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很有必要精心設(shè)計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圓、三角形進行簡單組合,表現(xiàn)出豬的主要外形特征。(重點)
2、初步學會自己安排畫面,添加相應(yīng)的背景豐富畫面。(難點)
3、樂意在繪畫過程中思考、克服困難、逐步提高組織畫面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蠟筆,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玩具小豬,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胖胖的小動物,你們猜:它是誰呀?
二、引導幼兒觀察豬,并觀看教師的演示,進一步了解、認識大肥豬的外形特征。
1、大肥豬是什么樣子的?
2、圓圓的頭上有什么?是什么形狀的?
3、身體像什么形狀?
4、身體的后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是什么樣子的?
三、啟發(fā)幼兒想象添畫充實畫面的背景。
四、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五、展覽幼兒作品,讓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豬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
六、音樂活動:小豬睡覺。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用繪畫方式表現(xiàn)各種人物的細節(jié)特征,學習有目的地選配顏色。
2、關(guān)注周圍的人物外貌、服裝等不同的特征。
3、感受繪畫的趣味性,體會創(chuàng)作的快樂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1、馬路場景。
2、供添畫用的背景畫面——畫有許多人的輪廓,簽字筆,油畫棒。
3、大班幼兒作品《在人群中》。
活動過程:
一、再現(xiàn)情景
1、談?wù)搸熡坠餐贾玫膱鼍啊盁狒[的.大馬路”。
一條熱鬧的馬路,路邊種著許多高高低低的樹,還蓋起了漂亮的高樓,越來越多的人搬進高樓里,大馬路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我們每天走在馬路上也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人。
2、每天走在馬路上看見過誰呢?(根據(jù)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yīng)的人物圖片)
幼:我遇見過老爺爺。
師:老爺爺和叔叔伯伯有什么不一樣?
師:我們看見老爺爺怎么打招呼?
幼:老爺爺好!
幼:我看見馬路上有警察。
師:你是怎么一眼就認出他是警察呢?
幼:馬路上還有外國人。
。ɡ蠣敔斨糁照龋^發(fā)稀少等)
。ň齑髦保┲,很神氣)
師:外國人和中國人長得一樣嗎?外國人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大多有卷卷的頭發(fā)、高高的鼻子等)
師:有的外國朋友在上海工作,有的是到上海來游玩的?吹酵鈬笥,我們該怎么打招呼?
幼:Hello!嗨!你好…
二、討論表現(xiàn)方法
1、出示馬路場景:“今天天氣真不錯,我們一起去馬路上散步吧。
2、添畫人物特征。
馬路上走來一群人,我們來找一找人群中的男孩和女孩在哪里,哪個是男孩?哪個是女孩? (在比較中找出男孩和女孩諸多不同特征,找得越多越好)
3、欣賞大班幼兒作品。
。ǔ鍪敬蟀嘤變鹤髌贰对谌巳褐小罚R路上的人越來越多了,哥哥姐姐也到馬路上散步了?匆豢锤绺缃憬阍隈R路上遇見了誰。
三、創(chuàng)作表現(xiàn)
1、想不想和哥哥姐姐一起散步去?第一個會遇到誰?
2、他們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會去干什么?(引導幼兒添加人物各部分特征)引導幼兒互相學習。
3、今天馬路上的人真多呀!我們還看見了誰?
四、分享交流
1、我們來到馬路上。(幼兒將作品布置在大馬路的背景畫面中)
2、我們在馬路上遇到了誰?(說說同伴畫面上的人物)
3、馬路上有許多我們不認識的人,有的不太看得清臉部。讓我們像哥哥姐姐那樣送給他們一個好看的顏色表示友好吧。
活動延伸:
挑選顏色,分別和背景顏色進行比較,然后用一種合適的顏色在沒有添畫特征的人物輪廓內(nèi)涂上顏色。
1、馬路場景。
2、供添畫用的背景畫面——畫有許多人的輪廓,簽字筆,油畫棒。
3、大班幼兒作品《在人群中》。
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懂得當同由故事角色的身份想像、思考、理解故事內(nèi)容,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2、伴有困難時應(yīng)熱心相助的道理。
活動準備
1、配樂故事及錄有雨聲和輕快音樂的磁帶,錄音機。
2、小雞及雞媽媽頭飾若干。
3、拍圖卡片人手一份。
4、在活動室內(nèi)布置三個故事場景:小雞的家、河面、對岸的小山坡。
活動過程
1、教師扮演雞媽媽,幼兒扮演小雞在輕快的音樂聲中到"對岸的小山坡"上捉蟲子吃,然后愉快地回家。
2、雞媽媽在家里聽到雨聲,啟發(fā)小雞猜想這回對他們家產(chǎn)生什么影響,將會發(fā)生什么事。
3、雨停了,雞媽媽啟發(fā)小雞們討論過河的方法,選出一個最可行的辦法。
4、正當小雞們準備用自己想的辦法過河時,忽然他們發(fā)現(xiàn)水里已經(jīng)有了一座橋,這是誰打的呢?(啟發(fā)幼兒大膽想象)
5、在音樂聲中,雞媽媽帶領(lǐng)小雞們排隊過河,來到對岸的小山坡上,回頭發(fā)現(xiàn)橋不見了。
6、雞媽媽讓小雞圍坐在自己身旁簡單講講各自的過橋經(jīng)歷。推測橋可能是誰搭的,為什么橋不見了。(啟發(fā)幼兒大膽想象。)
7、吃完蟲子后,雞媽媽啟發(fā)小雞自己想辦法過河回家。
8、引導幼兒帶著疑問完整傾聽故事錄音一遍。說說自己聽到了什么,圓圓的石頭是否真的是石頭。
9、提供掛圖卡片,鼓勵小雞們邊聽故事錄音,邊排列圖片順序。
附故事奇怪的橋雞媽媽的家在一個大土堆上,每天,她都帶著孩子們到對面上坡上去捉蟲子吃。
這天夜里,下起了大雨,到天亮的時候才停。雞媽媽推開房門一瞧:哎呀!四面都是水,土堆變成了一個小島。雞媽媽可著急了!這是被烏龜媽媽看見了,他很快爬回了家。
過了一會兒,雞媽媽和孩子們走出門來。想看看四周的水退了沒有,忽然,雞弟弟喊了起來:"媽媽,快來,水里有座橋!"真的,水里有一塊塊圓圓的`石頭。排得整整齊齊的,一直通到對岸。
咦?奇怪!這座橋是誰搭起來的呢?
小雞們排好整齊的隊伍,跟著雞媽媽小心地踩著一塊塊圓圓的石頭,順利地到達了對岸。雞媽媽回頭一瞧:"哎?橋怎么不見啦?"小雞們們也全都呆住了:"哎呀!橋到哪兒去了呢?"忽然,從水里冒出烏龜媽媽和她的孩子們。雞媽媽和小雞這才明白,原來是烏龜媽媽帶著小烏龜們用硬硬的貝殼遘成一座橋幫助他們過河的。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的語言是通過在生活中積極主動地運用而發(fā)展起來的,單靠教師直接"教"是難以掌握的,教室應(yīng)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引導幼兒積極運用語言交往。在本課內(nèi)容中,通過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內(nèi)容,并用語言講述內(nèi)容和故事情節(jié),鼓勵幼兒當眾表達,在講述中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的。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說出不同動物叫聲的基礎(chǔ)上,初步認識象聲詞:嘰、呷、咩、嚕。
2、指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嘰、呷、咩、!彼膫漢字的相同之處,知道它們都是從嘴里發(fā)出的叫聲,都與“口”有關(guān),初步了解漢字構(gòu)成的規(guī)律。
3、通過游戲的形式,進一步提高幼兒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嘰、呷、咩、嚕”漢字卡片各4張,“口”字卡片1張。
2、小雞、小鴨、小羊、小豬的圖片各一張。
3、貼有動物叫聲的漢字轉(zhuǎn)盤8個。
4、《在農(nóng)場里》的動物課件一套。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今天天氣真好,農(nóng)場里的動物朋友邀請我們到農(nóng)場去做客,孩子們你們愿意嗎?
二、出示課件,激發(fā)興趣。
教師:農(nóng)場里有哪些小動物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
1、教師:聽,誰來了?(小雞)教師點擊課件并問:小雞小雞在哪里?(嘰嘰嘰嘰在這里)
2、教師:又是誰來了呢?教師點擊課件并問:小鴨小鴨在哪里?(呷呷呷呷在這里)
3、教師:接下來是誰呢?教師點擊課件并問:小羊小羊在哪里?(咩咩咩咩在這里)
4、教師:這回是哪位小動物了呢?教師點擊課件并問:小豬小豬在哪里?(嚕嚕嚕嚕在這里)
教師:孩子們,農(nóng)場里有哪些小動物呀?它們是怎樣叫的?要求孩子們完整地講述。
三、教師引導孩子觀察漢字,啟發(fā)幼兒讀一讀動物叫聲的漢字。
提問:這個畫面上除了農(nóng)場和小動物還有什么?漢字寶寶。
教師:孩子們你們愿意和老師一起來認識這些漢
1、我們先來看看小雞旁邊的漢字吧!這里有幾個漢字?這些漢字一樣嗎?你能猜出這個漢字念什么嗎?
2、那小鴨旁邊的漢字呢?
3、誰來說說小羊旁邊的漢字?
4、我們一起來說說小豬旁邊的漢字吧!
教師:我們一起完整地說說這些漢字吧!這些漢字你們都記住了嗎?
四、玩找漢字游戲“在哪里”,采用游戲形式認識漢字:嘰、呷、咩、嚕。
1、教師:現(xiàn)在老師想和你們玩一個游戲,請把藏在你椅子下面的卡片拿出來,看看卡片上的字寶寶是什么?
教師:孩子們把你的卡片藏在手里好嗎?請你們看到什么動物就送什么動物叫聲的愛寶寶,能做到嗎?
2、教師:小雞小雞在哪里?孩子回答:嘰嘰嘰嘰在這里,并送相應(yīng)的`漢字。
小鴨小鴨在哪里?孩子回答:呷呷呷呷在這里,并送相應(yīng)的漢字。
小羊小羊在哪里?孩子回答:咩咩咩咩在這里,并送相應(yīng)的漢字。
小豬小豬在哪里?孩子回答:嚕嚕嚕嚕在這里,并送相應(yīng)的漢字。
3、教師:送對了嗎?我們一起來檢查吧!
五、教師帶領(lǐng)孩子仔細觀察嘰、呷、咩、嚕漢字,找一找這些漢字的相同之處。
1、教師:咦,孩子們你們發(fā)現(xiàn)這些漢字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嗎?
2、教師出示“口”字,提問:為什么旁邊都有一個“口”字?
教師小結(jié):它們旁邊都有一個“口”字,我們把它叫做口字旁,“口”就是嘴巴的意思,因為動物的叫聲都是從嘴巴里發(fā)出來的,所以它們豆油一個口字旁。
六、操作游戲“快樂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進一步鞏固孩子對漢字“嘰、呷、咩、嚕”的認識。
1、教師:老師今天還帶來了一樣好東西,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教師出示轉(zhuǎn)盤,說:這是一個快樂轉(zhuǎn)盤,我要請以為快樂的孩子和我一起玩一玩,誰是快樂的孩子呢?教師請出一為孩子。
分配角色:我們商量以下好嗎?你做轉(zhuǎn)轉(zhuǎn)盤的人,還是做個小動物玩玩呢?
講解規(guī)則:轉(zhuǎn)轉(zhuǎn)盤的人要說“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我的動物在哪里?”說完指針要指向一個字寶寶;做動物人要看到指針指著哪個字寶寶,就要一邊做這個動物的樣子一邊學學這個動物的樣子。
2、師幼玩游戲,猜到再交換角色玩。
3、教師:快樂的孩子們你們也想來玩這個快樂轉(zhuǎn)盤嗎?請兩個孩子一組,到桌子那里去玩玩吧!
4、幼兒操作。
七、拓展活動,感知更多口字旁的漢字。
1、教師:農(nóng)場里除了小雞、小鴨、小羊、小豬,還有哪些動物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教師點擊課件畫面。教師:這些動物是怎么叫的?它們的叫聲也會有口字旁嗎?
2、教師按序點擊課件,孩子學一學動物的叫聲,集體念一念漢字。
八、結(jié)束語:
除了這些動物的叫聲有口字旁,還有哪些動物的叫聲也有口字旁呢?讓我們一起收集這方面的資料,下次我們再來認識別的口字旁的漢字寶寶好嗎?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體驗音樂與詩的意境,學習在音樂的伴奏聲中有節(jié)奏的吟誦詩。
2、探索用動作表現(xiàn)音樂內(nèi)容,愿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表演。
活動準備:
1、《靜夜思》動畫視頻2、《靜夜思》音頻3、《靜夜思》鋼琴伴奏帶4、《靜夜思》舞蹈動作示意圖5、《靜夜思》舞蹈視頻
活動過程:
1、《靜夜思》視頻導入,激發(fā)幼兒對古詩的興趣。
——教師播放古詩動畫視頻,引導幼兒討論視頻內(nèi)容。
師:說一說動畫里你看到了什么?他在做什么?他在想什么?
——引導幼兒說出視頻主要內(nèi)容:看著明月想念家人。
2、欣賞《靜夜思》音頻,感受音樂與古詩結(jié)合的美。
師:古時候有一位叫李白的詩人,他看著圓圓的明月,也很想念家人,于是寫成這首詩叫《靜夜思》,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
3、播放伴奏帶,請幼兒一起唱《靜夜思》。
——老師做示范演唱。
——老師逐句教唱,數(shù)遍。
——老師教唱,請幼兒輕聲跟唱。
——老師請幼兒完整并大聲演唱一遍。
4、請幼兒一起跳《靜夜思》
——播放《靜夜思》舞蹈視頻(教師可根據(jù)喜好選擇用視頻或是示意圖),請幼兒看看視頻中在做什么動作。
——請幼兒唱《靜夜思》,教師配合幼兒的演唱用動作表演《靜夜思》。
——邊聽音樂,請幼兒一起表演《靜夜思》。
師:小朋友們都做得很好,大家想想,還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演這首古詩呢?
活動延伸:
1、表演區(qū)投放相關(guān)的音樂,引導幼兒改編各種動作來表演《靜夜思》。
2、家園共育家長可下載《寶寶巴士兒歌》早教APP,播放《唐詩聯(lián)唱》,引導幼兒給爸爸媽媽演唱和表演《靜夜思》,也可邀請爸爸媽媽一起表演。
活動資料:
1、唐詩靜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教學反思:
1、大班是幼兒身心發(fā)展的最主要時期,自我評價能力已經(jīng)的到了發(fā)展。個性特征有了較明顯的`表現(xiàn),這些表明大班的幼兒更需要教師對他們進行引導。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對幼兒發(fā)展的反思,在教學活動中,班上的幼兒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甚至還幾個個別的幼兒會對其它幼兒做出評價,并能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情感外部表現(xiàn),能大膽的表現(xiàn)自己,幾個小朋友能一起分角色、道具,能以語言、動作等進行表現(xiàn),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2)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反思,班上好多小朋友是我從小班就一直帶上來的,所以對班上幼兒的情況比較了解,對他們的經(jīng)驗水平,學習特點和個性特征都比較掌握,之所以才能把教育內(nèi)容的核心價值及其發(fā)展線索,能給與小小的支持,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3)師友互動的反思,在教學活動中,如果有個別的幼兒對教師的教學活動不能很清楚的理解時,我都會親自到幼兒的身邊去,撫摸著幼兒的小腦袋對幼兒進行解釋和示范。如果有個別不能帶到教學要求,就要對他降低對其的要求。班上大部分幼兒都能根據(jù)老師的指令配合進行教學活動,所以每次都很順利的進行。
3、對活動效果的評析,整個活動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這個活動我主要還是讓幼兒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讀書古詩、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明顯增強。這個活動不僅增強了幼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幼兒的交際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態(tài)度得到了升華。
4、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更加細致的考慮到各個環(huán)節(jié),在古詩意境中和卡農(nóng)表演上多下功夫,認真鉆研,讓幼兒更多的掌握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并能靈活的運用。
中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樂意認識新朋友,體驗與朋友相處的快樂。
2、嘗試和同齡人交朋友,學習結(jié)交新朋友的簡單方法。
3、能大方分享結(jié)交新朋友的方法。
活動準備
歌曲《好朋友》CD(MP3格式)、課件;顒忧,與鄰班或其他班聯(lián)系好活動內(nèi)容和目標。
活動過程
一、話題導入。
師:你有朋友嗎?他是誰?你們怎么認識的?你們相處得開心嗎?
師:你們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其實我們可以和很多小朋友成為好朋友,今天讓我們一起認識認識其他班的小朋友吧。
二、結(jié)交新朋友
教師帶領(lǐng)幼兒到隔壁班里,請幼兒尋找、結(jié)交新朋友。
教師注意觀察幼兒的交友情況,例如:呆在原地不動害怕交談,主動介紹自己,不停地換人等。
教師鼓勵沒有交到朋友的幼兒,請他們主動去交流。
三、討論交流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認識了哪些新的`好朋友,簡單介紹新朋友,說說是用什么方法交到的等。
教師與幼兒討論,交朋友時應(yīng)該怎么做?可以說什么?做什么?
教師總結(jié):交朋友要大方,首先主動介紹自己,然后向別人說出你想交朋友的想法,詢問朋友的名字等,然后可以一起玩。
四、歌曲表演
請幼兒跟新朋友一起來表演歌曲《好朋友》。
活動應(yīng)變
1、可以先到鄰班交朋友,然后回自己班活動室討論總結(jié)。
2、可以事前讓幼兒帶上玩具或圖書去與新朋友分享。
活動延伸
1、教師日常多提供時間和機會,讓幼兒多結(jié)交新朋友。
2、教師帶領(lǐng)幼兒為自己制作名片,用來認識新朋友。
區(qū)角活動
語言區(qū):粘貼幼兒跟朋友共同游戲、活動的照片,鼓勵幼兒向其他幼兒介紹自己的好朋友以及照片內(nèi)容。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
將幼兒的朋友照片貼在“朋友樹”上。
家園同步
家長帶幼兒外出時,鼓勵幼兒主動認識同齡小朋友。
隨機教育
在日常生活當中,鼓勵幼兒大膽表現(xiàn)自己。
【中班教案】相關(guān)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教案12-06
中班教案12-07
中班教案12-07
中班教案12-07
中班教案12-08
中班教案12-08
中班教案12-08
中班教案12-08
中班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