浪費小水滴。要懂得節(jié)約用水,做一個文明的寶寶。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排好隊,洗洗手》教育幼兒洗手時要排隊,水龍頭開小點,不能浪費水資源從而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本次活動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不僅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常規(guī),同時又初步培養(yǎng)了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整個活動幼兒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很好。
小班教案 篇9
設計背景
對于剛入園的小班孩子而言,他們最為熟悉 最為親切 最為引起他們共鳴的就是自己的家,為此我設計了這次活動,目的是通過對畫面細節(jié)的觀察和判斷,家庭生活的回憶和模仿,引導孩子充分感受家人之間的愛與被愛,體驗全家人在一起的歡樂時光。
活動目標
1.在說說玩玩中感受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歡樂時光
2.嘗試從細節(jié)分辨人物的身份,并積極表達與各人物在一起的生活場景。
3.通過介紹家人,讓幼兒感受家人的愛和家的溫暖。
重點難點
重點:在說說玩玩中感受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歡樂時光
難點:嘗試從細節(jié)分辨人物的身份,并積極表達與各人物在一起的生活場景。
活動準備
ppt圖片 音樂《讓愛住我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教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書,書里的小朋友要向你們介紹他的家人,你們想看嗎?
2、出示封面:教師;為了讓小朋友看的更清楚,老師把這本書的內容放到了電腦里,小朋友可以通過大屏幕觀看,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這本書叫什么名字呀?你們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呢?(幼兒和封面上的小寶打招呼)小寶的家里有些什么人呢?
二、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介紹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激發(fā)幼兒對閱讀的興趣。
1、出現(xiàn)爺爺:老師問:這是誰?這是小寶的爺爺,爺爺手里拿的是什么呀?我們來模仿一下爺爺走路好嗎?(帶領幼兒一起模仿爺爺走路)
老師:爺爺要看報紙,可是眼鏡不見了,爺爺找來找去也沒找到,沙發(fā)上沒有,下面沒有,小朋友們眼鏡在哪里呢?小寶幫助爺爺找到了眼鏡,小寶真是個好孩子。
2、出現(xiàn)奶奶:老師:這是誰呀?奶奶在什么地方?奶奶在煮什么呢?給誰吃?小寶吃的怎么樣呢?小朋友家里是誰做好吃的呀?
3、出現(xiàn)爸爸:小寶家還有誰呢?爸爸在做什么呢?(鍛煉)。我們也來鍛煉一下好嗎?(教師帶領幼兒做運動)小朋友看爸爸手里拿的是什么呀?(啞鈴)很重很重的,爸爸真是個大力士,能把重重的啞鈴舉得很高很高。爸爸做完運動干什么呢?在玩什么呢?(和幼兒一起玩蕩秋千)
4、出現(xiàn)媽媽:媽媽在干什么呢?小朋友們看小寶為什么這么開心呢?小寶手里拿得是什么?(靠墊)媽媽愛小寶給小寶講故事,小寶也很愛媽媽,給媽媽拿靠墊讓媽媽舒舒服服的講故事。
5、出示四幅全圖,通過之前的閱讀讓幼兒自己來說圖中的情景,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圖一:爺爺要看報紙,小寶幫爺爺找到了眼鏡。
圖二:奶奶給小寶煮餃子吃,小寶吃的可香了,奶奶看著真高興。
圖三:爸爸陪小寶玩秋千的游戲,小寶玩的開心極了。
圖四:媽媽每天給小寶講好聽的故事。
總結:
小寶的一家充滿了溫馨,充滿了快樂。
6、全家福照片:教師:家里每一個人都愛小寶,小寶也愛家里的每一個人。
三、幼兒介紹自己的家
教師問:小朋友們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小寶的家,現(xiàn)在來說說你們的家吧!
四、結束:欣賞歌曲《讓愛住我家》,提升情感。
教:家里人這么疼愛我們,我們?yōu)樗麄冏鳇c什么呢?
結束語:
小朋友們真棒,如果你的家人知道你們這么懂事一定會更愛你們的,讓我們一起唱出心中的愛吧!歌曲《讓愛住我家》。
歌中插入:
小朋友的家中有愛,心中有愛,幼兒園也有愛,小朋友之間也有愛,讓我們互相抱一抱,傳遞我們的愛吧!
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小寶家還有一個秘密就藏在《我的家》這本書里,我們一起去看一看,找一找好嗎?!
教學反思:
一、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和能力。
《新綱要》中也指出: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繪本閱讀也是一樣,小班孩子的生活經驗大都局限在周圍的家人與同伴之間,選擇與幼兒的生活經驗息息相關的繪本,可以引起孩子的共鳴,開拓幼兒的視野,豐富幼兒的生活體驗,從而激發(fā)幼兒閱讀概念的形成。而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家是他們熟悉的地方,也是他們感到最溫馨的地方。繪本“我的家”主要描述了“我”的家人以及“我”和家人的關系,是一個很有趣的生活故事,也很符合世界兒童讀物的社會性和教育性。
同時我還對教材進行了處理,把繪本中出現(xiàn)的小狗留在第二課時,讓幼兒在自由閱讀時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讓幼兒更能體驗到探索揭秘的驚喜。
二、注重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較好解決了活動的重難點。
1、問題情境。
(1)在活動一開始老師通過提問,“你知道你的家里都有哪些人?”而父母及家人是幼兒最熟悉最為親密的人。所以孩子想說的興趣一下就給調動了,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在輕松的談話氛圍中紛紛發(fā)言。
(2)在活動中,教師出示大書,讓幼兒看看、說說封面的內容,教師通過提問:這是這本書的封面,在這本書的封面上有誰?他在做什么?教師連續(xù)向幼兒追問,幼兒的閱讀興趣馬上被激發(fā)起來了。而封面是一本繪本的精華和靈魂所在,有效的封面導讀,一下就能激發(fā)幼兒閱讀的興趣。
(3)在活動中,教師在逐一出示每一幅圖畫時,設置了這樣的問題情景:這是誰?你從哪里看出來的?請你猜一猜他會去做什么?他會和寶寶在做什么?等一連串的問題,馬上喚起了幼兒閱讀的興趣,用這類多層多向的提問把普通的故事變?yōu)榭勺層變河袃热菹牒陀性捳f的故事,使幼兒的思維處于活躍的狀態(tài),幼兒閱讀的興趣被充分激發(fā)。
2、觀察的情境。
教師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思維的具體形象性,充分給幼兒提供了能引起他們關注、感興趣的講述材料。在活動前收集孩子們的全家福并布置成展板,這些照片都是來自每個幼兒的家庭,最為幼兒熟悉和感興趣,所以在活動中,孩子們都能非常認真地去觀察同伴的照片,幼兒能自由地去看看、說說,從上一環(huán)節(jié)的說自己的家人引伸到說同伴的家人,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3、游戲情境。
愛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對孩子來說,閱讀并非成人意義上的看、理解的思維過程,它更像一種游戲。因此,從幼兒的特點出發(fā),把閱讀過程游戲化。
(1)模擬玩蕩秋千:教師引導幼兒模擬玩蕩秋千的.游戲,孩子在開心玩游戲的過程中,體會到了繪本中家庭的溫馨和快樂,為后面的情感教育作鋪墊。
(2)猜一猜的游戲:活動中,教師在逐一出示圖畫時,先讓幼兒猜一猜,再讓幼兒找一找,每頁都有一個小折頁,藏著故事中的小秘密,在隱蔽的折頁里。“這是誰?” “爺爺”、“奶奶”,好奇的小朋友體驗到探索揭秘的驚喜!斑@是誰?”“爸爸”、“媽媽”,聰明的小朋友體驗到預想實現(xiàn)的驚喜。通過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自己尋求答案,成為發(fā)現(xiàn)者,閱讀過程成了游戲的過程。這樣,孩子的興趣被激發(fā)了,體驗到了看書的樂趣。
三、利用家庭資源,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在收集全家福照片的過程中,幼兒通過和家人一起去合照,豐富了自己的生活經驗,更加清楚的了解到自己家的主要家庭成員,并且感受到了與家人一起拍照的快樂,體驗到了家的溫馨。
四、注重師幼互動。
在閱讀過程中,采用師幼共同閱讀的形式。繪本是通過優(yōu)美的語言和圖畫表現(xiàn)出來的,當教師把繪本中的語言用美妙的聲音、用真實的感受大聲地朗讀時,這種快樂、喜悅和美感就會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在活動中,“這是誰?這是我的xx”這兩句話在文中一共出現(xiàn)了四次,我在為幼兒朗讀故事時,當念到第二遍時,孩子們就露出了會心的微笑,到第三遍開始時,大部分幼兒就會開始不自覺地跟著老師一起說了起來,就像是音樂中的主旋律,不斷地重復,不斷地再現(xiàn),讓幼兒沉浸在對語言的節(jié)律中,嘗到了閱讀的樂趣。
不足及改進策略:
1、在教學活動中,幼兒閱讀的形式較為單一,教師基于考慮執(zhí)教的孩子沒有開展分級閱讀的課題,他們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不適合進行自由閱讀。只采用一種方式——師幼共同閱讀,沒有給幼兒提供自由閱讀的機會,沒有讓孩子體驗自由閱讀的快樂。
2、幼兒的情感體驗不夠深入,在活動中,教師沒有抓住一些比較典型感人的教育事件來鮮染幼兒的情感,只表現(xiàn)于比較膚淺,這也是教師對孩子不夠了解,不夠熟悉。
3、孩子扮演角色不夠豐富,如果在活動中能讓孩子模仿多種角色進行表演,孩子活動的積極性就能夠更為充分地激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