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国產乱老熟视頻老熟女,97在线起碰视频,麻豆Av一区二区,亚洲视频国产91www.

<pre id="jdrot"></pre>

<td id="jdrot"><strong id="jdrot"></strong></td>
      <pre id="jdrot"></pre>

          當前位置:9136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七年級語文教案

          七年級語文教案

          時間:2023-11-11 10:00:24 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級語文教案優(yōu)選(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教案優(yōu)選(15篇)

          七年級語文教案1

            《雨的四季》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圈點批注”的讀書法,品析文章關鍵字詞、語句,體會擬人、比喻的修辭方法,把握文章中景物特征,表達閱讀感悟;

            2.指導學生反復誦讀,注意誦讀時語調(diào)的輕重緩急,準確流利地朗讀文章;

            3.通過誦讀、批注,體會作者對美麗神奇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生命的贊美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和“圈點批注”,能夠品析文章關鍵字詞、語句,感受文章的畫面美,充分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遣詞造句之妙,學習文章比喻、擬人等修辭的運用技巧;啟發(fā)學生展開聯(lián)想與想象,感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提升學生文學鑒賞能力。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誦讀賞析法、合作探究法、圈點批注法等教學方法,同時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反復誦讀,使學生對文章的文辭美、畫面美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和初步理解;

            2.圈點批注,讓學生在誦讀理解之后,通過對關鍵字詞、語句進行批注分析,能夠更深入地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3.合作探究、分享交流,分組合作、討論,全班交流、探討,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情感的理解。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導語:說到“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都說“雨”是天使的眼淚,是文人墨客的寵兒。古人寫下了很多關于雨的詩歌,春雨溫柔潤物無聲,杜甫寫下“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的千古名句;夏雨熱烈動人心魄,蘇軾寫出“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的傳世佳作……雨在古人筆下被寫得如此多情,這般美麗,那在當代詩人的眼中,它又是怎樣的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欣賞當代詩人劉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領略“雨”的魅力。

            展示課件并展示圖片素材“春雨潤物圖、夏雨臨湖圖”,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受“雨”的多情與美麗,激發(fā)學生對“雨”和大自然的.認知興趣,同時激起學生對文章的閱讀興趣。

            (二)作者簡介

            學生介紹課前預習的作者情況,教師補充。

            劉湛秋(1935—2014),當代詩人,他的作品清新空靈,富有現(xiàn)代意識,手法新穎灑脫,立足于表現(xiàn)感覺和情緒,被譽為“抒情詩”。他兼創(chuàng)散文、報告文學及小說,也是的翻譯家、評論家,曾任《詩刊》副主編。著有詩集《寫在春天的信箋上》、《溫暖的情思》等,詩集《無題抒情詩》獲過中國新詩獎。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更好得了解作者及其寫作風格,便于對文章的學習。

            (三)初步感知,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第1至3自然段,并提出聽讀要求,思考春雨和夏雨都有怎樣的特點?作者對“雨”懷有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醒學生關注老師朗讀過程中的語氣、語調(diào)、重音、停連,感受漢語的聲韻之美,同時聽讀過程中,展開想象,感受文本營造的畫面之美。)

            2.學生“圈點批注”春雨和夏雨部分。首先圈點出體現(xiàn)春雨、夏雨特點的語句和關鍵詞匯;然后批注作者在此抒發(fā)的思想情感和你的閱讀體會,并嘗試有感情地誦讀文段。

            (引導學生運用“圈點批注”讀書法應從“找重點語句、抓關鍵詞語、關注修辭”三方面入手。從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動感的形容詞、名詞、動詞入手,同時重點分析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體會文段所展現(xiàn)的作者情感。)

            【設計意圖】教師配樂朗讀,帶給學生最直觀的聽讀感受,對文本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學生“圈點批注”文本,并深情誦讀,既是對文本的理性認識,又是對作者情感的深入體會。

            (四)誦讀品析,合作探究。

            文章情感充沛真摯,作者對“秋雨”、“冬雨”的情感又是如何展現(xiàn)的呢?作者筆下情感充沛的語句又應該如何誦讀出來呢?

            教師引導學生自由誦讀體會,圈點然后分組進行討論探究,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引導學生認真揣摩文中關鍵的詞句。

            1.圈點批注文章第四、五自然段,圈點體現(xiàn)秋雨、冬雨特點的語句和詞匯;然后批注作者在此抒發(fā)的思想情感和你的閱讀體會,并嘗試有感情地誦讀自己喜歡的語句。

            2.對比誦讀文章第一、六、七自然段,思考作者對“雨”的人稱變化用意何在?與其他文段相比較,作者的抒情方式有怎樣的變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人稱由第三人稱“她”轉(zhuǎn)變?yōu)榈诙朔Q“你”,情感抒發(fā)更為直接、強烈。直接抒情,抒發(fā)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贊美,對生命、活力的贊頌。)

            【設計意圖】學生實踐運用“圈點批注”讀書法,分析文本,品讀文本,體會作者情感。引導學生關注作者抒情方式的轉(zhuǎn)變,以及不同抒情方式的不同表達效果,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五)歸納總結(jié)

            劉湛秋先生是當代的學者、詩人,他的詩歌往往能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今天的這篇散文也可以算是“文中有畫,文中有情”。

            我們在學習文章的時候,要從誦讀入手,通過不斷的朗讀,對文本形成初步的感性認識,感知文中“雨”的不同形象,帶給人的不同感受,體會作者所抒發(fā)的情感;接著要運用“圈點批注”讀書法,關注關鍵字詞、文中運用的修辭方法,品析文本,同時寫下閱讀感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體會作者對自然、生命的贊頌和熱愛。

            【設計意圖】梳理文章內(nèi)容,總結(jié)讀書方法,做到一課一得。

            (六)布置作業(yè)

            1.朗讀品味、圈點批注自讀課本《我的四季》第6頁《夏天的旋律》一文,分析不同節(jié)氣里自然景色的不同特點,分析文章修辭的表達效果,體會作者情感。

            2.從《夏天的旋律》中選三五句自己喜歡的語句,做一些批注,寫出自己喜歡的理由。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的讀書方法,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七年級語文教案2

            《古代詩歌四首》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大意,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2、通過誦讀,品會詩歌中描繪的意境,學會把握詩歌意象的方法。

            3、激發(fā)學生誦讀古代詩歌的興趣,提高審美和鑒賞能力。

            重難點:

            1、《觀滄!分小按蠛!边@一意向的準確把握

            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楊花”“子規(guī)”“明月”等意象的理解

            3、《次北固山下》中重點分析頸聯(lián)蘊含的自然理趣

            4、《天凈沙·秋思》中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的結(jié)合

            第一課時《觀滄!

            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詩歌。

            2、理解詩歌內(nèi)容。

            3、品味語言,體會詩中描繪的宏偉壯麗景象。

            4、體會詩人廣闊的胸襟、豪邁的氣慨。

            教學重點:

            理解詩歌內(nèi)容,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廣闊的胸襟、豪邁的氣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一代梟雄曹操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話題,這一切都緣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調(diào)宣布--該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陽縣安豐鄉(xiāng)西高穴村搶救性發(fā)掘的一座東漢大墓被確定為文獻中記載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備受爭議的歷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陰險狡詐的白臉奸雄;在讀書人眼里,他是文才卓異的文壇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風云的亂世梟雄;在歷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偉略的蓋世英豪,真實的曹操是一位怎樣的人呢:

            讓我們通過一首詩來初步了解一下這位備受爭議的歷史人物。

            二、簡介曹操及寫作背景

            1、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曾歷任大將軍、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曹操是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

            代表詩作有《步出夏門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他的詩以慷慨悲壯見稱,在文學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2、背景:

            東漢建安年間,曹操借許攸之計,以少勝多,擊退了他在北方的主要對手--大軍閥袁紹。袁紹殘部逃到烏桓(當時遼東半島上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政權),想得到烏桓的支持,以求東山再起。曹操乘勝追擊,征討烏桓。東漢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曹操揮鞭北指,所向披靡,大敗烏桓。歸途中,曹操登上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東亭縣西南的大碣石山。此山現(xiàn)已不存,相傳已沉入大海),觀看滄海壯麗景色。此時,曹操躊躇滿志,意氣昂揚,揮筆疾書,便有了《觀滄!芬辉。

            三、解題:

            《觀滄海》是曹操《步出夏門行》的首章!恫匠鱿拈T行》是樂府舊題,又名《隴西行》。夏門,是洛陽的一個城門。曹操的《步出夏門行》是他在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時所作的一組詩。這組詩共分五部分,開頭是序曲“艷”,下面是《觀滄!贰抖隆贰逗铀泛贰洱旊m壽》四章。

            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愤@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nèi)容沒有聯(lián)系。

            四、朗讀課文。

            1、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

            曹操以強大的優(yōu)勢平定了烏桓及袁紹的殘余勢力,統(tǒng)一了北方,實現(xiàn)了人生的第一個目標,心情自然是豪情萬丈,激動萬分。此時登碣石山看到波濤洶涌的大海,更是觸景生情,堅定了他建功立業(yè),統(tǒng)一中國,要做一番大事的人生信念。所以,要用“激動、豪邁、樂觀、激昂”的語氣,讀出對大海的熱愛之情和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思想感情。

            五、理解詩歌大意

            1、學生根據(jù)注釋及老師提供的資料,分組合作,疏通文意。

            2、交流學習成果。

            參考譯文;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來眺望蒼茫的大海。

            水波洶涌澎湃,山島高高的挺立在水中。

            山島上有叢生的樹木,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生長得很茂盛。

            吹起蕭瑟的秋風,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

            太陽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

            銀河、太陽和月亮燦爛,好像出自大海里。

            慶幸得很,用這首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六、研讀課文

            1、全詩圍繞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明確: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詩人在詩中都寫了哪些景物?

            明確:浩蕩的海水、聳立的山島、繁茂的草木、掀起的洪波;海上的日月。

            3、哪些是作者真正“觀”到的?

            明確:浩蕩的海水、聳立的山島、繁茂的草木、掀起的洪波

            4、為我們營造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明確:

            海水蕩漾是動景,山島聳立是靜景,相互映襯之中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

            草木叢生是靜景,洪波涌起是動景,動靜之間展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

            5、詩中哪幾句又是寫虛景?(作者想象的景色及景物)這種景象是一種什么樣意境?

            明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作者的主觀感受,可從兩個“若”看出。主要描寫了太陽、月亮、星辰銀河都好像從海里升起又落入海里,這些運行都離不開大海的懷抱,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狀觀景象。是一種極其開闊博大的意境。

            6、為什么曹操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想像?聯(lián)系作者寫這首詩的背景,我們想一想,這里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詩人當時正處在自己事業(yè)的峰,他已經(jīng)削平了北方群雄,現(xiàn)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優(yōu)勢兵力去消滅南方的割據(jù)勢力,他就可以蕩平宇內(nèi),一統(tǒng)天下了。大戰(zhàn)之前,身為主帥的曹操,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山,撫今追昔,他的心情和滄海的浪濤一樣洶涌澎湃。所以才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樣的想像,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小結(jié):

            這首詩虛實結(jié)合,借景抒情,描寫滄海的壯麗景色,表現(xiàn)博大的胸懷,抒發(fā)統(tǒng)一天下的宏偉抱負。

            七、拓展閱讀

            《浪淘沙北戴河》

            八、作業(yè):

            1、背誦全詩。

            2、課外閱讀曹操的其他詩歌。

            第二課時《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一、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引導學生從形象入手,體會詩的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詩歌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讀、背誦

            難點:理解詩句蘊含的情理

            三、教學過程

            (一)標題解說

            你從此詩的標題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龍標:今湖南黔陽,唐時甚僻。詩中指王昌齡,古人常用官職或任官之地的州縣名來稱呼一個人。

            左遷:古尊右卑左,即貶官。

            這首詩是作者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的抒發(fā)感憤、寄以慰藉的好詩。

            (二)背景簡介

            王昌齡是盛唐詩壇上一位以寫邊塞題材為主的詩人。他特別擅長寫七絕。天寶初年,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與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齡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與李白的傲岸不羈有著相似之處。據(jù)說李白從天寶三年離京漫游,到揚州時,聽到王昌齡被貶龍標尉這個不幸的消息,便題詩抒懷,遙寄給遠方的友人。

            (三)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并用“/”劃分詩句的節(jié)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2.學生齊讀,體會文中蘊含的作者感情。

            (四)作者簡介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青年時曾漫游全國各地,后應詔入京,三年后離開,長期游歷,安史之亂時,因參加王璘幕府,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漂泊。李白思想教復雜,總有報國之志,但一生遭遇坎坷曲折。他是繼屈原之后的最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本詩是李白聽到王昌齡遭貶遠調(diào)時寫給他的,表達了對他的同情。

            (五)講解詩意: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景物描寫獨取漂泊不定的楊花,泣血悲啼之鳥子規(guī),渲染一種哀愁氣氛,融情于景,既有漂泊之感,又有離別之恨!皸罨浔M”正是春天季節(jié),詩人沒有選取明媚春光,而是用楊花描寫此時景物,可見獨具匠心!斑^五溪”可見遷謫之荒涼,道路之遙遠、艱難,詩人雖無悲痛之語,悲痛之意自見。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此句為抒情:抒發(fā)了對好友的不幸遭遇擔心與關懷之情。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予明月,隨好友到龍標。詩人馳騁豐富的想象,用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作信史,代轉(zhuǎn)自己的一片情意。如此寄愁心與明月常相隨,不僅表現(xiàn)牽掛友人命運之心無時不在,而且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做證的意味,感情真摯,膾炙人口。

            (六)名句欣賞: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共有三層意思:一是自己充滿愁思,而相隔兩地,只有托之于明月;二是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三是只有依靠他才能寄予,別無他法。后人常用來表達對遠方摯友的慰問。

            (七)板書設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唐代詩人

            我————月————君

            (寄)(隨)

            愁心相伴

            第三課時《次北固山下》

            教學目標:

            1.掌握詩歌的內(nèi)容并背誦全詩。

            2.品位詩歌意境,領悟詩歌主題。

            3.感受中國詩歌的思鄉(xiāng)旋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xiāng)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lián)而聞名于天下。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進士,以后曾往來于吳、楚間,終洛陽尉。這首詩是他在吳、楚期間寫的。北固山,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北,三面環(huán)江,為名勝之地。王灣是一個生卒年不詳?shù)奶瞥娙耍裉煳覀冞記得他的名字,就是因為他寫下了這首千古傳頌的詩歌,這印證了“人以詩傳”的道理。

            (二)朗讀明義

            1、學生自由朗讀。

            2、聽老師范讀。

            3、作朗讀指導并齊讀。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4、參照注釋,同桌互譯詩句。

            串講:

           、倏吐,當指驛道,是旅客來往所走的道路。鎮(zhèn)江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故以“客路”與“舟行”相對應。

           、诔逼剑赋迸c岸齊,因而兩岸顯得寬闊,這是春潮初升時的景象。

           、埏L正,指順風,且風力不大,所以帆是懸掛之形。

           、軞堃,夜將盡時分,太陽從東方升起,又因鎮(zhèn)江跟東海相距不遠,故稱海日。

           、菖f年,相對于新年而言,舊年未盡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謂“江春入舊年”。

            ⑥鄉(xiāng)書即家書,指詩人寄給洛陽家中的信;舊謂鴻雁可以傳遞書信,故詩人有托書于歸雁之意。按:鴻雁傳書,實無其事。《漢書?蘇武傳》載:蘇武被匈奴扣留19年,漢使求蘇武,單于謊稱武已死,后漢使得密報,知武在某澤中,于是也謊稱漢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腳上捆著蘇武從某澤中寄來的信,單于無可奈何,只好放還蘇武。

            5、請一位學生講述詩歌內(nèi)容。

            一條彎曲幽深小路伸向青山外邊,山前澄清碧水中泛著一只小船。

            潮水洶涌平漫顯得兩岸更加闊寬,輕風吹動的水面上蕩著一片孤帆。

            海上朝日刺破殘夜吐出霞光萬道,江南春早已經(jīng)進入了寒冷的舊年。

            寫好的書信如何才能寄回到家鄉(xiāng)?急切地拜托這些北飛洛陽的歸雁。

            [譯文]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從青青北固山向遠方伸展。江上碧波蕩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漲,與岸齊平,江面變得開闊無邊。和風吹拂,風向不偏,一葉白帆好像懸掛在高遠江天。

            紅日從東海上誕生了,沖破殘夜,驅(qū)盡大地的黑暗。大江彌漫著溫煦的氣息,春天提早進入了舊年。

            我多么思念親愛的故鄉(xiāng),書信早已寫好,如何寄回家園?掠過晴空的.北歸鴻雁啊,拜托你們,把信捎到洛陽那邊。

            (三)感悟抒情

            1.氛圍創(chuàng)設: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同學們能例舉一些學過的寫鄉(xiāng)愁的詩歌嗎?

            (如李白的《靜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

            2.《次北固山下》這首詩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屬于寫景?能說出來這是什么寫作手法嗎?

            明確:第四句“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屬于寫景。先寫景,再抒情,景為情設,情因景生,這是詩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寫作手法。

            3、把握。問:詩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見的,為什么詩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這是詩人的想象,很明顯,船到鎮(zhèn)江后,他要上岸再乘驛車轉(zhuǎn)往別的地方去。)“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在天將明未明之時,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長江之中)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圖景嗎?(自由發(fā)言)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為下句“江春人舊年”張本)這個“舊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時間?(殘冬臘月)為什么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由于新年將到,這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他卻不能回家,自然要寫一封平安家書,更何況他此刻看見了北歸的雁,必定要路經(jīng)洛陽的——洛陽在鎮(zhèn)江西北方。)

            4、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四聯(lián)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首聯(lián):詩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

            頷聯(lián):船上所見景色!俺逼健保瑑砂恫棚@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潮平”又為“江春”作鋪墊。

            頸聯(lián):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皻堃埂敝敢箤⒈M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詩人已來,少有此句。

            尾聯(lián):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這首五言律詩四聯(lián)之間,相為因果,渾然一體。

            5、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

            尾聯(lián)直接表達思鄉(xiāng)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6、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討論明確:

            “闊”是“潮平”的結(jié)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弘闊大;“風正一帆懸”愈見精彩!皯摇笔嵌硕酥敝备邟熘臉幼。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而“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nèi)容。可見寫景極為傳神。全詩和諧優(yōu)美。

            7、現(xiàn)在我們可以總結(jié)一下詩人產(chǎn)生濃重鄉(xiāng)愁的原因。

            名句分析!昂H铡眱删鋸恼路ㄉ峡矗袑С鼋Y(jié)尾一聯(lián)的作用,這就是說,它跟詩人的鄉(xiāng)愁有關,這樣說有根據(jù)嗎?先說這兩句所寫的景象。(學生憑想象自由發(fā)言。)這兩種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嗎?(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舊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過去,一年一年地過去,而詩人依舊在外奔波,不得回鄉(xiāng),怎能不產(chǎn)生鄉(xiāng)愁呢?)但這種鄉(xiāng)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顯得開朗一些,是嗎?說說道理。(殘夜未盡,而旭日已升;舊歲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著新的希望嗎?)

            8、前面三句寫景,各有特色,請問你最喜歡哪一句?說說你的感受和理由?

            設想:分小組交流各自的感受與觀點,然后請幾位同學登臺講述。以鼓勵為主,尊重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世界、多元理解和獨特感受。

            9、最后一句“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點名了詩的主題,你是怎么理解這種鄉(xiāng)愁的?

            (古代交通的限制,運用了雁的意象,鄉(xiāng)愁人人有,人的情感歸宿)

            (四)拓展達理

            1、思鄉(xiāng)是中國文學的主題之一,無數(shù)的鄉(xiāng)愁陪伴著無數(shù)的詩人,同時無數(shù)的詩人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的鄉(xiāng)愁詩。鄉(xiāng)愁豐富了我們的情感世界,鄉(xiāng)愁詩豐富了我們的文學世界。思鄉(xiāng)實際上已經(jīng)成了一個“結(jié)”,一個套在炎黃子孫身上的“結(jié)”。在我們語文七年級下冊里,還推薦了這樣一首詩,是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大詩人筆下的鄉(xiāng)愁吧。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于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2、當歷史的車輪轉(zhuǎn)到了今天之后,我們有了火車、飛機,有了電話、網(wǎng)絡,我們的神舟五號也順利“上天”了,地球已經(jīng)變成地球村了,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思鄉(xiāng)情感又怎樣呢?有還是沒有?多還是少?淡還是濃?

            現(xiàn)在我想讓大家先欣賞一首詩人于光中先生寫的現(xiàn)代詩,題目叫做《鄉(xiāng)愁》

            鄉(xiāng)愁

            于光中

            小時候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呵

            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里頭

            而現(xiàn)在

            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作者巧妙地借用“距離”讓讀者由遠而近,再由近及遠,遠近間鄉(xiāng)愁畢現(xiàn),遠近間體味出鄉(xiāng)愁的無奈,遠近間主題實現(xiàn),遠近間才真正品味出鄉(xiāng)愁的內(nèi)在。因為本詩真正要表現(xiàn)的不是纏綿悱惻,也不是兒女情長,而是作者一腔的悲壯愛國情懷。

            如果沒有四個精練的物象,我們難以感受到鄉(xiāng)愁的存在;如果沒有“距離”我們便無法體味到“鄉(xiāng)愁”的真諦。

            《鄉(xiāng)愁》詩美,《鄉(xiāng)愁》中的“距離”使得“鄉(xiāng)愁”更美。

            討論:信息社會中的我們還擁有鄉(xiāng)愁嗎?

            教師的理解:熱愛故鄉(xiāng)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放大一點,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再放大一點,它同人類的家園也是相通的。自己從小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xiāng),作為祖國的一部分,作為地球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難以忘懷。

            鄉(xiāng)愁依然存在我們現(xiàn)代人的心中,只不過不像古代那樣,由于條件的限制,而變得單純、狹窄和濃厚,作為現(xiàn)代信息社會中的一員,我覺得應該要樹立“大家鄉(xiāng)”意識,樹立全球意識,樹立人類意識,甚至樹立宇宙意識,讓鄉(xiāng)愁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博大,更加宏偉。

            教師小結(jié):

            我們讀古詩,既要認真領會詩人的本意,又要善用自己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某些新的東西。例如“海日”兩句就可以使我們產(chǎn)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且相信它會突破一切阻力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這樣才能把古詩讀“活”。

            (五)背誦體味

            自由朗讀背誦。

            (六)拓展作業(yè)

            到圖書館找一首表現(xiàn)思鄉(xiāng)主題的詩,并把它背下來。

            第四課時《天凈沙·秋思》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詩歌

            2、理解《天凈沙秋思》所描寫的景物和思想感情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感情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理解《天凈沙秋思》所描寫的景物和思想感情

            教法:誦讀法點撥法

            學法:合作探究討論法

            教學活動:

            一、問題導入(學生眼中的秋天的特點,思考游子眼中的秋天,一起走進《天凈沙·秋思》去尋找答案。)

            二、文體知識介紹:我國古代詩歌的發(fā)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體式,如唐詩、宋詞、元曲!短靸羯场で锼肌肥窃械囊皇准炎。元曲是繼唐詩宋詞后興起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一種新的詩體,包括劇曲和散曲兩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數(shù)。小令在元代又名“葉兒”,每首能獨立,相當于一首詩或一闋詞;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調(diào);曲牌表示曲調(diào),另有題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個,即一首小令一個曲牌,但也有例外的!短靸羯场で锼肌穼儆谏⑶械男×。

            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

            作家作品簡介

            馬致遠馬致遠,元代的雜劇家。大都(今北京)人。晚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一生寫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稱“嘆世”之作中的代表,被譽為“秋思之祖”。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為“元曲四大家”,馬致遠更被時人美譽為“曲狀元”。

            三、整體感知,把握文意

            學生聽讀、齊讀感知文意

            四、賞析

            ——細細品味

            枯藤老樹昏鴉:

            首句寫旅人眼中所見。干枯的藤條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詩人選擇了“枯藤”“老樹”“昏鴉”這三個各自獨立的意象,把它們糅合在一起,著力渲染,突出它們的“枯”“老”和“昏”,烘托出一個完整的蕭瑟荒涼的意境。

            思考:寫“枯藤老樹昏鴉”意圖何在?

            烘托游子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連烏鴉都回窩了,自己卻有家不能回。)

            (烏鴉一家尚能團聚,而此曲的主人公卻還在西風古道上奔波。)

            小橋流水人家:

            詩人筆鋒一轉(zhuǎn),推出一幅幽遠恬靜的畫面。潺潺的流水上,橫跨一座別致的小橋。小橋下溪水邊住著幾戶人家,一縷縷炊煙飄出屋外。這句為下文埋下伏筆,并與最后的三句相映照,起到強烈的反襯作用。

            思考:“小橋流水人家”作用何在?

            引起游子對“家”的思念。

            烘托游子思家之情。

            古道西風瘦馬:

            “古道西風瘦馬”,與前二句相呼應。蕭瑟秋風,吹打著孤獨的旅人,掀起他單薄的衣襟,他騎著孤獨的瘦馬,獨自走在羊腸古道上。

            思考:“古道西風瘦馬”作用何在?

            烘托游子離家遠行的凄涼。

            (古道西風表現(xiàn)荒涼凄冷)

            (由馬瘦可以聯(lián)想到人瘦)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在蕭蕭秋風中傳來寒鴉的聲聲哀鳴,太陽已經(jīng)落山了,昏鴉還有老樹可歸,而游子卻漂泊無著,有家難歸!長途跋涉、極度疲憊的他,眼前突然呈現(xiàn)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炊煙縷縷的農(nóng)家小院,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閑致。面對昏鴉歸巢,小橋人家,孤獨的旅人愈加孤獨,思鄉(xiāng)之情也愈加強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卻遠離親人,浪跡天涯,漂泊在荒遠的他鄉(xiāng),難怪悲痛欲斷腸。

            在這里,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凄涼,烘托出淪落他鄉(xiāng)的游子那內(nèi)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思考:“夕陽西下”一句有什么作用?

            點明時間;烘托游子異鄉(xiāng)奔波的凄涼。

            五、整體把握詩意

            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的溪水邊住著幾戶人家的房子,在荒涼的古道上,蕭瑟的秋風中,走著一匹瘦馬。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悲傷斷腸的人還漂泊在天涯。

            六、合作探究

            1、這首小令哪幾句是寫景的?哪幾句是抒情的?

            2、寫景的句子分別寫出了景物什么特點?抒情的語句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情?

            3、第二句寫景與一、三句寫景是什么關系?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4、前三句寫景與后兩句抒情是什么關系?

            七、這首散曲的藝術特色有哪些?

            1、言簡意豐前三句,十八個字,共寫了九種事物: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事物名稱之前分別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現(xiàn)各自特征的修飾語

            2、多方映襯動靜結(jié)合:動態(tài)的流水與靜態(tài)的小橋、人家相映,更顯環(huán)境的幽靜;景物烘托;寫“西風”與“古道”,烘托出道路蒼涼;

            3、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八、拓展延伸:思鄉(xiāng)思親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讓我們一起回憶學過的關于思鄉(xiāng)思親的詩句,并一起走進古往今來那些讓世人刻骨銘心的思鄉(xiāng)思親的離愁別緒之中……

          七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儀器與媒體:

            投影儀、PP軟件、錄音機等。

            教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情境導入

            1、導語

            2、學生上網(wǎng)檢索有關背景和作者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

            1、范讀

            2、學生自讀

            三、品讀精彩語句

            1、學生朗讀并互相評價

            2、揣摩特殊詞語的用法

            (1)“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涌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2)請再看這樣一個句子

            “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

            作者為什么不用“飄蕩著我的歡笑,回響著我的歡笑”之類的詞語呢?

            (3)學生討論后學法總結(jié)指導

            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都逾越了常規(guī)。對于這些特殊的用法,應從以下兩方面求解:

            A、明確該詞的本意;

            B、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最后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fā)現(xiàn)詞語的具體確切含義。

            四、擴展思考

            同學們你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呢?

            五、布置作業(yè)(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為歷史了嗎?”以此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可以網(wǎng)上檢索有關資料)

            教后記:土地也就是一個國家的主權問題,結(jié)合〈最后一課〉來講。用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來導入。文章是寫事變過去十年后,抗日戰(zhàn)爭正處在十分艱難的時候。用聯(lián)系時代背景,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段落。

            《土地的誓言》學習要點

            端木蕻良,原名曹漢文,遼寧昌圖人,現(xiàn)代作家。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已經(jīng)過去了整二十年,抗日戰(zhàn)爭正處于十分艱苦的階段,流亡在關內(nèi)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作者懷著難以遏制的思鄉(xiāng)之情寫下了這篇文章。

            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著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作者這種情緒的表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變以后東北流亡青年壓抑的情感用火一樣熾熱的語言表達出來,仿佛使人諦聽得到心臟的跳動,感受得到眷念鄉(xiāng)土熱血的沸騰,這是一種具有共通性的感情,而作者所眷戀的關東原野,當時卻已被日本侵略者強占十年之久,對作者來說,她是失去的美好家園;對國人來說,她是祖國完整版圖上淪喪的土地,因此,眷念鄉(xiāng)土就有了讓人產(chǎn)生共鳴的強烈的愛國色彩。

            學習本文首先通讀全文掃清文字障礙,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本文結(jié)構(gòu),理解文章內(nèi)容。

            一、字。

            1、給下列加紅字注音。

            熾痛( ) 嗥鳴( )讕語 ( )亙古( )

            蚱蜢( ) 鎬頭( ) 污穢( )

            2、給下面形似字注音組詞

            漿 碾 狐 壟

            槳 輾 孤 龔

            二、解釋詞語

            熾痛:熱烈而深切。

            標直:筆直。

            嗥鳴:(野獸)大聲嚎叫。

            讕語:沒有根據(jù)的話。

            亙古:遠古。

            污穢:骯臟的東西。

            三、學習本文內(nèi)容

            1、作者在文中列舉了哪些東北特有的景色物產(chǎn)?

            作者列舉了:白樺林、紅高梁、馬群、黑土地等物產(chǎn)體會了東北的地域特征。

            2、如何理解本文的標題--土地的誓言?

            這一標題是比較獨特的,其要點在于'誓言'。從文章來看,這誓言是作者對著土地發(fā)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壯情激越地發(fā)誓:'我要回到她的身邊……,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須看見一個更美麗的故鄉(xiāng)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墳前'。這種擲地有聲的誓言讀者自可強烈地感覺到。因此,這一標題應該理解'面對土地發(fā)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發(fā)出的誓言'。

            3、怎樣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中的'泛濫'與'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中的'埋葬'這兩個詞語的確切含義?

            '泛濫'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沒土地',又引申為'思想、事到處擴散'。細細品味這一詞語會覺得十分貼切:作者的心情正如決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四下泛濫奔流,作者那激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濫'來形容較之用'澎湃'、'涌動'等詞語更多了幾分野性和難以駕馭的力量。至于'埋葬過我的歡笑'中的'埋葬'就更加特殊,作者為什么不用'飄蕩著我的歡笑、回響著我的歡笑'之類的語句呢?須知,埋葬只用于已經(jīng)死去的事物,那么,我的歡笑已經(jīng)死去了嗎?是的,昔日在田壟間留下的歡笑曾經(jīng)是晶瑩如露珠般點綴在龔上,散發(fā)著迷人的光澤。這樣想來,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層沉重的感覺和悲憤的心緒呢?

            4、如何理解第一段最后幾句話?

            這幾句確實較為費解,因為它包含了好幾個層面的意思。從表層看,這是寫實。在任何一塊大地深層,都涌動著沸騰的巖漿,這些巖漿就是文中說的'紅熟的漿液'。這一表層含義必須理解。那么,作者為什么會有這一種聯(lián)想呢?因為他的內(nèi)心也正如地下沸騰的巖漿一樣在燃燒、在沸騰、在奔突,似乎正要噴涌而出!這時,充滿激情的作者就進入了寫意的層面:他用詩人般的語言塑造了兩個顫栗著、憤怒著并且不可阻擋地將要爆發(fā)出來的意象--一個是大地之心,一個是作者之心。這塊廣大的'關東大地'因為這些擬人化的描寫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樣召喚著我、激勵著我為之奮斗、為之犧牲!

            5、為什么文章起初寫'關東大地'用'她'來稱呼,而到了后面時卻又改口說'土地,原野,我的家鄉(xiāng),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

            人稱的變化實際上是情感的變化的結(jié)果。文章開始用第三人稱,是因為感情起初比較平穩(wěn),但隨著作者情緒一步步的激動,作者就不滿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紹的人稱代'她'了,于是拋開讀者直接與自己所敘述的對象進行對話交流,對土地以'你'相稱,情感顯得更加直接而迫切。這在修辭上叫做'呼告'。具有強烈的抒情效果。

            三、問題探索。

            1、了解形成于20世紀30年代的'東北作家群'的代表人物(有蕭紅、蕭軍、端木蕻良待等)和寫作風格。

            2、土地是一個民族生存的最基本的保證。請同學們以'土地'為題材,也寫一篇文章,字數(shù)不少于500。

            中考解析

            (山東省濱州市)閱讀甲、乙兩段文言文,回答文后問題。

            (甲)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乙)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蕭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1.下面一段文字,根據(jù)句意和語氣,需要有5處停頓,請用'/'劃出(此題不要求加標點):

            林 盡 水 源 便 得 一 山 山 有 小 口 仿 佛 若 有 光 便 舍 船 從 口 入。

            2.下列句中“屬”與'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中'屬'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屬予作文以記之。 B.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

            C.神情與蘇黃不屬。 D.在骨髓,司命之所屬。

            3.下列句中“之”與'屬予作文以記之'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C.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D.永之人爭奔走焉。

            4.(甲)文中描寫桃花源內(nèi)優(yōu)美寧靜的生活環(huán)境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作者為何對'岳陽樓之大觀'的描寫很簡略,試用原文的話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寫出出自(甲)(乙)兩段文字中的兩個成語。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點】:閱讀文言文的綜合能力。

            【分析】:

            1.本題考查讀準句中停頓。一般來說,應該依據(jù)句子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來掌握句中的朗讀停頓。因此,正確理解句意是恰當?shù)膭澐志渲型nD的前提。此句的正確朗讀應該是: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一詞多義。答案為B項。例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與B項'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中的'屬'都是'一類'的含義。A項'屬予作文以記之'中的'屬'同'囑';C項'神情與蘇黃不屬'中的'屬'是'聯(lián)系'的意思;D項'在骨髓,司命之所屬'中的'屬'是'管'的含義?梢娨_理解文言句中的關鍵詞語,一定要聯(lián)系上下文認真辨析。

            3.本題考查對文言虛詞的意義及用法的分析。答案為C項。例句'屬予作文以記之' 與C項'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中的'之'都是代詞,代'這件事'。A項'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與D項'永之人爭奔走焉'中的`'之'都是助詞,譯為'的'。B項'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中的'之'可以譯為'這'。

            4.本題考查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甲)文中描寫桃花源內(nèi)優(yōu)美寧靜的生活環(huán)境的語句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乙)文之所以對'岳陽樓之大觀'的描寫很簡略,是因為'前人之述備矣'。

            5.本題考查對選文中重要語句的翻譯?戳俗匀痪拔锒|發(fā)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意思對即可。

            6.本題考查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出自(甲)(乙)兩段文字中的成語有:豁然開朗、怡然自樂、政通人和、浩浩湯湯、氣象萬千。

            《土地的誓言》教后反思

            之所以選擇這樣一篇文章,是因為兩年前初讀時它就深深打動了我。這是一篇抒情散文,全文字里行間充溢著飽滿、深沉的愛國熱情,作者這種情緒的表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變以后東北流亡青年壓抑的情感用火一樣熾熱的語言表達出來,仿佛使人諦聽得到心臟的跳動,感受得到熱血的沸騰。這樣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讓人震撼!

            我急于想讓學生領會作者的這種感情,于是按照參考書上的建議,我把朗讀當作主要的教學手段。第一節(jié)上課時,我采用了教師范讀、學生散讀、抽讀等各種形式。幾遍讀下來,半節(jié)課過去了,學生對于文章的感悟仍然停留在思鄉(xiāng)之情上,他們根本沒有真正走進文本,走進作者的心靈。一節(jié)課下來,我教給了學生什么,僅僅是朗讀嗎?即便是學生讀出了感情,那也是我灌輸給他們的,而不是他們自己領悟到的。

            這時我又重新反思學校的“讀、議、講、練”模式,我是否真正把這種模式的精神吃透了?

            因為初四的新課已上完,突然用初一的學生特別不放心,所以這種畏懼使我不敢放手,導致了第一節(jié)課的失敗,好在我及時地作了補救,我讓學生寫出了上課的體會,以及對課文還存有的疑問之處。

            紙條收上來一看,我不禁汗顏,我簡直是扼殺了學生的能力。學生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其中特別有價值的,我整理了四頁出來,有很多問題特別有深度,比如他們問:為什么以《土地的誓言》為題目,為什么不叫《誓言》,為什么不叫《故鄉(xiāng)的誓言》;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為什么“我要用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穢和恥辱”?他們又問:“我必須回去,我從來沒有想過要離開她”,為什么離開了,思念家鄉(xiāng)為什么又不回去呢?他們還問,“狐仙姑深夜的讕語,原野上怪誕的狂風”是什么意思?“紅熟的漿液”,“燃燒的洪流”是什么意思?“草原的兒子”又指誰?“歡笑”怎會被“埋葬”?感情怎么會“泛濫”……

            這許許多多的問題撞擊著我的心靈。我終于明白,為什么在備課之初,校長讓我多學學魏書生,讓我敢于放手。其實就是讓我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而我卻一意孤行,走了許多彎路。

            我低估了學生的能力,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如果在課堂上能讓學生自己通過反復研讀,解決了哪怕是一個問題,那也是他們的思想與文本強烈碰撞出來的燦爛的火花,也比我來牽著他們的鼻子走要好。

            于是,就有了今天這堂課的設計,我想語文教學應該有學生對于教材的個性化閱讀和個性化見解。

            “讀、議、講、練”模式就是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變學生被動、從屬地位為主動、主體地位。學生不應僅僅是觀眾,也應走上“舞臺”當“演員”。主體性的詮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積極主動學習時表現(xiàn)出來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fā)展,才能實現(xiàn)社會化、個性化的發(fā)展。

            教語文歸根結(jié)底必須讓學生愛學語文,會學語文。其最關鍵的是要處理好教和學的矛盾,感動“學生”這個“上帝”,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能動性。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是否成功,是否有效,只能在學生身上體現(xiàn)出來。學生只有主動學習,才能學到方法,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教師在組織領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致力于傳授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發(fā)掘他們的智力,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感謝學校領導給了我這次深入學習、認真反思的機會,我將沿著“讀、議、講、練”這條路子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深入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為七里中學的語文教學增光添彩。

          七年級語文教案4

            《秋天的懷念》

            教學目標

            1、了解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2、反復朗讀,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描寫體會人物形象。

            3、領悟文章蘊涵的深沉無私的母愛,聯(lián)系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的感恩情懷。

            說明:這是一篇飽含深情的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通過回憶自己癱瘓時,懷著博大無私之愛的母親是怎樣地痛心與忍辱負重地照顧自己,來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愧疚和懷念之情。史鐵生筆下對親情的回憶與感悟,讓人感覺親切而意味深長。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理解本文的主題并不難,但是如何使學生的內(nèi)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激發(fā)感恩情懷呢?如何引導學生真正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呢?基于以上問題的思考,在教學中,應以反復朗讀為基本立足點,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讀出感悟、讀出體會,進一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喚起學生真切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深入文本,圈劃、朗讀、品味文中描寫母親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等語句,領悟文中蘊涵的深沉無私的母愛。

            2、難點:仔細朗讀體會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了解作者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秋天是迷人的,天高云淡,大雁南歸,楓葉似火,碩果累累,秋天的美別具一格,秋天的美實實在在,秋天的許多事物都會引起我們無限的遐想,也會讓我們產(chǎn)生某種懷念的情緒。

            作家史鐵生就在秋天里產(chǎn)生了懷念之情,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課文《秋天的懷念》。(板書課題)

            解題:由秋天的故事引發(fā)的對母親的懷念!肚锾斓膽涯睢

            二、感知課文

            1、聽示范朗讀

            2、聽完朗讀,你覺得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脾氣的人?

            ——性情暴躁、脾氣暴怒

            3、從文中哪些語句,可以感受到我的暴躁?

            ——(第一段)

            師:望著望著北歸的雁陣,他會——

            生:把眼前的玻璃砸碎;

            師: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他會——

            生:猛地把東西摔向前面的墻壁

            師:還有呢,媽媽要他去北?淳栈ǎ爸

            生:不,我不去,我活著有什么勁!

            4、為什么,他的脾氣會這么暴躁?

            ——雙腿癱瘓。是啊,原來生龍活虎,現(xiàn)在突然坐在輪椅上,自然會脾氣暴躁。

            三、深入分析

            1、面對這樣的兒子,他的母親又是怎樣做的呢?

            ——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我的動靜

            ——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

            ——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

            ——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悄悄地”——對兒子的理解、體貼

            “偷偷地”——對兒子的牽掛、關切

            “撲過來忍住哭”——堅強、堅韌

            “好好兒活”——強忍著痛苦,勸兒子要堅強

            “抓住我的手”——執(zhí)著

            2、品讀第二段,母親又是怎樣對待兒子、表達對兒子的愛?

            “擋在窗前”——怕兒子觸景生情

            “一會坐下,一會站起”——為兒子愿意看花而產(chǎn)生的難以抑制的喜悅之情

            “央求般的神色”——母親的執(zhí)著

            “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細心、體貼

            3、母親此時,自己的情況是怎樣的?

            ——身患絕癥兒子癱瘓

            【拓展閱讀】:“那時她的兒子還太年輕,還來不及為母親著想,他被命運擊昏了頭,一心以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個,不知道兒子的不幸在母親那兒總是加倍的。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的兒子;她情愿截癱的是她自己而不是兒子,可事實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呢,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于找到————這樣一個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4、“深受苦楚”的母親:有沒有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有沒有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有沒有大聲呼喊我活著什么勁?

            ——自己做堅強的母親讓兒子成為堅強的兒子

            5、“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戳司栈ā!崩首x描寫菊花的句子,找出形容菊花的品質(zhì)的詞語:

            ——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淡雅高潔——母親的寫照

            熱烈而深沉——母愛的寫照

            6、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

            ?——母親帶我看花,是對生命的熱愛

            ?——菊花的淡雅高潔,是母親品質(zhì)的寫照

            ?——菊花熱烈深沉,是母愛的寫照

            ?——母親愛花,我看菊花是對母親的緬懷

            【歸納總結(jié)】:課文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頌了偉大而無私的母愛。

            【拓展閱讀一】:“我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閉上眼睛,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聽見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點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正從樹林里穿過!薄逗蠚g樹》

            【拓展閱讀二】:“我一直有一個凄苦的夢……在夢中,我絕望得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離開,但你總要捎個信兒來呀,你不知道我們會牽掛你,不知道我們是多么想念你嗎?”但就連這樣的話也無從說給她聽,只知道她在很遠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兒。這個夢一再地走進我的黑夜,驅(qū)之不去!薄队嘘P廟的回憶》

            【拓展閱讀三】:“搖著輪椅在園中慢慢走,又是霧罩的清晨,又是驕陽高懸的白晝,我只想著一件事: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了。在老柏樹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頹墻邊停下,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后,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著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沒,坐起來,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壇上落滿黑暗然后再漸漸浮起月光,心里才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薄段遗c地壇》

            課文題目的內(nèi)涵:

            ——懷念母親對兒子博大無私的愛

            ——懷念母親堅韌的性格

            ——以勇敢面對人生的決心,告慰母親在天之靈。

            四、課后練習

            1、文章最后自然段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學習這種寫作手法,試著寫一段景物描寫以抒發(fā)某種情感。

            2、寫一段給母親的話,表達自己對母愛的深刻理解

          七年級語文教案5

            《春》

            課文目標:

            1.熟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感受春天的美麗,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感情。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賣弄”、“抖擻”等詞語的意思。

            3、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

            1.感受春天的美麗,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感情。

            2.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1.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

            2.體驗春天帶給人們積極向前邁進的力量。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感知全文,感受春天的氣息,有感情朗讀第1自然段。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有關詞語。

            3.認識"春",明白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描繪春的美麗景象的。

            教學過程:

            引課:

            1、說一說帶有“馬”的成語或四個字的詞語,比如“馬到成功”。

            2、說一說帶有“春”的'成語或四個字的詞語,比如“春暖花開”、“春意盎然”。

            一、初讀,感知課文

            1、示課題“春”。

            2、讀課文,感受春天的.氣息。

            二、再讀,理解課文

            1、自由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怎樣地向我們傳遞春天的氣息的,要求從課文中找出依據(jù)。

            2、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適時引導:

            (1)理清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描繪春的美麗景象的。

            (2)初步體驗春天的美。

            三、精讀,體味課文,學習第一段。

            這段講什么意思?出示燈片和課文第一段比較。

            “東風來了,人們盼望的春天也到了。萬物蘇醒,山青了,水滿了,太陽也變紅了。”

            這燈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內(nèi)容差不多,但讀起來的感覺為什么會差多了?(突出擬人的寫法的生動形象,更好表達作者盼春之情。)

            自由讀——指名讀——試背——齊背。

            四、作業(yè)。

            (1)作業(yè)本第1題,修改課內(nèi)組詞。

            (2)朗讀課文3遍。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從春景中體會春的無限生機和希望,激發(fā)熱愛春天之情。

            2.有感情朗讀課文,摘錄好的詞句。

            教學過程

            1.檢查。

            看拼音寫詞;根據(jù)意思寫詞。

            2.研讀。

            (1)齊背第一段,說大意。

            (2)學習第二段。

           、僮杂勺x,思考:第二段作者寫了春天哪幾方面的景物?

            (小草、花、風、雨。)

            ②指導讀“小草”部分。

            ③伙伴互學“花”、“風”兩個自然段。

            春花和春風各有什么特點?哪些詞句寫出這特點?最喜歡的句子是什么?為什么喜歡?

            用自己的朗讀讀出春花的多、美,春風的柔和,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塥毩⒆詫W“春雨”自然段。

            回顧前面的學法:劃找——思考——朗讀體味——匯報交流——訓朗讀。

            按此法學習。

           、菡n內(nèi)做作業(yè)本3、4、5題。

            (3)學習第三段。

            這段講一個什么意思?在用詞上有什么新特點?(AABB式和ABAB式的使用。)

            (4)學習第四段。

            這三句各告訴我們春天的什么特點?這三句順序能改變嗎?

            為什么?

            這三句采用什么寫法?該怎么讀?為什么要一句比一句加強語氣?

            3.作業(yè)。

            (1)修改課堂上的作業(yè)。

            (2)準備背誦課文,有能力的先背誦四兩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交流積累詞句的方法,摘錄課文好詞句。

            教學過程

            1.導入定向。

            讀了朱自清的《春》,當你聽到“春”這個詞時,你腦海里出現(xiàn)的是什么圖畫?“春”又意味著什么?出示本節(jié)目標燈片。

            2.指導背誦。

            (1)檢查個別學生四段背誦,并讓學生談談背誦的方法與經(jīng)驗。

            (2)重點指導背誦第二大段。

            按“小草”“花”“春風”“春雨”的順序打出四幅彩色燈片,讓學生借助燈片中之圖及圖邊上的重點“詞語”自由試背——全班試背——指名背——齊背。

            (3)出示第三大段關鍵字詞,讓學生借助詞語背誦。

            (4)出示全文背誦的板書燈片,指導背誦。

            盼春

            東風腳步

            一切都山水太陽

            繪春

            小草偷偷嫩嫩滿是的輕悄悄軟綿綿

            花趕趟兒像……仿佛野花遍地是

            雨尋常像……樹葉兒傍晚在鄉(xiāng)下

            迎春風箏孩子舒活抖擻一年之計

            贊春像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

            3.學會積累。

            (1)重讀“學習提示”,交流各自積累的辦法。

            (2)《春》哪些詞句特別精彩?該如何積累?

            (3)延伸練習,聽《草原》第一段的配樂朗誦,出示《草原》第一段課文燈片。讓學生試摘錄,并說說積累的理由。

            4.訓練作業(yè)。

            (1)完成作業(yè)本第6題的連詞成段。

            (2)摘錄《春》的好詞5個以上,好句3句。

            (3)任選1、2題作業(yè)。

           、倌7轮熳郧鍖懘河甑木渥舆x一件事物寫一兩句(如西北風、雪花、溪水、怪石等)。

           、谀7抡n文寫野花的句子寫寫夜空中的星。

          七年級語文教案6

            【學習目標】

            1、理清文章的思路。

            2、領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和留心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

            【教學重點】

            1、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理清寫作思路。

            2、體會運用比喻的妙處。

            【教學難點】

            分析、把握課文主體部分(怎樣看云識天氣)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層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視頻──“《看云識天氣》電視短片”,并導入新課: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竹枝詞》中寫道,“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生動地描繪了一種有趣的天氣現(xiàn)象,說明作者對這種自然現(xiàn)象觀察得非常細致。因為天氣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千百年來,人們也一直在留心觀察自然界,以圖掌握規(guī)律,為人類服務。事實上,天氣的變化也自有它的規(guī)律,自有它的征兆。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看云識天氣》。

            二、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全文,學生聽讀課文,并思考:

            1、云的分類有哪些?

            2、云和天氣到底有怎樣的關系?

            3、本文主要介紹了哪些云及其光彩?它們各有怎樣的特征?分別預示怎樣的天氣情況?

            請你設計一種表格來完成,看誰設計的好。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完成上述題目。

            明確: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動畫,一邊點擊,一邊對云的分類作講解。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

            3、對于設計得好的同學要提出表揚。

            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件中對照分析部分,使學生加深對不同云彩特點的了解。

            三、思考品味

            1、分析第二自然段:

           、爬首x,指出本段概括說明的作用。

            ⑵“往往”、“常常”兩個副詞起什么作用?

            2、詳細研究各種云同天氣的關系。

            3、討論最后一段的作用。

           、庞^察云的形狀、光彩對我們有什么意義?

            ⑵如何才能掌握它的'變化規(guī)律呢?

            四、研討探究

            1、本文介紹了這么多的云和云的光彩,但我們讀來條理清晰,作者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嗎?

            學生速讀課文,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最后師生共同明確:

            文章第1段概述云和天氣的關系,先用“天上的云,真是姿態(tài)萬千,變化無!币痪淇傉f,然后描繪了萬千姿態(tài)的云。第2段是3、4、5段的“綱”:“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這個“綱”展開的。第3段照應“薄云往往是天氣晴朗的象征”,又將“薄云”分為“卷云”、“卷積云”、“積云”和“高積云”,并分別介紹了它們的特點及和天氣的關系。第4、5段照應“低而厚密的云層,常常是陰雨風雪的預兆”。第6自然段開始寫“云的光彩同天氣的關系”,最后一段總結(jié)全文。

            2、本文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但語言生動,對云的描摹也細致形象。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辭方法?運用這些方法有何好處?試從課文中找出幾例加以體會。你能否仿照課文中的例子造幾個句子?

           、艑W生在課文中畫出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句子。(側(cè)重于比喻的修辭方法)

            (學生朗讀自己找到的運用修辭方法的語句,重點談談體會)。

           、讫R讀課文第1自然段,體會說明語言的生動特點,并仿照課文造句。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巒,像河流,像雄獅,像奔馬……

            造句:

            遠處的霓紅燈亮了,像……

            月光照在地上,像……

            五、教師小結(jié)

            本文介紹了種類繁多的云及云的光彩,但文章層次清晰,很有條理,關鍵在于作者選取了合理的說明順序。先說什么,后說什么,作者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另外,作為一篇科普說明文,作者寫得非常生動形象,這得益于運用了恰當?shù)男揶o方法。除此外,更重要的是對于自然現(xiàn)象的細心觀察。其實,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一樣可以寫出精彩的文章來。

            六、拓展延伸

            小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云的諺語、成語、俗語、詩詞及文章片斷等。

            七、布置作業(yè)

            留心自然界的各種現(xiàn)象,寫一則觀察日記。

          七年級語文教案7

            學習目標

            1.反復閱讀課文,認真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表達的感情。

            2.學習本文運用擬人的手法,選擇相應詞語,生動形象地介紹事物的方法。

            3.學習本文抓住特征,從不同方面介紹事物的寫作方法。

            一、資料鏈接

            1.作者簡介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鴻,字雁冰,是現(xiàn)代著名小說家、文學評論家和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qū)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蝕》《子夜》;中篇小說,農(nóng)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短篇小說《林家鋪子》等!蹲右埂肥瞧浯碜鳌

            2.有關豪豬的知識

            豪豬,別名刺豬,體形肥胖,全身棕褐色,體背部密布長刺,最長的可達343毫米,豪豬體重10公斤左右。

            豪豬生活在林木茂盛的山區(qū)丘陵,在靠近農(nóng)田的山坡草叢或密林中數(shù)量為多。豪豬在我國陜西、四川、廣東、廣西、福建、安徽和江西等省都有分布。豪豬行動緩慢、反應較差,夜出覓食常循一定的路線行走,并連續(xù)數(shù)晚在同一地點覓食。豪豬在冬季有結(jié)群聚居的習性。

            豪豬肉味鮮美,營養(yǎng)豐富,是歷代宴席之珍品。豪豬肉以及胃還可以入藥。

            二、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利用工具書給加橫線的字注音。

            踱步( ) 無病呻吟( ) 逍遙自得( ) 搖曳( )

            2.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下列詞語。

           、俚锰飒毢瘢

            ②優(yōu)游自在:

           、蹮o病呻吟:

           、苠羞b自得:

            3.文章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豪豬?請根據(jù)提示,在橫線上填寫恰當?shù)脑~語。(四個字)

            第②自然段:外部特征。

            第③④自然段: 。

            第⑤⑥自然段: 。

            第⑦自然段: 。

            第⑧自然段: 。

            4.讀完全文,你對豪豬的“紳士風度”一定有所了解了吧?那么請你談談豪豬的“紳士風度”都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溫馨提示:可以抓住文章中起總結(jié)作用的句子進行分析。

            三、探究賞析

           。ㄒ唬┨骄孔髡叩乃枷敫星

            1. “森林中的紳士”——豪豬,代表了怎樣的一種生活方式?為什么作者說這種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

            2.紳士是指舊時地方上有勢力、有功名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職官僚。文章把豪豬比作紳士,僅僅是為了寫豪豬嗎?那么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

            3.豪豬的命運讓你產(chǎn)生哪些聯(lián)想?

           。ǘ┢肺墩Z言

            4.本文的語言細膩、生動、有趣,多用擬人的手法。請仔細閱讀課文,找出對豪豬的描寫很傳神的地方,并進行點評。

            以“我認為‘——————’句描寫傳神,是因為——————————”句式談你的看法。

            示例:我認為“它的瀟灑悠閑,實在也到了殊堪欽佩的地步:可以在一些滋味不壞的灌木叢中玩上一個整天,很有教養(yǎng)似地邊走邊哼,逍遙自得,無所用心,宛然是一位樂天派。”描寫傳神,是因為這個句子運用擬人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豪豬的生活方式悠閑自在,逍遙自得,頗具紳士風度。

            四、積累遷移

            1.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你喜歡的小動物的可愛之處。

            課文最后說:為什么這樣“得天獨厚”,具有這樣巧妙自衛(wèi)武器的豪豬會漸有絕種之憂呢?是不是它那種太懶散而悠閑的生活方式使然呢?還是因為它那“得天獨厚”之處存在著絕大的矛盾——幾乎無敵的刺毛以及毫無抵抗力的暴露著的牌鼻子——所以結(jié)果仍然于它不利呢?

            你是怎么認為的?說說你的看法。

            2.運用擬人的手法,抓住事物的特點,從多方面寫出你喜歡的小動物的可愛之處。

            附參考答案和思路提示

            二、整體感知

            1.朗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利用工具書給加橫線的'字注音。

            踱步(duó) 無病呻吟(shēnyiín) 逍遙自得(xiāoyáo) 搖曳(yè)

            2.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下列詞語。

           、俚锰飒毢瘢壕哂刑厥鈨(yōu)越的條件。指所處環(huán)境或所具備的條件特別好。

            ②優(yōu)游自在:自由逍遙,安閑、閑適的樣子。

           、蹮o病呻吟:比喻沒有值得憂傷的事情而嘆息感慨。

            ④逍遙自得:無拘無束,安閑自得。

            3.生活習性 刺的作用 自衛(wèi)方式 逃避危險

            4.文章從豪豬“待人接物”的方式,對敵人的戰(zhàn)術和無病呻吟等幾方面突出表現(xiàn)豪豬的“紳士”風度。豪豬的“待人接物”很有分寸,始終保持距離。豪豬長得和藹可親,瀟灑悠閑,“很有教養(yǎng)似的邊走邊哼”。豪豬的日常起居,“活動范圍不出三四里地”。從樹上倒栽下來,也很從容。受到攻擊時,仍不失“紳士風度”。豪豬的“無病呻吟是玩玩”的,是無目的的“安安逸逸”。

            三、探究賞析

            1.代表了懶散而悠閑的生活方式;在生物進化史上優(yōu)勝劣汰是客觀存在,如果生物自身不能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一味地“逍遙自得,無所用心”,面對天敵只能消極地“挨打”,就必然影響其生存能力,即使沒有大的地質(zhì)變遷、天敵的攻擊,最終也必然會導致其自身器官機能的退化,避免不了滅絕的境地。從豪豬的特性延伸到人類,不也是同樣的命運嗎?因此,作者對豪豬“那種太懶散而悠閑的生活方式”是不滿的。

            2.不僅僅是為了寫豪豬,作者寫豪豬是影射和諷刺紳士一類的人。

            3.聯(lián)系人生和競爭激烈的社會來談聯(lián)想。

            4.(1)它這時安安逸逸坐在樹梢上,方正而持重的臉部照常一點表情也沒有,可是它獨自在哀啼,往往持續(xù)至一小時之久,它這樣無病而呻吟是玩玩的。”

            ——運用擬人修辭,運用“安安逸逸、方正而持重、無病而呻吟”等詞語,形象表現(xiàn)了豪豬的紳士表現(xiàn)。

            (2)“它躺在樹枝間,從容自在地啃著樹皮……會保護它的尊軀!

            ——能吃能睡,甚至邊吃邊睡,吃睡均從容不迫,豪豬的憨態(tài)躍然紙上。

            (3)“它從掩蔽部抽出了鼻子……發(fā)生過什么事情似的!

            ——笨拙的樣子令豪豬更可愛了,而大敵當前卻仍不忘吃,可謂從容鎮(zhèn)定。

          七年級語文教案8

            《濟南的冬天》

            學習目標:

           、僦R與能力目標:通過反復誦讀,整體感知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作者思路。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谶^程與方法目標: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語言,以達到提高語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掌握寫景狀物的一般方法,并進行片段描寫。

            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

            反復朗讀,感知內(nèi)容,揣摩詞語,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情導入。

            當“冬天”一詞進入你的腦海時,你會產(chǎn)生哪些聯(lián)想?(請學生各抒己見)

            我們的省會“濟南”的冬天是怎樣的呢?讓我們隨著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去領略“濟南的冬天”。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簡介作者、作品

            老舍,現(xiàn)代作家,人民藝術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龍須溝》等。本文寫于1931年春。

            2、詞語教學:讀背“讀一讀、寫一寫”結(jié)合課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濟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讀了課文后對濟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內(nèi)容加以印證。)

            (2)、作者通過描寫什么來表現(xiàn)濟南的特點?(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讀課文

            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步誦讀課文。閱讀時進行課文的.整體把握,感知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問題:

            ——課文寫了濟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這些景物各有何特點?濟南冬天的總體特點是什么?各段描寫之間有何關聯(lián)?

            全班集體研討,各抒己見,互相補充,明確課文主要內(nèi)容,并且依照課文的脈絡,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濟南的冬天的主要內(nèi)容。

            四、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鑒賞創(chuàng)新。

            1、自由朗讀,思考問題:

            a.為什么說濟南是個“寶地”?

            b.濟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寫了哪三幅山景圖,寫水是從什么角度寫的?

            c.第1小節(jié)與第2、4、5小節(jié)之間有什么關系?

            d.文中滲透作者對濟南的冬天什么樣的感情?

            e.標題可否換為“冬天的濟南”?

            (四人小組討論)

            [明確](b.c.d.略)

            a.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天氣“溫晴”;濟南天是慈善的,有美麗的山景;冬天水不結(jié)冰,水是綠色的。四面環(huán)山,像在“小搖籃里”。

            e.不可以。因為“濟南的冬天”表明所寫的是濟南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濟南”目的在于贊美“冬天”這個特定時令的濟南。

            2、研讀第2—5小節(jié):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四人小組討論)

            a.文中寫了三幅山景圖,還寫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點?(抓關鍵詞概括)

            b.三幅山景圖之間有什么關系?

            c.四幅景物圖你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

            (四人小組討論后明確)

            [明確]

            a.陽光朗照下的山——溫靜;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水色——綠。

            b.第一幅圖是總寫,第二、三幅圖是具體寫。

            五、課堂總結(jié)。

            課堂小結(jié):文章先與北平、倫敦、熱帶作對比,突出濟南天氣“溫晴”的總特點;然后具體描繪濟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寫山景寫了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的遠山,又繪水色,處處滲透對濟南冬天的喜愛。

            六、布置作業(yè)。

            掌握字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鞏固詞語。

            二、質(zhì)疑問難,合作探究。

            1、重點研讀:薄雪覆蓋下的山景圖和水色圖,品味語言。

            [問題]

            a.第3小節(jié)和第5小節(jié)寫景順序有什么不同之處?

            b.第3小節(jié)和第5小節(jié)在抒發(fā)感情和修辭運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處?

            c.找出你認為寫得美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想想為什么寫得好?

            (多媒體或投影顯示問題組)

            [明確]

            a.寫山景:自上而下的順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寫水色:自下而上的順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對冬天的喜愛、贊美的感情;都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

            c.比喻、擬人句。(美句賞析,著重分析加點詞的表達作用)

            (過渡)濟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筆下如此嬌媚動人,是因為運用了大量比喻、擬人的修辭。文中還有哪些比喻、擬人句用得好,找出來,說說好在哪兒?

            [討論明確]a.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

            b.全在天底下曬著太陽,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C、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

            2、體會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處,學習語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細揣摩,盡量能口頭表達,教師從旁點撥、補充。

            ——你喜歡文中哪些優(yōu)美的語句?為什么喜歡?用簡潔的語言來分析。

            ——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試分析其作用。并模仿舉例。

            ——你認為好的語言應當具備哪些特點?應當如何品位語言的精妙之處?在文字表達上應注意些什么?

            三、體驗反思。

            [提問]為什么濟南的冬天的景色會如此動人?

            [明確]a.細致觀察b.抓住特征c.安排順序(角度)d.運用修辭e.情景交融

            四、比較閱讀,拓展延伸。

           、傧胍幌,為什么作者能描繪出這么精彩的畫面,為什么語言能如此優(yōu)美?體會在寫法上與學過的課文《春》有什么相同之處?

            明確: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順序(角度);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采用情景交融的寫法,色彩絢麗!洞骸愤從多種感官角度來描寫。

            寫好文章,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經(jīng)過內(nèi)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這兩篇文章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動了,從而寫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擬人才那么活靈活現(xiàn),富有靈性,才能達到神似。

           、诩偃缒闶且晃粚в,冬季帶領游客來濟南,追隨老舍的足跡,請你設計一下導游詞。

            五、課堂總結(jié)。

            通過學習本文,我們應該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事物,作文時才能寫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發(fā)現(xiàn)和寫出事物的“靈性”;真正動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寫的事物“真摯感人”。平日里,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關注生活,關注周圍的事物,多想多記,以豐富我們的生活積累,為寫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礎。

            六、布置作業(yè)。

            1、寫作練習:借鑒課文的寫法,用你的筆描繪一副“校園秋景圖”。

            2、請你仔細觀察你家鄉(xiāng)冬天的景物,傾注你對家鄉(xiāng)無限熱愛之情,借鑒課文中的某些寫法,將最有特點的景物寫出來,自擬題目,字數(shù)不限。

          七年級語文教案9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當中國申奧成功,足球圓夢,加入世貿(mào)那一刻到來的時候,所有的華夏兒女無不熱淚盈眶,歡呼雀躍,為自己的祖國的強盛感到驕傲,更對那些默默無聞為祖國做了貢獻的人們產(chǎn)生由衷的敬意。今天,就讓我們繼續(xù)接觸這樣一批具有崇高獻身精神的探索者——登上地球之巔的勇士們。

           。ò鍟n題,并出示目標)(板書:《登上地球之巔》 郭超人)

            教學目標

            1、鍛煉概括課文的能力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生動描寫景物

            3、學習探險隊員表現(xiàn)的強烈的團隊合作精神與崇高的奉獻精神

            二、感知全文內(nèi)容

            1、讓生速讀課文,解決字詞并把登山隊員突擊主峰的經(jīng)過劃分成幾個階段,在原文中標記出來。(師出示課文中的重點字詞注音)

            2、全班交流

            3、四人小組討論:用自己的話概括這幾個階段。然后全班交流(學生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然后師歸納)

            a、登山隊出發(fā)

            b、劉連滿甘作人梯,幫助其他隊員登上了第二臺階。

            c、黑夜中,由于缺氧,劉連滿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頂峰。

            d、處于半昏迷狀態(tài)的劉連滿冒著生命危險將氧氣留給他人,并寫下了感人的短信

            e、三位登山隊員果斷拋掉空氧氣筒,開創(chuàng)人類歷史的無氧攀登。

            f、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壯舉。

            三、復述課文

            1、找出文中感人的描寫語段

            a、全班討論

           。◣熖崾荆海1)登山隊員遇到了哪些困難?(2)他們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根據(jù)以上兩個內(nèi)容找出文中最感人的描寫語段。)

            b、讓生進行歸納回答,對感人的描寫語段師起頭讓全班學生齊讀,以對學生進行思想熏陶。

            2、找?guī)讉學生有詳有略地復述課文,可以每人復述一個登山的階段。

           。ㄟ@幾個環(huán)節(jié)的安排是為了訓練學生懂得記敘復雜事件應選擇典型事例,典型人物,有重點的記敘,其余情節(jié)則可以簡略,或是一筆帶過,重點記敘部分則應加以生動的描寫,還可以加以議論、抒情。復述時,可以多找?guī)讉學生,每個人按順序口述一個情節(jié),詳略自己安排,復述后由其他學生評價。)

            四、質(zhì)疑問難:

            學生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提出交流,讓學生分小組討論研究。

            生1、文中有許多描寫自然環(huán)境的句子,它們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生2、從課文內(nèi)容來看,只是四個人登山故事,而文章體現(xiàn)了集體主義精神的勝利,這是作者選材的不妥嗎?

            生3、登山過程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那登山將面臨哪些困難呢?

            生4、作者敘述事件有詳有略,特別是把劉連滿同志寧可自己犧牲也要把氧氣留給同志的事跡寫得很詳細,這樣符合本文的中心體現(xiàn)嗎?

           。▽τ谒岢龅膯栴},小組內(nèi)不能解決的在班上交流,共同解決,由教師歸納。)

            五、體驗與反思

            討論:從這些感人的情節(jié)中,你看到了中國年輕的登山隊員表現(xiàn)出哪些令你感動的`優(yōu)秀品質(zhì)?結(jié)合斯科特等人的壯舉,談談你的體會。

           。ǹ梢砸龑W生扣住課文情節(jié)重點從團隊協(xié)作精神、個人犧牲精神、堅強的意志,毅力方面談探險隊員的優(yōu)秀品質(zhì),體會則要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談)

            六、學習景物描寫

            1、四人小組討論:找出課文中你認為精彩的景物描寫,體會一下這些語句好在哪里。

            2、模仿這些語句的寫法,抓住自己生活周圍景物特色,寫幾句話。

           。ㄈ绻麜r間緊張,可以將這個練習放到作業(yè)中,課后完成)

            七、教師小結(jié):

            登山英雄依靠堅強的意志,毅力和團結(jié)合作、犧牲精神,克服了登頂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寒冷、黑夜和缺氧。中國登山健兒成功征服珠峰,表明中國人民是偉大的、堅強的。希望同學們從本文學習探險隊員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崇高奉獻精神,從而去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夢想。

            八、布置作業(yè)

            探險,需要有強烈的集體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獻精神,以本文的劉連滿等隊員為例,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寫一篇心得體會。

            板書設計: 《登上地球之巔》

          七年級語文教案10

            知識與技能:

            疏通全文,識記并積累“熬、霎、粼”等字詞,感知親情。

            方法與過程:

            掌握文中的寫作技法--如開門見山、細節(jié)描寫等,并讓學生能理解和運用。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讓學生明白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讓學生體驗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1、重整體感知、品味。

            2、學以致用、課堂遷移。

            [教學設想]

            力圖以此文為例,教給學生學習此類美文的基本方法--感知內(nèi)容、美點追蹤;而且,教學中將以學生為主體,采取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等學習方法;教師只在適當之時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教學平臺展示]

            一、話題談說,導入新課。

            如果愛是左右手,就該一只遞給孩子,一只遞給老人;

            如果愛是左右手,就該一只遞給朝露,一只遞給晚霞;

            如果愛是左右手,就該一只遞給歷史,一只遞給未來;

            如果愛是左右手,就該一只遞給早春,一只遞給金秋;

            ……

            你有過如此“愛的感動”嗎?請把你家里最令你心動的愛的鏡頭展示出來,與大家共享!(讓學生自由談說,時間在2分鐘左右)

            當然,如此之鏡頭,定然不勝枚舉--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家是愛的港灣,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滿溢親情的濃漿,縱然是一次極平常的散步,也能讓人體會溫馨的親情,F(xiàn)在就讓我們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孫三代相親相愛、和和美美……

            二、聽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一)要求:

            1、注意朗讀的字音、停頓、抑揚頓挫,輕重緩意。

            2、能就你對文章內(nèi)容的感知,從你喜愛的或理解的角度給文章擬個副標題并簡述理由嗎?

            (二)明確

            1、字音認讀

            熬ǎo 粼lín 霎shà 咕gū

            2、讓學生自由重擬標題,并讓學生點評。

            如(1)親情 (2)三代 (3)溫馨的家庭 (4)一家人

            ……

            三、品讀課文,美點尋蹤

            1、點撥:美點尋蹤即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恰當、最生動形象的給人以強烈美感、給人以有力感染,給人以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內(nèi)容,以及文章自身語言、結(jié)構(gòu)特色等方面的內(nèi)容。

            (可用句式:“文章……美,美在……”說話)

            2、示范:文章的.開頭美,美在“開門見山”,一開始就是“我們在田野上散步”這個詩意的鏡頭。

            3、學生討論、美點尋蹤

            4、學生發(fā)言,加以明確

            (以下舉一些學生發(fā)言的例子)

            例1:你看,這里其實有一幅令人遐想的“全家!保阂患胰松⒉绞嵌嗝摧p松、多么愜意,甚至可以說是多么浪漫、多么幸福;再有這初春的美景:那有濃有淡的大塊小塊的新綠,那樹上逐漸顯密的嫩芽,那咕咕地起了水泡吟唱著春天即將來臨的冬水……一切構(gòu)成了美麗而溫馨的圖畫,可以說就不止是一個家庭的世界了嗎?

            例2: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魚塘,你看……

            例3: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4:美在那無言的細節(jié),你看: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

            ……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這就是愛,這就是家庭。

            四、學法實踐:感知內(nèi)容、美點尋蹤

            要求:速讀《三代》一文,試著實踐(1)重擬標題;(2)美點尋蹤

            1、讓學生思考、自由討論。

            2、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在發(fā)言中加以評點明確。

            以下是一些同學的發(fā)言:

            如:重 ①交叉路口

            擬 ②家

            標 ③感人的畫面

            題 ④責任

           、葸t緩的背影

            ……

            (注:發(fā)言時可讓學生稍加解釋重擬此標題的理由,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又如:美點尋蹤

            你看,那感人的畫面真美--一位先生一手牽著一個剛會走路模樣的小男孩,一手拿著一個步履蹣跚的年老中風病患者,三個腳步遲緩的背影……讓我覺得“家”的偉大的力量。

            ……

            五、小結(jié)

            同學們,剛才你們自由地談了家里最令你心動的鏡頭;又在課文的指引下,感受了兩家祖孫三代那溫馨的親情以及對美點進行了尋蹤--其實,對于一般的美文,我們一般要這樣去學習:先感知內(nèi)容,再尋蹤美點,這也是我們學習美文的一般方法。望同學們今后能按此方法進行美文欣賞學習。

            六、布置作業(yè)

            請同學們課后搜集一篇有關“親情”的文章,摘錄或記誦其中令你感動或心動的地方。

            示例:這里是一位回家探望母親的大學的一段感人的話:

            ……我身在城市,心卻總是不由自主地飛回屬于我和母親的田地里,飛回母親育我養(yǎng)我的那兩間茅屋里,飛回母親那瘦弱的身旁……坐火車回來時,天還未亮,不顧路途的疲勞,心急火燎地趕著山路,進入我祖居的村子。母親不在,茅屋的門鎖著,我的淚頓時流出來,那是熱辣辣的淚,那是滾燙的心……

            希望同學們今后養(yǎng)成搜集、摘錄或記誦的好習慣,習慣養(yǎng)成的話,一定對你們的寫作會大有益處的。那時的你們,一定“文采飛揚”!

          七年級語文教案11

            1、整體設計思路

            學生課前自主掌握了字音字形;以作者的一段傳奇故事作為導入,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讓學生抓住記敘的六要素,并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能有重點地復述故事;在學生學法上力求做到討論-合作-探究模式,盡量將課堂交給學生,發(fā)揮他們的主人翁精神去主動學習,重視通過相關詞語表現(xiàn)作者心理活動,問題設計盡量做到由淺入深;多次熟讀課文的基礎上,以自由發(fā)言、小組討論、全班總結(jié)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對文章主旨進行梳理,對人物進行多角度的探討,教師盡量不給出標準答案,而是能引導學生去理解去思考。作業(yè)設計有梯度,有深淺,既夯實了基礎,也又鍛煉寫作能力,寫真情實感的作文,還把課堂教學延伸至家庭中,真正理解“正視困難-分解苦難-逐一解決-克服苦難”這一文章的中心思想;從而很好地把握重點,突破難點。

            2、教學背景分析

            教學內(nèi)容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學習這一單元在語文知識及能力方面,要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來。在學習方法方面,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抓住關鍵句等方式,概括文章的中心,從而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情感方面,要引導學生體味人生,關愛生命。作為本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看起來表面淺顯,實則意義深遠,是對學生進行積極的人生觀教育的好教材,而且寫出的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事,易于引發(fā)學生的心靈體驗,引起共鳴。這對于一個剛剛跨入初中大門的同學來說,無論是在學習、生活上,還是在人生目標的定位上都具有指導意義。

            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經(jīng)擁有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歷和一定的閱讀能力。他們可以通過自己閱讀這篇課文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是,讓他們從生活經(jīng)歷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別是借助語文學習的經(jīng)驗去觀照自己的實際生活,還有很大的困難。另外,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數(shù)在家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長輩嬌慣的比較多,孩子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很少顧及父母、親人及其他同伴的感受,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材的教育功能,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教育情境,鍛煉學生多角度思維的能力,形成換位思考的品質(zhì)。

            3、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與文本對話,較完整地復述故事情節(jié),做到條理清楚,詳略合適;

            2、訓練學生品析文章精美詞句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探究課文。

            2、與文中人物對話,換位思考揣摩人物內(nèi)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與作者對話,多角度獲得人生啟迪,使學生在生活中,能夠正確面對困難;

            4、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揣摩文中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世界,探討文章主題思想。

            教學難點:將“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蘊含的人生哲理運用到生活實際中。

            5、教學過程設計

            (含:教學方法、技術手段和教學媒體應用等)

            一、設置情境,激趣導入

            1945年1月,正是二戰(zhàn)期間。在英格蘭的沃頓空軍基地,一個上尉飛行員接受了一項任務,駕駛沒有任何武器裝備和防護設施的蚊式雙引擎飛機深入到德軍本土執(zhí)行偵察任務。他覺得幾乎無法完成任務:他想象著飛機坐艙被炮彈擊中,自己鮮血飛濺,連跳傘的力氣都沒有。第二天,他駕機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誡自己,現(xiàn)在,只是起飛,飛起來就行。升到兩萬五千米高空時,他又告誡自己,現(xiàn)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無線電的指導下,保持這個航向20分鐘,就可以到達荷蘭的素文島,這個,不難做到。就這樣,他不斷告誡自己,下面,只是飛越荷蘭,這并不難。然后,是飛臨德國,根本不須想更多的事,而且,還有后方的無線電支持。就這樣,一程又一程,這位上尉終于完成了任務,當他接受盟軍的獎勵時,他說,我之所以能夠成為孤膽英雄,完全是因為我小時候一段經(jīng)歷的啟示。

            設計意圖:旨在通過故事的開頭,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一種強烈的閱讀期待心理,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二、復述情節(jié),整體感知

            1、復述導航

            根據(jù)記敘要素講述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

            時間:七月里一個悶熱的日子。

            地點:美國費城。

            人物:“我”和五個小伙伴、父親。

            事件起因:因為玩彈子游戲玩厭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樣來玩。

            事件經(jīng)過和結(jié)果(思路點撥):猶豫不決--爬上石架--陷入險境--心驚肉跳--父親鼓勵--有了信心--信心大增--成功脫險。

            一句話歸納主要內(nèi)容:我和小伙伴去爬懸崖,中途被棄遇險,內(nèi)心恐懼萬分,后來經(jīng)過父親的指點,擺脫困境的故事。

            2、指名學生面對全班復述,師生共同評價。

            設計意圖:讓學生熟悉課文內(nèi)容,為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作好鋪墊;既是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的訓練,又可以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

            三、研讀文本,感悟主旨

            1、閱讀文本,思考并研討以下問題:

           、僬n文為什么以“走一步,再走一步”為標題?

           、凇拔摇睆闹蝎@得了“永遠忘不了的經(jīng)驗”,這“經(jīng)驗”指的是什么?

           、蹫槭裁础安灰胫h在下面的巖石,而要著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茉谌松缆飞希鎸щy,“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么意思?

           、菀粋巨大的困難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2、歸納小結(jié):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一個認真地解決小困難,終將戰(zhàn)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后的勝利。

            設計意圖:七年級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不是很強,故老師的“導”顯得猶為重要。問題的設置,利于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從而把握教學重點。

            四、多角度閱讀,評價文中人物

            1、“我”的角度。

           、贋槭裁础拔摇泵髅髦雷约后w弱、膽怯,也記得母親的訓誡,還要去冒險爬懸崖呢?

           、谖恼聫哪男┓矫婷鑼憽拔摇碧幱陔U境時的狼狽和恐懼心理,有何作用?

           、邸拔摇泵撾U過程中有哪些變化?

            ④文章兩次寫到“我”哭,原因一樣嗎?

            2、“父親”的角度。

           、俑赣H怎樣教“我”脫險?

           、跒槭裁锤赣H不上去抱“我”下來?不怕“我”失足摔下來嗎?

           、廴绻悄赣H來的話,她又會怎樣做?怎樣評價父親?

            3、“四個小伙伴”、“杰利”的角度。

           、倌阗澇伤膫小伙伴的做法嗎?

            ②杰利是我真正的朋友嗎?

            4、寫法探究的角度。

           、傥闹袑懫渌』锇榈谋憩F(xiàn)有什么作用?

           、谡页鑫闹械沫h(huán)境描寫,說說它的作用。

            設計意圖:有利于把握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多角度獲得人生啟迪。

            五、拓展延伸,深入思考

            1、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小伙伴,將怎么辦?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將怎么辦?

            3、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從事件中悟到道理。學完這篇文章,你有什么啟示呢?

            設計意圖:理解“我”在攀爬懸崖的過程中悟出的道理,將課文的精神實質(zhì)內(nèi)化為學生自身的品質(zhì),讓他們受到啟發(fā)和教益,從而突破本文教學難點。

            六、結(jié)束語

            一個人在旅途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的。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牢記“不要想著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著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么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師送學生一首詩──《旅程》:

            意志倒下的時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耐得

            秋葉蕭瑟

            晚來風急

            無論走向何方

            都會有無數(shù)雙眼睛跟隨著你

            從別人那里

            我們認識了自己

            垂下頭顱

            只是為了讓思想揚起

            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

            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

            設計意圖:這首詩緊扣課題,富有哲理性。全班學生齊讀這首小詩結(jié)束本節(jié)課,一方面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另一方面希望達到情感熏陶的作用。

            七、布置作業(yè)

            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你遇到過什么困難?是怎樣克服的?有什么經(jīng)驗教訓?寫一個片段或一篇短文。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的終點是寫作,這樣的一個作業(yè)正是為了實現(xiàn)讀與寫的結(jié)合,同時也是對鏈接生活,直面困難的一個延伸,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八、板書設計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美)

            “我”:化解困難,認真對待,贏得勝利

            父母親:不能溺愛,科學訓導,使之成長

            杰利:要患難與共,不離不棄

            四個孩子:要滿懷愛心,關心同伴

            設計意圖: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nèi)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6、教學評價設計

            評價內(nèi)容: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定、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過程的組織、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學機智、學生課堂行為、師生情感及問題互動、教學成效等方面。

            評價方法:量表評價法,

          七年級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關語句表達的深刻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情感目標:感受安塞腰鼓表現(xiàn)出的壯闊、豪放、火烈的情緒,能認識到高原人民豪邁奔放的生命激情里蘊含著中華民族蓬勃向上的精神。

            【教學輔助】多媒體教學平臺。

            【教學內(nèi)容和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歌曲《黃土高坡》,并配以相關圖片。

            二、走進陜北,把握背景:

            1、走近作者。

            劉成章,1937年生,陜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畢業(yè)于陜西師范大學中文系。現(xiàn)任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散文學會常務理事。已出版六種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獲首屆魯迅文學獎。劉成章“出道”很早:還在上高一時,他的一束新詩(共九首)就被選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詩選”之中──就這樣,他戴著“詩人”的桂冠而初涉文壇。以后他又由“詩人”變?yōu)椤霸~人”,迷上了歌詞寫作;再后來他成了專業(yè)劇作者。他轉(zhuǎn)向?qū)憽吧⑽摹蹦耸恰靶聲r期”以后的事,都到了1982年(此時他已滿45歲),正所謂“人到中年”了,他卻開始“中年變法”:從此“專寫散文”了!他這種自“詩”起步,而“歌詞”,而“戲劇”,最后落腳于“散文”的創(chuàng)作軌跡,鑄就和成全了他!瓣儽鄙鷣黻儽遍L,因為你魂牽這地方”──就“寫陜北”來說,怕誰也寫不過劉成章了。他寫陜北,追求“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詩意的土,有靈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攏。這就攫住了陜北的“魂”,也顯出了他散文的“精氣神兒”! (多媒體顯示)

            2、走近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歷史。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黃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nóng)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個性。在中國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國的各地展現(xiàn)風采,并為世界矚目。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勁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xiàn)著陜北高原民眾憨厚樸實、悍勇威猛的個性。

            安塞腰鼓表 演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磅礴的氣勢,精湛的表現(xiàn)力令人 陶醉,被稱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腰鼓之鄉(xiāng)”。 (多媒體顯示,并欣賞安塞腰鼓片段)

            三、整體感知(先聽課文錄音)。

            (一)字音詞義

            旋(xuàn)風 瞳(tóng)仁 恬( tián )靜 亢 (kàng)奮

            晦(huì )暗 羈( jī )絆 燒灼( zhuó) 冗(rǒng )雜

            驀(mò)然 戛(jiá)然而止 磅礴 (páng bó )

            大徹大悟:徹底領悟。

            驚心動魄:形容感染力極強,動人心弦。

            嘆為觀止: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極點。

            戛然而止:聲音突然中止。

            (二)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

            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用“ 的安塞腰鼓”對其進行評價。

            (中心句:好一個安塞腰鼓 評價:粗獷豪放的.安塞腰鼓;剽悍威武的安塞腰鼓;剛勁激昂的安塞腰鼓;氣勢磅礴的安塞腰鼓;鏗鏘有力的安塞腰鼓。)

            2、文章分別從哪幾個角度來展示安塞腰鼓的藝術魅力?(多媒體顯示)

            3、文中的安塞腰鼓經(jīng)歷了哪三種變化?

            4、通過這篇文章,作者是為了寫安塞腰鼓,還是其它的什么?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18、19、21、22自然段。)

            5、你覺得讀哪些句子的時候感情最強烈,為什么?(排比、反復——語言氣勢充沛、節(jié)奏鮮明、感情強烈。在文中,作者通過排比和反復表現(xiàn)了“安塞腰鼓”氣吞河山的場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6、把握文章結(jié)構(gòu)。

            四、朗讀指導。

            1-4自然段:語速較慢,語調(diào)沉穩(wěn)有力,表現(xiàn)腰鼓表演前安靜中蓄積力量的特點。

            5-27自然段:語速較快,語調(diào)高昂激越,表現(xiàn)腰鼓表演的歡快、火爆、熱烈的特點。

            28—30自然段:舒緩,語調(diào)輕柔,表現(xiàn)腰鼓表演結(jié)束后場面寂靜的特點。

            五、欣賞圖片及安塞腰鼓演出場面。

            ◎看了幾段場面,相信同學們都有許多感觸,請你談論一下,這幾段場面給你影響最深的是什么?請用一些形容詞加以描述。(激動亢奮、驚心動魄、震撼都可以。這需要我們用心去體驗和感悟。)

            六、小結(jié)。

            七、布置作業(yè)。課后練習一、二、三。

          七年級語文教案13

            1、能正確譯講并背誦第4-5段。

            2、學習文章的描寫方法。

            學習過程:

            一、板書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口技》。(板題:口技)

            (過渡語)我們將如何學習這課文呢?請看:

            二.投影顯示學習目標:

            1、能正確譯講并背誦第4-5段。

            2、學習文章的描寫方法。

            (過渡語)同學們,有沒有信心達成學習目標呢?好,下面開展自學競賽。

            三、第一次“先學后教”(一讀課文,譯講課文)。

            (一)先學。

            1、師:下面請同學們按照自學指導準備譯講課文第4-5段。請看:

            2、投影出示:請同學們小聲讀課文,并對照課下注釋練習翻譯,10分鐘后比誰能正確譯講課文(如有不會的.地方,可小組內(nèi)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譯講方法:先讀一句原文,再解釋重點詞,最后連起來翻譯整個句子。

            3、學生自學,準備譯講;師巡視,了解學情。(教師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無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機。)

            (二)后教。

            1、(過渡語)下面,請大家對照譯講方法譯講課文4-5段。

            2、指名譯講:后進生先譯講,發(fā)現(xiàn)錯誤,請其他同學幫助更正;如還不對,老師更正,并分類板書學生譯講錯的詞語。

            3、質(zhì)疑問難。

            (1)過渡語:同學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鼓勵不懂的同學舉手提出疑問,大家給予幫助。

            四、第二次“先學后教”(二讀課文,學習描寫方法)。

            (一)先學。

            1、師:同學們,到現(xiàn)在為止都能把全文正確地翻譯了。那我們現(xiàn)在又來繼續(xù)自學,請看自學指導(投影顯示),同學們,看全文并思考為了寫口技藝人的“善”,作者是如何生動地描寫的?6分鐘后比一比看誰回答得最好。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了解學情。(教師切不可干走出教室等無益的事,更不可接打手機。)

            (二)后教。

            1、指名學生回答。

            2、其他學生補充、更正。

            3、教師則邊聽學生的回答邊適時、引導并板書。

            五、當堂訓練:

            1、師:同學們都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正確譯講了,下面比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背誦課文第4-5段。

            2、學生自背,發(fā)現(xiàn)不熟的地方,反復讀,準備抽背。

            3、學生齊背第4-5段。

            4、互背。

            5、指名背。

          七年級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理解土地的誓言的含義。

            2、反復誦讀課文,領會作者強烈的愛國、愛鄉(xiāng)情懷。

            3、通過閱讀文本,以擬寫“課文對聯(lián)”的形式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課型與課時】

            1、讀寫結(jié)合課

            2、一課時

            【預習要求】

            1、掌握“熾痛、嗥鳴、斑斕、讕語、怪誕、亙古”等詞的讀音、詞義,學會運用。

            2、結(jié)合課前提示和文下注釋自讀課文,熟悉課文內(nèi)容。

            3、重點朗讀兩個自然段中關于關于家園的描寫,感受作者所傾注的情感。

            【課文簡析】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紀40年代時寫于“九·一八”事變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發(fā)了作者對飽受日本侵略者鐵蹄踐踏的土地強烈的思念之情,以及對日本侵略者的憤恨之情。為了抒發(fā)這兩種感情,作者運用了各種表現(xiàn)手法。一是運用呼告的手法,直接抒發(fā)自己對土地的熱愛、想念、眷戀。并且江傾訴對象擬人化,隱含將土地比作“母親。如: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喚我的名字,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喚我回去!薄八偷偷睾魡局业拿郑曇羰悄菢蛹鼻,使我不得不回去!钡鹊。二是運用大量的排比造成連貫的氣勢。例如“當我躺在土地上的時候,當我仰望天上的星星……”等處。三是運用蒙太奇手法,列舉東北特有的景色,連續(xù)展現(xiàn)出來,形象性強,能借物抒情,避免直接抒情的蒼白無力容量大,能觸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但是盡管如此,由于學生沒有家國之痛、民族之恨這些經(jīng)歷和體驗,僅憑文中的文字來激發(fā)他們的情感是不夠的。因此,如何來進行適合學生的教學設計,如何對課文的留白進行補充,顯得至關重要。

            【教學創(chuàng)意】

            本課的獨特創(chuàng)意就是:以補充的材料和文中的內(nèi)容為依據(jù),在誦讀的基礎上寫“對聯(lián)”。

            “課文對聯(lián)”,就是以課文內(nèi)容為載體,在深入了解了文本內(nèi)容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選取文中現(xiàn)有的詞語進行適當?shù)募庸斫M成“對聯(lián)”,其形式多種多樣。就文章組成而言,可以用“對聯(lián)”概括主要內(nèi)容;用“對聯(lián)”概括某一片段,用“對聯(lián)”概括人物形象等。就擬寫“對聯(lián)”的形式而言,可以是學生自擬上下聯(lián);學生互擬,師生互擬。

            這種形式,一是能喚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在實踐中學習漢語、運用漢語,承傳漢文化。二是恰到好處的濃縮文本精華。三是不僅僅停留在感性的讀上,而是停留在理性的寫上,讀寫結(jié)合,以讀促寫。

            【教學過程】

            一、簡潔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著名作家端木蕻良先生所寫的《土地的誓言》。

            相信經(jīng)過預習了,同學們都知道如何來解釋文章的標題。

            學生回答:面對土地,作者發(fā)出的誓言。(同學們應該能夠回答出文題的含義。理由是文本中具有明顯的誓言特征的句子:我必定為她而戰(zhàn)斗到底。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學生入隊、團宣誓,競選班干部宣誓等,都有我愿意,我發(fā)誓等字樣。)

            二、帶著問題讀課文

            既然同學知道了“土地的誓言”就是“面對土地,作者發(fā)出的誓言”,那么,請問同學在讀課文,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七年級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一、引導學生多種形式朗讀小說,把握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二、學習小說人物的精彩描寫方法。

            三、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理解小說題目“絕品”的含義。四注重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理解和學會誠信做人的原則。教學重點:

            把握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概括、歸納的能力。

            人物的精彩描寫方法。教學難點:

            從多個角度理解“絕品”的含義,學會做人的原則。教學方法:

            閱讀賞析法、討論歸納法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裝裱前后的字畫比較導入,激發(fā)學生對字畫裝裱的`興趣。

            二、作者介紹

            談歌,原名譚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城市守望》、《家園筆記》、《黑風白日》、《認識你真好》;中篇小說集《大廠》、《城市熱風》、《我曾讓你傻半天》等。

            三、整體閱讀

            (一)按照情節(jié)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復述小說故事情節(jié)。

           。ǘ┱f說文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內(nèi)容。

            學生自由談。

           。ㄈ┬≌f中哪些內(nèi)容可以稱為“絕品”?

            學生自由討論,言之成理即可。

            教師適時引導,最后歸納小結(jié):畫“絕”、技“絕”、人亦“絕”。

           。ㄋ模└鶕(jù)以上討論,說說小說以“絕品”為題有何深意?

            本文標題一語雙關,既點明畫品之絕,更點出人品之絕。

            四、品味咀嚼

           。ㄒ唬┮弧敖^”——畫(唐代珍品)

            提問:從文中哪些語句可見此畫為“絕品”?

            (二)二“絕”——裝裱技藝

           。ㄈ┤敖^”——人

            1、小說中出現(xiàn)了哪幾個人物?

            常先生、劉三爺、王商人、馬氏

            2、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誰?你認為誰是小說的主要人物?

            引導學生理解,小說是圍繞“絕品”而展開情節(jié):“收——藏——送”,而這其中的主體即是劉三爺。

            3、簡單分析歸納常先生和王商人的形象。

            五、布置作業(yè)

          【七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語文《春》教案11-04

          七年級語文教案02-27

          七年級語文《詠雪》教案02-21

          語文七年級下冊教案02-23

          七年級語文閱讀教案02-10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8-08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11-17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4-14

          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案03-10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