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科學教案范例(9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和游戲,培養(yǎng)幼兒探究、合作的學習意識和能力。
2、學會看整點。
【活動準備】
1、實物時鐘3個。
2、每人一個自制小時鐘,胸卡數(shù)字1—12。
【活動進程】
一、猜時鐘謎語,激發(fā)幼兒關(guān)注時鐘的興趣。
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誰?仔細聽: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睡,什么時候起。
2、提問:你在哪些地方見過鐘表?那里為什么要有鐘表?
[設(shè)計意圖:將好聽的謎語,作為活動的開始,激發(fā)了幼兒關(guān)注時鐘的興趣;問題:“你在哪里見過時鐘?”直接指向幼兒的相關(guān)經(jīng)驗,引導幼兒知道時間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二、認識時鐘,學認整點。
1、感知鐘面。
引導幼兒回憶:你知道鐘面上有什么嗎?(請幼兒交流。)
時鐘上到底有什么呢?小數(shù)字是怎樣排隊的?指針是怎樣跑的?請小朋友仔細看一看。(每組一個時鐘,請幼兒與同伴觀察交流,老師每組認真傾聽,了解幼兒的觀察能力。)
師引導幼兒重點了解:
。1)有1-12個數(shù)字,知道數(shù)字的排列規(guī)律,了解數(shù)字之間的關(guān)系,如12與6在一條直線上等;引導幼兒扮演時鐘12個數(shù)字,模仿小時鐘站好,體驗時鐘數(shù)字的排列規(guī)律。
。2)有兩根指針,黑色長針是分針、黑色短針是分針。了解時針與分針的關(guān)系,分針跑一圈,時針走一個數(shù)字;知道指針是順時運轉(zhuǎn)。
[設(shè)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安排了回憶鐘面、觀察鐘面、討論鐘面及我做小數(shù)字等活動,幫助幼兒在感性經(jīng)驗的支撐下建立起鐘表面的`直觀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維特點,孩子們在參加小組討論、探索過程中,互相借鑒、互相補充,調(diào)動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提高了孩子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2、自主探究,學認整點。
依次出現(xiàn)表示1點、2點、3點的鐘面問:“這是幾點?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推理找規(guī)律,知道表示整點時,分針指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點整。以游戲方式引導幼兒操作練習,如,教師撥出時間,幼兒快速說出時間;教師說出時間,幼兒快速撥出時間。
[設(shè)計意圖:通過觀察、推理找規(guī)律,提供可操作的時鐘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認識整點提供活動的條件,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fā)現(xiàn)的樂趣。]
三、改編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老師與幼兒商討游戲玩法,鼓勵幼兒自主游戲。
規(guī)則:老狼說時間,幼兒扮小時鐘正確表示。
[設(shè)計意圖:孩子自主游戲時,需要思考:角色的分配——多少人扮演數(shù)字,幾個人扮演指針;游戲的組織——數(shù)字怎樣站,指針怎樣站;游戲的玩法——時針與分針怎樣運轉(zhuǎn)才能正確表示時間等等,面對這些問題,孩子們需要討論、嘗試、商量、協(xié)調(diào)才能將問題解決,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的組織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對時鐘的認識更加深刻,孩子的探索能力、與同伴合作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體驗到獨立解決問題及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樂趣。)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對皮球的動態(tài)——跳、滾、飛產(chǎn)生興趣
2、通過觀察、比較、理解空氣對皮球運動狀態(tài)所起的作用
活動準備:
1、幼兒有玩皮球的經(jīng)驗。
2、充足氣的和癟皮球各一個。
3、兔子、輪子、小鳥圖片各一幅。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啊,劉老師請了一位小客人到我們班里來。小朋友們猜猜看它會是誰呢?(出示皮球)你們有沒有玩過皮球?
二、比較探索皮球的運動狀態(tài)
1、師:(1)我們平時都是怎么玩皮球的呢?(引導幼兒說出拍、推、拋,老師做出相應動作,可請幼兒坐在座位上小手學老師做這幾個動作)
。2)師:那你們看看,劉老師拍皮球的時候,皮球怎么樣了?推皮球的時候皮球怎么樣了?拋皮球的時候皮球怎么樣了?(總結(jié)跳、滾、飛)
2、師:哎呀,可是劉老師想不通了,為什么皮球會跳,會滾,又會飛呢?會不會是有誰住在里面呀?我們來聽聽看這個故事吧,看看故事里說,是誰住在了皮球里面呢。
三、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1、師:剛才聽了故事,你們聽到故事里說有誰住在皮球里?為什么說是它住在皮球里呢?(一一在黑板上貼出相應圖片)
2、引導幼兒擠壓充足氣的皮球,討論:
師:真的有兔子、輪子、喜鵲住在皮球里嗎?我們用小手來按按這只皮球看看里面有沒有兔子、輪子和喜鵲?
你剛才按了這只皮球,你感覺這只皮球按上去是什么樣的?那你覺得皮球里有沒有住著兔子、輪子和喜鵲?沒有,那會是誰住在皮球里呢?
4、出示癟皮球探索發(fā)現(xiàn)答案:
師:咦,桌子下面原來還藏著一只皮球呢。哎呀,這只皮球怎么好像和我們剛才請來的小皮球有點不一樣啊。是哪里不一樣呢?你看出來沒有?原來這只皮球氣不夠了,我們可以叫它癟皮球。我們來玩玩這只癟皮球看看怎么樣。(拍)
5、教師總結(jié):為什么這只癟皮球拍不起來呢?那皮球里面住著誰。颗,原來是空氣住在了皮球里。有了充足空氣的皮球啊,就能像兔子一樣跳,像輪子一樣滾,像喜鵲一樣飛?諝饪烧媪瞬黄。那空氣到底是什么呢?小朋友們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后吐出來。剛才啊,我們吸進去的就是空氣。
四、結(jié)束
師:哎呀,我們終于知道是誰住在皮球里了,可真不容易。今天我們小朋友都把小腦袋轉(zhuǎn)了起來,發(fā)揮了我們的聰明才智知道了原來是空氣住在皮球里。我們一起來夸夸自己吧!鞍舭舭簦艺姘!”
課后反思:
這個活動上下來有一個最深刻的體會是,孩子們在活動中過于興奮,也可能是因為平時活動中我對他們的一些違反教學活動紀律的行為沒有及時處理或者處理不夠深入,活動中他們常常因為自己的情緒發(fā)出聲音或者做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舉動,比如趴到地上。所以活動過程中我故意提高聲音或者壓低聲音來集中他們的注意力,特別是講故事的時候。但是就算這樣的控制,也讓孩子們錯失了一部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二個不足之處是故事講完后讓幼兒按按看皮球,說說按起來怎么樣,有沒有按到故事里的兔子、輪子和喜鵲,孩子們可能是受故事影響,說摸到了,有的甚至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說出了其他東西在皮球里。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用了太多時間對他們進行糾正,導致他們思維比較混亂,不知道老師到底想他們說摸到了還是沒摸到。其實在之后癟皮球和充足氣的皮球比較的時候,孩子們通過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皮球里住的是什么,我沒有必要過分強調(diào)皮球里沒有住著兔子、輪子和喜鵲。
第三,我可以通過對一只癟皮球進行充氣,來讓孩子們觀察到皮球里住了什么,這樣更加直觀深入。癟皮球的出示也是需要孩子們想象和靠他們平時經(jīng)驗總結(jié)得出皮球里住著空氣的結(jié)論的,不夠直觀。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昆蟲的名稱和外形特征。
2、對認識昆蟲產(chǎn)生興趣。
3、知道常見昆蟲的生活習性和特點。
4、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jīng)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教學課件、昆蟲圖片、字卡
活動重難點:
知道幾種常見昆蟲的名稱和外形特征。
了解常見昆蟲的生活習性和特點。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春天)那春天有什么呢?"當幼兒說到昆蟲時,教師導入活動主題。
二、游戲:"猜猜它是誰"。
1、教師遮擋圖片的一部分,:蝴蝶圖只露出翅膀,蜻蜓圖只露出翅膀,螳螂圖只露出腳,螢火蟲只露出熒光,瓢蟲圖只露出圓點圖案,蜜蜂只露出尾部。
2、小朋友,請你猜猜他們是誰?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3、露出全部圖片,請幼兒說出圖片中昆蟲的正確名稱。
三、昆蟲長什么樣子?
1、出示圖片,分別講解"飛舞的花朵"(蝴蝶)、"空中小飛龍"(蜻蜓)、"勤勞的使者"(蜜蜂)、"草叢中的殺手"(螳螂)、"提著燈籠的甲蟲"(螢火蟲)、"蚜蟲殺手"(瓢蟲)。
2、請小朋友仔細觀察這幾種生物,看看他們有什么共同點特點?
3、出示字卡"頭""胸""腹""足""翅",請幼兒認讀,請幼兒找這些生物的頭、胸、腹在哪里,數(shù)一數(shù)他們有幾對足,幾對翅膀,幫助幼兒了解,他們的身體有頭、胸、腹組成,都有3對足,2對翅。
4、你們知道這些小動物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嗎?"昆蟲"的名稱。
四、我認識的昆蟲朋友
1、除了這些昆蟲是生物外,你還知道哪些屬于昆蟲?它長什么樣子?
2、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出示相應的昆蟲圖片,引導幼兒認識常見昆蟲的名稱。
五、游戲"我來做,你來猜"。
請幼兒任意選擇一張昆蟲的圖片,記住它是什么,然后用語言對這種昆蟲進行描述,但不許說出昆蟲的名稱。請其他幼兒根據(jù)該幼兒的描述猜測是哪種昆蟲?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的活動,可以幫助幼兒了解昆蟲的特征,了解大自然的秘密。但是課后教師沒有給幼兒預留學習運用環(huán)節(jié),在培養(yǎng)幼兒動手、動腦方面有待加強。
科學教案 篇4
設(shè)計意圖排隊是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最常見的。如:上廁所排隊、打飯排隊、來園離園排隊、做操排隊等。特別是做操排隊,需要幼兒根據(jù)老師的要求進行排隊。如男孩女孩各排一列或按照高矮來排隊等。"排排隊"這個活動就是幼兒在比高矮基礎(chǔ)上按照要求對物體 進行排序
活動目標
1.學習比較物體的高矮,能按高矮對物體進行排序.
2.在游戲演示、操作比較中了解比高矮的前提條件.
3.樂意參加數(shù)學活動,體驗操作中的快樂.
重點難點
學習比較物體的高矮,能按高矮對物體進行排序.
活動準備
有大小、長短物體的排序經(jīng)驗皮球一個.
小鴨玩偶、小雞玩偶裝在有高度的籃子里、小貓玩偶 操作排序卡、高矮不一的積木.
活動過程
一、拍球,引出高矮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球,誰想來拍拍這個球?拍的時候腳不能踮起來,也不能跳起來。
師:這兩個小朋友誰拍到了?誰沒有拍到? 師:為什么××拍到了,而××沒有拍到?
師:對,因為××高拍到了球,××矮拍不到球。
師:那老師和小朋友誰高誰矮呢?請一個小朋友和老師比一比。
師:老師和××誰比誰高誰誰矮呢?,請小朋友說完整。(老師比 xx 高。Xx 比老師
矮)
二、了解比高矮的條件
師:我聽到了小動物的叫聲,原來是小鴨小雞。小鴨和小雞也要來比高矮了,我看看,小鴨和小雞誰比誰高誰比誰矮呀?(小鴨站在桌子上,小雞站在有高度的籃子里)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清楚(籃子拿掉),現(xiàn)在它們誰比誰高誰比誰矮呢?
師:剛才小雞站在高高的籃子里,而小鴨站在桌子上,這樣能比嗎?,那我們應該怎樣做呢?
師:請小雞下來也站在桌上,現(xiàn)在小鴨小雞都站在桌上能比了嗎?那請問誰比誰高誰比誰矮呢?
師小結(jié):比高矮要站在同一高度上才能比。小鴨小雞說謝謝小朋友,你們真棒!
我們回去了。
師:喵喵喵,誰來了?小貓來了,那小貓是高還是矮?
師:原來只有小貓一個,沒有誰跟它比,所以我們不知道它是高還是矮。比高矮需要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才能比。小貓請你回去找個好朋友比一比吧。
。ㄈ┡c同伴比高矮
師:小朋友,我們知道了比高矮要兩個或兩個以上,而且要站在同一高度上才能正確比較。那現(xiàn)在你們想不想跟好朋友比比高矮呀?
師:請你們找個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師:請你說說,剛才你跟誰比了?誰比誰高誰比誰矮?(引導幼兒完整表述 xx 比我高,我比 xx 矮。我比 xx 高、xx 比我矮)
。ㄋ模┙o積木排隊
師:現(xiàn)在老師要請三個小朋友上來,比一比,并且根據(jù)高矮排排隊。
師:最矮的排在最前面,誰最矮呀?看看他們是怎樣排的?(從矮到高)
師:剛才啊,小朋友們排的特別的好。老師手里有排列卡,看到小朋友玩得這么高興,五個積木也來了,他們也想來比比高矮、并按高矮排隊。請從排列卡紅旗的地方開始排隊,排的時候要按照從矮到高的順序排隊。
師故意錯空:這樣排隊對嗎?為什么?誰來幫老師改正? 師:原來排隊時要從矮到高的順序來排。
師:老師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七個積木、還有排列卡,請小朋友給積木從矮到高排在排列卡上,注意從小紅旗的地方開始排哦。
師:大家一起來看看你們是怎么排的?(針對出現(xiàn)的情況講評)
。ㄎ澹┭由旎顒樱
師:又來了三個積木,他們也想排到隊伍里來,老師把所有的積木放進益智區(qū)里, 區(qū)域活動時你們?nèi)ピ囈辉嚕凑l排的`又快又正確。
活動總結(jié)
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有準備的操作環(huán)境,把抽象、枯燥的教學內(nèi)容 便成了有趣的生活活動,把數(shù)學活動與游戲活動進行了整合。教具也是幼兒所熟知的 物品:動物玩偶、積木。讓幼兒在輕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主動去探索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游戲是每個幼兒都感興趣的活動。在本次活動中,我采用了情境游戲法來吸引幼兒的注意。主要通過小雞小鴨比高矮、同伴比高矮、給積木排隊等環(huán)節(jié)。小雞小鴨比高矮和小貓是高還是矮環(huán)節(jié),是讓幼兒知道比高矮的條件。給積木排隊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激發(fā)幼兒探索問題的興趣。這樣教也是契合了《綱要》中關(guān)于“教師應成為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此外,我還采用了觀察操作法、討論法等引導幼兒主動學習,樹立孩子們的自信心,讓他們體驗到成功后的樂趣,從而使本次活動達到科學性、趣味性、愉悅性的和諧統(tǒng)一。
我認為本次活動還是有一下優(yōu)點:
1.為幼兒提供了他們熟悉的常見的充足的操作材料。他們很喜歡,極大的提高了他們 參與活動的興趣。
2.整個活動較有趣味性,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整個活動體現(xiàn)了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絕大多數(shù)幼兒能 積極參與活動。主動去學、愿學、樂學,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但是在活動中也出現(xiàn)了 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小雞小鴨比高矮時,很多幼兒不能完整的表述“小鴨比小雞高,
小雞比小鴨矮”。這是因為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些弱,需要老師在以后的學習活動 中加強引導。
科學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了解紙在生活中的用途,教育幼兒要愛護紙。
2、通過玩紙游戲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手腦協(xié)調(diào)及提高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3、讓幼兒初步了解紙是我們中國人發(fā)明制造的。
4、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jié)果。
5、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紙飛機一架,成品紙風車、剪紙花、紙偶、紙船、圖片、各種紙制品(書、紙箱、畫紙、薯條袋,紙巾、紙板等)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一架紙飛機,引起幼兒的注意力。
問:小朋友,知道老師手上的飛機是用什么做的嗎?(紙)除了紙飛機,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是用紙做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出示各種紙制品,讓幼兒一起討論。
3、出示各種紙張,讓幼兒通過看、摸、折、撕了解各種紙的特征。
、倏矗河^察紙的顏色和光度。
、诿焊兄埖墓饣痛植凇
、壅、吹:發(fā)覺紙的厚薄與軟硬
④撕:比較哪種紙容易撕
四、制作活動:
制作紙球、紙尾巴、撕紙、折紙
五、活動延伸:
在戶外活動時讓孩子繼續(xù)體驗自己制作成就《玩紙球》《揪尾巴》,通過游戲培養(yǎng)幼兒發(fā)散性思維,手腦協(xié)調(diào)能力發(fā)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開始是讓幼兒了解各種紙,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當中,我準備了新聞紙、圖畫紙、皺紋紙、宣紙、亮光紙、蠟光紙、牛皮紙、彩色卡紙、彩色折紙、衛(wèi)生紙、復寫紙、蒙紙等等。在這幾種紙中,我發(fā)現(xiàn)幼兒對蠟光紙、卡紙、折紙、衛(wèi)生紙、報紙都比較熟悉,對宣紙、牛皮紙、復寫紙不是很熟悉,因此我特別介紹了這幾種紙,讓幼兒有了一個大體的了解。
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了解紙的特征時,我采用的是讓幼兒通過在看看、摸摸、比比中,知道有的紙很光滑,有的紙很軟,有的紙皺皺的,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的表達不太好,浪費的時間也太長,感覺有點亂,需要調(diào)整。
在讓幼兒了解紙的特性的環(huán)節(jié)上,我精心設(shè)計了五有趣的游戲“天空中少了誰”“給老爺爺貼胡子”“紙寶寶變小了”“紙寶寶洗個澡”和“紙寶寶烤烤火”。自主操作中,讓幼兒感知紙易折、易撕、可吸水、易燃的特性。在實驗操作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幼兒都能動腦筋、想辦法,而且孩子們對水火都很感興趣,使幼兒能在自己的實踐中獲得知識。
在讓幼兒了解紙的'用途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本來我想讓幼兒發(fā)揮各自的想象,向大家介紹紙在我們生活上、學習給我們大家?guī)淼挠锰帲怯捎谖疫^早地拿出了我也為幼兒準備了很多紙制品,從而干擾了幼兒的想象空間,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過程中顯得有點亂,下次需要改進。
通過開展本次活動,從整個過程看,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是今后要注意和改進的:一是講解語言要簡練準確,語音語調(diào)要高低有致,在情緒上要達到調(diào)動幼兒積極性的作用。二是在活動中教師的示范要準確嚴謹。
今后的科學活動的開展中,我將繼續(xù)積累經(jīng)驗,不斷探索,及時調(diào)整著自己的教育策略,尋求更適于幼兒發(fā)展的科學教育途徑。在滿足幼兒需求的同時,培養(yǎng)其對科學的興趣及主動探究、發(fā)現(xiàn)問題并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對科學探索活動產(chǎn)生興趣。
2.實驗中敢于大膽猜測、想象。
3.通過探索活動,知道鵪鶉蛋在清水里沉下去,在鹽水里能浮上來。
活動準備:
塑料杯、鵪鶉蛋、鹽、水、筷子、盤子、勺子、抹布等。
活動過程:
1. 通過變魔術(shù)吸引幼兒的興趣。
教師將鵪鶉蛋和兩杯水都變出來,將兩個鵪鶉蛋分別放入兩杯水里,結(jié)果一個沉下去,另一個則浮上來,怎么回事呢?引導幼兒大膽猜測。
2. 幼兒動手操作鵪鶉蛋在清水里的實驗。
師:鵪鶉蛋到底在清水里是沉下去還是浮上來的',請你們自己去試一試,回來告訴我答案。
3. 引導出鵪鶉蛋在鹽水里是浮起來的。
師:你們看這兩杯水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引導有杯水里放了鹽)
教師示范操作使另一杯清水變成鹽水,鵪鶉蛋就浮起來了。
4. 幼兒動手操作鵪鶉蛋在鹽水里的實驗。
幼兒操作前提好實驗要求,再動手操作并觀察結(jié)果。
5. 小結(jié);鵪鶉蛋放在清水里沉下去,放在鹽水里能浮上來。
6. 出示兩杯水,讓幼兒將鹽水和清水分辨出來。
7. 激發(fā)幼兒回家與父母一起探索的欲望。
師:小朋友們,如果將水里加入糖或味精,鵪鶉蛋在里面有會怎么樣呢?我們一起回家和爸爸媽媽試一試吧!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名稱:
冷冷的冰
活動目標:
1、感知冰的特征,知道冰塊是水變的,冰又能變成水,并能用語言表達。
2、有探索冰變化的興趣;顒訙蕚洌罕鶋K、毛巾、熱水、大盆子、冰花、紙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
1、(出示冰)你們看、這是什么?請你猜一猜這塊冰是從那里來的?(冰箱)冰箱里的冰是從那里來的?
小結(jié):水遇到冷會變成冰。
二、引導幼兒感知冰的特征
1、幼兒第一次玩冰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的冰,等一會請每個人拿一塊冰,玩一玩,摸一摸然后告訴老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提問:有什么感覺?(冷、滑)
2、再次玩冰(引導幼兒壓衣服、壓冰兩者進行比較)
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硬)
3、(紙和冰進行比較)冰是什么顏色的'?(透明)
4、小結(jié)。
三、冰的融化
1、剛才玩冰后你為什么要用毛巾擦手?手里的水是從那里來的?冰拿在手里為什么會變成水?
2、實驗:熱水和冰如果有很多冰,有什么辦法讓它馬上變成水?老師給冰請來了好朋友,請小朋友把冰放在大盆子里。管好自己的冰,看看冰碰到好朋友后有什么變化?老師到熱水,引導幼兒觀察。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豐富詞:融化)
3、老師這里有許多冰,請小朋友把它們拿到太陽底下去,看看它是怎么樣變化的?
四、延伸活動
1、幼兒到室外觀察冰的變化。
2、幼兒觀察冰花,教師講解冰花的制作過程。
3、請幼兒回家制作冰花。
科學教案 篇8
教案目的:
1、發(fā)現(xiàn)動物為了生存而采取的幾種自我保護的方法。
2、萌發(fā)探索動物奧秘的興趣。
教案準備:
《隱身妙招》。
教案過程:
一、引導幼兒傾聽《隱身妙招》。
1、師幼一起傾聽。
教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的名字叫做《隱身妙招》,的名字叫什么?對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里說了什么?里有些什么動物?
2、教師:聽到了里有些什么動物?
教師結(jié)合孩子的回答小結(jié):里有大老虎、枯葉蝶,蜥蜴,青蛙。
3、教師:老虎來了,小動物們都躲到哪里去了?為什么老虎找不到他們?(引導幼兒說說這些動物的防身妙招。這些動物用了一種什么方法來保護自己的?)
——幼兒回答:躲起來。
教師小結(jié):對了,它們都躲起來,隱身。因為它們身上的衣服和周圍環(huán)境的顏色很像。讓自己身上的顏色變得與周圍環(huán)境接近,把自己躲起來,讓老虎發(fā)現(xiàn)不了自己。)
4、結(jié)合圖片觀察與比較:看看枯樹葉上有什么?枯葉蝶。(原來枯葉蝶同枯樹葉一模一樣)草叢里有誰?青蛙(原來綠綠的青蛙躲到了綠綠的草叢里)你們能看出蜥蜴在哪里嗎?在泥土上(蜥蜴的皮膚和泥土的顏色是一樣。)所以老虎找不到這些小動物。
二、防身絕招。
1、教師:原來,動物們都非常聰明,除了這些動物,你知道動物還有哪些保護自己的方法?(幼兒自由說,如變色龍、狐貍、壁虎、烏龜、刺猬。)
2、教師小結(jié):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啊,聽說森林里的小動物每個都有自己的防身絕招,你知道變色龍、狐貍、壁虎、黃鼠狼自我保護的方法嗎?現(xiàn)在我們?nèi)ヂ犅犘游锏慕榻B吧!
教師: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扮演各種動物的聲音:如變色龍——變色,啦啦啦,我是神奇的變色龍,我身體的顏色能變,敵人來了我不怕;狐貍——裝死,要是我遇到敵人,我會馬上往地上一躺,來個裝死,誰也不會吃掉我這只死了的狐貍(出示負鼠,負鼠也是裝死)壁虎——斷尾,我是壁虎,我遇到敵人我的尾巴會斷掉,敵人就不敢碰我了。黃鼠狼——臭氣味,哈哈,我要是遇到敵人,我會發(fā)出臭氣味,敵人聞到臭氣味就不敢靠近我了等等。
小結(jié):小動物們很聰明的,想了許多辦法來保護自己,有的----有的----等。它們真是能干的小動物。
3、:對錯。
教師:現(xiàn)在我要考考大家有沒有記住這些小動物的防身絕招,老師出示各種動物圖片,請你們舉手回答是誰?是用什么方法保護自己的?
四、自我保護。
1、教師:動物們都有保護自己的好方法來躲過危險,那我們小朋友在活動、中,是怎樣保護好自己的?——幼兒討論、交流。
2、教師:今天我們學到了一些動物的防身絕招和保護自己的方法,相信我們會變的更聰明。在活動、中,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保護好自己。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感知西瓜蟲的主要外型特性幾其生活習性。
2、對小蟲子產(chǎn)生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放大鏡、畫紙、筆、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論西瓜蟲
1、教師出示西瓜蟲的圖片,引出話題:
“你們認識西瓜蟲嗎?”“你知道西瓜蟲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蟲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討論怎樣去捉西瓜蟲
1、“幼兒園里什么地方有西瓜蟲?我們到什么樣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蟲?
2、“我們捉西瓜蟲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蟲時需要注意什么?
三、幼兒在園內(nèi)自由尋找西瓜蟲
1、教師鼓勵幼兒結(jié)伴去找西瓜蟲,并提醒幼兒聽到信號就結(jié)合。
四、交流捉西瓜蟲的`經(jīng)歷
1、“你們找到西瓜蟲了嗎?怎么發(fā)現(xiàn)的?是在哪里找到的?
教師小結(jié):西瓜蟲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
五、觀察西瓜蟲并進行交流
1、引導幼兒借助放大鏡觀察西瓜蟲。
“西瓜蟲這么小,我們能看的清嗎?可以用什么工具讓我們看清它?
2、引導幼兒自由觀察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教師帶領(lǐng)喲額自由觀察
“西瓜蟲的頭上有什么?是什么樣的?西瓜蟲的身體是什么樣的?(教師可讓幼兒自由說)
六、引導幼兒畫西瓜蟲,并記錄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
“今天西瓜蟲跟我們一起玩,我們給這位小客人畫個像吧!
幼兒邊觀察,邊畫。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5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6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1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30
科學教案(精選)07-28
科學教案(精選)09-02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3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7-21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