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3篇[精品]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教案 篇1
設計背景
平日里,父母上班或者忙于事業(yè),孩子上學,終于盼來每周的雙休日,但是大多數孩子卻難于得到和父母結伴到大自然去感受春天的氣息,鑒于這一狀況以及我們校園里的特定環(huán)境:有綠蔭蔭的天然草地足球場,還有鑲嵌在校園里,教室周邊的一塊塊花圃,繁花茂盛的小小植物園,高高矮矮的樹木,布滿圍墻垂簾似的迎春花,這些就是一部教科書,蘊藏著巨大的教育資源,于是我設計了“找春天”這一主題活動。
活動目標
1. 認識春天的特點。
2. 會背讀一些關于春天的詩歌和歌曲。
3. 培養(yǎng)幼兒留心觀察身邊事物的好習慣和熱愛春天的情感。
重點難點
走出教室,漫步校園,尋找春天的足跡,感受春天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影像歌碟《春天在哪里》。2.照相機。
活動過程
一.談話:
1.認識春天(引導幼兒從衣服增減,感受冷暖,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知道春天的特點)
2.你能背讀一些關于的詩嗎?(《春雨沙沙》和《春曉》)
二.《春天在哪里》影像歌曲欣賞。
1.幼兒欣賞歌曲。
2.幼兒跟唱歌曲。
3.發(fā)言:歌里唱了春天在哪里?
三 .尋找校園里的春天。
1.引入:認識迎春花,老師出示一支迎春花:葉子和花色怎樣的?-----(尋找校園里的迎春花)
2.漫步校園時,引導幼兒觀察花草樹木,并用語言表達:你看到了什么?(草綠,葉長,花開)
3. 誰最先找到了迎春花,引導幼兒觀察迎春花枝.葉.花色,聞一聞花香味(自由發(fā)言)。
四.怎樣留住春天?(讓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景色前照相留影)
五.課后延伸:我和家長找春天:去春游,或者閱讀尋找關于春天的詩歌篇章。
教學反思
1. 本課設計我充分利用了原有的環(huán)境作為的教育資源,做到了重視幼兒園課程與兒童周圍世界的聯(lián)系。
2.本土化的教育資源是幼兒感興趣的身邊的事物,這樣的課程活動,讓幼兒能在真實的.的環(huán)境里獲得的體驗,于是表達更容易,收獲具體!皩ふ倚@里的春天”,通過設計的:讀詩歌.聽歌曲.尋找迎春花.留影一系列的活動,讓幼兒聽.說.讀.賞都獲得了體驗,幼兒的身心得到美的愉悅。
3.我所設計的這一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實施的時候,時間不足,明知道,可是也不愿意舍棄哪個環(huán)節(jié),課后我反思,得在引導幼兒發(fā)言環(huán)節(jié)注意老師和幼兒的說話避免羅嗦的語言,要精練些。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探索剝花生的方法,有序感知花生的特征。
2、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發(fā)現(xiàn),體驗親自動手操作的樂趣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活動準備:
花生若干盤、課件、花生制品
重難點:
探索剝花生的方法有序感知花生的特征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傩∨笥,老師今天給大家?guī)硪粯訓|西,讓我們來看看是什么?(花生)
②師:小朋友知道花生長在哪里嗎?幼兒討論教師小結:(出示圖片)花生長在地里,這是花生的果實、葉、莖、根,我們吃的花生就長在根部。
二、認識花生
①看一看、摸一摸、搖一搖、嘗一嘗花生
、盼覀儊砻幻ㄉ,摸上去有什么感覺?(粗糙)
、瓶匆豢椿ㄉ嫌惺裁?(花紋)
⑶搖一搖花生會怎么樣呀?(響、動)嘗一嘗,什么味道?
、谔剿鲃兓ㄉ姆椒á呕ㄉ锩孢有秘密呢,猜一猜?
、苹ㄉ梢栽趺礃哟蜷_呢?幼兒討論并嘗試(剝、咬、敲)花生娃娃穿小紅衣,住在麻子屋里。有天,手指一捏,屋子從中間敞開,花生娃娃就跳了出來出示幻燈片。
三、認識花生米
⑴花生里面有什么呀?(花生米)
、茢狄粩的愕幕ㄉ鷼だ镉袔琢;ㄉ?
T:花生里的花生米有的少有的多。
、俏覀冊賮砜纯椿ㄉ状┲裁搭伾囊路?(紅衣服)T:花生米的紅衣服呀營養(yǎng)可豐富了可以吃、可以治病。
、痊F(xiàn)在請小朋友把花生米的紅衣服脫掉,看看里面有什么?(果仁)T:哦,一棵花生外面有硬硬的花生殼,花生殼里有花生米,白白的花生米穿著一件紅衣服。
四、討論花生的.用處
(1)討論花生可以怎么吃?有哪下花生制品?花生殼、花生米還可以做成什么?
(2)和聽課教師互動,品嘗花生思考空間秋天到了,許多干果都已成熟,花生是孩子們的最愛,為了讓孩子們了解花生、學剝花生,知道花生的作用,所以就選擇了《好吃的花生》這一教學活動。
希望通過這節(jié)活動孩子們能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自我操作解決問題,從而體驗親自動手操作的樂趣。
活動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科學教育的目標是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我就設計了這么幾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摸一摸、看一看、搖一搖花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幼兒能充分運用感官去感知、操作和體會。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探索剝花生的方法,充分調動幼兒動手動腦的積極性,讓幼兒剝、搖敲來打開花生。為了養(yǎng)成幼兒探究問題的好習慣,設計了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認識花生米,拋出一些問題,讓幼兒去思索。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吃花生米包含了《綱要》中社會教育的目標樂意與人交往,合作和分享,突出了與人交往和分享,讓孩子與人交往、與老師交往、分享花生米。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 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區(qū)分泥土,石頭,了解它們的性能用途。
2. 通過嘗試,激發(fā)幼兒觀察、了解大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石頭、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動過程: 區(qū)分泥土和石頭
1. 幼兒嘗試區(qū)分泥土和石頭。
師:這是什么?請你們試著把他們分開。
2. 老師巡回指導:了解幼兒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區(qū)分?
3. 引導幼兒邊分邊講,鼓勵幼兒講述。
4. 說一說你是怎能么發(fā)現(xiàn)這里有泥土和石頭的。
5. 老師歸納小結不同的區(qū)分方法。
6. 讓幼兒再嘗試的分找泥土和石頭。
一、 給泥土石頭洗澡
1. 師:給石頭洗澡,看看石頭有什么變化?
2. 試說給石頭洗澡后的結果。
3. 給泥土洗澡,觀察泥土的變化和洗后的結果,引導幼兒將兩種物體作比較,并小結。
二、 做泥團
1. 能不能試著把泥做成團?
2. 引導幼兒嘗試泥干了怎么辦?濕了怎么辦?
3. 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成功地把泥團起來的?
4. 觀察泥土在水里的'變化。(變混合)
三、 介紹泥土和石頭用途
1. 請幼兒試說石頭的用處。
2. 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造橋、鋪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 請幼兒試著說出泥土的用處。
4. 老師和幼兒一起小結(種桿、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 大家都知道石頭和泥土的本領。等我們長大,我們要讓石頭和泥土為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精選】07-25
(經典)科學教案07-26
科學教案[經典]07-25
【精選】科學教案08-12
(經典)科學教案07-21
科學教案(經典)07-21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7-20
【經典】科學教案07-23
科學教案【經典】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