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范例9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教材簡析先引導學生回憶回憶,再同桌說一說自己都會哪些本領(lǐng)。學生說的有可能是日常生活中學到的本領(lǐng),如,煮面條、洗碗、干農(nóng)活;也可能是在學校學到的本領(lǐng),如畫畫、速算,彈鋼琴,做手工。教師巡視,根據(jù)學生交流的情況適當總結(jié)評價,肯定學生積極好學的精神,開拓學生的習作思路。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寫自己學會的一樣本領(lǐng),把由不會到會的過程寫具體,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過程與方法
1、寫一寫自己學會的一項本領(lǐng)。
2、寫的時候,要把由不會到學會的過程寫具體,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習慣。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2.培養(yǎng)學生努力學習本領(lǐng),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學重點要把由不會到學會的過程寫具體,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努力學習本領(lǐng),刻苦求知的愿望。
課前準備
1、表演絕招的道具
2、習作例文
教學過程
(一)定向觀察收集素材
1、同學們學習了《絕招》一課,都非常佩服小柱子的本領(lǐng),同學們也很了不起,在我們的口語交際課上,也有許多同學大顯身手展示了令人吃驚的絕招,比如我們班的`“悠悠球冠軍王欣”“滑板之王英豪”“溜冰之星劉浩”“小巧手吳雯綺”等同學,咱們這節(jié)課就來寫寫你的“絕招”,讓更多的人了解你是怎么學會的,看看你的“絕招”是不是很吸引同學,好嗎?
2、板書課題1.回顧口語交際所學內(nèi)容。
2.齊讀課題
(二)合作交流拓展思路
1.請一位準備充分的同學,進行演示,老師來扮演記者,進行采訪,其余學生也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提問。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
舉例一:一位同學表演繡“十字繡”。
(1)提問:你什么時候?qū)W的?你繡過幾幅作品?有什么竅門嗎?
(2)表演神態(tài)、動作:眼疾手快、專心致志、不慌不忙、穿針引線、靈巧、針線在手中跳躍……(引導學生準確表達)
(3)表演的同學回答提出的問題,并介紹操作步驟。
(4)引導學生有條理的介紹,用“先……然后……接著……最后……”清晰地表述。
2.自由交流。
首先交代本次習作的要求:教的人要說清楚自己準備教別人哪一招,應該怎么做?這一招好在哪里?你是怎么練成的?學本領(lǐng)的同學有什么疑難問題,可以馬上提出來。學生自由組合,互教互學,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在自由交流的基礎上,每組推薦出介紹得好的、大家都感興趣的到班上進行交流,共同探討,進行評價。
(三)放膽試寫自主修改
剛才同學的表演確實令大家佩服,“絕招”的講述也非常清楚。只要我們勤學苦練,就能練就一身好本領(lǐng)。希望大家寫作文時好好練習,把自己拿手的“絕招”有條理地表述清楚。1、學生仔細觀察。
2、表演的同學回答提出的問題,并介紹操作步驟。
3、學生自由交流。
4、全班交流。
5、確定自己要寫的內(nèi)容。
6、學生認真習作。
7、初步修改自己的習作。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自學課文生字詞,在閱讀過程中檢查、復習。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哈爾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就連失事的船舶似乎也聽從他的調(diào)遣”。
2.了解文章抓住人物語言動作敘事寫人的寫作方法。
情感目標
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悟哈爾威船長在指揮救援工作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忠于職守、臨危不懼、沉著果敢的高尚品質(zhì)和人格魅力。
教學重點:
通過文中哈爾威船長指揮救援的具體表現(xiàn),體會船長的精神品質(zhì)。
教學難點:
了解文章抓住人物語言動作敘事寫人的寫作方法。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游戲?qū),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在上新課之前,我們先來做一個智力游戲。
一條木船破了,艙里進滿了水,單憑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一對夫妻和一個即將成年的兒子的重量,他們又都不會游泳,怎么辦?遠處有一條船正在駛來,但坐等獲救是不可能的。如果你就是船上的那個孩子,請設想出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幫助全家人脫離險境。
二、請同學們看小黑板掌握文章重點字詞。
多音多義字
翹 qiáo翹首qiào翹板 剎 chànà剎那 shāchē剎車
喪bēn sāng奔喪 chuí tóu sàng qì垂頭喪氣 薄 紙很薄、人情薄、薄片薄餅、薄脆“等讀báo是表示日常生活事物的復音詞。薄弱、稀薄、淡薄、尖嘴薄舌、單薄、厚薄、薄地、薄田、薄酒”等讀bó。
形似字:驀――暮――幕――墓――慕 湍――揣――踹――瑞――端猝――粹 履――屢――履
詞語:小心翼翼 驀然 酣睡 失魂落魄 井然有序 巍然 相提并論湍急 你推我搡 猝然 肇禍 驀地 勉強 屹立
三、整體感知,暢談印象
1.快速瀏覽課文,初步感受故事內(nèi)容。
2.自己讀課文,繼續(xù)感悟。要求讀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說出給自己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初步印象交流。(設計意圖)在學生初讀的基礎上,選擇他們最值得說,最值得讀的片斷,觸及心靈的部分交流,實現(xiàn)閱讀個性化。學生所讀的所說得也正是文章表情達意的部分。
四、質(zhì)疑探究,突破難點
1.在學生初讀課文交流印象后,我請學生大膽質(zhì)疑,歸納并引導學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問題之一,也是本文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即“船長為什么用槍威脅逃生的人?”順著這一問題圍分三步走
(1)船長在怎樣的情況下用槍威脅逃生的.人?(要引導學生把當時亂的場面感受到,品味:可怕的震蕩、驚恐萬狀,求生的人像瘋了似的,一片混亂,……)
創(chuàng)設情景,想象當時的場面,再指導朗讀,感受當時緊張危機、混亂的狀 這樣的后果怎樣?(思考得知:死路一條,誰也就不出來)
(2)船長開始是怎樣指揮救助工作的?(結(jié)合重點語句:把救生艇放下去。婦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員斷后。必須把60個人救出去!啊澳莻男人單干搶在女人前面,你就開前打死他!币龑В簭倪@簡短有力的語言中,悟出點什么?能悟出至少三點:①指揮有方、沉著冷靜;②忠于職守,責任感;③保護弱小;
然后分角色朗讀船長和機械師、大副的對話,并對大副下了開槍的命令,體味語句的簡潔。感受船長的威嚴、果斷、不可動搖。和他危難時刻首先要保護弱小的做人之道,這時船長的形象已成了偉大靈魂化身,屹立于每個人的腦際中。)
(3)議一議船長采取用槍威脅逃生的人的做法怎么樣?
、僭诋敃r的情況下很必要。因為如果亂下去,可能死路一條,誰也救不出去。
、诖L用槍威脅男人,是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內(nèi)的船上的一切人。結(jié)果證明船長沒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員當中。
、鄞L采取這種做法反映了他的機智,和《跳水》中的船長一樣機智。
以上分三步走探究完第一個問題,重難點基本突破。
2.探究內(nèi)容之二
哈爾威船長在沉沒之前,就沒有辦法救自己嗎?
把結(jié)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反復讀,抓住“鋼鐵鑄成的,紋絲不動” 體會船長臨危不懼、大義凜然的形象;再聯(lián)系前面船長爭分奪秒救助他人的情景,充分認識船長把自己生死置于度外,關(guān)心船上每一個生命的崇高品質(zhì)和偉大情懷,體會他高度責任感、忘我精神和誓與船共存亡的決心。總結(jié)船長的高貴品質(zhì):忠于職守—舍力救人,與事業(yè)共存亡;做人之道—尊重他人生命,優(yōu)先保護弱勢群體,徹底忘我。
板書設計:
“諾曼底”號遇難記
指揮有方、沉著冷靜 忠于職守,責任感 保護弱小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攝影散文,知道其特點。
2.理清文章脈絡,理解重點字詞句,把握文章主旨。
3.掌握文章的寫作手法:虛實結(jié)合、反彈琵琶
教學重點
重點字詞句的理解,以此更好地理解文章。
教學難點
寫作手法:虛實結(jié)合、反彈琵琶
教學方法
反復閱讀,深入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先請學生說一說對印度的印象。(可能答案:人口眾多、貧困??)
展示照片,讓學生說說對該圖片的理解(什么內(nèi)容、怎樣的生存狀態(tài)、由此的聯(lián)想等)。
總結(jié)學生所述,歸納出共同關(guān)鍵詞,可能有:家、在路上、前方等等。 介紹照片背景: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流動人口也非常多,一位印度的攝影師拍了這張
照片,取名為《前方》,曹文軒先生看了之后,展開聯(lián)想與思考,寫了這篇攝影散文。(板書:
題目、作者) 介紹攝影散文:(板書:攝影散文)攝影散文是攝影文學的一種,是按照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規(guī)
律,通過一幅或者若干幅的攝影畫面的表現(xiàn),運用散文語言,形象地創(chuàng)造生活世界、塑造人
物、抒發(fā)情感的綜合藝術(shù)形式。鑒賞時主要抓住2個特點:1.攝影的視覺性、對瞬間畫面逼
真的再現(xiàn)能力;2.散文運用語言來表達對象時的自由。
二、文本研習
。ㄒ唬┱w感知,理清文章脈絡
速讀全文并思考:1.文中哪幾段直接寫照片上的內(nèi)容;2.其他段落寫了什么內(nèi)容;3.全
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明確:1.直接描寫照片內(nèi)容:第1段、第12段(第8段稍有提及);
2.其余10段均是由照片展開的聯(lián)想以及作者的感觸
3.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1
照片切入,引出下文
中間10段展開聯(lián)想 展開聯(lián)想,抒發(fā)感觸
第12回到照片,呼應開頭
(二)研讀文本,分析重點難點
A.文章的第二部分,即作者展開聯(lián)想這一段用了大篇幅的手筆,究竟寫了哪些內(nèi)容,我
們來逐一進行分析。文章第一段里講到:不管是歸家還是遠行,都說明了人們有離家之舉,
那么人離家的原因,文中有交代嗎?
明確: 3、4段)遷徙的習性 離家原因:(第2段)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欲望 (第5段)外界的誘惑
(第6段)無奈的選擇
7段)前方的誘惑
克制不住的體現(xiàn):
任何阻攔與艱險,也不能阻擋這聲勢浩大、撼動人心的遷徙。(第3段)
人會在闖蕩世界之中獲得生命的快感或滿足按捺不住的虛榮心。因此,人的內(nèi)心總在吶
喊:走啊走。ǖ5段)
B.作者點出了人有離家之舉,也說明了離家的原因,接下來作者又寫了些什么呢?讓學
生閱讀7-10段,并分析。
明確:
前方召喚
思考:“前方”的含義——理想
行在路上
“苦”(第10段):擁擠不堪的車、坑洼不平的路、拋錨無法修復(皮肉之苦)
惶惑、茫然、不安、無奈、焦躁不寧、索然無味(精神之苦)
人生之路
人生實質(zhì)上是一場苦旅
“實質(zhì)上”三個字是否可以去掉?
不能,它限定了是從本質(zhì)上說。因為從生活現(xiàn)象上說,各人在生活中的情況不一樣,不
一定都是“苦旅,正如文中作者所舉的例子:坐游艇、飛機、火車等等,但從本質(zhì)上講
他們同樣是想達到目的地而不能達到,想實現(xiàn)理想而不能實現(xiàn)自己所有的理想,實質(zhì)上
還是一場苦旅。因此不能去掉。
精神苦旅
C.有錢的人也好,沒錢的人也罷,人生實質(zhì)上是一場苦旅,是一個悲劇,那么這悲劇又
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
明確:
總想到達目的地而不能到 理想難以實現(xiàn)
人的悲劇性實質(zhì)(第11段) 在外思家
無法還家 精神無法寄托
還家無家
這里面四個“家”,分別有什么含義?
前三個是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家,而最后一個是指精神家園。
小結(jié):
三個重點詞
前方:在這兒不是單純的空間概念,而是鼓舞人們前進的理想,是精神的目的地。
路:在這里不單單指現(xiàn)實中的路,更指人追求前方的過程,指人生之路。
家:既實指現(xiàn)實生活中遮風避雨的家,又虛指人的精神家園,精神的`棲息地。
三個關(guān)鍵句
人有克制不住的離家的欲望
人生實質(zhì)上是一場苦旅
人的悲劇性實質(zhì)
(三)回顧全文,領(lǐng)悟反彈琵琶
A. 反彈琵琶
這個專題呢稱之為“月是故鄉(xiāng)明”,也就是思家懷鄉(xiāng)的意思,這篇文章明明是一篇寫去前方的文章,為什么放在這兒?
明確:
文章表面上雖是寫離家寫遠行,但是人去前方的目的是為了追求理想,追求精神的寄托,追求精神家園。因此,這篇文章自然是可以放在這里的。曹文軒的這種寫法被稱為“反彈琵琶”,即逆向思維。優(yōu)點:突破傳統(tǒng)思維,立意新穎,令人印象深刻,發(fā)人深省。
B. 虛實結(jié)合
《前方》是一篇攝影散文,因此文中既有對照片的真實描述,還有作者的聯(lián)想。
本文中除首尾兩段是直接對照片進行描述外,還有第八段中的“我們眼前這輛破舊而簡陋的汽車”,第十段中“擁擠不堪”、“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著車窗外,他的眼睛流露出一個將要開始艱難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和茫然。” 等。
雖然作者對照片的描述雖不是很多,卻很傳神 ,更重要的是作者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聯(lián)想,以自己充滿悲憫之情和深刻人文關(guān)懷的文字闡釋了人生哲理。這種虛實結(jié)合的寫作手法使這篇攝影散文沒有被攝影作品所束縛,更沒成為呆板的毫無生氣的文字解說。
語文教案 篇4
一、學習目標
、 速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
②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③ 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二、學習重難點
速讀課文,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理清文章思路,從中了解有關(guān)人類登月的知識。
三、課前準備
教師 可帶領(lǐng)學生參觀天文館,了解有關(guān)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識。
學生 可以閱讀有關(guān)的書籍,如《航天時代》、《宇宙奧秘》、《十萬個為什么》等等,也可以網(wǎng)上查詢有關(guān)月球的資料,為更好地理解課文做準備。
四 、教學內(nèi)容
這是一篇紀實報道。作者用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全過程。通過閱讀,讀者定能體會到那登月全過程的驚心動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悅以及作者對人類聰明才智的贊美。文章所記
敘的準備、升空、登月、返航四個部分清晰流暢,結(jié)尾阿姆斯特朗的話“這一步,對一個人來說,是小小的一步;對整個人類來說,是巨大的飛躍”,留給讀者以無窮的回味,可以從中悟出人類登月的偉大意義。
五、自學設計
1、新課導入
、 可用大屏幕出示航天飛船的登月資料圖片,也可以用夜幕星空的畫面導人新課。
② 可以用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關(guān)月亮的古詩歌導人。
總之,導人旨在引起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月亮的傳說、月亮的神秘是人類的向往,什么時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變成現(xiàn)實,1969年7月21日,人類終于登上了月球,那驚心動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悅,在今天的課堂上,我們依然可以領(lǐng)略。讓我們共同欣賞美文《月亮上的足跡》。
速讀課文,感悟文章大意
要求學生速讀課文,了解文章內(nèi)容。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并提出思考題,把握文章大意。
①自主學習
a.快速默讀課文(不指讀,不動唇,不回讀),并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b.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c.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d.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并簡要說明。
、诤献魈骄
以上問題可以由小組討論完成,討論中教師可巡視指導,并參與討論。
然后由學生各組代表發(fā)言,并由其他組的.學生補充,發(fā)言后教師可以總結(jié)評點:本文真實地記錄了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登月的全過程。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四個階段,登月準備??飛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歸來。
2、研讀賞析,激發(fā)興趣,品味語言特色
、僮灾鲗W習
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質(zhì)疑并共同探究,深人體會。
a.宇航員從登月到返航經(jīng)歷了多長時間?登月全過程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7.
b.宇航員登月后做了哪幾件事?
c.人類登月有什么意義?課文哪一段有所揭示?
d.寫作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請舉例說明。
、诤献魈骄
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并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歷經(jīng)76萬公里,歷時95個小時。宇航員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巖樣品,樹立紀念碑,安裝攝像機,安裝太陽風測定裝置、月震儀,插上美國國旗,與尼克松總統(tǒng)通話等。課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偉大意義。
可讓學生齊讀并深刻體會,教師可以總結(jié)過渡:“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F(xiàn)代科學技術(shù)已達到向外層空間發(fā)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對這樣一次事件的完整敘述,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呢?學生可以發(fā)言并舉例。教師可以幫助歸納:語言方面??①恰當?shù)拿枋?②用數(shù)字說明;③敘述中有議論。此三點可各舉一例,并分析作用,教會學生在寫作中應用。
3、拓展延伸,聯(lián)想和想像
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看第99頁的插圖,引導想像
① 想像一下,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
② 科學家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呢?
、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員會有什么感覺?
④ 文中寫道,“返航時,宇航員將登月艙甩在了太空”,這樣做合適嗎?
教師可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許學生有不同見解和幻想。教師也可以做調(diào)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頭和高山,沒有空氣和水,一片荒涼死奉;科學家采集土壤、巖石是為了科學研究、開發(fā)并利用月球;宇航員的高空感覺,是失重、頭暈、嘔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類的一大隱患。
4、總結(jié)
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jié)晶。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國航天技術(shù)到目前仍無法登上月球。但隨著我國神州三號飛船的發(fā)射成功,五星紅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為期不遠了。愿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
做出貢獻。我們也期待著我國的登月計劃早日成功。
5、延伸練習
、 假如你駕駛著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會做些什么?展開想像,寫一篇小短文。題目為《我駕飛船登月》。
、 自學“讀一讀,寫一寫”練習中的詞語,并在寫作中盡可能地使用。
六、板書設計
學生畫的登月圖可用實物投影儀顯示,讓學生自行講解,鍛煉學生裝的聯(lián)想及表達能力,也是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教師也可做圖,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
七、信息反饋:
語文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有一名人說過:當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時,那你必然也會錯過月亮和星星。2、聯(lián)系實際暢談:你在學習和生活中經(jīng)過"錯過"嗎?
作者簡介:劉心武(1942-),當代作家。筆名劉瀏、趙壯漢等。四川成都人。出版有短篇小說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劉心武短篇小說選》,長篇小說《鐘鼓樓》、《風過耳》、《四牌樓》等,出版8卷本《劉心武文集》。劉心武對生活感受敏銳,善于作理性的宏觀把握,寫出不少具有社會思考特點的小說,作風嚴謹,意蘊深厚。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朗讀課文,理清思路
明確:全文共15段組成,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問題,擺出事實:大小錯過真不少。
第二部分(第3~6段),分析問題,論述人生為什么會有許多"錯過"。
第三部分(第7~13段),解決問題,具體論述怎樣正確對待"錯過"。
第四部分(第14~15段),總結(jié)全文,強調(diào)不能錯過"預定的到站",要把握住最關(guān)鍵、最美好的機會,含笑到達終點站。
三、學習第一部分
思考:提出問題部分,作者擺出哪些事實?
明確:第1段,用對話的口吻,說過去一年,又錯過許多。第2段,用一個長句舉例說明"錯過"的事真不少。所舉事例,一為購物,二為跳槽,是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的事,所以具有典型性。
四、學習第二部分
思考:作者如何論述人生為什么會有許多"錯過"的?
明確:第3段是一個疑問句,第4段是個反問句,在文中緊相連用,后句以反問的形式,否定了前面的困惑和不解,否定了一般人內(nèi)心存在的沒有"錯過"的希望,語意明確肯定。第5段是正面回答人生為什么會有許多錯過的問題。這段話的意思是說,人生總是有得有失,得失本是"人生常態(tài)",人有"錯過",不值得大驚小怪。第6段,是對第二部分的小結(jié),"沒錯過"與"錯過"是我們斑斕多味的存活的見證人,有了它們,生活才會豐富多彩,有滋有味。作者在這里用"存活"而不用"生活",存活是生存的意思,多指生命受到威脅后生存下來。第6段不僅小結(jié)第二部分,又引出第三部分,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五、小結(jié)
全文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安排文章的結(jié)構(gòu),思路清晰,結(jié)構(gòu)嚴謹。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聽寫詞語:猶豫、斑斕、顢頇、淵藪、情愫、僥幸、惆悵
二、學習第三部分
思考:作者是從幾個層次來具體論述怎樣正確對待"錯過"?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這一部分分三層。
第一層(第7~8段):"意識到錯過"與"沒有意識到錯過"正反對比,強調(diào)突出"意識到錯過"的意義。
第二層(第9~11段):具體闡述如何正確對待"錯過"。第9段分析如何正確對待還有機會相遇的"錯過",第10段分析如何對待機不再來的"錯過"。這兩段也形成了正反對比,強調(diào)對不同的"錯過",要用不同的方法對待。第11段,用設問句開頭;用兩個"立刻"強調(diào)速度要快;批評那種意識和行動遲緩的`現(xiàn)象。
第三層(第12~13段):對錯過要習慣它、品味它。這一層是對第三部分的小結(jié)。
三、學習第四部分
思考:課文第14~15段,運用通俗的比喻講出了令人深思的道理,你能說說你的理解嗎?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第14段,把人生比作"奔馳的列車",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錯過,把"預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這段話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錯過不要緊,但不能錯過人生根本的追求。
第15段,作者把那些"不是多么了不得的錯過"比作"碧綠的葉片",把那些最關(guān)鍵、最美好的人生道路上的"收獲"比作"七彩鮮花",綠葉襯托著鮮花,使鮮花"格外明艷"。作者在贊揚"七彩鮮花"的時候,沒有忘記"碧綠的葉片"的映襯作用,從而肯定了"錯過"在人生道路上的價值。
四、運用的論證方法有哪些?其作用是什么?(先回顧學過的論證方法,后組織學生討論明確)板:第2、5段:事實論證第7、8段和第9、10段:對比論證第14、15段:比喻論證。
五、探究活動
1、文章中說:"錯過,即'有所失',我們要習慣它。""錯過,也往往構(gòu)成另一種得,我們要品味它。"為什么要"習慣"和"品味"錯過?試結(jié)合閱讀課文并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討論、交流,不求統(tǒng)一答案。
明確:1、人生充滿了錯過,沒有"萬無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須"習慣"過錯;錯過自有意義,人"在追悔中產(chǎn)生出一種真切而細微、深入而豐富的情愫。""靈魂具備了升騰的能力",產(chǎn)生"高度的應變力與把握力"。所以必須"品味"過錯。
2、從文章來看,"錯過"可以轉(zhuǎn)化為"掌握",也可能幾近于"過錯";叵胍幌伦约旱慕(jīng)歷,有沒有"錯過"轉(zhuǎn)化為"掌握"的情況,你從中悟到了什么?試說給大家聽聽。
學生討論、交流。注重學生獨特的感受。
六、小結(jié)
這是一篇文藝性議論文,即雜文。文章辯證地論述了"錯過"產(chǎn)生的原因及其意義,強調(diào)人要習慣和品味"錯過",不要讓"錯過"釀成"過錯"。我們要把握住最關(guān)鍵、最美好的機會,含笑對待"人生的終點"。
附:板書設計: 提出問題:大小錯過之多把握關(guān)鍵機會 分析問題:產(chǎn)生錯過原因 含笑到達終點 解決問題:怎樣對待錯過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文章內(nèi)容,把握人物形象,體會文章蘊含的深刻道理。
2、體會文章詳略得當、敘事簡練、說理深刻的特點。
3、積累文言詞匯、準確翻譯課文。
二、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用現(xiàn)代漢語改寫課文的能力。
三、情意目標:
學習勇于改過自新的精神。
教學建議
一、思想主題
本文通過接受批評、勇于改過自新,終于成為國家有用之材的故事,說明犯了錯誤的人,只要能勇于改正,棄惡從善,同樣可以成為有用的人。
二、思路結(jié)構(gòu)
文章以時間為序,記敘了“為害鄉(xiāng)里”“斬虎擊蛟”“改過自新”三個情節(jié),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年少時……而處尤劇! 略寫年少為鄉(xiāng)里所患的原因。第二層,“或說處殺虎斬蚊……有自改意。” 詳寫為鄉(xiāng)里力除兩害,卻不得鄉(xiāng)里稱頌,猛醒。第三層,“乃入?yún)菍ざ憽幩旄膭!?詳寫在陸云的教誨和鼓勵下立志改過自新。
三、寫作特點
1、刻畫人物采用正面描寫與側(cè)面烘托相結(jié)合的手法。
“兇強俠氣”,從正面描寫兇猛強悍和好斗的性格,“為鄉(xiāng)里所患”則從側(cè)面寫他對鄉(xiāng)里的危害。把列入“三橫”,用山中之虎、水中之蛟側(cè)面烘托暴犯百姓之兇強。
2、文章裁剪得體、詳略得當。
本文裁剪得體、詳略得當,使全文重點突出,疏密有致,結(jié)構(gòu)緊湊。開頭略寫為害鄉(xiāng)里的情況,為下文作鋪墊。寫同陸云的談話,說明改過自新的思想基礎,屬詳寫。結(jié)局部分寫改過自新的經(jīng)過,由于此處主題已經(jīng)點明,加之前面的內(nèi)容已從思想上提供了基礎,故寫作時一筆帶過,給人留下了思考的余地。
從局部看,殺虎斬蛟的過程寫得也是一略一詳,使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張弛自然。
3。敘事語言簡練。
全文在語言敘述上十分簡練,“具以情告”四字把對陸云所敘述的義興人如何恨他的情況,全部概括進去;“欲自修改”,表達了的悔改之意;最后兩句寫悔改的結(jié)果,語言極為簡練。
四、組織課堂教學建議
教學《》可按照設懸念——通文意——學寫法——談感悟四大步進行。
設懸念:即引導學生思考文章開頭交代“為鄉(xiāng)里所患”、“義興人謂之三橫,而處尤劇”是怎么回事?帶著這樣的問題讀課文,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通文意:引導學生熟讀課文,掌握有關(guān)文言詞語,熟悉文章記敘的.人物或事件,準確翻譯課文。
學寫法:本文在寫法上敘事與議論相結(jié)合。如:文章在敘事的同時,借陸云的話發(fā)表議論:“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憂令名不彰焉?”另外還運用了正面描寫與側(cè)面烘托相結(jié)合的手法。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寫法。
談感悟:本文寫“為鄉(xiāng)里所患……終為忠臣孝子”的發(fā)展過程,其中蘊含的道理對學生有一定的啟迪教育作用,啟發(fā)學生談學習感悟有利于學生陶冶情操、認識生活的真諦。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1、了解聞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跡。
2、品讀課文,體會聞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質(zhì)。
3、注意本文的選材角度和記敘重點。
4、聯(lián)系時代背景領(lǐng)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品讀課文,體會聞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質(zhì),并學習本文的寫法。
教學難點:聯(lián)系時代背景領(lǐng)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個世紀30年代,聞一多先生在國立青島大學任教,在教學間隙,他寫了大量的詩作,出版了《紅燭》、《秋菊》等詩集。當時,不少人想拜他為師,但他有規(guī)矩,你若要拜他為師,必須先把詩作給他看,他覺得你有發(fā)展前途,才肯收你為徒……文學青年臧克家不遠千里慕名而去,以一首題為《幻光》的'詩向聞先生請教。詩曰:“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若把幻光看作是幻光/那他便沉入了/無邊的苦海”聞先生讀完這首詩,深受感動,欣然收臧克家為徒!
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臧克家的一篇寫他的老師的文章《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二、解讀文本。
1.整體把握:
⑴老師范讀課文,學生聽完后把下面這句話補充完整。(可以用課文原句)
聞一多先生是一位。
⑵本文寫了聞一多先生的哪兩個方面?注意兩部分之間的過渡語。
2.仔細品味:探尋聞一多先生的足跡,體會其精神品質(zhì)。
。1)作為學者和詩人的方面:
向古籍鉆探、開文化藥方《唐詩雜論》毅力頑強、憂國憂民、
。ㄗ隽嗽僬f,做了不說。)《楚辭校補》珍惜時間、吃苦耐勞!
《古典新義》
該部分哪些地方在敘述中穿插了形象描寫?找出來,讀一讀,體會其作用。
(2)作為革命家的方面:
爭取民主、反對獨裁大聲疾呼言行一致!
。ㄕf了就做。)函寄傳單
大罵特務英勇無畏、義無返顧!
帶隊xxx身先士卒!
該部分在敘述中穿插的描寫比較少,但有一些評論人物言行的話,請找出來讀一讀,體會其作用。
3.小結(jié)、回顧:
、怕勔欢嘞壬臉I(yè)績及品質(zhì);
⑵大體比較在兩部分中聞一多先生言行、思想的異同;
、菤w納:聞一多先生足跡深深,品德高尚,實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4.布置作業(yè):
。1)摘抄生動、優(yōu)美的詞句;
。2)聞一多先生的事跡很多,試為本文補充一兩個事例。
語文教案 篇8
內(nèi)容預覽:
在山的那邊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2、整體感知詩歌內(nèi)容。
3、品味重點詞語的深層含義,領(lǐng)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4、樹立理想,并培養(yǎng)為實現(xiàn)理想而不懈奮斗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朗誦課文。
2、品味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
3、領(lǐng)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課前準備:
教師:錄音機、磁帶(鋼琴曲《大海》)、投影儀。
學生:熟讀課文。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對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們又在想些什么呢?他們的想法,給我們又會帶來什么啟示呢?
今天,我們學習詩歌《在山的那邊》,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檢查學生預習字詞(投影出示)
1. 給加點的字注音。
2. 形似字辨析。
3. 解釋詞語。
三、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品味重點語句含義
1范讀課文,可播放背景音樂。
學生聽讀時:
a.注意老師朗讀的節(jié)奏、停頓及意義重音。
b.理解詩中“山”與“!钡囊馑。
2組織學生討論“山”與“!痹谠娭械囊馑。
學生剛剛接觸合作討論的方式,能說對大意就行。老師要以鼓勵為主,即使說的不全面、不深刻也無妨,后面還要引導深入探究。
3學生練習集體朗讀課文。
教師指導
a.先給詩句劃分朗讀節(jié)奏。
b.再挑選意義重音。
以上兩點是教給學生最基本的朗讀方法,掌握了朗讀節(jié)奏與重音,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意義。教師可以以幾個詩句為例,然后讓學生討論、自己劃出節(jié)奏及意義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舉例詩句的重音及節(jié)奏。
c. 學習集體朗讀。
4、結(jié)合朗讀生意,指導學生探究式閱讀,討論。
a. 討論,理解重點詞語含義.(教師投影出示問題組)
“鐵青”什么意思?是寫山的顏色嗎?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現(xiàn)什么?
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
“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具體指什么?為什么說是“飄來”的?
“誘惑”是什么意思?課文中指什么?
“喧騰”是什么意思?課文中指什么?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的“終會”表達了一種什么心情?
學生通過討論,以上重點詞語基本可以正確理解。個別有爭議的詞語,教師可指導學生結(jié)合“山”與“!钡暮x,也從象征意義上來理解,來解釋,可予以補充,糾正。
b.在學生初步掌握朗讀節(jié)奏、意義重音的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揣摩語意,初步讀出句子所表達的語氣。然后討論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深刻含義。(教師投影出示句子)
“小時候,我常伏在窗口癡想/——山那邊是什么呢?”這兩句話寫出了小時候的“我”有什么特點?
“——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媽媽,那個海呢?”
“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
“你終會攀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海呀/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合作探究性閱讀,是學生接觸的新學法,也是本節(jié)課重點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注意引導、點撥,以調(diào)動學生思維。答案不求統(tǒng)一,要點合理即可。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理解全詩所講述的道理
①引導學生再次討論“山”與“!钡纳羁滔笳饕饬x。
②討論,全詩講述了一個什么道理?
以上所討論的內(nèi)容,盡量鼓勵學生多參與,多想,多說,不要強求答案用語標準,意思正確就行。
結(jié)合自身生活體驗,深刻領(lǐng)悟詩歌所表達的人生哲理
、僖龑W生討論,談談自己為了實現(xiàn)一個目標克服困難的經(jīng)歷或感受。
這是體現(xiàn)語文與生活聯(lián)系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引導學生說真話,訴真情。
、谌嗉で辇R讀。
小結(jié),布置作業(yè)
①小結(jié):激越的情感,顯示出我們已深深懂得:要翻過山,見到大海,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讓我們永遠牢記,心中要有個“海”,為了這個“!,從現(xiàn)在開始,就要努力翻過一座座山!
②布置作業(yè)。
a.根據(jù)“山”與“!痹谖闹械暮x,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以“我終于見到了大海”為題寫一段話(也可以寫自然的海)。
b.熟練朗讀課文,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背誦。
c.抄寫生字。
四、點評
本教案簡潔、明晰,在設計中緊緊抓住詩歌這種體裁特點,采用朗讀教學法,在朗讀中整體感悟詩歌內(nèi)容,在朗讀中品味詩歌的語言、意境,在朗讀中享受到美的情感熏陶。這一步步,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由學生主動、合作完成的。在教學中貫徹新“課程標準”,就是要讓學生自己研究,合作學習,而老師只起引路、搭橋、鼓勵作用。結(jié)合學生自身生活體驗的反思的活動,也體現(xiàn)了新課程密切聯(lián)系生活,啟迪學生思維的特點。
語文教案 篇9
一、說教材
《細柳營》是語文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第六單元是一個文言文單元,它是這樣編排的:
20、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
21、細柳營司馬遷
22、古文二則司馬光
孫權(quán)勸學
祖逖北伐
23、公輸《墨子》
24、詩詞五首
采薇《詩經(jīng)》
十五從軍征《樂府詩集》
送別無名氏
清平樂·村居辛棄疾
朝天子·詠喇叭王磐
前四篇課文分別出自《戰(zhàn)國策》、《史記》、《資治通鑒》、《墨子》。它們都是我國歷史上重要的歷史著作,同時又都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作為語文教材,教學的重點應著眼于它們的文學價值。因此,教學這幾篇課文,在疏通文字的基礎上,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以及塑造人物的方法,應為本單元的教學重點!都毩鵂I》出自《史記·絳候周勃世家》,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里稱《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對它在史學上和文學上的地位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妒酚洝分械摹氨炯o”、“世家”、“列傳”在實錄歷史的同時,還塑造了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這樣,教學本文的重點就落在了了解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作用上。除此之外,《史記》是秦漢時期的作品,距離現(xiàn)在20xx多年,詞語的使用、語言的表達都與現(xiàn)代有較大的距離。課文中一些詞語的含義和用法、一些語句的疏通,就成為教學本文的另一個重點。
教師教學用書中本單元的設置意圖這樣寫道:學習古詩文,不僅要學習、掌握古漢語,而且要通過學習來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要,受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另外,《細柳營》一課的教學建議建議教師:
1、可安排學生課前預習,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課堂教學中,重點講解較難的字詞。
2、本課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在刻畫人物形象上很有特色,也很成功,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側(cè)面描寫與正面描寫相結(jié)合、通過對比、襯托表現(xiàn)人物等寫作方法的作用。
3、周亞夫表現(xiàn)出的忠于職守的精神,在今天也還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對課文所蘊含的人文思想加深了解和認識。
單元設置和《細柳營》一課的教學建議也都將教學的重點指向了古漢語和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上。
根據(jù)以上的分析,為本課的教學確定如下目標:
1、用現(xiàn)代語言講述課文。
2、說出人物的個性特點及其表現(xiàn)手法。
3、結(jié)合生活實際,說說學習此文后受到的啟發(fā)。
二、說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用現(xiàn)代語言講述課文。
2、說出人物的個性特點及其表現(xiàn)手法。
3、結(jié)合生活實際,說說學習此文后受到的啟發(fā)。其中“用現(xiàn)代語言講述課文”是本文教學的難點。課文《細柳營》中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的現(xiàn)象較多,加之涉及較多的古代禮儀,疏通文意有一定的難度。學習傳記類文學作品,重點是把握人物的個性特點及其表現(xiàn)手法,因此,“說出人物的個性特點及其表現(xiàn)手法”應為本課教學的重點。
以上三個教學目標,前兩個側(cè)重于古文、文章學方面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yǎng),后一個側(cè)重于學生思想認識方面的提高和價值觀的提升。三個教學目標在教學實踐中呈遞進式逐步深入,在運用有效的方法實施教學目標的實踐過程中,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會實現(xiàn)由感性到理性的發(fā)展,完成一次質(zhì)的飛躍。
完成本課教學的三個目標預計兩課時,后兩個目標計劃在第二課時完成。
三、說方法
實施教學目標“用現(xiàn)代語言講述課文”,學生采用自主學習的方法,結(jié)合注釋和工具書,試讀、試譯,在試的基礎上,老師采用點撥式教學予以點撥。課文中“將∕以下騎∕送迎”、“其將固可∕襲而虜也”兩句的停頓,“銳、襲、虜”等詞的含義及用法,還有一些表示禮儀的詞語,如“持節(jié)、按轡徐行、式車、介胄不拜”等都需要老師點撥。
教學目標“說出人物的個性特點及其表現(xiàn)手法”和“結(jié)合生活實際,說說學習此文后受到的啟發(fā)”
的實施,采用學生合作、交流的方法,遇有疑難,老師予以適當?shù)狞c撥和啟發(fā)!敖Y(jié)合生活實際”需啟發(fā)學生把思考的方向指向每日的學習、作息、生活。
四、說學情
本課中關(guān)于古代禮儀的知識是新知識,需要老師幫助。其他知識,如:一詞多義、通假、詞類活用等,在以往的學習中均有接觸,適當加以點撥即可。對比、襯托,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方法曾不止一次學習過,適當引入,便可導出。學生每日的學習、作息、生活是他們最熟悉的,只要與之和周亞夫進行對照,認識自明。
五、說教學過程
講課選在第二課時,這一課要實施的教學目標是:
1、說出人物的個性特點及其表現(xiàn)手法。
2、結(jié)合生活實際,說說學習此文后受到的啟發(fā)。這里僅就后兩個目標的實施過程加以說明。
實施后兩個教學目標預計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ㄒ唬、朗讀課文。
(二)、用現(xiàn)代語言講述課文。
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熟悉課文內(nèi)容,為下面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奠定基礎。
。ㄈ、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思考并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文帝是怎樣評價霸上、棘門軍和細柳營的將軍的?他評價的依據(jù)是什么?
2、周亞夫的言行體現(xiàn)了他怎樣的性格特點?作者用了那些方法表現(xiàn)他的性格特點?
3、找出文中描寫文帝和周亞夫動作、神情的動詞,加以品味,說說本文語言的特點。
4、對照周亞夫,結(jié)合自己每日的學習、作息、生活,想想今后應該怎樣做。
。ㄋ模、老師與學生交流,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適當講解,加以組織,寫在黑板上,學生完成筆記。
。ㄈⅲㄋ模┉h(huán)節(jié)是本課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意在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分兩步實施,先讓學生自主學習,即環(huán)節(jié)(三)。之后的交流總結(jié),即環(huán)節(jié)(四),是為了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也是為了在這樣的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學生組織語言的習慣和能力。環(huán)節(jié)(三)中問題“對照周亞夫,結(jié)合自己每日的學習、作息、生活,想想今后應該怎樣做”,目的在于借助周亞夫?qū)④娭矣诼毷氐木駟l(fā)學生樹立責任心和敬業(yè)的意識。
。ㄎ澹、完成課后練習。
三道練習題,分別分給三個組,學生自主解答,組織答案,每組選一個學生回答,集體參與修正,取得統(tǒng)一意見后,筆記落實。
此環(huán)節(jié)意在檢查(三)、(四)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效果。
(六)、總結(jié)
1、總結(jié)所學內(nèi)容。
2、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成果予以評價。
意在幫助學生反思本課的學習,養(yǎng)成理性思考的習慣,也為了把本課所學內(nèi)容作為一個整體納入學生的記憶袋,以備今后的學習。
六、附《細柳營》課文及譯文:
課文:
21、細柳營
司馬遷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先驅(qū)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本訜o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庇谑翘熳幽税崔\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碧熳訛閯,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呼,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譯文:
漢文帝后一元年的第六年,匈奴大舉侵入邊境。朝廷就任宗正劉禮為將軍,駐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駐軍棘門;任河內(nèi)守亞夫為將軍,駐軍細柳;用來防備匈奴的侵入。
皇帝親自到軍營慰勞將士。來到霸上和棘門軍營,車馬疾馳徑直而入,將領(lǐng)用下馬行跪拜禮的禮節(jié)迎接(送)皇帝。不久到細柳營去,細柳營的將士們個個身穿鎧甲,手執(zhí)利刃,拉滿弓弩;实鄣南刃行l(wèi)隊來到營門口,營門緊閉,不能進入。先驅(qū)說:“皇帝將(就)要到了!”軍門都尉說:“將軍命令:‘軍隊只聽從將軍的命令,不聽從皇帝的命令!边^了不久,皇帝來到營門口,營門(依然)緊閉,還是不能進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著自己的符節(jié)傳令給將軍:“我要進軍營慰勞將士。”亞夫?qū)④娨姷交实鄣姆?jié)才下令打開軍營的大門。守衛(wèi)營門的將士對跟從皇帝的車騎將軍說:“將軍規(guī)定,軍營里不能驅(qū)車疾行!
于是皇帝就命御者按住韁繩慢行。來到營內(nèi),將軍亞夫手執(zhí)兵器雙手抱拳(對皇帝)說:“穿戴著盔甲的將士不(便)行跪拜禮,請允許我用軍禮拜見您!被实郾唬ㄋ└袆樱樕蠋е袆拥纳袂楦┥矸鲋嚽暗臋M木。讓人向亞夫?qū)④娭乱猓骸盎实蹜阎匆馕縿趯④!被实弁瓿晌縿冢▽⑹浚┑亩Y節(jié)后離開軍營。
剛出營門,眾臣都表示震驚。文帝說:“唉,我很贊賞啊,這才是真將軍的作為呀!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教案02-17
語文教案02-18
語文教案02-18
語文教案02-19
語文教案02-20
語文教案02-24
語文教案02-24
語文教案02-24
語文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