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學會這首《顛倒歌》。
2、讓幼兒了解《顛倒歌》“故錯”的手法,也就是把事物的特征反方向說。
3、感受《顛倒歌》帶來的快樂。
活動難點:
讓幼兒嘗試仿編顛倒歌。
活動準備:
線描筆、紙
配套課件:大班語言課件《顛倒歌》
活動過程:
稀奇稀奇真稀奇,
蛇在云里翻跟斗,
螞蟻扛著大樹跑,
大象鼻子短又小,
兔子尾巴長又長,
你說奇怪不奇怪。
剛才我在念兒歌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幾個孩子在偷偷的笑,那能不能告訴老師和小伙伴你在笑什么啊?讓我們也分享一下你們的快樂。
(幼兒:蛇應該在田里的,這里卻故意說是在云里翻跟斗。
幼兒:螞蟻力氣很小,這里卻故意說螞蟻扛著大樹跑……)
對,小朋友們真聰明!其實啊這是一首顛倒歌,顛倒歌就是把事物原來的特征故意往反發(fā)向說。就像剛才小朋友說的(……),但是在顛倒歌里卻故意把它說成(……)
那老師問問你們,聽了顛倒歌,你們的心情怎樣?(快樂)
是的,顛倒歌里的句子都往反方向說的,這樣整首兒歌都變得非常有趣,能逗得我們發(fā)笑,使我們的心情變得快樂。
三、幼兒學念兒歌
那讓我們懷著快樂的心情一起來念這首顛倒歌吧。(幼兒跟念一遍)
稀奇稀奇真稀奇,
蛇在云里翻跟斗,
螞蟻背著大樹跑,
大象鼻子短又小,
兔子尾巴長又長,
你說奇怪不奇怪。
你們念的`真好聽,人們?yōu)榱祟嵉垢枘钇饋砀永世仕,常常把顛倒歌的第一句說成(稀奇稀奇真稀奇或者奇怪奇怪真奇怪),把顛倒歌的最后一句說成(你說奇怪不奇怪,或者你說好笑不好笑)
在這首顛倒歌里第一句是什么?最后一句是什么?對,那現(xiàn)在我請你們動動腦筋,想一想,這顛倒歌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還可以怎么說,自己試一試,說一說。好,誰能說給大家聽?
他念得好嗎?(好),是的,他把顛倒歌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都換了,而且中間的句子也念的很有節(jié)奏。
四、幼兒創(chuàng)編部分兒歌句子
現(xiàn)在呀我們已經會說顛倒歌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了,那老師要來考考你們,誰能編出顛倒的句子?
提示:你可以先想一想它原本是怎么樣的,然后往它的反方向說。
提示:你可以從動物的特征、習性、空間、自然現(xiàn)象去想。
。ㄕ埗嘁稽c的幼兒回答,并有意引導幼兒把一句話說成七個字)
五、幼兒分組作畫,創(chuàng)編完整的顛倒歌
剛才,小朋友都說了好多顛倒的句子,都說的非常好,現(xiàn)在呢我們要把這些句子合起來,編成一首完整的顛倒歌。
老師請你們三個小朋友一起合作,大家一起編顛倒歌的句子,你們自己商量著由一個孩子負責把大家說的話,像老師一樣用簡單的畫畫出來,然后加上顛倒歌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編成一首好聽的顛倒歌,念一念,最后請你們每組推選一個小朋友上來來念給大家聽。
對了,每首顛倒歌顛倒的句子最少3句。
六、請幼兒念自己創(chuàng)編的顛倒歌。
七、評價
對活動進行評價。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2
活動目標:
1、理解莎莎從膽小到勇敢的成長過程。
2、體驗故事角色的心理變化,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愿意分角色表演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1、結合掛圖,完整欣賞故事一遍。
2、提問:“莎莎為什么會一個人在家?媽媽臨走時對莎莎說了什么?媽媽走后,莎莎心理感到怎么樣?
3、理解故事內容,重點欣賞第四至十小節(jié)故事內容。
4、提問:“媽媽要莎莎等的重要電話是誰打來的?是什么內容?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莎莎長大了?
5、引導幼兒討論:“我能為家里做些什么?”
《重要電話》活動反思:
《重要電話》是很有教育意義的一個故事,它講述了莎莎晚上一個人在家,幫媽媽接電話的情景。我設計這個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理解故事人物從膽小到勇敢的成長過程,并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整個活動上完,目標基本達到,但還存在很多的不足。
優(yōu)點:
1、講故事時,語調、語氣、神態(tài)運用比較到位,能夠吸引幼兒。
2、活動過程上下能夠銜接,整個活動比較完整。
缺點:
1、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可能是因為這節(jié)課安排在第二個活動的原因(前一個是計算)幼兒有點疲倦,注意力不集中。
2、幼兒回答問題時,有的表達不清,有的答案不符,可能是提的問題過多,幼兒容易混淆,以后只提問重點內容,平時加強訓練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學,教一教,學一學,希望通過這次的“教”,能學到更多老師的寶貴經驗!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3
目的:
1、學習故事,了解情節(jié),明確動物分房子的要求,通過給動物分房。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及思維力。
2、通過學習,發(fā)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幫助幼兒體驗和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講清簡單的事情。
4、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準備:木偶表演、幻燈片、人手一套分房圖片、固體膠、一幼兒表演虎王
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由虎王入場,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喲,誰到我們班上來了,是虎王,虎王,你到我們班上來有什么事嗎?
虎王:嗨,我近來碰到一個難題,我們大森林里造了二棟樓房,一棟是紅顏色的三層樓,一棟是黃顏色的三層樓,有六個動物參加分房,可是在分房的時候,它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要求,弄得我沒有主意,只好請你們小朋友來幫忙,想請你們幫我想出一個合理的分房辦法。小朋友,你們愿意幫我想辦法嗎?
師:小朋友都愿意幫虎王想辦法,現(xiàn)在我們一起看看有哪六個動物參加分房,它們向虎王提出了哪些要求。
二、引導幼兒觀看木偶表演《分房子》。
看完后提問:有哪六個動物參加分房的?(個別回答)
師:它們向虎王提出了許多要求,老師聽清楚了,講給你們聽聽,看我講得對不對,不對的地方請小朋友幫助我,好嗎?
三、老師邊操作幻燈,邊講述動物提的要求,加深對主要內容的印象。
四、邊提問邊操作幻燈,進一步幫助幼兒明確動物提出的分房要求。
提問:
1、 1、 首先是誰提出的.要求?老鼠提了什么要求?
從老鼠年輕、靈活,上下樓梯很方便這句放你認為老鼠適合住幾樓?
從老鼠提的另一個要求不愿和貓住在一起,貓聽了怎樣罵老鼠的?貓和老鼠都不愿住在一起,現(xiàn)在老鼠住在紅顏色的房子里了,那貓應該住在什么顏色的房子里?
2、 2、 老鼠和貓?zhí)嵬旰,是誰提的要求?大象提了什么要求?從大象很重會把樓房壓垮的這句話中,你認為大象住幾樓合適?但是大象也不愿意和老鼠住在一起,你們想想大象住什么樣的房子合適呢?(集體扮演大象,學大象的語言)學說句子。
3、 3、 公雞提了什么要求?
如果公雞住在紅房子里,那狐貍應該住在什么樣的房子里呢?
4、 4、 最后一個是誰提出的要求?烏龜提了什么要求?
從烏龜說的話里你認為烏龜住在幾樓比較合適?
五、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回想動物提的要求,使幼兒形成完整的印象。
六、幼兒動手分房子,向虎王匯報分房結果。
1、 提供操作材料,幼兒動手分房
2、 互相交流分房結果
3、 講評分房結果
4、 向虎王匯報分房結果,鼓勵幼兒提出各種合理的分房方案
七、結束:小朋友幫虎王想出了合理的分房辦法,虎五高興得和幼兒一起跳舞,然后虎王去森林給動物們分房子。幼兒送虎王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分房子》即讓孩子們了解大自然中不同動物的存在,激發(fā)幼兒探索的興趣。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同時,又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各種動物生存之間簡單的關系。故事以森林中的動物住新房為線索,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要求,而老虎大王不能夠很好的滿足他們的需要,希望得到小朋友的幫助而展開。通過故事引出活動的主題,動物們該住哪一間房子里,他們有什么樣要求,從而激發(fā)他們幫助動物分房子的興趣。故事的發(fā)展是讓幼兒去主動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答案很好的依托。作為活動的延伸,另外不同動物的動物需要分房子,應該怎么辦,讓孩子根據(jù)動物的特點,再一次展開思考,望孩子多關注關心動物,讓孩子繼續(xù)有探索的機會,讓本次活動在區(qū)域活動中有體現(xiàn)。
本次活動整合了語言、常識等方面的知識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4
一、設計意圖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孩子生活經驗的豐富,大班孩子在社會性發(fā)展上具有一定的交往傾向,喜歡與他人交流和參與一些實踐活動,并且能與同伴分享成功的喜悅!毒V要》中指出,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反思我們以往的語言教育活動,經常是老師講孩子聽,老師問孩子答,這樣的師生活動過程就不可能給幼兒提供發(fā)問、質疑的空間。現(xiàn)在的語言教育提倡的是開放式的語言教學,它將傳統(tǒng)的“師傳生受”的語言教學過程轉變?yōu)榻處熀蛢和献鲗W習的過程,也就是一種全語言教育。因此,作為教師應多為孩子提供運用語言的機會;創(chuàng)設真實的運用語言的環(huán)境。于是我們就抓住海南省調教活動這一個有利的時機,給孩子提供一次與聽課老師面對面溝通、交流、和學習的機會。
二、教材分析
兒童學習語言的特點是通過與他人互動的方式學習和使用語言的,因此,幼兒園要為孩子們提供各種學習語言的機會和資源,讓孩子們被充滿語言和文字信息的環(huán)境所包圍,我們的選材《我是小記者》正體現(xiàn)了這一點。
新聞報道、記者采訪對城市的孩子來說是比較熟悉的,他們每天都能從電視、報紙中感受到,并對記者這個職業(yè)充滿好奇和向往,老師就抓住“記者采訪”這個載體讓孩子學習語言。通過角色扮演,與采訪對象進行溝通與交流,這對大班的幼兒來說,是一件有趣且富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
我們在與孩子交談時發(fā)現(xiàn),老師是孩子們最感興趣、最喜歡的人。老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為孩子所關注。老師喜歡吃什么?老師乘坐什么車來上班?老師小時侯什么樣?也上幼兒園嗎?……等這些問題孩子們都非常感興趣。于是,通過出版幼兒園畫報的方式,讓孩子扮演記者去采訪他們極為關注的老師,帶著自豪和快樂對老師進行有目的提問與交談,了解老師的生活和情感。在采訪的過程中,老師們同時會給予積極的應答和互動。
這種自由、寬松的語言表達環(huán)境,不但激發(fā)孩子們語言交流的主動性,體現(xiàn)幼兒活動的主體性,同時也鍛煉了孩子們的社會實踐能力與膽量。
三、說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
、倩顒忧翱催^記者采訪實錄,玩小記者游戲
孩子們要進行記者角色的扮演,就必須了解和關心記者?床稍L實錄、玩小記者游戲能讓孩子們直觀地了解記者職業(yè)及采訪的基本過程,懂得與人交往時要主動,并用禮貌用語,如“你好”,“請問”等等,然后通過游戲,使孩子們進一步明確如何當好小記者。這一活動前的準備工作,既加深了對記者的了解與認識,也激發(fā)了孩子們當小記者的欲望。
、谟懻、確定并擴展采訪內容
采訪的內容是在與孩子們交談中產生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只有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才能激發(fā)他們交流、溝通的欲望。圍繞話題自由交談之后,教師要引導孩子們圍繞中心話題進行拓展,擴大話題的范圍和內容,并對明天的采訪制定簡單的計劃。
、哿私獠⒃O計畫報的刊面,給畫報起名。
把畫報的設計權、取名權交給孩子,這都體現(xiàn)了教師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孩子的想法,讓他們更自主些,有一種主人翁的精神。
2、環(huán)境材料準備
①記者證、話筒人手一份;錄像機、相機一部;設計好版面的大畫報;
、谟性S多觀摩活動的老師。
這些準備都是為第二天孩子們的采訪做鋪墊的,讓孩子們對采訪更感興趣,更愿意與人交流,使得學習更有效和有用,也就是讓孩子們學習語言變的更有意義。
四、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這一活動的分析、活動前的準備及孩子們的計劃,特制定了以下2個活動目標。
1、學習根據(jù)自己的計劃對聽課老師進行采訪,能大膽與老師交流,感受交流、溝通的樂趣。
2、能與同伴交流整理采訪內容,嘗試簡單的畫報制作。
第一目標是本活動的重點。
《綱要》指出:語言活動的開展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以此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毒V要》中第一次比較明確地提出要重視兒童語言的運用。那么在本活動中,“小記者”們采訪聽課老師,與他們交流、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孩子應用語言的機會,只有與采訪的老師交流,才能收集到相關的信息資料,才能記錄制作成畫報。
與同伴交流整理采訪內容是本活動的難點,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與他人的一般性交談還是比較容易,但是有條理的談話和整理自己與同伴的談話相對比較難。那么如何解決這個難點呢?……
五、說教法、學法
在本活動中孩子的語言學習是開放而平等的。教師和孩子們是構造愉快學習過程的共同體。教師在組織活動時為孩子創(chuàng)設具有真實語言運用機會的交流情景,使語言教育活動的過程成為教師與幼兒共同建設的、積極互動的過程,并在兒童之間營造一個非競爭的學習共同體。尤其重要的是孩子在活動中可以去作自我選擇,選擇自己想采訪的老師,問自己想問的問題等,研究表明這樣的學習效果會更好。
六、說教學過程
整個活動環(huán)節(jié)緊湊,目的明確,環(huán)節(jié)的安排符合孩子的學習特點。
第一環(huán)節(jié):明確采訪內容,激發(fā)活動熱情。
教師在孩子采訪前明確采訪內容,并以積極的'語言鼓勵、支持小記者們的采訪活動,使幼兒對小記者的采訪工作充滿信心與期待,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精神上的準備,從而為下一環(huán)節(jié)打下了鋪墊。
第二環(huán)節(jié):幼兒現(xiàn)場采訪聽課老師,與同伴交流整理采訪內容,并制作簡單的畫報。
采訪聽課老師是本活動的重點,如何大膽上前與聽課老師交流,如何向老師有目的性的提問,刊面制作時如何與同伴交流、討論,這都是對孩子語言學習的一種挑戰(zhàn)。在這個重點環(huán)節(jié)上安排時間比較長,讓他們多與不同老師交流。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表達與展示
請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自己的采訪內容——此環(huán)節(jié)給幼兒提供了一個在集體面前自由表達、交流與分享的平臺。
活動的延伸:把《幼兒園畫報》張貼在班級宣傳欄里,與小朋友、老師和家長一起分享;在班里開設記者采訪區(qū),繼續(xù)開展下一期的幼兒園畫報。
評析:
1、從利用公開課的機會讓幼兒練習說話從而發(fā)展口語能力這一點上看,設計者是一個非常善于抓住教育契機的教師。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是幼兒園課程改革中值得大力提倡的,它體現(xiàn)了課程的開放性、靈活性和現(xiàn)代性。
2、口語表達能力是要通過多說鍛煉出來的!段沂切∮浾摺方o幼兒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與陌生人交流的機會,既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能力,也鍛煉了幼兒的膽量,還能讓幼兒體念與人交流的樂趣。
幼兒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主動,并且許多語言帶有幼兒特有的天真和坦率。活動的設計是開放的,活動過程更是開放的,幼兒獨立地深入到自己的“采訪對象”當中,教師的控制不見了,而更多的是幼兒調控自己的思維以便自己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問題,同時還要認真地聽“采訪對象”的說話,以便自己的記錄。
問題與建議:
1、應該如何更好地做好活動前的準備,讓幼兒更加明確自己采訪的目的和任務,在提問時更有針對性一些。
2、是否可以讓幼兒自由組成采訪小組,能夠一起討論采訪任務和計劃,一起采訪一起做記錄編簡報。
3、教師在過程中要幫助孩子梳理、歸納、提升游戲中獲得的經驗,才能使孩子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發(fā)展。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5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談話活動,體驗談話活動的樂趣,懂得關心和幫助有困難的人。
2、能專注地傾聽同伴的講話,并用連貫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想法。
3、圍繞“我的心愿”這一話題進行談話,逐步深入地交流個人見解。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能分析故事情節(jié),培養(yǎng)想象力。
【活動準備】
1、心愿樹一棵、心形花和小花若干、背景圖。
2、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創(chuàng)設談話情境,引出談話話題。
出示背景圖并提問:什么叫“心愿樹”?你心里有什么愿望,告訴它,它會幫助你實現(xiàn)愿望。
2、幼兒圍繞話題自由交談。
指導語:誰的心里有愿望,可以對它說:“心愿樹,心愿樹,請你幫我實現(xiàn)愿望,好嗎?我的愿望是……”
3、請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說出自己的心愿。
幼兒說出心愿后并將心形花貼在樹枝上,教師以心愿樹的.口吻說:“你的愿望將來一定能實現(xiàn)!
4、圍繞一個主題,說說樂于助人的心愿。
。1)用提問的方式拓展話題:“生活中哪些人會需要你幫助呢?”鼓勵幼兒說說樂于助人的心愿。
(2)幼兒大膽進行表達,說出心愿后將小花貼在花園里。
5、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通過這個活動,我感覺不管是什么樣的教學內容,不管采用什么教學形式,關鍵是讓孩子對你的教學感興趣。有了興趣,孩子才會有需要。不要怕麻煩,不要怕重復,對孩子來說,重復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小年齡的孩子。他們往往是在重復的過程中把老師所教的東西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6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了解人們表達自己思念的不同方式;
2、大膽表達自己對親友的想念并通過不同方式表現(xiàn)出來。
3、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故事圖書,視頻展示儀,電視機,錄音機,紙,水彩筆,剪刀,彩色紙,玩具手機、電話,信封、信紙,音箱、MP3、錄音等。
活動過程:
一、聽故事《我想你》
1、聽音樂進場,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在什么時候會想念一個人呢?”“當你想一個人的時候你會怎么辦呢?”
2、聽事先錄好的幼兒錄音,引出故事內容。
3、通過在視頻展示儀教師講故事。
二、了解故事中的人表達自己想念時的不同方式
1、提問:“故事里的.人他們在想一個人的時候都是怎么做的。俊
2、提問:“其他民族的人在想念別人的時候有什么不一樣啊?”
3、提問:“你們知道古代人每當他們想念親友時候有什么辦法嗎?”
4、提問:“現(xiàn)在我們和古代人不一樣了,有了各種先進的工具和技術可以怎么樣互通情意呢?”
5、出示故事圖書內容幫助幼兒歸納和擴展
6、請幼兒相互交流“如果你在想一個人的時候你會怎么辦呢?”
三、幼兒通過各種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親友的想念
1、教師示范自己對小朋友的想念:“你們還有一個月就要畢業(yè)了,就要離開自己的幼兒園,離開老師和小伙伴了,大家在一起相處了很多年了,以后等你們上了小學就不能再回到幼兒園了,老師很想念你們。那我在想你們的時候會怎么辦呢?我會看看和大家一起拍過的照片,還有畢業(yè)照,還會回憶有的小朋友調皮時候的樣子。等你們帶上紅領巾的時候我會打電話祝賀你們的。那么你們在想念老師和好朋友的時候你會怎么辦呢?”
2、教師介紹操作工具并提出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對別人的想念表現(xiàn)出來。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展示幾個比較好的幼兒作品,并請說出自己如何表達對他人的想念。
活動反思:
幼兒期是語言發(fā)展,特別是口語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幼兒的語言學習應在生活情境和閱讀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文字的興趣。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7
活動目標:
1、體驗童話故事書傳達的濃濃的民俗情,探知事物相克相生循環(huán)往復的有趣現(xiàn)象。
2、自信地表達自己的長處,真誠地欣賞同伴的長處。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活動準備:
圖書ppt,太陽、云、風、墻、老鼠、貓的圖片。漢字:照、遮、吹、擋、打洞、抓、揚長補短的漢字。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欣賞嗩吶演奏的音樂《過新年喜洋洋》
師: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大家在做什么呢?
幼:好像在過年;結婚;開業(yè)。
師:放這樣的音樂,一定是有什么喜事發(fā)生。那么,今天在這段音樂下,會發(fā)生了什么事?
2、引發(fā)對故事的想象(出示花轎)
師:這是什么,它是做什么用的?
幼:花轎,結婚用的。
師:對,這是結婚用的花轎,給誰坐呢?
幼:新娘(出示老鼠新娘坐花轎的圖片)
師:新娘是老鼠美叮當,有新娘就會有新郎,美叮當想找個世界上最強的新郞,她找到了······
(出示有太陽、烏云、墻、風、老鼠、貓的圖片)
你們猜猜美叮當會選誰做自己最強的新郎。
(二)欣賞理解
1、邊欣賞幻燈片,邊聽故事
2.理解事物之間的強弱關系
師:你們認為誰是世界上最強的新郎?(故事停在“村長迷糊了,到底誰是最強的新郎”。)
幼:我認為太陽最強。
師:你們都同意嗎?
幼:不同意,因為烏云比太陽強。
師:那么,你認為誰最強?
幼:風最強。
師:有反對的嗎?
幼:墻比風強;墻怕老鼠;老鼠沒貓強;貓又怕太陽;太陽最強,又回到了開頭了。
師:世界上到底有沒有最強的新郎?盡管他們不是世界上最強的新郎,可是,他們都有自己最強的地方,你們知道它們最強的地方分別是什么?(出現(xiàn)漢字照、遮、吹、擋、打洞、抓)
3、討論:你有沒有最強的地方·鼓勵幼兒自信地說出自己最強的地方。 ·
請幼兒記住自己朋友的長處。
師:我們都說出了自己最強的`地方,F(xiàn)在,我們來比一比,“記住朋友的長處”這件事誰最強?請你們說說記住了誰的長處?(這里是為了讓幼兒關注自己的同伴,并學會傾聽,對幼兒來說,這是對其習慣和心理的挑戰(zhàn)。)
尋找“揚長補短”的朋友圈:你有什么地方不強?你想變得更強嗎?可以通過別人的幫忙使自己變得更強。
幼1:我最強的是舞蹈,不是的是畫畫。(師:誰畫畫強?)
幼2:我!(師:你們手拉,你因為他在,就會變得更強。)
問幼2:你什么地方不強?
幼2:吃飯不強。
幼3:我吃飯強。
師:這樣的朋友圈,我們可以用四個字來表示(出示漢字“揚長補短”)想念你們一定會找到揚長補短的朋友圈,讓自己變得更強。
(三)游戲感受
1、講述故事結尾
師:美叮當找不到世界上最強的新郎,怎么辦?
幼:找自己最喜歡的老鼠。
師:是啊,老鼠配老鼠,那是最合適的。(繼續(xù)講述故事的結尾)瞧,大小老鼠來幫忙,辦喜事、坐花轎、搬嫁妝,喝喜酒,鬧新房,新郎新娘拜堂啦!美叮當嫁給了老鼠阿郞。
2、游戲:抬花轎
師:辦喜事真開心,我們也來玩玩抬花轎的游戲吧!我來拋繡球,我要找步調一致的朋友圈為我抬花轎(師有意將鄉(xiāng)球拋給步伐協(xié)調的朋友圈,師念童謠,朋友圈一起原地走步,師提示“看著朋友的腳步一起走”,游戲可反復進行。)
童謠
老鼠女兒美叮當,想找女婿比貓強,太陽最強嫁太陽,太陽不行嫁給云,云不行,嫁給風,風不行,嫁給墻,墻不行?想一想,還是嫁給老鼠郎。
活動反思:
一個好的教學活動,活動的設計不僅要合理,活動中幼兒的配合十分重要。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貼近幼兒的生活,活動以老鼠村長找女婿,以及尋找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物降一物的情節(jié),不同的是最后老鼠村長的女兒嫁給了老鼠郎。教師在活動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共同交流。培養(yǎng)幼兒傾聽習慣,能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孩子自由表達的興趣和激情,充分調動他們的參與熱情,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真正體現(xiàn)了"以幼兒發(fā)展為本"的理念。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8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用故事表演的形式表現(xiàn)鼠先生找到鼠小姐的經過。
2.學習此語“悶”、“孤單”:學說故事中的角色對話。
3.知道通過問路的方法找到目的地,體驗其快樂。
4.在感知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理解角色特點。
5.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
活動準備:
1.大背景圖一副(包括藏有小動物的房子)
2.老鼠先生和老鼠小姐圖片一張、老鼠先生汽車一輛、老鼠先生玩偶
活動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引出話題
師: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找一位朋友,我們出發(fā)吧!這里是彎彎的路,要跟好哦,別迷路了!我們首先要向右轉,右邊是哪里?右手舉起來!接著我們向左轉,左邊在哪里?然后我們要往哪邊轉啦?(引導幼兒看路標)左轉,到了請坐。
二、分段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師:(出示老鼠先生玩偶)我們要找的朋友是誰啊?打個招呼!(老鼠先生,你好!)他還帶來一位朋友(出示米老鼠小姐的玩偶)問個好!
老鼠先生和老鼠小姐之間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第一段:迷路
1.米老鼠先生和米老鼠小姐在路上碰見了。他倆高興地打招呼:“米老鼠小姐,你好嗎?”“很好,謝謝你,但我老是一個人在家,悶極了!
師:什么叫“悶極了”?你知道嗎?(就是心情不好,很無聊)
2.米老鼠先生也覺得非常孤單。
師:“孤單”是什么意思?你們孤單嗎?
米老鼠先生和米老鼠小姐感覺悶極了、很孤單,怎么辦呢?
3.米老鼠小姐就邀請米老鼠先生去她家玩,還給他留了地址。
師:你知道什么是地址嗎?(門牌、家在什么地方)你知道自己家的地址嗎?
師:米老鼠小姐留了一個地址給米老鼠先生,那米老鼠先生有沒有找到米老鼠小姐的家呢?我們接著往下聽!
4.過了幾天,米老鼠先生就開著他那輛紅色的轎車去看米老鼠小姐了,但是開著開著,米老鼠先生迷路了。
師:哎呀!米老鼠先生迷路了!這可怎么辦呀?你有好辦法嗎?
(教師小結迷路后的多種方法:問路、打電話、看地圖等)
師:米老鼠先生就選擇了問路這個方法。
(1)師:米老鼠先生看到了什么?(房子)什么顏色的房子?綠色的房子會是誰的家呢?(幼兒自由猜測)我們來按一下門鈴看看到底是誰的家?“叮咚叮咚!”看看是誰來開門啦?(青蛙)綠色的房子住著綠色的青蛙。
師:米老鼠先生會怎么向青蛙問路呢?(幼兒嘗試問路,教師引導幼兒禮貌)米老鼠先生問:“請問去米老鼠小姐家怎么走?”米老鼠先生是怎么問路的?(集體復述)一起說!
師:青蛙搖頭說:“對不起,我真的`不知道,你還是去問一下別人吧!
(2)師:米老鼠先生謝過青蛙,繼續(xù)往前開,來到了一座紅房子前,這兒又會住著誰呢?紅房子里住著的小動物會是什么顏色呢?那會是誰呢?
師:“叮咚,叮咚!”(喔喔喔)是誰的家呀?一只公雞來開門,我們一起來學米老鼠先生問路!“公雞,公雞,請問去米老鼠小姐家怎么走?”
師:公雞畫了一個標
(3)師:米老鼠先生謝過公雞,沿著這條路筆直走下去,經過路口,接下來要往哪兒走?問問路吧!米老鼠先生看到一座什么顏色的房子?(咖啡色、深褐色)猜猜他的主人會是誰呢?
師:我們趕緊按門鈴吧!“叮咚,叮咚!”一只熊來開門,米老鼠先生要怎么問路?跟你的好朋友問問路(引導幼兒互相問路)然后教師放慢語速引導幼兒說:“小熊,小熊,請問去米老鼠小姐家怎么走?”
師:小熊說:“哦,向左轉就到了”。向左轉是往哪兒轉?照著這個小標志的提示,誰來點點看?向左轉要往哪兒轉?(一幼兒上來指路)
(4)師:米老鼠先生謝過熊,向左轉,看見一座大大的城堡。一只大獅子來開門,米老鼠先生問?(個別幼兒學問路)
師:獅子說:“哦,就在我家旁邊,那棟可愛的黃色小房子!贝蟪潜さ呐赃吂挥幸粭澘蓯鄣狞S色小房子,這會是米老鼠小姐的家嗎?答案就在故事中
三、圖片完整欣賞故事
(1)(教師講述至對話處放慢語速,引導幼兒說)師:米老鼠先生會講什么?
(2)看視頻完整欣賞故事
(3)小結:米老鼠先生在去米老鼠小姐家的路上迷路了,他能想到有禮貌問路的好辦法,獲得了大家的幫助,最終找到了鼠小姐的家,所以故事的名字就叫《問路》。
四、表演故事
教師講故事選6名幼兒分配角色自由表演
五、討論交流
1.啟發(fā)幼兒思考:如果你是鼠先生,在迷路時會怎么辦?除了問路還有哪些好
辦法?
2.生互動:個別幼兒交流迷路時的好辦法。
教師小結:
1.果在外出旅游、去好朋友家、逛超市、逛街時迷路后心里不要緊張,不要害怕,要采取各種辦法找自己的家人,可以原地不動,千萬不要亂跑。不能在路上隨便讓陌生的人來帶你找,向交警叔叔、解放軍叔叔、學校的老師、商店里的阿姨、帶孩子的爸爸媽媽或老人等等問路,問路的時候要詢問你要去的地方怎么走,或者說出自己或爸爸媽媽的姓名、手機號等等讓他們幫你找到你要去的地方的親人和朋友。
2.果在超市或商店迷路時可請保安人員代為廣播。
3.可以撥打110
活動反思:
一學期的優(yōu)質課評選又開始了,每次我都會選擇音樂課,因為我覺得音樂課孩子能動起來?墒沁@次我想突破自己,擇了故事,故事在我以前的印象中感覺平淡無味,沒什么亮點,孩子也互動不起來。
前幾天寫教案時,我就想怎么改變以前用平板掛圖的方法,怎樣能更吸引幼兒的興趣?我就想能不能把普通的掛圖做得活一點。所以我就把小動物藏在房子里,在聽故事的同時他們會想,房子里會藏著哪個小動物?這樣幼兒就產生了好奇心,就能認真的聽故事。
一、開始是以郊游的方法聽著音樂進活動室,上完后感覺音樂太歡快和后面的故事不太相符,可以直接導入。這樣也可以為后面的表演故事節(jié)省出時間。
二、我通過邊提問邊講故事的方法引導幼兒學習詞語”悶“、“孤獨”“地址”的具體含義。
三、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知道通過問路的方法找到目的地。首先,引導幼兒來回答“迷路了怎么辦”,一開始,都不知道該怎么回答,有的都轉移了問題,我想是不是我的引導語不夠恰當,所以我就又強調了幾遍。通過我的再次引導,有幾個孩子回答的還不錯,有說打電話、有的說問路終于說到了點子上。
四、引導幼兒說出老鼠先生會怎么向青蛙問路,幼兒能夠說出“青蛙青蛙,老鼠小姐家在哪”一整段的話,接著引導幼兒用有禮貌的方法問路“青蛙青蛙,請問米老鼠小姐家怎么走”,并且領著幼兒跟老師讀兩遍,在后面問別的“小動物”的時候,就讓幼兒用有禮貌的方法去問路。
五、我在直的路、有轉角的路上用黑色彩筆都做了標記,走到路口讓幼兒自己說出向哪面轉,認識直走、往左拐、往右拐。
六、看圖講完故事后,我又講了一遍故事,又看視頻。后來評課老師說可以把這各環(huán)節(jié)刪了,看圖講故事后直接看視頻講故事就可以了,確實是這樣,其實我的故事也并沒怎么記住、語氣也控制不好。孩子也不太感興趣,直接看視頻會更吸引幼兒,也會節(jié)省一點時間。后來我就想是有點畫蛇添足了。
七、講故事結束后,讓幼兒回答問題,培養(yǎng)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過提問孩子們學會了故事中角色的對話,為下各環(huán)節(jié)表演故事做了鋪墊。
八、由于時間的關系最后進行了思想教育讓幼兒學會迷路后的幾種方法。
一節(jié)課環(huán)節(jié)多了不一定好,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9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加深對小動物們是怎樣過冬的認識。
2、學習有表情、獨立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掛圖、動物頭飾。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
冬天到了,小動物們是怎樣過冬的?小動物要離開好朋友了,它們要開告別會,聽聽它們說了什么?
2、教師有表情地朗誦詩歌提問:詩歌里有哪些小動物?它們說了什么?
3、出示掛圖,再次傾聽,分段學習各種動物的說話:
提問:(1)青蛙說了什么?
(2)燕子說什么?
(3)鯉魚說什么?
(4)松鼠說什么?
4、學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集體朗誦2-3遍
5、分角色朗誦第一段集體朗誦,第二段小動物說的話分角色進行分句朗誦,最后一段小動物互相告別,集體朗誦,聲調要由強逐漸減弱,表示小動物們在告別聲中漸漸遠離。
6、幼兒戴頭飾表演并朗誦,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小動物告別會》這首詩歌很美,我在朗誦這首詩歌時,把詩歌中動物說的`話,最后說再見的語氣都用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小朋友聽后,情不自禁拍手,好象自己已經進入到這場告別會中。詩歌的欣賞取得了很好的鋪墊;然后當小朋友欣賞和理解后,分角色朗誦,再次感受動物之間的交流,體驗離別時的那份情感,有些舍不得,但又要離開,有期待趕快見面的心情。小朋友能按角色朗誦詩句,也用動作表現(xiàn)角色的特點。這是集體合作的表現(xiàn)。
在這次的活動中,自己有較深的感受:小朋友能積極的參與,全身心的投入,有真實情感的表露,那就是收獲,教師和幼兒雙向的收獲。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10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欣賞散文詩中對樹的贊美,了解重疊詞。
2.初步嘗試朗誦散文詩,并試著創(chuàng)編散文詩。
3.體驗感受生活中有大樹的美好,懂得愛護樹木和保護。
活動重點:理解詩歌內容,欣賞散文詩中對樹的贊美,了解重疊詞。
活動難點:嘗試朗誦散文詩,并試著創(chuàng)編散文詩。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散文詩課件、輕音樂鋼琴曲《清晨》、各種樹的圖片ppt、大樹道具
經驗準備:觀察生活中哪里有樹,了解各種各樣樹木的好處
活動過程:
1、談話交流,回憶樹的好處與作用,產生參與活動興趣
導語:孩子們,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诵屡笥,你瞧是誰?喜歡他嗎?說說喜歡它的理由。
通過談一談喜歡樹的理由,了解樹的好處與作用,從而引出主題。
2、觀看圖片,初次欣賞詩歌,感知理解大樹的美好。
教師出示課件圖片,引導幼兒依次觀看六幅圖片,嘗試感知圖片中大樹的好處。
提問:圖片里這些樹都有什么好處?小鳥在樹上干什么?風會怕樹嗎?小女孩趴在窗上看什么?這是誰在樹下,它們在干什么?樹除了帶來綠蔭還可以干什么?夜晚的樹是怎么樣的?
引導幼兒依次看圖片,并嘗試用完整的話說出樹的好處,教師用散文詩中的語言及時幫幼兒梳理歸納。
3、結合課件,完整欣賞詩朗誦,感受散文詩的結構,萌發(fā)對大樹的喜愛之情。
1.完整欣賞配樂詩朗誦,加深幼兒對散文詩的整體印象。
聽后提問:剛才,你聽到了什么?這首詩里反復出現(xiàn)最多的一句話是?
小結:這首詩里反復出現(xiàn)最多的一句話是樹真好,也是這首詩的題目。
2.通過提問,幼兒大膽嘗試朗聽到的詩句,并引導幼兒嘗試用詩歌中的語言表達,加深對散文詩的整體印象。
提問:這首詩里你聽到了樹的哪些好處?根據(jù)幼兒對詩歌的表達,及時出示道具大樹的情景,引導幼兒說一說散文詩的詩句,進一步感受散文詩的結構。
4、嘗試加入動作,有感情地完整朗誦散文詩,了解重疊詞,再次感受散文詩的結構。
1.請幼兒每人選擇一棵你最喜歡的大樹,隨著音樂,一起用響亮的聲音和優(yōu)美的動作來朗誦自己喜歡的那句詩。
2.填詞游戲,幫助幼兒了解AABB式重疊詞。
提問:詩歌中,小鳥怎樣叫?嘰嘰喳喳是一只小鳥的叫聲嗎?嘰喳也是小鳥的叫聲,那詩歌中為什么不用嘰喳,而是用嘰嘰喳喳呢?
小結:嘰嘰喳喳比嘰喳聽起來更可愛、更形象,好像很多小鳥在一起叫!像這樣用相同的字組成的新詞就叫重疊詞!
3.引導嘗試變化重疊詞,感受重疊詞的形象、生動、強烈,并再次朗誦有重疊詞部分的散文詩句,體驗重疊詞的生動形象。
5、結合圖片,嘗試仿編詩歌,發(fā)散思維。
依次出示幾副圖片,引導幼兒結合圖片中大樹的好處大膽創(chuàng)編詩句,
教師及時給予梳理和肯定。
提問:除了散文詩中大樹的`好處,你還知道大樹的哪些好處呢?
6、情感提升,懂得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
播放城市森林樹木變化的視頻,提問:通過城市中森林和樹木的變化,你有什么想說的?我們應該怎么樣做呢?
小結:我們要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做個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課后延伸
引導幼兒課后探索樹木更多的作用。請幼兒繼續(xù)觀察周圍生活中樹木的作用,和小伙伴們共同分享和交流,創(chuàng)編更多優(yōu)美的詩句來贊美大樹。
課后反思:
本次活動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我都緊緊地貼近了活動目標,通過談話、提問表演等方式最大限度的去碰撞幼兒的思維火花,達到最佳的學習境界。在活動開始部分,我通過大樹的道具創(chuàng)設情景,并在輕松的談話中巧妙的引入主題,同時為下面完成活動重點難點做好鋪墊,但所欠缺的是幼兒朗誦時缺乏感情,需要我進一步指導。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我始終遵照以教師為主導,以幼兒為主體,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使他們體驗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在活動偶發(fā)事件中所瘟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例如,在學習的過程我就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幼兒像小詩人一樣創(chuàng)編“樹的其他好處”,在熟悉了詩歌的基礎上,根據(jù)圖片孩子們能與已有經驗大膽地用自己的語言進行交流。
在理解重疊詞這一小環(huán)節(jié),我通過提問,為什么不用嘰喳,而用嘰嘰喳喳這一個小的問題,讓幼兒了解重疊詞的特點,并設置了填詞游戲,加深自己對重疊詞的認識。在一起朗誦散有重疊詞的詩句時,孩子們都能找詩句的重疊詞,也進一步加深幼兒對詩歌的理解,只不過在后面創(chuàng)編詩句的時候,如果我再能再深入引導幼兒將重疊詞運用到詩句中那就更好了。
最后通過課件欣賞城市中森林樹木的變化,進一步激發(fā)了幼兒對樹的認識和增進幼兒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從而提高了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整個活動在美的意境中自然的達到了高潮,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本次活動中,我組織活動的語言還欠錘煉,不能達到精確、精簡的標準,以后我一定在此方面多下功夫,帶給孩子最有效、最科學的教育!在活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請大家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1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與講述,學習用適當?shù)恼Z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豐富相應的詞語。
2、培養(yǎng)幼兒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意識。
3、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自制《小雨人跑來跑去》圖書一本。
活動過程
一、示大圖書,引出故事。
二、教師逐頁翻閱圖書,并提問:
第一幅圖片:你們猜,小雨人會到哪些地方去玩?
第二幅圖片:
1、小雨人先來到了什么地方?他們在干什么?
2、花兒喜歡他們嗎?為什么?
教師小結:小雨人先來到了花叢中,有的跑到花瓣上抱抱花瓣,有的跑到花蕊中親親花蕊,還有的給花喝水,花兒見他們來了,都開出了紅的、黃的、紫的花。
第三幅圖片:
1、小雨人接著又來到了什么地方?他們在干什么?
2、綠葉喜歡他們嗎?為什么?
教師小結:小雨人來到了綠葉上,有的跳到綠葉上滑滑梯,有的在綠葉上跳舞,還有的在唱歌。綠葉非常喜歡小雨人,小雨人來了,綠葉長得更漂亮了。
第四幅圖片:
1、現(xiàn)在小雨人來到了什么地方?他們在干什么?
2、大樹喜歡他們嗎?為什么?
教師小結:小雨人來到了大樹上,有的爬上樹蕩秋千,有的在給果子洗澡,還有的給果子喝水。大樹很喜歡小雨人,他們給大樹帶來了快樂。
第五幅圖片:
1、當小雨人在玩的時候,誰來了?他們來到了什么地方?
2、青蛙是高興還是生氣?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3、發(fā)生了什么事情?河水為什么這么臟?河里有什么?
4、怎么樣才能把河里的水變干凈?
第六幅圖片:
教師小結:小雨人跳進了河里打撈垃圾,他們在河里游來游去,河水慢慢變清了,又看見了小魚、小蝦、小蝌蚪。
第七幅圖片:
1、天晴了,小雨人跑到哪里去了?
教師小結:天晴了,小雨人鉆進了草坪中,大樹下,花叢中,雖然小雨人不見了,但水更清了,草更綠了,花更紅了。
三、討論。
1、你喜歡故事中的小雨人嗎?為什么?
2、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身邊的環(huán)境?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教師試圖借助讀本,讓幼兒在“發(fā)現(xiàn)——感受——表達”這樣的線索中去領略大自然中美妙的聲音、現(xiàn)象以及學習用詩一樣美感的語言來表達,體會朋友之間的親密友好。該活動采用以下的'學習方式,讓幼兒進一步理解“悄悄話”的活動內涵,體驗合作學習帶來的樂趣,培養(yǎng)幼兒自主閱讀的能力。
首先問題激趣。你有秘密會跟誰分享?你是怎樣把自己的秘密告訴你的好朋友?你為什么愿意跟他人分享你的秘密?引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進一步體會悄悄話的含義。
第二環(huán)節(jié),自主閱讀。運用圖式,采用兩兩合作閱讀的學習方式,通過交流分享,讓幼兒讀懂圖畫,學習運用句式來有表情地說。讓孩子們感受自己世界中溫馨的悄悄話。
第三環(huán)節(jié),合作閱讀。引導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有感情地讀。體驗合作閱讀的快樂!澳阋痪,我一句”
第四環(huán)節(jié),欣賞閱讀。目的是遷移讀本的內容,為下一次拓展活動做鋪墊。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們將孩子們說悄悄話的樣子拍攝下來,不僅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親密無間而且也充分感受到說悄悄話的快樂,自然而然地就將活動中的句式運用到生活中來。在幻燈片的選擇上我是從“自然—動物—生活用品”這三方面來遷移讀本的,而最后“雨傘”的出現(xiàn)也跟讀本最后一頁“你在跟誰說悄悄話?”的文字相仿,不僅幫助幼兒理解散文的文學形式也為下一次的拓展活動做鋪墊。
整個教學下來目標還是完成的比較好的,幼兒能用句式表達畫面,朗讀也富有表情,有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顒又杏變旱拈喿x興致很高,直到活動結束還意猶未盡。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12
閱讀目標:
1、指導學生根據(jù)故事情境想像并練習說話。
2、指導學生復述完整的故事。
3、引導學生把觀察、想象與閱讀相結合,創(chuàng)編這個童話故事。
4、通過閱讀交流,感受長輩無私、偉大的愛。
重點:在情境中展開想象,創(chuàng)編這個故事。
難點:
1、發(fā)揮合理想象,創(chuàng)編這個故事。
2、在閱讀、創(chuàng)編過程中領悟長輩無私、偉大的愛。
閱讀過程:
一、情境導入
今天,給小朋友介紹兩位人物(投影出示兩只兔子)小栗色兔子非常愛大栗色兔子,大栗色兔子也非常愛自己的寶寶。
二、讀圖,
引入情境,練習說話天黑了,小栗色兔子該上床睡覺了,可是他緊緊抓住大栗色兔子的長耳朵不放,要他好好聽他說。聽他說什么呢?(實物投影出示:圖畫書封面)板書:猜猜我有多愛你。小栗色兔子是怎么告訴大栗色兔子自己有多愛他的?(出示圖1,圖2)
1、讀圖1、圖2,練習說話。
。1)小栗色兔子怎么做的?,他會怎么說?
(2)大栗色兔子又是怎么說?怎么做的?
(3)用上老師給的句式,試著說說這兩幅圖的故事。
出示句式:“小兔子說! ”大兔子說”。
。4)加上表情動作練習說。
2、讀圖3、圖4
。1)小栗色兔子覺得這真是很多,他又如何向大兔子表達自己的愛呢?能用這個句式說說嗎?(“小兔子說。 ”)
(2)大兔子又是如何對小兔子說的?用上這個句式說說。(“大兔子說。”)
。3)大兔子為什么又輕而易舉地超過了小兔子?
3、小兔子絞盡腦汁,又想了哪些辦法向大兔子表達對他的愛,大兔子又是如何超過小兔子的?
。1)自己讀讀故事書,看看書中是如何告訴我們的?
。2)同桌兩人分角色演一演。
4、拓展想像空間,進一步創(chuàng)編故事。小兔愛大兔子,就像我們愛自己的爸爸媽媽,他一定會想出很多辦法表達對大兔子的愛。大兔子更愛小兔子,就像爸爸媽媽更愛我們,他的愛一定會超過一切。他們還會如何向對方表達呢?
。1)同桌合作,分角色用句式說話。 “小兔子說。”“大兔子說”。
(2)創(chuàng)編故事,表演。
。3)集體交流。
5、讀中感悟,提升明理。
。1)小兔子為什么能一下子能想出那么多方式表達對大兔子的愛?不管他怎么想,怎么說,大兔子為什么總能輕而易舉超過他?
(2)你學了這個故事,想對自己的爸爸媽媽說些什么?
6、(看圖)總結全文。小兔子太困了,終于閉上眼睛睡著了。直到最后,小兔子的愛也沒能超過大兔子。等他長成大兔子后,他的愛又會超過他的小兔子。這種愛會一直延續(xù)下去,它是神奇的,也是平常的,是有生命理由的,是不需要去想原因的。
三、分角色朗讀全文
四、同桌合作表演故事
1、練習。
2、(戴上頭飾)上臺表演。
五、總結
今天,小朋友一起閱讀了《猜猜我有多愛你》這個故事,大家不僅讀懂了故事,還對故事進行了創(chuàng)編,表演得也很生動。雖然天下大兔子的愛總超過小兔子,可是如果小兔子都會對大兔子說:“猜猜我有多愛你”那有多好,那一定會讓大兔子們幸福很長時間。回家把這個故事和你的感受講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也來分享這份感動!
活動目標:
1、在優(yōu)美的意境中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2、發(fā)展幼兒的擴散性思維,學習以具體的動作、語言來表達抽象的情感。
3、引導幼兒感悟真摯深切的親子深情,并能勇敢地表達出來:“我愛你就像”。
活動準備:
1、《猜猜我有多愛你》幻燈片,配樂,電腦,投影儀。
2、圖片若干:月亮星星、小河、小樹、房子、大海、圍巾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你愛你們的媽媽嗎?媽媽愛你嗎?有多愛呢?現(xiàn)請你們看看《猜猜有多愛你》這故事,這本書上的故事講的是猜猜兔媽媽和兔寶寶之間有多愛對方的事。那他們到底有多愛呢?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故事。
二、師配合課件講述故事
1、師講述第一段
師提問:小兔子說她有多愛媽媽?她用了一個什么動作來表示她的'愛?(幼兒模仿動作:把手張開)
師:為什么小兔子把手張得不能再開?這表明小兔子愛媽媽愛的有多大?很大。兔媽媽也把手張得不能再開,表明兔媽媽的愛有很多很多。那是不是小兔子愛媽媽只要一點點,兔媽媽愛小兔子就很多嗎?其實他們都想表達自己的愛有很多很多。
2、那小兔子還會什么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呢?師繼續(xù)講述故事。要求:一邊聽一邊記。盒⊥米舆會用什么動作來表示自己對媽媽的愛呢?
師提問:小兔子用什么動作來表示他對媽媽的愛?
幼兒說出一個動作,并學說:我愛你就像。那么......大家模仿動作和語言。
師:那媽媽怎么說?
幼兒一起學媽媽的動作和語言。
師小結:剛才幼兒學說的動作和語言。來表示小兔子對媽媽的愛。
3、師出示畫面豐富的那張圖片:他們說著說著,猜著猜著,來到了山腳下,他們看到了什么?小兔子又會想到用什么方法來表達對媽媽的愛呢?
幼兒自由說圖片上的的景物。
師:你猜猜小兔子會怎么說來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鼓勵幼兒邊看圖片邊使用句式:我愛你就像。
三、師出示自制的圖片:你看到了什么?你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表達對周圍的人們的愛呢?
請幼兒來當小兔,誰當兔媽媽?(師)兔媽媽要愛得比小兔多。師生對話,師的話要在幼兒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請幼兒互相當小兔子和兔媽媽。
師:除了老師黑板上的這些,我們還可以用什么來表示自己對周圍人的愛呢?(幼兒自己發(fā)言)
師小結:我們生活周圍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讓我們來表達自己的愛。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13
設計意圖:
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以其優(yōu)美的語言、生動的形象深深吸引、感染著孩子。對孩子經常開展文學欣賞啟蒙教育活動,能使孩子潛移默化地受到“真的啟迪、善的熏陶、語言的積累、美的享受”!肚锾斓挠辍肥且黄獌(yōu)美的散文,如詩如畫,不僅是孩子們學習語言的范例,還向孩子們展現(xiàn)了多姿多彩的秋之美,在欣賞活動中得到審美享受。因此,本活動設計以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活動,巧妙運用多媒體課件,充分尊重孩子們的興趣,尊重其獨特的理解、感受和體驗,使他們在欣賞中感悟、表述、積累、遷移。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散文,感受秋天的雨給大自然帶來的美好變化,體會散文的語言美、畫面美、意境美。
2、能積極投入地欣賞文學作品,體驗欣賞的樂趣,對秋天的大自然產生熱愛之情。
3、理解散文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散文。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與散文內容相符,并根據(jù)教學過程有交互的Flash動畫課件。
2、幼兒可以參與互動的送顏色動畫課件。
3、道具:金鑰匙把、五彩畫筆一支。
4、配樂《秋日私語》。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活動
1、師:聽!這是什么聲音?“滴答、滴答……”
幼兒:下小雨的聲音……
1、師:現(xiàn)在是秋天了,那現(xiàn)在下的雨就是什么雨呢?
幼兒:秋天的雨、秋雨……
2、師:秋天的雨“滴答、滴答”地唱著歌,落到了我們的身上,有什么撼覺?
幼1:很舒服!
幼2:很涼爽!
幼3:很溫柔,很清涼!
師: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你還沒注意,秋天的門就悄悄地打開了。
。◣熌描匙道具,在多媒體屏幕前做開門狀,課件中的畫面門就打開了,出現(xiàn)了一幅秋天的美景并定格此綜合畫面(圖1)。)
評析:教師創(chuàng)設了問題情境,調動幼兒已有的經驗,同時運用了鑰匙道具,配以輕柔的動作與聲音為幼兒呈現(xiàn)了一幅多彩美麗的秋景,不僅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還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二、分段欣賞,講述交流
(一)欣賞第一段,感受秋天的色彩美。
1、講述綜合畫面
師:小朋友,秋天的門打開了,你們看到什么啦?它是什么樣的?
幼1:我看到紅紅的楓葉,真漂亮!
師:紅紅的楓葉飄呀飄呀,大地上到處都是,真漂亮!
幼2:我看到銀杏樹,它的葉子象一把小扇子。
師:那讓我們一起來扇一扇,感覺怎么樣?(很涼爽。)
幼3:我看到紅紅的蘋果、橙黃的柿子。
師:滿樹的果子都成熟了,他們在秋雨中搖搖擺擺的,好象對大家說什么呢?(點擊單個果樹動畫。)
幼4:好像在說:小朋友們好!瞧我們多漂亮!
幼5:小朋友們,你們想吃我嗎?
幼6:小朋友們,我們做個好朋友吧!
幼7:我們水果都豐收啦,我們長大啦,快把我們摘下來吧!
幼8:我還看到了各種各樣顏色的菊花、金黃色的田野……
師: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顏色的菊花?
幼兒:淡黃的,紫紅的……
師:各種顏色的菊花在一起,我們可以說是(五彩繽紛、五顏六色的菊花)。田野金黃色的,真美呀!
1、完整欣賞第一段
師:這么美麗的景色,就是秋天的雨帶給我們的,因為它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觀看第一段有聲課件。)
2、玩送顏色游戲
。◣煵シ艣]有色彩的秋天圖課件。)
。1)師:秋天的雨把什么顏色送給了誰?(教師隨著幼兒的回答,有機地滲透詞匯及修辭手法。)
幼兒:秋天的雨把紅色送給了楓葉。
師:請你來做秋天的雨,把紅色送給楓葉。
。ㄕ堃挥變河眉t畫筆在課件中的空白楓葉上左右涂色,此時配合音效,楓葉隨著幼兒的涂色慢慢變紅了)。
瞧,紅紅的楓葉飄呀飄呀,像一枚枚郵票,郵來了秋天的盛裝。什么是盛裝?(師邊說邊播放楓葉落大地的課件(圖2):紅紅的楓葉,飄呀飄呀,好象給大地穿上非常漂亮的衣裳。讓幼兒進一步理解“盛裝”的含義。)
(2)師:秋天的雨還把什么顏色送給誰了呢?也請你來做秋天的雨,把顏色送給它吧。(根據(jù)幼兒的回答請三名幼兒分別送三種顏色,最后其他顏色大家一起送。幼兒送顏色時,可以一邊送一邊試著說一說。例如:黃色送給銀杏,黃了樹葉,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火熱:它把金黃色送給田野,金黃色的田野就象金色的海洋。它把橙紅色送給了果樹,果子們都成熟啦!它把各種顏色送給菊花,美麗的菊花在秋雨里點頭。)
評析:美妙的視覺栽激把幼兒帶入了秋的意境)在美麗、動態(tài)的互動課件中。幼兒不僅能非常真切地體驗到秋天的色彩美,而且對秋天產生了濃厚的喜愛之情;喜歡看,喜歡表達,幼兒表現(xiàn)的欲望非常強烈。在這種積極的互動中。幼兒初步理解了作品,感悟到了秋天的景色美。
。ǘ┬蕾p第二段,感受秋天的味道美。
1、整體理解欣賞。
。1)師:秋天的雨真神奇,它除了有五彩繽紛的顏料,還有非常好聞的氣味呢。我們一起來看。(播放第二段有聲課件。)
師:秋天的雨里有哪些好聞的氣味?(呈現(xiàn)味道綜合圖(圖3)。)
幼1:菠蘿甜甜的。
幼2:梨子香香的。
幼3:烤山芋的香味……
。2)師:小朋友的腳呀,常常被那香味勾住,這是為什么?
幼1:因為我們想吃了。
幼2:香味把小朋友吸引過去了……
。3)師:平時你的腳有沒有被香味勾?被什么香味勾住過?
幼1:我被炒粟子的香味勾住過。
幼2:我被做面包的`香味勾住過。
幼3:我被炸雞腿的香味勾住過。
(師隨機評價:油炸食品不能吃太多噢。
2、老師配樂朗誦。
師:好多小朋友的腳呀,都被秋天的雨帶來的香味給勾住了,讓我們一起閉上眼睛,再來感受一下秋天的氣味吧。(暗示幼兒作睡狀,師配樂朗誦。)
評析:視聽結合的欣賞,不僅讓幼兒感受到了秋天果子或熟后所帶來的味道美,而且還激起了幼兒聯(lián)系自己已有生活經驗的講述欲,從而使幼兒將外顯的形象轉化為內在的體驗。
。ㄈ┬蕾p第三段,感受動植物的活動美。
1、討論交流
師:秋天的雨還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呢:“滴答、滴答”,小動物,小樹們,冬天就要來了,快快準備過冬吧!
出示小動物過冬綜合圖(圖4)。
瞧,誰聽見了?小喜鵲、小松鼠、小青蛙它們是怎么準備過冬的呢?小樹們又是怎么準備過冬的?
。1)幼兒兩兩討論,互相說一說。
。2)請個別幼兒交流
幼1:小松鼠是摘松果過冬的。
幼2:小青蛙是鉆到泥洞里不吃不喝冬眠過冬的。
幼3:小喜鵲是銜來樹枝造房子過冬的。
(3)欣賞動植物過冬這段,并在“還有小樹葉呢”這里暫停播放課件,激發(fā)興趣。
師提問:咦,還有小樹葉呢!它們又是怎樣過冬的呢?
幼1:常綠樹的樹葉變得更綠了。
幼2:落葉樹的樹葉飄落下來。
師總結:常綠樹的樹葉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落葉樹的樹葉飄呀飄,飄到大樹媽媽的腳下,都在準備過冬了。
2、整段欣賞
師:動物和植物們就是這樣過冬的,讓我們一起再來看一看,聽一聽。(欣賞第三段課件。)
3、表現(xiàn)散文
師:小動物、小樹們過冬真有意思,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它們吧!
。◣熥銮锾斓挠辏錁防收b,帶領幼兒自然分組表演小動物和小樹準備過冬的樣子。)
評析:形象的小喇叭引起了幼兒交流、討論動植物過冬的表達欲。在表述中,孩子們充分展現(xiàn)了自己已有知識的積累,并于互動表演中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體驗了動植物在秋天的忙碌之樂、活動之美。
三、互動交流,完整欣賞
1、交流感受
。1)師:小朋友,秋天的雨有五彩的顏料、好聞的氣味,還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它帶給我們的是一個什么樣的秋天呢?(美麗的、漂亮的、豐收的……)
。2)師:在這樣美麗的秋天里,你們的心情怎么樣?(快樂、開心、舒服……)
2、欣賞散文
。1)師:我們將說的和看的連起來,就是一篇好聽的散文。讓我們一起來靜靜地欣賞散文《秋天的雨》。
。2)整體欣賞散文課件
評析:忱美的畫面和聲情并茂的朗誦深深吸引了幼兒,讓幼兒在悅耳、悅眼中愉快地享受了秋天帶來的美。整個欣賞活動幼兒沉浸其中,被其語言美、畫面美、意境美所陶醉。
四、活動延伸,經驗拓展
1、繼續(xù)尋找美麗的秋天
師:你們喜歡秋天的雨嗎?(喜歡!)讓我們一起再去尋找一下秋天的雨還帶來哪些美麗的景色吧!
2、反復傾聽作品
在幼兒午睡前或午睡起床后讓幼兒傾聽。
3、利用區(qū)角或第二課時,進一步交流討論、表演和遷移運用作品。
教學反思:
1、優(yōu)美生動的多媒體運用,突破了幼兒學習的難點。
《秋天的雨》篇幅偏長,容量偏大,特別是散文中一些優(yōu)美的比喻,描寫的意境對幼兒來說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們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向幼兒展現(xiàn)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秋天畫卷。其營造的生動形象、詩情畫意的動態(tài)畫面,把孩子們帶入了秋的美妙意境,不僅激發(fā)了幼兒興趣,而且在輕松愉快中突破了幼兒學習的難點。
2、形式多樣的感官欣賞,激發(fā)了幼兒美的情感體驗。
為了保持幼兒欣賞的積極性,始終能以積極的情感參與其中,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教師精心設計每一段的欣賞形式:色彩美的段落先感知、講述再欣賞作品,并開展送顏色的游戲;味道美的段落,在理解的基礎上再傾聽富有情感的配樂朗誦,孩子們閉著眼睛陶醉之中,而想象之舞、情感之舞卻慢慢隨之展開;活動美的段落教師則讓孩子們分角色表現(xiàn)。這些豐富而又富有變化的欣賞形式,調動了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使幼兒始終保持積極的情緒,提高了活動的有效性。
3、富有感染力的教師語態(tài),演繹了活動過程的精彩。
優(yōu)美的文章需要美的語言來傳達,教師的語態(tài)能不能以情激情,以情感人,也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在教學基本功上備足了課。整個活動中,教師的教學組織語言富有感染力,朗誦聲情并茂,始終與作品的情感、意境相融合,注重感染幼兒,提升幼兒,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感悟作品。
附散文《秋天的雨》
秋天的雨,“滴嗒滴嗒”地唱著歌。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你還沒注意,秋天的門,就悄悄地打開了。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你看,她把黃顏色給了銀杏,黃了的樹葉扇呀扇呀,像一把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火熱;她把紅顏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飄呀飄呀,像一枚枚郵票,郵來了秋天的盛裝;金黃顏色呢,是給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紅顏色呢,是給果樹的,聽,橘子、蘋果、柿子們你擠我碰,喊著人們去摘呢!還有各種各樣的顏色,都給了菊花仙子,紫紅的、淡黃的、雪白的……美麗的菊花在秋雨里點頭。
秋天的雨,有非常好聞的氣味呢!不信,你聞:菠蘿甜甜的,梨子香香的,還有蘋果、橘子、稻谷,好多好多,在小雨滴中藏著呢!小雨滴還帶來了烤山芋、糖炒栗子的香味。小朋友的腳呀,常被那香味勾住。
秋天的雨,有一支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訴大家,冬天快要來了。小喜鵲銜來了樹枝造房子,小松鼠找來松果做糧食,小青蛙在加緊挖洞,準備舒舒服服地睡一大覺!還有小樹葉呢,常綠樹的樹葉穿上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落葉樹的樹葉飄呀飄,飄到大樹媽媽的腳下,都在準備過冬了。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快樂的歌。
秋天的雨,“滴嗒滴嗒”地唱著歌……
小百科:雨是一種自然降水現(xiàn)象,是由大氣循環(huán)擾動產生的,是地球水循環(huán)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幾乎所有的遠離河流的陸生植物補給淡水的唯一方法。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14
活動目標:
1、能理解物品兩兩之間的關系,能準確、流利地表達“XX和XX是好朋友。”
2、在配對游戲中,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配合使用的兩種東西,初步關注這些物品之間的聯(lián)系。
3、在語言情景和配對游戲中,逐步鍛煉幼兒聯(lián)想力,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力及擴散性思維。
4、引導幼兒珍愛生活用品,珍惜朋友情誼,懂得好朋友之間要友愛、合作。
活動重難點:
重點:發(fā)現(xiàn)生活中配合使用的兩種物品。
難點:理解配合使用的事物兩兩之間的關系。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能認識茶壺、鑰匙等日常生活用品,初步了解各種物品之間存在的'關系。
2、教學用具:
。1)一體機(多媒體互動教學系統(tǒng))、圖片(茶壺和水杯、雨傘和雨鞋)、句卡(和是好朋友。)
。2)實物:鉛筆和橡皮、牙膏和牙刷、鞋和襪子、乒乓球和球拍、酸奶和吸管、鋼筆和墨水。
(3)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今天我們教室還來了幾位小客人,我把它們請出來,認識一下它們。(出示茶壺、雨鞋、桌子、鎖、小鳥,小朋友說名稱,并貼在黑板上)今天,它們非常高興,因為它們要在大屏幕上找好朋友。接下來,我們看一看,它們的好朋友是誰呢?
二、新授:
師:咦?它們這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1、茶壺的好朋友
師:小朋友看一看,茶壺找到的好朋友是誰呢?
生:茶杯。
師:我們聽一聽他們說了什么?(播放一體機)奧,我知道了,它們兩個是好朋友。小朋友喝水的時候,要請他們來幫忙,茶壺倒水,茶杯接水。所以呀,他們誰也不能離開誰。我們可以說一句好聽的話,先聽老師說“茶壺和茶杯是好朋友!毙∨笥岩黄鹫f。
生:茶壺和茶杯是好朋友。(領讀——跟讀——個別讀)
2、雨傘的好朋友
師:雨傘也找到了好朋友,是誰呢?
生:雨鞋。
師:仔細聽,他們說了什么?(播放一體機)雨傘對雨鞋說,我們是好朋友。小朋友想一想,我們什么時候要用到雨傘和雨鞋呢?
生:下雨的時候。
師:下雨的時候我們要打雨傘,穿雨鞋。這樣我們就不會被淋得濕濕的了。它們這兩個好朋友真厲害,下雨天的時候會一起保護我們。我們可以說“雨傘和雨鞋是好朋友!
生:雨傘和雨鞋是好朋友。(領讀——跟讀——個別讀)
三、復習拓展:
1、復習:今天,小客人都找到好朋友了。我們再來說一說它們的好朋友是誰,分享它們的快樂。茶壺和水杯是好朋友。雨傘和雨鞋是好朋友。
2、還有誰想找好朋友呢,我們再來看看。小朋友幫幫它們,好不好?哪個小朋友知道,舉手。(幼兒操作一體機,并說句子)聽一聽,你說的對不對?
3、今天小朋友表現(xiàn)的太棒了!你們都是助人為樂的好孩子,幫助小客人找到了好朋友。老師今天收拾東西的時候把盤子里的東西弄亂了,現(xiàn)在請你們幫一幫老師,找一找誰和誰是好朋友呢?快快開動你們的小腦筋。
。ń處熣堄變簩嵨镞M行配對;卮穑篨X和XX是好朋友。)
牙膏——牙刷
鞋——襪子
鉛筆——橡皮
乒乓球——球拍
鋼筆——墨水
酸奶——吸管
謝謝小朋友們,幫老師把東西都整理好了。
四、結束:
小朋友今天表現(xiàn)的真棒!我們生活中總有許多東西是兩個、兩個在一起的,它們在一起可以幫我們做好多的事情,現(xiàn)在我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去學校里找一找吧!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15
活動目標
1、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內容,了解唐僧、孫悟空等角色的性格特征。
2、能夠細致觀察、分析,分辨真假美猴王之間的細微差別,并樂于與同伴交流故事中的情節(jié)。
活動準備
1、組織幼兒提前觀看有關《真假美猴王》的'動畫片。
2、《真假美猴王》教學掛圖。
活動過程
1、出示真假美猴王的圖片,引導幼兒認真觀察、判斷真假,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2、結合掛圖講述故事,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了解人物的性格。
教師根據(jù)需要可進行以下提問:
。1)孫悟空回來之后他有什么變化?他做了什么事情?
。2)沙和尚來到花果山他看見了什么?他是怎么說的?(學一學沙和尚生氣的樣子)
。3)真悟空回到花果山看到還有個猴王,他的心情是怎樣的?(請幼兒學一學悟空生氣的動作、表情、及語言)
。4)觀音菩薩和托塔李天王用的什么辦法來辨別真假美猴王的?他們分辨出來了嗎?
(5)如來佛是怎么說的?
。6)觀音菩薩最后說了什么?
3、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
。1)你從哪些地方能夠感受出誰是真假美猴王?
。2)如果讓你來判斷誰是真假美猴王,你會用哪些方法?
。3)最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么?
活動延伸:
1、組織幼兒在閱讀去中閱讀幼兒學習資源④第18~23頁的內容,進一步熟悉故事內容。
2、表演區(qū)中老師和幼兒共同進行表演游戲“真假美猴王”。
3、指導幼兒完成幼兒學習資源④第17頁內容,體驗“找不同”游戲的快樂。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02-08
大班語言公開課《月亮船》的教案02-06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野貓的城市》01-17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小桃仁》09-14
【精華】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4篇04-04
【薦】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15篇10-24
大班公開課語言教案《小黑魚》04-03
大班語言公開課教案《非常一加一》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