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中班教案(集錦9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教案 篇1
一、律動《找朋友》,感受找到朋友的快樂
1.我們一起來跟著音樂,一邊唱歌一邊去找找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手牽手坐下來,好嗎?
2.討論:什么是好朋友?和好朋友在一起有什么感覺呢?
二、游戲《誰的朋友多》,體驗朋友多的樂趣
1.朋友大串聯(lián):每個小朋友想好自己的好朋友是誰,然后把自己手里的笑臉蘋果貼在好朋友的頭像旁邊。
2.師生共同統(tǒng)計每個人的'好朋友人數(shù)。
3.找出好朋友最多的幾位小朋友,給他們帶上小皇冠,恭喜他們成為“好朋友之星”。
4.提問被評為“好朋友之星”的幼兒:交了這么多朋友,你心里有什么感覺?你們大家在一起經(jīng)常會做些什么事情呢?
三、討論活動:怎樣交到好朋友
1.引發(fā)思考: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受別人歡迎,交很多很多的好朋友。可是,有的人總是找不到朋友,為什么會這樣呢?讓我們來看幾段錄象。
2.組織幼兒觀看錄象片段,討論:怎樣與小朋友交往
提問:你喜歡這個小朋友嗎?你愿意跟哪個小朋友做好朋友?為什么?
3.教師根據(jù)孩子們的理由總結(jié)出幾條可供大家借鑒的好做法。
4.師小結(jié):朋友多了快樂會更多。大家在一起很有禮貌,相互關(guān)心,互相謙讓,就會有更多更多的好朋友。
四、律動《找朋友》,結(jié)束活動
中班教案 篇2
設(shè)計思路:
本次活動是在中班主題《常見的用具》背景下的一個活動。剪刀,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它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個工具。在前期活動中,孩子們也收集了一些不同用處的剪刀,老師也適當提供了一些剪刀讓孩子觀看、從而去收集關(guān)于這些剪刀的用處。本次活動是一個交流分享的過程。分享同伴的經(jīng)驗、分享老師的經(jīng)驗,在分享的過程中,了解不同剪刀的不同用處,從而去體驗剪刀給我們帶來的方便。
本次活動共有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分享同伴關(guān)于不同剪刀所具有不同用處的經(jīng)驗。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分享老師的經(jīng)驗,修剪灌木剪刀和管子剪刀。這兩種剪刀是孩子生活中不常見的,因此老師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和實物操作,讓孩子去認識這兩種剪刀的用處,從而拓展孩子的經(jīng)驗。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根據(jù)中班孩子的年齡目標選擇了是和不是的分類。在是與不是的分類中鞏固孩子對于各種剪刀用處的經(jīng)驗。
活動目標:了解剪刀的不同用處,體驗它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活動準備:幼兒收集的各種剪刀、園林剪刀及多媒體影像、管子剪刀、各種剪刀圖片。
活動過程:
一、 分享同伴經(jīng)驗
1、出示文字“剪刀”,這是什么字?
2、你們認識哪些剪刀?它有什么用?
3、總結(jié):原來我們生活中有這么多的剪刀,它們的樣子不一樣,用處也不一樣。
二、 分享老師的經(jīng)驗
1、出示實物:園林剪刀,看到過這種剪刀嗎?它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猜猜它是剪什么的?
播放錄像:現(xiàn)在知道它是剪什么的?有了它,花草樹木的造型就更漂亮、更豐富多樣了,我們城市的也變得更美麗了。
2、出示管子剪刀:這種剪刀看到過嗎?它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你知道它是剪什么的?
演示后總結(jié):它是一把管子剪刀,有了它,圓圓的管子剪起來也變得非常容易。
3、總結(jié):孩子們,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不同的`剪刀,這些剪刀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很大的方便,但在使用剪刀的時候我們還是要注意安全,特別是我們小朋友,因為剪刀是一種很鋒利的工具。
三、 分類
所以,今天老師給你們提供了很多剪刀的圖片,你去選擇一把你最喜歡的剪刀圖片。
1、選擇好了,請你想一想,你的剪刀是用來剪什么的。
2、是給病人開刀用的剪刀請拿著圖片,站在“是”的這面,不是給病人開刀用的剪刀請拿著圖片站在“不是”這邊。
3、是修剪樹枝用的剪刀請拿著圖片站在“是”的這邊,不是修剪樹枝用的剪刀請拿著圖片站在“不是”這邊。
4、除了我們這樣分,想想還能怎么分?是什么用途的站在“是”這邊,不是什么用途的站在“不是”這邊,你能來給我們發(fā)個指令嗎?
四、延伸:
剪刀帶給我們很大的方便,在區(qū)域活動中,我們可以去用用我們小朋友使用的剪刀?梢匀ゼ艏艏垼鲎鲂〔每p,可以去剪剪彩泥,也可以剪剪你喜歡的東西。
中班教案 篇3
一、 活動準備:
1.小蚱蜢的形象圖、小紙條、水彩筆、剪刀、漿糊。
2. 區(qū)角中認識過小蚱蜢。
3. 到戶外采摘狗尾草。
二、 活動過程:
1.欣賞兒歌。——小蚱蜢有什么本領(lǐng)?——教師用兒歌《小蚱蜢學跳高》總結(jié)蚱蜢跳躍的行動方式!變耗7滦◎乞斓奶S動作!◎乞鞂W跳高時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制作指偶。——提供小蚱蜢的形象圖,請幼兒涂色,沿線剪下,將小紙條按手指粗細粘成紙圈,將蚱蜢貼在小紙圈上做成指偶!B續(xù)播放兒歌錄音作為背景,指導幼兒制作。
3.學習表演。——幼兒邊操作指偶,邊做蚱蜢跳躍狀。——幼兒可兩人結(jié)伴一起朗誦兒歌。其中一幼兒操作蚱蜢指偶,一幼兒手持一根狗尾草進行配合。
三、活動建議:
1. 用身體動作來模擬昆蟲的行動方式,幼兒會很感興趣,由此可擴展到模擬其他動物。
2.可根據(jù)本班幼兒的情況,將重點放在認識小蚱蜢上,或放在兒歌欣賞上。 兒歌小蚱蜢學跳高小蚱蜢,學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彈,腳一翹,哪個有我跳得高,草一溜,摔一跤,頭上跌個大青包。
四、 活動目標:
1. 了解小蚱蜢的.行動方式,體驗兒歌的趣味性。
2. 通過操作指偶和表演游戲表現(xiàn)蚱蜢的行動方式。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用說唱的方式進行雙聲部合唱。
2、在演唱時能控制自己的音量,盡量使兩個聲部保持和諧一致。
3、體驗與同伴、老師合作演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哈哈鏡若干;
2、高矮胖瘦四個小人,圖譜一張
活動重點:
學唱歌曲,用說唱的方式進行雙聲部合唱,體驗與同伴、老師合作演唱的樂趣。
活動難點:
能進行雙聲部的演唱,在演唱時能控制自己的音量,盡量使兩個聲部保持和諧一致。
活動過程:
一、回憶照哈哈鏡的經(jīng)驗
1、師:你們有沒有照過哈哈鏡呀?照哈哈鏡時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小結(jié):照哈哈鏡時有的會變高,有的會變矮,有的會變瘦;有的會變胖。
[此環(huán)節(jié)老師通過讓幼兒經(jīng)驗回憶,喚起幼兒照哈哈鏡的記憶,既激發(fā)了幼兒活動的興趣,又讓幼兒知道照哈哈鏡會有不同的現(xiàn)象,為下面環(huán)節(jié)作鋪墊。]
二、借助圖譜,分別練習歌曲中說、唱兩聲部。
(一)重點學習歌曲中說的部分。
1、今天也有一位小朋友來照哈哈鏡了,看看他變成了什么樣呢?(出示圖譜)讓幼兒來說說變成什么樣了。
2、教師引導“照一照那個變……”的句式來回答。如:照一照那個變高了;照一照那個變矮了;
3、幼兒完整學說四句話:照一照那個變高了;照一照那個變矮了;照一照那個變胖了了;照一照那個變瘦了;
4、師幼玩照鏡子游戲:
老師當鏡子,幼兒當照鏡子的人,當老師說照一照那個變胖了時,幼兒來做變瘦的動作,其它類似。
[此環(huán)節(jié)的目標是讓幼兒學習歌曲中的說部分,在這里教師采用了圖譜的形式來幫助幼兒記憶和學習說唱的四句歌詞,并用照鏡子游戲來幫助幼兒提高學習的興趣,動靜交替,給與幼兒新的刺激點,激發(fā)幼兒的'有意注意。]
。ǘ、學唱歌曲第一聲部
1、老師把照哈哈鏡的游戲變成了一首歌,你們來聽聽看,老師老師唱了些什么?教師清唱歌曲一遍。
2、提問:你聽到了什么?除了照鏡子的事情你還聽到了什么?(出示第二聲部中唱的圖譜)
3、幼兒學唱歌曲兩遍。注意糾正唱錯的地方
4、邊做動作邊唱。
[此環(huán)節(jié)的目標是學唱歌曲的第一聲部,教師用“歌曲里除了照鏡子的事情你還聽到了什么”的問題來幫助幼兒有意識的記憶其它歌詞,并通過邊唱邊做動作的形式幫助幼兒完整記憶歌詞,提高演唱興趣,符合幼兒喜歡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特點。]
。ǘ⿲W唱歌曲第二聲部
1、嘗試雙聲部合唱。
。1)、教師與幼兒合作演唱,教師唱第一聲部,幼兒唱第二聲部。(接下來老師要和你們合作唱這首歌曲,怎么合作,這是個秘密。等會你們唱我們剛剛學的,老師唱我自己的,聽聽我們是怎么合作的?)
(2)、剛才我們是怎么合作的?(你們唱了什么?我唱了什么?當你們在做什么的時候我在唱哈哈鏡?)
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在他們說“照一照那個變高了……”的時候,老師唱的是哈哈鏡,一共唱了四次。
。3)師幼再次合作(1-2遍)
2、幼兒學習二聲部演唱
。1)、想不想和老師交換著唱?還記得我是怎么唱的嗎?
幼兒先練習第二聲部兩遍,然后與教師交換聲部合作唱。
。2)、幼兒分聲部合作演唱。
。3)、與家長合作演唱
[此環(huán)節(jié)的目標是讓幼兒學習二聲部的演唱,老師通過師幼合作、幼幼合作、親子合作的方式來幫助幼兒鞏固練習二聲部的演唱。讓幼兒在與老師、同伴、家長的游戲中學習,符合幼兒玩中學的學習特點。]
三、延伸:哈哈鏡還會把我們照成什么有趣的樣子呢?讓我們再去照一照,唱一唱,然后把它編到歌曲里來,回到家還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唱唱這首歌。幼兒隨音樂出場。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說繞口令,并培養(yǎng)幼兒尊敬老人的優(yōu)良品德。
2、指導幼兒練習正確發(fā)準“公”、“冬”的字音。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同《幼兒用書》第三冊P8)。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教師根據(jù)圖片結(jié)合繞口令的'內(nèi)容講述故事《公公和冬冬》。
2、教師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提問,并指導幼兒正確發(fā)準“公”、“冬”的讀音。
故事里提到了誰?
誰住在樓上?誰住在樓下?
小冬冬有不認識的字就去找誰請教了?老公公走路走不穩(wěn)誰來扶他了?
冬冬是怎樣說的?公公是怎樣說的?
3、教師用繞口令方式重新講故事,引導幼兒理解繞口令的內(nèi)容。
4、教師指導幼兒學說繞口令。
(1)分組朗誦。
(2)個別朗誦。
(3)比一比看誰說得快。
5、引導幼兒要學習冬冬,做一個尊敬老人的好孩子。
小朋友,你們喜歡冬冬嗎?為什么?
【活動建議】
在延伸活動中,可組織幼兒進行分組繞口令接龍游戲。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動,初步感知物體的體積。
2、培養(yǎng)幼兒的估計能力,空間感知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透明小量杯(果凍殼),水彩筆、記錄紙。人手一份。
2、操作材料:
①黑棗、蠶豆、、花生、圣女果、桂圓若干。
、趯嵨飯D片三張。
3、一瓶綠茶,兩杯一樣多的橙汁、綠茶,烏鴉一只,數(shù)字翻牌卡2個。
活動過程:
一、量一量。
。ㄒ唬┙榻B。
1、冬天到了,烏鴉準備了許多過冬的糧食,讓我 們一起去瞧一瞧吧!
2、請幼兒說說它們的名字,并在黑板上出示相應(yīng)的卡片。
3、(出示量杯)看,這是什么?(小量杯)你們猜一猜,裝滿這只小量杯,需要放幾顆黑棗?(幼兒估計、猜測)如果裝的'是蠶豆,需要放幾顆?會不會一樣多?
4、請你們動手量一量,看看哪種糧食裝的多,哪種糧食裝的少。想一想為什么,并把結(jié)果記錄下來。
(二)、幼兒自由選擇兩種材料進行測量,并學著記錄。
教師指導:
1、數(shù)出同一種糧食裝入量杯。
2、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3、大膽地向好朋友介紹自己的測量結(jié)果。
。ㄈ⑿〗Y(jié):
幼兒展示記錄,講評測量結(jié)果。
提問:
1、你在量杯里裝了什么糧食?能裝幾顆?(教師把結(jié)果記錄在糧食的圖片上)
2、誰量了花生?你是怎么量的?
小結(jié):量的時候要把糧食壓壓緊,結(jié)果才會準確。
3、為什么同樣大的量杯里,黑棗只能放一兩顆,花生能放十來顆?(引導幼兒推理出糧食數(shù)量與糧食大小之間的反比關(guān)系)
小結(jié):在一樣大的量杯里,越大的糧食裝的越少,越小的糧食裝的越多。
4、請幼兒根據(jù)推理的結(jié)果把糧食圖片按大到小排列。
黑棗 蠶豆 花生
二、競賽游戲:烏鴉喝水
一)烏鴉怎樣才能喝到飲料
1、出示烏鴉:現(xiàn)在,烏鴉口渴了,找來找去找水喝。哇,這里有一瓶綠茶,烏鴉真高興呀。ǔ鍪疽黄烤G茶)可是瓶太高,飲料太少,烏鴉怎么也喝不著。小朋友們,快幫幫烏鴉吧!(引導幼兒想出用糧食投入水中,讓水面升高的方法)
2、想一想,用哪種糧食放到水里可以讓烏鴉最快喝到綠茶?為什么是黑棗?對,最大的糧食只要幾顆就能讓水位升高得最快。(演示:把棗子投入瓶中)
二)比較圣女果和桂圓的大小。
1、小烏鴉喝了綠茶,又感覺有點餓了,它又找來了兩份點心,一份是圣女果,一份是桂圓,可它說不出它們誰大誰小,誰知道?
2、“誰來幫小烏鴉區(qū)分圣女果和桂圓的大?”(請幼兒想辦法并提供兩只一樣大的大量杯)
3、用量杯測量不出它們的大小, 那我們能不能用烏鴉喝水的方法來比比圣女果和桂圓究竟哪個大呢?我們分成兩對來接力賽,一邊是圣女果隊,另一邊是桂圓隊。你認為圣女果大,能讓烏鴉先喝到水,就把椅子搬到圣女果隊。你認為是桂圓大的,就加入桂圓隊。
4、幼兒競賽。
教師講解規(guī)則:每次向瓶里放一個果子,然后翻自己隊的數(shù)字卡一張,下一個小朋友必須在前一位小朋友拍一下自己的手才能出發(fā)。比一比哪一隊用最少的果子讓飲料滿到瓶口。
5、宣布圣女果和桂圓的比較結(jié)果和獲勝組。
誰來說說,哪組的小朋友猜對了,是什么大?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小結(jié):原來有的東西看上去大,但實際上并不一定是大的,這就要我們多動腦筋,用聰明的方法來比較。
活動反思:
數(shù)學能為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shè)最佳情景,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wù),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zhì),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zhì)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引導學生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干,“賽"中增勇氣。提高學習效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中班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根據(jù)大小、顏色、形狀三個特征標記找相應(yīng)的圖形。
2、培養(yǎng)幼兒正確使用操作材料,并遵守操作活動的規(guī)則。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分析、概括圖形特征的能力。
教學準備:
二種特征標記及相應(yīng)的圖形若干;三種特征標記骰子各一個;數(shù)字骰子一個;人手一份圖形片;小動物兩個。
教學過程:
一.律動進場
小朋友,今天我們?nèi)ビ螒虺峭婧脝?(開飛機進場)
二.游戲:找座位(根據(jù)二種特征標記找圖形)
幼兒人手一份圖形片,根據(jù)圖形找相對應(yīng)的二種特征標記座位就座,并互相檢查根據(jù)圖形找特征標記是否正確。
三.游戲:投骰子(根據(jù)三種特征標記找圖形)
1.出示三個骰子,認識大小、顏色、形狀三種特征標記。
2.請幼兒投三種特征標記骰子,并請幼兒說出是什么圖形。
四.游戲:接龍說圖形
人手一塊圖形板,幼兒接龍說圖形的.三個特征。
五.游戲:圖形棋
分兩組玩圖形棋游戲,每組每次出來兩人,一人投骰子,另一人走小動物棋子,并說出棋子停的位置上的圖形的三種特征,說對了前進一格,說錯了后退一格,先走到終點的一隊為勝。
六.頒發(fā)獎品,結(jié)束游戲。
中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知道動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也需要雨水。
2.嘗試幫助故事中的人物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圖片
活動過程:
1.欣賞理解故事《白云媽媽和烏云朵朵》。
教師講述故事,幼兒欣賞。
故事中說了一件什么事情?
誰希望烏云朵朵下雨?誰又不希望呢?為什么?
白云媽媽是怎么說的?
2.討論:烏云朵朵的辦法。
看來光有太陽或下雨是不夠的,不能滿足所有小動物和植物的要求。那么,請小朋友們來幫助烏云朵朵想想辦法吧!
有什么辦法讓大家都滿意嗎?
教師小結(jié):大家都想出了好多辦法,你們想知道烏云朵朵的辦法嗎?它說,白天出太陽,可以讓蝴蝶曬花衣,蜜蜂采花蜜;晚上下雨,可以讓玉米喝足雨水。你們覺得它的辦法好嗎?
3.續(xù)編故事《白云媽媽和烏云朵朵》
教師與幼兒一起,將烏云朵朵的辦法編進故事。
引導幼兒將自己想到的不同辦法也編進故事中。
幼兒間相互交流自己故事的結(jié)局。
故事:《白云媽媽和烏云朵朵》
白云媽媽帶著心愛的兒子烏云朵朵,在藍藍的天上慢慢地、慢慢地飄動。山梁上的白楊樹、白樺樹見了,大聲地呼喊:"謝謝您--白云媽媽!是您把夏天火辣辣的太陽擋住,給我們送來了陰涼!""白云媽媽,您真好,喝了您灑下的甜甜的雨水,看我們生長得多快呀!"田里的'水稻、棉花也齊聲稱贊。
朵朵聽見大伙稱贊媽媽,心里真是甜滋滋的。
有一天,白云媽媽出門去了。
烏云朵朵可高興了。
媽媽走了,這下子該看我的了,要風給風,要雨給雨,往后,誰都會喜歡我!朵朵越想越高興,就往地上灑起雨來。
"烏云哥哥,烏云哥哥,我要太陽曬曬花衣裳。"美麗的蝴蝶請求道。"烏云哥哥,天晴才好采花蜜,你快讓太陽出來吧!"勤勞的蜜蜂也請求他。
"好吧。"朵朵剛說完,就聽見誰在嚷嚷:"不行!不行!我的寶寶要喝水,快快下雨吧!"朵朵低下頭一看,是頭上帶著金花穗,懷里抱著小寶寶的玉米大嬸在叫喊。
蝴蝶、蜜蜂要太陽,玉米大嬸要下雨,這該怎么辦呢?朵朵急得打轉(zhuǎn)轉(zhuǎn)。不久,白云媽媽回來了,朵朵把滿肚子的委屈告訴了媽媽。白云媽媽親親烏云朵朵的小臉,笑著說:"孩子,動動小腦筋,媽媽相信你會想出好辦法的。"烏云朵朵歪著小腦袋,轉(zhuǎn)著大眼睛想了想,突然高興地叫了起來:"媽媽,我知道了!" 小朋友們,你知道烏云朵朵知道什么了嗎?
中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的內(nèi)容,知道各角色的性格特點初步能講述各角色的對話。
2、懂得請求別人幫忙時,要有禮貌。
3、學會詞語:輕輕地敲、笑瞇瞇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幼兒食品)已聽過該故事的情節(jié)內(nèi)容
2、物質(zhì)準備:三只小雞和老牛的頭飾及紙偶一套、掛圖。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組織討論,激發(fā)興趣
——師:小朋友們?nèi)ミ^農(nóng)村嗎?你們覺得那里好玩嗎?為什么?
你們在那見過那些動物?有沒有見過小雞和老牛呢?你們喜歡它們嗎?
——師:三只小雞和一只老牛發(fā)生了什么事?小朋友想知道嗎?請聽老師講一個故事。
2、引導幼兒邊聽故事邊觀看紙偶表演,理解故事中各個角色的性格特征。
3、教師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
——三只小雞向老牛問路時,他們是怎么做的`?怎么說的?
——小花雞為什么能找到草地?小黑雞和小白雞為什么找不到?
——哪只小雞做的對?為什么?
結(jié)合形象的動作、表情幫助幼兒掌握詞語“輕輕地敲”、“笑瞇瞇”
4、組織幼兒討論:有事請求別人幫助時,該怎么做?
5、進行情景表演:由教師扮演老牛與旁白講述,其余幼兒分三組分別扮演小黑雞,小白雞、小花雞練習對話,大膽表演。
【活動延伸】
在語言角與表演角投放頭飾與指偶表演故事主要內(nèi)容。
【中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8-07
[精選]中班教案08-21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8-23
【精選】中班教案07-29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8-02
中班教案(精選)08-04
中班教案[精選]08-11
(精選)中班教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