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中班教案9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竹籬笆和牽;ǜ髯詮碾y過到高興的原因。
2.懂得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導入,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引出故事。
1.這是誰?你見過它嗎?
2.陳老師在公園的一個角落里看見一個傷心的竹籬笆,它為什么傷心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觀察圖片,在猜測中理解故事內容。
1.猜想故事第一段。
你看到竹籬笆是怎樣的表情?你猜猜它為什么很傷心、難過?
2.猜想故事第二段。
接著又發(fā)生了什么?我們一起來看。
提問:(1)竹籬笆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看到牽;ㄔ诳,竹籬笆會問它什么?牽;ㄓ謺鯓踊卮?(請幼兒自由表述,大膽說出自己的猜想及看法。)
3.猜想故事第三段。
提問:竹籬笆會幫助牽;▎?是怎樣幫助它的?是誰幫助了它?
4.猜想故事第四段。
提問:看到了什么?他們開心嗎?竹籬笆幫助了別人,它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引導幼兒說出幫助別人很快樂。)
三、完整欣賞故事。
1.邊看圖片邊聽錄音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竹籬笆與牽牛花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和你猜的'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吧。
2.通過提問,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并表演故事情節(jié)。
。1)討論:牽;ㄩ_始時為什么哭?是誰幫助了它?竹籬笆是怎樣幫助它的?牽牛花的愿望實現了嗎?
(2)老師和幼兒一起表演竹籬笆與牽;ǖ膶υ。
。3)竹籬笆開始時為什么不高興?可以用什么詞來表示?后來竹籬笆為什么會高興?竹籬笆做了什么感覺自己很幸福?他是怎么說的?
3.教師小結:哦,原來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幫助別人真快樂。
四、幼兒組織討論,拓展經驗。
你幫助過小伙伴嗎?是怎樣幫助他的?
幫助他,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快樂,嘗試在不快樂的情況下,試圖讓自己快樂。
2、通過討論、記錄等方式,找尋讓自己快樂的方法。
3、了解心情愉快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1、課件-動畫片:我快樂
2、小戲臺幕布。
活動過程
一、動畫片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引導幼兒從動物的表情上來觀察、比較。
2、你看出來這些動物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嗎?有哪些表現?
很高興的笑
皺著眉頭
憤怒的樣子
3、了解表情和心情的關系,并選用合適的'詞來形容。
。ü膭钣變河枚喾N詞匯來表達。)
喜笑顏開
悶悶不樂
愁眉不展
忐忑不安等等
二、結合動畫片,了解不快樂的原因,幫助自己或他人找到快樂的方法。
1、說說小動物會因為什么事情而快樂。
。ㄓ變航Y合自己的經驗,大膽表述。)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故事,懂得謙讓的道理。
2、愿意與人分享。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小熊讓路》。
2、每個幼兒帶一樣自己最喜歡的玩具或其他物品。
3、幼兒分組,每組一塊小雞蛋糕、一把小塑料刀,一個盤子。
【活動過程】
一、幼兒欣賞故事,了解謙讓的道理。
1、幼兒看幼兒用書《小熊讓路》的畫面,引出話題。
師:畫面中有誰?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教師講述故事《小熊讓路》。
3、師:為什么說小熊變得懂事了呢?如果你是小熊,你會怎么做呢?
4、教師小結:我們要學會謙讓。
二、遷移日常生活經驗,引導幼兒謙讓。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在什么地方會覺得比較擁擠?擁擠時可以怎么做,讓自己和別人都感到舒服?當我們有了好玩、好吃的`東西能不能讓別人也玩到、吃到?
三、學會分享,體驗和練習分享行為。
1、幼兒拿出自己的玩具或其他物品,相互交換和分享。
2、教師根據幼兒活動的情況給予指導。如:請語言表達順暢的幼兒進行示范講述。也可詢問個別幼兒與那些幼兒進行了交換、分享,是怎么說的,等等。
3、每組分享吃蛋糕。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對話,感受故事的情趣。
2、通過故事,了解蝸牛的行動方式和特點。
【活動準備】
1、蝸牛爬行視頻。
2、掛圖《小蝸?刺O果花》。
3、蝸牛、猴子、松鼠、小貓和喜鵲頭飾。
【活動過程】
一、展示小蝸牛,引導幼兒觀察它的.形態(tài)與走入的姿勢。
師:這是什么?你在哪里見過?你覺得它什么地方很有趣?它背著什么?
師:你知道蝸牛是怎么走路的嗎?你覺得它走路快還是慢?你知道它是用什么走路的嗎?
二、欣賞故事《小蝸?刺O果花》。
第一遍聽故事,引導幼兒討論。
師:小蝸牛想看什么花呢?它要怎樣才能看到呢?
師:最后,小蝸?吹搅藛?
再次欣賞故事,引導幼兒討論。
師:小蝸牛最后看到了什么?為什么沒有蘋果花了你覺得它心情會怎么樣?
師:小蝸牛在去看蘋果花的路上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天氣怎么樣?小蝸牛遇見的小動物是怎么對蝸牛說的?小蝸牛又是怎么做的?(引導幼兒學習故事中的對話。)
師:你喜歡小蝸牛嗎?為什么?
三、創(chuàng)編故事。
師:小蝸牛看到了蘋果花,他該回家了。我們來想一想,它們是怎么樣回家的?路上經歷了一些什么故事呢?回到家的時候蘋果樹會有什么變化呢?
【活動延伸】
1、表演故事《小蝸牛看蘋果花》。
幼兒熟悉角色之后,教師可以分配角色,自己在中間扮演小蝸牛,熟悉以后再讓幼兒上來表演整個故事。
2、引導幼兒在美工區(qū)制作“小蝸!。
中班教案 篇5
學習目標:能夠在練習中培養(yǎng)自己嚴格活潑的精神和作風,并且在活動中掌握一定的投擲方法,知道要如何投才能投得比較遠。
學習內容:投擲活動
學習步驟:
一、情景導入
教師活動:
1.詢問學生,現在同學們自己給自己一個評價,你感覺自己在上體育課的時候是否遵守紀律,請舉手,那么你們認為我們班在三年級中紀律有沒有其他兩個班級好?有或者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準備下面的隊列練習。
2.原地踏步走和跑步走練習(批跑步走時由一名同學帶領練習)。
學生活動:
1.在老師的鼓勵下,鼓足干勁,決心以自己最好的狀態(tài)來進行下面的練習。
2.積極進行隊列練習,配合老師選出班級的領頭人。
組 織:練習隊型如圖: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 點:在活動掌握什么樣的姿勢投擲的比較遠
難 點:投擲時能夠做到手臂向后伸,并且揮臂快速有力
教師活動:
1.組織學生領取器材,迅速站好自己的位置。
2.講解練習的方法和要求,組織學生進行投準和投遠的練習。
3.組織學生進行進行沖過火力網和打靶練習。
學生活動:
1.按老師要求迅速拿好器材,站到自己的'位置上。
2.認真聆聽老師的講解和要求,嚴肅活潑地進行投準和投遠活動,對自己的投擲表現感到滿意。
3.快樂活潑地按游戲規(guī)則進行游戲活動。
組 織:如圖:
三、 總結經驗、追求更快的進步
教師活動:集合隊伍,詢問學生你對自己這節(jié)課的表現評價怎么樣?
學生活動:學生根據老師的講解進行自我評價,并能夠知道,體育課的規(guī)章,是我們快樂的保證。
組 織:四列橫隊
場地器材:體育館排球10個烏拉圈18個繩子若干根
中班教案 篇6
一.活動目的:
1.以故事角色的身份進行想象,思考,理解故事內容,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2.懂得同伴間有困難時要熱心相助的道理.
二.活動準備:
1.掛圖2幅,錄有雨聲和輕快音樂的磁帶,錄音機
2..雞媽媽的頭飾(1個),小雞頭飾(同幼兒數)硬紙板做的烏龜數個并用魚線串成一長條(做小橋)
3.活動室內布置故事場景:小雞的家,對岸的小樹林.河面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以《小雞的家》談話為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扮演雞媽媽,幼兒扮演小雞,在雞屋里(播放雷雨聲),雞媽媽啟發(fā)小雞們想想,說說:聽到了什么聲音?外面會發(fā)生什么事?
2.雨停了,雞媽媽推開門一看,房子被水包圍了,啟發(fā)小雞們想想過河的好辦法。(幼兒積極展開想法)
3.師:有一個故事也講到小雞的家也象我們家一樣的被雨水全部包圍住了,你們想不想知道那些小雞是用什么方法過河的嗎?
(二).教師邊出示掛圖邊有表情的講述故事一遍,講述后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3.奇怪的`橋是誰搭出來的?
4.你喜歡故事中的烏龜媽媽和小烏龜嗎?為什么喜歡?小朋友在平時有幫助過別人嗎?
(三).創(chuàng)設情景,烏龜幫小雞過河.
1.小烏龜出場,搭成小橋
2.“雞媽媽”帶著“小雞”們過橋。
3.游戲:“小雞”們在小樹林中玩耍,吃蟲子。
(四).“雞媽媽”啟發(fā)“小雞”們想想如何用小樹林里的東西自己搭橋過河。
(五).活動結束:小雞的一家在快樂的音樂聲中為自己慶賀.(公開課)
故事中有誰?
中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根據生活經驗,探索用各種身體動作表現搓皮、包餡、下鍋等情節(jié),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熱鬧、喜慶的音樂氛圍。
2.與同伴共享空間,盡情表演,享受參與韻律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在家觀察過包餃子的過程。
2、幼兒具有一定的肢體表現能力。
3、錄有《喜洋洋》的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進行熱身運,跟著音樂做揉面團動作。(教師帶領)
“今天,幼兒園里來了許多的客人老師,我們一起來包餃子給他們吃,好嗎?”
“那我們先來揉面團吧!保◣熒犚魳纷鋈嗝鎴F的動作)
“老師來把大面團切成小面團,小面團們放到盆子里吧!保ㄓ變夯刈唬
“面團揉好了,那我們怎么做餃子呢?”
引導幼兒回答:搓餃子皮——包餃子——下餃子。
二、完整聽音樂。
“接下來,我們來仔細聽音樂,聽了這段音樂你想用什么動作表現出做餃子這一過程呢?”(幼兒邊聽邊做動作)
三、分段聽音樂表演。
中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嘗試利用手型進行繪畫,指導幼兒依據手型進行繪畫。
2、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
【活動準備】
彩筆、油畫棒、繪畫紙,圖。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幼兒興趣。
玩手指游戲:石頭、剪子、布。
師:其實,我們的手不僅能變出石頭、剪子、布,還能變換出很多的手型來,請小朋友用你自己的一只手來變換出你喜歡的手型。(幼兒自由變)
提問:誰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你用手型變換出了什么?你是怎樣變的?
二、幼兒嘗試手型畫的畫法。
1、請幼兒欣賞老師的范畫,啟發(fā)幼兒大膽想象。提問:這些畫是以身體部分進行繪畫的?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明確以手型進行聯想繪畫。
2、師小結:先把自己變換的手型放在紙上不動,再用握筆的手沿手的外型輪廓畫,畫出的圖案就叫手型畫。然后再根據你畫出的圖案進行添畫。
三、幼兒嘗試創(chuàng)作手型畫(老師提繪畫要求)。
1、先變換手型,然后再畫變換的手型,再根據你畫的.手型來添畫涂色。
2、鼓勵幼兒自己動腦筋,大膽畫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圖案。
四、作品展示和評價。
1、教師引導幼兒圍繞重點難點來進行評價。
2、根據幼兒的構圖、布局、線條、色彩進行評價。
3、幼兒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畫墻上。
中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猴子撈不到月亮的原因,感受寓言故事的樂趣。
2、觀察并了解物體在水中成像的現象。
3、知道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想辦法。
【活動準備】
1、一串毛絨小猴玩具、每組一盆水、一個手電筒。
2、《猴子撈月亮》故事掛圖、《猴子撈月亮》的動畫故事。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起幼兒興趣:一物象人又象狗, 爬竿上樹是能手, 擅長模仿人動作, 家里沒有山中有。(猴)教師出示一毛絨小猴玩具,引起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2、請幼兒欣賞《猴子撈月亮》故事,分析理解故事內容。
。1)猴子們在水里發(fā)現了什么?他們是怎么做的?月亮撈上來了嗎?他們的心情怎樣?
(2)分析猴子們?yōu)槭裁礇]有撈上月亮來,這是一群什么樣的猴子? (發(fā)散幼兒思維:這是一群笨拙的猴子、敢于嘗試的猴子、頑皮的猴子、不愛動腦筋的猴子等。)
3、請幼兒看掛圖完整地欣賞故事,討論聽了這個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4、組織幼兒做實驗。 用手電筒當月亮,水盆當井,讓幼兒觀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樣的? 用手去撈,“月亮”變得怎么樣了?讓幼兒感知水面很平時,“月亮”是圓圓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紋,影子就碎了。
【活動延伸】
1、晨間活動時,請幼兒觀看動畫故事《猴子撈月亮》,加深對故事的理解。
2、請幼兒晚上在家觀察月亮的變化,并進行記錄。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01-08
[精選]中班教案08-21
中班教案[經典]08-17
中班教案(精選)09-03
中班教案(經典)09-03
中班教案[精選]08-11
(精選)中班教案08-12
(經典)中班教案07-23
中班教案【精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