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大班科學教案6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玩撲克,鼓勵幼兒大膽尋找讓撲克站立的方法。
2、通過操作,了解簡單的力學原理。
3、學習記錄實驗結果,并樂意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撲克牌人手二十張。
2、記錄紙、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呀?撲克牌是用來干什么的?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和撲克牌來玩新游戲。
二、幼兒探索怎樣利用兩張撲克牌讓其站立在桌子上。
教師:老師在每個小朋友的桌子上放了兩張撲克牌,你們去試一試,看能不能讓撲克牌站在桌子上。然后把你們的方法記錄在紙上,待會來告訴大家。
1、幼兒第一次嘗試。
2、嘗試后交流。
(1)你是用什么辦法讓撲克牌站立在桌子上的。(請幼兒出示記錄紙并進行解釋和示范)。
(2)為什么這個方法能讓撲克牌站在桌子上呢?
(3)我剛才看見有幾個小朋友也用這個方法讓撲克牌站起來,但是后來又倒了,這是怎么回事?
(4)有不一樣的方法嗎?
(5)他這個方法和剛才的.有什么不同?
3、幼兒第二次嘗試。
剛才小朋友想出了幾種讓撲克牌站立的方法,現在老師請小朋友用這幾種方法你都去試一試,待會你來告訴大家,哪一種方法可以讓撲克牌在桌子上站的最穩(wěn)。
4、嘗試后交流。
“你覺得這幾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可以讓撲克牌在桌子上站的最穩(wěn)?為什么?”
三、引導幼兒綜合利用剛才的辦法,將撲克牌搭建的更高。
1、教師:剛才我們想出了不同的可以讓撲克牌站立的方法,而且也討論了哪一種方法可以讓撲克牌站的更穩(wěn),現在老師為每個小朋友準備了20張撲克牌,干什么呢?老師要請你利用這些撲克牌來搭小房子,看看誰的房子搭的又高又牢固,待會也請你把搭房子的方法記錄在紙上。
2、幼兒嘗試。
3、請先搭好的小朋友拿著自己的記錄紙和他人進行交流。
(1)交流搭建的不同方法。
(2)交流剛才在搭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是怎樣解決的。
4、集體交流。
(1)教師:誰來介紹一下自己搭的小房子。(教師將事先拍好的照片放出來與幼兒的記錄紙進行比較)(2)你向小朋友來介紹一下自己的記錄紙和搭房子的辦法。
(3)你剛才在搭房子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困難,你是怎么解決的?誰有更好的辦法來幫助他解決?
四、延伸活動:幼兒合作搭建。
“剛才小朋友搭的都很好,待會我們大家一起設計圖紙,用更多的撲克牌搭更高的房子好不好?”
【活動反思】
數學活動是比較抽象的,教師能把抽象的數學生活化并讓幼兒在玩中學數學,在生活中體驗數學的快樂這是非常難得的。撲克牌一個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能有這么多的數學的奧秘,是教師注意觀察生活,并把生活中的數學提升到課堂,幼兒在這種趣味數學活動中不僅學到到數學知識,也會自覺地的尋找生活中數學發(fā)現,這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體驗。撲克牌簡便輕巧,玩起來千變萬化,引人入勝,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操作撲克,來玩數學游戲,幼兒能在撲克牌中,了解很多很多的數學游戲和數學奧秘。教師通過撲克游戲,將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生活化、游戲化,使孩子玩得輕松,學得愉快。
大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有一天午睡時,小朋友在脫衣服時聽到了噼噼啪啪的聲音,有的小朋友說玩滑梯的時候頭發(fā)在“跳舞”,覺得很奇怪!還有一次,我們?yōu)榕⒆觽兪犷^,孩子們發(fā)現頭發(fā)被梳子吸起來,十分好奇。《綱要》強調: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guī)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于是,我設計了“有趣的靜電”這一活動,讓孩子們認識靜電現象,知道摩擦起電的原理,激發(fā)幼兒好奇心和科學探索的欲望。
活動目標:
1、充分感知,觀察不同材料摩擦所產生的靜電現象。
2、通過合作探索,記錄下不同材料摩擦產生的靜電現象。
3、愿意參與探索活動,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知道摩擦產生的靜電現象。
活動準備:記錄表 碎紙屑 塑料小勺 塑料梳子 塑料尺子 塑料剪刀 鉛筆 排筆 水彩筆 吸管 玻璃瓶 幼兒事先分為4組(紅、黃、藍、綠)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變魔術,激發(fā)幼兒興趣。
、沤處煶鍪舅芰闲∩
、平處熥兡g,讓塑料小勺吸起紙屑。
教師:想讓它發(fā)揮魔力,還得請坐的最好的朋友配合配合。
2、幼兒用小勺自由探索,將小紙屑吸起來。
、沤處熖釂,引發(fā)幼兒思考。
⑵請幼兒嘗試操作
、钦垈別幼兒說說自己的方法。
、冉處熜〗Y。
教師:其實我們這個神奇的魔術是因為摩擦產生了靜電,所以能把小紙屑吸起來。摩擦的.力量大,靜電產生的多,塑料小勺吸附的紙屑就越多。
3、幼兒嘗試用多種材料進行實驗。
、沤處煶鍪居涗洷。
⑵教師交代注意事項。
教師:小魔術師們,我們研究魔術的時候,桌上的材料不要爭搶,自己先拿一種材料,研究完了,放回盤子里,再換另外一種材料。
、怯變鹤杂刹僮,教師巡回指導。
、葞熡捉涣鲗嶒灲Y果。
、山處熢俅螌嶒。
小結: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摩擦后都能產生靜電現象。
4、 提問:生活中你們見過哪些靜電現象。
、耪垈別幼兒說說自己遇到的靜電現象。
、平處熜〗Y:在天氣寒冷的時候,很多物品因摩擦而相互吸引,如我們梳頭的時候,梳子和頭發(fā)也會互相吸引產生靜電現象。脫衣服時,我們身上的毛衣和襯衣和頭發(fā)都會產生靜電現象。
5、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教師:小魔術師們都學會了我的魔術,現在我們就一起到外面去表演給小班的弟弟妹妹看看吧。
大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現實生活中轉動的現象隨處可見,如陀螺的轉動、風車的轉動等等這些現象深深吸引著我們的孩子,轉動的奧秘讓孩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因此,我選擇了《轉動的樂趣》這一科學探索活動,讓幼兒通過操作、感知去探索轉動,體驗轉動的樂趣,并獲取有關轉動的科學經驗,激發(fā)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yǎng)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活動目標
1.積累關于物體轉動的經驗,了解轉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2.嘗試使用多種方式使物體轉動起來,體驗轉動的樂趣。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發(fā)現。
4.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5.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積極探索用多種方法使物體轉動起來,體驗轉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各種可以轉動的玩具用具,如不同樣式的陀螺、輪子、呼啦圈、風車、小紅旗、紙杯、雪花片、毛線、筷子、飛盤等。
(2)各種會轉動的.物體制做的圖片。
(3)音樂《健康歌》。
活動過程
一、幼兒玩轉動玩具,充分感受有趣的轉動現象。
1.幼兒自由操作容易轉動的物品,觀察感知轉動時的有趣現象。幼兒操作探索,師觀察并與幼兒交流。
2.交流與分享。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大膽告訴小朋友。
3. 剛才我們玩了許多好玩的東西,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引導幼兒用多種方法讓本身不容易轉動的物體物體轉動起來。
1.幼兒分組自主選擇材料操作,探索使用多種方式使物體轉動起來,并根據幼兒的需要適時的給予幫助和支持。
2. 個別幼兒發(fā)言。紙杯會轉動嗎?雪花片會轉動?誰有更多的方法讓它轉動起來?
3、集體交流與分享。共同討論物體轉動起來的多種方法。
三、了解日常生活中轉動的運用,感受現代科技帶給人們的方便。
1、看一看,在我們的教室里,有那些可以轉動的物體?
2、想一想,在我們的周圍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能轉動?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好處?
動,轉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和好處。
四、出示圖片,再次激起孩子們對轉動的興趣。
剛才我們看到的挖掘機、攪拌機、無葉風扇、這些科技產品都是科學家們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我們從小也要認真學本領,長大了發(fā)明更多的產品。
五、我們的身體會轉動嗎?現在我們隨著音樂轉動一下我們的身體吧!
教學反思
優(yōu)點:本節(jié)課孩子們整體興趣很高,積極探索各種方法使物體轉動起來,也能積極發(fā)言表達自己的探索結果。
不足之處1.在講到轉動在生活中的運用時,可能是孩子們沒有積累轉動的經驗,因此不能和老師積極互動。所以在課堂上我讓幼兒繼續(xù)觀察生活中有哪些會轉動的物體。我想如果活動前讓幼兒觀察記錄生活中會轉動的東西,該環(huán)節(jié)可能會進行得更加順利。2.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如果制成課件加上解說可能效果會更好。
今后,教學活動設計上一定要考慮到幼兒經驗積累是否能夠使本節(jié)課順利進行、達到積極互動。在材料準備上,圖片、或者教具力爭達到最佳效果。
大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活動,讓幼兒感知空氣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2、培養(yǎng)幼兒學習探索事物的簡單方法和細致觀察的能力,提高動手動腦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手帕、玻璃杯、塑料袋。
活動過程:
一、 引起興趣
教師做深呼吸,幼兒也模仿著做深呼吸。
提問:我們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氣在哪兒?能用眼睛看到嗎?
二、 嘗試活動:裝空氣
1、幼兒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動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氣。(告訴幼兒先張開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緊袋口)
2、提問:你們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氣?
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空氣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
3、討論:想一想,你見過、用過、玩過的哪些東西里有空氣?
4、總結。
三、 嘗試活動:手帕的變化
1、請幼兒每人拿一玻璃杯,讓他們看看杯子里有東西嗎?(杯子里沒有東西,杯子是空的`)
2、請幼兒將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著壓入水下,觀察發(fā)生了什么現象?教師個別指導幼兒按要求進行操作,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3、討論:手帕為什么沒有濕?水為什么進不了杯了?杯子里有什么東西不讓水進去呢?
4、請幼兒將手帕放入杯底,然后將茶杯倒扣傾余著放入水中,觀察有什么現象發(fā)生?同時提醒幼兒觀察手帕的變化,并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觀察到的現象。
5、討論:
第一次手帕為什么沒濕?
第二次手帕為什么濕了呢?
6、總結。
四、 活動延伸
將一只昆蟲和一盆花分別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觀察它們的變化。
大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比較3種常見的紙,發(fā)現它們的不同。
2.樂于用語言表述自己的發(fā)現和感受。
3.通過染紙活動,初步發(fā)現3種紙具有不同的吸水性。
●材料準備
宣紙、畫畫紙、牛皮紙、顏料、標簽、表格、染紙樣品、塑料筐、抹布、舊掛歷紙、泡沫板。
●活動過程
1.感知3種紙的不同
(1)教師出示3種紙,并問孩子:“這是什么紙(了解名稱)?”
(2)提出問題:“每人都有3種紙,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聽一聽,它們有什么不同?”
(3)幼兒自己取3種紙進行感知比較,發(fā)現紙的軟硬、厚薄、顏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勵幼兒相互交流,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和感受。
(5)在幼兒表達基礎上,利用表格形成集體記錄。
2.制作有趣的染紙畫
(1)引入染紙畫,出示染紙樣品。
(2)幼兒取紙,教師介紹染紙基本方法。
(3)幼兒操作。
(4)相互交流。
提問:“你們看一看這3種紙染出來的畫,你們發(fā)現了什么?”“哪種紙做染紙最漂亮?”“為什么?”
小結:宣紙做染紙最漂亮,它吸水多。把這一結果記錄在集體記錄表中。
利用記錄表,梳理3種紙的不同。
3.提出問題,引出新活動
“今天是用這3種紙來做染紙畫,如果用這3種紙疊成小船,放在水里會怎樣?”
●活動評析
《有趣的紙》作為紙的系列活動的一部分,是一個有著科學領域的明顯特點并與藝術領域有機綜合的活動。
這個活動的結構化程度比較高。這種高結構不僅體現在從目標到材料的嚴謹設計。而且體現在用一系列關鍵問題引導著幼兒的探究活動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動的每個階段,不僅在開始時有關鍵問題的引導,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時有共同的討論和回顧,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發(fā)現和記錄的事實信息,概括、總結和提升已經獲得的經驗。
在探究式科學教育活動中,關鍵問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引領著幼兒探究的方向,保證探究的深度和有效性。在《有趣的紙》中,在探究活動的不同階段,教師主要使用了4個關鍵問題,它們在引發(fā)和引導幼兒深入探究中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
關鍵提問1:這是什么紙?這個問題的主要作用在于引發(fā)幼兒回憶、確認已經熟悉的紙,同時為了交流的方便,對紙的名稱達成基本的共識。
關鍵問題2:“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聽一聽,它們有什么不同?”這個問題的主要作用在于提示幼兒運用多種感官、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探究;同時這個問題也在提示幼兒關注自己的探究結果――發(fā)現紙的不同,讓幼兒明確探究的任務。在這個問題的引導下,孩子們會關注到紙的很多外在特性,顏色、薄厚、結實程度、光滑程度等等。
關鍵問題3:“看一看這3種紙染出來的畫,你們發(fā)現了什么?”這個問題主要是為了引導幼兒關注3種不同的紙的吸水性。雖然這是一個具有一定方向性的問題,但也是一個比較寬泛的問題。孩子們的發(fā)現可能會有很多。
關鍵問題4:“哪種紙做染紙最漂亮?為什么?”這個問題比上一個問題具體,它能引導著幼兒發(fā)現宣紙做出的染紙最漂亮,通過思考原因,孩子們會關注到紙的吸水性,并對紙的'吸水性發(fā)生興趣。
探究紙的吸水性可以成為孩子們繼這個活動之后更進一步的探究活動。因為紙的吸水性已經超越了探究紙作為單一物質的物理特性,涉及到紙與水兩種物質的相互作用所發(fā)生的變化。老師們可以在美工區(qū)投放顏料和各種各樣的紙,鼓勵和支持幼兒繼續(xù)進行染紙活動;還可以提供毛筆、毛刷、棉簽和海綿棒等工具材料,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各種質地的紙進行作畫,他們會發(fā)現不同紙的吸水性和用不同的紙作畫所產生的奇妙效果。當然,在這種似游戲、似探究、似美術的區(qū)域活動中,孩子們會體驗到游戲的快樂、探究的魅力、美術的奇妙……總之,孩子們的獲得與發(fā)現會有很多很多!
大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認識秋天的樹,知道幾種常見樹與季節(jié)發(fā)生著同步的變化。
2、 學習用簡單的圖示記錄自己發(fā)現的樹的不同特征,感知樹的多樣性。
3、 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 掛圖18號;幼兒用書。
2、 活動前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周圍的樹在秋季來臨后發(fā)生的變化。
3、 事先尋找一塊有各種樹木的場地。
活動過程
1、 出示掛圖,幼兒觀察桂花樹、蘭花樹、梧桐樹。
、偬釂枺耗阏J識這些樹嗎?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說說這是一些什么樣的樹?它們的葉子各是什么樣的?
、谇锾斓搅,你發(fā)現這些樹有什么變化?
、勰氵知道關于這些樹的特別的秘密嗎?(引導幼兒說出樹有先長葉再開花、先開花再長葉之分)
2、 幼兒觀察《幼兒用書-秋天多美好》第18-19頁“各種各樣的樹”的畫面。
、偬釂枺哼@些樹你認識嗎?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你是用什么辦法認識它的?
②這些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
3、 幼兒進入樹林(幼兒園的操場),在尋找認識樹的過程中,鞏固對各種各樣樹的名稱和特征的認識。
、伲ń處煶鍪編追N樹葉)提問:這些樹葉分別是從哪棵樹上落下來的?你能將這些樹葉送回到樹媽媽的身邊嗎?找到后站在這棵樹媽媽旁邊。
、 幼兒說出判斷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這片樹葉就是這棵樹媽媽的寶寶呢?
、塾^察樹媽媽:這棵樹媽媽長什么樣?
、苡螒颉懊痢僚芑貋怼保柟虒Ω鞣N樹的認識。
幼兒聚集在教師身邊,教師說出一種樹的`名稱,如“摸摸桂花樹跑回來”,讓幼兒跑去,找到桂花樹后摸摸樹干跑回來,看哪個小朋友的速度快。
4、 收集自己最喜歡的樹葉帶回教室,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教師收集幼兒對樹感興趣的問題,指導幼兒將有關樹的問題用圖畫的形式畫出來,張貼在主題墻上。
5、 繪畫:我眼中的樹。
①幼兒繪畫。
、诜窒斫涣鳎惺軜涞亩鄻有。
活動反思
這次活動我結合主題和幼兒一起到戶外觀察各種各樣的樹,我們一起從教室出發(fā),一路走一路看,和著春天的氣息,孩子們對這次親臨活動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公園,我們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羅漢松,看到了柏樹,看到了梅樹……在幼兒的作品中,他們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種各樣的樹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了。王伊諾小朋友一個內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樹畫成了一個俏姑娘,有著長長的辮子,隨著風在左右擺動,因為在她眼里柳樹姑娘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儀的桃樹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紅的,黃的,紫的……因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歡的。
【大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7-22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3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8-25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8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7-29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9
【經典】大班科學教案08-04
[精選]大班科學教案08-01
大班科學教案(經典)09-25
大班科學教案(精選)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