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2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fā)現(xiàn)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識字2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識字2教學反思1
【教學背景及理念】
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課堂上,教師把微笑帶進教室,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生的思維無拘無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展開想象的翅膀,敢于探索未知的領域……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從而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蹲R字2》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識字課。本課借鑒傳統(tǒng)“三字經”的語言形式,利用傳統(tǒng)《三字經》押韻上口、好讀易記的特點,將識字寫字教學與愛長輩、愛家庭的教育融為一體,并賦予愛的教育以新的內涵。這篇韻文節(jié)奏感強,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朗讀積極性很高,正確流利地朗讀比較容易。文章所蘊涵的愛的教育不容我們老師忽視。特別是現(xiàn)在的小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愛他人。我們老師首先就應該要讓孩子們懂得如何愛父母、敬長輩。因此,在學生熟讀課文、熟記生字的基礎上,我又把教學重點放在大致理解課文內容上,引導他們感悟愛長輩、愛家庭。新課標強調,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課堂上,我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自讀自悟,放手讓學生去說,讓他們敢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讓他們主動質疑、學會質疑,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努力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案例描述】
《識字2》將識字寫字教學與愛長輩、愛家庭的教育融為一體,并賦予愛的教育以新的內涵。新課伊始,我從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入手,采用多種形式朗讀,營造寬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緊接著,進行識字教學。然后,在學生熟讀課文、熟記生字的基礎上,我又把教學重點放在大致理解課文內容上。讓學生自讀自悟,說說從這篇韻文里讀懂了些什么,再讓他們提出不懂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在質疑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提問很有針對性,而葉健斌小朋友的一個建議更是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
片段一:激發(fā)興趣,初讀課文
1.師范讀韻文。(部分學生跟著輕聲念)
2.師:你們也想讀一讀這么好聽的兒歌嗎?(生:想。┠蔷陀媚阆矚g的方式讀吧。
3.生自由練讀。
4.師:你覺得哪些字、句子比較難讀?跟老師一起讀一讀。
生1:“家務事,愿承擔”比較難讀。(師生共同正音)
生2:“父母教,認真聽,做錯事,即改正”比較難讀。(師生共同正音)
生3:老師,我有個發(fā)現(xiàn),“父母教”的“教”,就是“教室”的“教”。
師:你說得很對,真會發(fā)現(xiàn)!
5.師:解決了難讀的字,咱們再讀讀課文,讀通句子,選擇你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生自由練讀)
6.師生對讀。(師讀:小朋友──生接讀:正年少──)
7.同桌同學對讀──小組進行對讀。(感受三字韻文的韻律美)
8.師:你還想怎么去讀?和學習伙伴商量商量。
。ㄉ械呐氖肿x,有的動作表演讀,個個都興高采烈的樣子)
片段二:讀中感悟
1.師:你從這篇韻文里讀懂了些什么?把你的感受說給大家聽聽吧。
生1:我讀懂了小朋友要尊敬長輩,懂禮貌。
師:對呀,“尊長輩”就是要尊敬長輩,尊重長輩。平時在家里,你是怎么做到尊敬長輩的呀?
生A:爺爺奶奶來了,我給他們倒茶。
師:你真是個孝順的孩子!
生B:見到叔叔阿姨,我會向他們問好。
師:真有禮貌呀!
生2:我讀懂了如果我們做錯了事情,就要改正。
師:是的,做錯事情,應該馬上改正。知錯就改還是(生答:好孩子)
生3:我知道了要經常幫媽媽做家務,洗洗碗筷,掃掃院子。
師:對呀,書上說家務事──(生:愿承擔)平時你都幫爸爸媽媽做過哪些家務事?
生:我?guī)蛬寢寬哌^地。
生:我?guī)湍棠滔赐闲?/p>
生:我?guī)蛬寢屜赐,洗菜?/p>
生:我還幫媽媽洗過衣服呢!
……
師:真能干!你們都是愛勞動的孩子。爸爸媽媽平時工作那么辛苦,你們能幫助他們干點家務,減輕他們的負擔,真是不錯呀!
2.師: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
生1:什么叫“長輩”呢?
師:誰來幫他?
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是長輩。
師:輩分比我們大的人就叫長輩,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阿姨等,他們都是我們的長輩。
生2:“態(tài)度好”是什么意思呀?
師:課文里說什么時候要態(tài)度好呢?
生:長輩錯,要提醒。態(tài)度好,心意誠。
師:長輩做了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有禮貌地提醒。長輩們也有范錯誤的時候,他們做錯了,你怎么提醒呢?來演一演。
生:我會輕輕地跟他們說。
生:我會很有禮貌地提醒他們。
師:對,長輩們做錯了,就應該像剛才兩位同學說的那樣,有禮貌地、誠懇地提醒他們,這樣就是態(tài)度好。
。ㄕ攲W生討論得熱鬧,葉健斌小朋友高高舉起了手。他站起來說:“老師,我有個想法。我可不可以給這篇韻文加個題目呀?我心里一怔,這一點我還真沒想到呢。腦子一轉,識字2沒有題目,這是個很不錯的想法。于是,我馬上抓住這個機會,讓學生給“識字2”加個題目。)
師:哇,你的想法真的很棒!“識字2”沒有題目,我們正好可以給它取個名字呢!你想給它取什么名字?(葉健斌略加思索,說一時還想不出來,想聽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
師:那我們大家一起來想想,給這篇韻文取個題目,好嗎?
。ㄉS躍欲試)
生1:我想給它加個“懂禮貌”的名字。
生2:我想讓它叫“三字歌”。
師:為什么這么叫?
生2:因為這則韻文跟我們念過的“三字經”很像,都是三個字三個字在一起的,所以就叫“三字歌”。
師;不錯,你很會觀察,也很有想法。
生3:我想給它取名為“好孩子”。
師:真不錯,大家給這篇韻文取了那么多好名字,你們覺得哪個名字最好呢?
生(葉健斌):老師,我覺得取“好孩子,人人夸”這個題目最好。課文講的`就是怎么樣做一個好孩子。
師:是呀,你們也都想做一個人人夸的好孩子吧。好,我們就把“識字2”這篇韻文取名為“好孩子,人人夸”。(鼓掌通過)
【教后反思】
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再是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教學,而是充滿活力的、不斷生成的、開放式的教學。怎么樣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呢?從以上《識字2》這一課的教學片段可以看到,我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主動質疑,學會質疑,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從而使整堂課充滿著活力。
。ㄒ唬┘ぁ盎睢睂W生的思維,鼓勵創(chuàng)新
首先,我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努力營造寬松、和諧、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敢讀、敢說、敢問、敢答。如“你們也想讀一讀這么好聽的兒歌嗎?(生:想。┠蔷陀媚阆矚g的方式讀吧!”“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你的想法真的很棒!”等等話語,無不在激勵學生。有了一個輕松、和諧、質疑的環(huán)境,孩子們才會大膽地想、盡情地說,不斷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
其次,教師少問,鼓勵學生多問。課堂上,讓學生多問,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課教學中,教師的提問精而少,如片段二中只有兩處重點提問──“你從這篇韻文里讀懂了些什么?”和“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而重
識字2教學反思2
本單元是以“傳統(tǒng)文化”為主題的四篇課文,本文是一首以我國傳統(tǒng)佳節(jié)為題材的韻文。傳統(tǒng)佳節(jié)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兒女的家國情懷,連接著中華兒女的精神血脈,也承載著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古老文化。
根據(jù)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抓住本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以下說我的教學設計理念:
在學習本文之前,我想通過圖片的形式,讓學生直觀、形象地去感知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熱鬧、喜慶。從而,了解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時間、習俗活動,再去感受傳統(tǒng)節(jié)日中蘊含的文化底蘊,懂得要傳承優(yōu)秀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
本課的導入語是:“同學們呀,剛才老師從教室門口就看到你們臉上洋溢著微笑,你們此時的心情愉快極了,現(xiàn)在呢,老師想讓同學們帶著這份愉快的心情來傾聽一首兒歌,我們開始吧!”以兒歌的形式,讓學生從歌聲中探索聽到了什么,說一說?能知道它是什么節(jié)日時唱的嗎?從而進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認為我在導入語的運用上,缺乏銜接語。并在多媒體出現(xiàn)故障時,缺乏教育機智,這是我今后需要改進的地方,并學會預設可能發(fā)生的事情的解決措施。
在“我會認生字”教學方面,我應該多方面、全方位地去讓學生練讀,并采取多樣化的形式認讀生字,從而促進學生的認讀能力。在讀詞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應該先讓學生齊讀這樣有利于優(yōu)等生帶動后進生的學習。以后,我會注意對生字加強練讀的多樣化學習。
在進入課文品讀環(huán)節(jié),通過老師范讀、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課文中提到的幾種節(jié)日,并用橫線畫出來。接著,我讓學生觀察圖片,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猜測圖片描述的是哪個節(jié)日,然后讓學生說出完整的句子,最后老師出示課文內容,并齊讀,從中你知道節(jié)日的習俗活動有哪些?這個節(jié)日是在哪一天?以這樣的設計,來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和對節(jié)日的了解程度。
最后,提示學生看最后一句和開頭,說說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和聯(lián)系,引起共鳴。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我通過問題讓學生鞏固課文:說說本文所介紹的這些節(jié)日有哪些民俗活動?這樣有利于學生對本課重點的掌握和吸收。讓學生齊讀,老師出示劃分節(jié)奏的課文,一起練習。
在拓展延伸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三個問題,從易到難,從淺入深進行解決,我還讓學生說一說除了本課學習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外,你了解的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及習俗還有哪些?抓住要點,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從而,抓住本課教學的難點,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樂趣。在最后的學寫生字環(huán)節(jié),我從讓學生觀察字形、結構、占位入手,分析字的框架,需要注意的筆順寫法,并讓學生在書本上描紅練習,使學生牢記生字的正確書寫。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沒有讓學生多練習領讀,是我需要改進的地方。以上是我對本節(jié)課的反思,我會在教學上多多反思問題,并及時解決。
識字2教學反思3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堂課我用看一看,猜一猜的方式開始,一下就把孩子的眼光吸引過開了。我先出示了一個人的圖畫,小朋友一下就猜出是“人”字,問他們是怎么猜到的,小濤說:“圖上人走路的樣子像一個人!毙∨笥言诓粩嗫磮D說話的過程中,觀察能力越來越強了,心里一陣高興。隨著圖上人數(shù)的增多,孩子的學習興致也隨之上升。從他們高高舉起的小手中就可以感受到他們對今天的學習內容很感興趣。通過看圖,學生不僅認識了字,而且讀懂了字的含義,雖然沒有明講,我相信他們對會意字一定有了一定的認識。
《識字七》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有一定困難的,小詩的后一句“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焙茈y理解。我先講了《螞蟻搬小青蟲的故事》,可宇豪居然說“把黃土種在地里就會變成金子!睍灥!一定是受了《木偶奇遇記》中故事情節(jié)的影響。怎么辦呢?我想起了體育節(jié)上的事,就問小朋友我們班是怎么取得雙人跳繩、三人四足的游戲的勝利的?小朋友都能說到是參加比賽的同學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贏的。就順水推舟告訴他們這兩句話也是這個意思。第二堂課中我又補充了一些句子“眾人拾柴火焰高。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通過反復的讀,學生能讀懂了,我才松了一口氣。
《識字7》的內容較前面兩課略顯難了點,特別是理解兩首兒歌,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我結合課文插圖和學生的'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整體上有個感知,這也給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起了引領的作用。
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情景教學最能激發(fā)學生的欲望,所以在本課中,我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和學生一起探討書中的知識。課伊始,我給他們猜字謎,從字謎中由淺入深講解對生字組成詞語的意思,并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三個生字的結構,有什么異同點,學生通過對比,基本都能說出藏在字中的奧秘,體會了中國造字的博大精深。學生在課中的表現(xiàn)興趣是可想而知的,他們紛紛舉起小手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特別是對兒歌的理解,在熟讀的基礎上,學生更能發(fā)揮自己的水平,知道了團結力量大、做事要齊心協(xié)力,再大的困難都可以克服的道理。學生有了前面的學習方法,學習經驗,之后學習“木、林、森”以及兒歌的內容,我并沒有放很多的時間在上面,而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體會,效果也不錯。
但是畢竟是低年級的孩子,他們年齡小,生活經驗少,有時回答的問題也是答非所問,個別的在整堂課中都保持“沉默”,因此教學時,不能只顧趕課,而忽視了那些“沉默”的學生,應該多給這些孩子愛的陽光,讓他們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識字2教學反思4
這一篇識字以詞串的方式展現(xiàn)了桂林山水的全貌,讀起來瑯瑯上口,韻味十足。
為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在預習時讓孩子們閱讀了《補充習題》上的(《桂林山水》節(jié)選),我抓住學生迫切想去暢游一番的心理展開了教學。
先從桂林的水入手,讓學生說說“你看到的桂林的水有什么特點?”因為有了先前的助讀,他們的回答很積極,有孩子說“桂林的水很綠”,有孩子說“桂林的水很清”,“那么哪個詞能表現(xiàn)出桂林的水綠?”學生說“碧水”,再讓學生欣賞欣賞“碧水”,這樣,在看圖、說話、理解、朗讀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碧水”的體會。同時,我相機教學了“碧”。運用同樣的方式,我教學了“倒影”,學生體會了桂林的水很清,同時,隨文識記了“影”!霸陬I略了桂林的水清和綠后,我們一起去欣賞桂林的秀峰吧”,我將第一和第三行詞串聯(lián)系起來進行教學,指導讀準“象鼻”“駱駝”和“筆架”的'字音,再結合圖片,一一對照欣賞,使學生明白這三座山名稱的由來!氨恰笔潜菊n生字中最難寫的一個字,我采用形象記憶的方式:“自”就好像是鼻梁和鼻頭,“田”就好像是鼻孔,下面的部分就好像是人中。這樣,將復雜的字形形象記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也提高了識字效率。
識字二的詞串都學完后,我示范以小導游的介紹的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積累、運用的能力。
識字2教學反思5
學習目標
、贂J“棋、彈”等11個生字。會寫“胡、戲”等8個字。
、谡_、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體會詞語的節(jié)奏感。
③留心觀察校園生活,體驗校園生活的多彩與樂趣。
課前準備
① 物投影儀。
② 展示校園生活的課件。
、 輕音樂磁帶。
、苌、詞語卡片。
第一課時
看圖引入
、 展示學校生活的圖片(可做成課件),學生邊看邊議,說說圖上都畫了什么。
、 說說自己的學校生活,以及對學校生活的感受。
學習生字
① 借助圖畫讀本課詞語,畫出要求認識的生字。
、 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同學互讀互聽,相互正音。
③ 出示生字卡片檢查生字的讀音,重點讀準“琴”(前鼻音)和多音字“模”。
④ 搶答游戲:下面的字你會認了嗎?(出示沒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 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咱由交流識字經驗,總結識字方法。如,“戲”字用“加一加”的方法或者熟字“雞”換偏旁的方法來識記。特別注意“琴”字的下面是“今”,不是“令”。
看圖讀詞
、 小組合作學習,找一找:哪些詞語在圖畫中能找到?再讀一讀。(難點:“觀天氣”,引導學生觀察圖畫,知道一個女孩在做記錄,一個男孩在觀察百葉箱中的溫度表。)
② 哪些詞語是圖中沒有的?找出來讀一讀。
③ 再次練讀詞語,朗讀展示:喜歡讀哪一行就讀哪一行。
指導書寫
本節(jié)課指導學生練寫“胡、戲、棋、鋼”四個字。
、 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描紅。
、诮處煼秾懀瑢W生臨寫。
胡:左高右低,左右寬窄基本相等。
戲:左窄右寬,左短右長;“又”的捺變點。
棋:左邊的木字旁捺變點,右邊的“其”,中間是兩橫。
鋼
:金字旁的豎鉤起筆不要超過第二橫。
、塾脤嵨锿队皟x展示學生寫的字,評議。
第二課時
復習字詞
、 自己讀詞語,如有不認識的.字,向同學請教。
、 指名讀詞語,看誰讀得正確,讀得有感情。
、 同桌互相讀生字,互相檢查。
④ 用生字卡片檢查認讀生字情況,開火車讀。
誦讀詞語
、 老師配樂范讀。
、 學生評說老師的范讀。
老師提示:
a.要邊讀邊想像,讀每個詞語都要讀出一個畫面來。
b.要讀出詞語的韻律。
③學生有滋有味地練讀詞語。
指名學生讀第一行詞語,相機評議,最后齊讀。
、 主讀后面三行詞語。
a.學生自由讀后三行,結合圖畫,邊讀邊做動作邊體會。
b.指名讀。喜歡讀哪行就讀哪行,學生讀后可以提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為什么喜歡這行詞語?為什么要這樣讀?鼓勵學生個性化的思維和語言。
c.男女生比賽讀。
指導書寫“觀、彈、琴、養(yǎng)”
、 學生觀察范字,描紅。
② 教師范寫,學生臨寫。
重點提示:
觀:左窄右寬,左短右長,左邊“又”字捺變點,右邊“見”字的撇不宜長,豎彎鉤要舒展。彈:左窄右寬,左右長短基本相等。
琴:上邊的兩個“王”字要寫扁一些,中間的撇、捺要舒展。
養(yǎng):中間的“豎撇”要一筆寫成,不要中間寫個“王”,下面寫成“介”。
、蹖W生找學習伙伴互相欣賞別人寫的字,提出改進建議。
讀讀說說
學生先讀一讀課后的“讀讀說說”,理解題目的意思,再來個“生字開花”。比一比看誰說得多,說得多,從中理解字的意思并積累詞語。
拓展活動
學校還有哪些有趣的活動?把自己知道的說給同學聽。
識字2教學反思6
《識字2》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識字課。本課借鑒傳統(tǒng)“三字經”的語言形式,利用傳統(tǒng)《三字經》押韻上口、好讀易記的特點,將識字寫字教學與愛長輩、愛家庭的教育融為一體,并賦予愛的教育以新的內涵。這篇韻文節(jié)奏感強,讀起來瑯瑯上口。但識字寫字是依然是我們一年級教學的重中之重。新課標對識字、寫字教學提出了這樣一個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我想,學生也只有在感興趣的基礎上才會產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因此,本課的教學中,我時時注重激發(fā)學生興趣,處處催化學生的情感,讓他們玩得不亦樂乎,學得不亦樂乎。我覺得自己在教學中有幾處處理的不錯,可以稱為亮點:
1、一開始,我迎合學生愛表現(xiàn)的心理需求,創(chuàng)設了進行背誦《三字經》的環(huán)節(jié)。一下子學生就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興奮點一下子就被激發(fā)出來了。
2、生字的音形義教學比較扎實,而且都有所側重,如字音就側重于平、翹音和前后鼻音,并讓學生當小老師領讀等各種形式鞏固讀音。記憶字形方面不僅引導學生回憶曾學過的識字方法,還教給學生編順口溜、組詞等記字方法。通過組詞就是理解字義的好辦法。
3、教學過程中,通過自由讀、開火車讀、男女生讀、齊讀、拍手讀等多種讀的形式,加深學生對生字及三字歌的'認識和理解。在情感朗讀中,教師適時的指導和激勵讓學生大膽質疑,對三字歌內容的理解進一步得到了升華,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火花。
4、一年級學生天性好動,在長達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注意力很難持久,小組比賽正好“投其所好”,刺激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在各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小組競賽,既培養(yǎng)學生集體榮譽感,也讓他們個個能精神飽滿,愉快主動地鞏固知識。
5、以語言訓練來總結全文,注重讀寫結合。
教學總是一個充滿遺憾的藝術,在這篇識字教學中也有幾處沒有做好的,如:由于前面讀字音和讓學生質疑三字歌內容花了不少時間,致使后面時間不夠,所以雖然安排了寫字的環(huán)節(jié),但最終因時間關系大大縮水,使得寫字有點走過場,沒有有效的保證寫字時間。
作為低段的識字教學課,如何實現(xiàn)平均每課的識字量達到13-15個生字的目標,保證讀寫真正落實到位,創(chuàng)建有效的識字教學?這個問題將引發(fā)我的思考和對識字教學方法及識字教學課堂的管理的探索。
識字2教學反思7
進入二年級,教室里沒有了多媒體,對于《識字2》中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距甚遠如何讓學生理解這些詞語,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情感成了我教學時的難點。為了突破這些難點,我作了如下嘗試:
1.圖文對照,讓學生自讀,把自己不理解的詞提出來,把已經讀懂的.也告訴大家。我根據(jù)學生的疑惑相機解釋。有些詞語,我還采用造句的形式來理解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通過誦讀來理解詞語。我想學生理解了詞語,自然會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理解。朗讀的指導我借鑒了網(wǎng)絡上其他老師的做法,要求分別是:第一行讀出一些美麗;第二行讀出一些壯觀;第三行讀出一些熱鬧與歡樂;第四行讀出一些自豪。
3.對于生字詞的學習,我還是采用《識字1》的方式,把同一類結構的字詞放在一起學習,重點放在了生字的書寫上。通過比較,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寫好關鍵筆畫,從而帶領寫好整個字。
識字2教學反思8
今天教學了識字2的字詞。放棄了以前的教學方式,沒有進行韻文的朗讀教學,直接進行教學的字詞的教學。也沒有運用課件,直接用粉筆和黑板進行教學。
識字2生字很多,又全是體育運動項目,如果直接運用配套光盤會讓孩子們在聽中學會了生詞,而自己對生詞并不能有直觀的識讀理解。所以教學時我采取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學生自學為主,發(fā)現(xiàn)不會的提問共同解決,說得規(guī)范一點就是運用了自主學習的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來引導學生在認識各項體育運動的同時學習生字新詞。這一過程用了兩課時,才完成了本課二十個生字、十二個新詞的`教學。關于“詞串”的朗讀以及后面的新詞鞏固還要再用一課時,想讓孩子們在對新詞已經認讀的基礎上跟著配套光盤再進行朗讀指導和進一步理解鞏固。
主要的教學過程如下:
一、學生自學生字新詞
要求自己把識字2中的詞讀準,找出自己不會讀的或覺得讀不準的詞提出來與同學商量。
學生主要找出“競走”、“鉛球”、“鐵餅”“標槍”這幾個詞。引導學生認讀后,學生再讀生詞,找找哪些自己認為最難寫,或不易記得的逐一分析講解。
二、師生共同分析生字新詞。
學生提一個我們就分析一個:基本過程:先說說這是什么運動,到圖上找出來,會模仿的就自己模仿理解。再根據(jù)字的特點進行分析,學習生字,以熟字和部首相結合幫助學生認清并記牢。學生自己描紅,學好一個描紅一個,沒有描紅的就在黑字上跟寫。
難分析的字有這些:足、走、以及足字旁的區(qū)分,其他的基本可用熟字來學習生字。()如:跳,桃把木字旁換成足字旁。遠是二兒走遠了。標:木二小就是標,標槍的標。槍:木加倉,就是槍(當然得先把倉進行分析書空)擊:二被山穿透了等等。
三、學生鞏固。
描寫習字冊。
識字2教學反思9
《識字2》是一篇識字的韻文,所學的詞語都是描繪天安門廣場國慶大典的盛大場面的,具有時代氣息。節(jié)奏鮮明,聲律協(xié)調。
這篇課文生字多,而且前后鼻音也很多,所以生字的讀音是教學的一個重點。這篇韻文,詞語的理解也是一個重點,特別是“大典、檢閱”這類詞語,學生很難明白。我在教學時,通過檢查學生的生字讀音來強調音準。對于“大典、檢閱”這個詞語,我通過讓學生看圖,說圖,讓學生了解國慶大閱兵,中央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檢閱中國人民的海陸空三軍,來感受他們的威武雄壯。學生通過觀看后說:解放軍非常神氣,很威風。他們的.隊伍非常整齊。在次基礎上,我讓學生朗讀第二行詞語“大典檢閱海陸空”,讀出解放軍的英雄氣概。對于生字的教學,我主要是穿插于韻文中,比較隨機?傊,這篇韻文像開快車一樣匆匆忙忙地過了,學得有點浮躁,所以有很多不到位之處,如:教學“城”這個生字,我只強調了讀音是后鼻音,沒有講它的結構和意思,蜻蜓點水。詞語的理解基本是老師在講述,留給學生的機會很少,遏制了學生的主動發(fā)展。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3》教后反思
開學第一課習慣篇的教學,由于一改傳統(tǒng)式的看圖說話、模仿操練,以學生朗讀活動替而代之,也給我自己帶來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快樂。在朗讀活動中貫穿讀書姿勢的訓練與讀書品質的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也隨之高漲,朗讀能力也在自己練習與欣賞同伴中不知不覺提高了。綜觀全課,在沉浸于教學快感的同時,也給我留下了很多的思考。
一、習慣篇教學要有“整體意識”
以往的教學中,我總是拿起書來對著“習慣篇”就開講。孩子們不是很感興趣,自己也認為只是走過場,讓孩子們知道一下而已。其實內涵并不如此簡單,而教法更不能如此應付。在這一課“習慣篇”的教學前,我認真地通讀了全篇教材,作了全面的梳理。梳理中發(fā)現(xiàn),朗讀背誦是本學期語感培養(yǎng)的重點所在,而教材的開篇也正安排了“勤于朗讀背誦”的習慣要求。這正體現(xiàn)了教材編者在編寫教材時有著強烈的整體意識。作為教者,讓這種整體意識決定自己的教法,顯得更為重要。這就決定我們不能僅僅把“習慣篇”當作說話課來教,也不能僅僅只著眼于課本上的幾幅圖,應該著眼于全冊教學,甚至更遠。正是由于這樣的認識,我讓學生從全冊書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篇去練習朗讀。有選擇必定也有通覽、有比較,孩子們在通覽、比較的選擇中也會不知不覺地進行朗讀。
二、在習慣實踐中培養(yǎng)朗讀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的低年段閱讀要求中有這么一條: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朗讀也是閱讀的一種方式,因此可以細化成:喜歡朗讀,感受朗讀的樂趣!罢Z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對于“勤于朗讀背誦”這一習慣篇的教學,我的語文實踐就是——朗讀比賽。學生在自主選擇課文的基礎上練習朗讀,又在比賽中大膽展示自我。朗讀者不僅能熟練流利地朗讀課文,有的還加上了適當?shù)奶崾菊Z,更有兩位同學已經把《青蛙看!、《鄉(xiāng)下孩子》背得滾瓜爛熟,背誦起來聲情并茂。這正是因為在朗讀的實踐中興趣被大大地激發(fā)出來。而聽者,也在欣賞別人朗讀時,來了興趣。記得課堂上采取的非點名,自愿者上臺的方式。一開始寥寥無幾,而到后來每次都有很多同學要求上講臺前朗讀。學生的朗讀興趣在活動中高漲起來,朗讀水平也產生了向優(yōu)力,有了提高。
識字2教學反思10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年級的'教學重點。小學一年級應該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給學習的愿望。因此,識字教學必須博采眾長,綜合、靈活應用多種識字方法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開發(fā)識字潛能。在這節(jié)課中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編一編。讓學生自己編字謎編故事,幫助記住漢字。如學習“寶”時,一個學生就編出了字謎:家里藏了一塊玉。(寶)
2、找一找。在學過的生字中,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比較、發(fā)現(xiàn),給字歸類尋找學習規(guī)律。
3、比一比。比較“已”和“己”。
4、換一換。通過換一換偏旁計生字。如:請-情-清-晴-精-睛,通過換偏旁比較,學生既明白了形旁表意,有記住了這一組形近字。
5、賽一賽。利用學生的好勝心,激起學生學習積極性,比一比誰認得字多,讓學生開展認字比賽。
識字方法多種多樣,只要教師放手讓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創(chuàng)造性的識字,就會驚喜的發(fā)現(xiàn)孩子的思維之廣闊。
識字2教學反思11
《識字2》是一篇美麗的韻文。描繪了美麗的荷塘景色及塘中可愛的小青蛙在荷塘快樂地歡唱。學生非常喜歡課文,喜歡童話般的畫面。
在學文時,我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圖畫,用自己的話來說說自己看到了什么。在學生自己說話的基礎上,老師進行適當?shù)狞c撥,可以說誰在哪里干什么。學生很樂意聽愿意說。在學生明白圖意后,引出本課的文本內容。老師用優(yōu)美的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的情境:讓我們在一個美美的荷塘邊學習這篇韻文。
在學文時重點抓住數(shù)量詞“萬”“千”“百”“十”,逐行找規(guī)律,學生發(fā)現(xiàn)每行的首字都是數(shù)量詞,這些數(shù)量詞我結合圖畫幫助學生理解,指的是數(shù)量的多與少,而不是精確的多少。學生看圖,一目了然。知道了每種事物的多與少,學也在朗讀中盡情地表現(xiàn)著。比如:學生朗讀“萬片荷葉”時,讀重音“萬”,有的.學生還賦上豐富的表情:有的瞪大了眼睛,有的笑瞇瞇地,有的一副驚訝的樣子……真的很完美。因此,我覺得在學生的朗讀指導方面,結合圖,再學文,不失為一個妙招。在朗讀“一個合唱指揮家”時,我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了解聽音樂會,看演唱會,問學生你覺得指揮家在臺上,你覺得神氣嗎?學生自然異口同聲:神氣。這樣,學生把最后一行讀得十分到位。
識字2教學反思12
《識字2》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識字課。該課借鑒傳統(tǒng)“三字經”的語言形式,利用傳統(tǒng)《三字經》押韻上口、好讀易記的特點,將識字寫字教學與愛長輩、愛家庭的'教育融為一體,并賦予愛的教育以新的內涵。
這篇韻文節(jié)奏感強,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朗讀積極性很高,正確流利地朗讀比較容易。文章所蘊涵的愛的教育不容我們老師忽視。特別是現(xiàn)在的小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愛他人。本課教學我我從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入手,采用多種形式朗讀,師生對讀、生生對讀,男女生分讀等方式,營造寬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孩子們在朗讀中讀懂詩文。孩子們也一遍一遍地讀著,樂此不疲。孩子們那么喜歡讀“三字經”,何不讓他們自己也來編一編。
于是在讓孩子說好怎么樣才是有禮貌的孩子后,我讓孩子們把內容編成三字經,有些孩子是這樣編的:
小朋友,正年少,尊長輩,懂禮貌,爺爺早,奶奶好,父母走,說再見。
小朋友,正年少,尊長輩,懂禮貌,老師早,同學好,對不起,沒關系。
在讓孩子們說完你會做什么家務事后也讓孩子們自編三字經:
家務事,愿承擔,洗碗筷,掃庭院,自己事,自己做,洗手帕,穿鞋子。
家務事,愿承擔,洗碗筷,掃庭院,擦桌子,倒垃圾,不叫苦,不叫累。
我還鼓勵他們讀讀、背背自己編的三字經,使孩子們在快樂中學到了知識,學懂了道理,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
識字2教學反思13
課堂上的彩點1:識字2的詞串跟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學生對這些內容非常熟悉,在教學的時候,讓學生演一演的環(huán)節(jié)學生非;钴S,而且上臺表演的學生把穿衣,下床,刷牙,洗臉,用餐表演的都非常到位,然后我們又唱著國歌再現(xiàn)了升旗儀式,又做了一遍早操,學生對這種動手的學習方式能始終保持興奮的狀態(tài),這讓我聯(lián)想到我們平時的教學,總教育學生讓學生上課要專心,注意聽講,對做小動作和走神的.學生總是橫加指責,埋怨學生本身自控能力太差,看到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表現(xiàn)的那么興趣濃厚,沒一個走神的,沒一個發(fā)呆的,沒一個做小動作的,看來我們的課堂教學方式需要改進,多讓學生能動手實踐。
課堂上的彩點2:課堂教學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猜一猜的游戲,現(xiàn)在黑板畫一個圓,讓學生猜,我要讓圓變成什么,學生猜的東西好多,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然后我在圓形的基礎上繪制了太陽、鬧鐘、小鳥。學習了太陽、鬧鐘、小鳥的讀音和字形,分析的筆順,當我把圓變成太陽、鬧鐘、小鳥的時候學生很驚奇,發(fā)出驚嘆聲,在猜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表現(xiàn)非常踴躍,問題沒有難度,讓學生去猜,沒有限制和約束,所以學生猜的盡興,猜得盡情。豐富了詞匯。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課堂環(huán)節(jié)中經常能設計這樣激發(fā)孩子好奇心的設計,孩子們又怎么會走神呢。
課堂上的彩點3:在學習完了本課內容以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把詞卡發(fā)到學生手里,讓學生上來排排隊,按照先后順序排列詞語,這樣不僅讓學生了解了科學合理的生活常規(guī),也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了鞏固,隊伍排好了以后再讓學生讀一讀加深,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是快樂的,也是最有效率的。
本課中還需要加強訓練的內容有:鳥的筆順和書寫,牙的書寫。學生寫的不好看,記不住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的間架結構安排不當,都需要再次訓練。
思考:自從教識字1開始,腦子里就不斷的想,書寫最好單獨指導,硬筆書法其實是門藝術,指導學生寫漂亮的字不僅愉悅別人也同樣愉悅自己,但是如果把寫字作為一門藝術去指導,去訓練,就需要花費的時間精力多些,問題是是否有這個必要,學生今后要學習大量的生字,是僅僅讓學生做到整潔就行呢,還是讓學生在美觀上下功夫,我一直不喜歡在教學課文的同時指導生字的書寫,我覺得生字的書寫和課文教學應該分開,單獨指導。不會打亂課文教學的內容,讓課文內容的教學連貫起來。而且生字的書寫要在筆畫和間架結構上去感悟,我這里強調的是書寫漢字就應該專一的去研究怎樣寫好這個字。字要寫好,靠練習,靠悟性。
識字2教學反思14
單元教學目標:
1.會認57個生字,會寫46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夠背誦《一株紫丁香》。
4.通過學習使學生喜歡積累詞語,體會詞語的節(jié)奏感。體會師生之間的深厚情感。建立自信心,懂得用適當?shù)姆绞秸故竞捅憩F(xiàn)自我,懂得應當為別人服務。知道時間的寶貴,懂得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
5.留心觀察校園生活,體驗課余生活的多彩與樂趣。
識字2
教學要求:
1、會認“棋、彈”等11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會寫“胡、戲”等8個生宇。
3、了解學校豐富多彩的生活,培養(yǎng)正當?shù)呐d趣愛好。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
教學方法:合作識字,自主、合作朗讀。
課前準備:放大的教學掛圖或投影片或CAI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齊讀導語。
同學之間、課堂內外發(fā)生過許多難忘的事,學校生活多么豐富多彩呀!
2.出示課本插圖。圖上的小同學在干什么?
這些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我們在識字2中,都能找出來。(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找出與圖中相對應的詞語,畫上橫線,幫助理解。
2.同桌互
相讀一讀,仔細聽一聽讀得是否正確。
三、識記生字。
1.指名讀,正音。
2.小組比賽讀。
3.互相交流識記生宇的方法。
熟字加一部分:棋,鋼。
偏旁聯(lián)想記:彈、鋼、喂、鴿、航、模。
。ㄏ胂肫愿至x有什么關系。)
分解部件記:胡、戲、琴。
(古—月一胡、又一戈—-戲、王—王一令—琴、又一見—觀)
4.抽卡片認讀詞語。
5.組詞練習。
京戲 唱戲 航模 航行 鋼琴 琴聲
鋼筆 鋼鐵 彈琴 彈力 養(yǎng)魚 喂養(yǎng)
6.會用學會的詞組句。
四、摘果子比賽。檢查學習效果。
出示識字卡片,詞語卡片,學生比賽讀,讀得又對又好的同學可以摘到一枚“智慧果”。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開火車認讀生字和詞語。
2.用卡片檢查認讀生字、詞語情況。
二、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抽卡片認讀“胡、戲、棋、鋼、觀、彈、琴、養(yǎng)”。
2.按結構分類,再說說你準備怎樣記住這些字。
找出左右結構的宇:胡、戲;棋、鋼、觀、彈。
找出上下結構的字:琴、養(yǎng)。
3.指導書寫。
胡、戲、棋、鋼、觀、彈要寫得左窄右寬!皯颉弊植灰⿲扅c。
琴、養(yǎng)上寬下窄,撇捺要展開。
4.學生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5.評論。
選個別同學寫字練習評評,看是否規(guī)范。
6.完成“我會寫”。
學生在田字格里寫一寫,注意寫規(guī)范。
三、擴展活動。
除了書上寫的活動外,你還開展過哪些活動,用三字詞語把它寫下來。
板書設計:
識字2
胡、戲、棋、鋼、觀、彈、琴、養(yǎng)
京戲 唱戲 航模 航行 鋼琴 琴聲
鋼筆 鋼鐵 彈琴 彈力 養(yǎng)魚 喂養(yǎng)
教后反思:
本課的詞語表現(xiàn)的是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讀起來感到親切、有趣。但學生的興趣愛好有所不同,有的喜愛琴棋書畫,有的喜愛吹拉彈唱,也有的喜愛栽花種草。學習時,可充分發(fā)揮學生不同的優(yōu)勢,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特長,有利于彌補體驗不到的一些樂趣。學生在表達時,有的沒把心理話說清楚。學生在談話時引導他們說準普通話,想好了再說。
識字2教學反思15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教材很多內容都進行了改編,其中涵蓋識字、課文、練習等內容,都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開學初我剛拿到教材,翻閱后,發(fā)現(xiàn)其中許多都是新的,刪去了一些陳舊的文本,結合當下,新增了許多新的內容,從沒接觸過,都是些新的元素,在教學時,看來真得好好鉆研。
《識字2》就是其中的一篇,本文針對足球運動,由四組詞串組成,該如何來設計,才使學生理解其中的術語,從抽象到具體呢?我認真鉆研了教材,設計了教學方案。我先從學生的基礎入手,充分利用了多媒體,將詞串與足球有關的抽象知識通過形象直觀的.多媒體展現(xiàn)出來,并在此過成程中予以必要的講解。這樣不僅拉近了生本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在趣味的學習中感知了足球運動的特點和魅力,同時也自然地激發(fā)了他們對足球運動的喜愛之情。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習弄懂了“拼搶”、“爭頂”、“倒勾”等術語,也理解了“綠茵場”的含義。課堂上,同學們也表現(xiàn)得興奮投入,在做具體動作時,他們還異口同聲地喊“加油”!
但由于學生對足球過于陌生,因而對于部分詞義的理解可能還有些模糊。但是,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以及對足球運動的了解,相信這個問題定會迎刃而解。
【識字2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識字2》教學反思15篇11-19
識字2教學反思15篇08-29
《識字2》教學反思(15篇)05-03
識字2教學反思(15篇)05-15
《識字2》教學反思(合集15篇)09-08
識字教學反思06-28
《識字》的教學反思05-21
《識字》教學反思10-05
《識字》教案及教學反思識字教案活動反思03-10
識字八教學反思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