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科學教案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在學生學習了電和磁鐵的基礎上來認識電磁鐵,讓學生明確電磁鐵與電和磁之間的關系。電磁鐵在通電的狀態(tài)下具有了磁鐵的一些性質,其中所蘊涵的秘密將激發(fā)學生的研究興趣,研究電磁鐵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挑戰(zhàn),但是在此研究過程中可以增強學生探究的意識和能力。本課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活動:
1.制作電磁鐵。首先讓學生制作一個電磁鐵,這是研究電磁鐵的前提條件,一節(jié)電池、導線、大釘子可以組合成簡易的電磁鐵裝置。電磁鐵組裝完成后,接通電源測試磁性。學生組裝好電磁鐵以后馬上就想看到現(xiàn)象,去嘗試,可以讓學生對電磁鐵和永久磁鐵做一比較。
2.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系。這個活動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主要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電流的強度、線圈纏繞的匝數有關系,學生在探究活動中仍采用“假設與搜集證據”、“控制變量”的科學研究方法來完成探究任務。在活動過程中強調的是現(xiàn)象的觀察和數據的記錄整理。在活動中一定要提醒學生細心,因為學生制作的電磁鐵的磁力大小有的時候變化是很小的,稍一疏忽就可能忽視了一個數據的記錄,從而導致驗證數據的不準確,結果就會有問題。
3.探究電磁鐵的兩極。磁鐵有兩極,那電磁鐵是否也有兩極呢?學生會沿著這個思路研究下去,學生在研究中會發(fā)現(xiàn)電磁鐵也有兩極,關鍵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留心觀察周圍同學的電磁鐵兩極是否一樣。只要學生能找到不一樣的原因,那電磁鐵的磁極問題學生就能迎刃而解。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將學會不斷地去反思自己的活動。
4.電磁鐵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學習就是為生產、生活服務,主要可以采取讓學生交流、資料共享的方法,認識到電磁鐵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認識到電磁鐵為人們的'工作帶來的巨大方便。有條件可以用學生天天接觸的電鈴做演示來說明電磁鐵的工作原理。
5.電與磁相互轉換的活動。教科書的兩個活動均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以根據情況,選其中的一個來做;顒拥闹饕康氖亲寣W生接觸到相互轉換的觀點。
學情分析
學生的知識基礎是五年級“磁鐵”以及上一課時“電和磁”相關知識。電磁鐵是用電流的磁效應使鐵芯磁化而產生磁力的裝置。電磁鐵是電生磁的最直接應用,電磁鐵結構簡單、制作容易、呈現(xiàn)的現(xiàn)象有趣,可以開展適合學生水平的多種研究。主要有兩大活動:一、制作鐵釘電磁鐵;二、研究鐵釘電磁鐵的南北極。 “研究鐵釘電磁鐵的南北極”又有兩個主題活動:1、電磁鐵有沒有南北極?2、電磁鐵南北極與哪些因素有關?而 “電磁鐵南北極與哪些因素有關?”這個活動中,“線圈繞線方向、電池連接方法都與電磁鐵的南北極有關系”這一活動,,更適合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但在電磁鐵南北極的探究活動中,要受到“線圈繞線方向”、“電池連接方法”變量的影響。因此,引導學生控制好變量進行實驗探究,是幫助學生建立有關電磁鐵科學認識的關鍵。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使用的電池數量有關:電池少則磁力小,電池多則磁力大。
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與鐵芯的距離、鐵芯粗細長短等因素有關系。
過程與方法:經歷一個完整的較深入的科學研究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檢驗、匯報交流、共享成果。
教學重點和難點
電磁鐵磁力的大小與使用的電池數量有關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在搖一搖、聽一聽、猜一猜的探索活動中學習聽辯各種聲音。
。、嘗試用完整的話大膽表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活動準備】
裝有木珠、豆子、紙屑等物品的旺仔瓶人手一份;錄音機;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爸爸、媽媽來到幼兒園,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禮物,你們猜猜會是什么呢?
二、玩一玩、聽一聽。
1、初次玩一玩、聽一聽。
師:哇,這么多的旺仔牛奶呀,小朋友你們去搖一搖,聽一聽,猜猜是不是?(不是)
師:小朋友你們猜猜是什么呢?你聽到了什么聲音?(要求幼兒用完整的話大膽表達)
師:你聽到的聲音像什么?
。、再次玩一玩、聽一聽。
師:再請小朋友去搖一搖,聽一聽,猜猜是什么東西發(fā)出的聲音?(幼兒自由玩,提醒幼兒交互玩)
師:請小朋友每人帶一個有聲音的瓶寶寶回到座位上。
三、猜一猜,說一說。
師:你猜猜是什么發(fā)出的'聲音呢?(幼兒猜測后,集體驗證)
師:有誰和他發(fā)出一樣的聲音?
師:木珠寶寶在瓶子里跳舞嘍。
師:豆子寶寶在瓶子里跳舞嘍。
四、游戲"快樂之舞"。
師:讓我們在歡樂的音樂中和木珠寶寶、豆子寶寶們一起跳舞吧。
師:寶寶們跳累了,他們要休息休息。豆寶寶累了、木珠寶寶累了.......(幼兒依次送"寶寶"休息,結束活動。)
科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多種紙并知道它們的名稱和用途。
2、通過操作實驗,運用多種方法體驗不同紙質發(fā)出的聲音。
3、激發(fā)探索興趣,享受用紙伴奏帶來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每組準備一份:打印紙、卡紙、瓦楞紙、玻璃紙、報紙、皺紋紙。
音樂:《蝸牛與黃鸝鳥》
三、活動過程:
。ㄒ唬⿲牖顒樱J識教師提供的紙。
師:“小朋友們,桌上有許多的紙,你們都認識嗎?”“它是什么紙?”
。ǘ┨骄考埵侨绾纬璧。
探究讓紙發(fā)出聲音
1、紙怎樣可以讓它發(fā)出聲音。
2、不同的紙它們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嗎?
請個別幼兒上來講述自己拿的是什么紙,是怎樣讓它發(fā)出聲音來的。
(三)探索相同的一張紙可以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1、你是用什么方法讓白紙發(fā)出不同聲音的?
2、為什么同樣的紙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教師小結:可以運用拍、彈、抖、撕、拉等方法讓相同的一張紙發(fā)出多種不同的聲音。
。ㄋ模┯螒
師:“現(xiàn)在老師想請小朋友一起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發(fā)出更好聽的聲音,好嗎?”
教師拿一張紙,隨音樂拍出某種節(jié)奏。
師:“剛才老師發(fā)出了什么樣的節(jié)奏?現(xiàn)在請你們自己選擇一張紙,試著用不同的方法讓手中的紙發(fā)出有節(jié)奏的聲音,讓我們一起做。”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的:
1.在觀察、探索活動中,發(fā)現(xiàn)燈泡發(fā)亮的電路和金屬材料的導電現(xiàn)象。
2.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xiàn)象的探索和認知,樂于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fā)現(xiàn)的結果。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初步了解其特性。
物質準備:
1.教具:一塊展示板(圖一),電池、電線、燈泡、杯子的圖片各一。
2.學具:電池、電線、燈泡、杯子、積木、鑰匙、晨檢牌、紙片等若干。
經驗準備:通過PPT對電池有了初步的認識。
活動過程:
1.導入:以問題的形式,激趣引題。
。1)教師打開沒有插上電源的錄音機,咦,今天錄音機出了什么問題?(“錄音機沒有電”、磁帶壞了……。)
。2)教師插上電源,驗證幼兒猜測的結果。
。3)師:電能讓錄音機轉動起來,電還有什么用呢?(電能讓電動玩具動起來,電能使燈泡亮起來,電可以讓電風扇轉動……。)
2.嘗試:選擇材料,探索燈泡發(fā)亮的電路。
。1)師:老師這兒準備了一些材料,出示圖一,在這么多的材料中,有二樣材料可以讓小燈泡亮起來,請你仔細看一看、想一想,你認為是那二樣?最好能說出理由。
。2)師:這二樣材料是不是真能讓燈泡亮呢?請小朋友自己動手試一試。
。3)幼兒盡情地操作,教師觀察、鼓勵、引導(圖二)。
。4)師:請告訴我們,你是怎樣讓燈泡亮起來的?用這個圖片在黑板上把它表示出來(圖三)。
。5)師:你們用電線的一頭與燈泡接上,另一頭與電池的頂部或底部接上,只要燈泡觸到和電池的另一頭,燈泡就亮了。
。6)師:是不是這樣?這樣連接真的能讓燈泡亮起來嗎?讓我也來試一試?
。7)教師有意選擇金屬絲不露的電線操作。咦!怎么不亮?
3.發(fā)現(xiàn):創(chuàng)設情景,操作中發(fā)現(xiàn)金屬的導電性。
。1)師:你們的燈泡都亮了,我的為什么不亮呢?
。2)師:“小朋友,你們都認為是電線的問題,同樣是電線,為什么這根電線可以,而這根電線不可以呢?”
。3)比較二根電線的不同處。
。4)幼兒比較操作,描述操作結果,大膽表述材料與燈泡是否亮的因果關系。
。5)教師對幼兒的結論進行描述:“小朋友,你們都認為,電線露出金屬絲接在電池上燈泡就能發(fā)亮,有塑料包著的電線頭接在電池上不能使燈泡發(fā)亮。是不是這樣?(6)教師再次設疑,讓幼兒在操作中進一步感知金屬的導電性。
師:出示杯子,這是什么材料做的?(金屬)如果把它接在電池上,燈泡會不會亮?
(7)幼兒操作,發(fā)現(xiàn)金屬的任何部位都能導電。(圖四)
師:請小朋友試一試,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8)猜想驗證:再次探索
、倜鞔_操作要求。
師:“今天老師還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不同的材料,有晨檢牌、積木、紙片、鑰匙,先等請小朋友猜一猜哪些材料接上電路后燈泡著?哪些不亮?然后把你的猜想記錄在表格里!
②幼兒操作記錄猜想結果,教師進行觀察指導(圖一)。
、蹘**流猜想結果。
教師對幼兒的猜測結果以不同的切入方式以提問,進行統(tǒng)計:(圖五)
提問語1:“晨檢牌接在電路上有幾個孩子認為亮的,幾個孩子認為不亮,(教師與幼兒一起統(tǒng)計)說明一共有幾個孩子在活動?(16個)
提問語2:“紙片接在電路上有8個孩子認為亮的,有幾個孩子認為不亮?”
提問語3:“鑰匙接在電路上有1個孩子認為不亮,有幾個孩子認為亮?
、苡變翰僮,驗證猜想結果,交流發(fā)現(xiàn)結果。(圖六)
4.拓展:提供電工用具,觀察把手的材料,理解導電與安全的關系。
明確操作要求。
師提供電工用的.鋼絲鉗、尖嘴鉗、起子、活動扳手、.電工刀、電工小錘、電鉆、電烙鐵等:“接下來我們來找一找他們的把手在哪里,看一看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為什么?能不能改成金屬材料?“
5.活動延伸:
師:那我們的周圍還有許多材料,今天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再做一做這個實驗,找找什么材料能導電,什么材料不能導電?
小百科:一般認為電燈是由美國人湯馬士·愛迪生所發(fā)明。但倘若認真的考據,另一美國人亨利·戈培爾(Heinrich Gbel)比愛迪生早數十年已發(fā)明了相同原理和物料。1801年,英國化學家戴維將鉑絲通電發(fā)光,他亦在1810年發(fā)明了電燭,利用兩根碳棒之間的電弧照明。1854年亨利·戈培爾使用一根炭化的竹絲,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電發(fā)光。他的發(fā)明在今天看來是首個有實際效用的白熾燈。他當時試驗的燈泡已經可維持400小時,但是并沒有即時申請設計專利。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以自身為中心區(qū)分自己身體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邊和右邊。并能用語言來表達,初步體驗左右的相對性。
2、發(fā)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3、使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以自身為中心區(qū)分自己身體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邊和右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客人老師,我們和他們打個招呼吧!
生:客人老師好!
師:誰知道一共來了幾位客人老師?
生舉手回答。
二、活動新課
1、 認識左右手。
。1) 剛才你回答問題舉的是哪只手?(右手)
出示卡片《右》——認識右,跟老師一起念“右”。
每個小朋友的凳子底下都有一面小紅旗,把它粘在你的右手背上好嗎?老師也在右手粘上小紅旗。誰能告訴老師右手可以做什么?
生自由回答。
生:用筷子吃飯。
生:用右手寫字,上網用右手握鼠標。
生:右手拿球拍,握手。
(2)右手能做這么多事呀,那與它相對的是哪只手呢?(左手)
出示卡片《左》——認識左,跟老師一起念“左”。
左手能做什么呢?
生:右手寫字時,左手把本,右手拎不動東西時,左手幫忙。
師:左右手合作力量大,我們要多鍛煉左右手,尤其是左手,它會使我們越來越聰明。
。、找朋友。
左和右是一對好朋友,你身上有這樣的一對對好朋友嗎?
生:左眼和右眼。
生:左腿和右腿。
生:左胳膊和右胳膊。
……
找到這么多好朋友,我們現(xiàn)在和這些好朋友做個游戲吧!
三、課堂鞏固(游戲)
。、聽口令做動作。
師: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跺跺左腳,跺跺右腳,拍拍左肩,拍拍右肩,拍拍左腿,拍拍右腿。同學們做得真不錯。
。、這些是我們自己身上的左右,那我們周圍,我們的位置有左右嗎?誰來說說?
生:張東在我的左邊,曹博在我的右邊。
生:付美琦在我的左邊,李容光在我的右邊。
師:好,那我們就和你左邊或右邊的小朋友玩拍手歌吧!
乒乓乒乓,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手心手背,左手摸鼻梁。
。场①N鼻子
師:剛才我們的小朋友都摸到了鼻子,可是有一個小朋友沒有鼻子很苦惱,我們來給它貼上好不好?
找一位小朋友來上前貼,其它同學只能說左、右來提示他,讓他把鼻子貼正。(左轉三圈,右轉三圈)
師:鼻子有了這位小朋友笑哈哈,誰把它的笑嘴貼上?
也是象剛才一樣,只能喊左右。
師:這兩位小朋友真棒,老師和你們擁抱一下。發(fā)給你們一個小獎品。
4、體驗左右相對性。
師:剛才老師和那位小朋友握手,伸的都是右手,可為什么方向不一樣呢?
生:因為老師和他面對面,左右正相反,就像照鏡子一樣。
四、課后延伸
師:我們知道左和右是不一樣的,你知道生活中什么事是分左右的嗎?
生:行人車輛靠右側通行。
生:司機坐在車輛的右邊。
生:解放軍叔叔齊步走時先邁左腳。
師:同學們知道的真多,回家講給爸爸媽媽聽好嗎?用你的右手跟客人老師再見!
開著小汽車走吧!靠右側通行。
科學教案 篇6
目標
使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和科學發(fā)明產生好奇與興趣,敢于大膽想象。
準備
科幻錄像片、圖書、故事等。
過程
活動(一) 欣賞科幻故事
1、由教師講科幻故事。如“機器人奇奇”、“我的夢”、“到月球上去”、“海底旅游”等。
2、組織幼兒觀看科幻錄像片。如“機器貓”、“可賽號”、“變形金剛”等。
3、讓幼兒自由閱讀關于科學知識或幻想故事的圖書。
活動(二) 創(chuàng)編科幻故事
1、續(xù)編故事:讓幼兒根據自己知道的科幻故事中的.人物、背景、情節(jié)繼續(xù)編故事。
2、按主題編故事:讓幼兒根據一定主題編出不同情節(jié)的故事。如“飛到天上去”、“未來的交通工具”、“假如我會變”等等。
3、自由編故事:讓幼兒自己出題目,自己編故事。
4、科幻故事會:請幾名幼兒把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可以邊講邊表演。教師要鼓勵那些構想獨特的幼兒。
5、自制科幻故事書:鼓勵幼兒將自己編的科幻故事畫成圖畫。然后將他們裝釘成冊,再加上封面。制成科幻故事書。
6、畫幻燈片:為幼兒提供無色透明的投影膠片或塑料紙,讓幼兒用彩筆將自編的科幻故事畫在上面。制成幻燈片?衫猛队捌,讓幼兒邊放幻燈片邊講故事。
建議
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有些內容可滲透到其它活動中進行。有的活動內容可分成幾次進行。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風帆的知識。
2、知道風帆可以使船走得更快。
3、懂得如何
教學重、難點:風帆知識的收集。
教具:幻燈圖片、風帆模型、信封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出示“征稿啟事”
二、尋覓風帆寶庫
1、哪里會有關于風帆的知識
。1)出示一些有用的址,讓學生去查找資料
。2)找一些有關風帆知識的書
三、收獲
1、風帆百態(tài)
2、風帆助行
3、出示風帆的圖片,讓學生知道風帆助行的`原理。
四、構思稿件
1、怎么
2、的內容是什么
準備從幾個方面來寫。
科學教案 篇8
目標:
1.嘗試雙手配合用充氣簡給氣球充氣,注意控制速度和力度,觀察氣球不斷膨脹的現(xiàn)象。
2.嘗試用語言、動作或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在充氣、放氣、扎氣球過程中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
準備:
氣球若干,裝在小筐里;小型手持式充氣筒。
玩法說明:
幼兒將氣球嘴套在充氣筒的出氣口上,一手捏緊氣球嘴,一手來回抽拉充氣筒活塞,兩手配合給氣球充氣。
指導要點:
1.觀察幼兒充氣的方法,鼓勵幼兒自己尋找問題的原因,并嘗試解決。如果幼兒的氣球總是無法持續(xù)膨脹,可引導幼兒觀察是否漏氣、哪里漏氣以及為什么會漏氣,嘗試用捏緊氣球嘴等方法解決問題。如果幼兒雙手配合上有困難,可引導幼兒觀察學習同伴的動作。
2.氣球膨脹得過大時,及時提醒幼兒不要繼續(xù)充氣了,避免氣球爆炸。即使幼兒打爆了氣球,也不要加以指責。
3.氣球充好以后,可鼓勵幼兒用多種方式玩氣球。如,松開氣球嘴,玩放氣的游戲,觀察氣球放氣時飛行的'軌跡;利用毛根等輔助材料嘗試自己扎氣球。
4.鼓勵幼兒將自己在充氣、放氣、扎氣球過程中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用繪畫等形式進行記錄。
延伸活動:
腳踩式充氣筒及形狀各異的氣球(如心形、長條形等),激發(fā)幼兒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科學教案08-14
【經典】科學教案07-23
(精選)科學教案08-07
科學教案[精選]08-06
[精選]科學教案08-21
【精選】科學教案08-12
[經典]科學教案08-16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7-20
科學教案【經典】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