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精華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學會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 將課題和課文內容對照學習,知道教授是一個治學嚴謹,行事灑脫,而對小事又十分“健忘”的人。
4、根據(jù)課文內容準確理解教授眼里的中國,使學生也能崇拜和尊敬我們的祖國。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學會生字新詞。
2、領悟教授“健忘”背后的真正內涵。
教學難點:
寫作技巧的指導。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24《健忘的教授》,請同學們看老師板書,指導“健”的寫法,理解“健忘”。文中哪位健忘?
教授記憶力不好?
板書:伊里奇
1984年一位中國小伙子楊暉來到原南斯拉夫的貝爾格萊德大學文學系讀研究生時,伊里奇教授給他留下了深刻印
象,楊暉將他眼中的教授寫成文章發(fā)表在《海外文摘》上。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就是節(jié)選于這篇文章的。
二、初讀課文,了解文章主要內容。談談對伊里奇教授的初步印象,并提出自己的疑問。
1、出示詞語:權威 崇拜 褲兜兒 涉及 某版本 嬰兒車 妻子 ( 指名讀 )
2、課文介紹伊里奇教授是個怎樣的人?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恰當運用上面的詞語,將課文內容濃縮成一兩句話。
3、學生回答。學生自由練說,指名回答。
4、教師小結:一個在學術方面有著驚人成就,同時,他對一些事又特別“健忘”的.伊里奇教授到底是不是健忘的人呢?
三、再讀課文,圍繞“健忘”還是“不健忘”在文中尋求疑問的答案。
1、默讀課文,捕捉最能說明你的看法的詞句勾畫下來。教師巡視。
2、生答,師引導理解。
3、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不健忘:權威 驚人的才能 驚人的記憶 親切。
健 忘:學生 兒子 車子。
4、引導小結。
教授是個健忘的人嗎?談談你的看法。(生活中健忘,學術中專注)
用“健忘的教授”為課題,文中大筆墨寫教授的健忘,實際的意圖是什么?生答。
四、總結全文。
其實很多有名的科學家、藝術家也都是這樣。你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科學家、藝術家的故事嗎?他們那種專注于事業(yè),專注于科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深深欽佩和學習的。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也是一樣,沒有專注精神,做什么事都不可能獲得成功。讓我們記住這位專注于學問,忘記了生活瑣事的教授----伊里奇。用一個成語概括他的這種工作態(tài)度。教師推薦:聚精會神、專心致志 、 全神貫注、心無旁若、目不轉睛 、一心一意、 一絲不茍、心無二用
五、習作指導。
1、課文中,作者惟妙惟肖地為我們描寫了一位“健忘”的教授,作者抓住教授身上最有意思的特點-----健忘,進行了許多細節(jié)描寫,從中我們可以借鑒些什么呢?
2、同桌互說,點名回答。師根據(jù)回答板書:抓住特點 寫1、2件事
3、小結:仔細回想一下,我們身邊也有許多性格鮮明的人,比如有的是“急性子”,有的是“大嗓門”,有的“慢吞吞”……我們可以抓住他們的主要性格特點,圍繞這個特點著重寫一兩件事,人物形象就會鮮明豐滿、躍然紙上了。
六、作業(yè)。
1、收集科學家有關全神貫注的故事,舉辦故事會,進一步了解伊里奇教授這個人。
2、從身邊選一個人物,抓住其主要性格特點寫一個片段。
板書設計:
24、健忘的教授
不健忘:權威 驚人的才能
驚人的記憶力 專注學問
伊里奇
健 忘: 學生 兒子 車子 忘記瑣事
抓住特點寫1、2件事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材簡析
課文講述的故事發(fā)生在美國。小狗杜克是瑪麗家養(yǎng)的寵物。在一個風和日暖的日子里,瑪麗一家去野餐。當瑪麗睡著時,瑪麗六個月大的兒子尼科爬到了鐵路上,此時火車風馳電掣地駛來,小狗杜克為了救尼科,被火車軋去了一只爪子。
課文講述的故事條塊清晰,1、2、3小節(jié)介紹了事情發(fā)生的起因,并通過野餐時,對杜克與瑪麗的歡快情景的描寫,展現(xiàn)了瑪麗與杜克的情誼,為后面杜克奮不顧身救尼科的動因打下了伏筆;第4小節(jié)通過“風馳電掣、可火車怎么也停不下來”描寫了當時情況的危急,以及杜克救尼科的一系列動詞:躥、咬、拖,表現(xiàn)了杜克的奮不顧身,此小節(jié)是課文學習的重點,是體悟動物與人類情感的關鍵小節(jié);第5小節(jié)介紹了事情發(fā)生的結果,根據(jù)上下文進行想象說話,是對本文情意目標的升華。
課文處于第三單元,根據(jù)單元導讀,我將單元目標歸納為“預習課文,讀準字音,邊讀邊思,嘗試解決疑問!
二、學情簡介:
學生已經(jīng)明確了預習的要求,并養(yǎng)成了預習的習慣,能夠在課文中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生字的發(fā)音,嘗試獨立完成課后“詞句活動室”中“選詞填空”的練習,但是在“大聲朗讀課文”這一要求上大打折扣,學生往往是默讀,因此對課文中的一些平日接觸頻率不高的熟字,憑印象讀,因此讀別字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
進入了三年級,學生擁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又由于課文講述的故事條塊清晰,因此學生在預習課文后能夠了解主要內容,但不能理解或關注到“杜克為什么要救尼科”,即課文所要達到的情意目標。
三、課堂教學設計目標:
1 認識生字8個,尤其讀準多音字“剎”在不同語境中的發(fā)音;積累并正確使用“爬、跳、奔、溜、趕、躥”等動作詞。
2 借助動詞,及文中描寫情況危急的語句,體會杜克救尼科的奮不顧身,并有感情朗讀句子。
3 反復朗讀,體會否定句中加上“怎么”,加強語氣的作用。
4 體會動物與人類之間的真摯情感。
四、教學難點、重點:
1 正確朗讀課文,尤其是多音字“血、剎、撒”。
2 體會杜克救尼科時情況的危急,以及杜克救尼克速度的快,有感情朗讀相關語句。
3 體會動物與人類之間的真摯情感。
五、課堂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1 滲透概括能力訓練——嘗試借助圖表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 朗讀能力——在理解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有感情朗讀。
六、主要學習板塊:(分為課前預習和課堂的學習)
(一)根據(jù)要求,課前預習。
17 小狗杜克
1 “四步”預習課文。 ()△()
2 邊讀邊思,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自己嘗試說一說。()
3 預習完課文,哪些詞不理解或哪些地方不明白,請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 完成“詞句活動室”!。 ()
——預習反饋:(1)所有學生按“四步”法預習課文,課文中沒有不理解的詞語。
(2)有兩個學生提出了對課文的疑問“尼科為什么要爬到鐵軌上去?”“杜克為什么要去救尼科?”從這兩個問題分析,前者對課文并沒有好好的閱讀,后者的提問是有一定質量的。
。ǘ﹩l(fā)談話,揭示課題,預習反饋,借助板書,把握主要內容。
1 用一句話或一個詞介紹印象中的小狗。
2 借助拼音,讀準文中的多音字。
——一剎那、剎車、一個勁撒歡、一攤殷紅的鮮血、
3 分小節(jié)讀課文、集體正音,并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先交流,教師梳理課文的條塊,學生借助板書,說課文主要內容。
。ㄈ⿲W習描寫杜克救尼科的句子,及描寫火車飛馳的句子,體會當時情況的危急,有感情朗讀第4小節(jié)。
——突然,黑影一閃,小狗杜克(躥)上了鐵路。它一口(咬)住尼科的尿布,在車輪將要碾上的一剎那,把尼科(拖)出了軌道。
1 默讀第4小節(jié),用“——”劃出描寫小狗杜克救尼科的句子。
2 選擇合適的動詞填空。杜克是怎樣救尼科的?借助對動詞“躥、咬、拖”的理解,體會小狗杜克救尼科十分迅速,有感情朗讀。
——就在這時,一列火車風馳電掣般地駛來。司機發(fā)現(xiàn)了情況,拉響汽笛,使勁剎車,可火車怎么也停不下來,一場慘禍眼看就要發(fā)生。
3 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就在這時”的意思,理解詞語“風馳電掣”。
。ㄋ模┞(lián)系第1小節(jié),第5小節(jié),展開想象,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
抓住句子“小狗杜克跑前跑后,瑪麗不時丟一片香腸給它,惹得它一個勁撒歡!奔奥(lián)系第5小節(jié),想想說話,瑪麗和周圍的人看到杜克被壓斷了前爪,會怎么說,怎么做。
。ㄎ澹┱Z言訓練。
經(jīng)過治療,杜克的傷痊愈了。雖然它失去了一只爪子,但仍快樂的與杜克一家生活在一起。此時,尼科也漸漸長大了,它會怎樣向人們介紹自家的小狗杜克呢!
——那年我才六個月,媽媽帶我去公園野餐。不一會兒,媽媽睡著了,我卻爬到鐵路上,這時……
七、課后反思。
。ㄒ唬┠芰Φ挠柧殻卦趪L試與指導。
本課文,我嘗試對學生進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指導與訓練。
具體操作: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此問題先作為預習要求提出,讓學生邊讀邊思考,為課堂學習作一鋪墊。
在課堂教學朗讀反饋之后,就此問題進行交流,由于課文的板塊清晰,學生的回答基本說清了故事發(fā)生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但就總體而言此問題涉及整篇課文,對三上的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舉手回答人數(shù)少,參與面狹窄。
接著,教師就學生的'回答,整理出一條線索,即與故事相關的主要人物——小狗杜克和尼科;依據(jù)他們之間發(fā)生的事情,整理出關鍵的動詞“救、軋斷”,讓學生借助這些動詞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有了文字和圖表的暗示,學生有了回答的信心,愿意嘗試者也增加了。
最后,在學生實踐的基礎上,小結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找到課文的主要人物,再運用一些關鍵的動詞,就能將課文的主要內容說清楚。
此教學環(huán)節(jié),不足之處:在課文教學之初,在沒有任何方法指導的前提下,請學生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此問題可以作為邊讀邊思的內容,可是讓學生說,顯然超出它們現(xiàn)階段的能力。進入了三年級,我想教學除了關鍵字詞教學、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以外,更應重視語文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語文知識的滲透,以期形成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但能力的培養(yǎng)應是循序漸進,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學生的能力特點,長期訓練,逐步形成的。
因此,此教學應調整為讀完課文,就先引導學生整理出故事的主要人物及它們之間的關鍵動詞,而后讓學生借助板書說,在一、二個學生示范之下,同學們自由嘗試,這樣的流程即降低了學生說的難度,又擴展了實踐活動的參與面。如果要進一步深入,也可在理解課文內容之后,在原先的基礎上“小狗杜克救了尼科,結果杜克的爪子被火車軋斷了。”對故事內容進行再補充,如“怎么樣的尼科(只有六個月大的)、杜克是怎么樣的救尼科(奮不顧身)”等,使主要內容有簡潔到具體。
。ǘ┫胂笳f話,彌補課文學習的空白點,幫助學生理解與體驗。
課文的情意目標是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落實到語言文字便是課文的第1、4小節(jié)。學生從“躥、咬、拖”“風馳電掣、怎么也停不下來”體會到當時情況的危急,及小狗杜克奮不顧身救尼科的場景,那小狗杜克為什么會這樣做呢?
課文描寫的主人公是一只小狗,它并不像寫人文章那樣,在人物的行為之前會有許多的想法,以此幫助讀者體會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澳切」范趴藶槭裁磿@樣做呢?”這是學生學習容易忽視點,但卻是達到情意目標的關鍵點,因此要讓學生去思考,聯(lián)系課文第一小節(jié)句子“小狗杜克跑前跑后,瑪麗不時丟一片香腸給它,惹得它一個勁撒歡!比ニ伎肌,旣惻c小狗的親密相處,小狗儼然成為了瑪麗家的一個成員,一家人是相親相愛的,也就是小狗救尼科的原因,也是人與動物間的真摯情感。
課堂中,學生找到了這句話,隱隱感受到了“瑪麗和小狗關系親密”但還不深入,這是由于課文就這一方面的語句描寫太少,因此我想可以讓學生想象說話,“除了課文中介紹的,想想瑪麗和小狗還會怎樣的快樂生活?”幫助積累的感性內容,激起共鳴。
。ㄈ┱n堂朗讀,以生為本,層層推進。
本次教學最大的不足之處——朗讀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讀出情況的危急以及小狗杜克救尼科速度的快。
究其原因不是學生對課文的意思沒有理解,而是有感情朗讀是建立在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的基礎之上的,我班的學生首先語文底子差,學習上又有相當大的惰性,尤其是預習的朗讀,往往以默讀代替大聲朗讀,如果遇到不會的字也就蒙混過關,如把“碾”讀成“展”,“尼科”讀成“科尼”,“躥”讀成“竄”,預習的情況直接影響上課的朗讀。
改進方式:1上課加強預習反饋,大力表揚讀準字音的學生;2 如遇句子確實很難,在有感情朗讀之前,先給與時間,讓學生充分朗讀。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9個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10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4、懂得勤奮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橋梁,教育學生從小勤奮學習,長大了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深入感悟文章的內涵。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解題:題目中的“說”就是談、講的意思。這是一篇說理類的文章。讀了這個課題,你想提什么問題?(文章主要說了一個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樣把這個道理說明白、說清楚的呢?)下面,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讀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分段。
1、聽課文錄音,想一想:課文主要說了一個什么道理?
2、交流(只要求說出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3、引導分段。
。1)學生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在哪里提出了觀點?又是怎樣證明這個觀點的?課文最后又是講了什么?
。2)交流。
(3)根據(jù)以上問題給課文分段,并在文中作好記號。
三、分段讀通課文。
1、先拼讀生字,讀熟新詞。
2、分段讀通課文。
自己練讀--指名讀--糾正讀音,指導讀通長句--齊讀。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第一段,畫出中心句。
2、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是什么?是勤奮。
。1)這里的“橋梁”是什么?
(2)把那句自問自答的句子換一個說法。
(3)過渡:是的,勤奮是實現(xiàn)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梁,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相機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討論:“鮮花”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
。4)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者手中的鮮花,都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比一比,你更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齊讀后一句。
3、齊讀第一段。
4、當堂背誦第一段。
五、教學生字,指導書寫。
1、自己設計記憶字形的方法,感到困難的在下面打“?”。
2、交流自學情況。
3、指導書寫“枕”、“末”、“慣”、“基”。
4、鋼筆描紅。
六、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3:讀一讀,再抄寫。
2、背誦第一段。
3、區(qū)別形近字組詞。
未( )悄( )社( )梁( )渡( )
末( )稍( )杜( )粱( )度( )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學習了第一段,你從中懂得了什么?
二、細讀第二自然段。
1、課文圍繞“勤奮是實現(xiàn)理想的橋梁。”這一中心,作者主要寫了哪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相機板書:司馬光、童第周)
2、大家一定還記得一年級學過的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司馬光小時候是個怎樣的孩子?板書(天資聰明)
3、天資聰明的司馬光長大后取得了什么成就呢?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討論:
。1)司馬光手中的`鮮花是什么?“終于”這個詞說明了什么?“警枕”的警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2)司馬光怎樣用汗水和心血去澆灌的?(引導學生邊讀邊找出書上有關詞語和句子。理解“滾瓜爛熟”“一遍又一遍”)
。3)司馬光的事例告訴我們(板書):“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4)自由練讀第二自然段
。5)指名讀,師與生一起評點,是否讀出了司馬光的刻苦、勤奮?
4、小結:砸缸救人的司馬光從小就天資聰明,但是他依然始終如一地勤奮學習,最后寫成了名留千古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這就充分說明了“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
三、細讀第三自然段。
1、學生自學,完成下列思考題,并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有關的詞句畫出來:
。1)童第周手中的鮮花是什么?
。2)童第周的情況和司馬光相比有什么不同?
(3)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為什么他同樣取得了成功?
。4)童第周的成功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2、小組交流討論。
3、師生圍繞思考題交流探討。
4、學生討論“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這句話的含義,老師相機板書。
5、指導朗讀。
6、讓學生根據(jù)板書小節(jié),引導學生明確:不論天資聰明還是基礎比較差的人,只要勤奮,都可以成才。
7、齊讀兩句名言,大家認為這兩句名言好嗎?好,就讓我們一起把它抄在自己筆記本的首頁,時刻勉勵自己。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主要寫了什么?
2、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3、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談談學習了這一課的感想,并寫在小作本上。
五、總結課文:
六、作業(yè) 完成課后思考題3、4兩題。
板書:
13、說勤奮
司馬光(天資聰明) 編成《資治通鑒》
勤奮是通往
理想境界的橋梁
童第周(起步晚、基礎差) 完成蛙卵剝離手術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會認“憧、憬、歇”等4個生字,會寫“箏、拔、蝴”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精心、希望、依然”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能讀出“我們”的情感變化。
3.知道課文圍繞“風箏”講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具體的。能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把一件事寫具體完整。
4.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寫的方法,能較為具體地寫出自己不斷變化的心情。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在朗讀中感悟“我們”的'情感變化。
教學難點
明白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具體的。嘗試把一件事情寫清楚。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教具準備
課件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小牛的兩張征友啟事的不同和引發(fā)的不同結果。
。病⒍呐c人交往時,既要考慮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慮到別人的實際情況。
。、掌握“團”的正確書寫。
二、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小牛的兩張征友啟事的`不同引發(fā)不同結果。
三、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動物頭飾,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ㄒ唬┘と耄
同學們,你們有好朋友嗎?有好朋友的感覺怎么樣?昨天我們認識了一位動物朋友,是誰?他很孤單,于是寫了一張征友啟事,結果怎么樣了呢?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一課。師板書課題。
。ǘ⿵土暽衷~。
。、抽讀生字卡片。
。、開火車讀詞語。
。ㄈ⿵土曊n文內容。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牛寫了幾張征友啟事?每次的結果怎么樣?
。ㄋ模┘氉x理解感悟,指導朗讀。
1、學習課文1——3自然段
。1)全班同學齊讀1——3自然段,找出第一張啟事的內容,學生匯報,課件出示。
、賻熞龑В盒∨O胝乙粋怎樣的朋友?它要求朋友為他做什么?這張啟事剛剛貼出,動物們是怎么樣的反應呢?
出示課件:動物興奮地跑過去的圖和句子“動物們都興奮地跑過去!
、趲煟鹤x讀這句話,動物們?yōu)槭裁催@么興奮呢?你能不能通過朗讀把動物的心情表達出來?(學生自由讀練讀,個人讀。)
③師: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動物,看到這張啟事后你愿意做小牛的朋友嗎?為什么?(學生回答)
、軒煟簞游飩兊男那楹屯瑢W們的心情一樣,我們看看動物們的表現(xiàn)怎么拉?出示動物離開的畫面和句子“可是看完了,又一個個搖著頭走了”。
這是動物們的心情怎么樣?你能讀好這句話嗎?(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
(2)師總結:小牛寫第一張征友啟事找到了朋友嗎?為什么找不到?(板書:一個朋友也找不到)
2、學習6——13自然段。
。1)師過渡語:小牛沒找到朋友,多傷心啊,他跑到老牛那里訴苦:“唉,世界怎么大,我怎么連一個朋友也找不到呢?”老牛聽了小牛的怨言,教了他一個辦法,大家想知道什么好不辦法嗎?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6——13自然段,看你能讀懂什么?(學生匯報。)
課件出示:第二張征友啟事。學生齊讀后在出示第一張啟事,學生對比讀,比較有什么不同。
生:多了“或者”和“其中一點”。師:“意思有什么改變”?
。2)師:新的征友啟事剛一貼出,動物們是怎么樣反應呢?請一個同學讀讀第8自然段。
。3)師:多熱鬧的場面啊,大家把小牛團團圍住了,現(xiàn)在老師是小牛,哪些同學來做小動物把老師團團圍住?全班同學讀第8自然段,老師和幾個同學做團團圍住的動作。
(4)師:動物們會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讀讀他的話。課件出示動物的四句話。學生比較和書上的有什么不同,意思一樣嗎?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用的字來表達,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多彩。
。5)結果小牛怎么樣?學生帶著高興的心情讀13段,師板書:找到了許多朋友。
。ㄎ澹┬〗M討論:小牛為什么第一次找不到一個朋友?第二次能找到許多朋友呢?
。┓纸巧硌6——13自然段,老師采訪幾只動物,你為什么要和小牛做朋友?
。ㄆ撸┲笇憽皥F”字。
1、生觀察“團”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師范寫,生練寫,評議。
。ò耍┳鳂I(yè):請你也仿照小牛寫一張征友啟事,最后祝同學們能找到自己稱心如意的好朋友,播放《好朋友》歌曲結束。
五、板書:
10、征友啟事
第一次:沒找到一個朋友
第二次:找到了許多朋友
語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20課《古詩兩首》中的第二首古詩。本單元的文章以人與人之間的愛和真情為主題,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引導學生去關心幫助他人!端驮拱参鳌肥鞘⑻浦娙、畫家和音樂家王維所著的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王維的好友元二將遠赴西北邊疆,詩人特意從長安趕到渭城來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誼,不言可知。這首詩既不刻畫酒筵場面,也不直抒離別情緒,而是別巨匠心地借別筵將盡、分手在即時的勸酒,表達出對友人的留戀、關切和祝福。這首詩洗盡雕飾、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fā)誠摯、深厚的惜別之情,以情意殷切、韻味深永獨樹一幟。
【教學目標】
認識2個生字, 會寫2個生字(舍、君);正確理解“更”“陽關”等詞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與初步吟誦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在比較閱讀中體會送別詩的特點。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以讀破題,整體感知古詩
師:同學們,送別是古人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場景,送別也自然成了古人寫詩的重要題材。今天咱們學習的一首古詩就是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王維的最得意的作品之一。來,一起讀課題。(生讀題)
師:預習過課文嗎?
生:預習了。
師:我不相信。你再讀讀課題。
生讀,輕重音不清晰。
師:送誰去安西?用你的朗讀回答我。
生讀課題。
師:送元二去哪里?繼續(xù)用朗讀回答。
生再讀課題。
師:唐代的安西在今天的——
生:唐代的安西在今天的新疆。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查資料書知道的。
師:真好!借助工具書了解難點詞的意思,這是學習古詩的重要方法之一。同學們,元二去安西做什么?大家一起朗讀課題回答。
生讀。
師:誰送元二出使安西。詩題連起來可以怎么解釋?
生:王維送元二出使安西。
師:很完整。不過,古人寫詩題沒有這么啰嗦,他們簡潔地寫道——
生:送元二出使安西。
師:請伸出金手指和老師一起書寫。(板題)
【賞析】讓理解與朗讀訓練融合,有效。讓每一處學習均指向學生的發(fā)展,這樣的教學觀值得肯定。
環(huán)節(jié)二:強記書寫,夯實語文基石
師:(課件出示詩文,生字“舍”“君”留空)預習過課文的同學,應該對課文有一定印象吧,來,誰愿意填填空?
生上臺書寫。
師:正確嗎?
生:正確。
師:可是,不能打滿分。知道為什么嗎?
生搖頭。
師:這么美麗古詩,咱們這樣書寫,還真對不住這作品。請看老師來填寫。
師:(示范后)大家一起動手吧。(學生練習后)古詩就得這樣用心寫,漢字就得這樣用心寫。ㄕ故疽粋)
【賞析】不僅寫正確,還要求寫美觀,有語文味。
環(huán)節(jié)三:繼承國學,嘗試吟誦古詩
師:同學們,通過預習,有誰已經(jīng)會讀這首古詩了?
生背。
師:字正腔圓,節(jié)奏優(yōu)美。不過,這是現(xiàn)代人讀古詩。古人讀詩一般用“吟誦”的方法。想學這種方法嗎?
生:想。
師:怎么吟誦呢?(教師示范)
生躍躍欲試。
師:不急。讀的時候需遵照一種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我們稱它為平長仄短。(板書:平長仄短) 在普通話里面有四種聲調,第一聲和第二聲叫“平聲”,我們用短橫表示。(板書短橫符號)。讀時需把這個字音延長。(師指著第一句詩中的“城”)來,讀一讀。(師做手勢引導等)
生讀得有模有樣。
師:平聲會讀了,那么仄聲呢?仄聲,我們用一條豎線來表示。(板書短豎符號)仄聲讀的時候聲音一出來馬上就收掉。我們稱為仄短。(范讀“朝雨”)大家自由練一練。
生練讀。
師:平長仄短,可是在這首詩里面有個字是不一樣的,看,最后一行的一個“出”字。這個“出”現(xiàn)在讀音是“出”,而在古時,它的讀音是這樣的(師讀)。這種音我們稱它為“入聲”(板書:入聲)它歸在仄聲字里。
生再次練習。
師:標上平仄,它就是這樣的一首詩(課件出示標有平仄的詩)。請聽——(師配上《陽關三疊》吟誦)
學整體練讀。
【賞析】從學生的真實起點出發(fā),做適當?shù)腵加法,在吟誦上下功夫,讓人耳目一新。對于學生而言,也是走入古詩文化的有益嘗試。
環(huán)節(jié)四:咬文嚼字,體會古詩情韻
師:同學們,吟誦著這樣的古詩,我們仿佛也走進了1200多年前渭城的那個清晨,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渭城下了一場小雨,屋瓦、柳樹葉子很干凈。王維不停向元二勸酒,說出了陽關就再見不到他了。
師:描述能更具體,語言能更美一些嗎?
生:那天早晨,古老的渭城下了一場小雨。原本有些灰暗的城市,立刻變得清新了許多,霧霾不見了,柳葉閃閃發(fā)光,客舍的青瓦遠遠望去,仿佛籠罩著一層青藍色的煙霧。亭子里,須發(fā)花白的詩人王維正動情地舉杯勸酒:“好兄弟,再喝一杯吧。你這一去,那頭可沒有老頭子我這樣的老朋友啦!”
師:誰來評評,他的描述如何?可用一個詞語表達。
生:詩情畫意。
生:依依不舍,深情款款。
生:具體生動,感人肺腑。
師:語言真美,評價真美!同學們,在這個柳色留人的早晨,在這個依依不舍的早晨。詩人王維就這樣一杯接一杯地勸著元二。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疑惑:自古有聚就有散,分別本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王維為什么一杯接一杯地勸酒呢?
生:他喜歡喝酒。
生:他覺得酒最能表達友情。
師:學古詩,有時候需要知人詩論,需要了解每一個文字背后的信息。大家請看——
。ㄕn件出示圖文)陽關以西,滿眼荒漠,無盡荊棘。除了沙漠還是沙漠,除了戈壁還是戈壁。西出陽關無故人,這一去,要到哪里呢?(出示路線圖)渭城在今天的陜西渭河以北,陽關在今天甘肅敦煌西南。再往西走,就是新疆的庫車附近,古時候稱為“安西”。這一路,長達三千多公里,用當時最好的交通工具——騎馬,也要整整半年多的時間。
生驚訝萬分。
師:如果元二是你的好朋友,他即將遠行,你會怎么做?
生:我會說:元二,路上要小心,注意好安全。
師:善解人意的朋友。
生:我會說:元二,多帶些水去,不要渴著了。路上要小心一點。
師:前路漫漫,真正的朋友總是想替對方再想周全一點,再周全一點。
生:我會對他瀟灑地揮揮手,說:去吧,建功立業(yè),我在這里替你祝福!
生:我會對他唱一首歌:《朋友》。
師:《朋友》創(chuàng)作得晚了點,需要穿越。
師:同學們,你們知不知道:當時,即使元二馬不停蹄地返回,也要一年的時間,更何況,他是奉著皇帝的使命去的;貋淼臅r間可能是一年,也可沒是——
生:兩年;三年……
師:黃沙漫漫,旅途艱險。異地他鄉(xiāng),凄冷孤單。人生無常,不要以為人與人的緣分很長,有時候,簡單的分別就是一輩子。公元741年,也就是分手幾年后,王維就去世了,渭城送別,生離即為死別。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輕雨渭城,走進新柳渭城,走進詩人不舍的心里,真誠吟誦。同桌之間,互相練習。
生互讀。
指名試讀,再配上《陽關三疊》,師生共同吟誦全詩。
【賞析】讀出詩心,體悟詩情,是古詩學習學得詩味的重要策略。詩歌不可解,不可肢解,詩歌需要解,抓住詩眼探究個明白,這都是古詩學習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認識。
環(huán)節(jié)五:比較研究,探究送別詩歌
師:同學們,古人與人送別,除了用更盡一杯酒的方式,還會用哪些方式?
生:《贈汪倫》……
師:積累真豐富。還有嗎?
生沉默。
師:(呈現(xiàn)《別董大》《贈汪倫》)。瞧,它們來了,請自由選擇一首。結合下面的注解,吟誦吟誦!
師:今天,辛老師和你們度過了愉快的40分鐘,咱們也算是好朋友了,如果用詩句來表達,你準備送給辛老師怎樣的句子?
生:勸君再上一節(jié)課,大同學生最聰明。
……
師:創(chuàng)意十足善思考,大同學生最聰明。下課!
【賞析】從一首詩走進一類詩;從一首詩走進一類文化;從理解感悟走向創(chuàng)意運用。課堂也有了一波三折,別有洞天的味道。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趙州橋教案11-28
語文教案11-26
語文教案11-26
語文教案11-27
語文教案11-23
語文教案11-24
語文教案11-24
語文教案11-24
語文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