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10篇[必備]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新聞兩則》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中原我軍解放南陽》
新聞兩則
●教學目標
把握課文中的人物、事件,認識中國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并從中獲得有益啟示。了解新聞特點,復習記敘文六要素知識。
綜合運用默讀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從文體上抓住新聞的特點,從題材上抓住戰(zhàn)爭的主題,從遣詞造句上體會準確精練的語言。
●課前準備
預習生字詞,查閱有關解放戰(zhàn)爭中三大戰(zhàn)役的資料。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報道了解放戰(zhàn)爭中渡江戰(zhàn)役的勝利戰(zhàn)況。這是人類戰(zhàn)爭史上空前的奇觀,千里江面上萬船齊發(fā),人民解放軍冒著炮火奮勇挺進,沖破敵陣,橫渡長江。毛澤東親自撰寫了這則新聞,給全軍戰(zhàn)士和全國人民以極大的鼓舞,今天讀來依然令人回腸蕩氣。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由南陽的解放說到一年多來中原地區(qū)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反映蔣軍必敗、我軍必勝的大好形勢,鼓舞了解放區(qū)軍民乘勝前進的斗志。
(學習這兩則新聞不僅要抓住戰(zhàn)爭的主題,也要抓住新聞的特點)
教學過程:
整體感知
教師板書課題,出示學習目標。
教師檢查預習字詞情況,布置思考題:
快速默讀課文,用簡明的語言說說新聞報道了什么內(nèi)容。
再讀課文,理清記敘的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經(jīng)過、結果。(指出記敘的六要素也是新聞的要素)
精讀課文(可分讀、齊讀),具體說說新聞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報道渡江情況的?按什么順序報道,為什么?
學生讀課文后,分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三個思考題分別針對新聞結構的三部分:標題、導語、主體)
教師導學
(討論了以上三個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要想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nèi)容,就要看標題。要比較詳細地了解新聞的內(nèi)容,就要看導語。要更為細致地了解新聞的`內(nèi)容,就要看主體。
新聞的要素也是記敘的要素,只要把記敘的六個要素變成六個問題,閱讀的時候注意這六點,養(yǎng)成留意要素的習慣,再讀其他敘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內(nèi)容了。
合作探究
教師布置思考題:
閱讀這則新聞后,你以為新聞具有怎樣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參與。
討論后明確:
新聞的作用,報道國內(nèi)外最新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
新聞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結語和背景五部分。
新聞的寫法,主要是敘述,有時兼有議論、描寫。
新聞的特點,觀點鮮明、內(nèi)容真實、報道及時、語言簡明準確。
拓展延伸
教師導學:要求學生快速默讀第二則新聞《中原我軍解放南陽》,了解新聞內(nèi)容。再讓學生運用前面所學的新聞知識學習第二則新聞,并提出思考題。
默讀第二則新聞,理清記敘的六要素。
運用所學的新聞知識具體分析第二則新聞,并說說兩則新聞在寫法上有哪些不同之處?
品味兩則新聞語言的特點,完成課后練習三。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學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師就給予鼓勵。
教師小結
《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zhàn)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略進攻階段具
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了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zhàn)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體
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布置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相關作業(yè)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2、大體了解莊子其人及《逍遙游》的基本思想;體會《莊子》散文中寓言特色,了解莊子的人生哲學,并能對之作簡單辨析。
3、體會作者如何運用神話傳說,借助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比喻來說明深刻的道理;
4、積累詞語:志、圖、名、置、窮;
教學設想
1、首先讓學生對照注釋弄清文章大意,把不懂的語句畫下來,由教師組織討論;
2、誦讀三到五遍,找出表達作者思想的關鍵語句,看看作者運用哪些神話傳說、生動的比喻來說明深這些道理,結合課后習題理清作者的思路;
3、由于莊子的思想比較復雜,教師不必在課堂上過多地闡發(fā),也不必過分地批判,通過課文,使學生對莊子的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了;
教學重點:
第一段:世間萬物皆有所待(不自由)——第二段:世間萬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亦不自由)——第三段:從自然界到社會的人,無不有所待,真正的逍遙者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的他們無所待(無己、無功、無名——追求絕對的自由——逍遙的境界)。”
教學難點:
莊子之文,不拘一格變幻無窮,打破了世俗觀念世俗形式的限制,表現(xiàn)出一種與現(xiàn)實理念完全不同的哲學精神,一種與諸子散文迥然不同的行文風格。作為表達莊子思想核心——絕對自由精神的《逍遙游》,筆法上具有“汪洋自恣以適己”的特點,給人以“意出塵外,怪生筆端”的強烈印象。其神思,如龍翔云中,靈動飛異;其行文,如風行水上,飄逸灑脫。清代林云銘評《逍遙游》筆法云:“篇中忽而敘事,忽而議論,以為斷而未斷,以為續(xù)而非續(xù),以為復而非復,只見云氣空濛,往返紙上,頃刻之間,頓成奇觀。”這種意隨筆至隨文揮灑的筆法,是莊子絕對自由精神的外化形式,與諸子散文大相徑庭。因此,從傳統(tǒng)創(chuàng)作思路、文章框架、結構手法這些角度剖析《逍遙游》,實難窺其妙處。授課中當以感悟莊子的思想情感為主。
教學方法:
在欣賞中理解,在朗讀這記憶,在感悟中體會。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什么是“逍遙”?從語義學意義上說,這是個聯(lián)綿詞,聯(lián)綿詞往往表達一種難以言傳的行動和悠遠舒長的意境。此外,它還是個疊韻詞,因為韻母相同,逍遙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反正試想一下安適自得優(yōu)游歲月的情景,那就是逍遙!板羞b”也寫作“消搖”,意思是悠游自得的樣子;“”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即“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于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保ā短煜隆罚┘础坝涡挠谡,合氣于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薄肚f子》的“無為”主義,也可以叫作“逍遙”主義。先秦諸子中能自成一家,別樹一幟,具有獨特內(nèi)格的就是莊子。魯迅稱其文章“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跺羞b游》是《莊子》第一篇,是莊子的代表作。作為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莊子,以其思想、哲學等影響著后世,今天我們學習他的《逍遙游》,看看從中可得到什么啟示。
二、莊子和《莊子》簡介
莊子,名周,約生于公元前369年,死于公元前286年,戰(zhàn)國時宋國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與老子并稱為“老莊”!拔覍幙捎螒蛭蹫^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一語可見其性格特點。
《莊子》一書現(xiàn)存33篇。有內(nèi)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內(nèi)篇7篇大體上是莊子自撰,外篇、雜篇可能是莊周門人和后學所作。
莊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無為”,相對的認識論,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屬于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異,否定客觀真理,在認識論上走向相對主義。從這種認識論出發(fā),他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是:一切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
《莊子》散文最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義色彩,擅長用寓言故事來說明道理,《史記》載:“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如丑女效顰、望洋興嘆、鯤鵬展翅、不龜手之藥等,都是巧妙雋永、妙趣橫生的寓言。
三、背景介紹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其學無所不窺”(《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并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向,不可得也”(《莊子·天地》)。一方面“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胠篋》)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的現(xiàn)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人世間既然如此沉濁,“不可與莊語”(《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里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游》。
本篇是《莊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說理于寓言和生動的比喻中,形成獨特的風格!啊币彩乔f子哲學思想的一個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闡述無所依憑的主張,追求精神世界的絕對自由。在莊子的眼里,客觀現(xiàn)實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類本身都是對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因而他希望一切順乎自然,超脫于現(xiàn)實,否定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類的生活與萬物的生存混為一體;提倡不滯于物,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四、熟讀課文
1、教師范讀
2、(1)正字注音釋義(略)。學生對照注釋,疏通文意。
。2)引導學生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五、討論課后練習,理清思路。
六、依據(jù)思路誦讀全。
七、布置作業(yè)
1、辯析多義詞志、圖、名、置、窮的意思。
2、結合課文談談你對逍遙至境的認識。
第二課時
導語
所謂想象,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是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jīng)過新的配組而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從文學的角度說,則是對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體模樣,創(chuàng)造出它的形象來!谶@里,二者具有共同的閃光點,那就是創(chuàng)造!
《逍遙游》充滿著想象,極富創(chuàng)造性。請同學們思考一番,第一,作者通過想象,怎樣描寫了鯤鵬之大?第二,為了闡明“世間萬物都需要依托外力才能有活性”的哲理,作者運用了哪些比喻?第三,如何把莊子的豐富想象力,汪洋恣肆的文學才華移植到自己身上?
討論并明確
1、提問:題目《逍遙游》的含義是什么?
。鞔_:就是無所羈絆,無所依*,無所憑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2、作者用眾多的比喻所描寫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無所羈絆,無所依*,無所憑借,悠游自得呢?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寫?zhàn)孂i之大?
明確:鯤之大。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3、提問:形體碩大無比的輥鵬如何飛上九萬里高空的?《齊諧》書里如何寫的?
明確:“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洱R諧》者,志怪者也
《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提問:這說明鯤鵬上九萬里,非逍遙,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確:是海運時的六月巨風。
5、提問:課文用了哪些比喻說明世間萬物都要憑借外力才能活動?也是非逍遙的?
明確:“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薄扒曳蛩e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
無力。覆杯水于拗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6、蜩學鳩是怎樣嘲笑大鵬的?作者是怎樣解釋的?
明確: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至以之九萬里而南為?’”作者反駁:“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區(qū)之二蟲又何知!”
7、提問:蜩與學鳩“槍榆傷而止,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說明什么?
明確;照樣講明它們也不逍遙,都是不自由的。
8、提問:作者為了說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這個道理,舉了哪些例子?
明確:“朝菌不知晦朔,編站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
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教師點評:在五彩繽紛,變幻無窮的大千世界里,有動物、有植物、有云氣、有人類。其物種形狀,其所占時間,所占空間,大者大,小老小,絕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會亦然。作者以上寫的都是物,它們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遙的。
9、提問:第三段作者提到的兩個人說明什么?
明確:所提到的宋榮子、列子,同樣說明兩人也還未逍遙。
10、提問:那作者所認為的真正的逍遙到底是什么?這是怎樣的境界?哪種人能達到種境界?
明確:“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也只有課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因為他們“無己、無功、無名!
11、要求學生讀后回答:這篇文章用什么方法來說明哲理,這個哲理是什么?莊子散文有時像風行水上,自然成文;有時像萬搬源泉,隨地涌出,汪洋恣肆,先破后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但是《逍遙游》中所表達的思想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幻想,是不滿現(xiàn)實的自我超腿的空虛。他企圖以此達到逃避現(xiàn)實、保存自己的目的。實際上這種境界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的幻想。我們青年人應該拋棄一切私心雜念,勇于面對生活,敢于挑戰(zhàn)生活,要去拼搏,去創(chuàng)造更好的明天。
總結
1、通過對本節(jié)課內(nèi)容回顧,歸納寫作方法,先破后立,從而明確莊子散文善用比喻、想象奇特的特點。(由學生概括、歸納,最后再由教師明確。)
2、體會莊子散文的特點。
布置作業(yè)
熟背課文。
寫一篇短文,說說你對莊子《逍遙游》中“無所待”思想的認識。
板書設計
莊子
1、世間萬物有所待:
。1)鯤鵬——形體的變化(描寫)———有所待———依賴巨風(六月息)
(2)野馬、塵埃也有所待————善用比喻
(3)大舟、草芥——想象奇特
。4)蜩與學鳩——也有所待物
2、世間萬物皆有所待,又有小大之辨:(自然界)
。1)小知不及大知
。2)小年不及大年———補充驗證前文
。3)湯之問棘
。4)斥yan鴳之語人
3、真正的是不受外物的限制——無所待人世間)
。1)知、行、德、征(耐)四種人
。2)宋榮子、列子——仍有未樹,猶有所待者
。3)至人—神人—圣人——無己、無功、無名—逍遙者
——追求絕對的自由(主旨)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儆懈星榈卣b讀課文,把握內(nèi)容,體會感情。
、诶砬褰Y構,展開合理聯(lián)想和想像。
③增強求知欲,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豐富感情,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像,認識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課前準備
教師可利用網(wǎng)絡或書籍查閱有關化石的資料,并指導學生搜集有關資料;有條件的地方可組織學生參觀相關展覽,進一步了解生物進化的過程,為學習本課做準備。
○教學內(nèi)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展示了人類對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現(xiàn)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贊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詩中一系列的疑問將人們帶入奇幻的神話般的生物世界,又用優(yōu)美的語言富有感情地贊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學習這首詩,讓同學們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像來理解詩中的內(nèi)容,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設計
精心導入
①可采用多媒體電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關化石的圖片,并配以音樂、旁白解說,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
②也可用音樂導入:《木魚石的傳說》“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它訴說善良……講述美好……”同學們聽了歌曲,也會想像到,精美的石頭怎么會唱歌呢?它怎樣講述著善良和美好呢?有詩歌寫道:“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xiàn),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啊,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笔^真的能向我們講述神奇的故事嗎?讓我們共同研讀一首科學抒情詩《化石吟》。
出示課題及學習目標。
感知內(nèi)容
在聽讀前,檢查預習練習:讀一讀,寫一寫。
。ㄟ^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動優(yōu)美的科學抒情詩,它向我們展示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贊美了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本詩前后呼應,節(jié)奏鮮明,音樂性強,易于誦讀,在誦讀中能體會詩人的感情。請聽老師范讀。(配樂范讀課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請同學們跟讀課文(跟教師朗讀一次)。好詩不厭百回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并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ù笃聊煌队俺鍪荆
a.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nèi)容。
b.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c.本詩可分為幾層,試概括大意。
學生可在自由誦讀中思考,然后討論,討論時要給予充分的.時間。討論后教師引導學生明確:
a.本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xiàn)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b.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贊美之情。
c.詩歌分為三層:1—2節(jié)通過發(fā)問,引發(fā)聯(lián)想;3—6節(jié)具體抒寫,無限遐思;7節(jié)回應發(fā)問,照應開頭。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后,可以再次指導朗讀,為進一步理解詩歌做鋪墊。
研讀賞析
、俳處煂W:對文章的大體內(nèi)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還應學會細致研究好的章節(jié)、詞語,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谧灾魈骄
。ù笃聊怀鍪締栴}組,學生思考并體味)
問題組:研讀3—6節(jié),思考下列問題。
a.“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一句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b.怎樣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一句?
c.“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d.當你面對復原的恐龍、猛犸時,你有何感想?(此時可以出示一組圖片,也可以利用課本的圖片。)
e.從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句,品味賞析一下,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以上內(nèi)容在朗讀后由四人小組討論。每組討論一個題,e題每組都要討論。發(fā)言時可以展開小組競賽,比比哪個小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啟迪意義。
學生發(fā)言可以暢所欲言。假如學生希望教師指點或?偨Y時,教師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緒引向遠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現(xiàn)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貴的密碼”,是因為在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zhì)的有機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皺紋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其余的內(nèi)容,只要想像合理,賞析到位即可。
③學法指導
好詩閱讀有節(jié)奏,反復吟誦感悟深,重點詞句細品味,聯(lián)想想像悟中心。
簡單的內(nèi)容歸結、板書:
發(fā)問想像——遐思飛躍——回答呼應
神奇景色——人類偉大——贊美科學
、芎献魈骄
通過導學、探究、學法指導的學習過程,學生可以繼續(xù)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力和從小積累的一些生物知識,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注意將語文知識和自然知識結合。如:“沉睡千年的石頭說了話”能說些什么呢?除課文之外,還能想像些什么?
a.質(zhì)疑交流
研讀文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或有哪些疑問?教師與學生可以相互質(zhì)疑,形成參與式討論。
b.拓展延伸
◆教師出示錄像或圖片,介紹某種古生物。
◆ 學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頭介紹。
延伸作業(yè)
參觀或查閱資料后,寫一點感想,題目可定為《遠古的遐思———————讀(觀)××有感》
語文教案 篇4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
二、感知課文
抽三個同學起來分別朗讀三個自然段。
三、理解課文
1、抽同學起來翻譯第三自然段,然后請其他同學說出與前面的同學不一致的地方,最后教師講解。
2、教師講解“與”和“之”的分類,同學們把昨天做的關于這部分的作業(yè)與同桌交叉改正。
3、讓同學們分組討論并回答, 課文寫了仲永才能發(fā)展變化的那幾個階段。然后教師講解(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幼年作詩的非凡才能和天賦。如:“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立就”,“文理皆有可觀”。第二階段,寫十二三歲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稱前時之聞”。第三階段,寫方仲永完全變成一個平庸之人,“泯然眾人矣”)。
4、同學們思考并回答,這三個發(fā)展變化階段的詳略安排有何好處(寫仲永年少時天資聰慧,以“聞”的.形式;寫仲永十二三歲才思“不能稱前時之聞”,以“見”的形式;寫方仲永最終平庸無奇,又以“聞”的形式!耙姟焙汀奥劇庇袡C結合,敘述真切可信,課文詳寫第一個階段,鋪陳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無量,而其父“利其然”之舉卻導致他的才能衰退。后兩個階段略寫,幾筆點出方仲永淪落平庸的情形,引人深思。這種詳略處理,有力地突出了主旨,鮮明地體現(xiàn)了“傷”的含義。
5、讓同學們自主合作討論,作者是通過什么樣的形式講述仲永故事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四、 歸納總結
先請幾位同學起來回答文中的主旨是什么,然后教師再總結。本文借事說理,通過方仲永五歲到二十歲間才能發(fā)展變化的故事,說明了人的天資和后天成才的關系。敘述方仲永從幼年時天資過人到長大后“泯然眾人”的變化過程,點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學”,是“其受于人者不至”,通過生動的事例得出具有普遍借鑒意義的道理,給人以深長的思考。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理解并記住文中的重點文言詞句。
3、寫一篇關于仲永故事的讀后感,字數(shù)不限,感情真摯。
4、預習下一篇課文。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學會“縱”、“ 剎”、“痛”、“辨”、“鑲“五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理解“一剎那”、“發(fā)痛”、“分辨”、“鑲金邊”等詞語。
。2)探究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含義。
。3)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主識記,小組合作,朗讀實踐等多種形式,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和理解課文的重難點語句。
。2)通過小組交流,聽讀互評等活動,讓學生在讀與評中理解體會,不僅理解課文,也體會到協(xié)作學習的方法,提高評價與協(xié)作的意識和能力。
。3)在情景探究性學習過程中,體驗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激情參與,陽光展示,領悟作者熱愛大自然,向往光明的思想情感。
二、教學重點
品讀精彩詞句,感知海上日出的幾種不同景象、體會海上日出的壯觀。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審美情趣。
四、教學環(huán)境及資源準備
在教學過程中,我將視頻與課件相結合,增強直觀性,趣味性;學習環(huán)境則選擇了人手一機的多媒體網(wǎng)絡教室,利用網(wǎng)絡信息資源,增強學生自主性、實效性。
五、教學方法
本課綜合運用講授式、啟發(fā)式、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等各種教學方法,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源,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習。通過質(zhì)疑、上機自學、小組交流、分組匯報等環(huán)節(jié)完成課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實踐能力。利用計算機作為認知工具,作為學生解決的工具,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表達能力。
六、教學過程
。ㄒ唬┮暵牄_擊,融入情境。
1、同學們,在大自然中有很多景色讓人怦然心動,日出就是。你見過日出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去看看太陽從海面升起的樣子,你愿意嗎?
(播放晴天時海上日出的視頻,配音樂及朗誦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2、看完海上的日出,你有什么感受?(生暢所欲言)是呀,海上日出實在是太美了!文中的.哪一句話恰好能概括我們此時共同的感受?(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嗎?)“奇觀”是什么意思?(少有罕見的景觀)為什么作者要把海上日出稱之為“偉大的奇觀呢?”請大家再次走進課文去細細品讀吧!
(二)合作探究,初讀課文。
1、自學(課件出示自主學習要求)
學習建議:(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讀通讀順。(2)找出不認識和不理解的詞語,利用字典或網(wǎng)絡解決。
2、對學、群學(課件出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學習建議:由各組組長帶領小組討論學習,老師課件出示容易讀錯、寫錯以及需要重點掌握的生字、新詞。
。ㄈ┙涣黧w驗,品讀課文。
1、重點理解:(課件出示)
。1)“天空還是一片淺藍……”
這一段寫出了日出前天空顏色的美。對于太陽的顏色美還有補充的嗎?(課件出示顏色美的語句)追問:從以上語句中你還讀出了太陽上升時哪一方面的變化美?(形狀美)那就讓我們美美的讀一讀。(小組展示讀)
。2)“太陽好像負著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
課件出示問題:A、談感受(你可不可以做一做動作)此時你感受到了什么?(太陽上升的很艱辛)
B、讀出自己的理解。(個人展示讀)(點評)
C、從“沖破”和“跳出”你又讀出了什么?
D、誰來讀出太陽的可愛?(指名讀)
。3)“然而……染成紫色或者紅色!弊プ 拌偂薄巴浮、“沖”、“染”體會。
A、你覺得“染”換個詞可以嗎?為什么?(課件出示)。(因為云片有薄有厚,云片的顏色有深有淺,所以被陽光染成的顏色有紫有紅。)
B、誰能讀出太陽上升時的美?(挑戰(zhàn)讀)
。4)師生點評。
2、師小結過渡:作者之所以能將海上日出寫這么壯美,還源于在寫作時融入了自己濃濃的情誼。請大家回顧全文,抓住日出前、日出時、和日出后具體描寫作者表現(xiàn)的語句再來體會一下作者當時的心情和情感。請每組一名同學匯報交流,同學們點評。(課件出示相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1)“我知道……便不轉(zhuǎn)眼地望著那里!
課件出示問題“不轉(zhuǎn)眼”是什意思?與“不轉(zhuǎn)眼”意思相近的詞語還有?此刻作者的心情會是怎樣的?(每組選一名同學讀)
。2)“這時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為我就只看見一片燦爛的亮光!
課件出示問題:A、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因為太陽走進云堆看不見,只能看見陽光,又因為是海上的日出,不只是陽光,還有水光,所以燦爛到水天相接,分辨不出水和天。)B、(課件出示畫面)想象作者看到這水天一色的畫面時,心情怎樣?他會不由得發(fā)出怎樣的贊嘆?“這不是……”C、你想跟誰比賽讀這一句話。(比賽讀)
。3)“這時侯發(fā)亮的不僅是太陽、云、和海水,連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A、(課件出示畫面)此時作者的心情又是怎樣的?
B、課件出示寫作背景(喜歡看日出,向往光明)
C、……不僅……也……句式練習。
。4)當作者完全融入這壯觀的美景時,再次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贊嘆“這不是很偉大的奇觀么?這是一個反問句,但它表示的意思卻是肯定的。(為什么不直接寫成陳述句呢?)用反問句來表達肯定的意思,感情會更強烈。我們再帶著更強烈的喜愛之情來讀一下這一句話。(小結師生接讀)
。ㄋ模╄b賞課文,品味語言的美。
今天我們跟隨巴金先生不但欣賞到了海上日出的壯美與綺麗,而且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對大自然景觀的喜愛,以及對光明的向往,現(xiàn)在讓我們帶著這種心情,伴隨著美妙的音樂,再次來感受一下“海上日出”這一偉大的奇觀吧!(學生合作讀)
。ㄎ澹┊斕脵z測
《海上的日出》這篇課文是一篇很美的寫景散文,值得大家去積累,現(xiàn)在就讓我們自由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比一比,看誰能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背誦下來。(自由背并展示)
。┎贾米鳂I(yè)
寫一篇作文,描繪你曾經(jīng)看見過的日出。
。ㄆ撸┌鍟O計
海上日出
(偉大的奇觀)
開頭—— 交代時間、地點
日出前——顏色變化:藍、紅、亮
日出時——跳出海面:慢慢上升、光彩奪目
日出后——云中情景:射進云里、透出重圍
結尾——贊嘆美景
七、課后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完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學生們掌握了基本的知識點,并且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在學習和交流中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但是,在這節(jié)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本來準備了一段自己在海邊看日出的視頻,很遺憾,由于對學生基礎的估計不足,這段視頻沒能完整播放。不過,我覺得這只是一個起點,起碼從現(xiàn)在開始,我已經(jīng)有了這樣的意識和準備。那么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把更多的生活與課堂完美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豐富多彩!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夾敘夾議的寫法,二十四 明天不封陽臺 教案(蘇教版八年級上)。
2、理解文章表達的主要意思即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自然界共生共榮。
[重點難點]
1、重點:把握中心意思。
2、難點:夾敘夾議。
[教學時數(shù)]一教時
一、導入
居住于高樓大廈的某一單元,封閉陽臺“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囂,開辟出一塊活動的空間”,但是也影響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到底要不要封閉陽臺呢?本文作者敘說了自己的一段心靈的歷程。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理清文章思學生
第一部分(1—2),寫“明天要封陽臺”。
第二部分(3—10),寫“明天還封陽臺嗎?”
第三部分(11—13),寫“明天先不封陽臺!
三、探究
思考問題,學生討論,共同解決。
、蹇吹揭恢皇軅镍澴釉跁艿紫路醯,兒子希望明天不封陽臺與“我”決定不封陽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考慮?你認為全文表達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確:兒子希望明天不封陽臺,是出于對這一只鴿子的憂慮和喜愛。“我”則不但關注著這一只鴿子的命運,而且關注著自然界的許多生靈;不但關注著自然界,而且關注著人類自身。全文所要表達的主要意思就是:“人,只能與自然和諧相處”,與自然界共生共榮。
㈡讀讀下面兩句寫鴿子眼睛的話,討論問題。
1、鴿子眼睛流露出“驚恐”的神色,源于對人類的害怕,鴿子的心靈世界里,存有人類與動物關系的可怖印象,它自身就是一只“驚弓之鳥”,它想到的可能就是人類會以多種手段獵殺烹煮它們,對于自投羅網(wǎng)的'它更不會放過,因而它無比驚恐,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二十四 明天不封陽臺 教案(蘇教版八年級上)》。身子“蜷縮”一方面是由于孵蛋,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驚恐”。
2、鴿子不“驚恐”了,但它仍是孤單的,弱小的,受傷的,它需要得到人們的關注,所以眼睛還“緊緊盯著我們!兵澴涌赡茉谙,我受了傷,又要孵蛋,太需要得到你們的保護了,讓我能有一個自由進出的通道吧……
、鐞圩o這一只鴿子,可以不封陽臺,用布條幫鴿子做窩,找來水和玉米料,用作鴿子的晚餐,但是,怎樣“愛護所有的自然資源,愛護一切有益的生命”的方法:
1、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如不亂砍亂伐,不排放廢水廢氣,不使用可能危及其他物種的農(nóng)藥等。
2、保護野生動物,如設立保護區(qū),禁止捕撈獵殺,對于瀕臨滅絕的物種實行人工護養(yǎng)繁殖等。
3、加強宣傳教育,形成正確的環(huán)境意識,地球意識。
四、小結
1、中心意思:本文敘說了“我”家決定不封陽臺的事情,提示了人與自然的正確關系,表達了人應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fā)展的思想。
2、寫作特點:夾敘夾議,不斷推進,線索清晰。文章以是否封陽臺為線索貫串全文,有敘有議,敘議結合。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四。
語文教案 篇7
《論語》十則
教學目標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诶斫庹n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鄯e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
課前準備
、 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nèi)容;搜集最能表現(xiàn)松柏品性的詩句。
② 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nèi)容梗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介紹孔子和《論語》,研讀有關學習的內(nèi)容。
教學設計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chǎn)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
、賹W生在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
、诎嗌辖涣鳎好總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蹘熒涣鳎航處熡枚嗝襟w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二、研讀課文
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nèi)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yǎng)兩方面的內(nèi)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yǎng)做人。(有的地方內(nèi)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1、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誨女(rǔ)知之乎 不知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說出加點的詞這樣讀的理由。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或用多媒體展示):
◆結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diào)。
c.質(zhì)疑交流: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zhì)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例)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2、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nèi)涵。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tài)度上強調(diào)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diào)什么?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diào)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例1: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例2: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三、作業(yè)
、 必作:“研討與練習”第一題。
② 選作:課外閱讀《論語》,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nèi)容,小結全文,背誦課文。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nèi)容。
二、探究學習后五則:
、偃嗬首x課文,教師正音。
、谧灾餮凶x,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nèi)容。
③班上交流,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層含義。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xiàn)實意義。
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jīng)得起時間和環(huán)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
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jiān)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tài)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三、小結
現(xiàn)代社會一方面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另一方面?zhèn)鹘y(tǒng)美德亟待發(fā)揚,F(xiàn)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xx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tǒng)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積累、拓展
1、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xiàn)的常用成語作歸結并板書:死而后已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guī)?/p>
2、背誦課文
五、作業(yè)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六、教后反思: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積累語言。
2、感受五花山美麗,表達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仿照課文的表現(xiàn)形式,編寫幾句贊美景色的話。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讀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1、感受五花山美麗,表達對家,對大自然的熱愛大自然。
2、編寫幾句贊美景色的話。
教學用具:
有關五花山的資料、圖片課件。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談話揭題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有眾多的名山大川,你見過哪些怎么樣的大山?
不同的季節(jié)會有怎么樣不同的景色嗎?
這節(jié)課我們走進五花山,讓我們一起欣賞吧!
(配樂播放圖片)
板書課題:五花山
喜歡五花山我們一起來讀課題。
二、走近五花山
請小朋友們放聲讀課文。
1、標出自然段序號,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課文描寫了大山哪些不同季節(jié)的景色?
3、此山為何取名五花山?
交流成果
1、出示樹葉和詞語。
銀杏葉楓葉白楊葉黃櫨葉。
讀一讀,說一說你認識的樹葉。
它們是什么顏色?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3、說說為何取名“五花山”。
三、走進五花山
1、感受春天、夏天的五花山。
春天的山是綠色的,那綠色淡淡的,許多樹葉剛冒出芽來,還帶著嫩嫩的黃色呢。
出示句子。
指導朗讀(誰愿意讀這句話)
小結:春天的山真美呀,一切就像剛出生的小娃娃,淡淡的,嫩嫩的。
夏天的山也是綠色的,那綠色濃濃的,一片片樹葉,不管是大的還是小的,都像被油彩涂過,連雨點落上去,都給染綠了。
出示句子。這又是什么時候的山?
談理由,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美?
理解:綠油彩、染綠了(出示圖)出示油畫顏料
指導朗讀。
山綠得是這樣的美,這樣的心曠神怡。
2、感受秋天的五花山。
找一找課文哪幾節(jié)寫出了五花山的“五顏六色”?
學生讀第四自然段。
思考:你看到了哪些不同的`顏色?
用筆在文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跡,依次用“——”劃出表示色彩的詞。
指名回答
金黃色
火紅色
紫紅紫紅
翠綠
找出這些顏色所含的句子,美美的讀一讀。
3、教師引讀。
金黃色———好像所有的陽光都集中到那兒去了。
杏黃色———遠遠望去……
火紅色———風一吹……
紫紅紫紅——跟劇場里……
翠綠————只有松柏不怕……
在熟讀的基礎上,課件欣賞秋天的五花山。
那么多的顏色,你還會用哪個詞來形容它的顏色呢?
五彩繽紛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種顏色了。
五花山讓我們領略到什么是五彩繽紛,什么是多姿多彩,
此時此刻你想說什么呢?
美不勝收
請全體美美地讀一讀這段話吧。
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背誦練習。
四、寫幾句贊美景色的話。
五花山何止這幾種顏色呢,說說還有什么顏色?(生答隨機指導寫法)
下過一場秋霜,有的樹林變成了蔚藍色,仿佛——(成了無邊無際的大海)
下過一場秋霜,有的樹林變成了粉紅色,仿佛——(天上的七仙女下了凡)
……
1、生開始仿寫。
2、教師巡回指導,及時評價。
秋天是五顏六色的,請你學習作者的寫法自己另外選一種顏色,來寫寫我們美麗的五花山——
3、展示寫話。
4、小結。
走進五花山,仿佛走進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置身山中,紅彤彤的楓葉把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映得通紅,似紅霞繚繞,無數(shù)的小白樺輕松地挺立在柔媚的秋光下,片片小葉閃著鵝黃色,楊樹身上的斑紋猶如小孩眼睛,黑黑亮亮,純潔無瑕。小松鼠在林中跳躍,美麗的飛龍時常掠過樹梢,梅花鹿、黑熊、野豬、狍子也多有出沒,更多的小生靈在林中或飛舞或爬行,發(fā)出各種聲音,很是熱鬧。天人合一,忘我之情自在外溢。
五、朗讀最后一段結束本課。
板書設計:
綠
金黃色
五花山 火紅色
紫紅紫紅
翠綠
……
語文教案 篇9
明確目標
1、 掃除文字障礙,了解課文內(nèi)容。
2、 學習本文通過細節(jié)描寫展示人物感情的寫法。
3、體會祖孫三代人之間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
一、解題
散步的意思是隨便走走,是一種休息方式。本文主要寫的就是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典型的散步經(jīng)歷。所以文題就是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高度濃縮,也是文章的線索,作者通過把散步中幾個相關的細節(jié)連綴起來,從而揭示祖孫三代人互敬互愛的這個主題。
二、正課
。ㄒ唬├首x
1、 輕聲朗讀《散步》,用橫線畫出不認識的或讀不準音的字,注音。
2、 請同學朗讀課文,大家評議。(從有沒有讀錯音的情況,有沒有讀破句子的情況兩方面來評議。)
3、 教師點撥后再請同學朗讀課文。
(二)分析
1、(1-3)點題:散步。地點:田野;人物: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我的兒子;——開頭方法:開門見山。
緣由:(為什么散步?)為了母親。(為什么為了母親去散步呢?)“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應該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親去田野散步!@一段為下文背母親埋下伏筆。
2、(4)過渡。(這段寫什么來過渡?)
討論并歸納:描寫初春的田野景色來過渡。
(作者抓住哪些事物展現(xiàn)了春天的氣息、生命的召喚?)新綠、嫩芽、冬水。教師備注
。ㄗ髡邽槭裁纯吹匠醮禾镆暗木吧吐(lián)想到一樣東西——生命?)初春田野的生機盎然。
3、(5)入題。
(課文寫一家人怎么散步的?兒子怎么說的?表現(xiàn)兒子什么性格?)小兒子從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發(fā)現(xiàn)“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北憩F(xiàn)兒子的天真可愛,聰明智慧,話里充滿了生活的情趣!脙鹤拥脑挒橄挛乃沂镜纳羁趟枷雰(nèi)容作了鋪墊。
4、(6-7)波瀾。
。ㄉ⒉綍r發(fā)生了什么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坦;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ㄔ鯓咏鉀Q這一矛盾呢?表現(xiàn)“我”什么性格?)一切取決于“我”——走大路。表現(xiàn)“我”愛幼,更尊老。
。ü适虏]有結束,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現(xiàn)母親什么性格?)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表現(xiàn)母親聽從兒子,更愛孫子!白叽舐贰薄ⅰ白咝÷贰边@兩處細節(jié)描寫。具體體現(xiàn)了一個幸福家庭在散步中互敬互愛,融洽氣氛。
。槭裁匆獙懩赣H看到的景物?)母親看到小路上金色的菜花、整齊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想到這些景物對孫兒的吸引力,更下了改變主意的決心。教師備注
(怎樣解決小路難走的矛盾呢?)母親提出“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
。槭裁凑f“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我和妻子人到中年,肩負著承前啟后的責任。對上,負有贍養(yǎng)老人的義務;對下,承擔著培養(yǎng)教育子女的重任。形象的'表明了我對生活的一種使命感!@是全文的畫龍點睛之筆。
。ㄈ┛偨Y
作者通過選取祖孫三代一家人在田野里散步這個生活側(cè)面,生動的展示了這一家人互敬互愛、和睦相處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教師備注
達 標 測 試
一、辨別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比喻句。
A、 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B、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C、 梯田里的莊稼像綠海里卷來的一道道浪頭。
D、 遠看,斗笠像個大蘑菇,是那么美。
1、比喻句: 2、非比喻句:
二、“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wěn)穩(wěn)的,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边@句話有什么深刻含義?表現(xiàn)了什么?
三、課內(nèi)、課外補充訓練見練習冊。
課后教學總結
語文教案 篇10
綠色蟈蟈
一、學習目標
、偎僮x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內(nèi)容。
、 能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并說出其作用。
、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二、學習重難點
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章、概述內(nèi)容的能力,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
三、課前準備
教師可閱讀有關法布爾的傳略及法布爾寫的《昆蟲記》,并制作相應的課件,制作有關昆蟲特別是蟈蟈的動畫形象,給學生以直觀的形象理解。學生注意本課的語言積累,并注意觀察,準備向同學介紹自己最熟悉的一種小動物。
四、教學內(nèi)容
《綠色蟈蟈》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科學觀察隨筆。文章把綠色蟈蟈放在大自然的環(huán)境中介紹,介紹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習性。閱讀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學知識,而且可以體味到濃厚的文學色彩,從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好地理解、體味說明文的情趣。
五、自學設計
1、情景導入
同學們,也許你還記得童年時看螞蟻搬家時的情景吧?也許還記得在夏夜里在草間提著燈籠捉螢火蟲吧?還有唱歌的知了、飛舞的蝴蝶,這些大自然的小昆蟲。也許你已經(jīng)從各類文章中體會到蜜蜂、小鳥等各類小動物生活情趣,這些美好的昆蟲、動物也許都是伴隨你成長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訪一位昆蟲朋友??綠色蟈蟈。
2、出示目標并板書課題
課題:綠色蟈蟈 ’
3、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a.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
(以上要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學生自讀,小組討論發(fā)言,教師也可參與討論,并及時點撥指導。
教師指導明確汐L表特征??“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cè)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yōu)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4、重點研讀,質(zhì)疑問答,合作交流
學生可再讀課文,并對課文內(nèi)容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學習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歡的美詞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擬人手法的運用等。
學生依據(jù)問題組,自由質(zhì)疑。
a.你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為什么?
b.你最喜歡哪個詞語或哪個句子?為什么?
在學生的討論研讀中相互補充,共享品味賞析的樂趣。教師可總結指導。
也許有的同學喜歡“竊竊私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這些擬人的寫法,給人以親切自然的形象生動的感受;也許有的同學喜歡“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釣,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這擬人化的描寫,它親切自然,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教師總結本文的寫作特點:文藝筆調(diào)生動;語言傳神形象;擬人貼切自然;比較突出特征。
5、拓展延伸,應用反饋
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說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課后練習]
a.讀讀法布爾的《昆蟲記》節(jié)選本。
b.以自己熟悉喜愛的小動物為內(nèi)容寫一篇小短文。
6、信息反饋: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9-23
語文的教案11-29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14
語文教案(精選)08-11
語文趙州橋教案10-08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8-10
【精選】語文教案08-13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22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9-02
語文教案【精選】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