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教育范文>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9-07 09:09:47 教案 我要投稿

          (優(yōu)選)小學數學教案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優(yōu)選)小學數學教案10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第一課時:同級運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夠進行正確運算。

            2.過程與方法:通過情境理解乘加的運算順序,通過知識遷移應用到除加或除減混合運算,學會解答兩級兩部混合運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含有兩級的兩步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知道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 復習舊知: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二、探究新知

            (一)仔細觀察,收集信息,解決問題

            圖書閱覽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問題:1. 同學們做什么呢?2. 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和讀書有關的信息啊? 3. 要求“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

            (二)反饋交流,總結加減運算的順序

            分步算式 綜合算式

            53-24=29 53-24+38=67 29+38=67

            問題:像53-24+38這樣的算式是綜合算式,能說說你是按怎樣的

            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嗎?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 右的順序計算。

            (三)學習脫式計算格式

            53-24+38=29+38=67

            問題:1. 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說明:(在“53-24”的下面畫上橫線)為了清楚地看出運算的順序,可以脫式進行計算,呈現(xiàn)出運算的順序和每次計算的結果。在算式的.下面寫出第一步計算的結果(29),還沒有參加計算的數照抄下來(+38),在算式的下面再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67)。注意:把等號上下對齊。

            問題:2. 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3. 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我們是怎么算的啊?

            (四)鞏固脫式計算格式,體會同級運算的順序

            48-8+17= 15÷3×5=

            問題:1. 你能把這兩道題寫成脫式計算的格式嗎? 2. 這個算式(15÷3×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 這樣的題我們是按

            什么順序計算的?

            問題:想一想,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二)下面的計算對嗎?如果不對,把它改正過來

            問題:1. 誰讀懂題目的意思了?

            2. 第2題哪錯了?

            3. 第3題哪錯了?

            4. 這些綜合算式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啊?

            四、課堂作業(yè)作業(yè):第50頁練習十一,第1題、第2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一、觀教材編排體系

           。ɡ蠋焸,我想首先對人教版教材關于統(tǒng)計這塊知識的編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和展望。)

            各冊的目標定位:

            一年級目標:

            讓學生經歷統(tǒng)計的過程,會用畫正字或自己喜歡的方法收集數據,會看簡單的統(tǒng)計圖,并學會以一格表示一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并根據統(tǒng)計圖提出問題。

            二年級上冊目標:

            繼續(xù)讓學生經歷統(tǒng)計的過程,同時還要求學生學會以一格表示兩個單位的統(tǒng)計圖,根據統(tǒng)計圖提出問題。

            二年級下冊目標:

            1、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使學生初步認識統(tǒng)計圖(一格代表五個單位)和簡單的復式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3.通過對周圍現(xiàn)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三年級下冊目標:

            1、向學生介紹兩種新的條形統(tǒng)計圖,使學生學會看這兩種統(tǒng)計圖,并能根據統(tǒng)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tǒng)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3、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二、本冊教學內容編排思考

            我認為本冊的教學內容有三大看點:

            看點一:比較簡單的復式統(tǒng)計表

            略:例1(教學簡單的復式統(tǒng)計表)

            (1)是在前面學習單式統(tǒng)計表的基礎上,設計了測量體重的情境,通過統(tǒng)計全班同學一年級和二年級時的體重,先分別用單式統(tǒng)計表表示,再引出復式統(tǒng)計表。

           。2)由于學生已經學過單式統(tǒng)計表,復式統(tǒng)計表的填寫可讓學生自主探索后合作交流,最后全班進行討論達成共識,明確單式統(tǒng)計表和復式統(tǒng)計表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3)根據統(tǒng)計表回答問題,可讓學生獨立思考,尤其是第3問,要讓學生多發(fā)表想法,對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同學提出合理的建議,體會統(tǒng)計的意義和作用。

            祥細說明:例1中出現(xiàn)了復式統(tǒng)計表,它是在單式統(tǒng)計表的基礎上,設計了學生熟悉的檢查身體的情境(如上頁圖)。首先統(tǒng)計學生剛入學時的體重情況和現(xiàn)在的體重情況,并把數據填入單式統(tǒng)計表中,然后提出:如何在一個統(tǒng)計表里表示呢?引導學生初步認識復式統(tǒng)計表,并根據統(tǒng)計表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在設計的三個問題中有一個發(fā)散性的問題: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學生可在觀察的基礎上獨立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由于學生在前面已經掌握了用正字記錄法,本冊教材中沒有再出現(xiàn)提示,在學生收集兩年的體重數據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點撥。由于學生已經具有填寫單式統(tǒng)計表的基礎,在把兩年的體重數據填入一張復式統(tǒng)計表中時,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自主學習留有一定的空間,首先讓學生獨立嘗試填寫,然后小組合作交流,最后全班集體討論形成共識,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個別指導,明確單式統(tǒng)計表與復式統(tǒng)計表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根據統(tǒng)計表回答的三個問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嘗試完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從統(tǒng)計表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問題。如,組織學生對體重過輕或過重的學生提些合理化建議等,從而明確統(tǒng)計的作用與意義。

            2、做一做安排的是對學生參加各種課外小組活動人數的統(tǒng)計,可以組織學生互相交流,獨立完成數據的收集、整理并把數據填入復式統(tǒng)計表中。在復式統(tǒng)計表中給出了一個班級參加四種課外小組活動的人數,其余的內容教師可組織學生對本班或其他班級的情況進行調查統(tǒng)計,然后對統(tǒng)計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并討論回答統(tǒng)計表后面的四個問題。教材所呈現(xiàn)的內容貼近學生的校園生活,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讓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經歷統(tǒng)計的全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參與意識。

            看點二: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一格表示5個單位的)

            略:例2(認識1格表示5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

            (1)通過統(tǒng)計某路口20分鐘過往車輛的數量,使學生經歷收集隨機出現(xiàn)的數據的過程,并學習用1格表示5個單位的方法表示數量,并根據統(tǒng)計圖表回答簡單的問題。

           。2)沒有條件進行現(xiàn)場統(tǒng)計的學校,可通過放錄像或做游戲的形式進行統(tǒng)計,統(tǒng)計時注意用畫正字記錄,便于用1格表示5個單位。學生可在教師引導下獨立完成統(tǒng)計圖,如果在統(tǒng)計過程中出現(xiàn)不是整5的數據,可在條形圖上方把數據標明,條形圖位置要基本準確。

           。3)回答問題,先獨立思考,再進行全班交流,第4小題要讓學生多發(fā)表想法。

            教參詳細說明:例2是在學習了簡單的條形統(tǒng)計圖的基礎上,通過統(tǒng)計某路口過往車輛數量,使學生體驗隨機出現(xiàn)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過程與方法,同時使學生體驗動態(tài)的統(tǒng)計過程(如上頁圖)。從數據來看,當在一條比較寬闊的馬路上統(tǒng)計20分鐘后,所得到的數據比較大,教材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用每個表示2輛汽車,最多要畫幾個呢?太麻煩了,怎么辦呢?這是例2的一個重點內容。

            教材中雖然給出了過往車輛的數據,但教師可根據本地區(qū)的具體情況做具體處理,有條件的可組織學生現(xiàn)場收集,也可以用播放錄像的形式讓學生記錄、采集數據。在記錄數據時,教師要明確要求用正字記錄法,對得到的數據,教師可有意識地加以整理,便于用一個表示5輛車。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等形式,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師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個單位的統(tǒng)計圖的制作。

            例2后面的做一做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提供的素材把統(tǒng)計引向更廣闊的社會生活,如有條件可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從而加深理解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看點三:注意滲透根據統(tǒng)計結果進行預測的思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觀察到這么一個細節(jié),在例二中一共有四個問題,其中最后一個問題是:

            20分鐘后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哪一種車?這在以前是不曾出現(xiàn)的。這可以說明什么問題呢?我認為這是一種知識上的遞進,它通過一步步的培養(yǎng)學生對統(tǒng)計的結果提出問題,并對統(tǒng)計的結果進行簡單的預測,逐步讓學生明確統(tǒng)計的`結果帶來的對決策的意義和作用。統(tǒng)計不僅可以呈現(xiàn)事物的狀況,而且通過對統(tǒng)計結果的分析,還可以發(fā)現(xiàn)事物內部的規(guī)律,預測事物發(fā)展的情況,指導以后的工作。不論國界和所從事的工作,一些基本的統(tǒng)計觀念卻是人們普遍應當具備的。

            英國的PeterHolmes在1980年提出統(tǒng)計觀念表現(xiàn)在5個方面:(1)數據的收集;(2)數據的記錄與表示;(3)數據的提煉;(4)數據與概率的關系;(5)對數據進行解釋并作出推斷。

            統(tǒng)計觀念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1)數據的收集、記錄和整理能力;(2)對數據的分析、處理并由此作出解釋、推斷與決策的能力;(3)對數據和統(tǒng)計信息有良好的判斷能力。

            我想本冊比較關注的就是對數據的分析、處理并由此作出解釋、推斷與決策的能力的培養(yǎng)。教材中對此的安排如例2及后面的做一做、練習二十二的第2、3、4題,讓學生根統(tǒng)計結果預測20分鐘后來的第一輛車最有可能是什么車?根據五年級比二年級近視的人多,根據一周每天電視機銷售情況和學生需要增添什么圖書等提出合理化建議。在教學的時候可讓學生大膽猜測,并說明猜測的理由,使學生明確根據統(tǒng)計圖表可以進行簡單的預測,以便作出較為合理的判斷。

            三、課時劃分建議

            (1)可分三課時

            課時一:106頁的例一和108頁的做一做

            課時二:109頁的例二和111頁的做一做

            課時三:112、113頁的練習二十二

           。2)各課時目標

            課時一:1、體驗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掌握數據的收集整理方法。

            2、探索填寫比較簡單的復式統(tǒng)計表。

            3、讓學生感知統(tǒng)計的作用和意義。

            課時二:1、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據統(tǒng)計表提供的數據初步掌握繪制統(tǒng)計圖的方法(1格表示5個單位)。

            2、根據統(tǒng)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并作出合理的預測。

            3、進一步體會統(tǒng)計圖的決策作用。

            課時三:1、通過練習進一步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過程。

            2、進一步掌握簡單復式統(tǒng)計表填寫和一1格表示5個單位的統(tǒng)計圖的繪制。

            3、感知數學知識在生活中起的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教學建議

            1.注意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

            2.可以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靈活選取素材進行教學。

            3.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

            4.注意讓學生體會統(tǒng)計對決策的意義和作用。(有待認真深入思考后寫)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p.20、21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是結合升和毫升的學習安排的實踐活動,分“敲敲聽聽”和“編編唱唱”兩個部分!扒们寐犅牎弊寣W生通過兩個層次的活動,依次:發(fā)現(xiàn)不同的容器中倒入同樣多的水,可以敲出不同的音;相同的杯里倒入不同量的水,敲出的音也不同。在此基礎上安排“編編唱唱”,讓學生選擇一組杯子,合理調整各個杯子里水的多少,使之發(fā)出不同的音,制成一個“杯琴”;然后引導學生用自制的“杯琴”敲敲唱唱,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目標:

            運用本單元所學的知識,與科學、音樂學科的綜合,通過制作、欣賞“杯琴”,使學生產生對數學學習的好奇心,感受學習的樂趣。

            教學準備:

            水、各種容器,敲的小棒等

            教學過程:

            說明:昨天我已經讓個別音樂好的學生到自然教室用試管制作了一個杯琴。

            一、請學生介紹“杯琴”

            1、請該生把制作的杯琴亮出來,并分別按順序敲出“1~7”七個音,在此基礎上,再用該杯琴敲出一個簡單的樂曲,激發(fā)同學的興趣。

            2、介紹該杯琴的制作過程

           。1)確定水的多少對音高的'影響?煞謩e用裝滿水的和空的、裝一部分水的做一比較,很明顯地發(fā)現(xiàn)水越多,音越低

           。2)把7個試管依次從多到少地裝入適量的水

            (3)敲一敲,并通過調整水的多少來調整音的高低,直到滿意

            3、老師補充

            通過剛才的介紹,大家知道了音的高低和同樣容器中裝的水的多少有關,其實還和不同的容器有關。

            分別請學生把自己帶來的容器敲一敲。

            當然在敲的時候,用的力氣要均勻,選擇的材質要能發(fā)出比較清脆的聲音。

            二、學生分組實驗

            1、請每組同學把自己帶的容器集中在一起,用剛才學到的知識,來制作杯琴。

            沒帶齊的組也可以到老師處借燒杯等容器。

            2、分組交流

            每組可以用杯琴敲出“1~7”的音,或者可以直接敲出一些簡單、熟悉的曲子。

            全班評一評哪組制作的杯琴音質最好,音準最準。

            三、介紹“你知道嗎?”

            在玻璃杯里裝上不同量的水,杯子里剩下空氣的量也就不同,這樣就可以敲出不用的音。有些樂器正是根據這個原理來制作的。

            說說書上這幾樣樂器的名字。

            你知道這些樂器為什么會發(fā)出不同的音?請大家課后查資料,并互相交流。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如果要把一個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數點應怎樣移動呢?出示(1.50.362.3752)

            (3)完成表格:

            ┌────┬──┬──┬──┤

            │被除數│15│150││

            ├────┼──┼──┼──┤

            │除數│5│50│500│

            ├────┼──┼──┼──┤

            │商│││3│

            └────┴──┴──┴──┘

            根據表格,觀察被除數、除數和商之間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運用這個規(guī)律來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想一想,除數是小數,能不能把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呢?

            二、新授:

            1、出示例4、讀題、審題、列式

           。担.28÷0.67

            這道算式與前面學過的有什么不同?(除數是小數),能直接計算嗎?能不能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呢?

            方法a把米轉化成厘米計算。

            方法b把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擴大100倍。

           。ㄗⅲ盒迭c和0要同時劃去)

            2、引導學生分組討論:

            a他們的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b哪一種方法更為實用?為什么?

            0.6756.28

            都擴大100倍利用左邊的輔助豎式邊提問邊板書

            講清除除數轉化成整數的過程。

            675628

           。场師生共同完成小林的計算方法后把答案填在課本上。

            4、P20、做一做(1),先說出下面各題中的除數和被除數需同時擴大多少倍,該如何移動小數點?然后再計算。

            5、自學例5

            思考:a除數是0.725變成整數,小數點必須向右移動幾位?

            b要使商不變,被除數10.44應怎樣?小數點移動時位數不夠這么辦?

            (生講,師板書完成例5)

           。、引導學生概括出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法則。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先移動()的小數點,使它變成();除數的小數點向()移動幾位,()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然后按照()進行計算。(生齊讀)7、完成P20、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練習五1至4。

            附:板書(略)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P63—P64例1、例2,P65課堂活動1、2題,練習十第1、2、 3題。

            教學目標:

            1、能根據自己的理解,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簡單的 實際問題。

            2、能說出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3、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教具準備:

            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產生探究欲望

            1、小朋友,你幫爸爸媽媽買過東西嗎?(學生自由發(fā)言)

            2、請你將你最感興趣的一次買東西的經歷說給大家聽聽好嗎?

            3、請各組推薦一名代表,說說買東西的經歷。

            二、提供探索機會,經歷探索過程

            1、收集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小伙伴。想知道他是誰嗎?

            課件演示彭遠小朋友的自我介紹。

            師:讓我們看看彭遠小朋友給大家?guī)砹耸裁矗?/p>

           。ㄕn件演示:他用10元錢到超市買了1支鋼筆,用了3元4角,一本筆記 本用了1元8角)

            師:從剛才的動畫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回答。

            師:哪位小朋友能根據自己掌握的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生:彭遠一共用了多少錢?

            一支鋼筆比一本筆記本多多少錢/還剩多少錢?

            一支鋼筆的.價錢是一本筆記本的多少倍?

            ……

            師:小朋友真能干,提出了那么多的數學問題。其中,有的問題是我 們會解決的,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好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重點探 索怎樣解決像問題3那樣的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2、合作探索,解決數學問題

           、艓煟号磉h小朋友用10元錢買了一支3元4角的鋼筆和一本1元8角的筆記 本,還剩多少錢呢?你能幫助彭遠算算嗎?可以自己獨立想辦法 解決,也可以幾個小朋友一起商量討論解決,如果遇到困難,也 可以請老師參加討論。

           、茖W生獨立探究或在小組里合作交流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墙涣魈骄砍晒

            師板書:第一種:10元-3元4角=6元6角

            6元6角-1元8角=4元8角

            第二種:10元-1元8角=8元2角

            8元2角-3元4角=4元8角

            第三種:3元4角+1元8角=5元2角

            10元-5元2角=4元8角

            師:小朋友真能干,不但得出了許多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還 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秘密?磥,只要我們肯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方法可 是多種多樣的!

            三、內化加深,學會應用

            師:彭遠小朋友得到了大家的幫助,非常高興。同時他也非常感謝和 敬佩小朋友。

            師:剛才小朋友們開動腦筋,幫助彭遠解決了問題。那么,這兩個問 題你能解決嗎?

            ㈠、學習例2

            1、生獨立看例2表格,再算出結余。(指導理解“結余”的意思)

            2、學生做在作業(yè)本上,再和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算的。

            3、指名學生上臺板算。再集體訂正。

           、嬗^察小結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些題都是兩步計算的問題,小朋友要 弄清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選擇合理的算法進行計算。

            四、課堂活動:

            P65第1、2題。(生做在作業(yè)本上)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第1、2、3題。

            六、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認識幾分之一教學內容:人教版第五冊《分數的初步認識》第一學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幾分之一,能用實際操作的結果表示幾分之一,并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這類分數的大小。

            2、使學生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能正確讀、寫幾分之一這樣的簡單分數。

            3、結合觀察、操作、比較等數學活動,引導學生學會和同伴交流數學思考的結果,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4、使學生體會數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小朋友,你們參加過秋游活動嗎?覺得好玩嗎?小明和小芳也參加了秋游活動。

            [課件出示兩人參加秋游分東西的場景:4個蘋果、2瓶礦泉水、1個蛋糕]

            他們倆帶了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該怎么分呢?你能幫幫他們嗎?

            2、指名一位學生分蘋果。(如果學生分成1個和3個,問:如果分得公平些,該怎么分?如果學生分成每人2個,問:你為什么這樣分?)

            [課件演示:4個蘋果每人分到2個]

            數學上把物體分得一樣多,叫做?(板書:平均分)

            3、指名一位學生分礦泉水。把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兩個人,該怎么分?

            [課件演示:2瓶水每人分到1瓶]

            4、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樣分?

            [課件演示:不平均分蛋糕](學生否定)

            那該怎么分?用這張圓形紙代替蛋糕,誰能上來分給大家看看?(指名折紙)

            這位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每人分到了多少?(引導學生說出半個)

            半個該用什么樣的數來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ㄒ唬└兄1/2

            1、教師提出用什么樣的數來表示半個,如果學生能說出用1/2表示,教師加以表揚。[課件:1/2]那另一份呢?(1/2)

            [課件: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2、它指的是誰?

            3、你能說說剛才我們是怎樣得到這個蛋糕的1/2的嗎?

            4、揭題:像1/2這樣的數就是分數。(板書:分數)

           。ǘ┱1/2

            1、想不想自己來創(chuàng)造一個1/2呢?拿出長方形紙片,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顏色。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巡視同時把學生不同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2、反饋交流。

            問:這三種折法不同,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長方形的1/2呢?

            小結:無論是一個蛋糕,還是一個平面圖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ㄈ┱J識更多的幾分之一

            1、剛才我們認識了1/2,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呢?

            生:1/4、1/8、1/3、1/6(師板書)

            2、拿圓、長方形、正方形其中一張紙折一折,并用斜線表示出它的幾分之一。(教師巡視)

            匯報:你把這個圖形平均分成幾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

           。▍R報時,把同是1/4而折法不同或者形狀不同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3、小組同學之間說說你折的分數。

            4、問:這幾個圖形形狀不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

            5、教師小結:不同的圖形,只要平均分的份數相同,就能用相同的分數來表示。

            6、相同的圖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嗎?

            [課件:]

            涂色部分是?(1/2、1/4)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1/2和1/4。

            (四)比較分數的大小

            1、仔細觀察涂色部分,1/2和1/4誰大?學生回答后[課件演示:將1/2和1/4涂色的部分疊在一起;1/2>1/4]

            2、用完全相同的圓,表示出它的1/8,和1/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樣?(。

            [出示],1/8和1/2、1/4比,結果怎么樣?[課件:涂色部分疊在一起]

            3、比較剛才折的分數。

            同樣大小的長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數嗎?老師給每組中發(fā)的`圖形大小相同,誰表示的分數大?誰表示的分數小呢?組內比較。

           。ㄎ澹⿲懛謹,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1、剛才我們認識了那么多分數,那你會寫分數嗎?(學生如果會,讓他先到黑板上寫一寫,如果寫對了,讓他當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寫;如果學生寫錯了,糾正,教師范寫,學生跟寫。)

            在寫分數的同時教師說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中間短橫,是?(分數線板書)表示平均分

            2是?(分母)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2份)

            1是?(分子)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

            2、你能用分數表示下面每個圖里的涂色部分嗎?(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在草稿紙上寫。)

            反饋。

            三、鞏固練習,應用拓展

            1、先看圖估一估,再填上合適的分數。(課件)

            長方形1

            1/2

            用什么表示?

            1/3

            先猜一猜,用什么表示?課件移動1/3,驗證長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

            1/6

            先猜,課件移動1/6,驗證長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

            師:你怎么一下子就猜對了呢?有什么小竅門?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借助觀察比較估計,這是多好的學習方法。

            師:今天所學的分數和以前學習的1之間有聯(lián)系嗎?

            再往下分,可能出現(xiàn)幾分之一?

            教師小結:平均分成的份數越來越多的時候,每一份的大小會越來越(。

            2、下面的畫面讓你聯(lián)想到了幾分之一?

            圖:法國國旗(1/3)每一部分都是這個圖形的1/3

            五角星(1/5)

            巧克力(1/8)

            每人吃一份,可以給幾個人吃?

            還能聯(lián)想到幾分之一?

            生:1/2師:每人吃一份,可以給幾個人吃?

            生:1/4師:每人吃一份,可以給幾個人吃?

            [師根據學生回答,課件演示1/2、1/4和1/8]

            師:同樣一塊巧克力,觀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數也就不同。

            3、三年級教室里有一塊黑板報。

            師:這三個欄目分別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

           。▽W生回答《藝術園地》占黑板報版面的1/4,教師問:這塊版面不是分成了三份嗎?為什么不是1/3?)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年、月、日的有關知識,能比較熟練地判斷大月、小月和平年、閏年,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口算。

            練習九第4題。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算。

            2、揭示課題。

            猜謎:小寶寶,真稀奇,身穿12件衣,每月它要脫一件,脫到年底剩張皮。(打一物)謎底:掛歷。

            提問:日歷上第一張和最后一張各是幾月幾日?每天一張,撕完一本日歷要多長時間?一年里有多少月,是多少天?

            說明:這些知識都是上節(jié)課中學到的關于年、月、日的知識,這節(jié)課就進一步練習年、月、日的有關內容。

            板書課題。

            二、整理知識

            1、出示下表:

            世紀

            年

            月

            日

            31天( )

            30天( )

            29天( )

            28天( )

            2、提問整理。

            1個世紀是多長時間?(板書:100年)

            說明:1901-20xx年是20世紀,20xx-2100年是21世紀。

            1年是多少個月?(板書:12個月)

            有31天的月份叫什么月?大月是哪幾個?(板書: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是30天的月份叫什么月?小月是哪幾個?(板書:四、六、九、十一)

            是29天或28天的是哪個月?哪個年份二月是29天,哪個年份是28天?

           。ò鍟洪c年二月 平年二月)

            你是怎樣記住大月和小月的?怎樣判斷某一年是閏年還是平年?平年全年多少天?閏年全年多少天?

            3、介紹上旬、中旬和下旬。

            我們習慣上還把一個月分為上旬、中旬和下旬。每個月1-10日是上旬,11-20日是中旬,21日到這個月的最后一天是下旬。

            提問:每個月的上旬或者中旬都是多少天?一月下旬是多少天?四月下旬多少天?二月下旬多少天?

            三、組織練習

            1、口答。

           。1)一年中有( )個月,分成( )個季度。

            (2)一年中有( )個大月,( )個小月。

           。3)3月1日前一天是( )月( )日或( )日。

           。4)1988年是( )年,1998年是( )年。

           。5)平年二月有( )天,閏年二月有( )天。

           。6)平年第一季度有( )天,閏年第一季度有( )天,第二季度有( )天,第三季度有( )天,第四季度有( )天。

            2、練習九第5題。

            小黑板出示,讓學生做在書上。

            學生口答練習結果,老師板書,并要求說明判斷的理由。

            3、補充判斷題讓學生判斷,說明理由。

           。1)一年中有6個大月,6個小月! )

            (2)每年都是365天。…………………………( )

           。3)頭一年2月29日爸爸去了一次北京,第二年2月29日記他又去了北京! )

           。4)1998年是閏年! )

            4、練習九第6題。

            小黑板出示。讓學生看題目要求,說明要怎樣做。

            第(1)題:第一個答案經過了8個月對嗎?為什么?第二個答案經過了5個月對嗎?為什么?第三個答案,經過了4個月對嗎?為什么?

            括號里該填哪個答案?

            第(2)題:讓學生做在書上。提問:你選擇的第幾個答案是正確的?為什么?

            5、練習九第7題。

            學生填在書上,口答核對。結合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6、練習九第8題。

            學生獨立思考后口答,如有困難,老師提示。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練習了什么內容?對年、月、日的知識你知道了哪些?

            猜謎:

            我們已經知道了時間單位年、月、日的許多知識,猜猜這個謎語是什么:最短又最長,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寶貴的,是什么?

            學生猜出是“時間”后,結合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九第9、10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一、復習.

            1、請一名同學從1數到10.

            2、老師在實物展臺上出示4個正方形片、7個三角形片和10個圓片.請同學們分別數一數這些圖形的個數.

            [評:通過檢查學生數數的能力,了解到學生不僅能抽象地數數,還能正確地數出物體的個數來,為學習新課奠定了基礎.]

            二、講授新課

           。ㄒ唬┙虒W同樣多.

            1.出示教材第5頁的蘿卜和白兔圖.

            提問:有幾個蘿卜?幾只白兔?

            提問:一個蘿卜對著一只白兔,一個蘿卜對著一只白兔(師邊說邊連線,將蘿卜和白兔連起來)有多余的蘿卜嗎?有多余的白兔嗎?

            師:一個蘿卜對著一只白兔,沒有多余的蘿卜,也沒有多余的白兔,我們就說,蘿卜和白兔的個數同樣多.

            提問:誰能象老師這樣完整地說說蘿卜和白兔的個數同樣多.

            2.學生操作.

            (1).師在黑板上豎著貼出2個○,要求學生對著○擺□,要求擺的□和○同樣多,請一名同學到黑板上擺.

           。2)師要求全體學生在課桌上豎著擺出2個○,再對著○擺□,要和○同樣多.然后讓學生看看擺的是否同黑板上一樣.

           。3)全班同學獨立擺.先橫著擺4個○,再擺△,要和○同樣多.

            提問:你們一共擺了幾個△?請完整地說一說你是怎樣擺的?

            3.練習(出示下圖).

            提問:這里一共有5幅小圖,請你說出哪幅圖表示了同樣多的意思?

            提問:為什么②、④兩幅圖不表示同樣多?②圖中有同樣多的部分嗎?④圖中有同樣多的部分嗎?(可讓學生到前面指一指同樣多的部分.)

            課中休息:聽音樂做拍手操.

           。ǘ┙虒W多些、少些.

            1.出示課本P5的.小雞和小鴨圖.

            提問:小雞和小鴨是同樣多嗎?為什么?小雞和小鴨誰多些,誰少些?

            師:第一只小雞對著一只小鴨,第二只小雞沒有小鴨和它對著,我們就說小雞比小鴨多.

            提問:小雞比小鴨多,反過來還可以怎樣說?

            2.出示課本P5的蘋果和桃圖.

            提問:蘋果和桃哪個多些,哪個少些?蘋果和桃比的結果是什么?桃和蘋果比的結果又是什么?

            3.再次引導學生觀察前面出示的掛圖(5幅小圖的的那幅圖).

            提問:請你用完整的話說說圖②和圖③誰比誰多,誰比誰少?

            4.學生操作.

           。1)要求學生先擺4個○,再擺△,要比○多2個.

            (2)要求學生先擺4個○,再擺△,要比○少2個.

            小結:通過我們剛才的學習,知道了要想知道誰多誰少,就必須有比,只有比才能知道誰多誰少.

            [評:為了使學生初步知道同樣多、多些、少些的含義,教師能夠針對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把操作思維、語言熔為一體,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鞏固練習.

            1.P6練習一的第2題.(把同樣多的用線連起來.)

            師先講清:因為2只小狗與兩個點子的數量同樣多,所以要用線把它們連起來.

           。2)學生連線,利用實物投影進行訂正.

            2.P6練習一的第3題.(哪個多?在多的一行的橫線上畫)

            提問:哪一行的○多,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3.做游戲:搶椅子.(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回答老師的問題.)

            (1)先放3把椅子,找3個同學,轉圈跑,吹哨坐.

            提問:3個人都坐下了,這說明了什么?

           。2)還是3把椅子,找4個同學,轉圈跑吹哨坐.

            提問:有1個同學站著,說明了什么?

            (3)還是3把椅子,找2個同學,轉圈跑吹哨坐.

            提問:還有一把椅子沒人坐,說明了什么?

            [評:在鞏固練習階段,老師不拘泥于書中的練習形式,積極開動腦筋,精心設計做游戲的3個小題,又一次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寓教于樂,進一步使學生理解、鞏固和靈活運用了同樣多、多些、少些的含義.]

            [評析:本節(jié)課的教案設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實用性較強.教師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調動學生利用多種感官參與新知的形成過程,突出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學層次清楚:①知道同樣多;②知道多些、少些;為了照顧中差生,采用了邊講邊練習的形式;最后設計了一個游戲,把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知識放在一起,使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而且也引起學生興趣,使教學達到高潮.]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周長》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P41的。它是一節(jié)數學概念課。它是在學生掌握認識各種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與學生生活密切聯(lián)系,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以學生最大程度參與為基本原則,采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運用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和學會學習的過程,真正的使學習變得快樂起來。因為周長是一個數學概念,而且在我們整個小學階段,大部分概念沒有下嚴格定義,而是從學生所了解的實際事例或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幫助他們感悟概念的本質屬性。所以本節(jié)教學內容結合了大量實物和圖形,通過學生的感知、動手操作來理解周長的含義。

            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長的含義;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谀芰δ繕耍号囵B(yǎng)學生觀察、想象、分析的綜合能力及小組合作能力。

            ③情感目標:通過探究合作的學習運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理解周長的.含義,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分析的綜合能力及小組合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創(chuàng)設情境:小朋友們,國慶節(jié)快到了,你們開心嗎?有哪些事情值得開心?哇,想起來感覺真不錯。那這節(jié)課我們來做幾張卡片,表達表達高興的心情,愿意嗎?

           、俑兄荛L:出示做好的賀卡,這是我做的祝你們國慶快樂的賀卡。你們喜歡什么圖形來做賀卡?

            出示各種圖形:美術老師給了我一個建議,在賀卡周圍圍一圈彩帶會很漂亮,那我需要多長的彩帶得先知道什么?

           、陟柟讨荛L概念:你愿意舉著自己喜歡的圖形,大聲告訴別人它的周長在哪里嗎?(生演示,指出周長)

           、鄢橄笾荛L概念:誰能說說周長到底是什么?

            2、出示一圖形,請學生指出它的周長在哪里?

            二、探究求周長的策略

            1、請你獨立想出自己喜歡的圖形的周長怎么算?告訴我你的辦法就可以了。如果你喜歡的圖形太簡單,也可以選一個難的。

            2、告訴你的同桌你的想法。

            3、反饋,匯報

           。1)生:只要量出各邊的長,再全部加起來就可以了。

            師:同意嗎? 生:同意。 (這兩個圖形方法同上)

           。2)探究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

            生:只要量出一條邊就可以了,然后加4次。

            生:只要乘以4就可以了,比較簡單。

            師:有沒有意見?(3)生1:用尺子量每條邊,再加起來就好了。

            生2:用尺子量一個角的兩邊長度之和,再乘5就好了。

            生3:用尺子量一條邊,再乘10就好了。(4)師:長方形的周長呢?

            生1:量出四條邊的長度,加起來就好了。。

            生2:只要量兩次就可以了,量一個長再乘2,量一個寬再乘2就行。

            生3:行。

            師:什么理由?

            生:有兩個(長+寬)。

            師:這幾種求長方形周長的方法中,你最喜歡哪個方法?

            生1:第一種。

            生2:第二種。(5)生1:用尺量

            師:(給一根米尺)你量給大家看。

            生1:不行,不行。

            生2:拿根繩子先圍一圍,再量繩子的長度。

            師:(給一根繩子)你圍給大家看。

            生2:(簡要操作)

            師:這個辦法行嗎?

            生:行。

            生3:我用米尺也能量。

            師:你量量看。

            生3:我在圓上做一記號,再把圓在尺子上滾一圈,就知道它的周長了。

            師:(示范)是不是這個意思?行嗎?

            生:行。(6)生1:在尺子上滾一滾。

            師:(示范)行嗎?

            生:不行。

            師:有向里的凹面就不能滾,那怎么辦?

            生2:用繩子先圍,再量量吧!

            師:(略作示范)行嗎?

            生:行。(7)生1:用繩子圍,再量的方法。(生略作示范)

            生2:彎的地方用繩子圍,直的地方用尺子量,再加起來就可以了。(8)生1:這個圖形很簡單嘛,量出每條邊的長度再加起來就行了。

            生2:我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只要量兩條邊的長度就可以了。

            師:說說看

            生3生4: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

            把有的線段移動一下就可以變成一個長方形,像這樣......

            師:我發(fā)現(xiàn)大家都很了不起,已經學會把一個比較復雜的圖形轉化成簡單圖形進行計算,這樣的圖形以后我們還會碰到很多,大家要繼續(xù)加油!

            三、鞏固練習:算出以下圖形的周長

            四、小結:用一句話說說這節(jié)課最大的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內容是: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和它們的十進關系,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能看懂物品的單價,會進行簡單的計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經掌握的100以內數的知識,學習、認識人民幣,一方面使學生初步知道人民幣的基本知識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幣,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的理解;體會數概念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老師要創(chuàng)設具體地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購物的活動中認識人民幣。

            單元教學重難點、關鍵:

            1、重點: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及簡單計算。

            2、難點: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

            3、關鍵:組織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多觀察、多操作、多實踐,熟記“1元=10角、1角=10分”的進率。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并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過購物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愛護人民幣。

            單元課時安排:約4課時

            NO:1

            教學內容:義務教材第46頁的第例1----------例4 (認識人民幣)

            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和P53:1、2題

            教學要求:

            1、認識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間的十進制關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學會兌換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功用。

            3、培養(yǎng)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節(jié)約用錢教育。

            教學重點:認識各種面額的人民幣。

            教學難點: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CAI課件一套 常用的面額的人民幣(不同版本的)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我為你們大家?guī)砹艘晃恍屡笥,看看它是誰?(CAI演示:點擊出現(xiàn)藍貓圖像)你們認識它們嗎?今天是藍貓文具店開業(yè)的日子,它邀請我們全班去參觀文具店,你們想去嗎?一起來吧!

            二、探究新知

            1、參觀文具店回答問題 (CAI演示)

            (1)、師:誰能說說文具店有什么文具?價錢是多少?(學生回答)

            (2)師:你們喜歡這些文具嗎?可是用什么買呢?(學生回答)

            2、認識人民幣

           。1)、師:中國的錢幣叫人民幣,你們認識人民幣嗎?

            (2)、操作初認人民幣

            師:將桌面上的人民幣拿出,先自己認一認,再在小組內交流,看誰認得多(學生活動)

            a:匯報認識情況(學生回答,師板貼人民幣:硬、紙幣)

            問:觀察這人民幣,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W生回答)

            師:紙做的錢幣是紙幣,金屬做的人民幣叫硬幣

           。3)再認人民幣

            師:(指紙幣)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的紙幣,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 學生活動后,匯報識別方法)

            師: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讀時有一個相同處是什么?所以它們的單位是元,那你能說說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單位是什么? (學生口答)

            師: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紙幣我們會認了,那么硬幣你會辨認嗎?

            師:識別人民幣可以從人民幣的大小、圖案、面值、顏色上來記住。觀察1元、5角硬幣正面,它們有相同的標記是什么?

            師:國徽代表我們偉大的祖國,而且是中國制造的,所以我們要愛護人民幣,不能在上面亂寫亂畫。

            小游戲:

           。1)我指人民幣,你舉起與我相同的人民幣

           。2)我說面值,你舉起起相應的面值

           。3)我說顏色,你來回答

            4、元、角、分的關系

            師:藍貓想讓大家看一個小片段,看完后說說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學生觀看CAI課件:元、角、分之間的兌換關系)

            師:看完了這個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W生回答,老師板書:1元=10角 1角=10分)

            問:你知道1元=( )分嗎?

           。ǹ梢孕〗M討論后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換幾個5角,幾個2角?

            2元可以換幾個1元,幾個5角,幾個2角,幾個1角?

            5、電腦出示第49頁的例4,讓學生口答

            三、鞏固練習

            1、電腦出示第53頁的第一題

           。1)學生獨立操作,訂正 (學生上臺操作)

           。2)說湊成的錢數

            師:說說每一張人民幣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2、師:藍貓要文具店等急了,我們回去吧!

            (課件出示第48頁的做一做的第二題和第49頁的做一做)

            師:1元錢能買什么學習用品?10元呢?(學生先在小組里說,然后指名說)

            3、游戲:模擬購物

            出示一些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個小口袋,在購物時把錢放進去)

            (1)選出三個柜長

            (2)學生隨意購物(看清價格后,購買)

            (3)請柜長檢查交錢的情況

            四、全課總結

            (略)

            在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老師要給學生提供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學習這部分知識。

            2、要給學生提供操作實踐的平臺,讓學生在具體的動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識,從而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合作精神。

           。、課前準備必須充分,其中包括課件和錢幣的準備及后面游戲的準備工作。

            NO:2

            教學內容:簡單的計算(例5、6、7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P53:3、4、7、8、9)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和簡單的加法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例5、例6教學掛圖,例7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答:

            1、3元=( )角 50角=( )元

            2、8元=( )角 70角=( )元

            二、新授。

            1、教學例5。

            出示例5的掛圖,提問:“這是幾元幾角?”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元2角,接著問:1元可以換成多少個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樣想的?學生試回答后,教師再做說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于12角。板書1元2角=12角。

            2、教學例6。

            出示例6掛圖。

            教師試問:誰知道0。50元是幾角?2。00元是幾角?你是怎么知道?以元為單位小數點左邊是幾就是幾元,右邊第一位是幾就是幾角,右邊第二位是幾就是幾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這部分知識學生知道它表示幾元幾角就可以了,至于1。20元是個什么數,怎么讀、寫不需要學生掌握)

            3、教學例7。

            (1)課件演示例7第一小題。

            教師:0。5元是幾角?(5角)0。80元是幾角?(8角)學生回答。5角+8角是幾角?(5角+8角=13角教師板書)教師問: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還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于1元3角。教師板書: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題(課件演示,提出問題:我買這兩個氣球要多少錢)學生嘗試完成,然后提問:你是怎么想的?教師強調:元、角計算,只有在相同單位的情況下,才能相加。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50頁“做一做”。

            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說給同桌的同學聽,你是怎么想的。

            第2題:學生先做,教師巡視,提問個別同學,集體訂正。

            2、本第51頁“做一做”。

            3、練習九。

            第5題:兩人一小組進行合作(哪兩樣物品的價錢合起來是1元)例:一個同學拿7角,另一個同學要拿幾角合起來才是1元?你是怎么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過程當中,也可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NO:3

            教學內容:人民幣的簡單計算(P52:例8)

            教學要求:

            1、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讓學生深深地體會到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lián)系,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又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真正做到自主探究、發(fā)揮個性,同時掌握最基本的人民幣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學會簡單計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夠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示范

            師:數學小精靈聰聰和明明開了一家聰明小超市,你們想去看一看嗎?(電腦出示“聰明小超市)

            師:小超市里都有些什么呢?

            生:超市里有乒乓球、足球、花皮球、飛機、機器人和小熊。

            師:喲!這么多玩具,快看一看,它們的價錢是多少呢?跟你的同桌說一說。

            (學生開始同桌交流)

            師:誰來給說一說為玩具的價錢。

            生:乒乓球拍的價錢是6元,足球的價錢是3元,花皮球的價錢是2元,小熊的價錢是4元5角,飛機的價錢是8元,機器人的價錢是9元。

            師:看過這些玩具的價錢后,你想說些什么?

            (學生口答)

            師:快看,小叮當也來了,它在說什么呢?

            (屏幕出示小叮當的話)

            生讀:我買一個足球。

            生讀:我有5元錢,應找我…………

            師:喲!小叮當遇到難題了,誰來幫他算一算?

           。▽W生口答)

            二、參與其中、主動探究

            師:你們真聰明,這么快就幫小叮當解決了難題,F(xiàn)在你也可以去買自己喜歡的了,不過最多只能買兩件,在買之前,先和同桌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準備準備買玩具?怎么付錢?(同桌開始交流)

            (學生匯報)

            三、小組購物,實踐體會

            師:我們開展一個購物活動,每組將你們的商品放在一起建一個小超市,然后選出一名售貨員,其他組員為顧客,可以去售貨員那里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比一比,誰是聰明的'小顧客?

           。▽W生開展購物活動)

            師:哪些同學愿意說一說你的購物過程?

            生1:我用3元錢買了一瓶鮮橙多。

            生2:我買了一寺釣魚的東西,它的價錢是8元,給他10元錢,找了我2元錢。

            生3:我很喜歡那只音樂盒,可中它人價錢是20元,太貴了,我只有10元錢,還差10元錢,下次再買吧。

            生4:我買了一個跳跳盒,它人價錢是6元,可是我只有5元錢,我就請他便宜一點,5元錢就買來了。

           。◣熯呅吙洫勍瑢W們)

            生5:我本來想買一個機器人和一本書,共需要14元錢,我只有10元錢,還差4元錢,所以我就只買了一本8元錢的書,找了我2元錢。

            四、全課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生1:我學會了買東西時怎么付錢。

            生2:我學會了還價

            生3:我學會了買兩件東西時怎么付錢。

            生4:我覺得做一名售貨員真不容易。

            生5:我懂得了根據自己的錢來選商品。

            …………………………

            師:回家后,請用你學到的知識,去幫爸爸媽媽購物吧。

            實施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1、一定要做好課前準備:如:CAI課件及上課時讓學生進行活動時需要的物品及每件物品的價格牌

            2、老師要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的說明購物過程及思維過程。

            3、要讓所有學生都參與活動的過程當中,經歷學習的全過程。

            NO:4

            教學內容:簡單的計算練習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計算人民幣的方法及一步加、減應用,并鞏固已學過的有關人民幣的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人民幣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正確地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準備:練習中試試看放大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算。

            1元8角=( )角 12角=( )元( )角

            1元3角=( )角 15角=( )元( )角

            二、新授。

            教學例8。

            課件演示(小朋友購買皮球)。

            教師: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聰明,能用幾句話把你看到的講一遍。

            教師:10元錢習皮球用了6元錢,還剩幾元?該怎樣列式計算?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0—6=4(元)

            教師:機器人幾元?飛機幾元?機器人比飛機貴幾元?

            學生:機器人比飛機貴5元。

            教師:該如何列式呢?

            學生:45—40=5(元)(教師板書)

            教師:“機器人比飛機貴幾元?”還可以怎么說?

            學生:飛機比機器人便宜幾元?飛機比機器人少幾元?

            機器人比飛機多幾元?……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課本第52頁。

            學生獨立填,再指名說說你是怎么想的,集體訂正。

            (1)出5元,要買的東西3元,應找回2元。

            (2)出20元,要買的東西10元,應找回10元。

            (3)付出2元,要買的東西0。50元,應找回1元5角。

            2元=20角 0。5元=5角 20角—5角=15角=1元5角。

            2、練習九

            第9題:學生看圖填書。

            第10題:

            (1)買一本練習本和一塊橡皮,一共用多少錢?老師指定學生回答。

            教師板書:3角+2角=5角。

           。2)“買上面3種物品”一共用了多少錢?同一桌同學討論一下如何列式計算?錢該怎么拿?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3角+2角+6角=11角=1元1角

            (3)搶答比賽:付給售貨員2元錢買以上3種物品,應找回多少錢?

            2元—1元1角=20角—11角=9角

            3、試試看。

            (1)可以買( )塊這樣的橡皮。

           。2)如果買一把尺子,應找回( )角。

           。3)要買一把小刀,還差( )角。

           。4)小明想買一塊橡皮、兩支鉛筆、一本練習本,他所帶的錢夠嗎?

            (5)小麗只買了一個文具,就把錢花光了,這個文具是( )。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6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2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23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8-19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7-29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22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7-28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