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通用]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字,會寫8個字。自主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3.學習課文內(nèi)容,感受自然美和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體會豐收的喜悅,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4.搜集查找有關(guān)麥子的資料。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2.感受大自然的美,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幾處句子的意思。
教學準備
課件、小黑板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認識小麥,導入課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平時吃的面包、餅干等食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嗎?(了解麥子的用途)
2.出示課件,認識麥子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以及小麥的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
3.以麥浪為背景出示片段,學生自由朗讀。
在平原的深處行走,你看到最多的莊稼肯定是麥子,它從中國的北方大地漫向南方,從黃土地步入黑土地,從廣袤的平原邁入曲折的丘陵,凡是有土地的地方,有人煙的地方,總能見到麥子在風中搖曳的身影,沒有嬌妍,不露媚俗,那是農(nóng)民的杰作。所以,很多時候我把麥子當成了農(nóng)民,他們樸素地融為了一體。麥子的辭典里只有兩個字“成熟”,它最懂得農(nóng)民的目光。為了承諾這兩個字,麥子目睹過落葉,經(jīng)歷過飛雪,沐浴過春雨,傾聽過夏日滾過的第一聲雷,獨自穿越了春夏秋冬,走過了一條冰與火的歷程。在這漫長的歷程中,它在天地間不疾不徐地前行,不曲不折地生長,麥子的靜謐與悠然,是積蓄,是醞釀。太陽越來越毒,火辣辣地擁抱著大地。接著,東南風從遠方吹來,輕輕地撫摸著每一株麥子,每一寸土地。日益變黃的麥穗在麥莖上翻飛。我看見我家、鄰居家以及整個村莊都在這金色的光芒中顫抖,打開的窗戶飄進濃濃的麥香。年少的我這時總喜歡站在窗前屏住氣息,猛吸一口空氣,那成熟的收獲的喜悅飄然而至。
——江南《成熟的麥子》
4.談閱讀感受,導入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要求:
(1)讀通讀順,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2)畫記生字、新詞,在不懂的詞語旁畫一個小問號。
(3)讀了課文,你想到了什么?
2.學生獨立自學。
3.小組內(nèi)交流。
。1)互相抽查生字、新詞的讀音。
。2)分自然段檢查課文的朗讀。
。3)交流自己的想法。
4.全班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學生評價。(重點是字音準確,課文朗讀正確流利)
。2)小黑板出示詞語,指名認讀。
豆莢洋溢田埂鐮刀挎著赤腳腳趾咧開嘴巴饞乏
。3)寫字指導:“翻”字是左中右結(jié)構(gòu),書寫時注意左右靠緊些;“禁”是上下結(jié)構(gòu),上面寫緊湊,下面的“示”字要寫寬;“鍋”字里面的“人”字不要寫到“口”字里面了。
。4)說說自己讀課文的感受。(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人物的天真快樂、麥子豐收帶來的喜悅、文章語言美等。)
三、再讀課文,引導質(zhì)疑。
1.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2.學生自由說,討論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在小黑板上板書不懂的詞語和句子以及不能解決的問題,以備下節(jié)課繼續(xù)討論。
例如詞語:嫻靜誘惑冷不丁蹣跚
句子:(1)五月的風暖暖的,赤腳走在軟綿綿、油光光的泥土上,冷不丁有軟泥從腳趾縫兒里冒出來,真舒服。(2)吃飽了,我們也乏了,隨意往地上一躺,閉上眼睛,伸開四肢,讓五月的陽光在我們圓滾滾的肚子上畫出漂亮的圖案。
問題:……
3.反復讀一讀這些詞語和句子。
四、細讀課文,嘗試解決。
帶著以上問題細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小組互議、尋求幫助,嘗試解決問題。
五、作業(yè)。
1.朗讀自學自己喜歡的段落。
2.繼續(xù)思考探討小黑板上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導入。
空曠的田野、暖暖的和風、黃黃的麥子、青青的豆莢、一群活潑可愛的小伙伴,這是一幅多么美麗溫馨的田野風光畫!同學們,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跟著這群快樂的農(nóng)家少年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受麥子黃了帶來的豐收喜悅。
二、品讀課文,體會自然美與語言美。
本課時采用隨機學段,即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自學匯報,同時出示上節(jié)課未解決的問題隨機解決。
(一)以第一段為例。(假定學生匯報的是第一段)
1.學生匯報:讀一讀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2.學生評價。(在評價中指導朗讀)
引導:你認為他讀得好嗎?好在哪兒?你能像他一樣讀嗎?你覺得他有什么地方讀得不夠好?你覺得應該怎樣讀?為什么?請你試一試。(讀出自然的美、語言的美,讀出自己的感受。)
3.老師引導,其他學生補充(解決小黑板上的問題)。
和風:和煦的風,和暖的風。
空曠:四周寬闊敞亮,沒有遮攔物。
嫻靜:文靜、穩(wěn)重。這里指誰文靜穩(wěn)重?是什么寫法?為什么這樣寫?(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麥子和豆莢在五月的和風中快樂成長,也代表豐收的喜悅,實際是人們心情愉快。)
4.出示課件,感受田野風光的美。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你的'心情怎樣?帶著愉快的心情美美地讀第一段。
。ǘ┛偨Y(jié)學習方法。
1.學生匯報;
2.其他學生評價,再讀;
3.老師引導,學生補充,共同解決問題;
4.有感情地讀這一段。
。ㄈ┯猛瑯拥姆椒▽W習其他自然段。
其他各段引導的重點
1.第二段。
田。禾镩g的小路。(為什么是濕濕的、長長的?)
誘惑:吸引的意思。麥子和豆莢為什么吸引著我們?吸引我們干什么?(割麥子、拾麥子)從本段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握、挎)
。ㄟ可能是吸引我們?nèi)ネ、去扯草、去放羊等,讓學生自由想象。)
出示:那些細細的、小小的身影像一只只青蚱蜢,不停地蹦著跳著……
省略號省略了什么?(唱著、笑著、玩著、鬧著等)為什么說我們像青蚱蜢?(頑皮可愛、蹦蹦跳跳的樣子,寫出了豐收的喜悅、高興的心情。)
想象那群活潑可愛的孩子蹦蹦跳跳走在田埂上的情景,再讀體會。
2.第三段。
(1)出示填空:
五月的風( ),赤腳走在( )、( )的泥土上,( )有軟泥從腳趾縫兒里( ),( )。
先讀括號里的詞語,再連起來讀,說說自己的體會。
換成其他詞語再讀一讀。(如依次填入:柔柔的,松軟的,濕潤的,突然,鉆出來,真有趣)談談感受。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童詩。全詩只有三句,句句押韻。并以蒲公英的種子的口吻娓娓道來,親切自然,孩子應該比較喜歡讀。尾句寫到蒲公英的種子“飛呀,飛呀,飛到哪兒,哪兒就是我的家。”蒲公英的'種子會在哪兒安家落戶呢?這很能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思考。
教學目標:
1、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小詩,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奧妙。
2、會認讀“蒲公英、種子、毛茸茸、微風、飛”這五個詞語。
3、學會2個生字。(還有2個留到第二課時)
教學用具:
課件、實物
教學過程:
一、走進自然,揭示課題
1、課件演示各種植物的種子:椰子、榆樹、楓樹、蒼耳、噴瓜、鳳仙花、紫藤的夾果等。(教師邊操作邊介紹,學生指指點點。)學習“種子”一詞(1 分鐘)
2、畫面定格:出現(xiàn)蒲公英,同時播放第一句詩的錄音:“我是蒲公英的種子,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學習“蒲公英”一詞。
揭題,讀題。
二、背詩句,悟詩情
1、學生反復練說第一句詩,直到會背誦。
學習“毛茸茸”一詞。
看、摸、猜、說:毛茸茸的( )( )毛茸茸的
再一齊說第一句詩。
2、背第二句詩:
播放錄音:第二句詩“微風輕輕一吹,我離開了親愛的媽媽!
學生說詩句。
學生吹。理解“微風”一詞
一齊背誦一二兩句。
3、背誦第三句詩
播放錄像“飛呀”
學生在座位上飛,說。
指學生飛,說。
問:美麗的小蒲公英,你飛到哪兒了?
學生說:“飛呀飛呀,我飛到( ),( )就是我的家。
4、背誦整首詩
三、讀讀詩,認認詞
1、翻開書,讀一讀
自己讀,標上行號。
同桌互查,給同桌打個小五星。
看大屏幕讀,聽行號讀。
2、認一認詞
聽編號認詞
開小飛機認詞。
四、寫一寫
公、種(讓學生展示)事先要會用實物投影。
五、拓展錄像
《植物的種子》
六、延伸作業(yè)
給別的種子也寫一首美麗的詩。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10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了解課文內(nèi)容,根據(jù)批注,學會在閱讀中體會詞語的表情達意功能。
3、自主閱讀,學會批讀,會讀書。
4、體會課文字里行間表現(xiàn)出的“人獅情深”,激發(fā)學生愛動物、愛大自然的情感。
5、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在閱讀中了解奴隸安德洛斯的善良與勇敢,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的濃厚情感。
教學難點:根據(jù)旁注,體會人救獅子,獅子救人的兩個動人場面,能用恰當?shù)恼Z氣來表達這兩個場面的動人描寫。
教學準備:
1、有關(guān)的掛圖或幻燈片或光碟等。
2、學生課前預習課文,查閱收集有關(guān)古羅馬、奴隸、斗獸方面的情況介紹。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1、昨天,你們都收集到有關(guān)古羅馬、奴隸、斗獸的哪些情況?
抽生說,從哪兒知道的?
2、師生共同交流查閱的有關(guān)奴隸、古羅馬的資料。
3、出示古羅馬斗獸場的光碟或掛圖,學生看畫面,師解說:在古羅馬的斗獸場上,一個手無寸鐵的奴隸面對一只兇猛的獅子,眼前一場血淋淋的慘劇就要發(fā)生,可是,奇跡發(fā)生了,獅子竟然溫順地舔著奴隸,全場歡聲雷動!杜`和獅子》反映的就是古羅馬發(fā)生的事情。
4、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認識生字:(1)學生互助互學(強調(diào)“奴隸”的聲母);
。2)交流檢查識字效果(重點指導“隸”、“德”的筆順筆畫)。
3、(出示詞語)這些詞語,你能讀嗎?自己大聲地讀一讀,把它讀正確。
4、多種方法調(diào)動讀書,引導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nèi)容。
5、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請大家再看看課文,用比較簡單的語言說一說。
三、深入局部,品讀課文。
1、這個故事最讓你感動的是哪一部份,用括號括出來,讀一讀。
2、把讓你感動的句子讀給小伙伴聽一聽,交流你們的讀書體會。
3、全班交流并說一說為什么讓你感動。(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進入重點段的學習)
4、學習第二自然段
。1)出示安德洛斯給獅子包扎傷口的.畫或幻燈片。
。2)誰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3)從安德洛斯的行動中,你體會到什么?(板:善良、勇敢……)把你的體會寫在批注欄。
(4)我們還學過寫人與動物和睦相處的文章嗎?翻翻前面學過的課文《雪兒》,想想這兩篇課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人與動物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應該互相關(guān)愛和諧相處,你能通過朗讀來贊美這位關(guān)愛獅子的奴隸嗎?自己練一練。(抽讀、范讀、齊讀)
。6)過渡:同學們讀得非常動情,我們仿佛看到了安德洛斯倚在獅子身邊,幸福生活的情景。安德洛斯的行動深深地感動著我們,故事還有哪些地方也讓我們深深地感動呢?
5、學習第五自然段
。1)出示獅子趴在地上舔安德洛斯的畫或幻燈片。
(2)能把你們的感動用朗讀告訴我嗎?自己練一練。
。3)誰來讀?從他的朗讀中,你們聽出了什么?(抽讀,評價。指導學生用恰當?shù)恼Z氣,讀出獅子從咆哮到溫順,安德洛斯從絕望到激動的動人場面。找一找這之間的因果關(guān)系,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
。4)師范讀,生齊讀。
。5)師小結(jié):多么可愛的獅子,多么可敬的獅子,它知恩圖報,用自己的行動救下了安德洛斯。人與獅子之間(生接)——情深意重。板:知恩圖報,情深意重。
讓我們深情地一起讀!坝^眾席上爆發(fā)出……”。
四、總結(jié)升華,拓展延伸。
1、一個故事總是能帶給我們一些啟迪。今天,我們學習了《奴隸和獅子》,它給了我們什么樣的啟示呢?和同桌說一說。抽生說。
2、你能說一說自己知道的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故事嗎?
3、課后閱讀老師提供的《奴隸英雄》。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3、理解重點詞句,緬懷鄧爺爺?shù)呢S功偉績,表達人民對偉人的一片深情。
教學難點:理解重點句子,感受偉人愛祖國、愛人民的高尚情懷。
教具準備:電視錄像設(shè)備,投影片,資料卡片。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初讀課文,學習主要生詞。
教學目標:初步感知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進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誰嗎?[點擊鼠標,屏幕出現(xiàn)鄧爺爺?shù)漠嬒馷誰來簡單介紹一下?
2、指名學生介紹
3、小組內(nèi)閱讀鄧爺爺?shù)挠嘘P(guān)資料。[師分發(fā)給小組資料]
二、揭示課題,解題
1、請同學們看段錄像。[播放小平骨灰撒落大海的錄像]
2、板書課題:23、在大海中永生
3、解題:
。1)“永生”,你是怎么想的?
。2)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嗎?
三、初讀課文
1、帶著剛才的問題,請同學們閱讀課文。
2、小組學習,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讀課文,標出本課的生字新詞,并劃出難理解的詞句。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自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寫的是什么事情?是按什么順序?qū)懙?并按順序給課文分段。
3、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4、聽課文錄音,再次整體感知全文。
(1)了解鄧爺爺生前的偉大功績,聽著課文錄音,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新的問題,請同學們好好的想一想。
[1]小組內(nèi)自由討論,提出問題并解決。
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討論
班級交流匯報
。2)師歸納總結(jié)學生已解決的問題和未解決的問題
[未解決的問題:1、為什么說鄧爺爺?shù)挠绊憽俺綍r代、超越國界”?2、“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怎樣理解?3、為什么說鄧爺爺“在大海中永生”?]
。3)這節(jié)課我們自己解決了不少的問題了,但這幾個問題還未解決,同學們說該怎么辦?請同學們說一說。
5、課后請同學們繼續(xù)查閱有關(guān)資料,進一步了解情況。
板書設(shè)計:
布置作業(yè):
1、課后熟讀課文
2、課后進一步查閱有關(guān)資料,以解決遺留的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從三個問題入手,細讀全文。
教學目標:理解課文重點句,感受鄧爺爺?shù)呢S功偉績以及人民對他的深厚感情。
教學進程:
一、談話直入主題,引出問題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在大海中永生》,通過閱讀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課上同學們提出了一些問題,有些我們運用課前學習的資料,通過讀書、討論已經(jīng)當堂解決了。有些我們感到還需要在課后帶著這些問題,再去尋找有關(guān)資料,進一步了解情況。是哪幾個問題呢?
指名說說,師相機出示:
[共三個問題:1為什么說鄧爺爺?shù)挠绊憽俺綍r代、超越國界”?2、“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怎樣理解?3、為什么說鄧爺爺“在大海中永生”?]
好!讓我們聯(lián)系自己搜集的資料,再來讀讀課文,想一想這幾個個問題自己是怎樣理解的,然后和周圍幾個同學互相交流一下。
二、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并查閱資料。
1、教師深入小組,適時給予指導,同時參與討論。
2、引導學生解決問題
解決第一個問題。
[師點擊鼠標,屏幕顯示:鄧爺爺?shù)挠绊懗綍r代、超越國界。]
學生自由發(fā)言,談談自己的理解。(結(jié)合查閱資料回答)
過渡:是啊,鄧爺爺不僅對中國,而且對世界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影響超越國界。他為什么能做出這么多了不起的事呢?我們來讀讀他的這句話,體會體會。
解決第二個問題。
[點擊鼠標,屏幕顯示: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
(1)學生自讀。
(2)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3)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小結(jié):同學們說得真好,那就讓我們再來讀讀鄧爺爺?shù)倪@句話,好好體會鄧爺爺對祖國對人民深切的愛。
3、學生集體有感情地朗讀。
過渡:讓我們隨著課文,再次回到那揪人心腑的1997年3月2日,去送別敬愛的鄧爺爺。
4、引導學生理解第三個問題
。1)觀看錄像,代替講讀。[點擊鼠標,播放錄像片斷:鄧爺爺?shù)墓腔艺鱿虼蠛#ǖ诙?jié)內(nèi)容)]
。2)指導朗讀第一節(jié)
飛機飛向大海,帶著全國人民無限的哀思、緬懷。深愛著祖國和人民的鄧爺爺離我們遠去了,多么令人悲痛!讓我們各自讀第一段,想想怎么讀才能把我們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
學生各自認真讀第一段,隨意的發(fā)揮想象去讀,可大聲讀,可小聲讀,也可站著讀。
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誰來讀給大家聽聽?
學生朗讀,師適時指導。
(3)指導朗讀第三節(jié)
過渡:讀了第二節(jié),我們是不是好像也來到了大海,也在目送偉人離去?
此時此刻,我們又會想些什么?你是不是還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讓我們各自讀讀課文的第三節(jié),好好想想。對“鄧爺爺?shù)挠绊懗綍r代,超越國界”這句話,你現(xiàn)在又是怎么理解的?
學生讀一讀課文,小組里互相交流。
老師參與小組討論。
。4)指名說一說。
這一段飽含激情的文字,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鄧爺爺?shù)呢S功偉績和深遠影響。這段話想讀讀嗎?怎么讀呢?
由學生推薦一名學生有感情朗讀。
讀得真好,老師聽了深受感染,也想放聲讀讀這一段,表達對鄧爺爺?shù)臒釔酆蛻涯,行嗎?/p>
師放聲讀,并漸漸轉(zhuǎn)為背誦。
來,讓我們一起讀讀這一段,讓我們把鄧爺爺?shù)拇热菪γ、豐功偉績永遠記在心里。
集體朗讀。(能背的試著背)
為什么說鄧爺爺“在大海中永生”?現(xiàn)在大家都理解了嗎?[點擊鼠標,屏幕顯示:為什么說鄧爺爺在大海中永生?]誰講給大家聽?
學生同桌思考討論。
自由發(fā)言,談談自己的理解。
師進行小結(jié)。
三、回顧全文,加深印象。
本文一定有你最為感動、最覺動情的地方,請你選擇一處,反復讀讀,讀出自己的感情來。
1、學生認真讀自己選擇的句段。
2、指名朗讀,鼓勵學生試著誦讀。
讀得很感人!老師還發(fā)現(xiàn)有些同學讀的時候很少看書,看來,他們已經(jīng)把這些語句記在心里了,課后請大家把全文連起來再讀讀,試著背誦。在讀讀背背的過程中,你又有了什么新的體會,新的問題,好好想想,并寫下來,好嗎?
板書設(shè)計:
23、在大海中永生
布置作業(yè):
背誦課文。
隨時記下讀背讀課文中的新體會、新問題。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隔音符號,并了解它的作用。
(2)結(jié)合具體語境,理解詞語的意思,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3)交流閱讀本單元課文后的感受。積極參與,發(fā)表自己的個性見解。
(4)閱讀短文《倉頡造字》,了解倉頡造字的前因后果。
(5)背誦積累古詩《春夜喜雨》。
(6)口語交際:演講自己喜歡的神話、傳說故事。
(7)習作:編寫科幻故事。
2.過程與方法:
(1)對比中發(fā)現(xiàn),增加認識與理解。
(2)說說議議,了解神話傳說的特點,表達自己喜愛的理由。
(3)讀讀背背,拓展閱讀與積累。
(4)想想寫寫,自由創(chuàng)作,表達真情實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濃厚興趣。
(2)感受神話傳說的生動有趣,體會人們的美好情感與愿望。
重、難點與關(guān)鍵:
1.重點:對比體會,感悟用詞的準確與生動。
2.難點:了解神話傳說的特點,大膽創(chuàng)作。
3.關(guān)鍵:積極參與課堂,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課時劃分:
四課時。
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教學“溫故知新”部分的五項內(nèi)容。
教具準備
1.實物投影儀或小黑板塊。
2.查閱資料,了解漢字的由來。
教學過程
一、漢語拼音
1.學生自由認讀題中的上下兩行音節(jié)。
2.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1)我發(fā)現(xiàn)上下兩行的音節(jié)中拼音字母都一樣.可拼出來的字卻不一樣。
(2)我發(fā)現(xiàn)下一行的音節(jié)中間多了一個“’”,叫隔音符號。
(3)我發(fā)現(xiàn)在音節(jié)中間加個隔音符號后,一個音節(jié)就被隔成兩個音節(jié)。
3.教師小結(jié):是的.雖然上下兩行的音節(jié)中拼音字母一樣.但卻有著天壤之別,上一行的拼音字母組成的只有一個音節(jié),而下一行的拼音字母中問加個隔音符號后,所表示的是兩個音節(jié),隔音符號前面部分是一個音節(jié).隔音符號后面也是一個音節(jié)。
4.學生再次拼讀音節(jié),加深認識。
5.引導探究:那么,什么情況下要使用隔音符號呢?請大家認真觀察下一行中音節(jié),看誰從中有所發(fā)現(xiàn)。
6.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指名反饋。
(1)隔音符號后面的音節(jié),都是以a、e開頭。
(2)隔音符號后面的音節(jié),都沒有聲母。
(3)隔音符號后面的音節(jié),都是韻母。
7.教師小結(jié).講清隔音符號的用法:同學們都有一雙火眼金睛,發(fā)現(xiàn)了隔音符號的不少秘密。我們知道,音節(jié)一般是由聲母和韻母組合而成的,且聲母在前,韻母跟在后,而有一種特殊的音節(jié)只是由韻母組成,沒有聲母,稱為零聲母音節(jié),如文中的“ān、àn”等,當這些零聲母音節(jié)跟在其他音節(jié)后面時,很容易與前面的音節(jié)混淆起來,這時候,就要加個隔音符號把兩個音節(jié)隔開拼讀。
8.學生再讀題中第二行的音節(jié),認清隔音符號的書寫位置。
二、詞語辨析
1.學生自由認讀句子,思考括號內(nèi)的問題。
2.小組交流各自的理解。
3.逐題指名反饋,理解句子中的帶點詞語.體會其表達效果。
(1)人們苦苦哀求天帝.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會。(為什么用“哀求,”而不用“請求”?)
、倮斫猓骸鞍蟆钡囊馑际强嗫嗾埱。
、隗w會:身陷洪災中的人們無家可歸,死傷無數(shù).但卻無力對付洪水.他們只能寄希望于主宰萬物的天帝,懇切希望天帝能斥退洪水解救他們.句中的“哀求”更能體現(xiàn)出人們的悲慘遭遇和極度渴望的心情,“哀求”表達的意思比“請求”要深些。
(2)沒有火來照明,就只好在無邊的黑暗中,熬過一個又一個漫長的夜晚……(把“熬過”換成“度過”好嗎?)
①理解:“熬過”的意思是忍受(艱苦的生活)。
②體會:“熬過”一詞更能說明人們沒有火的生活是多么的痛苦和凄涼。
(3)直到現(xiàn)在,希臘人對普羅米修斯仍然十分敬仰,稱他是“人類的大恩人”。(是用“敬仰”好,還是用“敬佩”好?)
①理解:“敬仰”的意思是敬重仰慕!熬磁濉钡囊馑际蔷粗嘏宸。
、隗w會:普羅米修斯為造福人類冒險偷取火種,寧可忍受可怕的刑罰而決不認錯,更不歸還火種的獻身精神,不僅受人敬重,也為人景仰,因為這是常人無法做到的。而“敬佩”的敬重程度不如“敬仰”深刻,人們對普羅米修斯的感情不僅是敬重與佩服。
(4)不知道什么時候,出現(xiàn)了一位神通廣大的女神,名叫女媧。(把“神通廣大”換成“聰明美麗”好嗎?)。
、倮斫猓骸吧裢◤V大”的意思是:本領(lǐng)特別高明,有著無所不能的力量。“聰明美麗”的意思是:心思敏捷,外表漂亮。
、隗w會:女媧創(chuàng)造了人類,足可見她的本領(lǐng)極其高明,有著非凡的力量,概括的寫出了女媧的特點,也為后文女媧創(chuàng)造人埋下了伏筆。所以用“神通廣大”來形容女媧比用“聰明美麗”更準確、更恰當。
4.在理解、體會的基礎(chǔ)上,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句子,加深對帶點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認識。
5.教師小結(jié):我們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要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還要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詞語的表達效果,并從中學會準確、生動地運用詞語來表情達意。
三、拓展與交流
1.指名讀本題中的交流提示。
2.明確本次交流的內(nèi)容:暢談閱讀本單元課文后的感受,體會神話傳說中的大膽而豐富的想象。
3.學生閱讀題中學習伙伴的發(fā)言,加以借鑒,打開思路,暢所欲言。
(1)發(fā)現(xiàn)神話傳說中想象很大膽、很豐富、很神奇的細節(jié)。
(2)介紹對故事情節(jié)或人物的認識與體會。
(3)說說自己通過閱讀,對文中所用的寫作方法的認識與收獲。
4.學生先獨立準備,再在小組自由交流,最后指名表達,進行全班交流。
5.教師小結(jié):古代勞動人民用大膽、豐富的想象,編織了神奇的夢想。而我們在閱讀這些生動的神話傳說時,也要邊讀邊展開想象的翅膀,從文中體會古人對真善美的頌揚、對假惡丑的鞭撻、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要從文中體會想象的魅力,在創(chuàng)作中學會運用。
四、閱讀平臺
1.教師導言: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女媧造人》,這節(jié)課,我們要來閱讀《倉頡造字》這篇短文。
2.板書課題,全班齊讀。
3.教師導讀:倉頡是何許人,他為什么要造字,又是怎樣造字的呢,讓我們趕快去讀讀故事吧。
4.學生自由閱瀆,了解故事內(nèi)容。
5.指名反饋,交流各自的閱讀理解。
(1)倉頡是何許人?
(倉頡是黃帝手下的一位臣子,聰明能干,愛動腦筋想問題)
(2)倉頡為什么要造字?
(黃帝派倉頡管理財物但隨著財物數(shù)量的不斷增加變化,倉頡光憑腦子已經(jīng)記不住了,后來用打結(jié)、數(shù)貝殼的方法也不行了,于是他冥思苦想,該用什么辦法才能把事情都管理好)
(3)倉頡是怎樣造字的?
(倉頡細致地觀察了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山川湖泊,以及鳥蟲魚獸、草木器具,按照它們的樣子,造出各種不同的符號,并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倉頡把這種表示一定意義的符號叫做“字”)
(4)倉頡造字受何啟發(fā)?
(有一天,倉頡到南方去打獵,看見一只巨龜,發(fā)現(xiàn)龜背上有很多青包的花紋,通過研究,他覺得龜背上的花紋好像是有意義的,從中受到啟發(fā),想到用一些符號來表示事物)
6.集中討論:為什么說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
(1)學生從文中找出相關(guān)語句,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2)教師小結(jié),統(tǒng)一認識:因為有了文字,人們就可以用文字來表達心意、記載事情,這樣便于記錄、便于管理、便于交流,從而改變了人們的.生產(chǎn)與生活,促進了社會的進步與文明的發(fā)展,所以說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五、積少成多
1.學生自由讀古詩《春夜喜雨》,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古詩,集體評議,糾錯正音。
3.展開想象,讀懂古詩,說說詩句的意思。
(1)小組討論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2)指名反饋,全班交流。
(詩意:好雨似乎知道應該下雨的時節(jié),正當植物萌發(fā)生長的時候.它隨風在夜里不聲不響地滋潤萬物。放眼望去陰云密布,天上地下一片漆黑,只有江船上的燈火發(fā)出一點光亮。天亮的時候去看雨水滋潤過的花朵,紅艷欲滴,整個錦官城匯成了花的海洋)
4.了解詩中作者所捕寫的春雨的特點。
(1)下雨時間: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2)下雨方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3)雨前景象:野徑云俱黑。
(4)雨后景象:花重錦官城。
5.體會詩人的情感。
(作者從不同角度細致地描寫了春雨的特點.刻畫了春雨的寂靜和美麗,表達了對春雨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6.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加以背誦。
六、課堂小結(jié)
教師小結(jié):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收獲多多,一是認識了隔音符號;二是通過換詞比較,體會了關(guān)鍵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三是交流了閱讀本單元課文的感受,體會到了神話故事中大膽而豐富的想象;四是了解倉頡造字的傳說;五是學習杜甫的名詩《春夜喜雨》。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古詩《春夜喜雨》。
2.向家人講述《倉頡造字》的傳說。
3.閱讀其他的神話與傳說。
4.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shè)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口語交際活動:我喜愛的神話、傳說故事。
課前準備
回憶自己閱讀過的神話、傳說故事。
語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語文百花園二”中編排了“溫故知新”“語文大課堂”和“習作”三個欄目。
教學目標:
1、認識比喻修辭,并能實際運用。用指定的比喻詞寫句子,把內(nèi)容表達得更加生動。
2、學習積累中華古典優(yōu)秀詩文。
3、提高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4、語文大課堂活動“今日家鄉(xiāng)”。著力讓學生每個個體主動參與,自由選擇活動合作伙伴,學習自己策劃調(diào)查采訪方案、自主確定匯報展示方案方式。
5、不限內(nèi)容范圍、文體樣式,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寫作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比喻修辭,并能實際運用。用指定的比喻詞寫句子,把內(nèi)容表達得更加生動。
提高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教學難點:自由作文,提高自助寫作能力。
教學方法:討論法、練習法等。
教學時數(shù):四課時
教學時間:第六周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1、理解與運用:體會出句中帶點詞語所采用的打比方修辭方法,把句子描繪的情景表現(xiàn)得更加具體形象。
讓學生在比喻句子中體會比喻修辭的作用。
(1)投影:
“每一聲炮響,全場就響起一陣雷鳴般的掌聲。(比喻)
每一聲炮響,全場就有一陣十分響亮的掌聲。(形容)”
(2)讓學生說說是用什么比喻什么?
(3)反饋交流:
第1個句子中,采用“海洋”來比喻天安門廣場上的人很多很多,就像寬廣無比的大海:后用“海上的波浪”來比喻天安門廣上的紅旗也很多以及飄揚翻動的樣子,就像大海上翻滾的波浪。
第2個句子中,用“雷明”來比喻會場上人們的鼓掌聲特別響亮,就像打雷的聲音那樣震天動地。
(4)學習用比喻的方法來寫句子,要用上指定的比喻詞。
2、拓展與交流
(1)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寧寧和丫丫二人的對話。
(2)各自說說自己的認識,或是產(chǎn)生共鳴的收獲,或是與之不同的感受。
(3)教師酌情進行點評。
3、積少成多
所選詩的作者龔自珍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學家,是中國近代史上首開新風氣的人物。他48歲時因主張革新受到清政府頑固派的打擊迫害,終以父親老等借口辭官歸鄉(xiāng)。這首詩是他回家途中,讀陶潛詩的有感而發(fā)。他有力地批判了即將滅亡的封建制度,抗擊朝政,表現(xiàn)他期盼變革現(xiàn)實、振興國家、以抵抗外敵的意愿,充滿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
(1)對不理解的地方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和注解去解決。
(2)指導朗讀并能背誦。
(3)可以讓學生搜集、抄寫有關(guān)表達“愛我中華”之情的詩句、格言等。例如:
以身許國,何事不可為?(宋。岳飛)
人生富貴豈有極,男兒要在能死國。(明。李夢陽)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趁之?(清。林則徐)
祖國陸沉人有責,天涯飄泊我無家。(清。秋臻)
人在異域最思念家鄉(xiāng),人在異國最懷念祖國。(俠名)
二、語文大課堂
1、討論
2、調(diào)查與采訪
(1)組成小組,組成小組,走進商店、大街、蔬菜大棚、家庭等地進行調(diào)查和采訪。
(2)圍繞調(diào)查對象,可以去圖書館,也可以去圖書館,也可以去書店,還可以上網(wǎng)查閱、搜集反映家鄉(xiāng)發(fā)展變化的'資料。有條件的可以搜集實物、圖片、或錄像等。
(3)整理與分析
以“今日家鄉(xiāng)的……為題,寫一份表格式的調(diào)查報告。
(4)交流
三、習作
1、審題:讀提示,明確寫作要求。
題目要求有四句話,講了三層意思;第一層說明這是自由作文:“可以不限內(nèi)容范圍,也不限文體樣式”(第一句話);第二層解釋“兩不限”的具體含義:“可以寫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寫你特別熟悉的景物或物”——這是“不限內(nèi)容范圍”,“可以寫你感受最深的人或事,也可以寫日記或詩歌”——這是“不限文體樣式”(第2句話);第三層提出寫作要求: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語句通順,題目恰當,自作修改等(第3、4句話)
2、看“平臺”,參與習作討論?砂础傲曌饔懻撈脚_”的四點,先個體思考,再與同學交流。
3、自動筆,進行初步試寫。根據(jù)各人選定的內(nèi)容、文體動筆的練習,可先列提綱,也可直接寫。
4、選例文,組織交流評改。
教師審閱全班學生的初作,從中選擇內(nèi)容、不同的問題理文若干篇,分類與點評,使學生從別人的習作中的優(yōu)點或不足受到啟發(fā)。注意:要讓學生也參與點評、發(fā)表意見。
教學后記:
教學中要注重寫作指導,更要重視作文講評。
語文教案 篇7
一、周教學內(nèi)容:
本單元圍繞“手和腦”這一主題展開,編排了《手和腦》、《烏鴉喝水》兩篇課文和一個語文天地。
二、周教學重難點:
生字:認識12個生字,正確書寫14個生字,學習新筆畫“豎提”“彎鉤”與“斜鉤”。
積累:1、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兩件寶》。
2、認識自然段,學習給段標序號。
3、區(qū)分“怎么”和“什么”,練習在句子中使用。
三、周學科融合: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應能初步體會動腦動手實踐的'重要性,具有勤于思考和勇于實踐的探究意識和積極創(chuàng)造性。
四 周學情分析:
本單元圍繞“手和腦”這一主題展開,是學生認識自我的第一個單元,<手和腦>告訴學生:人類一切勞動都靠手和腦.<烏鴉喝水>進一步說明手腦并用,才能解決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知道勤動腦動手才能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
語文教案 篇8
一、教學要求
1、知道筷子是我們的祖先在三千年前發(fā)明使用的,知道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都喜歡用筷子吃飯,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2、會正確地拼讀注音的字,能理解“傳說、比賽、攪動”等詞語的意思。
3、能運用本單元學到的默讀方法邊讀邊思考,自己讀懂課文,并知道第2自然段是按事情發(fā)展順序?qū)懙摹?/p>
4、找出有頓號的句子,初步了解頓號的用法,并試著將傳說復述給家長聽。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筷子的由來和傳說。培養(yǎng)學生民族自豪感。
難點:用自己的話說說筷子的由來。
三、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學習第1、2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我們平時吃飯要用哪些餐具?板書:筷子
“筷子”可以說是我們吃飯時常用的一種餐具。關(guān)于它,還有一個傳說呢!同學們一定想了解吧。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2、理解“傳說”的意思。(人們口頭上流傳下來的關(guān)于某人某事的敘述。)
二、初讀課文
1、帶著要求自學課文:
。1)讀準生字的音,讀通課文。
。2)筷子是什么時候、什么國家的人發(fā)明的?
(3)傳說中“筷子”是怎么來的?
。4)課文中說到的筷子有哪些種類?
。5)全世界使用筷子的人數(shù)有多少?他們大多生活在什么地方?
2、討論交流。
。1)檢查字詞。重點:燙tang 皇huang 倆lia 嫌xian
。2)分段讀課文,回答問題。
三、學習第1、2段
1、朗讀第1段,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a、用上“三千年前”“傳說”“中國人”“發(fā)明”“筷子”這幾個詞說一句話,要求不同于課文句式。
例:傳說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fā)明了筷子。
傳說中國人是在三千年前發(fā)明筷子的。
傳說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fā)明了筷子。
傳說筷子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fā)明的。
筷子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fā)明的,這是一個傳說。
中國人在三千年前發(fā)明了筷子,這是一個傳說。
b、知道了筷子是中國人在三千年前就發(fā)明了,你有什么感受?
c、有感情地朗讀第1段。
2、默讀第2段。邊讀邊想這一段主要講什么?是按什么順序?qū)懙?討論?/p>
。1)這段共有幾句話?哪幾句話寫了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2)請你用上“先...接著...最后...”說說“快子”名稱的由來。
再用上“因為...所以...又因為...所以...還因為...所以...”說說“快子”名稱的由來。
。3)給“順手”找近義詞。
。4)朗讀第2段。
3、感情朗讀1、2兩段。
四、作業(yè)練習
。1)漁夫喝稀飯不快,是因為( )。
(2)一個漁夫得勝了,是因為()。
。3)漁夫把兩根樹枝起名叫“快子”,是因為()。
第2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知道頓號的作用;熟讀課文,感受做一個中國人的自豪。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上節(jié)課的`學習使我們知道了“快子”的由來,那“快子”是如何成了“筷子”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筷子的傳說》。
二、學習第3段
1、讀通讀熟第3段。
2、說說“快子”為什么成了“筷子”,想一想跟它的字形有什么關(guān)系。
3、填一填:筷子的種類很多,有()、()、()、()、()等。
4、課文中提到的筷子你見過嗎?除了課文中講到的筷子,你還知道有什么筷子?
5、講解頓號的用法。(表示句中并列詞或詞語之間的停頓,用頓號。)
想一想課文中“象牙筷”后面為什么不用頓號,而用逗號?
6、“嫌”是什么意思?想象皇帝會怎么嫌?
三、學習第4段
1、默讀第4段。
2、朗讀第1句話,說說明白了什么。指導讀出自豪的感情。
3、找出課文中有“頓號”的句子,讀一讀。
4、出示以下詞語進行語言轉(zhuǎn)換訓練:
使用筷子的人主要東方國家我國朝鮮日本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
運用多種句式說話,并試著加上標點,說說為什么這樣加。
5、朗讀第4段。
四、回顧全文,指導復述。
1、說說學了課文,你有哪些收獲。
2、請在課文中找出表示時間先后的詞語,根據(jù)這些詞語講講筷子的傳說。
3、大聲感情朗讀全文。
五、作業(yè)練習
1、句子練習。
例:使用筷子的人大多生活在東方國家。
動物們喜歡生活在( )。
。 )生活在海洋里。
。 )生活在( )。
2、把筷子的傳說講給爸爸媽媽聽。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兔子信息傳遞的方式,體會破耳兔一家的信息傳遞與它們的生存有怎樣的密切關(guān)系。
2.有感情地朗讀這則童話故事,體會童話中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3.學會“嗅、舔、逆”3個生字;認識“薔、薇、棘、逆”4個生字。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這則童話故事,體會童話中人物說話時的語氣。
[教學難點]
理解兔子信息傳遞的方式,體會破耳兔一家的信息傳遞與它們的生存有怎樣的密切關(guān)系。
[教學準備]
幻燈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通過預習,你知道文題中的‘嗵嗵’是指什么嗎?自然界里很多動物都有自己特殊的傳遞訊息的方法。今天我們就要來了解兔子是怎樣生存和傳遞信息的。
二、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什么?
三、自學生字
學生學習生字,教師巡視,有問題可以提出。
字音:荊棘
字形:嗅 舔
四、朗讀課文,關(guān)注內(nèi)容
1.莫利媽媽最初教給孩子什么,等它長大了之后又教給他什么?
2.課文重點寫的是哪部分內(nèi)容呢?
3.莫利媽媽教給破耳的信號有哪些?
4.長短、節(jié)奏不同的“嗵嗵”聲,表達什么不同的含義?用自己的'話講講“逆行”是怎么回事?
5.學生討論:破耳兔一家的信息傳遞與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有怎樣的關(guān)系?
五、再讀課文,體會情感
分角色朗讀課文,你從不同人物的語氣中體會到了什么?
六、作業(yè)
1.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查找其他動物有哪些傳遞信息的方法。
第二課時
一、回憶課文,復述內(nèi)容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莫利媽媽教給破耳兔的信號有哪些?
二、莫利媽媽和破耳兔出行時是怎樣傳遞信息的,嘗試著把這些情景表演一下。
三、你還知道哪些動物傳遞信息的方法?和同學們交流。
四、作業(yè)
請感興趣的同學讀一讀《破耳兔的一家》這本書。
語文教案 篇10
一、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獨立自主地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學會多音字“卡”,完成課后練習.
過程與方法: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鄉(xiāng)村人們勤勞善良的品質(zhì)。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注意抓住文中的事例,通過作者的心理、情感表現(xiàn),明白遇事要善于動腦思考,要勇敢、堅強。
重難點:目標中第2、第3本課安排2課時進行教學。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指讀導語,了解大意
(葉老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編者有意設(shè)計導語,是給予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師應引學生找出方法,為學文設(shè)置鋪墊)
二、談話導入,質(zhì)疑課題
。◥垡蛩固拐f: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好。從課題處入手,大膽質(zhì)疑,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輕聲讀文,畫生字詞2、同桌合作,互讀互糾3、小組交流識字方法4、教師檢測自學情況
。ㄕn堂上,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孩子們在充分讀的基礎(chǔ)上自主、合作、交流識字方法,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四、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說說你讀懂了什么?讀不懂的地方上作記號。
2、大堂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質(zhì)疑問難:讓學生說出不懂的地方,注意課堂中的生成。
4、梳理問題,提出學習目標
。▽W起于思,思源于疑。質(zhì)疑可以使教師更有的放矢,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可以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敏于發(fā)現(xiàn),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
五、布置作業(yè):熟讀課文,獨立思考問題。
第二課時
一、圖文結(jié)合,直奔重點。(學習2—5自然段)
1、觀察課文插圖1,說出所見所思。
2、帶著問題,再次讀文。
3、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A、為什么亂掙的結(jié)果只會更壞?(想象亂掙的結(jié)果,理解“堅持”的意義。)
B、從作者的身上,你受到什么啟發(fā)?(首先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法,學生與圖親密接觸,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表達的能力,體會作者的勇敢堅強、善于動腦思考的良好品質(zhì),突出重點。其次,利用文本空白處,激發(fā)學生想象,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對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讀中感悟,讀中體驗。
1、默讀課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讓你感動?
2、指名讀被感動的句子,說說理由。
3、圖文結(jié)合,理解詞語意思,能夠遷移運用。
4、指導朗讀最后一段,認識設(shè)問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教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文,自我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說出自己的獨特體驗。
三、回顧全文,體味感悟
1、開火車有感情朗讀課文。
2、尋找最能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詞。
3、嘗試復述故事
(課標指出:積累語言材料的最佳途徑是復述。閱讀教學目標強調(diào):學生能復述敘事性
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的生動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關(guān)心作品中人物的喜怒哀樂,與他
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設(shè)計板書:
滿山的燈籠火把
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
墜入堅持得救
哭著喊著不哭也不喊淚如泉涌
后記:
10樹葉都是綠色的嗎
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自學本課生字新詞,準確理解詞句的意思。認識本課生字新詞,讀準生字,積累詞匯。
過程與方法:抓住課文重點部分,理解課文內(nèi)容。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朗讀課文,必得一個人的成長不僅需要向老師學習豐富的知識,還要學習
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學重點:學習抓住課文重點部分,讀懂文章內(nèi)容,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是看樣把重點部分寫具體,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
教學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
一、宣布課題,導入新課。
課文以“樹葉都是綠色的嗎”這一問句為題,都有哪些意義呢?請大家在閱讀課文中去體會它的含義,和給予我們的啟示。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仔細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根據(jù)字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記憶字形。
2、在小組基全班,采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學習的形式,熟記熟讀生字詞語,,有針對性地正音,提示生字中易錯的筆畫。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把課文度讀熟。
2、默讀思考:
(1)課文講了林巧稚
1、學習生字交流記憶的方法。
2、學生自讀課文,然后指名朗讀。要求讀準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問同學。
3、指定學生朗讀,評估朗讀效果。抽幾個學生分段讀課文,看他們是否讀得正確,有沒有
讀不準的字詞,幫助糾正朗讀的錯誤。
請同學們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1、學生默讀全文(默讀時要結(jié)合“泡泡框”中的提示來思考。)
2、然后議論課前收集有關(guān)知識對文章的學習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時也能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朗讀方式,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為學生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chǔ)。
了望學生對本課生字的認讀情況,培養(yǎng)學生在朗讀中主動認字的習慣。
中小學暑期的哪些事?重點講了哪件事?
。2)為什么林巧稚回憶起這些事總要稱贊老師的教授方法?這方法對林巧稚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理解感情。
討論、探究
1、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你認為林巧稚的生物課老師的方法好在哪里?
2、這堂生物課使林巧稚得到了?她為什么能得到這些?
3、學習了不起篇課文,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二、理解感悟
第2---10自然段是重點部分其中2—8段簡明易懂,可以以學生自學為主,可引導學生理解。
第三課時
一、評價朗讀。
(學生讀并互相評價)
二、鞏固練習。(課后練習3)
三、指導寫字。
“輩”字上小下大。
“亦”字第六畫是“豎鉤”不要寫成“豎”。3、把沒讀懂的地方記下來。
讀后進行議論。
1、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及段落,并根據(jù)自己的題解來敘述。
2、學習作者是怎樣把內(nèi)容寫具體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體的表達方法,達到學習的最佳
效果。
1、朗讀練習
2、背誦課文指定的段落。
學習重點字,并試著自己說出。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明確在一個人成長過程中,老師循循善誘的教導固然重要,但這是外因,
更重要的是從老師的教導中領(lǐng)會老師的用心,從中得到啟迪,學會學習,學會做人,這是內(nèi)
因,是自己在事業(yè)上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鼓勵學生公正地評價朗讀情況并學會表揚。熟讀課文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課文大意,而且
為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chǔ)。
抓住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認真品味精美的詞句,學習描寫的方法。
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chǔ)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及拓展知識面。
教學教程
教師的活動及教法學生的活動及學法設(shè)計意圖
補充資料:
哲理:關(guān)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
人云亦云:云,說;亦,也。指人家怎么說,自己也跟著怎么說,沒有主見。
實踐:人工智能改選自然和發(fā)行社會的有意識的活動。
諾言:應允別人的`話。
思維: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的過程。
《語文同步讀本》指導:
引導學生自學《贏自己一把》、《盲童的畫》。自學時通過“讀一讀議一議”抓住主要內(nèi)容,
引導學生抓住主要事例,體會文章所要提示的道理。熟讀課文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課文
大意,而且為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chǔ)。
板書設(shè)計
10樹葉都是綠色的嗎
生物課給林巧稚的啟示
林巧稚從老師的教學直的感悟
林巧稚從生物劉上悟到的哲理
教學后記:
11成長
一、教學要求:
知識與技能: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從小鍛煉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長的道理。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懂得從小鍛煉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長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課文的重點部分閱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從小鍛煉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長的道理。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
四、教學準備:卡片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沂菊n題,導入新課
前面我們已經(jīng)學過兩篇有關(guān)“成長”的課文,你從中受到了哪些啟發(fā)呢?想不想知道今天這個成長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好,下面我們就來讀讀這個故事吧。
【復習前面課文內(nèi)容,引出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1默讀課文,圈出自己不認識的字,運用自己學過的識字方法學習生字。
2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結(jié)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義,還不能理解的在集體交流提出來。
3自由讀課文,你能知道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嗎?哪些地方讓你產(chǎn)生了疑問?你想讓老師、同學幫助你解決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了解故事大意,提出問題,培養(yǎng)歸納、質(zhì)疑能力。】
。ㄈz測識字情況,指導易錯字的寫法。
(1)用“開火車”的方式,以小組為單位,聽寫生字。
(2)當時反饋比賽情況,將寫錯的字正確的寫法展示在黑板上,請同學介紹你是如何記住這些字的。
(3)區(qū)分形近字:你能給這些生字找個伙伴嗎?再分別組個詞
(4)重點指導“駛、酬、誕”這3個字的寫法,教師板書指導
【以比賽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以學生傳授經(jīng)驗的方式更利于學生接受知識!
(四)集體交流,把握課文大意,質(zhì)疑
1《成長》這篇課文寫了誰的一件什么故事?
2讀過課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嗎?
3你有哪些問題需要大家?guī)椭憬鉀Q?(學生邊說,教師邊分類歸納板書)4梳理學生所提問題,提出本課學習的重點內(nèi)容。
【從整體入手,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從學生的質(zhì)疑中來,抓住課文的重點內(nèi)容,以便于第二課時有目的地學習!
(五)作業(yè):
1生字、字詞,熟讀課文。
2向家長詢問或與家長交流自己成長中的故事。
第二課時
。ㄒ唬⿵纳弦还(jié)課學生的質(zhì)疑引入
1同學們,還記得你們上節(jié)課就《成長》這篇課文提出了哪些問題嗎?(電腦出示這些問題)
2同學們的這些問題都是圍繞“成長”提出的。(出示“因為這樣更利于它的成長”)“這樣”的成長是指怎樣的成長呢?為什么說“因為這樣更利于它的成長”?
【此環(huán)節(jié)的安排是從學生前一節(jié)課的質(zhì)疑引入,使得兩節(jié)課銜接自然、緊湊,再抓住學生提出的重點問題,用課文的重點句提出問題,使學生從課始就進入課文的重點,體現(xiàn)本單元的訓練重點!
。ǘ┳プ≈攸c段落深入體會
1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1)默讀課文1-6自然段,畫出小男孩的表現(xiàn)(包括他的語言和動作)
(2)看到小男孩當時的表現(xiàn),你會想些什么?
2集體交流,抓住重點句體會,教師適時點撥
。1)“自言自語地嘀咕??好像他的口袋里只允許裝兩塊錢。”(可以看出小男孩非?释玫絻筛隳c,但他又從來不買兩根。)
。2)當“我”表示要多給他一根香腸時,他用手推讓說:“不要。兩塊錢買一根,還可以喝一聽可樂!比绻闶撬藭r你會怎樣做呢?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是讓學生走入文本,深入體會小男孩內(nèi)心所想】
。3)從小男孩的態(tài)度,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受用朗讀表現(xiàn)出來。
【尊重學生的不同感受】
。4)齊讀第六自然段,我們和作者一樣,會產(chǎn)生很多疑問,你當時會想些什么呢?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跳水》教案12-10
語文趙州橋教案11-28
語文教案07-20
語文教案(精選)08-11
(精選)語文教案07-22
[精選]語文教案07-22
【精選】語文教案08-03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7-24
語文教案[精選]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