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這是一篇講讀課文。主要講在暑假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全文共有10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在暑假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第二自然段寫天都峰的高和陡。第三、四、五自然段講“我”與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相遇,并約定一起爬天都峰。第六、七自然段,寫“我”與老爺爺,還有爸爸,一起奮力向上爬,終于爬上了天都峰頂。第八、九自然段,寫“我”與老爺爺登上天都峰以后,相互道謝。第十自然段,講爸爸總結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課文最后以爸爸的話結尾,發(fā)人深思。這一老一小,雖然互不相識,卻能相互鼓勵,相互學習。這就是“真有意思”的“意思”。這句話也告訴我們,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
1.教育學生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yǎng)他們從小不怕困難,奮發(fā)向上的品格。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3.理解課文內容,能回答課后的問題。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師生交流有關天都峰的所查找資料。
(天都峰是黃山“七十二峰”中最險峻的三大奇峰之一,海拔1840米,登山石階大約有1.5公里長。天都峰最險處是鯽魚背。它是一道長約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特別是生字字音。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用和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
3.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讀音。
陡攀辮決勇
(2)字形難點。
顫:左右結構。第十三筆是“—”。
(3)理解詞語。
猶豫:拿不定主意。
奮力:充分鼓起勁來。本課指努力向上攀登。
終于:表示經過種種變化或等待以后出現(xiàn)的情況。本來是指“我”、爸爸和老爺爺經過艱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頂。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課指什么事出乎意料?(指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 佩。)
汲。何。
三、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課時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讀第一自然段,說說這一段交待·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給你留下什么印象?畫出有關語句,出聲讀一讀。
2.說說課文中是怎么寫天都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頭望”、“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
“我爬得上去嗎?”這一句是不是懷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更進一步地表現(xiàn)了天都峰的高。)
(2)陡:“筆陡”“石階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fā)顫!”
教師用一根線繩作為“石階邊上鐵鏈”,使學生體會什么叫似乎從天上掛下來的。
什么叫“發(fā)顫”?真的害怕嗎?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導讀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點。
學生練讀,評讀。
4.小結。
作者寫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難,暗示了登上這么高、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氣和力量的'。
三、學習課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自讀這部分內容,畫出老爺爺和“我”的對話。
2.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
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
3.思考:他們所說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是什么意思?他們是互相懷疑嗎?表現(xiàn)了他們什么精神?
學生分組討論。
集體匯報、小結。
(天都峰這么高、這么陡,小朋友這么小的年紀,老爺爺這么大的年紀怎么也來爬呢?表面上似乎雙方都有懷疑,實際上是互相羨慕、敬佩,表現(xiàn)出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有感情朗讀對話。
四、學習課文第六、七自然段。
1.提問:“我”怎么爬天都峰?畫出動作的詞語。
(“攀著鐵鏈上”、“手腳并用向上爬”。)
2.出示句子,填空,再說說用上括號里的詞語好在哪里,我( )向峰頂爬去。
(用上“奮力’’突出了爬山過程的艱難,要充分鼓起勁來不怕困難、向上攀登。)
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 )都爬上了天都峰頂。
(“終于’’是經過“奮力”的結果。使我們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須奮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達到目的。)
3.朗讀課文。
五、學習課文第八、九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爺爺為什么要互相道謝?
(1)老爺爺為什么說是“你的勇氣鼓舞我”?“居然”在這里說明什么?
(其實也可以說是意料之中,因為老爺爺有那種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為什么說“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氣向上爬的?”
(3)他們的對話中都有一個什么詞?這“勇氣”體現(xiàn)在哪里?
(體現(xiàn)在他們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沒有勇氣,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從他們的話中體會出什么?
(一個人只要有決心,有勇氣,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六、學習課文第十自然段。
1.爸爸為什么說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因為這一老一小,雖然互不相識,但是都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勵,互相學習。)
2.想想他們是怎樣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3.你從爸爸的話中體會出什么?
(這句話告訴我們,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才能取得進步。)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時間: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義,體會作者對小熊朋友真摯的感情。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激發(fā)學生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珍惜所有帶給我們快樂感受的事物。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童年的朋友”的含義。
2、體會聯(lián)想句的作用。
教學方法:讀寫結合。
教學準備:小黑板,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美好的童年時代有哪些好朋友。引導學生不僅說出陪伴自己玩耍的伙伴,還要說說無生命的玩具朋友。
2、出示學生喜愛的玩具的圖片,激發(fā)學生對玩具朋友的回憶。
3、過渡:很多玩具朋友陪伴我們度過了美好的童年時代,今天,我們跟著一位外國作家走進他的童年,看一看他童年的朋友是誰,他們之間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
二、檢查預習
1、學習生字。認讀字音,理解字義。
2、學習詞語:拳擊家、代替、形影不離、硬邦邦、沉默、克制。學生開火車領讀詞語。
三、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文中“我”童年的朋友是誰?我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我童年的朋友是誰?
3、學生默讀課文,思考我和小熊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故事,完成下面填空。
(出示幻燈片):“我”一開始要當(拳擊家),拿童年的朋友——小熊來(練拳),但是“我”后來想到(小熊曾經帶給我的快樂),于是“我”改變主意,永遠不想當(拳擊家)了。
四、品讀感悟,理解課文。
1、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小熊的?(顏色、眼睛、雙手)
2、具體說一說它的顏色、眼睛、雙手分別是什么樣的。
3、想一想“我”和小熊以前的關系怎樣?理解“形影不離”的意思?
4、思考:“我”為什么流淚了。
五、學習完這文章談談自己的感受。
。和晔亲蠲篮玫,童心是最可貴的,讓我們善待自己童年的朋友,珍惜所有帶給我們快樂感受的事物。
六、體會聯(lián)想句的作用(聯(lián)想句能讓句子中的事物變得生動、活潑、有趣起來。)
七、布置作業(yè)
1、給下面的字加部首組成另一個字,再組詞。
青()()()()()()
京()()()()()()
2、把自己童年的一個玩具朋友介紹給同學,告訴大家發(fā)生在你們之間的故事。
八、板書:童年的幻想豐富多彩、而且多變
童年的朋友相當拳擊手、要買沙袋、爸爸不肯
找到小熊、勾起回憶、放棄練拳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閉確區(qū)分獨體字做偏旁時筆畫的變化,自主識字,激發(fā)學生自主識字的愿望。
2被累詞語,感悟詞語與句子的關系,初步培養(yǎng)學生連詞成句的能力。
3北乘泄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繞口令,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感悟詞語與句子的關系,積累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學準備
“讀一讀、比一比”的漢字卡片,“照樣子寫一寫”的詞語卡片和插圖,《雜詩》的誦讀錄音,“自主識字園地”中 的蘑菇生字卡片,以及各個小伙伴的錄音。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接受任務
今天是小刺猬京京的生日,它想請語文樂園的好朋友們一起共進晚餐,你們愿意幫助京京請這些好朋友嗎?每邀請一位小伙伴必須完成一道小練習,有信心完成任務嗎?
二、齊心協(xié)力,邀好友
1倍烈歡粒比一比,邀請小熊。
。1)讀題,明要求。
。2)出示第一組“王—珠”,按題目要求讀一讀,比一比獨體字作偏旁的變化。
。3)同桌合作按剛才的方法互相發(fā)表意見。
(4)全班交流,找出變化。
(5)你還發(fā)現(xiàn)哪些字作偏旁時樣子變了,選擇自己想寫的字寫一寫,在班上展示。
順利完成此練習,向小熊發(fā)出邀請。
2蹦慊谷鮮段衣穡
。1)自主讀題,自由練習讀詞語。
。2)分組練習(齊讀、開火車讀均可),糾正讀音,邊讀邊想象。
。3)檢驗成果,男女生賽讀,自主評價。
認真觀察這四組詞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獲勝方向老朋友漢字娃娃發(fā)出邀請。
3閉昭子寫一寫。
(1)依次出示例子中詞語→插圖→第一個句子,讀一讀明確例句要求,再出示第二個例子讀一讀,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本題的要求是什么。
(2)嘗試練習,同桌合作借助插圖做“連句子”游戲,寫一寫,讀一讀。
。3)看看我們這次又能請到誰。
4倍煉簾潮常閱讀積累。
小白兔最有文化了,我們向它學學古詩吧!
。1)聽錄音《雜詩》,引導學生跟讀。
(2)自主練習,同桌互讀,糾正讀音讀順古詩,賽讀。
(3)比一比,看誰會背。
。4)你還知道唐代詩人王維寫的其他詩嗎?背背看。
5倍煉鐐嬙媯輕松積累。
。1)借助拼音讀準《你們就像花》,同桌互讀互相延音,讀通讀順。
。2)出示插圖齊讀,說說你明白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
(3)賽讀,學生自主評價,鼓勵學生課后搜集更多繞口令。
恭喜大家順利完成任務!我們來看看京京在干些什么?原來它正忙著給大家準備晚餐呢!看看它都準備了什么?有青菜、蘿卜、生日蛋糕……好多吃的?删褪菦]有大家愛吃的野蘑菇!怎么辦?
三、自主識字,準備晚餐
1弊災魘蹲鄭幫助京京采蘑菇。
2苯渙鰨耗悴閃碩嗌倌⒐劍勘缺人采的蘑菇多!獎勵蘑菇卡片予以鼓勵。
3鼻朧蹲侄嗟耐學介紹識字經驗。
4弊呦倫位,自主向小伙伴或老師請教不認識的.字。
非常感謝孩子們的幫助,相信京京一定會和它的伙伴們度過一個難忘的夜晚的!
四、課后拓展
自制“自主識字園地”?伎寄愕耐、好伙伴。
附: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4
一,情境鋪墊,導入新課。
師:四年(一)班的張華同學這幾天可忙拉,她正準備著下周的的數學奧數。你看,現(xiàn)在她正要去李誠家請教數學題。
。(大屏幕顯示器上出現(xiàn)了配樂動畫演示)
1,配樂動畫:張華在從自己家向李誠家走去。(或者線段圖)
、,指導觀察,提出問題:張華每分鐘走60米,走了6分鐘,走了多少米
師:哪位同學來說說張華走了多少米。
師:好,你來說說是怎么做的?
、冢瑢W生口頭列式回答后,復習數量關系:速度x時間=路程
師:也就是說求張華走的路程就相當于求兩地的距離是多少?(出示紅字“兩家相距多少米”)
師:有一天, 張華放學回家,正準備做作業(yè),發(fā)現(xiàn)不小心將同桌李誠的作業(yè)本帶回了家,她趕緊打電話給李誠,兩人在電話里商量了一會兒,如果步行的話,有幾種辦法可以讓張華把作業(yè)還給李誠?現(xiàn)在請同學們幫他們想一想辦法?看哪組的同學辦法最多?
。ㄒ运娜诵〗M討論的形式)
師:好,哪組的同學想出來的,派一名代表起來回答。
。▽W生一般會有三種想法:一是讓張華帶給李誠。二是李誠自己去取,三是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fā),在路上相遇。)
師:這些都是同學們?yōu)樗麄兿氤龅霓k法,大家想一想,第一次和第二次有幾個人在運動?而第三次呢?
2,請兩位同學上臺表演
、伲O問:兩個人,兩個物體運動時,速度,時間,路程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 (這堂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類問題中的有關知識。)
②揭示課題:[板書:相遇問題]
二,指導觀察,學習新知。 (—),教學準備題
1,示題:張華距李誠家390米,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fā),向對方走去,張華每分鐘走60米,李誠每分鐘走70米。
2,讀題,提出思考問題:幾個人運動?運動的方式和結果怎樣?、帶著觀察動畫演示。
3,動畫演示,指導觀察,幫助理解概念:
A,電腦動畫顯示第一次(全過程)。
交待線段的長表示兩家間的路程,線段的兩端表示兩家的住地。畫面為:張華走過的路用紅色線段表示,李城走過的路用藍色線段表示。
B,電腦動畫顯示第二次(全過程)。
(1),兩個人出發(fā)的時間,地點,運動的方向,最后的結果是怎樣?帶著問題讓學生再次仔細觀察動畫顯示。
(2),認識概念:同時","兩地","相對","相遇"。
師:這是幾人在運動 [板書:兩個人]
師:兩人出發(fā)的時間相同嗎 [板書:同時]
師:他們運動的方向又是怎樣 [板書:相對]
師:最后結果是怎樣的。 [板書:相遇]
4,填寫表格,通過電腦動畫顯示,師生共同研究兩人行走的路程與時間的變化情況,把數據填寫在表格里,并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
(1),電腦動畫顯示,教師按動鼠標,屏幕顯示兩人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1分鐘。
師:(1)兩人一分鐘所走路程各是多少 路程和是多少
(60+70=130米)兩人還相距多少米 (390—130=260米)(板書)
(2),用同樣的方法電腦繼續(xù)顯示,兩人繼續(xù)同時出發(fā)再走一分鐘填寫表格后
指導學生觀察體會:當隨著時間的增加,兩人所走路程和也增加。而兩人間的距離反而減少。(3),用同樣的方法電腦繼續(xù)顯示:兩人同時出發(fā),再走一分鐘,也就是兩人共同走了3分鐘。
教師指著屏幕上的線段圖和表格提問:張華和李城3分鐘走的路程分別是多少 (180米,210米)他們走的路程和是多少 (180+210=390米)行了三分鐘,兩人距離是0,這說明什么
引導學生懂得:兩人同時出發(fā)3分鐘,兩人之間的距離為0時,也就是兩人走到同一個地點,表示他們相遇了。(教師按動鼠標,在兩人相遇點上發(fā)出響聲三下,電腦顯示器隨之出現(xiàn)"相遇"兩字)
教師按動鼠標,鼠標指著"390米"字眼,線段全長閃礫三下并發(fā)出聲響
。提問學生:兩人相遇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師:完成上面這道題,寫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要求同學們上課時將練習本準備在桌角。)
(二),教學例五。 l,自學例題
、,示題: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里走向學校。小強每分走65米,小麗每分走70米,經過4分,兩人在學校門口相遇。 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
師:全班齊讀。
(2)讀題
找出的條件和所求問題,兩人是如何運動的.?找關鍵詞語。
師:這道題給我們的條件有哪些?
思考:兩家的距離跟兩人所走的路程有什么關系?可以用關系式表示嗎
2,指導觀察動畫顯示。
(1)第一次動畫顯示。
教師只需顯示電腦動畫,讓學生說出兩個人運動的時間, 出發(fā)的地點,運動的方向和結果。
(2)第二次動畫顯示。
教師提問:求兩家相距多少米就是求什么 請學生再次認真觀察動畫軟件顯示,分小組討論問題。(看哪組的做法最多。)
板書:兩人所走的路程和=兩家的距離
3,嘗試列式計算,并分組討論列式根據。
4,檢查學生列式情況,要求說出兩種列式根據。
教師把一名學生的答案用實物投影儀投影到大屏幕上,并讓他說出列式根據。學生先回答,教師再用電腦動畫顯示加以證實。
5,教師演示動畫,證實學生的算法。
第一種算法:
師:65x4求出什么 (電腦動畫顯示:小強所走的紅色線段閃爍了三下并發(fā)出聲響)
師:70x4求出什么 (電腦動畫顯示:小麗所走的籃色線段閃爍了三下并發(fā)出聲響)
師:為什么把64x4和70x4加起來 (小強和小麗兩人共走的整段線段閃爍了三下并發(fā)出聲響)
第二種算法:
師:65+70求出什么 (動畫顯示把小強和小麗第一分鐘走的那段閃爍,并移動到下面)
師:65+70的和為什么乘以4? (動畫顯示小強和小麗共走了4分鐘,每分鐘都走了(65米+70米)就有了4個(65米+70米)
65+70
6,兩種算法對比。
(1),在數學知識上有什么聯(lián)系
(2),解答思路上有什么區(qū)別
引導學生得出:兩種解法思路上不同,結果相同,而兩種
算法的算式之間的聯(lián)系,正好符合乘法分配律。
三、練習鞏固,加深理解
這些都是同學們自己探索出來的,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大家掌握了沒?
1。 志明和小龍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如圖),經過5分兩人相遲,兩地相距多少米 (用兩種方法解答。)
(做一做,只列式不計算)
簡略說說做法。
四 拓展練習:(用多種方法解答)
師:我們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這樣時間一樣的相遇問題不多,一般是一個先走了一段時間后,另一個才開始走,我們來看看遇到這種問題,該怎么解決呢?
。 屏幕出示 )
甲,乙兩列火車從兩地相對行駛。甲車每小時行75千米, 乙車每小時行69千米。甲車開出后1小時,乙車才開出,再過2小時兩車相遇。兩地間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要求同學畫線段圖)
找出的條件和所求問題,兩人是如何運動的?找關鍵詞語
師:這道題給我們的條件有哪些?(板書)
師:求兩地間的鐵路長也就是求什么?(同桌討論)
師:(指名)說說你是怎么做的?(將該同學的作業(yè)放出來。
并提問學生,請他說出為什么這樣畫,這樣做 講出算法的思路。
五、談談你的收獲
師:哪位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語文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觀察,啟發(fā)他們通過想象來理解課文。
3、解課文的同時,隨文識字“懷、壞、唱、嘴”
4、了解鄉(xiāng)下孩子豐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養(yǎng)學生熱愛農村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小朋友,中秋即將來到,正是田野里最美的時候。瞧,今天的天氣多好啊!真是金風送爽,天朗氣清。在這么好的陽光下,讓我們一起走進田野,去欣賞那宜人的秋色,認識一群可愛的鄉(xiāng)下孩子吧!
出示、齊讀課題:鄉(xiāng)下孩子
2、農村和城市的環(huán)境不同,鄉(xiāng)下孩子和城市孩子的生活也不一樣。那么,鄉(xiāng)下孩子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呢?先聽聽老師的'介紹吧!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聽配樂朗讀。
2、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找到答案了嗎?看來,光聽一遍是不夠的,還是讓我們走進他們的生活去看一看吧。
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5、抽讀課文。分小節(jié)讀。容易讀錯:曾盛菜撐逮難懂的詞:野菜饞嘴曠野(一望無際的廣闊的田野就叫——曠野)特殊詞組:一只蝴蝶一片草葉一籃野菜一串小魚
6、齊讀課文。
三、精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節(jié)
1、抽讀第一節(jié)思考:誰曾是媽媽懷里歡唱的黃鸝?誰曾是爸爸背上盛開的野菊?句式練說:鄉(xiāng)下孩子是------------------,是----------------。
2、引導感情朗讀閉上眼睛,此刻你就躺在媽媽的懷里,多么溫暖,多么舒適啊。媽媽輕輕的搖著你,給你講故事,教你讀兒歌,你也正給媽媽唱著那好聽的歌呢。是啊,多么像一只歡快的黃鸝啊,這時你覺得鄉(xiāng)下孩子是怎樣的?(幸福的、溫暖的)
3、帶著幸福溫暖地感覺讀讀第一句。
4、爸爸又喜歡背著鄉(xiāng)下孩子到哪兒去干什么呢?(逮蛐蛐捉蚯蚓抓蝴蝶……)
師:對了,背著鄉(xiāng)下孩子到處跑,去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孩子們心里是那樣的高興,臉上樂開了花,就像一朵盛開的野菊。大家笑笑,看誰的笑最美。
帶著這樣的笑,讀第二句。教師板書:幸福
5、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他們的幸福吧!齊讀第一小節(jié)。(美讀)
過渡:在家里,鄉(xiāng)下孩子過得是那樣幸福,來到美麗的大自然里,他們的生活又非常的有趣呢。教師板書:有趣
(二)學習第二、三小節(jié)。
1、自由朗讀第二三小節(jié),看看這些鄉(xiāng)下孩子平時都做哪些事情呢?
用波浪線在文中把描寫事情的詞語標出來。
2、學生交流
教師歸納板書:捉蝴蝶含草葉挖野菜逮小魚
3、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事情多讀一讀。
4、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事情,教師指導感情朗讀
第一處:鄉(xiāng)下孩子捉到一只蝴蝶,會想些什么呢?(自由發(fā)言)
小結:多有意思啊,和蝴蝶一起舞蹈,帶著蝴蝶一起去學習……鄉(xiāng)下孩子編織的故事可真美麗啊!
引讀第一處課文(美美的)
第二處:如果你就是鄉(xiāng)下孩子,你會用草葉吹出哪些動聽的歌曲呢?(學生說)小結:是啊,多么動聽的曲子啊,多么快樂的鄉(xiāng)下孩子啊。
引讀第二處課文。(快樂的讀)
第三處:一籃野菜,可撐圓了小豬的肚皮,吃的飽飽的,小豬會說些什么?借助插圖觀察、想象。
引讀第三處課文。(舒服的讀)
第四處:鄉(xiāng)下孩子不僅喂飽了小豬,還逮了一串小魚呢?吹竭@么多的小魚,小貓會做些什么呢?
引讀第四處(高興的讀)
5、帶著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讀一讀第二三小節(jié),體會鄉(xiāng)下孩子多姿多彩的生活吧。
6、如果你是鄉(xiāng)下孩子,你最想做些什么?
(三)學習最后一小節(jié)
是啊,鄉(xiāng)下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在溫暖的陽光下,在曠野里捉蝴蝶、含草葉,是多么快樂,多么幸福啊。讓我們把這份快樂與幸福融入最后一段的朗讀中吧。板書:生長(陽光曠野)
四、品讀課文,仿創(chuàng)詩歌
1、課件出示:挖一籃野菜,撐圓了小豬的肚皮。逮一串小魚,樂壞了饞嘴的貓咪。(動詞的準確使用)
2、老師的創(chuàng)作:割一籃青草,喂飽了可愛的小兔。(學生認真讀)
3、學生創(chuàng)作,寫在書上。
4、交流展示(來得及的話)
五、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鄉(xiāng)下孩子幸福像黃鸝
像野菊
有趣捉蝴蝶
含草葉生長(陽光、曠野)
挖野菜
逮小魚
語文教案 篇6
一、導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經驗、判斷、胎生、壽命”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fā)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重點)
4.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的方法。(難點)
二、課前獨學
1、大聲朗讀課文三遍,標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讀準字音,劃出新詞,并讀一讀、記一記,給課文后的生字注上拼音,并組一個詞寫在書上。
2、比一比再組詞。
驚( ) 肢( ) 柿( ) 抬( ) 噸( )
鯨( ) 枝( ) 肺( ) 胎( ) 頓( )
3、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
4、查找有關資料,我了解了鯨這種動物的以下幾方面的知識:
第一學時
一、導學引領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鯨的?用找中心句或列提綱的方法寫下來。(中心句在文中畫線)
2、再讀課文第一段,讀懂了什么?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在書上作批注)
二、盤點收獲:(說一說)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知道了:
三、檢測反饋
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領悟說明的方法,再按要求填空。
在這一段話中,作者用了( )、 ( )、 ( )等說明方法說明鯨“大”。首先,作者用( )與( )作比較,說明鯨體型( );然后列舉數字說明鯨的體重,用重量說明鯨( );最后以我國發(fā)現(xiàn)的一頭鯨為例,將它的( )與( )作比較,說明鯨大。
《鯨》的教學設計說明
李曉虹
一、開課。(設計說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直觀感受鯨很大,也很壯美。)
1、指名在黑板上畫一幅鯨的簡筆畫。
2、播放視頻:壯美的鯨
二、質疑:看到翻騰的鯨,跳躍的鯨,你想了解它什么呢?(設計說明:質疑是學生主動學習的標志,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重要途徑,又是教學信息反饋和交流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留給學生質疑的空間和時間,充分肯定學生善思好問的精神,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
三、檢查獨學情況。(設計說明:《語文課程標準》對五、六年級的識字要求是“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所以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學生自主匯報或抽查方式檢查、鞏固語基知識,適機引導學生能從課文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新詞,并讓學生說說用什么方法讀懂的`,達到學習方法的交流和積累。)
1、對子之間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認讀PPT上的詞語: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經驗、判斷、胎生、壽命。
3、比較“腭、肺、肚、胎”的字形,正確書寫這幾個字,并把這幾個字寫在插圖中鯨的相應的部位上。
4、檢查課文朗讀情況:重點檢查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朗讀,關注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話用的是問號,明白讀書要關注那小小的、不被人注意的標點符號,寫作文時也要善于運用標點符號。
四、根據導學案的第一題,自主學習。(設計說明: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突破重點。圍繞“課文從哪幾方面介紹鯨?”的問題展開學習。)
五、第一自然段每一句話都在寫鯨的大,你喜歡哪一句,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按導學引領2的要求自學。
六、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主學習的成果。(設計說明:合作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主要學習方式之一。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去發(fā)現(xiàn),認識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比喻等說明方法。)
七、全班交流。(設計說明:針對學生的匯報情況,教師抓住重點詞句進行適時、適當的點撥,并結合課前搜集的文字、圖片資料擴展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深入體會鯨的特點。)
八、通過朗讀來表現(xiàn)鯨的大:自由讀、小組合作讀、全班展示讀。
九、盤點收獲:我們學習說明文,不僅要了解事物的特點,還要學習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寫作文時也要把這些方法運用到作文中去。
十、完成導學案檢測反饋。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自主學習,會認7個生字,會寫6個字。
過程與方法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征,激發(fā)學生觀察、探索自然萬物的興趣。
重點難點:
1.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征,激發(fā)學生觀察、探索自然萬物的興趣。
2.了解蝸!奥龡l斯理”特點的具體體現(xiàn)。
教學準備:
生字卡;課前搜集有關蝸牛的資料;觀察蝸牛的活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猜謎語揭題
1.出示謎語:一頭小牛黑溜溜,無角無尾不拉犁,背著房子很自在,拖拖拉拉慢慢走。
2.同學們,蝸牛是一種很常見的動物,你能說說蝸牛有哪些特點嗎?(相機板書并理解“慢條斯理”)
3.通過觀察和課外閱讀我們對蝸牛有了一定的了解,你們想不想更全面地了解它?讓我們走近它吧!(將課題補充完整)
4.激疑:看到課題,你有哪些疑問?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主要介紹了蝸牛哪些特征和習性?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蝸牛的生活是慢條斯理的?
2.指名答思考題。
3.指名讀課文。
(1)檢查正音。注意以下生字的讀音。
泌(mì)灼(zhuó)盹(dǔn)嗅(xiù)卵(luǎn)
(2)相機理解詞語意思。
慢條斯理:形容動作緩慢,不慌不忙。
灼熱:像火燙著一樣熱。
黏液:黏稠的液體。
腺:生物體內能分泌某些化學物質的組織,如人體內的汗腺和唾液腺,花的蜜腺。
自食其力:憑自己的勞動養(yǎng)活自己。
三、再讀課文,理清順序
1.課文介紹了蝸牛哪些生活習性?(爬行、睡覺、吃食、繁殖、棲息)
2.課文的敘述順序是怎樣的?給課文分段。
四、識記生字詞
1.自由識記。
2.交流記憶方法。重點指導以下生字。
“灼”的右邊部分是“勺”,不是“勻”。“盹”注意與“噸”區(qū)分。
五、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
課文介紹了蝸牛哪些生活習性?
二、感知蝸牛的生活習性
1.分組自學課文。
找出介紹蝸牛生活習性的詞句。
2.討論交流。
(1)蝸牛是怎樣爬行的?黏液有什么作用?
(2)蝸牛大部分時間不動,待在殼內睡覺。那么它們睡覺有什么特點?
(3)蝸牛吃食、繁殖和棲息方面各有什么特點?
(4)蝸牛的身體有什么特征?哪些地方令你感到吃驚?
3.練習:加上合適的關聯(lián)詞。
(1)( )蝸牛背著房子走,( )我們不會認為一小時爬行4米太慢。
(2)( )蝸牛的視力不好,( )它的嗅覺很靈敏。
(3)( )蝸牛的牙磨壞了,( )會長出新的。
三、感悟蝸牛的“慢條斯理”
1.快速瀏覽課文。
思考: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蝸牛的生活是慢條斯理的?
2.討論交流思考題。
3.課文的開頭有什么特點?(一問一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一問一答,就把讀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蝸!奥钡奶攸c上來了。)
4.指導朗讀第1、2自然段。讀出疑問與驚訝的語氣。
四、拓展延伸
1.課文介紹了蝸牛的習性,誰還搜集了有關蝸牛的其他資料?補充介紹資料。
補充介紹:蝸牛除了鈣質硬殼以外,全身都是軟軟的,但它的力氣可大呢,能背動比自身重20倍的東西,能移動比自身重210倍的物體呢!
2.“蝸牛的自述”:以第一人稱復述課文,深化理解,練習表達。
五、作業(yè)
1.選擇正確的答案。
破折號的作用有:①注釋說明;②表示聲音的中止、停頓、延長;③表示話題轉移;④表示語意的遞進。
(1)這“地毯”是它自己鋪的——一條黏液做的“地毯”。( )
(2)觀察蝸牛是挺有趣的——假如你能找到它們的話。( )
2.練筆:觀察一種動物,抓住特點寫下來。
板書設計:
蝸牛慢條斯理的生活
爬行 一小時只能走大約4米
睡覺 灼熱的陽光,下雨,整個冬天
生活習性 吃食 整天吃,連吃幾個小時不感到飽
繁殖 卵產在洞里,幾十粒到上百粒
棲息 潮濕的地方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說明性的課文。課文介紹了蝸牛爬行、睡覺、吃食、繁殖和棲息等方面的習性,以及一些生理特征。課文知識性強,但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激發(fā)學生觀察、探索自然萬物的興趣,并學習表達觀察所得。課后的兩道思考題緊扣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因此理解課文的內容可根據這兩道思考題,從兩方面入手:一是感知蝸牛的生活習性和特征。二是感悟蝸牛慢條斯理特點的具體體現(xiàn)。
文章語言淺顯易懂,應盡量讓學生自學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自學課文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征,了解蝸牛“慢條斯理”的特點。課文中對蝸牛的生活習性和生理特征進行了多方面的介紹,但并不完全,可讓學生補充介紹觀察所得和搜集的資料,使他們對蝸牛的了解更全面、更詳細?勺寣W生改變人稱,以蝸牛的身份進行 “自我介紹”。既讓學生對蝸牛這種動物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靈活地運用材料的能力。
不足:由于是代班上課,對所教對象了解不多,個別學生對我的教學方式不適應,課堂上回答問題的人較少,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經歷和事跡,理解有識之士在封建社會的傾軋中生存的痛苦和憤慨。
2、認識文章既重敘事、又重議論,兩者相得益彰地表現(xiàn)人物特點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寫作特點。
3、領會作者概括的“士窮乃見節(jié)義”的生活哲理和“文窮而后工”的藝術規(guī)律。
教學重點:認識文章夾敘夾議的寫法特點。
教學難點:體會“士窮乃見節(jié)義”“文窮而后工”的哲理。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指導學生讀懂文句,理清文章思路。
教學進程:
一、簡介。
1、介紹柳宗元:參見教材P92“柳宗元小傳”。
2、介紹碑文:碑文自古以來,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幾種常用的碑文有:
(一)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頭、正文、落款三部分組成。
1.抬頭:抬頭主要寫死者的生前職務、職業(yè)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寫。
2.正文:正文主要寫明立碑者對死者的稱謂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落款寫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時間可寫可不寫。
(二)墓志銘
墓志銘常常由標題、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組成。
1.標題: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種名組成。如《柳子厚墓志銘》。
2.正文:一般分為“志”“銘”兩部分!爸尽庇蒙⑽模浭鏊勒咝帐、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跡;“銘”用韻文,表示對死者的贊頌和哀悼。起先,一般將墓志銘刻石,埋入墓中,后來則立石于墓前,成為墓碑。
3.落款:注明立碑的單位名稱、撰文者姓名,同時署上成文日期。有的墓志銘立碑單位名稱或撰文者個人姓名已寫在標題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功德碑:通常也有標題、正文、落款三部分組成。
1.標題: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稱謂和文種名稱構成。如《某某先生捐資建校紀念碑》。
2.正文:敘述在何時、何地、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時正文也要闡明立碑單位或個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稱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二、疏通文句。
1、自讀、掌握每段重點詞句(提示如下):
第一段:皇考以
第二段:逮有子俊杰廉悍踔厲風發(fā)屈
第三段:用事者例出泛濫停蓄
第四段:是豈不足為政邪?因其教禁順賴以男女質錢子本相侔沒與設方計令書其傭比一歲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
第五段:亦在遣中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拜疏士窮乃見節(jié)義詡詡強笑語以相取下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而其人自視以為得計,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愧矣。
第六段:勇于為人貴重顧藉推挽窮裔道不行于時也自持有出于人自力以致必傳于后雖使子厚得所愿,為將相于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第七段:立然諾盡竟
第八段: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2、朗讀、翻譯全文。
三、理清文章思路
1、思考:文章各段分別寫什么?可分為幾部分?
2、討論:
全文八段,可分為三部分;
(一)(1)寫死者家世。
(二)(2-6)選取柳宗元一生五個主要方面敘寫:少年才俊、出仕被貶、柳州政績、以柳易播及文學成就。
。ㄈ7-8)寫子厚之死、歸葬及銘辭。
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認識韓愈墓志銘的創(chuàng)新寫法,體會“士窮乃見節(jié)義”的哲理
教學進程:
一、閱讀與探討
1、文章從哪幾個方面寫柳宗元的為人的?摘出具體語句。(文后練習一)
討論;主要從他為人的品格、學業(yè)成就和做官的政績等方面加以介紹。
2、給你印象最深的是柳宗元怎樣的為人?選取文章精彩語段,說說柳宗元令你敬佩的地方,賞析作者寫人的方法。
提示:第四段--為政才能高,選取典型事例;傳播文化的功勞,他人拜其為師,襯托手法。
第五段--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選取典型細節(jié),對比寫法。
3、賞析多處對比的具體作用。(文后練習二)
4、貫穿文章諸多材料的主線是什么?文章第7段是否為閑筆,為什么?銘文有何深意?
提示;以朋友之義為主線。
第7段并非閑筆,回應了前面議論交誼的.話,再比襯柳生前為人之正直,借以鞭撻世俗的丑惡風習,使文章更進一步,突出了文章主旨。
第8段銘文語短情深,因為死者生前曾以無后為憂,而死后孩子又特別。凰糟懳氖菍λ勒咦畲蟮陌参浚瑯颖憩F(xiàn)作者對柳的一往情深。
二、賞析韓愈墓志銘的創(chuàng)新寫法。
1、墓志銘常規(guī)寫法
①從內容上,“直述世系、歲月、名字、爵里”,對死者一生的德行、事業(yè)有一個完整的介紹。
②從章法上,開頭敘述死者的世系、爵里,中間敘述死者一生經歷,最后扼要交代后人;寫作時以敘事為主,作者的態(tài)度是隱含其中的。
、勰怪俱懸话阋罢摿械律乒住,并且“稱美弗稱惡”。
2、比較本文的創(chuàng)新“變體”寫法。
、匍_頭不敘姓氏、里居。
、谥虚g以較大篇幅發(fā)了兩次議論:一是議論世俗交情,二是柳的坎坷經歷與文章必傳于世。
思考:這些議論的用意何在?如何理解“士窮乃見節(jié)義”“文窮而后工”的哲理?作者說“雖使子厚得所愿,為將相于一時,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你能“辨之”嗎?(文后練習一)
③對柳一生因支持王叔文改革而遭貶斥的大事采用淡化處理的敘述方式。
3、小結韓愈文章的獨特寫法。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 朗讀品味,咀嚼詩歌語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義。
2、激活學生感知、想象、體驗、認識等潛在能力。
[教學方法]:
1、 朗讀感悟法。
2、 問題法。
3、 演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昨天就已經學習了的《沁園春長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詩詞充滿豪情、催人奮進,有一種博大雄渾的美感。文學作品中的美所顯現(xiàn)出的形式是多樣的;不只是讓人愉悅的東西才美,那哀婉、凄美、感傷,能夠深深打動人心的東西同樣具有美的力量。今天,我們就來欣賞《雨巷》,從中體會詩歌給我們帶來的美感。
二、誦讀、整體感知。
1、集體朗讀,初步感知詩歌的感情基調。
①相信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那就請大家一起帶著感情地朗讀一下這首詩。
、谧x完全詩,你最強烈的情感體驗是什么?(憂愁的,哀傷的)
、凼堑模娭袥]有大江東去似的慷慨豪邁,也沒有涓涓細流似的輕快明麗,而是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憂愁。那么,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基調去朗讀呢?(低沉的,感傷的)
、軐,咱們把它概括為低沉幽怨,行嗎?(生表示贊同),那就讓我們讀出這種感覺來。
2、請一位學生單獨朗讀。
、倌敲凑l愿意來給我們大家朗讀一下呢?
、诒頁P一下。節(jié)奏把握得較好,能體現(xiàn)感傷憂愁的感情基調。
3、這首詩中,詩人用了哪些詞語著意表現(xiàn)詩歌的這種凄美、感傷的基調?
、僭娙嗽诿鑼懳視r,用了彷徨彳亍冷漠 凄清 惆悵等詞語來表現(xiàn)詩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寫姑娘時,用了哀怨又彷徨結著愁怨 凄婉迷茫表現(xiàn)了姑娘像我一樣的迷惘、彷徨。
、墼诿鑼懹晗飼r,用了頹坦 寂寥兩個詞,描繪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圖
三、簡介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生平
1、大家讀了一遍,便有了這么多的感覺。的確,我們感覺到這首詩很低沉、傷感,充滿著愁緒和無奈。我為什么會這樣哀怨?為什么會產生這樣失落、惆悵的情感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
明確: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現(xiàn)代詩人。主要有詩集《我的記憶》(包括《舊錦囊》、《雨巷》、《我的記憶》三輯,與1929年出版)、《望舒草》等。他是中國新詩發(fā)展中“現(xiàn)代派”的代表詩人,成名作《雨巷》被葉圣陶先生譽為“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的紀元”,作者也由于此詩獲得“雨巷詩人”的稱號。
《雨巷》產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黑暗的時代。反動派對革命者的血腥屠殺,造成了籠罩全國的白色恐怖。原來熱烈響應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從火的高中墮入了夜的深淵。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們在失望中渴求著新的希望的出現(xiàn),在陰暗中盼望飄起絢麗的彩霞!队晗铩肪褪且徊糠诌M步青年這種心境的反映。
四、內容理解。意象和象征。
1、《雨巷》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原來詩人有著這樣的情感和經歷。因而,他會在詩歌里選取一些形象來傳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些凝聚著詩人情感的形象,我們稱之為意象。下面我再請一位同學朗讀這首詩,其他的同學找一找這首詩中作者描繪了哪些意象?
、儆晗 ②丁香般的姑娘 ③我 ④油紙傘 ⑤頹圮的籬墻 ⑥太息一般的眼光
明確:詩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著詩人情感的形象。因此,這首詩中的主要意象有三個我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余幾個形象則屬于詩歌的細節(jié)。
2、在描寫姑娘這一意象時,詩人為什么把她比喻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明確:丁香類似于百合,是純潔、美好的象征。(美麗、高潔)。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別,(看圖片)一結一結的,人們習慣地稱為丁香結。丁香開在暮春時節(jié),很容易引發(fā)文人的傷春情緒,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傷連在一起成為高潔、美麗、憂傷的代詞,
3、同學們了解在古詩詞中丁香的象征含義嗎?請同學們看到課后習題第四題。
明確:李商隱的《代贈》用“丁香結”也就是丁香的花蕾來象征詩中女子的愁心,詩人用春風反襯丁香的愁;李(王景)把“丁香”與雨中的惆悵連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為人的愁心的象征,詩人用迷離的細雨襯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丁香的淡雅、隱忍以及愁緒?傊,雖然寫法不同,但在古典詩詞中,丁香與愁結下了不解之緣。而這首《雨巷》用丁香來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憂郁、空靈之感,與整首詩的感情基調相符合。
4、現(xiàn)代詩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義,所以,我們在欣賞詩歌的時候一定要展開豐富的想象。每個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經驗以及藝術修養(yǎng)等條件的限制,對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們要盡力展開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盡可能豐富的生活內容。現(xiàn)在請同學們聯(lián)系詩人的經歷和寫作背景,展開聯(lián)想,詩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讓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到底是什么?
參考:
、:雨巷象征了黑暗壓抑的現(xiàn)實。
②: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敗后,革命事業(yè)陷入低谷。
、:雨巷象征了人生際遇上的低谷。
、:我是一個心事重重的知識分子形象。
⑤:我是一個苦悶的、人生的追求難以實現(xiàn)的知識分子形象。
⑥:我可理解為一個失戀者的形象,這是一首愛情詩,表現(xiàn)了我失戀后仍苦苦追尋的執(zhí)著情感。
、: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詩人在大革命失敗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為詩人理想中的戀人形象。
、: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實寫照。整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渴望遇上與自己有同樣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整首詩可理解為詩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
、:整首詩還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尋的心路歷程。
5、總結: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確實,詩歌的鑒賞就是欣賞者通過藝術想象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剛才同學們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創(chuàng)意,同學們對詩歌的主題有多種理解,但是任何詩歌的欣賞都不能離開詩人的個人經歷和創(chuàng)作背景,大革命失敗的背景以及被通緝的經歷一定會在詩作中得以體現(xiàn)。因此,有同學將這首詩理解為委婉地表現(xiàn)了詩人在黑暗現(xiàn)實中找不到出路卻又不甘沉淪的精神痛苦與迷茫,我認為這樣認識更 為準確、合理。
五、從形式美的角度感受詩歌的音樂美
1、葉圣陶先生曾經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紀元!比绻覀儚囊魳沸缘慕嵌葋硇蕾p這首詩,你有什么美的享受?
明確:①讀起有一種一唱三嘆、迂回反復、回腸蕩氣的感覺。
、诼犉饋韾偠、和諧,讀起來像一首輕柔而沉思的小夜曲。
2、那么,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呢?
明確:①從全詩看,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除“逢著”改“飄過”之外,其它語句完全一樣,這樣,同一主調在詩中重復出現(xiàn),起結復見,首尾呼應,不僅加重了詩人彷徨苦悶的心境,也增強了全詩的音樂性。
②全詩從頭至尾沒有換韻,每一節(jié)共六行,每節(jié)押韻兩次到三次,在相隔不遠的行里重復一次韻腳,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悵”、“眼光”等,有意地使一個音響在人們的聽覺中反復,這樣,就造成了一種回蕩的旋律和流暢的節(jié)奏。
、哿硗,語言上用反復,如“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迂回往復,悅耳和諧,一個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復回響,縈繞在我們的心頭。
六、布置作業(yè)。
結合詩歌,寫一段文字。你可以假設自己是詩人,也可以假設自己是那位丁香一般的姑娘,也可以假設自己是雨巷中的一塊青磚。總之體裁不限,大家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
七、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習第二段,進一步感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2、能用“唯—”、“深情厚誼”造句。
3、能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教學重點:學習第二段,進一步感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教學難點:激發(fā)情感,感受中朝兩國人民的深厚友誼。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如果說前面3個自然段主要是敘事的話,那么接下來的3個自然段是什么?抒情。如果說前面3個自然段是在車站與朝鮮親人話別,那么后面這3個自然段的抒情又是在什么地方呢?——列車上。
二、指導學習第二段。
1、教師引讀:
1)朝鮮人民為志愿軍付出了血的代價,志愿軍為朝鮮人民的抗美救國流血犧牲,在朝鮮的.三千里江山,有多少優(yōu)秀中華兒女鮮血灑落。因此,在志愿軍眼里,朝鮮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在朝鮮人民眼里志愿軍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列車徐徐出站,中朝入民依依惜別。隔著鴨綠江,從心底里高聲呼喚——
。ㄔ僖娏,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
2)列車隆隆向前,戰(zhàn)士們還在訴說著自己的心愿——
(列車呀,請開得慢一點兒,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3)列車越駛越遠,戰(zhàn)士們從心底發(fā)出呼喚——
。ㄔ僖娏,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
2、討論:列車將要載著志愿軍回到祖國,此時此刻,志愿軍會說些什么?
三、總結全文,討論:為什么課題“再見了”放前?(突出特定的難以忘懷的場面)
四、輪讀或分角色朗讀全文。
五、作業(yè)。
1、將文中有關的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2、用“唯一”、“雪中送炭”造句。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趙州橋教案11-28
(精選)語文教案07-22
[精選]語文教案07-22
語文教案【精選】07-27
語文教案07-20
【經典】語文教案07-24
語文教案[精選]07-24
(經典)語文教案07-24
(精選)語文教案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