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經(jīng)典【4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知各種蘿卜的不同特征,指導蘿卜的品種。
2.初步嘗試在表格上記錄自己猜想的結果。
3.愿意進行探索活動,感受發(fā)現(xiàn)的快樂。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白蘿卜、胡蘿卜、一點紅、綠蘿卜的實物準備;小刀一把;再準備一塊砧板。
活動過程:
一、萌發(fā)探索蘿卜的興趣,教師引導師:小朋友,小兔菜地里的蘿卜成熟了,讓我們一起去幫幫他們,拔蘿卜吧!
師幼隨著音樂,拔蘿卜。
二、 感知蘿卜的外部特征(顏色、形狀、表面)師:你拔了一個什么顏色蘿卜?
師:白色的蘿卜形狀是怎么樣的?(橢圓形)師:白色蘿卜叫白蘿卜。
--一點紅師:蘿卜上有白色、有紅色,這叫一點紅。
--胡蘿卜師:這個蘿卜是什么顏色?是什么形狀的?
--綠蘿卜師:綠蘿卜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心靈美。
綠蘿卜摸起來,是什么感覺?
這些蘿卜是長在哪里呢?(泥土里、田里)--出示ppt師小結:其實這些蘿卜是一個大大的根,長在泥土里,我們需要用大大的力氣把它們拔起來。
三、 蘿卜分類貨架上四個框框,有紅色、綠色、橘黃色、一點紅的四種顏色的框框--幼兒根據(jù)自己手中的蘿卜的類型進行分類師小結:我們認識了蘿卜的顏色,這些都是蘿卜表皮的顏色,就像我們小朋友穿的衣服一樣。
四、觀察、記錄蘿卜皮肉的顏色如果把蘿卜切開來,會是什么顏色呢?
--出示表格師:這張表上有什么呢?表格上的小問號是什么意思呢?眼睛是什么意思?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猜想,依次貼上不同的顏色標志--切開相應顏色的蘿卜,讓幼兒進行驗證。
師小結:原來呀,白蘿卜和胡蘿卜表皮的顏色和肉肉的顏色是一樣的。
師:一點紅、心里美的蘿卜切開來是什么顏色呢?
--拿2張顏色圖片,上來貼在表格上。
師:請小朋友說說看,你選了哪幾種顏色?為什么?
--女孩子、男孩子分組粘貼,進行猜想一點紅--切開來(白色)心里美--切開來(枚紅色)五、品嘗蘿卜師:那我們小朋友都喜歡吃蘿卜嗎?---喜歡、不喜歡。
教師小結:其實,蘿卜的營養(yǎng)非常的好,也很好吃,我們要多吃它。小兔為了感謝我們給我們送來了很多好吃的蘿卜,你們想怎么燒呢?陳老師這里也有幾種燒法,一起來看一看吧。有。
師:"你們想不想吃?"
-------想師:"我們櫻桃班里的甬港飯店已經(jīng)為我們準備了美味的蘿卜宴,我們也一起來嘗嘗吧?------好(放音樂結束)對于小班幼兒,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是有效的導入方式。
有幼兒說"像小老鼠的腦袋",教師可以抓住時機,以此來豐富幼兒的想象。
對幼兒抓得比較緊,牽著幼兒走。應以對話的形式和幼兒進行交流,讓活動更加生動、流暢,按蘿卜的自然屬性顏色進行分類。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形象生動的表格用猜想、驗證的方式,幫助幼兒梳理經(jīng)驗。對小班幼兒,這種表格的記錄方式也是可行的。
打破思維定勢。"眼見的才是真實的,不能想當然。"切蘿卜的方式,應該多角度去切,讓幼兒切實查證蘿卜里面的顏色,這樣才是科學的。
小朋友知道了蘿卜不僅有趣,它還有很多吃法,刺激幼兒的食欲。
教學反思
1、針對幼兒活潑好動的個性特點,我采取了表演的方式,調(diào)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在幼兒在玩中快樂學習。
2、教學中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致力于構建開放的、民主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合作探究方法,在情境中學習,在學習中交流,在交流中學會方法。并充分利用信息資源溝通課堂內(nèi)外知識,聯(lián)系學科,聯(lián)系生活,努力拓寬學生學習空間,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較好地完成了我設定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頻繁。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玩具小電動機的功能是把電變成了動力。
過程與方法:用分部分觀察、整體觀察的方法了解小電動機的構造。根據(jù)小電動機的構造推想通了電后它為什么會轉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產(chǎn)生探究小電動機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1. 學生自備:玩具小電機、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號電池、透明膠2. 教師準備:導線、磁鐵、電池盒、開關、銅質(zhì)粗導線、大頭針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 小電動機被安裝在很多玩具的里面,通上電以后就可以轉動。你知道它為什么一通電就能轉嗎?2.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神奇的小電動機。板書課題。
(二)小電動機里有什么
1. 讓我們先拆開小電動機,看看里面有什么?2. 學生活動。3.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教師介紹電動機內(nèi)部構造。)4. 猜一猜小電機里面的這些零件都有什么用?
(三)小電動機轉動的`秘密
1. 小電機里的轉子部分是一塊電磁鐵嗎?怎么驗證?如果老師沒有大頭針和指南針給你們,只給你們一塊磁鐵,你們可以驗證它是電磁鐵嗎?為什么?2. 學生討論交流。3. 按照教材P59制做實驗裝置。并實驗。4. 討論:小電動機內(nèi)部的零件和結構,對于它的轉動起到了什么作用?
科學教案 篇3
一、設計意圖:
根是孩子們在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在幼兒園的種植園里,在和媽媽奶奶逛菜場時,在幫媽媽奶奶撿菜時,都能看到各種蔬菜的根,但是,這個"看見",是孩子的無意注意,通過本次活動,我們將孩子的無意注意提升到有意注意的高度,不但豐富了孩子的知識,也激發(fā)了孩子探索的興趣。
在活動中,我們將孩子的自我管理融入到教學中,從幼兒的第一次探索到他們的第二次探索,都能看到孩子自主管理的影子。尤其是孩子的第二次探索,從他們的自我結合分組、組長的選出、工作的分工、回答問題的人選等等,教師都只是一個旁觀者,讓孩子充分自由發(fā)揮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活動目標:
1、觀察比較根的不同形態(tài),知道植物的根生長在土里。
2、在活動中能大膽表述,體驗探索不同植物根的樂趣。
3、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三、活動準備:
1、樹根、黑板、籃筐。
2、園內(nèi)種植園3、幼兒問卷《列舉三種根的樣子》(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四、活動過程:
。ㄒ唬⿲1、出示樹根,讓幼兒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2、你們還知道什么植物有根?
3、教師小結:原來,大部分植物都有根。
。ǘ┑谝淮翁剿1、幼兒動手找青菜的根(1)今天,我們來到了種植園,那你們知道我們的種植園都有哪些蔬菜呢?
。2)你們真棒,那我要考考你們:請你們找一找青菜在哪里,它的根又在哪里?請你動手拔一拔,看誰的動作最快。
2、集合,提問:請你說一說青菜的根在哪里?你從哪里找到青菜的根?
2、小結:原來根喜歡住在泥土里。
。ㄈ┑诙翁剿1、請你說一說青菜的根長得什么樣子。
2、小結:青菜的根是直直的,旁邊有許多小毛毛。
3、我們的種植園里有那么多植物,是不是每種植物的根都和青菜的根長的一樣呢?想不想一起去探索發(fā)現(xiàn)根的秘密呢?
4、接下來給你們一個任務:請你去找一找、拔一拔、看一看菜園里其他植物的根。要求:
。1)自由組合,三人為一組,每組選出一個小組長,選好組長到老師這里拿筐。(2)每種植物只能拔一顆,并且拔的時候把它記錄下來(出示記錄紙)(3)聽到鈴鼓聲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三人坐在一起。
5、集合:幼兒分組介紹自己的記錄(從幼兒記錄的方法、形式上進行點評)6、幼兒觀察自己拔的蔬菜的'根。
提問:你們找到了哪些植物的根?他們的根分別是怎樣的?(每組一個代表發(fā)言回答,其他組員補充)7、根據(jù)幼兒觀察到了不同根的特征進行分類。
小結:我們今天都發(fā)現(xiàn)了根的秘密,想菠菜、青菜這樣直直的根,他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直根系。像韭菜、大蒜的根,像老爺爺?shù)暮,叫須根系。像蘿卜這樣的根粗粗大大的,叫變態(tài)跟。
(四)結束剛才我們發(fā)現(xiàn)了根的秘密,那你們知道根有什么用途嗎?回家查查資料,我們下次再討論。
四、活動結束: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xiàn),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xiàn)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進行種植活動的同時,感受到科學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yǎng)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反思:
幼兒雖然經(jīng)?吹礁,比如幼兒園的種植角,和媽媽一起買菜揀菜時,孩子們都會接觸到一些根。但由于缺乏引導,這些根他們看在眼里卻并未記在心上,甚至有些孩子還并不知道我們吃的蘿卜,山芋就是植物的根。因此,有必要使幼兒形成對根的正確認識,了解根的種類,特征、用途等的理解,激發(fā)幼兒對植物的探索欲望。
本活動,我在設計中的一個指導思想就是想讓幼兒有更多的操作、探索機會。所以在活動中我安排了多次嘗試活動。第一次主要是探索根的外在感覺和形態(tài),讓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獲得感知。第二次嘗試是對根進行分類。在活動的第三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幼兒扮演根,共同體驗根在生長過程中的的作用。這給游戲活動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過程中不僅理解了根的生長作用,更是用肢體語言來表現(xiàn)不同的根的形態(tài)。
從活動的效果來看,孩子們對這一活動還是十分有興趣的。在活動中他們積極發(fā)言,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能夠仔細認真的觀察植物的根,并能找出其不同之處。目標完成情況很不錯。但活動也有不足之處,由于孩子數(shù)比較多,我在活動過程中,總擔幼兒會秩序混亂,故而幼兒參與操作、探索活動的時間和深度都略顯不足。
科學教案 篇4
設計背景:
動物一直是孩子們的朋友,中班的孩子們也特別想了解有關動物的知識。但常見的話題只是有關“動物的外形、習性及生活方式”,很少涉及動物們各種各樣、姿態(tài)萬千的睡眠姿勢。于是我根據(jù)孩子們的興趣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激發(fā)孩子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及保護動物、維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活動目標:
1、感受動物和人類之間的關系,從而懂得愛護動物;
2、觀察了解動物姿態(tài)萬千、千奇百怪的睡眠姿態(tài),從這一側面
讓孩子了解人和動物的不同之處;豐富詞匯:縮、倒掛、趴等詞。
3、能夠分清動物的不同睡姿;
活動準備:
1、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動物睡眠的各種姿態(tài)的圖片。教師布置好活動場地:動物的家——將活動場景布置成大森林的情景,攝影屏幕上是一副森林的背景圖。森林中布置有關動物(仙鶴、馬、貓頭鷹、蝙蝠、貓、烏龜)的家,用積木拼搭成型,上面貼上相關動物的圖片;幼兒進場時播放輕柔的音樂。
3、CAI課件《姿態(tài)的.萬千睡》、電腦、磁帶、錄音機、電鋼;
4、活動前和孩子們一起了解各種動物的名稱 。
四、活動過程:
1、幼兒跳集體舞。跳完舞蹈后,請幼兒說說運動后的感受(想休息),并請幼兒自由休息。教師問幼兒:“你睡覺時需要些什么呢?”幼兒一邊討論一邊休息。這時播放課件,背景屏幕換成第一種動物的圖片。
2、看課件,感知動物不同的睡姿。
請幼兒逐一欣賞課件。各種動物的出現(xiàn)方式不一,有的用動物的叫聲、有的用滑稽的配音。出示主畫面后,請幼兒先想想這種動物是如何睡覺的,并進行表演。幼兒表演完后,再請幼兒觀看正確的答案,并模仿正確的睡眠睡姿。(幼兒可隨意選擇動物)同時用游戲的形式學習詞匯:縮、倒掛、趴等詞。
3、連線游戲《它怎么睡覺?》
教師將幼兒分成男女生進行趣味知識比賽,請幼兒用連線的方
法指出各種動物是如睡覺的?同時鞏固詞匯:縮、倒掛、趴等詞。當幼兒連對了,電腦就會獎勵幼兒一個笑臉娃娃;連錯了,電腦會鼓勵幼兒再連一次,直到連對為止。比賽結束后,兩隊比一比看哪隊積的笑臉娃娃多,就獲勝。
4、玩游戲:找朋友。
(1)教師交代游戲規(guī)則:聽到歡快的音樂,動物們就出來游戲;聽到抒情、安靜的音樂,動物們就回家睡覺。睡覺時必須十分安 靜,不要大聲喧嘩。每一個小動物必須找到自己的家。
。2)幼兒游戲。
。3)增加游戲難度、擴大游戲范圍。幼兒不僅可以模仿學過的動 物、還可以模仿其他的動物,自己動腦想想其它動物是怎么睡覺 的?教師可讓幼兒充分想象,對幼兒的表現(xiàn)應給予充分的肯定,不急于給幼兒答案,請幼兒自己下課后想辦法求證,找尋答案。
五、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家后,在父母的協(xié)助下了解其它動物的睡眠姿勢,然后將結果與其余幼兒共享。
附資料:仙鶴單腳站立著睡、馬站著睡、貓頭鷹只睜一只眼、蝙蝠
倒掛著睡、貓趴著睡、烏龜縮進殼里睡。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試驗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0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1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1
科學教案(精選)09-02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科學教案(精選)07-28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6
科學教案11-25
科學教案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