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樵夫,別砍那棵樹》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樵夫,別砍那棵樹》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樵夫,別砍那棵樹》教案1
一、教學目標(三維):
1.把握詩的內(nèi)容,理解詩的主題思想。
2.培養(yǎng)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詩人感情的能力,提高學生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
3.學習這首詩,理解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回憶。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追求與向往,并在實際生活中創(chuàng)造美。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在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詩的內(nèi)容,領會詩人在詩中寄托的感情。
難點:探討詩歌的主題。
三、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胄抡n
1.土地沙漠化、沙塵暴肆虐、洪水泛濫、水資源減少等等。而與時同時,無知的人們?nèi)匀凰烈饪撤。同學們,你們想對那些肆意砍伐的人們說什么話?
。▽W生自由回答,圍繞“環(huán)!。)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學生自由誦讀詩歌。初步掌握詩的內(nèi)容。
。ㄈ┞犂首x錄音,注意節(jié)奏,領會詩的思想感情。
。ㄋ模┢纷x第一節(jié)。
1.有感情地朗讀第一節(jié),想一想,詩人為什么會發(fā)出“樵夫,別砍那棵樹”的呼喊?
因為詩人與老橡樹有深厚的感情。
2.請找出詩中哪些句子表達了詩人與這棵老橡樹之間的深厚感情?
學生回答。
3.本節(jié)詩寫的是什么?
寫出了“樵夫,別砍那棵樹”及其原因?煽闯觥拔摇焙汀澳强脴洹钡年P系密切。
4.第一節(jié)在全首詩起了什么作用?
開篇入題。
。ㄎ澹┢纷x第二節(jié)。
1.第二節(jié)寫了哪些原因呢?
“它的光榮和名聲/已傳遍各處”——貢獻大;“它的根已在土里扎牢”——扎根牢;
“它現(xiàn)在已是參天的大樹”已成材。
2.此時,詩人對于樵夫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動情地責問。
(六)品讀第三節(jié)。
1.指名學生朗讀。
2.詩人對于樵夫的態(tài)度又起了什么變化?為何苦苦地懇求?
因為那有詩人美好的童年,有詩人美好的回憶。
3.小結:詩人一次又一次地要求樵夫別砍那棵樹,由此詩人對老橡樹的感情可見一斑。
。ㄆ撸┢纷x第四節(jié)。
這節(jié)詩寫的是什么?
這節(jié),詩人先是對老橡樹訴說衷情,表明自己對老橡樹的`深厚感情,然后轉向樵夫,這時詩人的態(tài)度有所變化。隨著感情的加強,語氣也由最初的平和勸說,到后來的真誠懇求,再轉為最后的嚴厲警告:“樵夫,離開那地方”,“你的斧子別傷著它”。
。ò耍┨接懺姷闹黝}。
形式:分小組討論
。ň牛┳鳂I(yè):
根據(jù)你的理解,自由地把詩歌有感情地讀幾遍,并且背誦下來。
板書設計:
教學隨筆:
《樵夫,別砍那棵樹》教案2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170多年前的美國記者、詩人喬治?珀金斯?莫里斯的別具特色的抒情詩,詩人以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一棵老橡樹的真情,勸說樵夫"別砍那棵樹"。
全詩內(nèi)容直觀,語言通俗。首節(jié)發(fā)出了呼吁,次節(jié)說明原因,3節(jié)追憶童年,末節(jié)傾訴真情。隨著感情的加強,語氣也由平和變?yōu)檎嬲\懇求最后化為嚴厲警告。詩本身寫出了對老橡樹的感情,實則引起了人們對往事的追憶,對先人的懷念,對手足親情和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的向往。[來源:學,科,網(wǎng)]
在這棵老樹上,寄托了詩人所有美好的回憶,具有象征意義。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自己的感悟,通過朗讀讓學生自己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去體會,去感受詩人的思想,去探討和領會詩中老橡樹所體現(xiàn)出來的象征意義。
教學目標
(一)理解作品表達的主題。
(二)體會詩歌中反復修辭手法的作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人類日益關注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的今天,我們不能忘記早在170多年前的美國記者、詩人喬治?珀金斯?莫里斯,他的《樵夫,別砍那樣樹》這首詩中的"樵夫,別確那樣樹"這句話,就被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保護主義者作為宣傳環(huán)保的口號而廣泛運用,最初這首詩是想表達什么情感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19世紀20年代,作者就當過《紐約鏡報》的編輯,但他最著名的還是多愁善感的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這首詩。由于工業(yè)和城市的擴展取代了鄉(xiāng)村的景象,人們便十分珍愛這首詩,它既喚起了人們對過去的懷念,又是對"進步"的一種有禮貌的抗議。甚至那些從未讀過此詩的人也知道它的題目,并在環(huán)境保護主義成為政治的運動之前,把它作為表明自己環(huán)境保護主義態(tài)度的簡便方法。
(三)教師示范朗
1、要求學生認真聽準字音,把握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
2、想一想,作者為什么會對一棵老橡樹懷有那么深厚的感情?
(四)初步賞析詩歌
1、自由朗讀課文一遍。
2、發(fā)表對這首詩的主題的理解。
因為思考問題角度的不同,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多種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不必拘泥于一種理解。
小組討論,代表發(fā)言。
3、作為一首抒情詩,課文中作者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
明確并板書:
樵夫,別砍那棵樹(一棵樹枝也別碰)--平和勸說[來源:學,科,網(wǎng)]
樵夫,別砍了(讓那棵超級大國橡樹留著)--真誠懇求
樵夫,離開那地方(你的斧子別傷著它)--嚴厲警告
作者對老像樹感情逐漸深入,對樵夫態(tài)度就愈加強度。
(五)深入賞析詩歌
深情朗讀,體會詩歌主題。
1、老橡樹有怎樣的象征意義?
明確:老橡樹寄托了詩人所有美好的回憶,對先人的懷念、對手足親情和純真童年的向往、對往事的追憶......
2、作者對老橡樹感情的表達是自然而直白的,質(zhì)樸中見真誠,通俗中見深情,注意詩歌的這種語言特點。
學生可自由發(fā)表對詩歌表現(xiàn)形式和語言特色的見解。
3、關于詩歌主題[來源:]
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議多角度思維,開展討論探究,引導他們聯(lián)系實際談感受。
(六)拓展延伸
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作者的其他詩歌,評價詩人的寫作風格。
(七)布置作業(yè)
1、課外廣泛閱讀國內(nèi)外作家的詩歌。
2、學習創(chuàng)作詩歌。
板書設計
樵夫,別砍那棵樹
樵夫,別砍那棵樹(一棵樹枝也別碰)--平和勸說
樵夫,別砍了(讓那棵超級大國橡樹留著)--真誠懇求
樵夫,離開那地方(你的斧子別傷著它)--嚴厲警告
教學反思:
詩歌絕大多數(shù)都是適合朗誦的,雖然本文是翻譯詩,但是仍然保留了一定的韻腳。詩歌誦讀注重情理,悟得詩情,曉得詩理,方能入味。朱自清先生在《誦讀與詩》一文中指出:"'讀'原是'抽繹意蘊'的意思,默讀只是'玩索義蘊'的工作做得好,只有朗誦才能玩索每一詞每一語每一句的意蘊,同時吟味它們的節(jié)奏。""新詩不要唱,不要吟:它的生命在誦讀,它得生活在誦讀里。"提醒學生朗誦時注意真正地用心去領會詩中感情。
閱讀教學的主體是學生,閱讀首先是學生的閱讀,是學生有問題的閱讀。因此本課設計的"初步賞析"的環(huán)節(jié)是為了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去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看大家對詩歌的理解程度,以為下面的過程做好充分的準備,及時調(diào)整自己設計好的問題,以適應教學實際中的思路,突破遇到的難題。學生因閱讀經(jīng)驗、能力、方法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回答五花八門,不可能都是教師要講的,也不可能都是需要深入探究的問題。因此要引導將學生的回答歸類,看看哪些和文章的主旨有關,哪些和文章的結構有關,哪些和文章的寫法有關。歸類的目的'是更加突出問題,從而知道哪些該講,哪些不需要講。歸納得好、引導到位,就會生成精彩的課堂。同時也要慎重對待看起來不是"問題"的問題,也許只要稍做引導便可以打開全新的天地。因為被教師設計好的問題主宰的閱讀教學,是不可能培養(yǎng)出好的讀者的,倒是會造就一批回答問題的機器。
合作學習首先是一種理念,它應該滲透、貫徹于整個學習過程。合作學習不僅包括學生之間的合作,還包括學生和教師的合作,而小組討論主要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讓他們做好合作或討論的準備。小組討論需要展示每個學生的觀點,但是還需要在觀點的相互碰撞、啟發(fā)的過程中生成更新的認識,也就是說小組討論的結果不是學生觀點的簡單相加,而是產(chǎn)生比原來更為豐富和深入的認識。所以,教師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應該指導學生進行真正的對話,讓學生在相互啟發(fā)甚至相互質(zhì)疑、論辯的過程中將思考和認識展開和深入,從而修正、發(fā)展、深化、完善自己的認識。
《樵夫,別砍那棵樹》教案3
學習目標
1.掌握“遮蔽、心弦、拯救、參天、嬉戲”等詞語。
2.培養(yǎng)在朗讀中理解詩人感情的能力,提高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
3.理解作品表達的主題。
學習重點
培養(yǎng)在朗讀中理解詩人感情的能力,提高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
學習難點
理解作品表達的主題。
學習過程
備注
布置預習
1.字詞積累
。ǎ保└鶕(jù)拼音寫漢字:zhēbì( )zhěngqiù( )xīxì(。﹛īnxían(。
(2)解詞:參天無所事事
2.自由朗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一、預習展評
從“字詞積累”中選用兩個以上的詞語,并用一種修辭手法寫一段話。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掌握“遮蔽、心弦、拯救、參天、嬉戲”等詞語。
2.培養(yǎng)在朗讀中理解詩人感情的能力,提高閱讀鑒賞詩歌的能力。
3.理解作品表達的主題。
三、合作探究
預設問題: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說說詩人為什么會對這棵老橡樹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四、精講點撥
預設問題:老橡樹有怎么樣的象征意義?
五、當堂達標
按要求完成下列問題。(15分)
①上班的時候,我看見同事方老師正一輛輛地搬走停放在學校門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車。我就走過去,和她一道搬。
②我說:“車子放得這么亂,的確有礙觀瞻!彼龥_我笑了笑,說:“那是次要的,主要是這些車子侵占了盲道!蔽也缓靡馑嫉丶t了臉,說:“您瞧我,多無知。”
、鄯嚼蠋熣f,其實,我也是從無知過來的。兩年前,我女兒視力急劇下降,到醫(yī)院一檢查,醫(yī)生說她視網(wǎng)膜出了問題,并讓我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我沒聽懂,問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準備。醫(yī)生說,你女兒有可能失明。我聽了差點昏過去。我央求醫(yī)生說,我女兒才二十歲啊,沒了眼睛怎么行!醫(yī)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來給我女兒吧。那一段時間,我暗暗地為自己的這個決定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為了讓自己適應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無人時,我就開始閉著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飯。每天下班后,我就閉上眼睛沿著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兩磚寬,磚上有八道杠。一開始,我走得磕磕絆絆,腳說什么也踩不準那兩塊磚。在回家的路上,石頭絆倒過我,車子碰到過我,我多想睜開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將徹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睜眼。到后來,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腳競認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興,自己終于可以做個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這個時候,我女兒的眼病居然奇跡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們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讓女兒解下她的圍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給他們父女倆表演一回走盲道。結果,我一直順利地走到了家門前。解開圍巾,我看見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兒都哭成了淚人兒——你說,在這一條條盲道上,該發(fā)生過多少叫人流淚動心的故事啊!要是這條人間最苦的道連起碼的暢通都不能保證,那不是咱明眼人的恥辱嗎!
④帶著方老師講述的故事,我開始深情地關注那條“人間最苦的道”,國內(nèi)的,國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條暢通的盲道問好,我彎腰撿起盲道上礙腳的石子。有時候,我一個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說:喂,閉上眼睛,你也試著走一回盲道吧。盡管我的腳不認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腳的感覺那樣真切地瞬間從足底傳到了心間。我明白,有一種掛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與愛糾結著,壓迫我的心房。促我身體力行。
⑥讓那條窄路寬心地延伸吧,我替他們謝謝你!(選文有改動)
1.(2分)寫出第②段中加點詞語“無知”在文中的含義。
2.(4分)醫(yī)生為什么要讓方老師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方老師自己做的“決定”和“準備”又是什么?
3.(3分)方老師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兒為什么都哭成了淚人兒?
4.(3分)文章第⑤段畫線句“痛與愛糾結著,壓迫我的心房,促我身體力行”應該如何理解?
5.(3分)本文的標題是“盲道上的愛”,讀完全文后,請你說說標題中的“愛”主要指哪兩種愛。
六、布置預習
《樵夫,別砍那棵樹》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體會“這棵老橡樹”的象征意義。
2、品味感情強烈的詩句。
二、重、難點:
1、重點:老橡樹的象征意義。
2、難點:品味詩句。
三、課時劃分
一課時
四、教學設計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遮蔽(zhēb)參天(cān)心弦(xin)拯救(zhěng)
2、解釋下列詞語:
遮蔽:掩藏
參天:(樹木等)高聳在天空中。
心弦:指受感動而起共鳴之心。
拯救:救。
無所事事:閑著什么事也不干。
3、教學程序
把教學過程分成五個欄目
1)寫作背景簡介
2)配樂朗誦
通過配樂朗誦、自由朗誦、集體朗誦、個人朗誦等方式,品味強烈的思想感情。
3)學海泛舟
學生討論品味詩句,體會感情
1、樵夫,別砍那棵樹!一根樹枝也別碰!
義正辭嚴地喝斥“樵夫,別砍那棵樹!”不許你碰他一根樹枝,“我”以那棵樹的保護者自居,不允許任何人傷害它,毀滅它。
2、原諒我愚蠢的淚水,讓那棵老橡樹留著!
作者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請求讓那棵老橡樹留下!拔摇笨梢圆活欁宰鹆鳒I乞求,可以看出對老橡樹的深厚感情。男兒有淚不累彈,只是未到傷心處,在別人看來“愚蠢”的眼淚,對詩人來說那是發(fā)自的'真實感受。
3、老朋友,我的心弦緊繞著你,就像你的樹皮一樣與你連在一起!
稱老橡樹為“老朋友”,時刻牽掛著老朋友的安危。這里用了一個非常生動貼切比喻,“就像你的樹皮與你連在一起”,誰也離不開誰。
4、當我還能伸手拯救它時,你的斧子別傷著它。
表示了只要“我”還在,就要誓死保衛(wèi)那棵樹,與它共存亡的決心。
1、說說詩人為什么會對這棵老橡樹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因為這棵樹給我留下太多的美好回憶。它是我祖先親手種下,現(xiàn)已長成參天大樹,孩提的我常在它的樹蔭下玩樂、嬉戲,在這里媽媽吻過我,爸爸撫摸過我。一切美好的回憶都與它有關,所以我對這棵老橡樹有著深厚的感情。
2、這首詩表達作者的什么愿望?
詩作者希望喚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懷念和對自然的珍視。
實話實說
我為綠化做什么?(由學生即興演講)
書海拾貝
1、由學生小結本節(jié)課自己學習心得(回顧本課中接觸掌握了哪些新知識,有何收獲)
2、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把自己認為優(yōu)美的詞語按行為、品質(zhì)、心理等類型加以歸類積累,并要求同學選取課后練習中五個詞語寫一段100字左右的短文。
樵夫,別砍那棵樹導學案
每個老師不可缺少的課件是教案課件,大家在認真寫教案課件了。只有寫好教案課件計劃,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務!有哪些好的范文適合教案課件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樵夫,別砍那棵樹導學案”,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課題
《樵夫,別砍那棵樹》教案5
教學目標
A知識與能力:1.熟讀詩歌,掌握其主要內(nèi)容。 2.體味詩歌的內(nèi)涵以及外國詩歌的語言特色。
B 過程與方法:教師對創(chuàng)作背景稍加介紹,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來疏通文意,最后通過討論,探討詩歌的深層含義。
C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保的意識。
D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1.讓學生朗讀作品,體味詩歌意境和語言風格以及詩人的感情。
2.理解詩歌的獨特表達手法。
難點:
與詩人情感達到共鳴,體會作品深意。
E教學突破:
在教學過程中應對西方詩歌的特點加以介紹,突破東西方詩歌的理解隔閡,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興趣。
F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對作者的生平及作品背景應有足夠的了解。2.查閱資料,了解東西方詩歌的異同點。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準確認讀字詞,標記疑難處。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介紹背景,導入
1.了解東西方詩歌的異同
2.組織朗讀
2.朗讀詩歌,體會文意
3.深入分析
3.體味詩歌深層含義
4.指導學生完成習題
4.完成練習
一、介紹背景,導入
1、師:與前面幾篇詩歌不同的是,本文是一篇外國詩歌,大家看標題,《樵夫,別砍那棵樹》,這個題目與前四篇詩歌有何不同呢?
這個標題是一句話,且較為直白,一看題目就知道該詩的大概內(nèi)容是什么。
2.介紹作者生平及詩歌背景,對東西方詩歌的異同要詳加介紹。
二、組織朗讀,體會文意
1.范讀詩歌,注意節(jié)奏和感情。1.聽教師朗讀,感受詩人在詩中傾注的感情。
2.抽幾名學生分段朗讀,并加以評析。2.分段朗讀。
三、深入分析
1.師:通過朗讀,這首詩的大意同學們應該知道了吧,誰能講給我們聽聽?2.師:作者在詩中多次請求樵夫別砍那棵樹,作者為什么對這棵樹有這么深厚的感情,它對作者來說就那么重要嗎?抽多名學生回答,將內(nèi)容板書。(見課末板書設計)1.生:作者在詩中表達了對老樹深厚感情,請求樵夫手下留情,不要將它砍掉。2.積極參與討論,理清詩歌的層次。生:老橡樹在詩人筆下成了詩人及其家人的庇護者,是他們歡樂的源泉,是過去美好年華的承載者,怎能忍心讓人砍掉。
3.師:這首詩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是擬人化手法的運用,請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3.細讀課文,劃出擬人語句。
四、完成練習
1.組織討論:這首詩發(fā)表于一百七十多年前,現(xiàn)在有些環(huán)保主義者把它當作是宣傳環(huán)境保護的詩加以宣傳。它的主題僅僅是環(huán)境保護嗎?
點撥;該詩不僅倡導了環(huán)境保護,它還喚起了人們對過去的懷念,同時又是對“進步”的一種有禮貌的抗議。
2.導入課后思考與練習二,指導學生品析重點語句。
3.指導完成隨堂練習。
五、本課小結:本課分析了東西方詩的異同,使學生對詩歌的特點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本詩教學的一個重點就是對詩歌蘊含的深意進行了探討,引導學生進行發(fā)散性思維,從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
六、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環(huán)保問題已成了當今世界一個共同性的話題,組織學生討論:在當今形勢下,我們該為環(huán)境保護做些什么?
七、練習設計
1解釋下列詞語并造句:遮蔽 參天 心弦 拯救 無所事事 嬉戲
2:詩中的前幾段將老樹都稱為“它”,到了最后一段則改為“你”,這表明了什么?
教學反思
1.詩歌絕大多數(shù)都是適合朗誦的,雖然本文是翻譯詩,但是仍然保留了一定的
韻腳,提醒學生朗誦時注意。
2.這是首內(nèi)涵豐富的詩歌,學生們很難領會其最重要的意義,教師要注意引導。
【作者介紹】喬治·珀金斯·莫里斯(1802—1864)是個記者、詩人和戲劇家。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他當過《紐約鏡報》的編輯,但是他最著名的還是他多愁善感的詩,其中最主要的一首就是《樵夫,別砍那棵樹》,;該詩自1830年第一次發(fā)表以來一直很流行。由于工業(yè)和城市的擴展取代了鄉(xiāng)村的景象,人們對這首詩十分珍愛,它既喚起人們對過去的懷念,又是對“進步”的一種有禮貌的抗議。甚至那些從未讀過這首詩的人也知道它的題目,并在環(huán)境保護主義成為xx運動之前,把它作為表示環(huán)境保護主義態(tài)度的簡便方法。
《樵夫,別砍那棵樹》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指導把握詩文基調(diào),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追求與向往,并在實際生活中創(chuàng)造美。
【教學要點】
重點:在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詩的內(nèi)容,領會詩人在詩中寄托的感情。
難點:探討詩歌的主題。
【教學設想】
自主、合作、探究,注重讓學生獨自感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
【教學步驟】
一課時。
【導入新課】
土地沙漠化、沙塵暴肆虐、洪水泛濫、水資源減少等等。而與時同時,無知的人們?nèi)匀凰烈饪撤。同學們,你們想對那些肆意砍伐的人們說什么話?(學生自由回答,圍繞“環(huán)!。)
【新課探究】
一、作者介紹
喬治珀金斯莫里斯:美國記者,詩人,戲劇家。
二、字詞練習
借助工具書或查閱相關資料,完成隨堂練習,掌握文中生字詞。
樵夫(qiáo)遮蔽(zhēbì)參天(cān)心弦(xián)拯救(zhěng)
遮蔽:掩藏
參天:(樹木等)高聳在天空中。
心弦:指受感動而起共鳴之心。
拯救:救。
無所事事:閑著什么事也不干。
三、朗讀詩歌,感受文意
1.范讀詩歌。注意朗讀時要講究節(jié)奏,強調(diào)按意義單位劃分這首詩的句子節(jié)奏,并有感情的朗讀。
2.抽取同學就所讀講講自己對這首詩的初步印象,并進行歸納。
四、分析鑒賞詩歌
1.分析詩歌結構
。ㄒ唬╅_篇入題,發(fā)出真情呼吁,說出自己的理由。
。ǘ┏薪由瞎(jié),進一步說明不讓樵夫砍樹的原因。
。ㄈ┗貞浲暌患胰嗽跇潢幭露冗^的美好時光,懇求樵夫別砍那棵樹。
。ㄋ模⿲舷饦湓V說衷情,并嚴厲警告樵夫遠離那棵樹。
2.分析詩歌內(nèi)容
品讀第一節(jié)。
。1)有感情地朗讀第一節(jié),想一想,詩人為什么會發(fā)出“樵夫,別砍那棵樹”的呼喊?
因為詩人與老橡樹有深厚的感情。
。2)請找出詩中哪些句子表達了詩人與這棵老橡樹之間的深厚感情?
學生回答。
。3)本節(jié)詩寫的是什么?
寫出了“樵夫,別砍那棵樹”及其原因?煽闯觥拔摇焙汀澳强脴洹钡年P系密切。
(4)第一節(jié)在全首詩起了什么作用?
開篇入題。
品讀第二節(jié)。
。1)第二節(jié)寫了哪些原因呢?
“它的光榮和名聲/已傳遍各處”——貢獻大;“它的根已在土里扎牢”——扎根牢;“它現(xiàn)在已是參天的大樹”已成材。
。2)此時,詩人對于樵夫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動情地責問。
品讀第三節(jié)。
。1)指名學生朗讀。
(2)詩人對于樵夫的態(tài)度又起了什么變化?為何?
苦苦地懇求;因為那有詩人美好的童年,有詩人美好的回憶。
小結:詩人一次又一次地要求樵夫別砍那棵樹,由此詩人對老橡樹的感情可見一斑。
品讀第四節(jié)。這節(jié)詩寫的是什么?
這節(jié),詩人先是對老橡樹訴說衷情,表明自己對老橡樹的深厚感情,然后轉向樵夫,這時詩人的態(tài)度有所變化。隨著感情的加強,語氣也由最初的平和勸說,到后來的真誠懇求,再轉為最后的`嚴厲警告:“樵夫,離開那地方”,“你的斧子別傷著它”。
3.討論品味詩句,體會感情(練習二)
(1)樵夫,別砍那棵樹!一根樹枝也別碰!
義正辭嚴地喝斥“樵夫,別砍那棵樹!”不許你碰他一根樹枝,“我”以那棵樹的保護者自居,不允許任何人傷害它,毀滅它。對老橡樹有深刻的感情,不希望他受到傷害,哪怕是一根樹枝。
(2)原諒我愚蠢的淚水,讓那棵老橡樹留著!
老橡樹是“我”童年美好生活的見證,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請求讓那棵老橡樹留下,以安慰“我”的心,以紀念家人那段生活!拔摇笨梢圆活欁宰鹆鳒I乞求,可以看出對老橡樹的深厚感情。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在別人看來“愚蠢”的眼淚,對詩人來說那是發(fā)自的真實感受。
。3)老朋友,我的心弦緊繞著你,就像你的樹皮一樣與你連在一起!
稱老橡樹為“老朋友”,詩人與老橡樹血肉相連,時刻牽掛著老朋友的安危,感情達到了最深厚的地步。這里用了一個非常生動貼切比喻,“就像你的樹皮與你連在一起”,誰也離不開誰。
(4)當我還能伸手拯救它時,你的斧子別傷著它。
表示了只要“我”還在,就要誓死保衛(wèi)那棵樹,與它共存亡的決心,表現(xiàn)了詩人和老橡樹感情深厚。
4.說說詩人為什么會對這棵老橡樹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練習一)
因為這棵樹給我留下太多的美好回憶。它是我祖先親手種下,現(xiàn)已長成參天大樹,孩提的我常在它的樹陰下玩樂、嬉戲,在這里媽媽吻過我,爸爸撫摸過我。一切美好的回憶都與它有關,是童年美好生活的見證,所以我對這棵老橡樹有著深厚的感情。
5.這首詩表達作者的什么愿望?
詩作者希望喚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懷念和對自然的珍視。
6.寫法:(1)內(nèi)容直觀(2)語言通俗流暢
五、練習與拓展
1.實話實說:我為綠化做什么?(由學生即興演講)。
2.由學生小結本節(jié)課自己學習心得(回顧本課中接觸掌握了哪些新知識,有何收獲)。
3.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把自己認為優(yōu)美的詞語按行為、品質(zhì)、心理等類型加以歸類積累,并要求同學選取課后練習中五個詞語寫一段100字左右的短文。
【小結】
本文是一首別具特色的抒情詩,詩人以深沉的語言,表達了對往事的追憶,對先人的懷念,對手足親情和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的向往,以及表明自己對老橡樹的濃厚感情。
《樵夫,別砍那棵樹》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熟讀詩歌,掌握其主要內(nèi)容;體味詩歌的內(nèi)涵以及外國詩歌的語言特色。
過程與方法:教師對創(chuàng)作背景稍加介紹,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來疏通文意,最后通過討論,探討詩歌的深層含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保的意識。
教學重點1.讓學生朗讀作品,體味詩歌意境和語言風格以及詩人的感情。2.理解詩歌的獨特表達手法。
教學難點:與詩人情感達到共鳴,體會作品深意。
教學突破:在教學過程中應對西方詩歌的特點加以介紹,突破東西方詩歌的理解隔閡,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的興趣。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1.對作者的生平及作品背景應有足夠的了解。2.查閱資料,了解東西方詩歌的異同點。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準確認讀字詞,標記疑難處。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在人類日益關注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的今天,我們不能忘記早在170多年前的美國記者、詩人喬治?珀金斯?莫里斯,他的'《樵夫,別砍那棵樹》這首詩中的“樵夫,別砍那棵樹”這句話,就被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保護主義者作為宣傳環(huán)保的口號而廣泛運用,最初這首詩是想表達什么情感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19世紀20年代,作者就當過《紐約鏡報》的編輯,但他最著名的還是多愁善感的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這首詩。由于工業(yè)和城市的擴展取代了鄉(xiāng)村的景象,人們便十分珍愛這首詩,它既喚起了人們對過去的懷念,又是對“進步”的一種有禮貌的抗議。甚至那些從未讀過此詩的人也知道它的題目,并在環(huán)境保護主義成為政治 運動之前,把它作為環(huán)境保護主義態(tài)度的簡便方法。
三、朗讀課文
1、學生自由誦讀詩歌,初步掌握詩的內(nèi)容。
2、聽朗讀錄音,注意節(jié)奏,領會詩的思想感情。
3、全班齊聲讀,理解詩人情感的過程。
四、賞析詩歌
1、有感情地朗讀第一節(jié),想一想,詩人為什么會發(fā)出“樵夫,別砍那棵樹”的呼喊?
明確:因為詩人與老橡樹有深厚的感情。
2、請找出詩中哪些句子表達了詩人與這棵老橡樹之間的深厚感情?
學生回答。
3、本節(jié)詩寫的是什么?
明確:寫出了“樵夫,別砍那棵樹”及其原因。可看出“我”和“那棵樹”的關系密切。
4、第一節(jié)在全首詩起了什么作用?
明確:開篇入題。
5、第二節(jié)寫了哪些原因呢?
明確:它的光榮和名聲/已傳遍各處”——貢獻大;“它的根已在土里扎牢”——扎根牢;
“它現(xiàn)在已是參天的大樹”已成材。
6、此時,詩人對于樵夫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明確:動情地責問。
7、指名學生朗讀第三節(jié)。詩人對于樵夫的態(tài)度又起了什么變化?為何?
明確:苦苦地懇求;因為那有詩人美好的童年,有詩人美好的回憶。
8、小結:詩人一次又一次地要求樵夫別砍那棵樹,由此詩人對老橡樹的感情可見一斑。
9、朗讀第四節(jié)。這節(jié)詩寫的是什么?
明確:這一節(jié),詩人先是對老橡樹訴說衷情,表明自己對老橡樹的深厚感情,然后轉向樵夫,這時詩人的態(tài)度有所變化。隨著感情的加強,語氣也由最初的平和勸說,到后來的真誠懇求,再轉為最后的嚴厲警告:“樵夫,離開那地方”,“你的斧子別傷著它”。
五、深入探究
1、老橡樹有怎樣的象征意義?
明確:老橡樹寄托了詩人所有美好的回憶,對先人的懷念、對手足親情和純真童年的向往、對往事的追憶……
2、作為一首抒情詩,課文中作者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
明確并板書:
樵夫,別砍那棵樹(一根樹枝也別碰) ――平和勸說
樵夫,別砍了(讓那棵老橡樹留著)――真誠懇求
樵夫,離開那地方(你的斧子別傷著它)――嚴厲警告
作者對老橡樹感情逐漸深入,對樵夫態(tài)度就愈加強硬。
3、作者對樵夫的態(tài)度越來越強硬,那是因為作者對老橡樹的感情越來越深,那么,你能體會到作者對橡樹懷著怎樣的感情嗎?
明確:喜愛,依戀,贊美。
4、詩歌中作者僅僅是表達對橡樹的感情嗎?你能否把主題想得更深遠,更廣闊嗎?
明確:對自然的珍視,對往事的追憶,對先人的懷念,對手足親情和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的向往等。主題不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六、作業(yè)
七、板書設計
《樵夫,別砍那棵樹》
喬治?珀金斯?莫里斯
樵夫,別砍那棵樹(一根樹枝也別碰) ――平和勸說
樵夫,別砍了(讓那棵老橡樹留著)――真誠懇求
樵夫,離開那地方(你的斧子別傷著它)――嚴厲警告
《樵夫,別砍那棵樹》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熟讀詩歌,掌握其主要內(nèi)容。體味詩歌的內(nèi)涵以及外國詩歌的語言特色。
2、過程與方法:教師對創(chuàng)作背景稍加介紹,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來疏通文意,最后通過討論,探討詩歌的深層含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保的意識。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朗讀作品,體味詩歌意境和語言風格以及詩人的感情。
2、理解詩歌的獨特表達手法。
教學難點
與詩人情感達到共鳴,體會作品深意。
教學準備
朗讀,解決字音,初步感知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紀弦的詩歌《一片槐樹葉》,這片槐樹葉觸發(fā)了作者什么感情?(對祖國的思念)其實,在生活中,也常常有這樣的事物觸動我們的思緒,比如擱置在箱底的一個布娃娃,一輛玩具車,甚至一本書,一支筆,都可能引起我們的對往事的回憶。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新課,感受一棵老橡樹給作者的觸動。
二、聽老師范讀,注意朗讀技巧。
朗誦技巧:
①停頓
、谥匾簟娬{(diào)重音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鬯俣。表現(xiàn)激動、憤怒等內(nèi)容速度較快;悲傷失望、哭泣等內(nèi)容速度較慢。
、苷Z調(diào)升降。就是抑、揚、頓、挫的搭配。
高升調(diào),表示鼓勵、號召、反問等感情;
降抑調(diào),表示果敢、堅決、自信等感情;
平直調(diào),表示一般敘述、冷淡、莊嚴;
曲折調(diào),表示懷疑、諷刺、雙關等復雜的感情。
音調(diào)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
(第一次齊讀)
情感要充沛:對老樹要深情,對樵夫要立場鮮明。
三、整體感知
1、通過預習和朗誦,你能不能理解
詩人為什么會發(fā)出“樵夫,別砍那棵樹”的呼喊?
明確:因為詩人與老橡樹有深厚的感情。
2、詩中哪些句子表現(xiàn)了詩人與老橡樹之間的深厚感情?
在文中圈劃句子。
按詩節(jié)可以歸納為4方面
我和老樹關系久遠。名揚四海,根深葉茂。
老樹見證美好往昔。我與老樹血脈相連。
。ɡ蠘涫亲髡咄羯畹囊粋背景,它承載著作者和親人溫馨生活的記憶)
3、老橡樹在作者心中是什么形象?
。ɡ舷饦涑闪吮幼o者,是歡樂的源泉,是美好生活的見證者,朋友、親人)
4、為了保護這么一棵意義重大的老橡樹,作者在詩歌中多次呼喊“樵夫,別砍那棵樹”,作者勸說的態(tài)度、語氣有什么變化?
平和真誠,老樹和我關系久遠。(娓娓敘說)
動情責問名揚四海,根深葉茂贊美老樹,責問樵夫
苦苦懇求回憶老樹見證美好往昔
嚴厲警告直訴衷情,血脈相連,情感強烈
平和勸說——動情責問——苦苦懇求——嚴厲警告
隨著他對老橡樹感情逐漸深入,對樵夫態(tài)度就愈加強硬。
(作者把對老樹的深情轉化為誓死保衛(wèi)它的力量)情感逐步升華
朗讀要求:
你還要將它砍下?(反問)加重語氣,高升語調(diào)。
流淚懇求。(語速較慢,語調(diào)低沉)
嚴厲警告,(語調(diào)下降、擲地有聲、表明堅決態(tài)度)
展示學習成果,請一生讀。
五、小結
作者強烈要求保護這棵老橡樹,實際上是想要留住些什么東西?
保留對美好往事和珍貴情感的記憶。(對先祖的記憶,對手足親情和無憂無慮童年生活記憶。)珍視那些承載了自己情感和記憶的事物!
六、拓展延伸
這首詩自1830年發(fā)表以來一直很流行。當時美國正處于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狂飆突進的時期。先進技術帶動整個國家從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社會走向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工業(yè)和城市的擴張破壞了鄉(xiāng)村的景象,現(xiàn)代文明強烈沖擊了人們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在新事物層出不窮又轉瞬即逝的時代,人更加懷念往日田園牧歌式的鄉(xiāng)村生活,所以人們就特別珍愛這首詩。
其實我們中國現(xiàn)在也處在類似的歷史階段,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我們在現(xiàn)代化的路上一路狂奔。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有那么一天,
當門前的大樹被移走之后,你還記得回家的路嗎?
當古街、老房子被拆遷的時候,我們到哪里去尋找往日生活的痕跡呢?
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我們享受到了現(xiàn)代化的便捷和高度發(fā)達的物質(zhì)文明,但是許多類似老橡樹這樣承載這人類情感和記憶的事物正在逐步消失,傳統(tǒng)生活和現(xiàn)代化進程是否完全對立呢?我們該如何保護它們呢?
文化宣傳、立法、實際保護(城市規(guī)劃時保留他們、修繕、維護)
1、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它的老城區(qū)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由于免受戰(zhàn)爭的破壞而保存良好,現(xiàn)在保持著古香古色的風格。這里有中世紀建筑物,街道狹窄,一派古城風貌。老城的中央廣場還保留著一口古井,據(jù)說這是幾百年前供居民飲用的惟一一口淡水井。夕陽西下時,夕陽年齡的人們在握手樓下沉思、發(fā)呆的生命狀態(tài)。
2、臺灣路的'保護3、歐洲許多城市保留存儲了大量歷史記憶的老街舊巷,是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他們甚至有法律規(guī)定,不能隨意改變建筑的外觀,即使是私人住宅。
4、桂溪花園里的那座廟。
文化保護:
免費開放博物館,讓人們了解過去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貌。
國家把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被設為法定節(jié)日,
這些都是是對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尊重,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
我們保護老橡樹、保護古街舊巷、重視傳統(tǒng)節(jié)日,
實際上是對我們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尊重和關照!
總結:通過剛才的探討,我們再回頭來看課文里的詩歌,如果還有人把這首詩的主題僅僅理解成宣傳環(huán)境保護,你有什么看法呢?
。ㄋ鼏酒鹆巳藗儗ν碌淖窇,對先人的懷念,對手足親情和無憂無慮童年生活的向往。對田園牧歌式的生活的留戀,對鄉(xiāng)村生活、傳統(tǒng)生活的珍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節(jié)家庭聚會,夏夜庭院樹下乘涼聊天)
八、布置作業(yè)
如果說老樹是作者美好生活的記憶,建筑是一個城市的記憶,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記憶,
那么,有沒有什么事物承載著你的情感和記憶呢?請自擬題目,模仿課文寫一首小詩,抒發(fā)你的感受。
【《樵夫,別砍那棵樹》教案】相關文章:
《樹》教案10-01
《別餓壞了那匹馬》教案08-28
大班健康教案別踩濕鞋教案06-09
小班音樂北風爺爺別神氣教案06-10
《去年的樹》教案09-07
彩色的樹教案06-15
給予樹教案06-18
《樹真好》教案07-29
《給予樹》的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