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盆、蓋、杯子來敲敲打打,激發(fā)幼兒參加打擊樂活動的興趣。
2.喜歡參加打擊樂活動,從中體驗樂趣。
重點與難點:
1.嘗試用“盆子”、“蓋子”、“杯子”敲出好聽的聲音。
2.學習創(chuàng)編節(jié)奏型。
材料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盆子、蓋子、杯子、筷子若干只(根)。(幼兒人手一只)
設計思路:幼兒有了用正規(guī)小樂器演奏的經驗,嘗試用日常生活用品,如“盆子”、“蓋子”、“杯子”來敲敲打打。既激發(fā)了幼兒敲打的興趣,又發(fā)現生活中可利用的東西,變廢為寶,對幼兒進行了一次保護環(huán)境的教育。
活動過程:
一.演唱歌曲
。保 集體用好聽的`聲音演唱一遍。
。玻 一位幼兒唱前兩句,幼兒分組演唱“盆子”、“蓋子”、“杯子”。
二.選擇“樂器”,敲出好聽的聲音。
。保 出示“樂器”,問:“這是什么?”
。玻 “它們也會唱歌,想辦法讓它們唱得好聽些!保ɡ蠋熝惨,背景音樂)
老師用語言肯定幼兒的演奏。
。常 請拿一種“樂器”的幼兒坐在一起,三種“樂器”逐一練習。
每種“樂器”請1-2位幼兒示范,其余幼兒模仿、練習。(敲“樂器”或拍手打節(jié)奏。)
三.完整演奏。
。保 老師演唱,幼兒敲打。
。玻 幼兒完整地邊演唱邊敲打。
四.幼兒交換“樂器”,再表演一遍。
五.個別幼兒創(chuàng)編節(jié)奏,幼兒模仿。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木耳等常見的可泡發(fā)食品由小變大的有趣現象,愿意動手嘗試泡發(fā)實驗。
2.在活動探索中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透明杯幼兒人手一個,盛有熱水的水壺若干,木耳、銀耳、紫菜等易泡發(fā)的食物,小盆若干。
活動過程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份禮物,看,是什么?(木耳)請你們仔細看一看干濕木耳長得什么樣子?你可以摸一摸、聞一聞(干干的、硬硬的、黑黑的、小小的濕濕的、軟軟的)小結:干木耳摸起來干干的、硬硬的,聞起來還有股香味呢。濕木耳濕濕的、軟軟的。
2.教師:這兩塊木耳原來是一樣大的木耳,可是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使其中一個變的大了,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呢?(木耳泡水變大)老師現在驗證到底是不是泡水后變大的。木耳現在需要一定的時間,老師今天帶來了其他一些和木耳一樣的食物(銀耳、紫菜、腐竹、木耳),小朋友們自己選擇一種試一試他們是不是會泡水變大。
分三組,每組4人,幼兒動手泡發(fā)食物,進一步感知驗證。(注意:水很熱注意安全,水不用很滿,要注意觀察食物的變化)過程中讓老師出示自己驗證的木耳泡發(fā)的變化(變大了、變胖了),然后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泡的食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小結:像木耳、銀耳這種泡水后變大的食物叫做泡發(fā)食物。
3.師:還有哪些常見的食物泡發(fā)后會發(fā)生變化呢?(胖大海、海參、干魚翅,等等)
師:恩,小朋友們說了很多,老師這里也有一些不常見的泡發(fā)食物的圖片,我們來一起看一下有誰吧!
4.幼兒再次進行泡發(fā)實驗,體驗探索的樂趣。
師:小朋友,還有一些我們愛吃的食品也是可以泡發(fā)了之后吃的,比如方便面、餅干等。
5.好吃的東西要和別人分享,現在我們帶著這些好吃的去和別的小朋友分享吧!
【活動反思】
自從參與了省級實驗課題《操作材料對幼兒探究式科學學習的支持》的研究以來,面對進行的科學活動,我更加注重嘗試運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多元化、多角度地實施教學活動。"變了變了"主題活動,如果按教材上進行也會上得很順利,對幼兒來說掌握起來也比較容易,能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但我認為,教材只是提供給教師可參考的活動內容和素材,不一定是最適用的。什么樣的'形式更能吸引幼兒呢?除了考慮到讓幼兒親歷探究的全過程外,還要通過游戲、圖片、音樂、肢體語言等多元化形式,引導幼兒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感受科學的奧秘。這次活動總的來說效果比較好,幼兒對活動內容非常感興趣,發(fā)言積極踴躍,當看到水中的木耳慢慢變大了后,他們都興奮地拍起手來,活動結束時好多幼兒還意猶未盡。我覺得活動效果比較好的原因與以下因素有關:
一是活動內容貼近幼兒生活,從幼兒熟悉的一些生活用品(木耳、茶)入手;
二是幼兒親手驗證,感受變化,滿足了參與活動的愿望;
三是活動是在比較輕松的氛圍中進行的。
小班教案 篇3
一、活動時間:
20xx年3月8日下午15:00—16:00
二、活動地點:
小班教室
三、參加人員:
小班全體教師、全體幼兒及家長
四、人員安排:
xx老師:接待、道具準備,xx老師:主持,xx阿姨:簽到、后勤保障。
五、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三八婦女節(jié)是媽媽和奶奶的女性節(jié)日,從而更加愛自己的媽媽和奶奶。
2、通過活動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
3、了解節(jié)日的.來歷,知道節(jié)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jié)日的活動。
4、體驗節(jié)日的快樂氛圍。
六、道具準備:
皺紋紙、蝴蝶花、歌曲《我的好媽媽》、膠水、人手一件紙衣。
七、活動具體安排:
。ㄒ唬└璞硌荨段业暮脣寢尅
玩法:
1、教師播放歌曲。
2、讓幼兒找自己的媽媽一起表演歌曲《我的好媽媽》。
(二)親子活動:美工《媽媽的衣服》
玩法:
1、教師講解活動要求(用皺紋紙搓團、搓條進行裝飾)。
2、發(fā)放紙衣,幼兒和媽媽一起制作衣服。
(三)讓幼兒給媽媽獻個吻并送上蝴蝶花。
(四)最后幼兒和媽媽一起合影留戀。
小班教案 篇4
材料投放情況:
1、百寶箱
2、紙箱內放入質地柔軟或堅硬的物品。
3、幾個分類用的空盒子。
玩法指導:
1、猜一猜:請幼兒猜一猜,紙箱內會有什么寶貝,激發(fā)幼兒摸一摸看一看興趣。
2、摸摸寶貝:引導幼兒猜猜摸到的是什么,有什么感覺,拿出來驗證。摸一摸手感,是軟軟的還是硬硬的,軟軟的是什么物品,硬硬的是什么物品。
3、將寶貝進行分類。教師準備兩個空的物品盒子。請幼兒進行分類,把手感軟軟的物品放進標有小三角的物品盒子里,把質地堅硬的物品放進標有小圓形的物品盒子里。
4、在操作的過程中,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說明操作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
本次活動運用摸一摸的方法,給活動的帶上了神秘色彩,進一步調動了幼兒的學習、探索、操作的興趣。教師在活動中設計了三個環(huán)節(jié),猜一猜寶貝,摸摸寶貝,將寶貝進行分類三個環(huán)節(jié),幫助幼兒理解活動知識點。以此來達到目標。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藝術領域教案 小班教案04-01
小班教案02-28
小班教案02-28
小班教案02-28
小班教案02-28
小班教案02-28
小班教案02-28
小班教案02-28
小班教案02-28
小班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