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亞》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澳大利亞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澳大利亞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澳大利亞教學反思1
在“澳大利亞”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應貫穿給學生人地協(xié)調發(fā)展的觀念,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發(fā)展,通過學習,學生在知識方面有所收獲,但學習方法的掌握更為重要回想這節(jié)課做得較好的地方有:
1、新課導入的效果明顯。
以澳大利亞特有動物袋鼠、著名景觀悉尼歌劇院、澳大利亞的羊等圖片展示引起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
2、在教學活動中采用小組討論、交流的學習方式,不僅關注學生個體,更關注群體的學習參與程度,注重參與面。
3、課件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七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強,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課件中我運用了大量圖片,可愛的動物,美麗的城市、、直觀的地圖,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效果非常好。
當然,課后仍然感到有許多不足之處:
1、師生活動仍不夠充分,學生回答問題的參與面不廣。
2、在拓展學生視野方面做得不夠。
3、課后結尾時,小結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比較平淡。是否可以在歸納的基礎上,設計課外探究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深入,視野更加開闊。
4、教學過程中應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探究,激發(fā)學生思考。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這一部分內容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而我的處理很不恰當,課后想了一下覺得應該運用澳大利亞的氣候分布圖,澳大利亞農牧業(yè)分布圖等,設計問題。隨著問題層層深入,使學生的思維活動也隨之層層遞進,從而分析出澳大利亞農業(yè)分布與地形氣候的關系。進而分析出澳大利亞養(yǎng)羊業(yè)發(fā)達的原因。
通過這節(jié)課,我看到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鞭策自己不斷學習和提高。
澳大利亞教學反思2
雖然我在課前大量搜集有關“澳大利亞”的資料、圖片,并制作成ppt演示文稿,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表現(xiàn)出樂于聽講的積極態(tài)度。但指導老師在聽完試講后指出地理學習不應只停留在激發(fā)興趣、熱鬧氣氛等層面,而應該注重學生地理思維能力、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注重地理學習方法的掌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要學會學習的`方法,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在再次教學時,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地理學習中來,我設計了兩個“找家”的探究活動,一是給羊“找家”,二是給自己“找家”,引導學生找出各問題之間的相互關系。由于是站在學生的角度構思了教學過程,設計的活動引起了學生對澳大利亞地理現(xiàn)象和地理事物的探究興趣,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依據課本、課件、地圖中隱含的信息,通過對澳大利亞充分利用自然條件來發(fā)展經濟的討論分析,自然而然地形成要因地制宜發(fā)展經濟、人與環(huán)境要協(xié)調發(fā)展的價值觀念。可見,學生在這種理念下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可以掌握知識與技能,還能學會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融會貫通的掌握知識。
澳大利亞教學反思3
六月三日,有幸參加了旗教研室組織的全旗地理教師基本功比賽,通過抓鬮抓到了第一個講課,課后感觸頗多。從總體上看,我完成了教學任務,貫徹了新課標倡導的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基本理念,也算是本次基本功大賽的一個亮點,學生鍛煉了自學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在教學中,給了學生充足的自學時間、合作的空間、探究的機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認為這堂課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課,存在著諸多的問題,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予以借鑒。
首先,教材備的不充分。
課前,我過多的把時間用在了美國一課的設計中,對澳大利亞一節(jié)準備不充分,忽略了柳金華老師的合理建議,認為選課的可能性較大,以至于抓到鬮以后有些茫然無措,不能正確的處理教材,照搬了姜小杰老師的學案,以他人設計的課型來實施自己的教學,期間的出入很大,取得的效果小,意料之中。以他山之石去攻玉,在自己還沒有充分了解“他山之石”的基本性能、基本思路前,貿然用之于自己的教學中,效果如何,可以想見。在課前,自己應該有自己的思路,有自己的設計意圖和解決一系列問題方案,才能從容應對任何可能發(fā)生的問題,處變不驚,從而更好地調控課堂,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基本沒有背學生。
學案導學、合作探究、高效課堂,是我校正在試驗的`一個嶄新的課題,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已經基本成型,學生適應了這種授課方式,而且效率很高,尤其是實驗班的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大大加強,讀圖析圖的習慣也已經養(yǎng)成,教學進度也超過了兄弟學校,我們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然而,對三中的學生能不能接受這種方法,考慮不足,片面的認為縣級初中,學生的綜合素質一定很高,又是實驗班的學生,完成這樣的學習任務是小菜一碟?墒,事與愿違,學生對這種學習方法大部分感到很突然,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一時之間還很難形成,以至于成效不明顯,好學生尚可勉強接受,學習較差的干脆束之高閣,對教師的合理點撥也置之不理,有相當多的學生沒能按時完成教師交給的學習任務,再加上三中的班額過大,很難全面的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因此,在后面的教學中師生也很難配合起來,一度出現(xiàn)教師單打獨斗的局面,最后很傖俗的結束教學,沒有讓學生充分的掌握本節(jié)課所應該掌握的知識,是教師教學的失!痛苦的反思、無言的結局!古人云;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我把“淮南”王爺府初中的柑橘,錯誤的種在了“淮北”錦山三中的肥田沃土中,其結果是結出了有苦又酸的枳,不能不令人心痛。
第三、先進的教學手段沒有用之于教學中。
網絡的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各式各樣的教學資料,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沒有深入的挖掘教學資源,沒有利用地理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手段優(yōu)化和豐富地理教學,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這在一定的情況下,沒有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教學形式過于單一,,缺乏先知卓見,在大賽中,與其他教師相比較,明顯的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教學效果也遜于他人。新課標明確指出:充分開發(fā)、利用地理課程資源,對于豐富地理課程內容,開展形式多樣而有效的地理教學,增添地理教學活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痹凇鞍l(fā)展學生對地理圖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維能力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中境,愛護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地理教學的開放性,鼓勵學生對所學地理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保證教學的彈性,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條件!奔啊伴_展地理實踐活動------能夠使學生親身體驗地理知識產生的過程,增強學生地理實踐的能力。”在這方面,本人明顯的落伍,今后,要拿出足夠的勇氣和耐心去加以彌補,從而提升自己的地理教學能力。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想一想自己是否正在學習、提高自身的業(yè)務理論水平,是否已在研究學生心理動態(tài)的發(fā)展,是否想探究構建適應新課程的地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反思。如何發(fā)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進課堂教學,是擺在我面前現(xiàn)實而又急需解決的問題。
澳大利亞教學反思4
澳大利亞是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八章東半球的其他地區(qū)和國家第四節(jié)內容,澳大利亞屬于區(qū)域地理中的國家地理,非常重要。同學們學完前兩章已有了學習區(qū)域地理的基礎,以后還會學習美國、巴西等,澳大利亞這一課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導入新課:以澳大利亞著名景觀悉尼歌劇院展示引起學生的興趣,導入新課。
講授新課:
1、在教學活動中采用小組討論、交流的學習方式,不僅關注學生個體,更關注學生的學習參與程度,注重參與面。
2、課件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七年級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課件中我運用了大量圖片,可愛的動物,美麗的城市、直觀的地圖,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效果比較好。
3、最后進行歸納總結。
本節(jié)課最大的'優(yōu)點:課前準備充分,圖片、地圖、插圖的合理運用,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較充分地發(fā)揮。教學思路清晰,知識點聯(lián)系緊密,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充分利用地圖,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從地圖中自己學習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抓住澳大利亞最突出的特點,用解疑的方式,把自然地理融入到特有現(xiàn)象中,讓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從動物的獨特性入手,引出位置特點;從發(fā)達的養(yǎng)羊業(yè),引出地形、氣候特點等,這種設計改變了學生學習國家地理的一貫結構,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完成新課標的要求。
本節(jié)課的不足:
1、師生活動仍不夠充分,學生回答問題的參與面不廣。
2、教學過程中應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探究,激發(fā)學生思考。
3、教學內容容量應結合學生實際,備課中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 改進措施:以后的教學工作中,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澳大利亞教學反思5
教材內容雖然是由教育專家組經過精心規(guī)劃設計的結晶,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重新整合教學內容,使內容的呈現(xiàn)順序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我根據教學目標,對《澳大利亞》的教學內容重組重構,圍繞三個非常形象的標題,用解疑的.方式,把自然地理融入特有現(xiàn)象中,讓學生知其然,還想知其所以然。從動物的獨特性入手,引出位置特點;從發(fā)達的養(yǎng)羊業(yè),引出地形、氣候特點等;最后通過“綜合活動”引導學生讀圖了解澳大利亞人口分布特點和主要城市的位置。這種學習框架的改變,使整節(jié)課的脈絡更加清晰,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也較自然、緊湊,教學目標得以較好的體現(xiàn)。實踐表明,盡管教學內容來源于教材,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對教材內容有所選取舍,科學加工,合理組織,使教學效果更優(yōu)化。
澳大利亞教學反思6
①、新課導入的效果明顯。
以澳大利亞特有動物和景觀圖片播放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提問:“這些動物和美麗的景觀位于哪個國家?”引入本節(jié)課的課題,再結合學校組織去澳大利亞的冬令營活動,設問:“如果我們現(xiàn)在(10月)去澳大利亞旅游,需準備什么季節(jié)的衣服?”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出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導入新課,形象生動,和學生生活相結合,在教學一開始就“點擊”到學生的興奮點.
、、教學過程中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探究,激發(fā)學生思考。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這一部分內容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在課堂上我說澳大利亞有一共有1。5億只羊而人口不到20xx萬,每個人平均八只羊,我剛說到這里,下面的學生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這個特別的感興趣,于是我就趁機擴張與澳大利亞有關的知識點,我看見大家聽的非常認真。下面我又叫學生講一下自己對澳大利亞了解多少?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的高,但是由于時間原因,不能讓大部分參與進來。
③、課件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強,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課件中我運用了大量圖片和相關視頻,可愛的動物,美麗的城市、逼真的卡通、直觀的地圖,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效果非常好。
當然,課后仍然感到有許多不足之處:由于時間原因,學生回答問題的參與面不廣。
澳大利亞教學反思7
在“澳大利亞”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為遵循“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理念,我從新課引入開始,就引導學生以讀圖的方式來學習,引導學生自學、思考、討論、交流等學習方式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回想這節(jié)課有如下特點:
1、新課以讀圖回顧舊知,引入新課的方式
以讀圖的方式回顧已經學習過的地區(qū)和國家,引出學生本節(jié)課所要學習國家澳大利亞,使學生在地圖上能初步形成澳大利亞的大致地理位置。
2、教學過程中以先學后練,以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自學文本、完成練習、探究交流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1)學生閱讀地圖和文本,完成填空練習,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閱讀能力。
(2)教材中的“活動”是由教育專家組經過精心規(guī)劃設計的結晶,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用好教材中的“活動”,活動是用探討的方式完成, 然后用解疑的方式,讓學生知其然,還想知其所以然。至此使“活動”層層深入,使學生的思維活動也隨之層層遞進,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掌握好的學習方法。
3、整節(jié)課采用了電腦課件的直觀演示,以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讓學生自己先從圖片上去體驗澳大利亞的相關知識,然后引導學生閱讀、探究、交流,使學生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探討問題,思維活躍,聯(lián)想豐富,教師也參與到學生討論過程中,走到學生中去,給予學生指導,幫助學生突破難點,與學生一起分享學習的樂趣,最終體現(xiàn)課改精神,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學內容來源于教材,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對教材內容有所選取舍,科學加工,合理組織,使教學效果更優(yōu)化。
4、充分注意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的密切結合,把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作為貫穿這一節(jié)的主線,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關系理念
通過對澳大利亞充分利用自然條件來發(fā)展經濟的討論分析,自然而然地形成要因地制宜發(fā)展經濟、人與環(huán)境要協(xié)調發(fā)展的價值觀念。
當然,課后仍然感到有許多不足之處:
1、師生活動仍不夠充分,學生回答問題的參與面不廣。
2、教學過程流暢,人地關系這一主線貫穿整節(jié)課,但在拓展學生視野方面做得不夠。
3、課后結尾時,讓學生來小結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比較平淡。是否可以在歸納的基礎上,設計課外探究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深入,視野更加開闊。
澳大利亞教學反思8
今天是學校組織的課堂教學研討課活動,進一步研究探索“五步三查”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本節(jié)課是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四節(jié)《澳大利亞》的第二課時,本課以學生展示和評價為主線,進一步認識澳大利亞這個國家,加深對“世界或化石博物館”、“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的理解。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通過繪圖、讀圖,深入分析、探究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
課后,領導和聽課教師也對本課進行了點評,使我受益匪淺。特總結幾點不足,有待今后教學中進一步研究、探索:
1、學習目標確立的不夠明確,沒有充分轉換師生的角色,學習目標設計的語言不夠準確和精煉。
2、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掌控的不好,前緊后松,學生準備過程時間過長,應控制在10分鐘以內,給學生充分的展示時間,也課堂環(huán)節(jié)更加緊湊、合理。
3、情感價值觀這一教學目標落實的不好,對于澳大利亞的環(huán)境保護問題只是在展示過程中提出,沒有進行更進一步的'拓展和討論。可以在教學中適當?shù)穆?lián)系我國的環(huán)境問題:如澳大利亞的農牧業(yè)發(fā)展過程和我國的四大牧區(qū)的發(fā)展相聯(lián)系,關注我國草場荒漠化過程中存在的環(huán)境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更進一步的引發(fā)思考,樹立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4、教師在教學備課時應更加深入的走進教材,研究教材,吃透教材,以做到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走出教材,走進生活,真正做到讓學生學會地理,學習生活中的地理。
澳大利亞教學反思9
《澳大利亞》這節(jié)課分了四部分來講,獨站一塊大陸的國家、“世界活化石博物館”、“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本節(jié)課分了一個課時來完成。
在講課之前,以澳大利亞國徽進行導入,從上面的兩個古老的動物,鴯鹋和袋鼠進行導入,引入了《澳大利亞》,圖片導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講“活化石博物館”時,通過一段材料,教師從旁引導學生從三方面來說,來鍛煉學生的文字概括能力,從而總結出澳大利亞成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的'原因;通過分析地圖資料,歸納總結A、B、C牧羊帶對應的地形、降水特征分別是什么,教學語言新穎,以“假如我是牧羊帶A的農場主,來介紹一下這個區(qū)域的地形和降水特征,看看誰能夠做一個稱職的農場主”的方式,進行提問,能夠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在講“分析冶金工業(yè)中心分布在沿海地區(qū)的原因”時,學生們大多數(shù)都能夠根據地圖資料來進行分析,結合已有知識,進行知識點的遷移,能夠將原因分析全面,說明這類題目,學生已經形成了答題思路。
聽了師父曹瑩老師的這節(jié)展示課。我發(fā)現(xiàn)我還有很多的不足。曹老師通過一段視頻導入,視頻內容基本涵蓋了澳大利亞的重點知識和特色,相比于圖片,能夠更加直觀,更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在講牧羊帶類型和其地形、降水特征時,我沒有進行引申,而曹老師講到了發(fā)展農牧業(yè)要因地制宜,以及因地制宜發(fā)展經濟對于國家經濟發(fā)展和環(huán)境的重要性。這節(jié)課總體來說,課容量比較大,講課內容需要詳略得當。以上是我需要來不斷提高自己的方面,我要不斷地努力、加油!
澳大利亞教學反思10
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發(fā)展,通過學習,學生在知識方面有所收獲固然不可或缺,但學習方法、學科思路的掌握更為重要。在“澳大利亞”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從教學引入開始,就引導學生從地理的視角來觀察,引起學生的思考,使人地關系這一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回想這節(jié)課做得較好的地方有:
1、新課導入的效果明顯。
以澳大利亞特有動物景觀圖片播放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提問:“這些動物主要分布在哪個國家?”,引入本節(jié)課的課題,再設問:“為什么澳大利亞有那么多的特有動物?這是不是和它的位置有關?”導入新課。這樣在教學一開始就“點擊”到學生的興奮點,導入效果很好。
2、教學過程中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探究,理順學習思路,激發(fā)學生思考。
“氣候特點”是初中地理較復雜的問題,有深度,通過講授讓學生掌握澳大利亞氣候特點的教學方法相對簡單,但這對學生今后的繼續(xù)學習不利。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的問題層層深入,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量也隨之層層遞進,最終自己逐步歸納出澳大利亞的.氣候特點,掌握學習方法、學科思路。在教學過程中,我從“澳大利亞七月等溫線圖”、“澳大利亞年降水量線圖”切入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已學過的知識推斷澳大利亞的氣候特點,然后設問“如果現(xiàn)在讓你考慮,你是否還是繼續(xù)選擇生活在澳大利亞中部?”引導學生進一步討論、分析,領悟氣候條件也是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之一,最后教師將學生的回答內容加以小結。這種將難點層層分解,引導學生思考、歸納的方法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將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學生參與、分析地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方向上,較順利地達成了教學目標。
3、在教學活動中多次采用小組討論、交流的學習方式,不僅關注學生個體、更關注群體的學習參與程度,注重參與面。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我盡量關注到每一小組的討論質量,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當然,課后仍然感到有許多不足之處:
1、師生活動仍不夠充分,在時間安排上有點前松后緊;
2、經過精心設計,我的教學過程非常流暢,人地關系這一主線至始至終貫穿整節(jié)課,但在選材上有些拘謹,在拓展學生視野方面做得不夠。
課后我多次對這節(jié)課進行反思,如果在結尾時,讓學生利用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來解決 “為什么澳大利亞有那么多的特有動物?”也許不僅僅能做到前后呼應再形成一個高潮,還能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深入,視野更加開闊。所有這些,將鞭策我在今后的教學中繼續(xù)探索,精益求精。
澳大利亞教學反思11
我在對澳大利亞的教學處理上采用了如下的教學方法:首先是關于澳大利亞特有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及經濟發(fā)展特點;其次,結合澳大利亞的養(yǎng)羊業(yè),分析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把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作為貫穿這一節(jié)的主線,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間相互關系的能力創(chuàng)造條件,回想這節(jié)課做得較好的地方有:
1、新課導入的效果明顯。
以澳大利亞輪廓及悉尼歌劇院為背景和特有動物景觀圖片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讓學生認識澳大利亞的`國旗,并聯(lián)系本國的國旗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出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導入新課,形象生動,和學生生活相結合,在教學一開始就“點擊”到學生的興奮點,導入效果好。
2、教學過程中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讓學生探究,激發(fā)學生思考。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這一部分內容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特別是分析養(yǎng)羊業(yè)發(fā)達的原因。因此,先提出澳大利亞的養(yǎng)羊業(yè)的世界地位,再利用澳大利亞的氣候分布圖,地形圖等圖表,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出澳大利亞養(yǎng)羊業(yè)發(fā)達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讀圖能力,掌握好的學習方法。此外,引導學生進一步討論、分析,領悟氣候、地形等自然條件也是影響澳大利亞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主要因素。最后教師將學生的回答內容加以小結。
3、樹立學生正確的人地關系理念,利用澳大利亞有許多特有的動物,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和動物和諧相處,樹立正確的人地關系理念。初中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強,有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課件中我運用了大量圖片,可愛的動物,美麗的城市,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效果非常好。
當然,課后仍然感到有許多不足之處:
1、師生互動仍不夠充分,問題的設計不夠老練,學生的興趣沒被充分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參與面不廣。
2、教學過程流暢,人地關系這一主線貫穿整節(jié)課,但在拓展學生視野方面做得不夠。
通過這節(jié)課,我了解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鞭策自己不斷學習和提高。
【澳大利亞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澳大利亞》教學反思06-29
前后教學反思《前后》教學反思11-13
《孔乙己》教學反思 孔乙己 教學反思02-09
教學反思06-16
《》教學反思05-16
教學反思10-21
學前教學教學反思06-28
教學dtnl教學反思12-26
故事教學教學反思07-07
初中教學教學反思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