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小班教案7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兒歌的韻律,感受音樂強弱變化。
2、喜歡打擊樂活動,體驗拍打不同位置發(fā)出的各種拍打聲。
活動準備:
1、節(jié)奏棒每人一副
2、大貓、小貓圖片;磁帶;玩偶一個
活動過程:
1、聽音樂做動作進教室
2、發(fā)聲練習:
出示玩偶引起幼兒興趣,用歌歡迎。啟發(fā)幼兒變換拍打的`部位和動作。
3、分辨聲音游戲
*教師用不同強度的聲音呼喚幼兒
*啟發(fā)幼兒用強弱不同的聲音演唱歌曲《大貓和小貓》、《幸福拍手歌》,并用身體動作和節(jié)拍表現
4、敲敲奏奏
*按教師提示的節(jié)拍嘗試敲擊節(jié)奏棒的各種方法
*按兒歌韻律敲擊《孫悟空打妖怪》《修鞋匠》
*嘗試敲擊《大貓和小貓》、體驗節(jié)奏的變化
5、音樂游戲 《 聽音學走路》:啟發(fā)幼兒注意傾聽,根據音樂的變化模仿鳥飛、大象走、解放軍走路
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小動物并且能說出小動物喜歡吃的食物
2、能與小伙伴體驗放風箏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圖片:小黃狗、(肉骨頭)、小貓、(小魚)、小猴(桃子)、小蜜蜂、小黃狗放肉骨頭風箏、小貓放小魚風箏、小猴放桃子風箏
2、塑料袋、毛線若干
三、活動過程:
。ㄒ唬┏鍪緞游飯D片,引題
1、提問:
①寶寶們看,(出示圖片)誰來了?(小貓)
②小貓怎么叫的?(喵~喵~喵~)
③小貓最愛吃什么?(出示小魚圖片)
、軐W說:小貓最愛吃小魚
2、聽,(教師模仿小狗叫)汪汪汪
提問:
①誰在叫?(小狗)
、谛」纷類鄢允裁?(出示肉骨頭圖片)
、蹖W說:小狗最愛吃肉骨頭
3、出示(小猴圖片)
提問:
、倏,這是誰?(小猴子)
、谛『镒類鄢允裁?(出示挑子圖片)
③學說:小猴最愛吃挑子
。ǘ└鶕處煹闹v述引導幼兒的想象
1、今天呀,小貓、小狗、小猴一起來到我們幼兒園玩,它們還帶上了自己喜歡的風箏,你們猜:
2、提問①小貓帶來了什么風箏(幼兒隨意說)
好,那我們來看看小貓到底帶的是什么風箏!保ǔ鍪緢D片)原來是小魚風箏呀!
、趯W說:小貓放的是小魚風箏
3、提問①小狗帶來了什么風箏(幼兒隨意說)
好,那我們來看看小狗到底帶的是什么風箏。”(出示圖片)原來是肉骨頭風箏呀。”
、趯W說:小狗放的是肉骨頭風箏
4、提問①小猴帶來了什么風箏(幼兒隨意說)
好,那我們來看看小猴到底帶的是什么風箏!保ǔ鍪緢D片)原來是桃子風箏呀!
、趯W說:小猴放的是桃子風箏
5、小蜜蜂看到小動物們玩得那么開心,它也來了。
6、提問①小蜜蜂怎么來的?(飛來的)
那我們一起來學一下它的本領吧(師幼一起模仿)
。ㄈ┯懻
1、小動物們都放著自己喜歡的風箏,那你們想不想去放風箏呢?
2、你們想放什么風箏?
那好吧!今天老師也給小寶寶們準備了風箏,那我們一起去放風箏吧,出發(fā)嘍!
(四)放風箏
幼兒每人手中各一份教師制作的塑料袋風箏,讓他們體驗放風箏的快樂。
幼兒園托班語言教案:水果歌
活動目標
1、觀察梨子、蘋果等水果的`顏色,初步嘗試根據圖譜學念兒歌。
2、培養(yǎng)幼兒樂意在眾人面前大膽發(fā)言的習慣,學說普通話。
活動準備
1、梨子、蘋果、葡萄、西瓜等水果的圖片(正面沒涂色,反面涂有顏色)。
2、水果掛飾(梨子、蘋果、葡萄、西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老鼠導入
“今天呀,小老鼠還帶了幾位水果寶寶來做客。你們猜猜都有誰呢?好,現在就請它們出來和大家見見面!
1、教師逐一出示蘋果、梨子、葡萄、西瓜等水果圖片(沒涂顏色的一面),并引導幼兒說出是什么水果。
2、“仔細看看,它們有顏色嗎?”(沒有)
3、請幼兒說說蘋果是什么顏色的,說對了,老師則將圖片翻過來,即紅紅的蘋果。
4、用同樣的方法,請幼兒說說其它水果的顏色,如說對了,老師則將該水果的圖片翻過來,即黃梨子、紫葡萄、綠西瓜。
5、教師小結:邊告訴幼兒紅紅的蘋果,黃黃的梨子,綠綠的西瓜,紫紫的葡萄都是水果邊出示水果文字。
二、學念兒歌《水果歌》
接下來,小老鼠還帶來了幾道小難題想請大家?guī)蛶兔Γ覀円黄鹣葋砜纯葱±鲜蟮牡谝坏佬‰y題。
1、學念蘋果。
引導幼兒看圖譜引導幼兒說:什么水果紅紅的?(請幼兒回答,互動)啟發(fā)幼兒編第二句:蘋果蘋果紅紅的。
2、學念梨子。
3、(幼兒看圖譜教師引導幼兒說:什么水果黃黃的?(啟發(fā)幼兒說出“梨子梨子黃黃的!
3、學念葡萄。
請一能力強的幼兒編第一句:什么水果紫紫的?再由大家編出第二句:葡萄葡萄紫紫的。
4、請幼兒把剛才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什么水果紅紅的?蘋果蘋果紅紅的。什么水果黃黃的?梨子梨子黃黃的。什么水果紫紫的?葡萄葡萄紫紫的。
5、“小朋友們編的兒歌真好聽。現在我們再給西瓜編。誰會把兩句一下子編出來?”
6、請幼兒模仿前面的句式編出:什么水果綠綠的?西瓜西瓜綠綠的。
7、請幼兒試著把編的兒歌連起來念一遍。
三、游戲:水果歌。
分角色,聽到相應的角色的幼兒起身應答。
四、鼓勵幼兒回家后把其它水果編進兒歌,并念給爸爸媽媽聽。
附兒歌:水果歌
什么水果紅紅的?
蘋果蘋果紅紅的。
什么水果黃黃的?
梨子梨子黃黃的。
什么水果紫紫的?
葡萄葡萄紫紫的。
什么水果綠綠的?
西瓜西瓜綠綠的。
小班教案 篇3
孩子們是第一次感受地震的感覺,也是第一次進行地震演習活動,感覺非常新奇、有趣,每一個幼兒都表現得很熱烈。他們對發(fā)生地震時應該如何應變,毫無經驗可言,大部分幼兒都不知道該如何應變和逃生,但經過這一次活動之后,幼兒都掌握了發(fā)生地震該如何逃生的安全知識和技能。個別幼兒的應變能力有待提高,機智性不高,能力未能達到預期的水平。此外,個別幼兒鉆的技能較低,今后需加強鍛煉。
這次活動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實踐勝于一切。整個活動從理論到實踐,讓幼兒充分了解到地震危險,活動是幼兒所喜歡,幼兒能從頭到尾很有興趣,積極的參與,F在幼兒基本能了解到遇地震時自我保護的'方法,地震時該如何合理安排自救法。最讓我覺得好的是活動能輕松有趣的完成,而且是幼兒所喜歡的。
通過這次主題安全常識《遇地震》活動,幼兒能很快進入情景,掌握了解自我防范的基本方法,而在這次主題活動中,我深深感受到安全,在幼兒園保教中是一項重中之重的工作,我們每時每刻都不能放松,而在生活當中有很多隨時隨地都會遇到的危險,我們應該提早做好防患,在平時也應該對孩子進行各種各樣的安全教育。只有讓孩子掌握了解自我防范的基本方法,學會保護自己,才能抑制隱患的發(fā)生。而在這次活動中不光是孩子們受到了教育,我們也是受教育者之一。以前對這方面的知識也是知之甚少。今后還應加強學習,不但提高自己,更好地教育孩子。
小班教案 篇4
內容與指導活動目標:
1、能在游戲中正確掌握空間方位詞:上、下、前、后、里。
2、積極參與游戲活動,在活動中樂于和同伴交流,大膽表現自己。
活動準備:
1、森林場景、小動物玩具若干
2、課前與幼兒一起自制小貓胸飾若干
3、學習歌曲"找小貓"
活動過程:
一、以到森林游玩,音樂進場。
二、學習正確使用方位詞:
。ㄒ唬⿲ふ倚游铮"找找小動物們在哪里?"
。ǘ 尋找貓寶寶胸飾
1、請幼兒自由尋找并且鼓勵幼兒和伙伴交流。
2、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在哪找到貓寶寶胸飾的?
三、游戲"捉迷藏":
1、交代游戲規(guī)則:"寶寶們聽到音樂響起來了就在森林里找一個舒服的地方躲起來,等音樂停下來時,寶寶們就要躲好了。媽媽來找你們時被媽媽找到的寶寶要告訴媽媽你躲在什么地方?
2、師幼共同游戲。提問:剛才寶寶們躲在哪里?(引導幼兒說完整的話,并能用正確的'方位詞大膽地表述)
四、結束部分"寶寶們今天玩得開心嗎?現在天黑了,我們坐車回家吧!"
反思:
整個活動能在孩子寶們的配合下順利進行,讓幼兒躲起來,孩子們很喜歡,當老師找到孩子們的時候就用抱抱、親親他們,因為剛入園的寶寶對老師的親親、抱抱特別喜歡,這樣的方式在活動中就顯得既溫馨又符合小班寶寶的年齡特征,活動就在和孩子們的玩玩、說說、躲躲中輕松愉快地完成活動的目標要求。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跑和跳的能力;
2、發(fā)展幼兒注意能力和記憶能力;
3、培養(yǎng)競爭意識和遵守規(guī)則的習慣。
活動準備
1、小兔、小鴨、小烏龜、小花貓、大象頭飾若干
2、音樂磁帶、音樂播放器。
3、平整、空曠的活動場所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小朋友現在來聽一首兒歌:“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鴨走路搖啊搖啊搖,小烏龜走路慢吞吞,小花貓走路靜悄悄!
小朋友們來學學小兔、小鴨、小烏龜、小花貓這些小動物走路的樣子好嗎?。
師:這些小動物都覺的自己跑的快,所以他們決定組織一場比賽,看看誰跑得快。下面我們一起去觀看他們的'比賽。
二、開始游戲:
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4 組,各組分別扮做小兔、小鴨、小烏龜、小花貓。教師扮大象當裁判。
裁判大喊:預備,跑
各組的第一個幼兒開始跑,這個幼兒跑回來下一個幼兒再跑,看哪一組幼兒先跑完。先跑完的為勝。
一輪完成后,可以交換較色再比。
三、結束部分
孩子們真棒,現在休息休息,甩甩胳膊踢踢腿,我們準備回教室了。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有節(jié)奏地朗誦,理解兒歌內容。
2、指導幼兒用一問一答的形式練習作品中間段的內容,并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仿編兒歌的中間部分。
3、激發(fā)幼兒參與情境表演的興趣。
4、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引導幼兒在故事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依據詩歌內容,編排一個情境表演。
2、表演用的道具:
(1) 畫有螞蟻的小圖片若干,并用繩子系上。
(2) 用黃色縐紙剪成碎片作黃米飯,用綠色縐紙剪出長條作青菜。
(3) 一雙筷子,一只用油泥做成的碗。
3、幼兒操作材料“逗螞蟻”。
活動過程
1、借助幼兒操作材料,先讓幼兒猜猜“老師要請誰到班上來做客”。再請三四個幼兒扮作小螞蟻,老師做招呼的人。
2、請幼兒根據兒歌內容,進行表演。
3、請幼兒說一說看到的是什么。
(1)師:你們看見誰來了?我是怎么招呼它們的?
(2)小螞蟻來了以后,對我說了些什么?
(3)我給它們準備的食物太多了,小螞蟻吃不完怎么辦?
4、讓幼兒再次觀看情境表演,然后學說其中的對話部分。
5、引導幼兒擴展想象,仿編對話部分的內容。
(1)師:如果你請小螞蟻吃飯請它吃什么飯?
(2)什么菜?
(3)用什么筷?
(4)用什么碗?
6、請每位幼兒從椅子下面,拿出預先放好的.螞蟻圖片,戴在脖子上,表演兒歌,念到最后兩句“吃不了,往回搬,哼喲哼喲搬得歡”時,小朋友做出搬米或搬菜,或搬運其他食物的動作,要求幼兒的動作夸張一些。
最后以一句“我們把食物都搬回家吧!”結束表演。
教學反思:
《逗螞蟻》這首詩歌節(jié)奏明顯、內容淺顯,短小精練又生動活潑。這朗朗上口的詩歌能很快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源于生活的題材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在第一次教學過程中,我分成了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產生興趣,通過猜一猜:“小朋友,今天我們要請一位客人一起來做游戲,猜猜它是誰?”。用猜想形式可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再通過喊一喊,逗一逗,設計了游戲情境“逗螞蟻”,引導幼兒充分展開想象,理解兒歌內容,并熟悉兒歌句式“ 螞蟻來呀來”。第二環(huán)節(jié)我改變了以往單一模式的教學,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兒歌。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抓住了兒歌中的“哼喲哼喲搬得歡”,啟發(fā)幼兒分別對“哼喲哼喲”與“搬得歡 ”進行聯想,達到了兩個目的:一是加深了幼兒對螞蟻體型小、力氣小的印象:二是發(fā)揮了移情作用,讓幼兒明白有了好東西與他人分享是快樂的事。在試上時,情況并不樂觀,出現幼兒對兒歌感興趣,但是一到游戲環(huán)節(jié)出現混亂的景象。
主要原因是幼兒不知道哪些是問哪些是答。因此我設計了讓幼兒帶著“哪些是問的”這一問題聽兒歌。并在分配角色時,教師用“請”的手勢作為提醒,幫助幼兒理解。小小的一個手勢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在學習中并進行表演,小班幼兒年齡小,較容易進入游戲情境,但主動性往往不夠,因此我設計了讓沈老師帶領參與,教師的參與起著一種示范,又能幫助幼兒順利開展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第三環(huán)節(jié)替換兒歌中的飯菜名。由于創(chuàng)編對小班幼兒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將此作為延伸活動,讓幼兒在課后跟好朋友、家長進行互動。
由于是精選的活動,因此我覺得在課的設計上都很好。但是在活動中,教師的語言還有待優(yōu)化(如:我引用了“螞蟻老師”逗得臺下一片歡笑聲。課后,師傅說原話可以改為“今天來了這么多老師,我們請他們來當螞蟻”更恰當)。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提示,觀察圖意,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象要回家的心情,樂意把玩好的玩具送回家。
2、懂得幼兒園的玩具是給大家玩的,不能自己拿回家。
3、學習短句:我的家在幼兒園的玩具柜里,XX要回家。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分析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
活動準備:
1、掛圖16號;《小朋友的書·我們都是好孩子》
2、磁帶及錄音機
3、班級中的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完整講述故事一遍。
提問:故事的題目是什么?小象的家在哪里?
二、教師邊出示掛圖,邊講述故事,并提問:
1、這是誰?元元帶著什么?要到那里去?
2、元元到家了,元元和玩具們在做什么?
3、大家都高興嗎?小象呢?
4、天黑了,玩具們干什么去了?元元和小象呢?
5、小象現在要去哪里?元元是怎么說的呢?
6、玩具動物們吵醒了,問小象“你的家在哪里?”小朋友,你們知道小象的家在哪里?(引導幼兒學說“我的家在幼兒園的玩具柜里,我要回家!保
7、長頸鹿在干什么?它看到幼兒園里怎么了?小朋友,你們說應該怎么辦?元元在干什么?
8、小象回到了自己的家,大家高興嗎?你們從什么地方看出來
·小結:幼兒園的玩具是給大家玩的,玩具們每天和那么多小朋友玩,他們很高興,F在小象回到了家,玩具們都很高興,元元也很高興,他說,他再也不把幼兒園的玩具拿回家了。
三、欣賞故事錄音。
四、逐一出示班級中的幾件玩具,說“XXX找不到家了”。
請幼兒用“我的家在幼兒園的玩具柜里,XXX要回家”句式練習表達,并將這個玩具送回到玩具柜里。
五、閱讀《小朋友的書·我們都是好孩子》第17~20頁“小象要回家”。
幼兒自由閱讀并相互交流。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能根據提示,觀察圖意,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小象要回家的心情,樂意把好玩的玩具送回家,并懂得幼兒園的玩具是大家玩的,不能自己拿回家。這次活動通過元元在回家的時候把原本屬于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了,導致在幼兒園的小象媽媽因為找不到自己的寶寶而傷心難過,最后,元元知道自己做錯了然后把玩具送回家的故事讓幼兒來了解、討論小朋友是否應該把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玩。在教學過程中,幼兒對自己的想法說了很多關于自己的見解,也能對故事中元元所作的事情有一個很好的了解,知道把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的行為是錯的,從而對幼兒的生活中的一些行為產生一些行為的準照。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03-23
小班教案(經典)08-21
小班教案【精選】08-16
(經典)小班教案08-24
小班教案(精選)08-24
【精選】小班教案08-20
小班教案【經典】08-07
小班教案[精選]08-09
小班教案(精選)08-10
[精選]小班教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