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精華(5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將生活中的“飛”、“跳”動作與漢字對應。
2.初步培養(yǎng)幼兒認識漢字的興趣。
活動準備
漢字卡片、貼絨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一)認識“飛”、“跳”
1.認識“飛”
(1)今天樹林里召開動物運動會,(出示蝴蝶)你們看誰第一個來了?它有什么本領?
(2)出示許多小動物圖片,引導幼兒找出參加“飛”比賽的小動物(蜻蜓、鳥)。
(3)引導幼兒觀察“飛”字,什么地方像小動物的翅膀?
2.認識“跳”
(1)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剩下的小動物可以參加什么比賽?(青蛙、兔)
(2)還有哪些動物有跳的本領?
3.小結(jié) 什么動物有“飛”的本領?什么動物有“跳”的本領?
(二)復習鞏固
1.動物找漢字(幼兒送小動物參加比賽)
(1)交代方法: 用兩個字“飛”和“跳”,表示有兩種比賽。每個小朋友看清楚自己面前的小動物有什么本領,可以參加哪種比賽,然后把它送到相應的漢字旁邊。例如,參加“飛”的比賽,就送到漢字“飛”的'旁邊。
(2)個別幼兒示范。
(3)集體送小動物參加比賽,邊送邊說。 如送小兔→跳,就說: “我的小兔會跳,我送它參加跳的比賽!
2.看動作找漢字 老師做動作幼兒舉漢字。
3.頭飾找漢字 小動物進行了激烈的比賽,哪些動物得了第一名呢?只要把椅子底下的頭飾拿出來就知道了。幼兒拿出頭飾看是什么動物,然后到黑板前找出相應的漢字。
活動結(jié)束
小朋友互相探討。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建筑工人造房子的情景,體驗表演的樂趣。
2、體會城市建設的不斷變化。
3、啟發(fā)幼兒按照原歌詞的結(jié)構,創(chuàng)編新歌詞并演唱。
4、通過教師講解舞蹈動作學會跳。
活動準備:
加密狗歌曲音樂;簡單了解建筑工地的工作環(huán)境。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r值點:打開歌喉,為演唱做準備,建立音樂常規(guī))
發(fā)聲練習
1、引導語:你們知道建筑工地都有哪些車?它們是用來干什么的'?上次我們一起看過一段視頻,是關于建筑工地上推土機、大吊車、建筑工人的,你們還記得他們是怎樣工作的嗎?
小結(jié):建筑工地上有推土機、大吊車、大卡車等。他們分別是用來推墻的,吊磚頭的,裝東西的。
過渡語:那你們知道它們是怎樣工作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看。
二、學唱歌曲
1、感受旋律節(jié)奏
聽音樂第一遍。(放視頻)
關鍵提問:你們知道推土機、大吊車、大卡車是怎么樣工作的?
小結(jié):推土機是推墻的,大吊車是鏟土的,大卡車是裝泥土的。
聽音樂第二遍。(教師演唱)
關鍵提問:你們知道推土機、大吊車、大卡車是怎么樣工作的?
小結(jié):師幼共同小結(jié)。
2、學唱歌曲
過渡語:建筑師工作是都是渾身有勁的,你們的歌聲有力了嗎?我們也來做小小建筑師吧,我們再來唱一遍,看看誰是最有力的建筑師。ㄓ變貉莩枨
。1)師幼集體演唱
。2)幼兒分組演唱
。3)分角色演唱
。4)男女演唱
三、創(chuàng)編動作,表達表現(xiàn)
1、集體討論交流
(1)提問:剛才建筑工人在造房子時做了幾件事?哪三件事?
小結(jié):歌曲中建筑工人做了三件事:推土機推倒墻、鏟土機鏟土、大卡車運土。
引導語:今天我們一起來做建筑工人,把推土機、大吊車、大卡車工作的樣子表現(xiàn)出來。
關鍵提問:你覺得推墻可以怎么表現(xiàn)?鏟土可以怎么表現(xiàn)?裝泥土怎么表現(xiàn)?
幼兒嘗試表現(xiàn),教師總結(jié)。
2、個別幼兒表現(xiàn)
引導語:我們先請幾位幼兒上臺試一試,看看誰最像小小建筑師。
3、集體展示
幼兒一起表演歌曲。
小百科:建筑是建筑物與構筑物的總稱,是人們?yōu)榱藵M足社會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質(zhì)技術手段,并運用一定的科學規(guī)律、風水理念和美學法則創(chuàng)造的人工環(huán)境。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用繪畫、剪貼的形式表現(xiàn)出自己最喜歡的動物的基本特征。
2.體驗用不同形式表現(xiàn)動物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出示大森林的背景圖,引起幼兒對動物的回憶,并提問:
。1)看,這是在哪?在大森里里會有哪些動物呢?
(2)你喜歡什么動物?它是什么樣子的呢?
2.教師小結(jié):這么多的動物在一起就像一個大家庭。
二、用繪畫、剪貼的形式表現(xiàn)出自己最喜歡的動物的基本特征。
1.師幼談話:一天,森林里面要開音樂會,讓我們請出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來參加吧。
教師引導幼兒談談自己想請誰來參加。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進行交流。
師:先請小朋友想一想你最喜歡哪個動物?然后請你來跟大家說一說。
3.交代作畫材料。
師:現(xiàn)在請你們來制作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老師這里有很多的操作材料,你想用什么方法和材料來制作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呢?
教師引導幼兒自由地說一說。
4.教師引導幼兒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制作,教師巡回進行指導。
三、講評作品,結(jié)束活動。
1.教師幫助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
師:看,這些都是我們小朋友自己制作的動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教師將幼兒的作品展示出來,請個別幼兒再集體面前進行交流。
2.教師播放音樂,引導幼兒和小動物跳舞。
師:音樂會馬上就要開始了,讓我們和最喜歡的小動物一起跳舞吧。
活動反思:
動物是幼兒非常喜歡的,所以今天的活動孩子們非常投入,蘇皓陽、吳欣妤、翁馨等他們的作品有創(chuàng)意,表現(xiàn)出色,全班孩子總體的在繪畫的操作方面能力都有所進步,只是到最后的游戲時間,有些孩子比較著急,所以涂色方面有些粗糙,我也進行了相關的講解指導。從這次的操作中,我發(fā)現(xiàn)兩大弱點:一是孩子們對于自主的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缺乏經(jīng)驗和能力;二是材料不夠豐富,將在以后日常的區(qū)域活動中增加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提供給孩子們更多的操作材料,引導他們自由創(chuàng)作,增強這方面的經(jīng)驗和能力。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通過有趣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操作中找出6—9的相鄰數(shù)。
。、學習與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戲的方法。
。、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遷移能力和逆向思維。
活動準備:1—10數(shù)字一套;錄音帶、錄音機;幼兒學具:1—10的紙牌。
活動過程:
1、游戲《拍手問答》復習5以內(nèi)的相鄰數(shù)。教師邊拍手邊問,幼兒邊拍手邊回答。如教師問:小朋友,我問你,3的朋友是幾和幾?幼兒回答:趙老師,告訴你,3的朋友是2和4。(可請個別或集體回答)
以游戲的形式復習5以內(nèi)的相鄰數(shù),不僅激發(fā)了幼兒學習的興趣,通過師幼互動,縮短了教師和幼兒之間的距離,增進了師幼的友誼。孩子的積極性一下子調(diào)動起來了,連一向很被動的`張瑩寧小朋友也把小手舉的高高的,我及時請她來回答,并即時表揚了她。
2、游戲《認鄰居》:請若干幼兒自選樓房居住,并認識自己的鄰居。學習6的相鄰數(shù)。知道其與前后數(shù)的關系。
實錄:“今天我們要搬新居了,請你們自選一間房子居住,住進去后要認識一下自己的鄰居是誰!焙⒆觽冞x中房子住進以后,要求幼兒互相說出自己的鄰居是誰。
孩子們完全根據(jù)自己的意愿作出了選擇,沒有一絲的強迫性,對他們來說這完全是一種游戲,而沒有老師教幼兒學的痕跡,正是應驗了“教學無痕”這句話,整個學習6的相鄰數(shù)這個過程都是孩子們自己探索游戲的過程。
3、游戲:紙牌樂,兩個幼兒為一組。游戲開始,把1—10的紙牌放在桌面上,兩個幼兒猜“剪刀石頭布”,贏幼兒先取一張紙牌,輸?shù)挠變赫页鏊南噜彅?shù)。游戲再次進行,教師巡回指導。
紙牌是孩子們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也是孩子們比較感興趣的,數(shù)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數(shù)學是為生活服務的。
4、小結(jié),檢查幼兒的學習情況!睹幻,說一說》教師隨意抽取一個數(shù)字,比比誰能快速說出它的相鄰數(shù)。
5、游戲《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兒胸前佩戴數(shù)字卡1—10,圍成圓圈。
。1)請個別幼兒輪流游戲:我是7,誰是我的好朋友,請快快站出來。
(2)音樂游戲《我的朋友在哪里》,幼兒聽音樂找自己的好朋友。如:6先找5,再找7,然后站成一排。
6、小結(jié),結(jié)束活動。
整個活動都是以游戲形式展開,孩子們樂此不彼,玩的非常開心。每個活動,只要有了興趣,孩子們才會全身心地投入進去,以積極的狀態(tài)去學習,大腦處于積極的興奮,這樣的學習,不僅不感覺到厭倦和無趣,而是在興趣盎然的情景中結(jié)束了活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班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排圖講述試泡泡變成包共4幅圖片,描繪了男孩邊吹泡泡邊走路、走到池塘里、撞翻阿姨的菜籃子額頭上鼓起一個包等一系列情景,塑造了走路不專心的小男孩的形象,情節(jié)有趣、畫面生動,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本活動以泡泡為主線,引導幼兒觀察、分析、排圖、講述,發(fā)展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講述“泡泡變成包”的過程,提醒幼兒走路要專心,引導幼兒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能結(jié)合已有經(jīng)驗看懂圖片內(nèi)容。豐富詞匯:東張西望。
2.嘗試分析、推理“泡泡變成包”的過程,能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給圖片排序并用較完整、連貫的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講述圖片中人物的`動作和心理活動。
3.懂得外出活動時、走路時要專心,有自我保護的意識。
【活動準備】
自制圖片4幅(詳見教案后的附圖),“幼兒學習材料”一《我長大了》
【活動建議】
1.以游戲“找泡泡”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出示圖2(只露出額頭上的包,其他部分遮住),提問:這是什么?幼兒猜想后揭開謎底,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nèi)容。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嘗試分析、推理“泡泡變成包”的過程。
(1)出示4幅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泡泡。提問:這個泡泡分別出現(xiàn)在哪幾幅圖片中?
(2)引導幼兒觀察圖片中的其他情節(jié)。提問:小男孩吹泡泡時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3)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圖2,鼓勵幼兒進行講述。
提問:這幅圖也有“泡泡”,這個泡泡是什么?泡泡怎么會變成包呢?
3.提出講述故事的要求,引導幼兒用較完整、連貫的語言創(chuàng)造性地講述圖片中人物的動作和心理活動。
(1)結(jié)合《我長大了)第8頁,引導幼兒以泡泡為線索進行觀察,學習給圖片排序的方法。
教師:這4幅圖描述了一個好聽的故事,想一想小男孩吹泡泡時發(fā)生了哪些事情,給圖片排排順序并講一講這個故事。
(2)交代講故事的幾個要素:名稱、時間、地點、人物、發(fā)生的事情。
。3)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的細節(jié),豐富故事的情節(jié)及內(nèi)容。例如:圖中的小鳥會說些什么?其他角色會說些什么?
4.鼓勵幼兒自由講述,請個別幼兒按照自己排列的順序進行講述。
(1)指導幼兒評價同伴的講述內(nèi)容:哪里講得好?怎樣講就更好了?
(2)引導幼兒用生動、好聽的詞匯講述故事。豐富詞匯:東張西望。
5.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泡泡會變成包?怎樣做泡泡就不會變成包?幫助幼兒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06-08
大班的教案11-28
大班教案(精選)08-06
(經(jīng)典)大班教案08-08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8-07
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精選]07-31
(精選)大班教案07-21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7-25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