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連乘乘加乘減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連乘乘加乘減,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連乘乘加乘減1
教學內(nèi)容:(P.9頁的例6和“做一做”,練習三第1~4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正確地計算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的式題。
教學用具:投影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
1、口算。
1.02×0.20.45×0.60.8×0.1250.759×0
0.25×0.40.067×0.10.1×0.080.85×0.4
2、說一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2×5×6030×7+85250×4-200
⑴讓學生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
、频贸觯
、僬麛(shù)連乘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運算;
、谡麛(shù)的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亲寣W生算出結(jié)果并集體訂正。
3、揭題談話:同學們已學會了整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式題的計算方法,小數(shù)向運算順序跟整數(shù)的一樣,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式題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連乘、乘加、乘減。)
二、嘗試:
1、出示例6:光明小學的同學們在校園里種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2、全班讀題,找出已知所求。
3、分析數(shù)量間的關系并列出算式。
板書:0.45×0.18×300
4、這是一道幾步計算的式題?它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5、計算出結(jié)果并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6、你認為在做連乘試題時應注意什么?
7、嘗試后練習:P.9頁的“做一做”。
⑴生先說每題的運算順序。
、篇毩⒂嬎愠鼋Y(jié)果。
、菐熭o導有困難的學生,集體訂正。
、茸龀思宇}注意什么?
三、運用:
1、P.11頁2題。
、懦鍪荆50.4×1.95-1.93.76×0.25+25.8
=50.4×0.05=0.9776+25.8
。25.2=26.7776
⑵怎樣判斷它對不對?
①先看它的運算順序是否正確;
、谠倏此挠嬎憬Y(jié)果是否正確。
、歉鶕(jù)這兩點進行判斷并把不正確的改正過來。
50.4×1.95-1.93.76×0.25+25.8
。98.28-1.9=0.94+25.8
。96.38=26.74
⑷集體訂正。
2、P.11頁3題:你會填嗎?
4.2×1.69=□×□
2.5×(0.77×0.4)=(□×□)×□
6.1×3.6+3.9×3.6=(□+□)×□
⑴生獨立填在課本上。
、铺詈煤笳f-說是根據(jù)什么填寫的。
、羌w訂正。
3、看誰算得快。
19.4×6.1×2.33.25×4.76-7.818.1×0.92+3.93
四、體驗:
今天都學了什么?
五、作業(yè):
P.11頁1、4題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連乘乘加乘減2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 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 學生能夠計算有關的應用題。
4、 能使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上。
教學重點: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正確地計算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的式題。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采用演示、操作、講解配合使用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出示多媒體課件,展現(xiàn)出光明小學的圖片。(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師:同學們,這是光明小學的校門口,那里的學生種了300課蓖麻,平均每棵樹收蓖麻籽0.18千克,而每千克蓖麻籽能壓出0.45千克的油,請問一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生:列出式子(也可能列不出式子)
師:列出式子,大家會不會求這種小數(shù)的連乘運算呢?
生:不會。
師:那咱們就一起去探究探究。
生:好
師:同學們,咱都來說一說下面幾個計算的運算順序。
12×3×60 50×7+85 150×4-100
1.2×0.3×60 50×0.7+8.5 1.5×4-0.1
得出:
、 整數(shù)連乘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運算;
、 整數(shù)的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順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師:那我們就來考考小數(shù)的運算順序。
生:好的。
師:同學們已學會了整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式題的計算方法,小數(shù)的運算順序跟整數(shù)的一樣,那剛剛那道題大家是不是會算了呢?
生:會。(然后計算)
二、探究新知
師:好的,那這節(jié)課我們也就用這些已學的知識為咱們學校圖書館的建設出一份力。
生:好。
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學校圖書室的.面積是85平方米,用邊長室0.9米的正方形瓷磚鋪地,100塊夠嗎?
生:(分析數(shù)量間的關系并列出算式。)
師:板書:0.9×0.9×100=81<85(平方米)
生: 老師100塊不夠
師:那110塊夠嗎?(可以怎樣算?)
(1)0.9×0.9×110 (2) 0.81×10+110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師:方法二是一道幾步計算的式題?它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呢?大家好好想一想。
師:你認為在做連乘試題時應注意什么?下面咱們就來做一做
三、鞏固新知
、伲ǔ鍪径嗝襟w課件)出示文字題讓同學們列式
、 學生說出每題的運算順序。
③老師輔導有困難的學生。
師: 做乘加題應注意什么?
1、出示:
50.4×1.9-1.8 3.76×0.25+25.8
。50.4×0.1 =0.094+25.8
。5.04 =25.894
(1) 怎樣判斷它對不對?
、 先看它的運算順序是否正確;
、 再看它的計算結(jié)果是否正確。
(2) 根據(jù)這兩點進行判斷并把不正確的改正過來。
(3) 集體訂正。
2、看誰算得快。(分組比賽)
19.4×6.1×2.3 3.25×4.76-7.8
四、小結(jié):
、偻瑢W們在今天的課堂上都學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太懂得地方嗎?
、谕瑢W們以后到課外也要好好利用到課堂的知識,那樣才叫學有所用。
五、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通過情景的創(chuàng)設,成功地進行了導入,讓同學通過操作、交流和思考,掌握了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方法,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小數(shù)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連乘乘加乘減3
教學目的:
知道整數(shù)乘法的交換律、結(jié)合律、分配律,對于小數(shù)乘法同樣適用;掌握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和類推能力;養(yǎng)成認真細心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
教學難點:
理解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shù)乘法中同樣適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先想一想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2×5×6030×7+85250×4-200
問:①每個式題各含什么運算?是什么式題?
、诿款}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壑该诖
。病⒁胄抡n:小數(shù)的運算順序同整數(shù)一樣
板書課題:小數(shù)連乘乘加乘減
二、進行新課
(一)教學例6
1、出示例6
(1)讀題
(2)列出算式
(3)問:算式中有幾步計算?是什么式題?每個數(shù)目都是小數(shù)嗎?
(4)這個含有小數(shù)的連乘式題應該先算什么?
(5)運算
2、練習
P9做一做
(1)先指名說說運算順序,再計算
(2)指名板演
集體訂正
(二)教學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shù)乘法
1、準備題
下面簡算中用到了哪些運算定律?
7×12=12×7
8×5×4=8×(5×4)
(24+36)×5=24×5+36×5
指名口述各定律內(nèi)容
問:這些乘法運算定律中交換律中兩個數(shù)的范圍是什么?結(jié)合律中三個數(shù)的范圍是什么?分配律中的三個數(shù)的范圍是什么?
。、過渡:那么小數(shù)乘法中是否也有這樣的定律呢?我們一起來研究。
。、下面每組算式左右兩邊的結(jié)果相等嗎?
0.7×1.2○1.2×0.7
(0.8×0.5)○0.8×(0.5×0.4)
(2.4+3.6)○2.4×0.5+3.6×0.5
(1)集體觀察一下0.7×1.2與1.2×0.7相等嗎?為什么?
(2)以小組為單位,通過看看、想想、算算的方法解決下面兩題
(3)交流匯報討論結(jié)果
(4)說明:整數(shù)乘法的交換律、結(jié)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shù)乘法同樣適用。
(5)問:現(xiàn)在乘法運算定律中的數(shù)的適用范圍包括哪些數(shù)?
。础⒕毩
。校保(3)填在書上后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自練后評講,說出對錯的理由
。、計算下面各題
19.4×6.1×2.3
5.67×0.21-0.62
四、全課小結(jié)
今天你新學到了哪些知識?
五、布置作業(yè)
。校保(1)下面兩行
【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連乘乘加乘減】相關文章:
數(shù)學教案《連乘、乘加、乘減 》04-03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02-22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11-06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15篇)03-27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15篇03-25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15篇03-27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精選15篇04-06
乘加乘減教學反思(通用15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