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象共舞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與象共舞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饒有趣味地講述了泰國與大象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展示了泰國獨特的地域文化。本課教學的重點是了解人與大象的親密關系。在教學時,我首先給學生充分自讀的時間,并讓學生批注。在學生熟讀課文、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后,我讓學生匯報自己認為在文中最有價值的批注,結果精彩紛呈。
徐葉同學在理解“象曾經馱著武士沖鋒陷陣,攻城守壘;曾經以一當十、以一抵百地為泰國人做工服役”時批注:象與泰國人曾經同生死,共存亡,象對人的忠厚老實,人和象的.情深義重、象對人的溫順、人對象的疼愛,都是象能與人和睦相處的基礎,動物也懂得恨,但也懂愛。在理解“我想,如果大象會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們獨特的笑顏”時批注:象那幸福、欣慰的笑,能感染所有人,夕陽西下的紅,便是象開心、恬美的笑,蔚藍的天空,是象幸福、欣慰的心。
項程凱:從“熟視無睹”看出因為人與象長期近距離接觸,所以人對象沒有驚慌,象對人也沒有警惕,相處得從容、自然、親切。
邵紫琴:從“熟視無睹”看出人與大象之間是親密的,也是互相信任的,人們不怕大象會誤傷自己,大象也不怕人們會捕殺自己。
方旻在理解“我想,如果大象會笑,此刻所展示的便是它們獨特的笑顏”時批注:其實,大象這時已經在笑了!因為它用它自身的獨特的美,把笑顏展現(xiàn)在了人們的心中。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2
在《與象共舞》一課教學中,又一次經歷了正兒八經地逐段學習過程,重內容、詞句的打轉,輕篇章結構、寫作特點的關注,終于還是無法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桎梏。雖然如此,但經過幾次略讀課文的教學嘗試,對其要求倒?jié)u漸明朗起來:略讀課文就是學生運用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習能力的實踐點,因此我們要著重引導學生把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加以運用,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
一、突破一點,形成一線
教學略讀課文要與精讀課文區(qū)別開來,不可像精讀課文一般字斟句酌,也不可如浮影掠光般一帶而過。略讀課文的學習是學生閱讀實踐的過程,教師對教學重點的把握,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與象共舞》一課可以抓課題為突破口,首先讓學生質疑:誰與象共舞?與象共舞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將目標直接鎖定在第五自然段,通過師生反反復復、多種形式的朗讀,渲染再現(xiàn)那熱烈、難忘的場景。在學生將這一天地間美妙的奇觀深深地留在腦海后,教師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快速理清其他自然段所描述的內容,讓學生通過想象說話、朗讀體驗等方式感受人和象的關系。最后再抓課題質疑:每個自然段都寫了人和象的密切關系,為什么文章要以與象共舞為題呢?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暢談學習感受。在學生的自讀自悟和老師的點撥引導下,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與象共舞是泰國人象和諧相處的極致表現(xiàn),人與象不僅共舞,甚至共生共樂,從而提升課題。
二.授之以法,循法而學
在課堂上,我也嘗試授以學生方法:透過二、三自然段不同角度的描寫方法,第四自然段先總起后分述的表達方法,以及全文大量詞語的擬人手法等表達出人象共處的和諧景象。但這些方法的滲透總顯得呆板、生硬。以至整節(jié)略讀課上僅有學法的牽引,而沒有學生的自主實踐和運用過程。激發(fā)自主學習的動機滲透自主學習的方法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這應是略讀課上教師為培養(yǎng)學生讀書能力所追尋的途徑。細想,尊重編寫意圖,本課學習可聯(lián)系上一篇課文《威尼斯的小艇》,通過比較學習,從而既了解兩篇課文在寫法上的異同,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得到更大發(fā)揮。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
《與象共舞》是篇略讀課文,講述了泰國人與大象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展示了泰國獨特的地域文化。我在教學中采用扶放結合的方法,先引導學生學習1至3
自然段,讓學生在學完前三自然段的基礎上總結出研讀本文的方法抓關鍵詞品讀,接著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4至5自然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運用讀讀、劃劃、議議等方法去理解課文。
一、引導研讀前三自然段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我很重視朗讀和默讀教學。因為大綱中規(guī)定的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就是指默讀能力和默讀習慣。為了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增進學生的文字鑒賞力,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進入情境、腦中浮現(xiàn)出生動的畫面,把文字還原回生活,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性,感受作者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情感。我引導學生在文字中感受象和人的關系為什么會這樣和諧友好?
引導學生學習1至3
自然段,這是扶的過程,最后讓學生總結出研讀本文的方法──抓關鍵詞品讀,為學生自學下面的內容做好鋪墊。
二、合作研讀: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在學生的學習探索過程中,通過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適時有效地給予引導和幫助。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fā);能夠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創(chuàng)造力,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fā)展思維的發(fā)散性、求異性。所以我在放的過程中讓學生合作學習四、五自然段。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運用讀讀、劃劃、議議等方法去理解課文。
讓學生進入到文本中去,滿足學生們的探究欲、表現(xiàn)欲。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充分展示自我。
這種扶放教學的方法較好地培養(yǎng)成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3
《與象共舞》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中努力體現(xiàn)“抓大放小有所側重”的略讀課文教學特色。關注到文本特點----通過交織的寫法描寫畫面,通過“交流畫面,梳理內容——研讀共舞,發(fā)現(xiàn)交織——驗證畫面,遷移寫法——描寫畫面,運用寫法——總結提升,拓展交織”這一過程,由一個畫面到眾多畫面,概覽有法。尊重兒童個性化的閱讀,指導學生運用閱讀策略,提高閱讀能力,從內容出發(fā)指向表達,真正指導學生學習語言。
這篇課文,在文本表達上其中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是通過多個畫面描寫表現(xiàn)泰國人與象之間親密無間的關系。作為一篇略讀課文,我的教學力圖體現(xiàn)的是由教課文轉變?yōu)榻陶n程教能力。找到這個語言表達特點后,這節(jié)課我著重關注文本的語言表達,學習作者通過交織的寫法來寫畫面。主要按以下步驟進行:先整體感知——再局部聚集——最后遷移運用,按這個過程指導學生去學語言。
課上下來后,我的感受是:
結合本校老師的點評及自己上下來的體悟,感覺如下幾點還是值得給自己肯定一下的。
1、教學總方向把握是正確的.:將教課文轉變?yōu)榻涕喿x能力,將教課文內容轉變?yōu)榻陶Z言表達形式。
2、踐行閱讀策略,提高閱讀能力?v觀整堂課,運用了概括、圖表化、聯(lián)結的閱讀策略。
3、圖式化策略運用,達到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本文教學的難點是通過學習第五段“人象共舞”的畫面,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交織”的描寫方法。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運用圖表,達成教學目標。
4、以圖表為載體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去驗證其他五個畫面是否也運用了交織的寫法。從小組合作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閱讀填寫圖表,不僅快速把握了文本的內容,同時對文章的“交織”寫法有了深刻的認識。課堂上,學生利用圖表這可視化的閱讀策略,能準確地利用魚骨圖將人、象雙方的關鍵信息提煉出來,并能利用魚骨圖來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交織寫法有什么好處。
5、從內容出發(fā)指向表達。尊重高段學生的學習特點,重視語言表達,課中先通過文本,習得用交織的寫法,再讓學生遷移到課堂的小練筆中。在練筆中,利用了“資源聯(lián)結”進行練筆,加深孩子對“交織描寫”的印象:先是讓孩子們觀看“泰國潑水節(jié)”人和象共狂歡的畫面,再出示一張明信片,讓孩子們給明信片配上文字。借助“聯(lián)結”的策略,給孩子們的寫話提供了素材,解決了寫話“無米之炊”的困境。有了這樣的寫話內容的聯(lián)結,孩子們寫得有滋有味。
需要改進的:
1、思想上意識到了,但是教學實踐還需要加強錘煉,真正關注學生還是做得不夠。如:小組合作后的交流,學生離開座位后自由選擇,小組交流,有個別孩子因為位置的擺放問題,找不到自己的歸宿。這個小小的細節(jié)疏忽,還需要多留點心,為便于學生交流,做好充分的準備。在交流過程中,老師與學生的對話,顯得有點急促。
還有,如選擇與象共舞場景的只有5人,有點出乎我的意料,因為這是文章的高潮,是人與象關系最親密的部分,但我也只是按預設的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沒有在課的最后進行一下回敲,F(xiàn)在想來可以這樣改進:
2、在寫作交流完之后,升華課題之前;反詰學生:既然“和人玩笑”場景喜歡的人最多,我們可否把課文中“和人玩笑”場景放到課文的最后來寫,行不行?(顯然是不行的。)
為什么與象共舞要放在最后?作者在文中是寫到的,表演的尾聲,也是最高潮。人象最沒有距離的。這樣一個反詰,花時不多,對學生的啟發(fā)是:寫作材料的安排它是由前后順序的,從人與象間的親密程度安排的。
3、教學中尊重學生的選擇,接下來要提升他們,從文字的內在去感受。他們吸引僅僅只是搞笑,從描寫的角度,從情感的角度,最后一外自然段是最高潮,引導學生從文字從情感角度去欣賞去感受。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4
《與象共舞》一文生動描繪了在泰國人象共舞的神奇畫面,反映了人與大象之間和諧融洽的關系,是一篇介紹異國風情的美文。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要著重引導學生把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加以運用,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
本課教學目標我確定為:
1.認讀課文8個生字,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泰國人與大象和諧相處的境界。
3.領悟課文先概括后具體(先概述后分述)的表達方法,提高表達能力。
為了完成本課教學目標,我主要的教學手段為:
一、字詞拓展,延伸入課文
分組呈現(xiàn)生字詞,有的放矢地引導字詞句教學。在認讀正確的基礎之上,拋出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結合字詞聯(lián)系課文內容談談印象,逐漸拓展延伸至課文內容來理解字詞。這樣的教學是要在完全熟悉課文內容及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所以,這也利于我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其實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就是想讓學生主體性的地位及老師主導性的位置突顯出來。足見,老師有效的主導是可以形成學生變主體的局面。從而順理成章,我就可以帶領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的學生走入課文的朗讀教學。
二、剖析課文,學法指導
我引導學生逐段概括自然段大意的方法是采取循序漸進、有張有弛的方法。一方面,我引導學生概括出前兩個自然段的大意,講明方法,講清注意點,然后鼓勵學生活學活用,放手讓學生自行完成接下來的幾個自然段的概括。另一方面,方法的掌握其實是一個階段性的,雜亂無章的方法學生不會舉一反三,嘗試運用。所以,我就引之導之,和學生一起概括出了——針對先概括后具體的文段我們該如何歸納段意——找中心句。在捋順了段意之后,又引導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就是我想對學生在課堂上的學法指導。
整體感知課文之后,我又根據(jù)課題重彩濃抹了詳細描寫“與象共舞”的第五自然段。在了解“人與象沒有距離”的基礎上,學生朗讀這一段的描寫,腦海臨摹著這樣的畫面,提煉感受最深的詞句,從而進行朗讀指導。
三、學以致用,模仿寫作
要求學生欣賞圖片,及結合自己搜集的圖文試著用“先概述后具體”的寫作方式嘗試寫作。
整堂課下來,各位聽課老師對我的評價讓我意識到自己的教學成功之處可以略見一斑,而本堂課失敗的地方也很明顯。
一是放手仍然不夠。雖然明知是略讀課文,教師不能包辦、牽引過多,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不自覺地越俎代庖了。如在利用各段段意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完全可以相信自己的學生可以做得很好。因為這樣的方法我們在四年級的語文課堂上已經有所訓練了。而我卻仍不肯放手于學生自己來說。
二是朗讀指導不到位。第五自然段無疑是朗讀訓練的重點,但學生讀得并不好。如果讀的形式多樣些,自由讀、個人讀、齊讀相結合,效果會更好。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5
這篇略讀課文,饒有趣味地講述了泰國人與大象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展示了泰國獨特的地域文化。
1 、在課前,我布置預習課文,并收集有關泰國風情的資料。
2 、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們根據(jù)閱讀提示,引導邊讀邊思考:在泰國,人與大象的關系是怎樣的?聯(lián)系《威尼斯的小艇》,比較一下兩篇課文在寫法上的異同。(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3 、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本文與《威尼斯的小艇》寫法上的異同時,特別是課文2 至5 自然段,每一自然段都有一個明確的表明該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且都放在該段的開頭,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體敘述的方式。在平時的寫景習作訓練中,也可運用上這種結構形式,但是不能機械模仿,形式要為表情達意服務。
收獲:泰國,這個被稱為“白象王國”的美麗國度,擁有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和民族風俗。從課文中我們就已經被她的嫵媚動人、絢麗的色彩、神秘的氣息所吸引,真想去領略一番這別樣的風情文化。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6
《與象共舞》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八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中,本文抓住了大象的外貌,神態(tài),動作以及性格,聰明,善于表演等方面的特點.饒有趣味地講述了泰國人與大象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展示了泰國獨特的地域文化。
這篇課文我們全體五年級老師將它選作了集體備課課例展示的內容,前后共進行了好幾次的修改,在課上完后,通過高段老師的集體教研,在高年級語文教學上又有了一些收獲,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在教學方面亟待改進的問題。
回顧本課教學,教學設計層次清晰,能從整體入手,通過語言和生動有趣的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以課題為突破口,首先讓學生質疑:誰與象共舞?怎樣與象共舞?接著從談人與象共舞的感受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表現(xiàn)人與象和諧共處的有關句子體會,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暢談學習感受。最后再抓課題質疑:每個自然段都寫了人和象的密切關系,為什么文章要以“與象共舞”為題呢?在學生的自讀自悟和老師的點撥引導下,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與象共舞是泰國人象和諧相處的`極致表現(xiàn),人與象不僅共舞,甚至共生共樂,從而提升課題,總結寫法后的“我是小導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試著用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來介紹一下泰國的人與象之間的親密關系。
在本課教學中,齊齊樂互動軟件的使用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按點的設計有所創(chuàng)新。但在實際課堂中,感覺自己對學生的預設還不夠到位,致使對學生的反饋不夠及時甚至有所忽略,特別是在學生在段落中抓關鍵詞體會人與象的親密與和諧時,引導與體會還不夠深入,造成學生朗讀沒有顯著提高。在課堂上,我也嘗試授以學生方法:透過課文中很突出的先概括后具體的方法,以及全文大量關鍵詞語、句子等表達出作者對大象的喜愛,展現(xiàn)人象共處的和諧景象。但這些方法的滲透總顯得呆板、生硬。以至整節(jié)略讀課上僅有寫法的牽引,而沒有學生的自主實踐和運用過程。“激發(fā)自主學習的動機——滲透自主學習的方法——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這應是略讀課上教師為培養(yǎng)學生讀書能力所追尋的途徑。而閱讀與寫作的有機聯(lián)系與滲透在課文教學中沒有完全貫徹始終,這不能不說是種遺憾。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7
《與象共舞》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27課,這篇課文生動描繪了在泰國人象共舞的神奇畫面,反映了人與大象之間和諧親密的關系,是一篇介紹異國風情的美文。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要著重引導學生把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加以運用,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習目標定為:一是認字8個,積累詞語9個;二是有感情朗讀課文,了解泰國人與大象之間和諧親密相處的異國風情,受到熱愛自然、關愛動物的教育;三是了解課文的表達結構,比較本文與《威尼斯的小艇》表達方法上的異同。
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從題入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我根據(jù)學生對大象的了解情況,提出問題:同學們見過大象嗎?又見過大象跳舞嗎?(板書課題)我讓學生質疑。學生提出的問題有:誰與象共舞?與象共舞是一種怎樣的情景?“與象共舞”是什么意思?我充分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價值,并出示投影打出我事先預設的問題,學生驚喜地發(fā)現(xiàn)他們提出的.問題與老師提出的問題驚人地相似,他們很愿意帶著這些問題自學課文。
二、由表及里,深層體會
學生自學后是全班交流,根據(jù)“泰國人與象共舞是一種怎樣的情景”這個問題,首先將學習重點鎖定在第五自然段。學生讀完這一段,我問學生:“與象共舞”是什么意思,明白了嗎?此刻大多學生的回答停留在表面,認為“與象共舞”就是人與大象歡快地跳舞的意思。我接著追問:泰國人為什么能做到與象共舞?“與象共舞”的深層含義是什么?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與象共舞是泰國人象和諧相處的極致表現(xiàn),人與象不僅共舞,甚至共生共樂,從而提升認識。
三、了解課文的表達結構,比較本文與《威尼斯的小艇》表達方法上的異同。
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從哪幾方面向我們介紹了大象?當同學們看到大象能為人按摩時,都為之震撼!萬萬沒想到:這么龐大的動物,竟能在人的身上輕輕地撫弄;還能倒立、踢球、表演節(jié)目等。最后聯(lián)系《威尼斯的小艇》,比較一下兩篇課文在寫法上的異同。《與象共舞》的第2 至5自然段,每一自然段都有一個明確的表明該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且都放在該段的開頭,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體敘述的方式。而《威尼斯的小艇》是按照事物的幾個方面分別敘述的。
四、情境教學,朗讀課文
最后,我創(chuàng)設了“小導游”的情境,請學生向游客介紹泰國人象共舞的異國風情。我的出發(fā)點是通過這一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共有4位學生當了小導游,讀了第三、四、五幾個自然段。
教學的成功之處可以從以上介紹中略見一般,而失敗的地方也很明顯。 一是放手仍然不夠。雖然明知是略讀課文,教師不能包辦、牽引過多,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不自覺地越粗代庖了。如針對題目讓學生質疑固然好,但不能問出“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人與大象的關系”這一重要問題,而這個問題還是后來我親自提出來的。又如以“小導游”的方式進行朗讀不夠自由,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朗讀成果,甚至可以用自己的話來介紹。
二是朗讀指導不到位。第五自然段無疑是朗讀訓練的重點,但學生讀得并不好。我錯過了兩次好的指導契機:第一次是學生回答“與象共舞”是怎樣的場景時,我只是要學生隨便讀了一下,這顯然不行。應該要讓學生談談感受,然后帶著自己的感受去讀,而且讀的形式要多樣,自由讀、個人讀、齊讀相結合,初步奠定歡快、和諧的朗讀基調。第二次是學生當導游讀這一段,一直比較平淡,入不了“戲”,此刻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大象跳舞是有音樂的,你們想想是什么音樂?學生可能會說是搖滾、迪士科之類,然后再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感覺去讀,效果應該會好些。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8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
教學略讀課文要與精讀課文區(qū)別開來,不可像精讀課文一般字斟句酌,也不可如浮影掠光般一帶而過。略讀課文的學習是學生閱讀實踐的過程,教師對教學重點的把握,能有效的幫助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杜c象共舞》一課可以抓課題為突破口,首先讓學生質疑:誰與象共舞?與象共舞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將目標直接鎖定在第五自然段,通過師生反反復復、多種形式的朗讀,渲染再現(xiàn)那熱烈、難忘的場景。在學生將這一“天地間美妙的奇觀”深深地留在腦海后,教師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快速理清其他自然段所描述的.內容,讓學生通過想象說話、朗讀體驗等方式感受人和象的關系。最后再抓課題質疑:每個自然段都寫了人和象的密切關系,為什么要以“與象共舞”為題呢?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暢談學習感受。在學生的自讀自悟和老師的點撥引導下,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與象共舞是泰國人象和諧相處的極致表現(xiàn),人與象不僅共舞,甚至共生共樂,從而提升課題。 聯(lián)系上一篇課文《威尼斯的小艇》,通過比較學習,從而既了解兩篇課文在寫法上的異同,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得到更大發(fā)揮。
不足之處:學生對于泰國比較陌生,沒有進行相關的背景介紹,學生對于泰國人為什么喜歡大象的理解還不夠深刻。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9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自認為還是比較適合本班的學情的`,與象共舞教學反思。教學中采用扶放結合的方法,先引導學生學習1至3自然段,讓學生在學完前三自然段的基礎上總結出研讀本文的方法——抓關鍵詞品讀,接著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4至5自然段,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運用讀讀、劃劃、議議等方法去理解課文。
在實際教學中卻發(fā)現(xiàn)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之處,如:在課堂中,感覺自己對學生的預設還不夠到位,致使對學生的反饋不夠及時甚至有所忽略,特別是在學生在段落中抓關鍵詞體會人與象的親密與和諧時,引導與體會還不夠深入,造成學生朗讀沒有顯著提高。再如:放手仍然不夠。雖然明知是略讀課文,教師不能包辦、牽引過多,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不自覺地越粗代庖了。如針對題目讓學生質疑固然好,但不能問出“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人與大象的關系”這一重要問題。反思自己的教學,預設與生成還有一定的距離,還需不斷向同行學習,學習,再學習。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10
一、導入新課:
。úシ盘﹪L光資料片)在我們國家的南部,有一個風光美麗、文化獨特的國家,那就是泰國。今天我就要帶大家去感受它的風土人情,它有“千佛之國”“黃袍佛國”的譽稱。
。▽W生交流搜集的關于泰國和象的資料)
二、出示學習目標:
A讓我們認真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的意思。
B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泰國的獨特風情與文化,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
C領悟課文的表達方法。
三、出示自學指導
。ㄒ唬┳杂赏ㄗx課文,讀準每個字的字音,看看你讀懂了什么,通過讀書又產生了什么疑問?比一比誰讀得最認真。(小組內檢查字音:熟視無睹、以一當十、以一抵百、彬彬有禮、松弛、按摩、尷尬、紳士、氣氛、芭堤雅)(3分)
。ǘ┱覀別差生讀詞讀文,檢查全班掌握情況。
四、出示自學指導
1、默讀課文,想一想,在泰國,人與大象的關系是怎樣的?找出有關部分,在小組中多讀幾遍。(2分)
2、檢查學生回答人與大象的關系,同時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中的寫作特點:中心句的寫法。
3、出示“堂堂清A”:在戰(zhàn)場上,泰象與人是( )的關系;在舞臺上,泰象與人一樣是( );在國際上,泰象充當?shù)氖牵?)的角色;當遇到困難時,泰象則是( )的;在農場里,泰象就是( );可見在泰國,大象與人的關系是( )的。
五、出示自學指導
1、用———畫出文中你最興趣的句子,說說自己的體會,把有關詞語圈畫出來。
2、找學生回答。
3、文中人與大象關系是如此和諧,讓我們真心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密切,如果讓我們把題目加個字,你會加個什么字呢?
六、出示“堂堂清BC”:
仿照課文用總分結構寫一段話介紹泰國的大象或其他內容,可以自己寫總起句,也可以選擇:
。1) 泰國的大象十分熱情。
。2) 泰國的大象是友誼的使者。
(3) 泰國的大象是勞動的能手。
要求:中心句明確精煉,分寫部分具體生動。
七、板書設計:
和諧融洽
人與象共舞 相互信任
歡欣笑顏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我備課比較充分,首先我在布置預習時就讓學生課后搜集有關泰象和泰國的'知識資料,認真讀課文,以便對全文內容和思想感情有較好的理解。
然后我查閱了很多書籍,還上網查找了很多關于泰象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并精心進行了教學設計。因而在正式上課時,學生的興趣盎然,因為他們已經有了較深的認識,并有濃厚的興趣,我在旁邊適時地加以點撥指導,因而課上氣氛活躍,學生對本文的理解非常好,也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感想,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課文理解較好,但在做堂堂清A時,有一部分學生所選的詞語不準確,不能很好地反映出自學的效果。今后要多加鍛煉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語言表現(xiàn)力。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11
《與象共舞》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趙麗宏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在泰國人與大象的密切關系,展示了展示了泰國獨特的地域文化。
這節(jié)課我的教學思路是根據(jù)單元導讀中,先了解泰國獨特的地域文化民族風情,還要揣摩泰國人與大象之間親密和諧的美好。學習目標我是這樣設計的:1、通過自由讀、師生合作讀、創(chuàng)設情境讀等多種形式朗讀課文,說說課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人與大象和諧相處的美好。2、通過自由讀、合作讀《嗨!好綠的瑞士》,說說瑞士美麗的風光。
這節(jié)課我首先讓學生欣賞泰國最具代表特色圖片向學生介紹泰國有千佛之國、黃袍之國、萬象之國進行導入,揭示課題、出示學習目標。接著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抓住文中描寫泰國人和象和諧相處的語句,通過自由讀、師生合作讀、創(chuàng)設情境讀等多種形式讀課文,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讀來感受人和象和諧相處的美好。
在全班交流時,隨機對學生進行指導,有感情地讀一讀相關的句子,讓學生學生充分走進文本,通過想象、感悟重點詞語,不但從字面上理解了人與象的關系,還從字里行間深入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在交流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從讀中體會與象共舞這個片段,通過師生合作讀、創(chuàng)設情境讀的方式,讓學生更進一步認識了象與泰國人的關系融洽、友好、親密無間。
在拓展閱讀環(huán)節(jié)中,我是這樣引入的:領略了和諧歡樂的泰國,讓我們隨著文字一睹瑞士那滿眼碧綠。這樣就讓學生立刻明白瑞士最具代表性的`特點就是綠,邊讀邊畫出瑞士綠的句子,并抓住重點語句和大家分享,這一環(huán)節(jié)我采用的是師生合作讀、齊讀的形式,從而讓學生再次領略瑞士的美麗風光。
在本節(jié)課中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教學語言不夠富有激情,教師語言平淡,感染力不夠,在課堂上要挖掘出蘊含于課文中的那些積極、進步、閃光的東西,并通過語言去影響、感染、教育學生,這樣課才能講得有激情、有魅力,才能觸動學生心靈。教學環(huán)節(jié)間過渡語不夠優(yōu)美,但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嘗試、學習、總結和反思自己的教學,力爭使課堂教學更扎實有效。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12
執(zhí)教了《與象共舞》一課之后,我有這樣的兩點深刻感觸:一是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指導學生掌握學法,培養(yǎng)自學能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杜c象共舞》這篇課文是按先概述后分述的順序敘述的。這是總分的結構形式。第1自然段概述在泰國大象對人群熟視無睹,與人關系親密和諧。第2至5自然段,每一自然段都有一個明確的表明該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且都放在該段的開頭,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體敘述方式。在教學中,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抓每段的中心句。
讓學生較快地抓住課文的要點,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許多寫景狀物的文章都運用這種結構形式。學生掌握了閱讀方法,形成了自學本領,以后就不覺得學語文難了。當然,可引導學生運用這種結構形式進行練習。這一點還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下一番工夫。二是要針對課文教學的要求,抓住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抓課題質疑:每個自然段都寫了人和象的密切關系,為什么文章要以“與象共舞”為題呢?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暢談學習感受。在學生的自讀自悟和老師的點撥引導下,讓學生深切感受到與象共舞是泰國人象和諧相處的極致表現(xiàn),人與象不僅共舞,甚至共生共樂,從而提升課題。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13
今天我執(zhí)教了《與象共舞》一課。教了之后,有這樣的兩點深刻感觸:一是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指導學生掌握學法,培養(yǎng)自學能力,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我們可以讓學生多次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重點句。學生掌握了閱讀方法,形成了自學本領,以后就不覺得學語文難了。特別是課文2至5自然段,每一自然段都有一個明確的表明該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且都放在該段的開頭,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體敘述的方式。在平時的習作訓練中,也可運用上這種結構形式。二是要針對課文教學的.要求,落實好訓練重點,讓其掌握方法。例如,在《與象共舞》中從人象相處的三個場景中確定三個重點句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讀出人們和象群共舞的快樂和諧,感受到人與象之間沒有距離。在有限的四十分鐘時間里,集中精力,對準重點目標進行重錘猛攻,我想,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14
《與象共舞》這篇課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在泰國人象共舞的神奇畫面,反映了人與大象之間和諧融洽的關系,展示了泰國獨特的地域文化。文章用“與象共舞”為題,來體現(xiàn)泰國人與大象關系十分密切,大象給泰國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樂趣。
教學目標定為:
1、認識8個生字。
2、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抓住象如何與人們的生活融為一體來深入理解泰國人們與象的密切關系。
3、了解泰國的獨特風情與文化,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
教學本篇略讀課文,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從題入手,以舊帶新
所謂溫故而知新,新知識的學習如果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建構的,那學生就不會感到陌生,容易掌握。因為本課的導入,我以本單元已學課文為切入點,讓學生回憶每個國家和地域都有其標志性的建筑或者物種,這就是當?shù)鬲毺氐娘L情。自然而然地入泰國的國寶:大象。然后板書課題,也為理解“與某某共舞”的特殊語言形式作鋪墊。
二、授之以法,言意兼得
由于本文結構清晰,因此我滲透了學習方法的傳授。我以課文自學提示中的問題為突破口: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寫出人與大象之間的密切關系的.?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要善于抓住每一段的要點,也就是每一段的中心句。我先引導學生概括第一、二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然后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再相機指導學生抓中心句的方法,教會學生如何簡要地回答問題。通過解決這個問題中,學生不僅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內容,還了解了每個自然段的構段方式,和課文先概述再分述的結構特點。
三、情境創(chuàng)設,朗讀促情
本文的第五自然段描寫的人象共舞畫面是理解人象之間親密和諧關系的突破口。于是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情景:“假如我們也在東巴樂園,此時此刻我們就是觀眾,我們就是舞之蹈之的人群,請把寫觀眾的詞改成我們,來朗讀。”然后同樣的方法假設是大象再來讀問。這樣帶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去體驗人對象的情感,去體驗象對人的情感,在角色的不斷變換中領略人象之間的親密無間、和諧共處。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15
這篇略讀課文,饒有趣味地講述了泰國人與大象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展示了泰國獨特的地域文化。上課時,我首先介紹了泰國:泰國有“萬象之國”的美稱,泰國的大象,善解人意,勤勞能干,聰明靈性,既是廉價的勞動力,又是乖巧的旅游寵物。接下來讓學生讀閱讀提示,然后帶著問題去自由讀文。《與象共舞》教學反思
邊讀邊思考:課文從哪幾方面向我們介紹了大象?當同學們看到大象能為人按摩時,都為之震撼!萬萬沒想到:這么龐大的動物,竟能在人的身上輕輕地撫弄;還能倒立、踢球、表演節(jié)目等。最后聯(lián)系《威尼斯的小艇》,比較一下兩篇課文在寫法上的異同!杜c象共舞》的第2至5自然段,每一自然段都有一個明確的表明該段主要意思的中心句,且都放在該段的`開頭,是非常典型的先概述再具體敘述的方式。
在平時的寫景習作訓練中,也可運用上這種結構形式,但是不能機械模仿,形式要為表情達意服務。泰國,這個被稱為“白象王國”的美麗國度,擁有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和民族風俗。從課文中我們就已經被她的嫵媚動人、絢麗的色彩、神秘的氣息所吸引,真想去領略一番這別樣的風情文化。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08-02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09-01
與象共舞教學反思通用02-24
《與象共舞》教案06-29
與象共舞教案優(yōu)秀10-14
《與象共舞》教案15篇06-27
曹沖稱象教學反思06-11
曹沖稱象教學反思06-18
《盲人摸象》教學反思08-22