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科學教案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8-23 07:37:24 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科學教案9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科學教案9篇

          科學教案 篇1

            一、 教學目標:

            1、借助身邊熟悉的事物體會大數(shù),并會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大數(shù)。

            2、 通過用科學計數(shù)法表示大數(shù)的學習,讓學生從多種角度感受大數(shù),促使學生重視大數(shù)的現(xiàn)實意義,以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二、教學重點:

            正確使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大于10的數(shù)。

            教學難點:正確掌握10n的特征以及科學計數(shù)法中n與數(shù)位的關系教學方法。

            三、教學過程:

            (一)、 探索 發(fā)現(xiàn):(大 家?guī)?老師解決下面一個問題:)

            20xx年十一黃金周我國外出旅游人數(shù)為178000000人次,人均消費448元,請計算全國十一黃金周期間旅游消 費總額為 元.(誰上黑板寫出你的答案,師點評)

            你知道科學記數(shù)法的一般形式嗎? ;(教師點撥)

            a、n滿足的`條件是:a: , n: 。 (小組討論解決)

            判斷下列數(shù)據(jù)的記數(shù)方法是科學記數(shù)法嗎?(是打、否打)

            1、3.5103 ( ); 2、0.5106 ( );

            3、30.3108 ( ); 4、10102 ( ). (自主練習,學生講評)

            (二)、攻克新知: (一)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下列各數(shù),別忘了同你身邊的人探討啊!

            A: 100=10( ) B: 320=3.2100=3.210( )

            1000= 10( ) 4050=4.05 =

            10000=10( ) 52000= =

            如何確定n的值 (本環(huán)節(jié)采取自主解決后,組內(nèi)討論訂正,然后選代表到黑板板書)

            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下列各數(shù)

            1、51000000000= 2、3705000= 3、57 2.5= .

            (自己練習后教師批改,一組批改一位,然后相互批改) (二) 相信你!能寫出下列各數(shù)據(jù)的原數(shù)

            1、天安門廣場面積約是4.4105 平方米,原數(shù): ;

            2、北京故宮占地面積約為7.2105平方米,原數(shù): ;

            3、某整數(shù)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為a108,整數(shù)位是 位.

            (三) 怎樣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 我們身邊的數(shù)據(jù)呢?

            1、我們會場有3百人,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為: ;

            2、我們學校有2千人,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為: ;

            3、13億又該怎樣表示? .

            (四)生活中的數(shù)據(jù)我也能用科學計數(shù)法來表示: 1、(1)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占地 面積為170000平方米,藏書約為25000000冊,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以上數(shù)據(jù).

            (2)調(diào)查本校的人數(shù),如果每人借閱10本書,那么中國國家圖書館的藏書大約可以供多少所這樣學校的學生借閱?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結果.

            2、一個正常人的平均心跳速率約為每分鐘70次,一年大約跳多少次?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這個結果,一個正常人一生心跳次數(shù)能達到1億次嗎?

            (先自主解決,再組內(nèi)交流解決,注意學困生,最后黑板板書,教師點撥)

            3、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下列各數(shù):7400000= ,40億= ;

            4、寫出下列各數(shù)據(jù)的原數(shù): (1)一天的時間為8.64104秒,原數(shù)為 ; (2)全球每年約有5.771014立方米水轉(zhuǎn)化為大氣中的水蒸氣 ,原數(shù)是 ;

            (五)、合作探究: 1、我國陸地面積居世界第三位,約為 959.7萬平方千米,用科學計數(shù)法表示為 平方千米, 又可以表示為 平方米.

            2、估測你所在學校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平方米,我國的陸地面積相當于多少所這樣的學校,用科學記數(shù)法表示為 .

            四、課堂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A組:書中202,1題。203,2題。

            B組:書中203問題解決

            C組:課外題

            六、教學反思:采用多種方法,如口答, 練習,討論交流包括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等,重視學生能否從問題情景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使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及時反饋給教師。根據(jù)反饋情況,給學生以恰當?shù)脑u價和鼓勵,及時進行教學調(diào)整,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科學教案 篇2

            第一單元 我們都是科學家

            1.1科學是……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在“觀察折疊小人”活動中能夠有所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

            2、能夠從琴納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知道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尋求問題解答的過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科學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科學課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

            2、想知道,愛提問。

            教學準備:

            插圖、琴納和牛痘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從這學期開始,我們將學習一門新的課程“科學”。

            2、提問:你知道科學是什么嗎? (板書課題 )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學是什么。

            (1)、討論“什么是科學?”

            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經(jīng)驗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引導學生看課本第2頁插圖,開闊一下視野。

           。3)、提問:圖上的人在做什么?讓學生說一說插圖的內(nèi)容,教師適當?shù)丶右匝a充說明。

           。4)、談話:只有科學家那里才有科學嗎?你有沒有做過下面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書中圖片)想一想,你為什么想做這些事情?(學生交流)

           。5)、師生小結:使學生認識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2、琴納和牛痘的故事。

           。1)、老師講故事、學生自己閱讀等不同方法讓學生了解故事梗概。

            (2)、提問: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琴納是個善于觀察和思考的醫(yī)生。在故事的開始部分,他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交流)

           。3)、正因為有了這個新發(fā)現(xiàn),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問題?此后,他又分別做了些什么事情?

            (4)、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提出問題——尋找可能的原因——做試驗證明——試驗成功了。

           。5)、你能按照上面的提示,復述一遍琴納的故事嗎?學生復述故事。

           。6)、搜集資料,找出其他科學家在研究活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學是什么。

           。1)、教師講解并演示活動方法,學生嘗試操作。

           。2)、要求學生邊做邊觀察,然后說說自己有什么發(fā)現(xiàn)。

           。3)、學生匯報。

           。4)、提問:有誰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

            (學生回答,若沒有學生能說出來,教師作簡單介紹)

            三、全課總結:

            1、提問:通過前面的學習,你能告訴我們科學究竟是什么嗎?

            2、學生分組交流,并向全班同學講述自己的想法。

            3、總結:科學就是提出問題并想辦法尋求問題答案的過程。(板書)

          科學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發(fā)現(xiàn)植物角花草的身子都探向窗外這一現(xiàn)象后,先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對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條件、過程進行猜想;然后通過查閱資料,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最后通過實地觀察、訪問、分析等方法,排除明顯不合理的猜想后,從中選出可能成立的假設、科學的問題,準備進一步的研究。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jīng)在以前的科學課和語文課等的學習中知道植物生長需要陽光和水進行光合作用,知道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的作用,知道莖有運送養(yǎng)分和水分的作用,知道肥料也是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知道風、雨、蟲害等多種因素都會對植物產(chǎn)生影響。六年級的學生會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查閱資料。學生具有一定的對某一現(xiàn)象的原因、條件、結果進行猜想的能力。沒有借助資料進行更全面的猜想,提出一個科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還不足。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對現(xiàn)象的原因、條件、過程和結果進行大膽的猜想。

            能借助資料完善自己的猜想。

            會從眾多的問題中選出科學問題。

            過程與方法

            能通過查閱資料豐富自己的猜想。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樂于接受他人的觀點,學會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學習。

            教學重點

            1、借助他人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猜想,但又不迷信權威。

            2、通過各種方法選出科學問題。

            教學難點

            選出科學問題。

            教具準備

            幾盆身子傾斜的花草,資料卡,圖片,關于植物的書籍,聯(lián)網(wǎng)電腦,準備好的資料文件夾。

            教學過程

            一、 觀察與提問

            在每組桌子上放置一盆傾斜的鳳仙花,斜向南方。

            師:不知道什么時候,窗臺邊上的鳳仙花,都悄悄的把頭探向了窗外。它們傾斜著身子,好像被窗外的某種力量所吸引。有標記的這里向著南方。你們能找到答案嗎?

            學生思索,可以有少部分的學生回答。

            師: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現(xiàn)象?比如路邊的哪棵樹、盆景、向日葵(教師出示照片)。對于這些現(xiàn)象,我們有哪些認識和疑惑?請同學們交流。

            二、 猜想與假設

            師:誰有這么大的魅力,讓花草為之傾倒?請同學對這種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條件、過程進行猜想。

            學生討論后交流。教師記錄學生的猜想。

            師:要找到真正的答案,我們很有必要要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幫助我們作出更全面的猜想。比如科學家的研究、學者的報告,書上的資料等。(請同學們打開電腦,從老師的資料庫中查閱相關資料。)請同學們查閱資料,并把可能成立的原因記錄下來,有利于交流。

            學生交流資料內(nèi)容。教師記錄學生的猜想。

            三、 分析與總結

            師:哈哈,這么多猜想,究竟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

            學生迷茫。

            師: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法,分析大家作出的各種猜想,對于明顯不符合實際的猜想,我們應及時排除,以確保更具有價值的假設能得以研究。這樣獲得的問題,才更可能是一個科學問題。(板書《植物角里的'科學問題》)

            師:哪個假設最不可能成立呢 ?說說理由。

            請同學說出判斷的方法和結果。

            比如,“不可能是風刮斜的。因為這幾天沒有大風;另外,窗戶晚上還關著,沒有北風吹過來!蔽覀兛梢酝ㄟ^報紙查天氣預報,還可以實地觀察。

            記錄學生最后留下的科學問題。

            師:我們不能對所有的猜想都進行探究,因為時間、能力、條件等都是有限的,怎么辦呢?我們常常借助他人的研究成果來幫助我們作出更全面的猜想;同時又要對這些猜想進行選擇,可以用觀察、訪問、分析等方法選出可能成立的假設,選出科學的問題后,再進行進一步的探究。

            四、 計劃與組織

            如果時間充足,詳細進行這個環(huán)節(jié)。否則,布置成作業(yè)。

            師:你準備研究哪個問題呢?研究第一個問題的同學請舉手,你們可以坐在一起,第二個問題的同學坐一組,F(xiàn)在就可以分組了。

            師:實驗是驗證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們怎么進行實驗呢?請同學們討論你們所選問題的實驗思路。

            學生討論,教師巡視。

            交流。重點是思路的調(diào)整和肯定,材料的準備。

            師:根據(jù)同學們的實驗思路,我們可以在這節(jié)課后準備好我們的實驗材料。為下節(jié)課的實驗做好準備。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材料:

            1、玻璃球、硬塑料球、鐵螺絲

            2、海綿、紙球、毛線球

            3、小貓瓶

            4、報紙、棉花、海綿、毛巾

            活動指導:

            一:感受硬的東西掉在盤子里的聲音大,軟的東西掉在盤子里的聲音小。

           。ㄒ唬┙榻B材料:棉花、海綿 、紙團、硬塑料球 、鐵螺絲、玻璃球

           。ǘ┨岢鋈蝿眨何关垥r感知誰落在盤子里的聲音大誰的聲音小,回來后告訴老師。

           。ㄈ┯變簢L試:喂不同的`東西感知聲音的大小

            (四)老師指導:

            1、誰掉在盤子里的聲音大,誰掉在盤子里的聲音小。

            2、喂過的東西要拿到另一個碗里。

           。ㄎ澹┬〗Y:

            1、貓吃的東西掉在盤子里的聲音一樣大嗎?什麼聲音大,什麼聲音小。

            2、請一個幼兒到前面逐個演示(幫助幼兒回顧經(jīng)驗)

           。┰俅螄L試,利用以有經(jīng)驗進行分類:(軟、硬各一碗)

            提出任務:把掉在盤子里的發(fā)出聲音大的放在一個碗里,聲音小放在一個碗里。

            小結:摸一摸感受軟的掉在盤子里的聲音小,硬的掉在盤子里的聲音大。

            二 讓硬的東西掉在盤子里的聲音變小

            (一)老師演示:盤子里墊毛巾使聲音變小

           。ǘ┯變簢L試,鼓勵幼兒用多種方法讓硬的東西掉下在盤子里的聲音變小(用棉花、報紙、海綿)

           。ㄈ┖唵涡〗Y:“讓硬的東西掉在盤子里的聲音小了嗎?”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感知硬的東西掉在盤子里產(chǎn)生的聲音大,軟的東西掉在盤子里產(chǎn)生的聲音小。

            2、培養(yǎng)幼兒對聲音的興趣。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主題,自由組合形成合作小組,并針對問題提出研究方案,即明確做什么和如何著手做。

            2.能根據(jù)自己搜集的資料動手辦一份小報,懂得搜集資料是科學學習的的一種重要的方式。

            3.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研究活動結果,與同學進行交流、評議。

            4.擴展學習與本單元科學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基礎知識。

            5.愿意提供自己的研究資料和發(fā)現(xiàn),與他人分享研究成果,體驗合作的愉快。

            6.能傾聽和尊重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教學準備

            1.搜集與自由研究主題相關資料和圖片。

            2.白紙一張,鉛筆、彩色筆、剪刀。

            教學建議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保シ乓曨l或閱讀一段有關宇宙單元的。

            2.分析:

           。ǎ保┻@些資料描述了哪些內(nèi)容?

           。ǎ玻┠男┦俏覀円呀(jīng)學習了解過的內(nèi)容?哪些是新知識?

           。ǎ常┩ㄟ^《無限宇宙》單元的學習,我們都知道些什么?

           。ǎ矗┻想了解哪些內(nèi)容?(教師可一一列舉出來)

           。常砗头诸悾

            針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可依次整理成書上的8個主題:我們的地球;我的太陽;銀河迢迢;

            “神舟”飛船;月球,你好;天上星星知多少;“長二捆”,真棒!我駕飛船去巡航。如果有其他主題可另分成一類。

            二、自由組合,選擇研究主題。

            1.問題:要想知道更多有關宇宙方面的問題,我們有哪些方法?

            2.集體交流。

            3.每個同學自由選擇感興趣的研究主題,形成合作小組。

            4.提出要求:

            每個合作小組按照確定的主題,進一步查閱資料,辦一張圖文并茂的科普小報。

            三、制定計劃,合作研究。

            1.討論:怎樣才能結合自己的研究主題辦好一份圖文并茂的科普小報?分小組討論,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其他小組可補充。

            2.教師小結辦報步驟:

           。1)根據(jù)主題每個同學分頭搜集相應的圖文資料;

            (2)對搜集到的`資料和圖片進行分析、歸類、整理,篩選出辦報素材;

           。3)版面設計,根據(jù)篩選出來的辦報素材進行排版,做到內(nèi)容豐富,擺放美觀;

           。4) 粘貼圖文資料,并進行加工和美化,完成小報。

            3.分小組制定研究計劃。

            4.匯報交流。

            四、布置作業(yè)。

            課后搜集相關主題的圖文資料。

            第二課時

            1.交流個人搜集的圖文資料,并進行整理和篩選。

           。玻畬W生自己辦報,教師巡視。

            二、展示與評議。

           。保懻摚

            各小組已經(jīng)按要求辦好了科普小報了,那我們怎樣向其他同學展示和介紹我們的作品呢?可以用哪些方式?

           。玻中〗M討論,設計展示方案。

           。常中〗M展示科普小報。

           。矗w交流與評議。

            三、總結與交流。

            1.集體交流:

           。ǎ保┩ㄟ^辦小報這項研究活動,你知道了哪些天文知識?有哪些感受?

           。ǎ玻┬蕾p了各個小組的科普小報后,你又了解到哪些天文知識?

           。ǎ常┩ㄟ^集體評議各組的科技小報,你對自己的作品有什么想法?

            2.提問:

            在這次活動中你覺得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3.教師小結:通過這次“自由研究”活動,大家都有很大的收獲,希望大家回家后繼續(xù)學習宇宙知識,了解更多的宇宙奧秘。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能利用實驗發(fā)現(xiàn)聲音是靠什么媒介傳播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愿意與同學合作,共同完成研究聲音的實驗。

            科學知識目標:

            能舉例說明哪些物體能夠傳聲。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教學準備

            課桌、水槽、砂紙、水、毛巾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聲音是怎樣傳到我們耳朵里的?讓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吧!

            二、活動一:你聽到了嗎?

            1、準備實驗材料:課桌

            2、注意事項:輕輕撓、把耳朵貼在桌面上。

            提出問題:為什么離得遠的`同學反而能聽見?

            3、提問: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什么?

            小組合作

            學生討論

            得出結論:聲音是通過桌面?zhèn)鞑サ?/p>

            4、還有什么方法能夠驗證自己的解釋呢?

            三、活動二:水能傳聲嗎?

            1、提出問題:游泳的時候,頭浸在水下能聽到聲音嗎?

            2、實驗:

            學生分小組自己設計實驗

            全班討論

            得出結論:聲音能夠在液體中傳播

            3、組織學生學習科學在線

            4、提問:為什么我們在地球上可以聽到聲音?

            全班交流

            得出結論:聲音可以通過空氣傳到我們的耳朵里

            四、總結全課。

            板書設計:

            4 物體傳聲

            聲音可在固體中傳播

            聲音可在液體中傳播

            聲音可在氣體中傳播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物質(zhì)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它們的區(qū)別在于是不是產(chǎn)生了新的物質(zhì)。

            一些物質(zhì)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fā)生化學變化又發(fā)生物理變化。

            過程與方法:

            學習用篩網(wǎng)分離混合物、用蠟燭給白糖加熱。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養(yǎng)成細心觀察,及時記錄的習慣。

            體會到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細致并實事求是地匯報觀察到的現(xiàn)象對于得出正確結論是重要的。

            【教學重點】:學生能夠根據(jù)觀察到的事實,判斷物質(zhì)有沒有變化

            【教學難點】:對實驗過程的細心觀察和概括

            【教學準備】:每組一次性杯子、沙子、豆子組合,銹鋼湯匙、蠟燭、火柴、糖

            【教學過程】:

            一、明確課堂內(nèi)容和要求導入:

            今天我們的課堂將以實驗為主,但需要你細心的觀察作為我們這節(jié)實驗課的保障。

            二、豆子和沙子混合實驗:

            1、實驗前的觀察:用豆子和沙子來做混合實驗就要知道它們的本來面目,它們是什么樣的呢?

            2、學生根據(jù)觀察回答,師簡要板書。盡可能利用各種感官感受描繪它們的.特性。

            3、引導推測:如果我們將豆子和沙子進行混合,它們會發(fā)生變化么?依據(jù)是什么?怎么做來證實?建議:留取對比樣本。

            4、混合實驗。思考:豆子和沙子是否發(fā)生變化會和它們的攪拌程度有關么?

            5、混合實驗后觀察豆子和沙子的變化。怎樣觀察的更清晰?

            6、分離實驗:引導思考,用什么方法分離?怎樣分離,根據(jù)所想方法選擇實驗品實驗。

            7、觀察比較:分離出的豆子和沙子和我們預存的實驗前的樣本進行比較,觀察是不是發(fā)生了變化。(對于外部形態(tài)上出現(xiàn)的細微變化,教師要予以肯定,但要引導本質(zhì)上的變化比較)

            8、小結:類似豆子和沙子的實驗,在混合和分離的前后沒有變化,沒有變?yōu)榛虍a(chǎn)生新的物質(zhì),我們稱為物理變化。如同上節(jié)課我們的易拉罐和水結冰等的變化,都是物理變化。板書:物理變化及其特點

            二、糖的加熱實驗

            1、相對于物理變化的是化學變化。觀察白糖特點,記錄表格中。

            2、預測:給白糖加熱,會發(fā)生哪些變化?填在表格中。

            3、實驗:a、說明實驗方法和注意事項。

            b、從實驗盒取出實驗材料,進行實驗。

            c、教師在巡視中指導觀察和記錄以及安全事項。

            4、交流:你們都看到和記錄哪些現(xiàn)象?引導明了:白糖在加熱以后得到的物質(zhì)還是以前的白糖么?

            5、小結并引申:像白糖加熱從白色的糖變?yōu)楹谏奶恳粯赢a(chǎn)生新的物質(zhì)的變化,我們就稱為化學變化。板書:化學變化及其特點 就我們觀察到的現(xiàn)象來看,是不是從加熱那刻開始就是產(chǎn)生黑炭的化學變化的過程呢?(引導比較融化時是物理變化,后期才是化學變化)比較: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根本區(qū)別是什么呢?

            6、拓延:我們在對糖加熱的過程還是蠟燭燃燒的過程,蠟燭的燃燒是怎樣的變化呢?

            三、總結:

            在變化中能產(chǎn)生新的物質(zhì)的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不能產(chǎn)生新物質(zhì)的我們稱為物理變化,但我們生活中的許多變化不單純屬于物理或者化學的變化,有時像糖加熱和蠟燭燃燒一樣同時出現(xiàn)。做個有心人,觀察一下我們生活中的一些變化究竟屬于哪一種。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磁鐵的一些基本特性,產(chǎn)生繼續(xù)探索的欲望。

            2、愿意記錄實驗結果并與同伴交流。

            3、初步了解磁鐵的廣泛作用。

            活動準備:

            1、幼兒(幼兒食品)自己認為能被磁鐵吸住的各種物品2、磁鐵記錄板、紙、筆3、教師準備的能被磁鐵吸住的物品:如剪刀、鐵夾、鐵釘、回形針、圖釘?shù)取?/p>

            活動過程:

            一、導入:

            通過一些有趣的演示(如紙娃娃在玻璃上跳舞)引起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介紹自己準備的材料。

            師:剛才,我們在玩磁鐵的.時候發(fā)現(xiàn)磁鐵能使紙娃娃在玻璃上自由地跳舞,真是神奇,磁鐵的本領可真大呀!小朋友們都找來了許多認為可以被磁鐵吸住的東西,請介紹一下好嗎?

            幼兒逐個介紹。

            三、做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

            這些東西真的能被磁鐵吸住嗎?等一會兒你們來試試。老師這里也準備了一些東西,你們試過自己準備的東西后,也可以試試老師準備的東西,別忘了把你做的每個實驗記錄下來。

            幼兒操作,教師關注他們的表現(xiàn)表達,如請幼兒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是怎樣記錄的,有的孩子畫“o”表示物體能被磁鐵吸住,畫“x”表示不能被磁鐵吸住。

            四、交流實驗結果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東西能被磁鐵吸住?并展示幼兒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老師把能被磁鐵吸住的東西擺在桌子上,并告訴幼兒,這些東西都是金屬物品。

            五、情境表演。

            讓幼兒運用磁鐵的作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如:幫“奶奶”找掉在地上的針;幫“媽媽(媽媽食品)”取瓶中的圖釘;玩“釣魚”游戲等,進一步了解磁鐵的基本特性。

            六、延伸活動。

            在生活中尋找磁鐵的朋友,進一步了解磁鐵的廣泛作用。

            師:做了那么多的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易拉罐、圖釘、鎖、剪刀、回形針等都是磁鐵的朋友,都能被磁鐵吸住。你們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也是磁鐵的朋友呢?那些東西里用到了磁鐵?磁鐵在這些東西中是做什么用呢?

            幼兒回答。

            教師總結談話。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運用各種感官,初步感知三角形物體的基本特征。

            2、喜歡參與探索活動,會用“三角形的xx”講述三角形物體。

            活動準備:

            1、托盤(人手一個)放在椅子下面。

            2、圓形、方形、三角形玩具(人手一個)。

            3、圓形、方形、三角形盒子各一只。

            4、三角形物體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自由探索

            師:(邊進活動室邊開始)寶寶,你們喜歡玩具嗎?今天蔣老師準備了一些玩具,你們想玩嗎?每人選一樣,找個空地方玩一玩,看一看它們是什么形狀的?

            幼兒自由探索。

            師:寶寶們,好玩嗎?帶著好玩的玩具回座位,讓玩具也休息一下吧。ǚ旁谝巫酉拢

            師:你的玩具是什么?是什么形狀的?用好聽的話說一說“圓圓的(方方的)xx”

            師:你的玩具和他們一樣嗎?是什么形狀的'?

            師:它有1、2、3三條邊,還有1、2、3三只角,這是三角形玩具。哪個寶寶的玩具和他一樣是三角形玩具的,給大家看一看。

            二、送玩具回家

            師:老師這有個方方的盒子,這是方方的玩具的家,這個圓圓的盒子呢是圓圓的玩具的家,這個三角形盒子呀就是三角形玩具的家,送玩具回家的時候還要說句好聽的話“xx的玩具回家啦!”寶寶們拿好玩具送他們回家啦。

            師:寶寶們真能干,玩具都回家了,這是誰的家?對,這是三角形玩具的家,三角形有3條邊,3個角。

            三、找三角形物體

            師:在我們上課的地方也有三角形的東西,我們一起來找一找。

            師:你找到了什么?

            四、延伸

            師: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三角形的東西,看,這是什么?(看課件)

            師:今天寶寶認識了三角形的東西,回家后也來找一找三角形的東西。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3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6

          科學教案(精選)07-28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30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07

          科學教案07-2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1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1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