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科學《紙的秘密 》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紙的秘密 》教案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紙的秘密 》教案 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嘗試活動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上可以分為直根、須根、塊根三種。
2、幫助幼兒了解根有儲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類有密切的關系,從而激發(fā)幼兒對植物的探索興趣。
3、在活動中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活動準備:
禮品盒(裝有樹根)、各種植物的根若干、圖片若干、各類根雕的藝術品,切好的蘿卜片、山芋片等。
嘗試準備:幼兒提前一天制作根吸水試驗,在裝有各色顏料的瓶中放入植物根進行觀察。
活動過程:
一、 以郵包的形式揭示課題,初步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1、讓幼兒去試一試,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師:今天老師收到了一份禮物,是什么禮物呢?請小朋友摸一摸、猜一猜,告訴老師你摸到的東西是什么樣的?你覺得可能是什么東西?
幼:我摸到的東西是毛茸茸的!……有點刺手……摸在手心里有點癢……可能是樹枝……
2、讓幼兒通過視覺觀察,用語言表達樹根的外部特征。
師:剛才大家猜了這么多,到底猜對了沒有?主我們一起打開禮品盒看看。哦,原來是一個樹根!你們看看樹根是怎么樣的?
幼:我看到的樹根是毛毛的……刺刺的……長的亂七八糟的……
3、提問:你還知道什么植物有根?它們長在哪里?
教師小結:原來植物都有根,都長在植物的最下面,都愛住在泥土里。
二、 幼兒通過嘗試、初步認識一些植物的根
1、 幼兒動手試著尋找植物的根。
師:(出示種在沙盤中的.植物)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許多的植物,請你們找一找它們的根在哪里。找到以后想一想: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的根是什么樣的?
2、 介紹三種根的外部特征,與周圍小朋友比較不同之處。
師:(請一名幼兒上前)請你告訴小朋友,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們根是什么樣的?
幼:我找到的植物是蔥,它的根長在泥土里,拔出來時都是泥,后來我把它放在水里洗了洗,根就變得白白的,一根一根的,細細長長的,像面條,像頭發(fā),像許多線,像老爺爺?shù)暮殹瓗煟簞偛判∨笥颜f的真好,這種根真的很像老爺爺?shù)膸晚,誰能用兩個字說出,像胡須一樣的根叫什么根?好,我們就把這種根叫須根。還原哪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須根?
幼兒搶著說:我找到的小麥的根是須根,我找到的芹菜的根是須根,我找到的水仙的根是須根……師:老師也找到一種根,你們瞧,這棵菠菜的根中間是直直的,哪些小朋友也找到了這種根請舉起來。(師生共同檢查是否正確)我們給這種直直的根起個什么名字?
師:還有一些小朋友找到的根和我們的不一樣,請你們把它們拿到上面來。大家看一看,這些是什么植物的根,它們長得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我們給它們起個什么名字?
幼A:紅蘿卜的根紅紅的、胖胖的、圓圓的。
幼B:紅薯的根有一長串,一塊一塊的。
幼C:白蘿卜的根白白的、粗粗的。
師:我們把這些根叫塊根。
。3)教師小結三種根的外形特征。
塊根,是貯藏根的一種,但它與肉質直根的來源不同,是由側根或不定根的局部膨大而形成,因而在一棵植株上,可以在多條側根中或多條不定根上形成多個塊根。 3、 教師小結三種根的外形特征。
三、 給植物的根找家?guī)?/strong>
寶寶要回家了,請你們把這些須根、直根、塊根送回它們自己的家。
四、 了解根的功能用途
1、 出示圖片,幼兒觀察后用語言表達根的作用。
2、 介紹根和人類的關系,教育幼兒愛護植物。幼兒根據(jù)生活經驗指出根和人類的關系:可食用(請幼兒品嘗蘿卜片、山芋片)?梢宰鲋兴,可以制作根制工藝品。
五、延伸活動:制作根制工藝品
大班科學《紙的秘密 》教案 2
活動目標
1、了解造紙的過程,激發(fā)對周圍事物探索的興趣。
2、懂得珍惜紙、愛護紙,學會紙張的循環(huán)利用。
3、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造紙的過程。
活動準備
紙巾一張、幼兒用書《大樹和紙的秘密》和《愛惜樹木愛惜紙》,請幼兒收集各種各樣的紙。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
魔術表演《碎紙復原》:教師準備兩張紙巾,一張事先疊好放在左手手心,不讓幼兒發(fā)現(xiàn),另一張在幼兒的面前撕碎,然后揉成一團,然后兩個手合起來,讓幼兒來吹氣或者是喊口令,教師把事先疊好的那張紙展示出來。
——師:老師今天變魔術用的紙是普通的紙巾,你還認識別的什么紙嗎?
二、信息共享。
1、認識不同類型的紙。
——展示幼兒收集的紙,請幼兒觀察它們的不同。(讓幼兒通過觀察、觸摸等手段進行感知,發(fā)現(xiàn)有的紙厚,有的紙薄;有的紙光滑,有的紙粗糙;有的紙硬,有的紙軟;有的顏色和光亮度也不一樣等多種特征)
——請幼兒說一說不同的的紙的用途。(如書寫、包裝、裝飾、印刷、做紙盒、做信封、折紙等)
2、教師小結,提問引出活動主題。
——紙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你們知道紙是怎么來的嗎?
三、了解紙的制造和發(fā)明。
1、請幼兒自由說一說紙是怎么來的。
2、教師出示電子大書,請幼兒完整欣賞造紙過程。
3、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幼兒了解造紙的過程。
——師:把樹砍下來之后,伐木工人需要做什么?(把樹皮剝下來,鋸成木塊)
——師:送到造紙廠之后,為什么要泡在熱水中?(把切碎的木塊變軟)
——師:怎樣把樹皮變白?(加入漂白劑)
——師:變白后的樹皮變成什么了?(用攪拌機攪拌成木漿)
——師:木漿放在什么上面就會變成紙了?(木漿倒在操簾上,再把濕紙壓平、擠壓、烘干、整平,再裁成一張張的紙)
4、教師小結:我們平時用的紙多數(shù)是用樹做成的,經過造紙廠工人一道道辛苦
的工序,最后才把大樹變成了一張張各種用途的紙,是不是很神奇呢?你知道這個神奇的發(fā)明是誰想出來的嗎?
5、教師簡單介紹中國人的四大發(fā)明之一“造紙術”。(詳見附頁:造紙術)
——師:造紙術是中國人的四大發(fā)明之一,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四、環(huán)保分享交流。
1、了解節(jié)約用紙的重要性。
——師:隨著科技的進步,紙的種類越來越多,用途也越來越廣泛,每天消耗的.紙越來越多,會出現(xiàn)什么問題呢?
——教師結合幼兒已有的大樹知識,引導幼兒想一想濫伐樹木對環(huán)境的破壞影響。
2、討論節(jié)約用紙的方法。
——教師引導幼兒講述更多的節(jié)約用紙的方法。(例如:正反面用紙,用廢舊紙代替新紙折紙,把報紙、紙筒、紙盒收集起來重復利用等等)
3、利用書本了解更多節(jié)約用紙的方法。
——出示電子大書《愛惜樹木愛惜紙》,和幼兒一起看一看怎么節(jié)約用紙。
——書中的主人公是怎樣節(jié)約用紙的?
活動應變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為了形象了解樹木與紙張的關系,可以上網收集節(jié)約用紙的公益廣告讓幼兒觀看。
活動延伸
開展利用廢舊紙、紙筒、紙杯、紙盒進行環(huán)保制作的比賽或開展用廢舊紙進行再造紙游戲。
區(qū)角活動
1、美工區(qū):收集廢舊紙、紙筒、紙杯、紙盒進行自由制作。
2、科學區(qū):①用廢舊紙制作再造紙。②用各種紙的紙條夾在雪糕棍上,一起放入水里,看什么紙的吸水性最強。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廢舊的紙做手工,掛在教室內。(如用廢舊報紙、紙盒、紙筒做槍、坦克、動物等)
家園同步
請家長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給幼兒簡單講解中國四大發(fā)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
隨機教育
生活中隨時提醒幼兒節(jié)約用紙,養(yǎng)成節(jié)約的好習慣。
相關鏈接
觀看節(jié)約用紙的公益廣告。
附錄:中國四大發(fā)明
中國四大發(fā)明是指古代中國的四種發(fā)明,一般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并為后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fā)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fā)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fā)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大約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中國就有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到了春秋時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龜甲和獸骨稱為竹簡和木牘。甲骨和簡牘都很笨重,戰(zhàn)國時思想家惠施喜歡讀書,每次外出游學身后都跟著五輛裝滿竹簡的大車,所以有學富五車的典故。
西漢時在宮廷貴族中又用縑帛或綿紙寫字?V是細絹,帛是絲織品的總稱。另一方縑帛上寫字時便于書寫,不但比簡牘寫得多,而且還可以在上面作畫,但是價格昂貴只能供少數(shù)皇宮貴族使用。公元前2世紀西漢初期已經有了紙而蔡倫只是改造了紙。
造紙術在7世紀經朝鮮傳到日本。8世紀中葉傳到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到12世紀歐洲才仿效中國的方法開始設廠造紙。
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制造絲織品的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制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改進了造紙術,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對紙的概念有個統(tǒng)一認識。什么樣的物品叫“紙”。在古代埃及有莎草紙歐洲有羊皮紙,中國歷史上有絲絮紙和作書寫用的縑帛紙和蔡侯紙,其中只有植物纖維制造的蔡侯紙對世界造紙業(yè)的發(fā)展及人類文化的傳播具有深遠影響,其基本工藝一直沿用至今。根據(jù)史書記載和后人研究,蔡倫造紙術的基本點歸納起來就是用植物纖維為原料經過切斷漚煮、漂洗、舂搗、簾抄、干燥等步驟制成的纖維薄片。沒有經過造紙基本步驟處理的纖維薄片不具備紙的基本性能,就不能稱之為中國古代傳統(tǒng)概念上的紙。世界上最早的紙是埃及的紙莎草紙,而歐洲中世紀則普遍使用羊皮紙,這兩種紙因為原料單一改進余地有限被使用復數(shù)種類材料的中國紙所取代。
如今還有個別的地方還使用造紙術來造紙。
大班科學《紙的秘密 》教案 3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探索紙的秘密的興趣。
2、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比較能力。
3、引導幼兒通過摸摸、玩玩,感知紙的特性。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紙若干,如卡紙、宣紙、繪畫紙、皺紋紙、牛皮紙等。多媒體課件、即時貼、每組一盆水。
活動過程:
1、帶領幼兒欣賞手工制品,引出活動主題。
今天這里舉辦了手工作品展,我們一塊去看看吧。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它們使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們雖然都是紙,讓我們來找找什么地方不一樣?
2、幼兒自由玩紙,引導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
引導幼兒摸一摸、吹一吹、撕一撕、聽一聽,放到眼睛上看一看等方式來發(fā)現(xiàn)紙的'不同。
3、和幼兒一起做實驗,了解紙的特性。(易撕碎、揉皺;怕水、吸水性強;怕火、易燃燒)
4、請幼兒說出生活中那些東西使用紙做成的,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正確使用紙。(不要把紙弄濕、不在火旁看書、)
5、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了解特殊功用的紙。
教師小結:紙在我們生活中用處特別大,不同的紙有不同的用處,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希望小朋友好好學習,長大后發(fā)明出更多特殊作用的紙。
活動延伸:
啟發(fā)幼兒利用小籃子里的紙進行手工制作。
在美工區(qū)投放各種類型的紙,供幼兒操作,進一步感受紙的特性。
請家長為幼兒講解紙的用途。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熟悉的事物入手,幼兒在摸一摸、吹一吹、撕一撕、聽一聽、做實驗等過程,使幼兒發(fā)現(xiàn)了質的特性;顒又薪處煹姆e極引導,幼兒的主動探索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幼兒明白紙的用途非常廣泛,接下來讓幼兒看錄像,激發(fā)了幼兒對科學家的崇敬,活動目標完成的很好。
【大班科學《紙的秘密 》教案 】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紙圈11-22
大班科學《水的秘密》教案范文12-28
根的秘密大班科學教案01-08
大班科學教案:紙的力量教案及教學反思12-23
幼兒大班科學教案《聲音的秘密》01-01
大班科學教案《磁鐵的秘密》反思12-30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神奇的紙10-01
大班科學一條腿的紙桌教案03-28
《神奇的紙筒》大班教案06-09
《神奇的紙筒》大班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