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借助幼兒生活經(jīng)驗,引導(dǎo)幼兒認識白天、晚上。
2、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初步建立時間概念。
3、提高幼兒表現(xiàn)力及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地上畫兩個大圓圈;白天、黑夜的背景圖;白天、黑夜的標志卡片。
歡快的和安靜的樂曲各一段。
2、學具準備:白天、黑夜活動卡片若干;自制小老鼠若干;蠟燭、臺燈、手電筒、
燈籠、太陽鏡、太陽帽、遮陽披肩等實物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帶領(lǐng)幼兒開展情景表演,導(dǎo)入活動。
1、即使帶領(lǐng)幼兒隨音樂做“小貓釣魚”“小貓捉老鼠”的情景游戲。
2、分享交流:
①小貓什么時候釣魚?什么時候捉老鼠?
、谛∨笥寻滋熳鍪裁矗客砩献鍪裁?
二、幼兒感知理解白天、黑夜。
1、幼兒從小筐中挑出蠟燭、燈泡、手電筒、燈籠、太陽鏡、太陽帽、遮陽披肩等實物,從物體的用途感知白天、黑夜。
2、教師出示標志多種,引導(dǎo)幼兒為白天、黑夜選擇標志,并說說白天是怎樣的?黑夜是怎樣的?
3、小結(jié):太陽表示白天,白天的.天是亮亮的,小朋友要上幼兒園,做游戲,學本領(lǐng),爸爸媽媽要上班,去工作;到了晚上天就慢慢地變黑了,月亮也悄悄地出來了,我們在家里就要打開電燈才能看清東西,我們小朋友也要睡覺了。
三、幼兒區(qū)分白天、黑夜(出示幼兒《數(shù)學》用書第24頁)。
下面四幅圖中的事發(fā)生在白天,還是夜晚?發(fā)生在白天,就給太陽涂上顏色,發(fā)生在夜晚,就給月亮涂上顏色。
四、小結(jié)幼兒上課情況后結(jié)束。
小班教案 篇2
一、活動目的:
喜歡數(shù)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學習觀察卡片上實物的大小和長短,按指定的大小標記進行排序及匹配活動。
引導(dǎo)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二、材料介紹:
(一)材料提供各種實物圖片若干,塑封的底版圖一張(畫有大小標記),回形針10個,筐5個。
(二)使用材料
(1)將筐里的實物分類。
(2)分別按指定的大小標記進行排序活動。
(3)再給小動物分別匹配相應(yīng)大小的食物。
(三)教育功能:
(1)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學習分類。
(2)認識常見小動物,知道它們各自愛吃的食物,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能按指定的大小標記進行排序及匹配活動。
三、指導(dǎo)要點:
引導(dǎo)幼兒看底版圖,了解大小標記。讓幼兒取筐分類,找一個最喜歡的小動物按指定的`大小標記進行排序活動。說一說,這個小動物最喜歡吃什么,把它找出來,再給它們匹配相應(yīng)的大小食物。
課后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發(fā)現(xiàn)幼兒之間在能力上還是有差異的,大部分幼兒能很好地進行比較,但在表達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兒不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在這點上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數(shù)學活動中引導(dǎo)他們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并幫助他們梳理總結(jié)。
在活動之前也看過一些關(guān)于“比長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動反思,所以在準備學具和提要求時更謹慎了。引出“一端對齊法”的概念,對幼兒能較快地理解還是有幫助的。相信對將來三個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有一定的幫助。
整個活動讓幼兒在魔術(shù)中開始、游戲中結(jié)束,整體感覺孩子們能盡快地融入整個活動的氛圍,都還挺開心的。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dǎo)幼兒學習用短垂線、長垂線表現(xiàn)大雨和小雨,培養(yǎng)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2、初步掌握粘貼的技能。
活動準備:
1、每位幼兒一張圖畫紙,一盒油畫棒。
2、觀察過小雨和大雨的情景。人手兩張教師剪好的花傘。
3、每人一個固體膠
活動過程:
1、導(dǎo)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早晨,爸爸媽媽送小朋友到幼兒園里來的時候,有的撐傘,有的'披著雨披,那是為什么呀?
幼兒議論后,教師小結(jié):今天早上,天下雨了,,如果不撐傘,不披雨披,衣服就會被淋濕的。前面我們已經(jīng)觀察過下雨的情景了,請大家想一想,小雨大雨是怎樣的?
幼兒議論后教師小結(jié):下小雨時,雨是一滴一滴掉下來的,下大雨時,雨就象一根一根線一樣落下來。
2、引導(dǎo)幼兒學習短垂線、垂線、斜線的畫法。
教師邊在空中示范動作、邊講解:下小雨拉,雨點從天上落下來:雨越下越大,像一根根的線一樣落下來。下面小朋友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師一起練習畫下雨。
教師和幼兒一起有感情地邊說邊做書空練習。
3、出示剪好的花傘。下雨了,一頂頂?shù)幕▊銚纹饋砹恕?/p>
幼兒學習粘貼花傘
4、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dǎo)。
5、教師總結(jié)評價,結(jié)束活動。
表揚畫全兩種線,畫滿整張紙。
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在有趣的音樂故事中,聽辨節(jié)奏的快慢與強弱,體驗用響板表現(xiàn)小螞蟻的快樂。
2、通過學唱歌曲,體驗歌曲的氛圍。
3、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螞蟻教具、響板、教學課件及音樂。
2、幼兒對小螞蟻的生活習性有初步的了解。
活動過程:
1、手指游戲:小螞蟻爬呀爬重點:有節(jié)奏的聽著音樂爬爬玩玩做游戲——歌表演:螞蟻搬豆師:老師帶你們到森林里去散散步,我們把自己變成可愛的小螞蟻好嗎?螞蟻的頭上有什么的?(播放音樂)——出示小螞蟻,聽著音樂做律動小游戲“小螞蟻爬呀爬”
師:你們看看,我的小螞蟻是怎么和我做游戲的?它在哪里爬呀?
——教師和幼兒一起游戲。還想讓小螞蟻爬到你身上的哪些地方去?
小結(jié):我的小螞蟻是聽著音樂,一步一步往前爬的,不快也不慢,孩子們,跟上嘍。
2、拍拍玩玩:出門找食物重點:情景中用響板表現(xiàn)快和慢的節(jié)奏。
——聽螞蟻的腳步聲。幼兒聽聽說說,分辨聲音的強和弱。
出示兩種樂器:大鼓和響板!奥犅犨@是誰的腳步聲。為什么?”
小結(jié):原來響板的聲音和小螞蟻的腳步聲有點像,小小的,輕輕地,你們聽小螞蟻高高興興的出門找食物去了......
——幼兒拿起響板和教師一起聽著音樂演奏,快快的,歡樂的'。
——故事繼續(xù)講述:幼兒在情景中聽辨上行和下行的音樂,并使用響板聽著音樂表現(xiàn)螞蟻快快慢慢的腳步聲。
——觀看媒體:小螞蟻發(fā)現(xiàn)什么啦?幼兒使用響板表現(xiàn)螞蟻爬樹的腳步聲。
——小螞蟻你們找到豆豆了嗎?找到什么豆豆呀?幼兒和老師一起聽著音樂把豆豆搬回家。用響板快慢交替的演奏表現(xiàn)故事情景。
——該游戲可視情況反復(fù)玩一次。教師注意提醒孩子“小螞蟻要慢慢走哦,聽著音樂一步一步走,別讓身上的豆子滾落下來哦”
3、音樂游戲:搬起大飯團——猜猜看看,小螞蟻發(fā)現(xiàn)了什么?觀看媒體:局部——整體——結(jié)合媒體變化,教師用響板表現(xiàn),小螞蟻叫伙伴搬飯團,伙伴越來越多,腳步聲越來越響的故事情節(jié)。
——那么大的一個飯團我一個人搬不動怎么辦呀?
——聽辨,聽聽我的朋友是不是來得越來越多了?
教師與幼兒一起把飯團搬回家。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喜歡拖拉著小車走或跑。
2. 愿意和老師、同伴一起游戲,感受送禮物給兔奶奶的快樂。
設(shè)計思路:
拖拉小車是小年齡幼兒比較喜歡的一個運動器械,它靈活輕便,幼兒能拖著它到處走、跑,獲得滿足感。但是他們對拖拉小車的運動經(jīng)驗比較少,在拖拉小車時容易交插碰撞,有些孩子在玩拖拉小車時會出現(xiàn)只顧自己在前面跑而不管后面小車翻車的現(xiàn)象。托班幼兒的學習特點是喜歡在游戲性的場景中自然地模仿和學習。我班正在進行《可愛的小兔》主題活動,孩子們對小兔非常熟悉和喜歡。通過兔寶寶和兔媽媽一起學開小車,兔寶寶帶著生日禮物去看兔奶奶的游戲情節(jié),讓幼兒體驗和積累拖拉空車和拖拉裝有禮物的小車不同的運動經(jīng)驗,從而提高身體運動能力。在材料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中,老師有意識地提供了幼兒自己制作的蛋糕、糖果以及親子制作的小拖車。在整個活動中,老師注意課程的整合,滲透了有關(guān)小兔主要特征的兒歌,簡單的交通規(guī)則,禮貌用語,過生日的情感體驗等多種學習元素。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
1. 親子制作的各種拖拉小車。
2. 選擇一片較大、安全的戶外場地,創(chuàng)設(shè)兔奶奶的家,超市(蘿卜、青菜、蘑菇、幼兒美工制作的.糖果、生日蛋糕)。
3. 兔媽媽、兔奶奶頭飾,紅綠燈,小兔背景音樂,錄音機。
4. 生活框(餐巾紙,小毛巾,小垃圾筐)
觀察與指導(dǎo):
1. 調(diào)動身心:交代兔媽媽和兔寶寶的角色,做小兔模仿操。(模仿小兔伸伸長耳朵打招呼,理理毛,翹尾巴,輕輕跳,吃蘿卜青菜等動作)
2. 兔寶寶開小車
師:看看這里有什么?(小車)我們一起去開小車好嗎?等一會開車的時候要看好什么?(紅綠燈)對呀,紅燈停,綠燈開。馬路上的車很多的,開的時候找空地方開,開的慢一點,小心不要翻車。
玩紅綠燈游戲,觀察幼兒拖拉小車的情況,提醒幼兒看好信號,開車的時候把小車開得穩(wěn)穩(wěn)的,不翻車。
3. 去超市買禮物。
師:小車開到媽媽這里來,兔寶寶的車開的真穩(wěn),媽媽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今天是兔奶奶的生日,我們一起去給兔奶奶過生日好嗎?過生日要送禮物的對嗎?你們想送什么禮物給兔奶奶呀?我們?nèi)コ匈I禮物送給兔奶奶好嗎?小車準備好了嗎?笛笛,綠燈,小車開起來嘍!
引導(dǎo)幼兒觀察貨架上有哪些禮物,鼓勵幼兒大膽挑選想送給兔奶奶的禮物。
師:兔奶奶家住在很遠的地方,等一會開小車的時候,你要把車開的穩(wěn)穩(wěn)的,不要翻車,翻車了禮物會怎么樣?掉在地上了。小車準備好了嗎?笛笛,綠燈,小車開起來嘍!
4. 去兔奶奶家送禮物。
觀察幼兒的運動量和拖拉小車的情況,引導(dǎo)幼兒把車開穩(wěn)。
引導(dǎo)兔寶寶與兔奶奶打招呼,學說句子“祝你生日快樂”
5. 放松整理
。ǔ瑁└鴭寢屪咦撸鴭寢屪咦,走走走走走走,跟著媽媽走走,把小車開回停車場,我們回家嘍。
小班教案 篇6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特別是在信息技術(shù)、科學技術(shù)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交往日益頻繁。它要求社會成員有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能用清晰、簡潔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能夠適應(yīng)語言傳遞技術(shù)現(xiàn)代化的要求,以迎接人機對話時代的到來。正如《幼兒園教育指導(dǎo)綱要》中的"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說明、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時常會注意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根據(jù)提供的語言領(lǐng)域目標,我設(shè)計了教案《小兔找太陽》
【活動目標】
1、能用語言描述太陽的特征,加深對紅色、圓形的認識。
2、知道曬太陽也是冬天的一種取暖方式。
3、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nèi)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4、引導(dǎo)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準備】
1、課前開展半日活動《曬太陽》,感知在陽光下溫暖的的感覺。
2,、故事《小兔找太陽》的視頻3、畫有紅燈籠、蘿卜、紅氣球、太陽的畫面故事內(nèi)容四幅。
4、小兔和兔媽媽圖片和頭飾。
5、設(shè)計小兔找太陽的場景(紅燈籠、蘿卜、紅氣球的實物,太陽的畫面圖片)
【活動過程】
1、出示小兔子圖片,引發(fā)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一只小客人,你想知道它是誰嗎?(想)師:小朋友請看,這是誰?(小兔子)對,他是一只可愛的小兔子,那么你知道今天小兔子想干什么嗎?它呀,想去找太陽,可是,它從來沒有見過太陽,小朋友你見過太陽嗎?你知道太陽是什么樣的嗎?(個別幼兒說一說)師:哦,我們小朋友知道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暖的?墒切“淄弥宦犝f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并沒有見過太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小兔子能不能找到太陽。
2、教師邊出示圖片邊講故事《小兔找太陽》,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逐步拉出畫面,讓幼兒與故事互動,學習語言,理解作品情節(jié)和其中的人物形象。
出示掛圖(1)師:一只可愛的小兔子聽說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就去找太陽。小兔子來到屋子里,小朋友請看他看到了什么(燈籠)這時,小兔子指著兩盞紅紅的、圓圓的燈籠說:"媽媽,這時太陽嗎?"小朋友你先來告訴它,這時太陽嗎?(不是)是什么呀?(是兩盞燈籠)那我們快告訴他,引導(dǎo)幼兒說出,(這是兩盞紅燈籠)。這時媽媽告訴他,不,這是兩張紅燈籠,太陽在屋子外面呢!
出示掛圖(2)師:小兔子來到菜園子里,小朋友請看他又看到了什么,引導(dǎo)幼兒說,(紅紅的、圓圓的蘿卜)。這時小兔子看到蘿卜又說,媽媽這是太陽嗎?來,小朋友,我們替媽媽告訴它,引導(dǎo)幼兒說出,(不,這時3個紅蘿卜,太陽在天上呢)出示掛圖(3)師:小兔子抬起頭,他看見了什么?(氣球)這時小兔子又問媽媽,媽媽這是太陽嗎,小朋友,媽媽會怎么說呢?(個別幼兒自由回答)老師說:不,這時紅氣球,太陽只有一個,還會發(fā)光呢。
瞧--出示掛圖(4)師:小兔子仰起了頭,看著媽媽指著的地方,大聲喊,媽媽,我找到了,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亮亮的,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師:小朋友,今天小兔子找到太陽了嗎,(找到了)那你們來說一說太陽是什么樣的呢?(鼓勵幼兒用連貫的語言描述太陽的.特征)師:小兔子今天找到了太陽,他非常高興,他要請小朋友聽故事,你們想聽嗎?
3、觀看故事視頻《小兔子找太陽》。
4、提問:
、判⊥米拥谝淮握业搅耸裁?(個別回答后,請小部分幼兒上來找找紅燈籠,并一起說說故事中的對話"這是兩盞紅燈籠,太陽在屋子外面呢!")。
、苼碛终业搅耸裁茨?(個別回答后,請小部分幼兒上來找找大蘿卜、紅氣球,并一起說說"這是三個大蘿卜、紅氣球"。
⑶兔子為什么會把紅燈籠、大蘿卜、紅氣球當成太陽呢?(引導(dǎo)幼兒看看他們都是紅紅的、圓圓的)⑷你見過太陽嗎?在哪兒能找到它?在太陽下有什么感覺呢?
、梢龑(dǎo)幼兒一起說說"太陽是紅紅的、圓圓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5、讓幼兒(根據(jù)設(shè)計的場景)帶頭飾分角色講故事。
【活動延伸】
添畫圓形《圓形變變變》
相關(guān)課件:
1、PPT配音課件
2、FLASH動畫課件
3、PPT課件
4、其他版本
課后反思
首先我利用晨間活動組織幼兒感受陽光照在身上暖暖的。然后,出示小兔子手偶引出故事,通過邊講故事邊運用手偶移動背景圖片(燈籠、蘿卜、氣球、太陽),讓幼兒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結(jié)合自身體驗了解一些太陽的特性。通過比較這四種圓圓的、紅紅的東西,豐富幼兒的詞語:紅紅的、圓圓的、亮亮的。最后是表演壞節(jié),怎樣才能讓教師和孩子真正的互動起來,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孩子們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最為興奮:開始,我只請了一位"小兔子"來和我表演對答,活動氣氛缺少高潮,孩子表演時有點拘禁、放不開。
于是我就多請了一位幼兒扮演"兔媽媽",孩子們的興致更高了。接著,沈喻航說到:“老師,我來當兔爸爸好嗎?”部分幼兒也爭先恐后的舉手,喊著想上來表演。為了滿足孩子們的表演欲望,最后,我請孩子們一起來演故事,男孩子當小兔子,女孩子當兔媽媽,就這樣,全班幼兒都進入了表演的環(huán)節(jié),進入了故事里,全然不覺得厭煩。讓我覺得活動的不足,那就是我的語言表達還有些羅嗦,不夠嚴謹,因個人原因造成的活動不足之處,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反思,改進。
從這次活動我發(fā)現(xiàn),教師的眼光要面向全體幼兒,如何讓每位幼兒都進入到故事里,真正理解故事就顯得非常之重要了。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家庭和友情的溫暖。
2、能感知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導(dǎo)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故事
活動過程:
1、觀察圖片,看看猜猜圖中的意思。
2、教師運用圖片有感情地講故事1-2遍。
3、用問題幫助幼兒感受和理解故事。
―――誰迷路了?
―――小鴨子找不到家,著急不著急?它是怎么說的?一起學一學鴨子講話。
―――誰幫助了小鴨子?兔媽媽是怎么幫助小鴨子的?
―――第二天,兔媽媽幫小鴨找到了家,鴨媽媽是怎么說的?一起學鴨媽媽講話。
附:
迷路的小花鴨
冬天的一個晚上,刮大風,下大雪,天氣冷極了。一只小鴨找不到家了,他一邊走,一邊叫:“嘎嘎!我的肚子餓,我的身上冷!”
忽然,他看見一間小房子,這是兔媽媽的家。兔媽媽帶著小兔睡覺哩。小鴨敲著門說:“我是小鴨,我找不到家了。讓我進來暖和暖和吧!”兔媽媽開門說:“快進來吧!小鴨!
兔媽媽給小鴨喝了熱粥,還讓他睡在暖和的被窩里。
第二天,兔媽媽幫小鴨找到了家,鴨媽媽說:“兔媽媽,太謝謝您了!”
活動反思:
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設(shè)置了小鴨迷路的情景,讓孩子幫小鴨找媽媽的'過程中親身體會小鴨找不到媽媽的傷心難過的心情,和幫小鴨找到媽媽而歡呼雀躍的高興情緒。因為是親身體驗所以孩子能完全的投入到故事中去,幫助孩子把抽象轉(zhuǎn)換為形像。在故事中孩子也能夠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從而引導(dǎo)孩子在生活中要經(jīng)常幫助他人,這樣不但被幫助的人能過得到幫助而快樂,自己也能夠很快樂。這里很好的對孩子進行了樂于助人的品德教育。樂于助人的品德教育在現(xiàn)今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小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班的教案06-12
小班教案03-23
(精選)小班教案08-04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8-02
(經(jīng)典)小班教案08-24
小班教案(精選)08-24
小班教案11-20
小班教案11-20
小班教案11-20
小班教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