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班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說說畫面內(nèi)容,學學做做鼠小弟的動作,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理解故事內(nèi)容,學會語句:“要是我也有……”
3.樂意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初步感知鼠小弟與海獅的合作精神,體驗朋友間合作的快樂。
4.觀看表演,感受游戲的樂趣。
5.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事能夠試著面對。
活動準備:
《想吃蘋果的鼠小弟》的ppt
活動過程:
1.出示蘋果,紅彤彤的蘋果多可愛,看了都想吃的,你們想吃嗎?不光你們想吃,看,還有誰也想吃的?可是蘋果樹這么高,在樹底下的鼠小弟會怎么想呢?(幼兒)
2.師:那我們來看看,下面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
誰來了?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幼兒)看到小鳥叼走了一個蘋果,想吃的鼠小弟會怎么想呢?(幼兒)那我們來看看,鼠小弟會怎么做呢?(幼兒)你怎么看出來的?他為什么要飛?那你能不能說說他的心里話呢?(要是我也能飛該有多好?)我們一起來一邊學鼠小弟飛一邊想:我要是能飛該有多好?
3.師:我們接著往下看,誰也來了,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看到小猴摘走了一個蘋果,鼠小弟又會怎么想呢?(幼兒)那他是怎么做的呢?(幼兒)你覺得鼠小弟是怎么爬樹的呢?為什么要貼著樹,除了這個,你還有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鼠小弟在非常努力的爬樹?那你能不能來學一學鼠小弟努力的樣子呢。(請單個)鼠小弟一邊努力的爬樹,一邊心理會怎么想?我們一起來學學看(幼兒一起一邊學爬樹,一邊說:要是我也會爬樹,該有多好。
4.師:可是他在怎么努力爬也摘不到蘋果的,接下來會怎么樣呢?(兩幅圖一起出現(xiàn))請你仔細看看這兩幅圖,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呢?(啟發(fā)幼兒講)(大象用長鼻子卷走了一個蘋果,鼠小弟看見了……)
我們一起來學學鼠小弟,一邊拉一邊說:要是我也有個長鼻子該有多好。
小結:盡管鼠小弟將自己的`鼻子拉得又紅又疼手都拉酸了,可是鼻子能夠夠到蘋果嗎?
5.師:咦,又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幼兒,想學犀牛去撞蘋果樹,讓蘋果掉下來)可是結果,自己撞得頭昏眼花的,蘋果有沒有掉下來啊?(沒有)
6.師:到現(xiàn)在為止,鼠小弟已經(jīng)嘗試用了幾種方法摘蘋果啦?(學小鳥飛,學猴子爬,學大象,學犀牛)而且都非常的努力,為什么鼠小弟這么努力的去做了,卻都不能成功呢?
小結:原來,鼠小弟很小,力量也很小,簡單的趣模仿別人,肯定是不行的。
7.師:看著樹上的蘋果越來越少,想吃的鼠小弟心情怎么樣。浚ㄓ變海┠悄銈兛靵韼蛶褪笮〉馨,究竟用什么辦法就可以吃到樹上的蘋果了呢?(幼兒討論)
8.師:你們幫鼠小弟想了這么多的辦法,那我們來看看鼠小弟究竟有沒有吃到蘋果呢?這時誰來了?(海獅)你覺得他們兩在干什么?(說話)那海獅會對鼠小弟說什么呢?鼠小弟又會對海獅說什么呢?(幼兒自由說)
老師說:鼠小弟對海獅說:你會飛嗎?海獅對鼠小弟說:這些我都不會,不過我有一個本領)你們來說說看,海獅的本領是什么呢?那海獅這個本領有什么用呢?我們來看看,是不是跟你們講的一樣呢?
9.師:海獅利用會頂球的本領,把鼠小弟頂?shù)搅颂O果樹上,鼠小弟終于吃到蘋果了,心里怎么樣?(美滋滋的)
10.小結:瞧鼠小弟一個人不能做到的事情,因為有了朋友的幫助,互相幫助,互相合作,終于解決了問題,那我們小朋友平時在生活中有沒有一個人做不了的,需要別人幫忙,共同克服困難,解決事情的呢?
總結:原來,有朋友幫助,與別人合作,可以解決自己一個人不能完成的事情。那我們現(xiàn)在出去找找,有沒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們兩個人合作共同完成的。
小班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水果是幼兒熟悉、喜歡的,同時它又蘊含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因此我設計了以運水果為情境的學習性區(qū)域活動。讓孩子扮演小司機的過程中,根據(jù)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了水果倉庫和水果超市,讓幼兒根據(jù)水果圖片對水果進行一一對應和分類。提供不同紙張制作的水果和大小不同的夾子,感知不同材質(zhì)的特性。同時拖拉小車的過程讓幼兒的活動變得更為生動有趣,轉換與兩個不同的場景之中,孩子天性好動的需求得以滿足,也使這一活動更有趣。
活動目標:
1、根據(jù)水果圖片或水果影子,把水果夾入相應的圖片下,并把一樣的水果放在一起。
2、在夾水果的過程中,鍛煉幼兒手指肌肉和手眼協(xié)調(diào)能力。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常見的水果圖片和水果影子圖片,用不同材料制作的水果(卡紙、橡皮紙、瓦楞紙),小籃子若干個,大小不同的夾子,自制的`拖拉小汽車。
玩法:
第一層次:幼兒根據(jù)水果圖片和水果影子,把各種水果用小車從倉庫運到超市里,用夾子夾入相應的圖片下。
第二層次:在水果上貼上三角形、圓形、方形的標簽,根據(jù)水果圖片上圖形,夾入相應的水果。
指導要點:幼兒夾水果的同時,要看清是什么水果,以及水果圖片上的圖形,做到一一對應。
第三層次:水果圖片上貼上1——3個圓點,幼兒根據(jù)圓點的數(shù)量夾入相應的水果。
指導要點:幼兒要做到手口一致的點數(shù),并夾入相應的水果圖片下。
活動反思:
教師在預設活動時,可以顯性,隱性目的地投入讓孩子發(fā)現(xiàn)探索的材料。對于幫助幼兒了解常見水果的特性,讓幼兒把水果根據(jù)圖片進行一一對應,我將其目的隱性化。事先不說明,而是讓幼兒在操作中,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感悟。當他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自己觀察,不但發(fā)現(xiàn)了水果圖片上那些常見水果的特征,而且加深了對圖形和數(shù)量的認知,在“小司機”的游戲情境中去感知發(fā)現(xiàn),使幼兒感受到樂趣,同時也讓他們獲得經(jīng)驗的提升。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理解兒歌內(nèi)容,并喜歡朗誦兒歌。
2、教育幼兒要尊敬國旗。
活動準備:
國旗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出示國旗圖:小朋友,你們看看這是什么?(國旗)你們國旗有什么用的嗎?(國旗是我們國家的標志)一般在我們國家只要是重大節(jié)日或我們認為是很喜慶、高興的節(jié)日都會舉行升國旗儀式,像我們幼兒園在每個星期一都會舉行升國旗儀式,在升旗的時候我們都要向國旗行注目禮,今天老師就要教小朋友學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叫《向國旗敬禮》
二、學習兒歌。
1、教師示范朗誦兒歌,幼兒欣賞。
兒歌的名字叫什么?(請個別及全班幼兒回答)兒歌里是怎么說的?(五星紅旗多美麗、、、、、)
2、帶領幼兒學念兒歌。
現(xiàn)在小朋友就跟著老師一起來學念這首兒歌,老師念一句,小朋友念一句。
帶領幼兒學念兒歌4-5遍。
3、幼兒念兒歌。
剛才小朋友都很認真的`在學念兒歌,老師現(xiàn)在就要看看誰學本領學得最好,誰能完整的把兒歌念出來。
請部分幼兒來念兒歌,或老師念上一句小朋友念下一句。
4、教育幼兒要愛護國旗。
5、齊聲朗誦兒歌,結束活動。
小班教案 篇4
說課內(nèi)容
一、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年齡普遍在3—4歲左右,思維呈現(xiàn)出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fā)展,由于小手肌肉組織發(fā)育還不夠完善,因此,活動性較弱。利用幼兒對周圍的聲音感到新鮮好玩的現(xiàn)象,設計此活動,發(fā)展幼兒的聽覺、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二、說教材
1.本活動的目標是啟蒙教育,主要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活動過程有趣、形象,利用擬人的方法,抓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調(diào)動幼兒主動參與和操作的積極性。
3.分組活動、綜合活動使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而難易適中、動靜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兒在上自信心的發(fā)展,獲得成就感。
三、說教法
1.操作法:為了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我采用了操作法,在適當?shù)囊笙,發(fā)展幼兒動手能力與觀察力,體會探究的樂趣。
2.游戲法:“游戲”是低齡幼兒活動的最佳方法,教師在游戲中輔以形象生動的教具、有趣活潑的語言,會使幼兒興致勃勃,從而寓教寓樂。
。刍顒訙蕚洌
前期知識經(jīng)驗的準備──幼兒會聽一些獨特的聲音。教具游戲的準備──沙子、小石子、小鐵片、黃豆、卡通空八寶粥罐若干;舞曲音樂。幼兒活動準備──按人數(shù)將幼兒分成3—4組。
四、說學法
1.通過可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讓幼兒大膽放手操作,以此體會操作的快樂。
2.在有趣的游戲情景中,讓幼兒去探索,從而發(fā)展幼兒的聽覺力、注意力、觀察力。
五、說教學程序
首先,通過認識新朋友──漂亮可愛的.罐寶寶,引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其次,通過操作活動“喂寶寶”嘗試自己制作響罐。這樣的設計,幼兒沒有心理壓力和負擔,使每位幼兒都有了動手機會和表現(xiàn),在猜想活動中,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jīng)驗去猜測、去思考,激發(fā)他們探究的熱情;最后,在戶外活動中,深化主題,愉快的結束活動,使幼兒意猶未盡的渴望再次的活動。
。刍顒幽康模
1.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使幼兒對聲音產(chǎn)生探究的欲望。
2.培養(yǎng)幼兒的操作興趣、發(fā)展觀察力、注意力以及對科學活動的喜愛。
。刍顒又攸c]
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刍顒与y點]將相同聲音的響罐配對。
。刍顒訙蕚洌
1.裝飾成各種卡通娃娃的空八寶粥罐子、盤裝沙子、黃豆、小石子、小鐵片等若干。
2.按人數(shù)將幼兒分成3—4組。
3.錄音機、舞曲音樂磁帶。
。刍顒舆^程]
一、開始部分:直觀教具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1.出示罐寶寶──介紹給幼兒的新朋友。
2.出示并認識罐寶寶的“食物”──沙子、黃豆、小石子、小鐵片。
二、基本部分:操作活動引發(fā)幼兒探究。
1.喂一喂──指導幼兒隨意給每個罐寶寶喂一樣食物并提醒幼兒蓋嚴蓋子。
2.跳一跳──引導幼兒上下左右搖一搖罐寶寶,讓他們自由地跳起來。
3.找一找──啟發(fā)幼兒相互猜測罐寶寶吃的是什么,并將相同聲音的罐寶寶配對成舞伴,在舞曲中快樂地舞蹈。(幼兒亦可共同跳舞)
三、結束部分:幫罐寶寶到戶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延伸活動:將幼兒制作的罐寶寶擺放到“科學操作區(qū)”,讓幼兒自由擺弄、玩耍。
四、活動后的反思:在教學中,幼兒對操作、探究很感興趣,通過操作──游戲的形式讓幼兒體會了探究的過程和快樂。在活動中,孩子在制作的同時,提高了幼兒的觀察力,動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聽覺。他們特別喜歡玩游戲,因為在游戲中可以使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沒有絲毫的壓力。對于個別能力弱的孩子,我采用集體與個別輔導的形式,并在日常生活中給他們提供機會,讓能力弱的孩子不會為此而產(chǎn)生畏懼的心理;對于幼兒的新觀點新發(fā)現(xiàn),我總是鼓勵和尊重幼兒的觀點,并共同分享。如:有的幼兒認為罐寶寶吃飽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兒的想法,并引導幼兒聽一聽罐寶寶肚里的水聲,拓展了幼兒的視野與經(jīng)驗。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自制圖書閱讀,感知不同的色彩。
2、樂于上幼兒園,體驗上幼兒園的快樂。
活動準備:
自制大書《在一起真好》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書,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本大書,這是書的封面,猜猜會是講的誰的故事?”
。ㄖv好就是它的故事)它是什么顏色?(藍色)它叫小藍(我們跟它打個招呼)
師: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一起真好》
師:我們一起來說說這個故事的名字。
二、閱讀圖書。
1、打開書(p1)
師:看,小藍家里有誰?(爸爸、媽媽、小藍)
。ㄕ埿∨笥颜乙徽遥
師:誰是爸爸?為什么?(請幼兒上來指:因為最高)(你來抱抱爸爸)
媽媽在哪里?(請幼兒上來指:因為個子矮)(你來親親媽媽)
2、打開書(p2)
——故事:我叫小藍,我長大了,要上幼兒園了,來到幼兒園小藍該做在哪兒呢?(
請小朋友幫它坐下)。師:我們來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小朋友(6個)。這個為什么不數(shù)?
。ㄋ谴笕、老師)我們來認認它的小伙伴(小綠、小黃、小黑、小紫……)。
3、p3
師:顏色寶寶在干什么?(唱歌)你怎么知道的?(有音樂)它們唱的什么歌?(我上幼兒園)顏色寶寶是不是都來唱歌了,我們來看一看(一一認認)誰沒來?(小藍)小藍在哪兒我們來找找?(躲在大樹的后面)它為什么不想來唱歌?(它想睡覺了不想上學)原來小藍不會唱這首歌,沒關系,我們來跟它一起唱(我上幼兒園) 小藍說謝謝你們,下次我敢唱歌了,我們給小藍找個位置坐下。
4、p4
師:顏色寶寶玩捉迷藏的游戲,,我們把它找出來,你是在哪兒找到它的?找好一個
我們給它找個座位坐下來,依次逐一找出一個顏色寶寶。
師:少了誰?(小藍)小藍你在哪里呀?“嗚嗚,老師,剛才在做游戲的時候,把腿磕破了,好疼呀,怎么辦呢?”
5、p5
師:快放學了,顏色寶寶兩個兩個抱在一起干什么呢?(抱一抱、親一親)
師:誰來了?(爸爸、媽媽來接它們)誰的家長站在第一個?
老師打開書讓爸爸、媽媽進教室接寶寶,放學了寶寶要說什么?(老師再見、小朋友再見)
小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在一次預設的科學活動《各種各樣的石頭》中,幼兒對石頭的造型很感興趣。他們把石頭想象成各種形象和樣子,有的說石頭像漢堡、像人、像小動物…等等,幼兒對石頭都展開了各種聯(lián)想。于是在接下去的活動中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興趣即使生成了美工活動《有趣的石頭》。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將石頭想象成各種形象,并用石頭和橡皮泥做成一個美麗的作品。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有愛護作品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橡皮泥、泥工板、各種各樣的石頭若干塊。
活動過程:
1、出示石頭和橡皮泥,請幼兒討論石頭可以做成什么,激發(fā)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
2、介紹活動規(guī)則:
。1)、愛護橡皮泥,不隨意亂放。
。2)、拿石頭輕拿輕放,不影響別人制作。
3、幼兒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1)、幼兒自選自己喜歡的石頭制作。
(2)、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把自己的想法表現(xiàn)在作品上。
。3)、鼓勵幼兒形象盡量做得美麗一些。
4、展示作品:
(1)、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的作品。
。2)、教師鼓勵幼兒向制作美麗作品、會大膽想象的幼兒學習。
活動反思:
活動中幼兒都很感興趣,選擇好石頭后會先想象好以后再進行制作。制作的形象和他們想象的作品基本一致,其中幼兒制作的人物和動物比較多,也有部分幼兒會制作漢堡、房子、糖果等;人物的形象以小朋友和自己喜歡的人為主,動物以小兔子、小狗、小貓、小雞等幼兒自己熟悉的動物為主。幼兒制作的每個形象基本都沒有重復,能根據(jù)石頭的基礎樣子制作成一個完整形象。
不足的是幼兒選擇橡皮泥的色彩不夠多,選擇單種顏色的幼兒比較多,所以做出來的作品色彩還不夠漂亮,同樣的'有一小部分幼兒制作的動物手腳、五官等部位用的是不同色彩的橡皮泥搭配,這樣看起來的效果就更美。建議在活動前先組織幼兒欣賞各種漂亮的形象,豐富幼兒對各種形象的色彩美有一定的了解,這樣做出來的作品一定更美。另一建議可以將這一活動改成美工分組活動,有的用手工、有的用水分或水彩繪畫、有的還可以將石頭描畫下來,再給它添畫變成各種想象等等其他的方法。這一活動中大班也可根據(jù)自己的年齡班改動一下目標,又可以變成另一手工活動。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握筆和書寫的習慣。
2、引導進行し和刂的比劃練習,提高描汗字符號達餓技能。
3、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字符號的敏感性,激發(fā)探索文字的興趣。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發(fā)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操作卡片《你想釣魚嗎》
2、漢字卡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1、幼兒自己閱讀。
教師出示圖片講解簡單的故事,提出適當?shù)膯栴},吸引幼兒觀察和認識“し和刂”兩種簡單的漢字比劃。
2、教師和幼兒一起閱讀。
教師在黑板上寫出し和刂”的漢字筆劃符號,引導幼兒觀察由豎變成豎鉤,由豎變成豎彎鉤的過程,與幼兒一起認識漢字中豎鉤和豎彎鉤的比劃名稱
3、重點閱讀難點
用簡單的口決,引導幼兒從鉤的方向和鉤的大小兩方面區(qū)別認識“し和刂”幫助幼兒掌握難點。
4、歸納閱讀內(nèi)容
a) 出示漢字卡片,請幼兒找出漢字中“し和刂”的比劃,加深對這兩種比劃的印象。
b) 進行“し和刂”的漢字比劃練習“小朋友,你想釣許多魚嗎?那我們就來做許多魚鉤吧?”
活動反思:
《綱要》提出了“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幼兒在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體驗,實踐,創(chuàng)造,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小班幼兒年齡在3歲左右,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會向別人表達自己基本的想法和要求,只是語句不夠完整,有時出現(xiàn)時斷時續(xù)的現(xiàn)象,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想說、敢說、有機會說的環(huán)境。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歌曲的基礎上,樂于探索火車司機邀請朋友的游戲規(guī)則。
2、愿意積極參與“開火車”的游戲,感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前期經(jīng)驗:學唱過歌曲,對火車有一定的了解。
2、音樂
活動過程:
一、回憶歌曲——進一步熟悉歌曲
1、師:你們想做一個開火車的小司機嗎?在開火車之前,我們一起來演唱歌曲《火車開啦》。
2、師:小火車司機在開火車的時候心情是怎么樣?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演唱這首歌曲呢?(用開心、歡快的.聲音演唱)
3、師:我們來試一試,做一個快樂的小司機。(再次演唱歌曲)
4、小結過渡:你們都是快樂的火車小司機!
二、開火車——創(chuàng)編動作
1、師:你們都是小司機,那你是怎樣開火車的呢?
2、幼兒聽音樂開火車。(找出有節(jié)奏開車的小朋友)
3、再次開火車,注意車輪要一下一下地轉。
4、小結:我們的火車開得又快又穩(wěn),小司機的本領真大!
三、音樂游戲——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
1、觀看錄像,探索游戲規(guī)則。
2、請個別幼兒做火車小司機邀請小朋友乘車。
3、搭成長長的小火車,開往上海動物園。
4、小結:我們的小火車還可以開到很多的地方,以后我們再來做火車小司機,帶朋友去更漂亮、好玩的地方。
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小蝸!返膬(nèi)容,鼓勵幼兒根據(jù)兒歌內(nèi)容創(chuàng)編動作。
2、感受兒歌中的.上行、下行旋律,并能辨別音的高低,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木琴、鈴鼓、木魚等敲擊樂器與幼兒人數(shù)相等。
2、小蝸牛圖片、樹、滑滑梯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小星星》做簡單韻律活動。
二、通過小蝸牛,初步感知兒歌內(nèi)容。
1、把蝸牛套在手上,提問:這是什么?
2、出示樹的圖片,師說:今天小蝸牛想爬到樹上去看看。
3、教師演示,小蝸牛從樹下爬到樹上。師說:一、二、三、四,小蝸牛,爬上樹。
4、教師演示,小蝸牛從樹上溜到樹下。師說:四、三、二、一。小蝸牛,溜滑梯。
三、游戲《小蝸!,再次鞏固兒歌內(nèi)容,嘗試創(chuàng)編動作。
1、學小蝸牛爬一爬,左手握拳放置于伸出食指和中指的右手手背之上。師說:我們來做小蝸牛一起玩玩吧。
2、身體當樹,邊念兒歌,邊爬一邊。
3、把圖片樹放中間,請小朋友當小蝸牛爬過去。先個別再小組。
四、感受樂曲的上行和下行旋律。
1、教師利用木琴,邊念兒歌,邊讓幼兒感知上行和下行的旋律。
2、游戲《到哪邊》。將樹和滑梯圖片放置在教室中間,請個別幼兒玩游戲,教師用木琴進行敲擊,敲上行的旋律就走到“樹”圖上,敲下行就走到“滑梯”旁邊。
3、集體玩游戲《走那邊》。
五、節(jié)奏練習。
1、聽音樂《小星星》,教師示范拍手。
2、幼兒和老師一起根據(jù)《小星星》節(jié)奏,進行拍手。
3、發(fā)放樂器,幼兒進行敲擊,練習節(jié)奏。
節(jié)奏如此:……○(大圓處拍手)
4、幼兒邊念兒歌,邊打擊樂器。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的教案06-12
小班教案11-26
小班教案11-26
小班教案11-26
小班教案11-27
小班教案11-27
小班教案11-23
小班教案11-23
小班教案11-23
小班教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